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橫港鎮與秦山風景名勝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2615
2024-06-04
29頁
28.57MB
1、瑞昌市橫港鎮與秦山風景名勝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二二四年五月目 錄01 規劃總則02 目標策略03 總體格局04 生態空間05 農業空間06 城鄉空間07 支撐體系08 實施保障規劃總則01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1.1 規劃意義1.2 規劃原則全域統籌優化布局細化落實管控落地中心引領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把握發展趨勢,堅持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城鎮建設格局,統籌全域全要素2、配置,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推動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做大做強中心村,盤活利用閑置資源,引導各類要素集聚,提升集鎮和中心村的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以人為本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提高城鄉公共服務設施水平,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適地適用、發展與資源相匹配,緊扣資源特征,著力推動產業聯動、城鎮圈協同發展、鄉村集群發展,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城鄉風貌。包含14個行政村、1個林場 近期:2025年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橫港鎮與3、秦山風景名勝區轄區 基期:2020年 面積148.65平方公里 遠期:2035年1.3 規劃范圍與期限目標策略02主體功能定位瑞昌市南部生態宜居小鎮秦山生態旅游勝地現代農業種植示范區農 產 品 主 產 區規劃定位2.1 定位與發展目標堅持區域協同,塑造片區聯動的發展典范堅持底線管控,保護系統的藍綠秀美本底堅持提質增效,發展幸福美麗的共富產業堅持全域統籌,打造全域美麗的品質空間2.3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發展規模至2035年 常住人口規模1.02萬人要素保障錨固生態格局深化區域聯動打造美麗鄉村補齊配套短板2.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總體格局033.1 落實劃定“三條控制線”一心:指以江西九江瑞昌秦4、山風景名勝區及周邊重要生態涵養區形成的秦山生態中心雙屏:北部大德山青山生態屏障和南部秦山生態屏障一核:鎮區綜合服務核心兩軸:指以G220國道、X806縣道為依托的鎮村發展軸。三區:北部及南部生態林地涵養區,西部及東北部丘陵農業發展區,東部河谷農業發展區。一心雙屏一核兩軸三區3.2 構建“一心雙屏、一核兩軸三區”總體格局3.3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分區名稱內容其他保護紅線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集中建設區村莊建設區農田儲備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果茶業發展區區域基礎設施區特殊用地區自然保留區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外的自然保護地及其他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5、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區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法確定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耕地集中區域城鎮開發邊界外,規劃重點發展的村莊用地區域永久基本農田外,可作為永久基本農田調整補劃或可使永久基本農田更優質、更連片的現狀耕地以農業生產發展為主要利用功能導向劃定的區域以規模化林業生產為主要利用功能導向劃定的區域。以規模化果茶業生產為主要利用功能導向劃定的區域城鎮開發邊界外,以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通訊、環衛、給排水、能源供應等區域性基礎設施為主導功能塊狀設施集中區域城鎮開發邊界外,軍事、宗教、安保、殯葬等具有特殊性質的區域不具備開發利6、用與建設條件,也不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集中建設區是指城市開發邊界以內,一定規劃期限內城市集中連片開發建設的地區,是引導城市各類建設項目集中布局的地區。生態空間0401 水資源02 森林資源03 礦產資源強化水源涵養與保護提升水系服務能力強化水系保護管控 橫港水庫水域面積111.90公頃,水質優良,為九江市應急備用水源;劃定并嚴格保護1處一級以上集中式引用水水源保護地,對飲用水源地環境進行整治 對鎮域小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包括對橫港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對橫港河劃定城市藍線,并按照城市藍線管理辦法進行嚴格保護;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優化河湖水系格局,統籌河湖岸線及周邊土地保護利用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目標強化7、林地監管促進協調發展合理布局造林綠化提升森林碳匯能力著力保護和建設好森林生態要素,充分發揮林地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構建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功能協調、效益顯著的林業生態體系實施森林資源分區管理,對公益林、天然林和商品林試行分區管制。