旅檢區建筑施工總承包塔吊基礎施工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1725
2024-05-30
20頁
905.94KB
1、目 錄一、 工程概況1二、 編制依據1三、 塔吊選型2四、 塔吊參數2五、 塔吊平面布置及安拆時間8六、 塔吊基礎設計及施工91、 塔吊基礎定位92、 塔吊基礎形式93、塔吊基礎圖104、沖孔灌注樁施工105、樁基礎施工驗收106、承臺施工10七、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措施12八、 重大危險源和安全技術措施12九、 應急預案15十、 附錄19旅檢區建筑施工總承包塔吊基礎方案一、 工程概況1、 工程名稱:旅檢區塔吊施工2、 項目地點:xx3、 概況: 本項目東側及南側緊臨xx河及邊防巡邏道,西側為蘭亭國際和在建的四季御園樓盤。工程總用地面積174532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23875.48平方米2、。本工程旅檢區有兩層地下室,面積約為30843.44平方米。本項目分為旅檢區和貨檢區,旅檢區設在貨檢區場地之上的二層高架平臺,從而實現旅檢、貨檢的分離。二、 編制依據1、 主要法律、法規序號名稱編號國 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166 號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行 業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建設部令1991年第15號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設部建質【2009】87號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規定建質200875號建筑起重機械備案登記辦法建3、質200876號2、 主要規程、規范序號名稱編號國家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2007塔式起重機GB/T 5031-2008重要用途鋼絲繩GB8918-2006行業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 -2005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196-2010塔式起重機操作使用規程JG/T100-1999建筑施工起重吊裝工程安全技術規范JGJ276-20123、 塔機生產廠家資料TC6013A-6塔機使用說明書;TC6015A-10E塔機使用說明書;TC7525-16D塔機使用說明書4、。三、 塔吊選型 塔吊布置充分考慮結構設計、建筑外形。根據本工程結構特點,將旅檢區塔樓、旅檢區大平臺劃為2個塔吊區。且2個塔吊區兼顧旅檢區地下室施工。 旅檢區塔樓建筑頂標高+34.9m,地下室不計容總面積30843.44。根據塔吊旋轉半徑的吊重,綜合考慮地下室、塔樓上部結構施工工程中的材料的調運,同時考慮到二層平臺的特點(面積大、工程量大、周轉材料多),塔吊布置兼顧二層平臺的施工,擬采用2臺TC6013A-6塔吊、1臺TC6015A-10E塔吊、1臺TC7525-16D塔吊。四、 塔吊參數1、本工程塔機(TC6013A-6)實際使用情況如下表:塔機型號 TC6013A-6安裝臂長60m最大臂長5、60 m基礎形式樁承臺基礎頂升方向見頂升方向圖選用基礎承臺尺寸5*5*1.35m初次安裝高度 9.6m最終安裝高度37.6m塔機理論附著道次0道安裝塔機輔助起重設備25t汽車吊1臺所選的塔式起重機型號及性能技術參數如下表:額定起重力矩(kNm) 800起重工作幅度(m)最小 2.5最大60最大工作高度(m)固定式附著式46220最大起重量(t) 6起升機構型號QE680D倍率=2=4起重量/速度(t/m/min)1.5/803/403/406/20功率(kW)24/24牽引機構速度(m/min)055功率(kW)4.0回轉機構速度(r/min)00.8功率(kW)5.5*2頂升機構速度(m/m6、in)0.7功率(kW)7.5工作壓力(MPa)25汽車吊站位布置TC6013A-6塔機整機外形尺寸:TC6013A-6塔機60米臂長起重性能表:2、本工程塔機(TC6015A-10E)實際使用情況如下表:塔機型號 