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縣尚賢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2576
2024-06-04
27頁
35.40MB
1、征求公眾意見稿吉水縣尚賢鄉人民政府吉水縣尚賢鄉人民政府 2024.052024.05注:本公示內容僅為階段性成果,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實現“多規合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 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 的指導意見(廳字201948號)、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 系并監督實施的意見(贛發201923號)、江西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全面開展鄉鎮國土空間總體 規劃編制助力鄉村振興的通2、知等文件要求,在省、市、縣規劃戰略引領下,尚賢鄉人民政府組 織編制了尚賢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尚賢鄉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是編制村莊規劃、詳細規 劃和開展各類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規劃堅持守護糧食安全、構筑生態底線,促進鄉鎮與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人民高品質生活,全力構建“二軸、二屏、三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描繪現代化空間治理的美好藍圖。01 規劃總則02 目標策略03 總體格局04 要素支撐05 集鎮規劃06 實施保障01 規劃總則1、區位條件2、規劃原則3、規劃范圍、層次與期限阜田鎮楓江鎮黃橋鎮n 3、片區概況u 區位:尚賢鄉,隸屬于吉水縣,位于吉水縣西北部,東連楓江鎮,南 接黃橋鎮,西臨吉安縣,北通阜田鎮。u 范圍:總面積45.15平方公里,轄內13個行政村。u 人口規模:戶籍人口24504人。重要資源:明清傳統村落粟下古村、橋頭古村。u典型特征擁有森林公園,生態環境較佳農業資源豐富,開發價值較大毗鄰周邊區縣,發展潛力較高1.1吉 安 縣區位條件2、以人為本,品質提升以居民需求為中心,統籌優化空間和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構建社區生活圈,科學合理規劃鄉村道路、河道堤防、排水管網等內容,提 升人居環境品質。1、底線管控,節約集約落實上位規劃確定三條控制線與規劃分區管控要求,嚴格4、土地用途管制。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嚴守生態底線,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農用地,合理安排設 施農用地,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3、上下結合,強化實施落實市縣規劃下達的底線指標,并將本級約束性、預期性指標分解至村莊。加強縣鄉統籌,強化對村莊規劃編制指引,明確村莊分類與設施配套。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鄉鎮主體功能區定位為導向,結合鄉鎮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塑造城鄉特色風貌,建設有文化、有記憶的美麗鄉鎮。1.2規劃原則n 規劃范圍與層次規劃范圍為尚賢鄉行政管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括全域和集鎮兩個空 間層次。全域: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根據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數據,土地總面積 為4515.22公5、頃。集鎮:包括華山、金竹村的部分范圍。其中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1.13公頃,集鎮范 圍面積77.51公頃。n 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1.13公頃全域土地總面積 為4515.22公頃規劃范圍、層次與期限1.302 目標策略1、目標定位2、發展戰略依據上位規劃和自然發展特征,確定尚賢鄉發展定位依據上位規劃和自然發展特征,確定尚賢鄉發展定位為:為:以綠色水稻、特色農產品以綠色水稻、特色農產品 種植為主的農貿型鄉鎮種植為主的農貿型鄉鎮目標定位2.1生態優先,助推鄉村振興充分利用地域區位及自身資源優勢,提高農業集6、約化水平,促進農業向多元化轉變,打造現代農業基地。文旅結合,彰顯人文魅力以廬陵文化為依托,推動文旅結合發展,彰顯文化魅力。品質提升,建設“三宜”城鎮完善設施配套、提升服務品質,滿足人民群眾高質量生活需求,建設宜居宜游宜業城鎮。開放協同,融入區域格局從道路交通網絡、功能差異化銜接、空間協同一體等方面積極融入吉水縣發展格局,促進城鎮協調發展。發展戰略2.203 總體格局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2、落實重要控制線3、鎮村體系布局規劃三區三線分布圖n 永久基本農田尚賢鄉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圖斑凈面積2028.39公頃,占鄉域國土面積的44.92%。n 生態保護紅線尚賢鄉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n 城鎮7、開發邊界尚賢鄉落實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141.1313公頃,占鄉域國土面積的0.91%。保障糧食安全優先,劃定底線約束控制線落實重要控制線3.2永久基本農田 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 城鎮開發邊界n 1個中心鎮:尚賢鄉中心集鎮基于現狀發展趨勢,完善集鎮服務配套,交通便捷,資源及區位優勢 明顯。n 3個中心村:華山、團結、秧塘村,通過配置產業、公服等資源要 素,帶動周邊一般村發展。n 10個一般村:直坑、橋頭、米頭、路邊、金竹、東風、豐山、茶 園、王家、南山村提升基礎公共服務能力。