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疇縣蚌谷鄉國土空間規劃案(2021-2035年)(公示稿)(3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2639
2024-06-04
34頁
9.15MB
1、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蚌谷鄉行政區域范圍轄7個行政村:龍正村、木者村、長箐村、蚌谷村、程家坡村、大吉廠村、法古村,鄉人民政府駐蚌谷村。全鄉域面積128.54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其中:規劃近期為2021年-2025年,規劃遠期至2035年。規劃層次包括鄉域和中心鎮區兩個層次。目錄目錄01 01 遵循上位指導,明確蚌谷發展定位遵循上位指導,明確蚌谷發展定位02 02 統籌功能結構,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統籌功能結構,優化國土空間格局03 03 保護保護生態基底,推進資源保護利用生態基底,推進資源保護利用04 04 統籌鎮村聯動,打造高2、效發展空間統籌鎮村聯動,打造高效發展空間05 05 完善支撐體系,構建品質生活空間完善支撐體系,構建品質生活空間06 06 區分整治潛力,推動國土綜合整治區分整治潛力,推動國土綜合整治07 07 節約集約用地,建設優質中心鎮區節約集約用地,建設優質中心鎮區08 08 強化實施保障,推進規劃有效實施強化實施保障,推進規劃有效實施01011.1 規劃定位1.2 規劃目標1.1 1.1 規劃定位規劃定位生態農業和歷史文化作為產業經濟發展的支撐,歷史文化資源與自身自然生態資源融合開發,三產相互聯動,綜合考慮蚌谷鄉的現實與未來發展訴求,確定本次規劃發展定位為:農產品加工、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歷史文化生3、態農文旅融合鄉鎮1.2 1.2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確定近、遠期規劃目標,從格局、效率、品質三方面提出國土空間規劃目標,以及相應的規劃策略2025年三條空間管制控制線全面落地;各級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復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新興種植產業和林下種養殖逐漸形成規模,農產品初加工小范圍覆蓋,歷史文化與旅游開發基本起步;國土空間的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2035年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幾乎都覆蓋,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開放高效、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建成綠色循環農業示范區,融入西疇4、縣歷史文化旅游環線,打響名號,打造宜農宜業宜居宜游的農文旅三產融合鄉。02022.1 落實三條控制線2.2 構建國土空間規劃格局2.3 優化國土規劃分區2.1 2.1 落實三條控制線落實三條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將穩定耕地壩區集中連片優質耕地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必須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落實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8631萬畝,主要集中分布于各行政村中部。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的建設活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5、動。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3283.8954公頃。城鎮開發邊界落實上位規劃劃定城鎮開發邊界0公頃。2.2 2.2 構建國土空間規劃格局構建國土空間規劃格局一核鄉鎮綜合發展中心;整個鄉鎮發展的中心,帶動全域行政村聯動發展兩屏2個生態保護屏障;沿生態保護紅線、山脈走向構建泵故鄉生態保護重要屏障兩軸農文旅融合發展軸、對外聯動發展軸四區石漠化、綠色循環農業示范區、特色農業生產區、農文旅綜合區、綠色礦產開發區多點行政村發展中心;7個行政村帶動周邊自然村發展2.3 2.3 優化國土規劃分區優化國土規劃分區生態保護區劃定劃定3283.8954公頃公頃,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嚴禁任何不符合主6、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原國土用途,區內原有村莊、工礦等用途應嚴格控制建設行為的擴展并應根據實際發展需要逐步引導退出。生態控制區劃定劃定2351.3277公頃公頃,原則上限制各類新增加的開發建設行為以及種植、養殖活動,不得擅自改變地形地貌及其他自然生態環境原有狀態;區內經評價在對生態環境不產生破壞的前提下,可適度開展觀光、旅游、科研、教育活動。農田保護區劃定劃定2247.0168公頃公頃,區內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農質量。為實施國家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及軍事用地,經批準占用永農集中保護區的,原則上分區不做調整。城7、鎮發展區劃定劃定0.7908公頃公頃,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管控,同時明確可準入的項目類型,嚴格管控該區內的建設行為。鄉村發展區劃定劃定4964.7973公頃公頃,采用“用途準入+指標控制”的方式進行管理,村莊建設用地需限制在村莊建設區內,根據具體土地用途類型進行管理。礦產能源發展區劃定劃定7.0487公頃公頃,進行土地利用和開發項目準入管制,嚴格控制開發模式和方式,明確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03033.1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3.2 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3 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4 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3.1 3.1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保障用水安全、保護水環境,多8、效實施水資源開發與利用到規劃期末蚌谷水庫和真龍潭提供水源,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 100%;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 90以上。水資源保護利用目標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嚴控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力相協調。通過防洪治理、水域綜合整治等措施,加強鄉域內南卡江河溝水系保護,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增強水土保持能力。