TC6015A-10E安裝臂長60m最大臂長60 m基礎形式承臺基礎頂升方向見頂升方向圖選用基礎承臺尺寸7*7*1.4m初次安裝高度 15m最終安裝高度57m塔機理論附著道次0道安裝塔機輔助起重設備QY30V532汽車吊1臺所選的塔式起重機型號及性能技術參數如下表:額定起重力矩(kNm) 1250起重工作幅度(m)最小 2.5最大60最大工作高度(m)固定式附著式60200最大起重7、量(t) 6起升機構型號QE680D倍率=2=4起重量/速度(t/m/min)2.5/805/405/4010/20功率(kW)37/37牽引機構速度(m/min)055功率(kW)5.5回轉機構速度(r/min)00.8功率(kW)5.5*2頂升機構速度(m/min)0.58功率(kW)7.5工作壓力(MPa)31.5汽車吊站位布置TC6015A-10E塔機整機外形尺寸:TC6015A-10E塔機60米臂長起重性能表:3、本工程塔機(TC7525-16D)實際使用情況如下表:塔機型號 TC7525-16D安裝臂長75m最大臂長75m基礎形式樁承臺基礎頂升方向見頂升方向圖選用基礎承臺尺寸5*58、*1.6m基礎承臺上表面標高初次安裝高度 51.3m(獨立高度)最終安裝高度51.3m塔機理論附著道次0道安裝塔機輔助起重設備70t汽車吊1臺所選的塔式起重機型號及性能技術參數如下表:額定起重力矩(kNm) 800起重工作幅度(m)最小3.75最大75最大工作高度(m)固定式附著式51.3240.3最大起重量(t) 16起升機構型號BP110A倍率=2=4起重量/速度(t/m/min)4/758/37.58/37.516/18.8功率(kW)60牽引機構速度(m/min)0-100功率(kW)11回轉機構速度(r/min)00.6堵轉力矩(kW)145*2頂升機構速度(m/min)0.45功率9、(kW)7.5工作壓力(MPa)31.5汽車吊站位布置TC7525-16D塔機整機外形尺寸: TC7525-16D塔機75米臂長起重性能表:五、 塔吊平面布置及安拆時間 根據本工程結構特點,根據塔吊旋轉半徑的吊重,綜合考慮地下室、塔樓上部結構施工工程中的材料的調運,同時考慮到二層平臺的特點(面積大、工程量大、周轉材料多),塔吊布置兼顧二層平臺的施工,擬采用2臺TC6013A-6塔吊、1臺TC6015A-10E塔吊、1臺TC7525-16D塔吊。共布置4臺塔吊。 1、地下室施工是1#、2#、3#、4#塔機協同施工,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先安裝1#、2#塔機以滿足前期地下室施工,根據施工需求陸續安裝3#10、4#塔機。 2、旅檢區二層平臺施工主要是2#、4#塔機施工,1#、3#塔機協同施工,待平臺施工完成將2#、4#塔機拆除。 3、旅檢區塔樓施工主要是1#、3#塔機施工,待塔封頂將其拆除。 4、塔機平面布置圖:六、 塔吊基礎設計及施工根據“計算書”設計要求。基礎施工前應進行如下幾方面的技術交底: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配筋圖、基礎與建筑平面圖、基礎剖面圖、基礎表面平整度要求、預埋螺栓誤差要求等,交底人為工程施工負責人,雙方書面交接。基礎施工應由塔機所有部門派專人監督整個施工過程,同時做好各個隱蔽驗收記錄,如釬探紀錄、地基隱蔽工程驗收紀錄等。施工完畢做好砼的養護,砼強度達到要求后方可安裝塔吊;頂面用水11、泥砂漿找平,用水準儀校水平,傾斜度和平整度誤差不超過1/5000。地腳螺栓位置、尺寸要正確,應特別注意做好復核工作,尺寸誤差不超過0.5mm,螺紋位須抹上黃油,并注意保護。2#、3#、4#塔吊需設計樁基礎,1#塔吊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故采用無樁基礎。1、 塔吊基礎定位塔吊基礎立柱樁坐標定位表序號坐標軸樁中心坐標點備注11#樁2#樁3#樁4#樁2#塔吊X20524.13820527.15720529.11120526.092Y125206.596125208.541125205.517125203.572 21#樁2#樁3#樁4#樁3#塔吊X20447.67820450.70120452.65112、20449.632Y125133.851125135.791125132.772125130.827 31#樁2#樁3#樁4#樁4#塔吊X20474.20720477.22420479.18020476.161Y125035.314125037.262125034.235125032.2902、 塔吊基礎形式塔吊采用四根間距3600mm灌注樁+承臺的形式。