強化林地利用監督管理,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合理安排造林綠化用地,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深度挖掘現有林地、坡地造林潛力,加強城鎮綠化,推進公路沿線及河湖岸線森林建設,提升森林碳匯能力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目標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嚴格礦產資源開采準入條件,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使礦產資源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理念8、貫穿于礦產資源勘查的設計、施工和驗收全過程4.1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山林生態保護修復01水體生態保護修復02農田整治與生態修復03森林功能修復水土流失治理礦山復綠濕地保護水生態環境修復重點區域生態綜合保護提升加強農田生態建設與保育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升田園風貌4.2 推進生態空間綜合整治修復一心:指以江西九江瑞昌秦山風景名勝區及周邊重要生態涵養區形成的秦山生態中心雙屏:北部大德山青山生態屏障和南部秦山生態屏障一廊:鎮區綜合服務核心多點:以橫港河河流構成的生態廊道三區:指橫港水庫、雷莊源水庫、盧前水庫、蓮塘水庫、沈家坑水庫、中正二庫、中正一庫等重要水系一心雙屏一廊多點4.39、 構建“一心雙屏、一廊多點”總體格局農業空間05嚴保永久基本農田01加強宜耕后備資源開發02持續提升耕地質量03保障糧食自給空間04完善耕地保護監督管理體系055.2 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工程鄉村景觀風貌引導工程農用地整理和耕地功能恢復工程農房建新安置工程5.1 加強耕地保護守好糧食安全兩級五類一般村因地制宜 分類引導中心村引導集聚 完善配套中心村(4個)一般村(8個)嵋光村、清湓村、風景村、繁榮村赤崗村、初升村、風坪村、富強村、紅光村、嵋榮村、先鋒村、紅星村集聚發展類推動產業發展完善配套,加強集聚城郊融合類城鄉一體化發展設施共建共享特色保護類守護地方特色保護形態肌理整10、治提升類人居環境整治協調用地布局搬遷撤并類騰出發展空間嚴格限制建設集聚發展類(5個)風景村、繁榮村、富強村、清湓村、赤崗村整治提升類(7個)紅星村、紅光村、嵋光村、嵋榮村、初升村、先鋒村、風坪村城郊融合類(1個)遠景村特色保護類(1個)青山村搬遷撤并類(0個)5.3 引導村莊分級分類發展城鄉空間06220國道城鎮發展軸青山生態景觀廊道橫港河生態景觀廊道一軸兩廊三區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區功能提升片區產城融合區6.1 構建”一軸兩廊,一核三區”的城鎮空間一核綜合服務核心01 綜合服務結合住宅小區設置沿街商業設施,建設步行尺度的居住空間,一般居住用地商業建筑面積應控制在建筑總面積 5%-10%。依據五分11、鐘生活圈居住區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的需要,重點完善文體活動場所、幼兒園、社區衛生設施、老年福利設施等。鼓勵鄉村旅游和鄉村文化的開發,提升鄉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02 人居環境打造宜居的鄉村環境,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交通條件、水電氣等設施;注重保護環境,加強垃圾分類和治理污染等工作,促進垃圾和污水的合理處理,以創造一個清新、宜居的生活環境,6.2 居住組團重點提升兩大功能人居環境6.3 保護與活化利用歷史文化加強對鎮域內各級文物古跡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梳理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名錄,明確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并提出管控要求。對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建立保護單位名錄,明確每個文12、物保護單位的名稱、價值特征等,對各保護單位明確劃定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對重要保護單位劃定環境協調區。在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準進行與文物保護無關的建設工程,因特殊原因必須進行建設工程,必須要經過原公布單位的審核批準。文物保護的修繕應堅持“不改變文物現狀,整舊如舊”的原則。支撐體系07220國道長九池高鐵常岳九鐵路X047縣道Y952鄉道三橫兩縱多支聯系各個村的縣鄉道及村莊道路7.1 規劃形成“三橫兩縱多支”的區域交通骨架7.2 建立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規劃構建“鎮級-中心村級-一般村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構建公共服務圈層教育科研設施初中:對現狀的中學進行完善。小學:形成鎮13、區集中教學格局。幼兒園:保留改善現狀鎮區幼兒園。醫療衛生設施支持鎮駐地醫院的改造與提升,大力發展鄉鎮衛生院(室),盡快形成以鎮駐地為核心、村莊衛生院(室)為骨干的兩級醫療衛生網絡體系。文化設施規劃保留現狀鎮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在各行政村結合公共綠地及休閑廣場設置文化活動站,建設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場所,提供日常休閑活動的俱樂部及其相關的娛樂設施。體育設施規劃保留現狀鎮區體育中心,結合居住區和主要公共綠地的布局設置社區體育設施,各村莊設置室外綜合健身場地,包含群眾球場、全民健身運動設備等相關配套設施,滿足居民日常健身需求。社會保障設施加強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構建發展型社會福利體系。保留1處鎮級敬老院14、。公共服務設施復合利用鼓勵公共設施集中配置,促進設施提質增效,將功能和服務方式類似的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集中布局,形成各級鄰里中心。合理引導現狀閑置用地、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結合土地綜合整治,將權屬清晰但功能逐漸衰落的存量建設用地進行改造整治再利用,合理引導現狀建筑性質優先轉變為公共服務功能。將閑置的鄉鎮辦公機構、村委辦公樓等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將鄉鎮閑置的糧站、供銷社、工廠廠房等建筑進行改造再利用,用于設置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體育健身設施等。實施保障08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編制單元落實上級規劃傳導內容指引詳細規劃編制城鎮單元鄉村單元8.1 加強規劃落實傳導1 1強化規劃傳導2 2加強規劃實施監督3 3制定近期建設計劃4 4實行用途管制5 5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6 6完善規劃政策保障8.2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