水資源保護利用措施3.2 3.2 林地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保護與利用林地資源保護利用目標以法古山、9、象鼻山、獅子山等生態保護紅線內為林地保護主體,形成蚌谷鄉生態保護屏障;到2035年,蚌谷鄉林地保有量不低于8397.1838公頃,生態公益林面積不低于5064.0994公頃。林地資源保護利用措施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劃定林地資源保護范圍,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劃分林地保護等級,制定相應保護、利用和管理措施。突出森林生態和森林景觀建設,增加森林植被,提升森林質量,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鼓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和林業循環經濟。明確林地保護利用方向,推動林地資源補充:推動生態脆弱區、生態重要性區域內用地向林地地類補充進行林業結構優化,推動公益林、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3.3 10、3.3 耕地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保護與利用級下達蚌谷鄉耕地保護目標4.1593萬畝,基期年耕地面積4.1665萬畝,滿足耕地保護目標。落實耕地資源保護目標蚌谷鄉在西疇縣“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中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 2.8631萬畝,已落實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嚴禁超標準占用耕地建設綠色通道、嚴格執行建設占用耕地占用補劃和占補平衡制度。.落實耕地保護政策3.4 3.4 礦產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保護與利用保護與利用目標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清潔能源(水電站)開發,大力推進綠色和清潔能源利用11、。規劃至2035年,鄉域內采礦權共3個,采礦用地136.5420公頃。保護利用措施有序推進綠色礦山生產建設,促進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標,提升蚌谷鄉綠色礦山創建達標率。鼓勵綠色礦山企業及時復墾盤活存量工礦用地,與新增建設用地相掛鉤。統籌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與工礦廢棄地平整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礦區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整治等工作,將廢棄礦山治理用于補充林地和耕地,指標預留城市發展。04044.1 鎮村體系構建4.2 村莊布點優化4.3 城鄉生活圈構建4.4 產業空間布局4.1 4.1 鎮村體系構建鎮村體系構建按照“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服務能力、引導人口集聚、便于鄉村治理”原則,充分考慮12、產業發展、地理環境、公服投放等因素,以中心鎮區帶動鄉域發展,構建“中心鎮區中心村一般村”三級鎮村體系。行政村名稱村鎮體系現狀人口規劃人口職能定位蚌谷村民委員會中心鎮區30493077 綜合服務中心程家坡村民委員會一般村25742598 農業生產大吉廠村民委員會中心村34803512 農業示范法古村民委員會一般村28152841 農業生產龍正村民委員會一般村33203351 農旅融合木者村民委員會一般村25902614 農業生產長箐村民委員會一般村33363367 農旅融合、農業示范總計2116421362-2020年21164人2025年21107人2035年21362人4.2 4.2 村莊布13、點優化村莊布點優化結合鄉村振興規劃及村莊資源稟賦,以解決村莊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及鎮村體系發展需求,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將鄉域內村莊分為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暫不明確類五種類型。集聚提升類科學制定該類村莊發展方向,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同時,鼓勵其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強化主導產業支持,向專業化村莊方向發展。該類型村莊既具備成為城市后花園的地理優勢,也具有向城市轉型的良好條件,可以“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在治理上體現城市水平”。城郊融合類整治提升類該類村莊應以解決現有布局無序農業現代化受阻滯、產業空心化、用地粗放化、生態破碎化等問14、題為導向,因地制宜優化用地布局,改善提升村莊生活、生產、生態品質。搬遷撤并類該類村莊“可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生態宜居搬遷、農村集聚發展搬遷等方式,實施村莊搬遷激并,統籌解決村民生計,生態保護等問題”.特色保護類該類村莊應在保護文物古跡、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傳統習慣的基礎上,加快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4.3 4.3 城鄉生活圈構建城鄉生活圈構建以人為本,統籌鎮村公共服務設施資源配置,補齊各級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構建“中心鎮區(5公里)行政村(3 公里)”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強化鄉域與鄉村層面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統籌。中心鎮區層級(10公里服務半徑)行政村層級(15、5公里服務半徑)依托中心鎮區所在地,承擔鄉域服務中心的任務,配置鄉鎮級高等級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車行30分鐘服務圈,輻射整個鄉域,統籌布局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求的各類服務要素,形成城鄉生活墨的服務核心。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以村委會為核心構建一站式的鄉村便民中心,配置村級服務設施,打造車行15分鐘服務圈,服務村級區域:以出行時間為尺度打造步行30分鐘服務圈,滿足居民生產生活基本保障需求。4.4 4.4 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結合現狀產業分布及交通區位條件,將蚌谷鄉的產業空間結構劃分為 一核:產業發展核心,以鄉政府駐地蚌谷村為整個鄉域產業發展中心;兩軸:農文旅輻射發展軸,串聯農產品生產基16、地和文化景點,帶動三產融合,形成初步產業鏈;產業對外聯動軸,依托國道與其他鄉鎮連接,共同打造農產品物流、銷售產業鏈;三區:特色農業發展區,鞏固發展現有種養殖業,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現代化、標準化,提高產業鏈附加值;綠色礦產生態農業發展區,推進大理石礦產開發轉型,著力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農文旅產業發展區,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實現農文旅相融合發展第三產業。