樁為樁徑800mm泥漿護壁沖孔灌注樁。樁長見下表:塔吊序號設計樁長(m)塔吊序號設計樁長(m)2#、4#塔吊12.03#塔吊16.03、塔吊基礎圖 6013、7525塔吊為有樁基礎,6015為無樁基礎,具體見附圖4、沖孔灌注樁施工1、沖孔灌注13、樁直徑為800mm。2、樁身混凝土為C35水下混凝土,坍落度20020mm。3、鋼筋籠連接采用焊接法,主筋保護層厚度60mm。4、樁位水平位移偏差不得大于50mm,豎向偏差不得大于0.5%,充盈系數1.15,沉渣厚度50。混凝土澆筑應嚴格按有關規范及規定執行,樁身不得出現裂縫、縮頸和斷樁等現象。5、沖孔灌注樁施工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在樁身強度達到一定強度之后,再施工相鄰的沖孔樁。6、水下混凝土須連續澆灌,每根樁的灌注時間應控制在初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內。7、沖孔灌注樁工序:沖孔灌注樁定位、鉆機成孔(泥漿護壁)、第一次清孔、下放鋼筋籠、下導管、第二次清孔、水下澆筑混凝土。8、泥漿:槽內泥漿液面應保14、持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泥漿的比重配置應保持孔壁穩定。9、清孔:清孔應分二次進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畢后立即進行;第二次在下放鋼筋籠和灌注混凝土導管安裝完畢后進行。5、樁基礎施工驗收(1)、灌注混凝土前,應按現行行業標準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規定,對已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徑、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進行檢驗。(2)、應對鋼筋籠安放的實際位置等進行檢查,并應填寫相應質量檢測、檢查記錄。(3)、混凝土灌注樁的強度等級應按現行行業標準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規定進行檢驗。(4)、成樁樁位偏差的檢查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和行業標15、準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的規定執行。(5)、樁基宜進行樁身完整性檢驗和樁身質量檢驗。6、承臺施工1、待樁身砼達到強度后進行塔吊承臺放線定位。2、現場土方已開挖到位,人工清底至承臺底部。3、待開挖完成后于坑底澆筑10cmC15混凝土墊層。4、墊層澆筑完畢后1d進行基礎承臺鋼筋綁扎、立模板。5、在基槽開挖的同時按設計圖進行鋼筋放樣及半成品的加工,待墊層施工后, 按綁扎順序將加工好的半成品依次綁扎成型。基礎受力鋼筋全部采用HRB400級鋼筋。6、鋼筋綁扎成形后,將塔吊基座及地腳螺栓進行精確定位(塔吊基座由鋼管搭設支架支撐)首先校正其平面位置,使其滿足平面坐標要求。用水準儀精確控制基座的16、水平及四個地腳螺栓上口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差控制在1.5毫米之內。定位后用鋼筋幫焊固定在鋼筋籠上避免其位置發生錯動。7、鋼筋綁扎完畢需由監理驗收合格后出具混凝土澆筑令方可澆筑混凝土。圖紙設計的塔吊基礎混凝土為C40。砼采用溜槽澆筑,澆搗從中心向兩側進行,讓混凝土斜向流淌至基礎兩側,實行全面分層澆搗,待基礎中心混凝土澆搗至設計標高后再逐步移向四周澆筑,施工時注意將混凝土表面的浮漿及時排除,不得直接利用浮漿找平。8、嚴格控制現場混凝土澆搗質量,禁止使用振動棒碾趕混凝土。9、在砼終凝前切實做好板面二次壓實搓毛處理,發現初期裂縫盡早用同標號砂漿彌補搓平壓實。10、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插點縱橫向間隔控制17、在50cm以內,振搗至表面不再下沉、基本無氣泡為宜,防止漏振或過振。先振搗四周,再振搗中間部位。11、混凝土澆筑時應避免直接將混凝土澆筑于預埋螺栓上。12、混凝土澆筑時應時刻控制頂面標高。13、混凝土澆筑完畢采取蓋濕麻袋的方式養護。14、塔吊基礎必須設置防雷接地。