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洪下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2617
2024-06-04
26頁
15.64MB
1、瑞昌市洪下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024 年 5 月目 錄01 規劃總則02 目標策略03 總體格局04 生態空間05 農業空間06 城鄉空間07 支撐體系08 實施保障01 規劃總則1.1 規劃意義1.2 規劃原則深化布局,以人為本在上位規劃確定的國土空間格局與規劃用途分區基礎上,側重用途與地類的深化布局。以人為本,完善功能,尤其突出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公益類設施的深化布局。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導要求,強化規劃實施引導。對近期國土開發、保護、修復、整治項目及用地安排制定行動計劃。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2、細化,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堅持適地適用、發展與資源相匹配,緊扣資源特征,著力推動產業聯動、鄉村集群發展,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城鄉風貌。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細化落實,管控落地側重實施,突出近期因地制宜,彰顯特色1.3 規劃范圍與期限洪下鄉行政區轄區基期年:2020 年包含6個行政村近期至:2025 年面積60.39平方公里遠期至:2035 年規劃范圍3、規劃期限02 目標策略2.1 發展定位“文化洪下,唱響瑞昌”特色旅游觀光小鎮+現代農業生產園區城鎮化發展區規劃定位主體功能區定位策略一:生態優先,以藍綠空間藍綠空間為本底策略二:創新國土綜合整治綜合整治,推動要素布局統籌策略三:地域風貌地域風貌特色打造,宜居宜業集鎮打造2.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2.3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至2035 年 集鎮常住人口規模約2400 人守底線錨固生態格局美鄉村打造精品路線 興產業增強產業聯動提品質補齊服務短板 發展規模要素保障03 總體格局 3.1 落實劃定“三條控制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3.2 構建“一心一軸兩帶三區”4、空間格局中心集鎮政治經濟文化核心 立肇線發展軸939 鄉道聯系的旅游帶文化旅游區現代農業區生態旅游區一心一軸兩帶三區04 生態空間4.1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目標林地源保護與利用目標礦產資源的的保護與利用目標加強河湖空間管控推進水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林地監管促進協調發展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加強水資源節約利用與優化配置合理布局造林綠化提升森林碳匯能力嚴格執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控生態屏障地區等水環境敏感區域高耗水、高污染產業發展。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安全。著力保護和建設好森林生態要素,充分發揮林地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構建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功能協5、調、效益顯著的林業生態體系。嚴格礦產資源開采準入條件,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使礦產資源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加強保護烏石河等重要水域,改善水環境,提升水質量。實施森林資源分區管理,對公益林、天然林和商品林試行分區管制。強化林地利用監督管理,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勘查的設計、施工和驗收全過程。01水資源:02森林資源:03礦產資源:深入實施節水行動,實行優水優用,切實保障用水需求和飲水安全。有序推進農村污水提標改造及配套管網建設工作。合理安排造林綠化用地,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深度挖掘現有林地、坡地造林潛力,加強城鎮綠化,推6、進公路沿線及河湖岸線森林建設,提升森林碳匯能力。4.2 推進生態空間綜合整治修復0101山林生態保護修復山林生態保護修復0202水體生態保護修復水體生態保護修復0303農田整治與生態修復農田整治與生態修復 森林功能修復 水土流失治理 礦山復綠 水生態環境修復 重點區域生態綜合保護提升 加強農田生態建設保育 重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升田園風貌05 農業空間5.1 加強耕地保護守好糧食安全5.2 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加強宜耕后備資源開發持續提升耕地質量嚴保永久基本農田保障糧食和蔬菜自給空間完善耕地保護監督管理體系0102050403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提升工程鄉村景觀風貌引導工程農7、用地整理和耕地功能恢復工程5.3 引導村莊分級分類發展兩級四類中心村引導集聚 完善配套一般村因地制宜 分類指引中心村(2 個)一般村(4 個)張家鋪村、洪下村瓜山村、迪畬村、高露村、大屋馮村發展導向型整治導向型保護導向型張家鋪村、洪下村瓜山村、高露村、大屋馮村迪畬村06 城鄉空間6.1 構建”一心一軸三組團”的城鎮空間一心行政服務中心一軸立肇線經濟發展軸三組團西部組團南部組團東部組團6.2 建立完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文物保護單位其他歷史環境要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1 處省級及 2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對文物古跡進行全面保護。堅持保護已登記錄入的8、古樹名木加大對古樹名木的普查力度,保護反映傳統風貌的古橋、建筑門頭、古井等其他重要的歷史環境要素。保護已登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如瑞昌采茶戲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07 支撐體系7.1 構建“三橫四縱”交通體系三 橫三 橫對外交通對內交通“兩橫”,分別為立肇線及瑞武高速,以承接對外交通為主?!耙粰M”,為 939 鄉道,南部瓜山村與對外交通銜接的唯一通道。四 縱四 縱“四縱”,中北部村莊與對外交通銜接的主要通道,上承對外交通,分解交通壓力,下接支路,聯系各村莊。7.2完善市政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升公共服務水平7.3 構建一體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構建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體9、系。分為中心集鎮、行政村、自然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中心集鎮配置要求行政村配置要求自然村配置要求文化體育、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市政交通、商業服務六大類,中心集鎮必配 12 項;文化體育、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市政交通、商業服務六大類,行政村必配 8 項;必配體育活動場地,小型污水處理站,垃圾收集點,公共廁所,停車場 5 項。保證區域防洪安全完善雨污處理能力打造資源循環體系提升供水保障能力08 實施保障8.1 加強規劃落實傳導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城鎮單元落實上位規劃傳導內容指引詳細規劃編制鄉村單元8.2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165324強化規劃傳導制定近期建設計劃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實行用途管制完善規劃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