(一)構建“1個中心集鎮+3個中心村+10個一般村”的鎮村體系按照“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服務能力、引導人口集聚、便于鄉村8、治理”原則,充分考慮產業發展、地理環境、公服投放、經濟職能與群眾的實 際需求,集中投放資源要素,推動周邊一般村發展。強核心統片區,形成中心引領、要素高效集約的新型鎮村體系鎮村體系布局規劃3.3類別村名發展指引城郊融合類金竹、華山 村統籌協調鄉村與城鎮用地布局,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在 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在治理上體現現代水平。規劃應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公用 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村莊應以人居環境整治、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土 地綜合整治、生態修復、產業發展等為重點。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在治理上體現 城鎮水平,逐步強化服務城鎮發展、承接城鎮的外溢功能,借助城鎮優勢,增9、強發展 動力。整治提升類米頭、直坑、橋頭、路邊、東風、豐山、茶園、南山 村人口基數大,村莊具有一定規模。重點以村容村貌提升、基礎設施完善、鄉風文 明等方面為主攻方向的村組或村莊。因地制宜確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生產生活 生態,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巷道治理、廁所改造、村容村貌提 升為主要內容。集聚發展類秧塘、團結 村鼓勵并引導其他村莊的遷入,增強人口集聚。科學確定 村莊發展方向,在原有規 模基礎上有序改造提升,激活產 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留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稟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充分挖掘特色資源優勢,完 善服務配套設施,10、推動產品供給規范化、特色化、品質化。特色保護類王家村指具備申請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條件的村莊,以及具有一定重要歷史文化價 值的、自然景觀保護價值的或具有其他保護價值的村莊。強核心統片區,形成中心引領、要素高效集約的新型鎮村體系結合鄉村振興規劃及村莊資源稟賦,以解決村莊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及 發展需求,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將鄉域內村莊分為城郊融合類、整治提升類、特色保護類、集聚發展類四種類型。(二)合理劃定村莊類型,分類指引村莊建設鎮村體系布局規劃3.3綜合考慮地理格局、資源稟賦、交通聯系等因素,劃分3個村 級片區n 集鎮發展核心片區主要為金竹村、華山村。n 生態種植發展片區主要依托豐山11、茶園、米頭、南山、王家村,通過配置產業、公服等資源 要素聯動集鎮共同發展。n 農業綜合發展片區產業相近劃為同一片區,便于資源共享、要素集聚、共同發展。農業綜合發展片區集鎮發展核心片區生態種植發展片區集鎮發展核心片區強核心統片區,形成中心引領、要素高效集約的新型鎮村體系(三)科學劃定三大村級片區,引領鎮村差異化發展鎮村體系布局規劃3.3生態種植發展片區農旅結合發展片區片區劃分圖04 要素支撐1、公共服務設施體系2、基礎設施配套 規劃落實“后半篇”文章各專項規劃,更好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需求,推動資源整合,采取保 留、提升、轉型、新增等方式,分級分類布局公共服務設施。中心鎮:承擔集鎮服務中心的任務,12、配置鎮級高等級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車行30分鐘 服務圈,輻射整個區域。中心村:配置村級片區服務設施,打造車行15分鐘服務圈,服務村級片區。基層村:以出行時間為尺度,打造步行30分鐘服務圈,滿足居民生產生活基本保障需求。配置等級與服務圈層級對照表配置等級服務圈層級服務半徑品質提升中心鎮(尚賢鄉)30分鐘(車行)10km旅游型中心村15分鐘(車行)5 km按實際情況確定基層村30分鐘(步行)2 km按實際情況確定(一)構建“集鎮+中心村+一般村”三級服務設施配置體系集鎮輻射方向公共服務設施體系4.1n配置體系功能設施中心鎮一般鎮行政管理人民政府司法所人民法庭派出所警務室便民服務中心(站)教育醫療鄉13、鎮衛生院小學幼兒園社會福利養老服務中心(站)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文化體育文化活動室室外綜合健身場地商業及為農服務菜市場物流服務站電信、郵政營業場所農業服務中心技能培訓中心應急消防站應急隊備注:“”為必設,“”為選設,“”為不設(二)配套提質,按需增減,形成便捷共享的城鄉配套新模式n配置標準 “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兩項改革要求+十四五規劃+村民意愿+人口規模“確定四級配置標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4.1鎮鄉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表n 銜接落實對外交通1、樟吉高速2、443省道、221省道3、761縣道n 優化內部交通(1)村道和城鎮道路串聯成網1、優化集鎮與村莊道路,增強內部14、集鎮與各村莊之間的聯系。2、增加道路承載力,利于集鎮與村莊資源互通。山區局部沒有硬化的道路進行硬化 處理。3、在集鎮內部打通斷頭路,增加停車場及客運站,各村組之間道路聯通,有條件的 進行道路拓寬。(2)汽車站點與集鎮快速連通實現與集鎮的30-45分鐘通勤覆蓋,快速到發,實現公共交通的無縫接駁。(三)構建網絡均衡的內部路網體系,實現鎮村景無縫銜接基礎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4.205 集鎮規劃1、集鎮建設與布局指引規劃結構“一軸兩心兩組團”功能劃分n 片區發展主軸:沿761縣道為軸,串聯各個組團之間的發展聯系。n 商業服務核心:以農貿市場為中心,配套服務整個鄉域的生產、生活。n 行政服務核心:以鄉政15、府為中心,配套服務整個鄉域的行政辦公、學校、居 住區。n 北部商業居住組團:規劃為商業服務、文化活動等職能,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商業 服務和文化活動。