七、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措施1、環境衛生:(1)施工現場道路平坦暢通,周邊有排水措施,做到無積水,無黑臭,無垃圾。(2)對廢電器、廢機油、廢油手套、廢配件等固體廢物,應回收利用,不具備回收利用條件的,不得隨意棄置和傾倒,交專門單位回收。2、職業健康安全:(1)、根據現場安排人員發放勞動保護用品,所有登高作業人員發放安全帶。(2)、18、作業過程中安全注意事項:A、安裝過程中必須服從統一指揮,明確分工,各盡其責。B、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無恐高癥,心臟病,要責任心強,思想反應快,動作敏捷。C、對所有參加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學習,分工明確,責任到人。D、參加人員必須帶好安全帽,登高人員人人系好安全帶。E、安裝的零部件,鋼筋支撐,緊固件需放置在平穩、安全的地方,警防物件下落傷人。F、使用工具的人員要握緊工具,抓好螺帽、扣件等,防墜落。(3)、安裝前對周邊的安全設施,地面的安全隔離防護進行檢查,并派人監督,確保工作區域內的安全。八、 重大危險源和安全技術措施序號活動內容危險因素可能導制的事故控制措施實施負責人危險源具體19、描述1吊裝作業照明燈施工現場照明燈配置不足,導致現場無充足照明。作業人員發生墜落在每個作業點安裝充足的照明燈具并正常投入使用。2焊接作業焊渣施工使用電焊,焊渣散落。燒傷他人采取有效隔離防護措施,高處焊接、切割等動火作業下方必須使用防火毯。3平臺作業臨時施工平臺臨時施工平臺搭設、使用不合理發生高空墜落專業人員搭設,驗收合格并掛牌后方可施工,并不得超載使用。4吊裝作業安全標志被挪動現場設置的各種安全設施被挪動他用人生意外傷害現場設置的各種安全設施嚴禁挪動或移作他用。5高處作業高空墜物高空墜物墜物傷人高處作業人員應配帶工具袋,較大的工具應系保險繩;傳遞物品時嚴禁拋擲。平臺、步道等高處作業的平臺、走道20、斜道搭設不規范高處墜落高處作業的平臺、走道、斜道等應裝設由上下兩道欄桿(上道欄桿高1.05m1.2m,下道欄桿高0.5m0.6m)和欄桿柱組成的防護欄桿和18cm高的擋腳板,或設防護立網。孔洞等高處作業區周圍的孔洞、溝道等未設蓋板、安全網或圍欄。高處墜落高處作業區周圍的孔洞、溝道等應設蓋板、圍欄;屋架或作業面下方懸空處鋪設安全網。6吊裝作業天氣大風、惡劣氣候時露天高處作業機械傷害遇有五級及以上大風或惡劣氣候時,應停止露天高處作業。7吊裝作業吊裝物在吊裝物下接料或逗留,墜物傷人墜物傷人起重工作區域內無關人員不得逗留或通過;起吊過程中嚴禁任何人員在起重機伸臂及吊物的下方逗留或通過。設警戒區域,設21、專門監護人,拒絕任何人通過。8吊裝作業交叉作業垂直交叉作業機械傷害施工中應盡量減少立體交叉作業。必需交叉時,施工面盡量錯開,以減少干擾;無法錯開的垂直交叉作業,層間必須搭設嚴密、牢固的防護隔離設施。9打磨作業飛濺飛濺傷人飛濺傷人從事有飛濺物的作業時,施工人員戴護目鏡。10作業人員狀態作業人員作業人員施工態度不端正高處墜落、傷害他人施工人員嚴禁嬉戲、打斗,嚴禁酒后進入施工現場。11施工用電作業電動工具電動作業工具漏電觸電傷害使用前進行檢查,確認電動工具完好并裝有漏電保護器電源接頭、電線等私拉亂接電源,電源線使用不當等觸電傷害嚴禁私拉亂接電源,電源拆接、維護由專業電工負責。配電箱必須裝設漏電保護器22、,做到一機一閘一保;用電設備的電源引線長度不得大于5m;距離大于5m時應設便攜式電源箱或卷線軸;便攜式電源箱或卷線軸至固定式開關柜或配電箱之間的引線長度不得大于40m,且應用橡膠軟電纜;電工對電源的接線、布線要執行三相五線制;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不能混用。12吊裝作業鋼絲繩鋼絲繩達不到吊裝要求吊裝物墜落傷人鋼絲繩必須有6倍以上保險系數并在與吊物尖銳棱角接觸處墊半圓管、木方或膠皮。吊掛物吊掛不牢固鋼絲繩與管道接觸處墊防滑物,吊掛生根牢固并進行二次保護。吊裝物輔助起重設備負荷率超過允許范圍輔助起重設備吊裝一物件時:1 綁扎時應根據物件的重心位置進行綁扎;2 在起吊過程中應垂直起落,且負荷率不得超過923、0%。13作業人員作業作業人員典型違章行為作業人員受到傷害施工現場嚴禁出現下列違章行為:1、使用無齒鋸時鋸片未緊固。2、在轉動的無齒鋸片上直接研磨物件。3、使用大錘、手錘等工具時帶手套。4、操作電動設備(機具)、電焊機等工作完畢后,未把控制器撥至零位、未切斷電源就離開現場。5、用安全帶當傳遞或綁扎繩使用。6、倒鏈(手動葫蘆)的掛鉤或吊鉤直鉤掛在物體或結構上使用。14吊裝作業吊索吊掛繩夾角過大吊裝物滑落傷人吊掛繩之間夾角不宜大于100,避免繩索受力過大。吊裝機械及員裝物起吊前未檢查機械及吊裝物員裝物墜落傷害起吊前應檢查起重機械及其安全裝置;吊件吊離地面約20cm時應暫停起吊并進行全面檢查,確認正24、常后方可正式起吊。指揮人員和操作人員指揮人員和操作人員擅離崗位機械傷害吊起的重物必須在空中作短時間停留時,指揮人員和操作人員均不得離開工作崗位。指揮人員指揮人員的職責不清高空墜物1、 指揮人員使用對講機指揮作業時,必須設定專用頻道。2、指揮人員發出的指揮信號必須清晰、準確。3、指揮人員應站在使操作人員能看清指揮信號的安全位置上;當跟隨負載進行指揮時,應隨時指揮負載避開人及防障礙物。4、指揮人員不能同時看清操作人員和負載時,必須設中間指揮人員逐級傳遞信號,當發現錯傳信號時,應立即發出停止信號。5、負載降落前,指揮人員必須確認降落區域安全方可發出降落信號。6、當多人綁掛同一負載時,應作好呼喚應答,25、確認綁掛無誤后,方可由指揮人員負責指揮起吊。7、用兩臺起重機吊運同一負載時,指揮人員應雙手分別指揮各臺起重機以確保協調。8、在開始起吊時,應先用微動信號指揮,待負載離開地面10cm20cm并穩定后,再用正常速度指揮。在負載最后降落就位時,也應使用微動信號指揮。15利用作業工具作業工機具工機具不合格或損壞機械傷害使用前進行檢查、維修作業人員操作非本專業工機具嚴禁操作非本專業的工機具。施工觸電觸電傷害施工場所要干燥、電焊二次線使用膠皮軟線。電源線架空,或埋入地下手拉葫蘆手拉葫蘆使用不當高空墜物使用前檢查,修理合格;使用中必須受力均勻,不超載使用;手鏈必須備牢,防止滑脫。鋼絲繩鋼絲繩編結不符合要求鋼26、絲繩拉斷,吊裝物墜落鋼絲繩用編結法連接時,編結長度應大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且不得小于300mm。卡環卡環使用不合理吊裝物墜落卡環不得橫向受力;卡環的銷子不得扣在活動性較大的索具內;不得使卡環處于吊件的轉角處,必要時應加襯墊并使用加大規格的卡環。九、 應急預案9.1成員組 長:唐兵傳 副組長:馮云峰、王昌輝、龐啟東通訊組:裴少青緊急疏導組:張恒、范志強、朱家信緊急搶救組:朱凱龍、郭德歡、張熙哲緊急搶險組:沈強、木宗獻9.2緊急事故救援小組成員分工組長唐兵傳及組員裴少青為通訊組,負責在施工現場發生意外或緊急事故時,及時電話報救,組長唐兵傳為電話報救第一責任人;如其有事不在現場,則馮玉峰為電話報救27、第一責任人,如此類推。副組長馮云峰為緊急搶救組,負責在救護車到達之前,對傷員開展自救,使傷員的傷勢不至于進一步惡化。緊急疏導組,負責清除現場阻礙救護車輛的道路,疏散圍觀群眾到安全地點,確保道路暢通,加強警戒保證在調查人員到達之前,對發生事故的現場原始狀態進行保護,待事故調查人員對事故現場調查取證完畢后,對現場進行清理,由副組長龐啟東負責。緊急搶險組:應在副組長王昌輝的負責下,對事故現場實施排險工作,提供緊急搶險物資、設備、應急照明。事故調查小組成員由:馮云峰、王昌輝、龐啟東組成,負責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經過,由馮玉峰負責。9.3應急準備(1)技術準備根據本工程塔吊施工的全過程,針對各環節的每一28、步驟,按照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和方案要求,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安全交底,要使全員對工作和安全注意事項心中有數。(2)物資準備對進場需使用的所有機械設備、機具必須按照國家、地區規定要求進行核定和檢驗,確保其牢固可靠、適用。(3)防護設施準備對施工工作范圍危險區進行警戒、設警戒線、掛安全警示牌,并安排專人看護;對需動火的作業,充分準備好干粉滅火器備用;對于光線弱的情況,備全照明應急設備。9.4施工現場的急救步驟(1)電話報警事故發生第一時間,要立即報告,救護小組迅速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同時報警求救,撥打電話報告時,不要驚慌,必須講清事故情況和已采取的措施,讓救護人員做好急救準備,講清事故發生地點、附近特征29、,單位名稱,負責人姓名、電話;報告程序:逐級也可越級。(2)現場疏導、自救在電話報救的同時,由各小組緊急就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傷員或財物進行救護,有次序地組織人員安全撤離,疏散群眾,清理救護通道。