并打造集中式的品質居住區。n 南部行政居住組團:圍繞教育、行政辦公形成配套完善、品質較高的居住組團,組團內各配套布置文化活動用地和廣場,豐富本地居民的文 化生活。緊密聯系各組團發展關系,完善“品質”標準,提高人居環境,美化村鎮風貌5.1集鎮建設與布局指引城鎮開發邊界內用地結構調整表單位:公頃;%用地分類規劃基期年(2020年)規劃目標年(2035年)一級類二級類代碼名稱代碼名稱面積比例面積比例01耕地小計7.5518.360.000.000101水田16、5.3212.940.000.000103旱地2.235.420.000.0003林地小計1.714.150.000.000301喬木林地1.714.150.000.0004草地小計0.210.520.000.000403其他草地0.210.520.000.0006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小計0.280.680.000.000601農村道路0.280.680.000.0007居住用地小計21.6852.7227.4266.660701城鎮住宅用地0.000.0020.5149.860.050.136.4315.620702城鎮社區服務設施用地0.000.000.481.170703農村宅基地21.6317、52.590.000.0008公共管理與公共服 務用地小計5.1312.486.6516.170801機關團體用地1.253.041.744.230803文化用地0.050.120.220.530804教育用地3.017.323.207.770.020.050.200.480806醫療衛生用地0.461.110.511.240807社會福利用地0.340.840.791.9309商業服務業用地小計0.050.120.551.330901商業用地0.000.000.270.650.050.120.280.6811倉儲用地小計0.000.000.641.551101物流倉儲用地0.000.000.18、641.5512交通運輸用地小計3.267.944.2210.261202公路用地2.375.770.000.001207城鎮村道路用地0.892.163.558.641208交通場站用地0.000.000.170.410.000.000.501.2113公用設施用地小計0.060.160.030.071303供電用地0.060.160.000.001307郵政用地0.000.000.030.0714綠地與開敞空間用 地小計0.120.291.503.641401公園綠地0.000.000.591.431402防護綠地0.000.000.611.481403廣場用地0.120.290.300.19、7315特殊用地150.320.770.000.0017陸地水域小計0.751.830.130.321704坑塘水面0.421.020.000.001705溝渠0.330.800.130.32總計41.13100.0041.13100.00小 小學幼 幼兒園 便民服務中心 農貿市場衛生院鄉政府 鄉5.1污水處理設施派出所污中中學集鎮建設與布局指引n 規劃以現狀道路為基礎,優化完善集鎮路網結構,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級道路系統,總體構建高效有序的交通路網體系。規劃主干路:尚賢大道、金華大道、華山路其中尚賢大道12米,金華大道和華山路保留現狀。規劃次干路:市場路、南生路 其中市場路12米,南生20、路8米 規劃新增3處社會停車場(主要服務于居住組團)分別位于農貿市場對面、客運站對面、中學南側 新增一處客運站(0.17公頃)位于尚賢大道西側、高壓走廊東側構建三橫兩縱的集鎮道路骨架5.1集鎮建設與布局指引06 實施保障1、規劃傳導管控2、規劃實施保障在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統一劃定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單元,作為開展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與管理的基本單元。編制單元劃定應以尚賢鄉集鎮空間結構和用地布 局指引為基礎,綜合考慮集鎮路網和社區生活圈,結合行政區劃,自然地理格局,鄉鎮功能等劃分用地面積合理、相對穩定的編制單元。在重要控制指標、功能布局 和要素配置等方面提出指導約束要求、劃定“四線”、在空間形態,21、風貌塑造等方 面提出控制引導要求。將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底線管控的指標規模和空間布局傳導至村莊。根據總規確定的村莊分類,布局優化和發展指導性要求,有序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 編制;暫不編制村莊規劃的,依托通則式村莊規劃,支撐用地審批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6.1 規劃傳導管控城鎮開發邊界內城鎮開發邊界外 加強隊伍建設構架縣鎮村三級總規編制項目梯隊,引入土規、城規、林業、農業等多方面人才,明確責任分工,加強隊伍建設,加強規 劃培訓及監督考核,做好宣傳教育。建設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形成鄉鎮級總規數據庫,作為鄉鎮級總規的成果組成部分同步上報,納入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 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定期評估與適時修改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制定、實施和修改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土空 間總體規劃的行為,定期公布執行情況。嚴格規劃實施監管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必須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并報 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落實控制性詳細規劃報本級人大常委會和上一級政府備案制度。切實落實公眾參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的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加強對總體規劃的宣 傳,將公眾參與引入規劃編制和管理的各個階段。6.2規劃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