9.5現場救護注意事項(1)火災A救護人員要注意自我保護,使用滅火器時應站在上風位置,以防烈火、濃煙的熏烤而受到傷害。B火災襲來時要迅速疏散撤離,不要貪戀財物。C必須穿過濃煙時,采用用水浸濕的衣物披裹全身,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煙濃缺氧導致窒息。D當身上著火時,可就地打滾滅火,如被火困室內,可用浸濕的衣物堵塞門縫,有水時可用水降溫,等待救援。E如在火災現場出現燒傷人員,在救護車到達之前,由救護小組人30、員將其轉移到安全區域,并初步檢查傷員傷情,視其神智、呼吸等情況采取初步止血、止痛、防止休克、包扎傷口等措施,經現場人員臨時處理后,迅速送往醫院救治。(2)高空墜落嚴重創傷出血及骨折人員,由救護小組人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醫院急救人員到達之前,及時、正確地采取臨時性清潔、止血、包扎、固定和運送等措施:A止血可采用壓迫止血法、繃帶止血法。先抬高傷肢,用消毒紗布或棉墊覆蓋傷口表面,再進行清理。B止血后,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覆蓋,再用干凈的繃帶或布條包扎,可保護創口、減少出血,預防感染。C對于肢體骨折現象,可借助夾板、繃帶包扎來固定受傷的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可減少傷痛,預防休克。D經現場臨時止血、包扎的31、傷員,在救護車到達后應盡快送往醫院救治,在搬運傷員時,救護人員要特別注意:在肢體受傷后局部出現疼痛、腫脹、功能障礙或畸形變化,就表示有骨折存在,宜在止血、固定、包扎后再移動,以防止骨折端因移動振動而移位,繼而損傷傷處附近的血管神經,使創傷加重;對于開放性骨折,應保持外露的斷骨固定,若有外露的斷骨回到皮膚以下時,應告知醫院救護人員;在移動嚴重創傷伴有大量出血或休克現象的傷員時,要平臥傷員,頭部可放置冰袋,路上要避免震蕩,在移動高空墜落傷員時,因有椎骨受傷的可能,一定要有多人抬護,除抬上半身和腿外,一定要有專人護住腰部,這樣才能不會使傷員的軀干過分彎曲或伸展,切忌只抬傷員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單背運傷32、員,使已受傷的椎骨移動,甚至斷裂造成截癱,嚴重者可導致死亡。E護送傷員的人,應向醫生詳細介紹受傷經過,如受傷時間、地點、受傷時所受暴力的大小等現場情況。高空墜落受傷還應介紹墜落高度、傷員先著地的部位或受傷的部位,著落時是否有其他阻擋或緩沖,以方便醫生診斷。(3)觸電A觸電者傷勢不重,神智清醒,但內心驚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或觸電者在觸電過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救護人員則應注意保持觸電者的空氣流通和保暖,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有惡化現象時,趕快送醫院救治。B觸電傷勢較重者,已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存在,救護人員應使觸電者舒適、安靜、溫暖地平臥,使空氣流通,并解開其衣33、服以利呼吸。C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不可以認為已經死亡,救護人員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迅速送往醫院救治,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急救。D如果觸電者有外傷,救護人員可先用無菌生理鹽水和溫開水清洗傷口,設法止血,用干凈的繃帶或布類包扎,同時送往醫院救治。E傷亡事故的報告發生傷亡事故后,負傷者或最先發現事故人,應立即報告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部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按照國務院493號令規定要求在第一時間內逐級上報,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執行。F搶救人員發生傷亡事故后要立即搶救受傷人員,第一時間內受傷人員送到最近的醫院進行救治工作。G保護現場發生傷亡事故后要保護好現場,事34、故現場是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重要環節,現場的原始狀態以及現場痕跡、物證,是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和損失、后果的客觀反映,它同造成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有著內在的聯系,通過現場痕跡、物證的勘察分析,有助于找出事故的原因,分清事故責任,制定預防措施。從事故發生到有關部門的人員趕到事故現場前,一般都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由現場緊急疏導小組人員保護現場的原始狀態,防止受自然條件或人為有意無意的破壞,在事故現場區域范圍內,設置警戒區,派組員看守,或用繩索、撒白灰、拉警戒帶等方法標示出警戒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護范圍。更不允許無關部門進入現場勘察,在采取搶險、急救措施時,要派組員做好現場變35、動記錄和進行拍照等。H現場清理清理現場必須在事故調查組取證完畢,完整記錄在案后進行,由組長組織小組人員進行清理。在此之前,任何人不得借口恢復施工而擅自清理現場。(4)傷亡事故的處理發生事故后,在上級領導的帶領下,應盡快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調查小組,認真組織調查、分析,查明原因,追查事故責任人,妥善處理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及時提出防范措施,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擬寫傷亡事故報告,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及時結案,并將事故調查的有關資料報送上級主管部門。9.6應急響應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或駐地發生無法預料的需要緊急搶救處理的危險時,應迅速逐級上報,次序為現場、辦公室、搶險領導小組、上級主管部門。由項目部安監部36、收集、記錄、整理緊急情況信息并向小組及時傳遞,由小組組長或副組長主持緊急情況處理會議,協調、派遣和統一指揮所有車輛、設備、人員、物資等實施緊急搶救和向上級匯報。(1)緊急情況發生后,現場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現場,及時搶救傷員和財產,并由在現場的項目部最高級別負責人指揮,在3分鐘內電話通報到值班人員,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消防車或警力支援到現場實施搶救,如需可直接撥打120、110等求救電話。(2)值班人員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必須在2分鐘內將情況報告到緊急情況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小組組長組織討論后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出如何進行現場處置的指令。分派人員車輛等到現場進行搶救、警戒、疏散和保護現場等。由項目部安質部在30分鐘內以小組名義打電話向上一級有關部門報告。(3)遇到緊急情況,全體職工應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主動積極地投身到緊急情況的處理中去。各種設備、車輛、器材、物資等應統一調遣,各類人員必須堅決無條件服從組長或副組長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諉、阻礙緊急情況的處理。11.7應急電話火警電話:119 醫療救護:120交通報警電話:122 匪警電話:110
道路橋梁
上傳時間:2023-10-24
12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