05055.1 綜合交通體系5.2 村公共服務設施體系5.3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5.4 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體系5.1 5.1 綜合交通體系綜合交通體系落實上位規劃重要交通規劃,加強鄉域道路系統與各類對外交通設施的聯接;完善靜態交通設施,17、夯實農村交通基礎,改善村民出行條件。加強區域性道路建設,優化鄉村公路網對外交通規劃規劃新建文山至西疇至富寧至百色鐵路,國道河口至馬關至西疇至富寧線,大吉廠至蚌谷二級公路,蚌谷鄉環集鎮公路。提升對外道路交通等級,加強區域性道路建設。新建二級客運站1處,強化鎮區集散功能。對內交通優化鄉域內部道路交通體系,提高道路等級;加快實施農村道路硬化工程,實現組與組硬化路百分百通達,村與村等級公路百分百通達。5.2 5.2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設施類型設施名稱備注公共管理鄉鎮便民服務中心保留農村綜合服務平臺(村委會)保留公共教育中學規劃保留現狀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規劃保留現狀6所小學幼兒園規劃保18、留提升現狀6處文化體育綜合文化中心(鎮)文化活動室提質改造,規模擴建文化活動室(村)各村活動室提質改造全民健身中心規劃保留各村活動場地運動場或健身點每處面積不小于300平方米,可結合公共開放空間配置。醫療衛生衛生院規劃保留蚌谷鄉衛生院,提質改造,服務整個片區衛生室優化整合村衛生室,相鄰村莊可聯合設置,距離鎮區較近村莊,可與鎮區設施共享社會保障養老院規劃新建養老院養老服務站規劃保留老年活動室,提質改造商業服務農貿市場規劃現狀農貿市場改擴建電商網點保留銀行、電信局、郵政局等商業網點保留便民超市保留其他農村公益性墓地保留、提質改造5.3 5.3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市政基礎設施體系給水工程規劃蚌谷水庫、19、真龍潭水源繼續作為供水水源。給水管徑為DN150-DN300,規劃自來水普及率100%;鄰近村莊供水設施共建共享,整合農村水源資源,建設因地制宜的農村集中安全飲水工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保障水資源安全、推進水質提升工作。排水工程規劃逐步完善鄉鎮、村排水設施,要求中心鎮區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溝渠,污水經污水處理廠或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排放或中水回用。中心村和基層村應配套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電力工程科學預測地區用電負荷發展水平,提高電網受電、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合理規劃布置變電站用地,控制高壓走廊布局及用地,促進電網發展與城市建設相協調。電信工程到 2025年,全面普及鄉村光纖網絡20、4G及部分區域 5G無線通訊。到 2035年,實現集鎮區 5G 網絡全覆蓋。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電子商務進社區、跨境電子商務以及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燃氣工程期規劃采用液化氣罐供生活生產能源使用,結合商戶設置代送點,統一收集后到鄉液化氣換瓶點罐裝,規劃遠期在配氣站引出的中壓天然氣管道供氣。環衛工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到 2025 年,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全覆蓋全處理,95%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到 2035 年,在行政村級別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 100%。5.4 5.4 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體系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體系消防工程規劃形成以鎮區消防站為中心,21、各行政村建立微型消防站為補充的消防網絡,同時各村配備市政消防栓。防洪工程中心鎮區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村莊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抗震工程抗震立足于度的基本烈度,利用廣場、學校等開敞空間建立避震疏散場所,以道路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沿路建筑的抗震能力與建筑高度等必須滿足震時道路暢通的要求。地災工程推進氣象地質災害基礎防災能力建設。完善立體氣象觀測網絡,全面提升災害性、突發性等天氣過程的預測預報水平及防御和響應能力。人防工程同步配套建設人民防空工程以人員掩蔽工程為主。全鄉新增人員掩蔽工程建筑面積應當不低于3.20萬平方米。06066.1國土綜合整治6.2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6.1 6.1 國土綜合22、整治國土綜合整治國土綜合整治以提高土地質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為目標,采取行政、經濟、法律、工程和生物等措施,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調整改造,對土地資源重新分配。農用地整治u 因地制直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u 推進耕地恢復。逐步實現細碎化耕地集中歸并、連片耕種,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u 落實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工程。建設用地整治u 按落實“三舊”改造及城市更新,保留城鎮文脈,通過完善公共配套、市政交通設施,消除安全隱患,增加公共開敞空間等提升生活品質。u 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提效工程,推進盤活農村低效用地,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用地23、保障。u 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重點工程。鄉村人居環境整治u 建設農村公廁、農村垃圾收集點、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u 進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u 進行農村公路養護及環境整治u 房前屋后綠化6.2 6.2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重點開展對河湖水系、森林山體、石漠化區域、人居環境等區域的生態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穩定生態系統。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農業措施,實施坡耕地治理、荒山荒坡種權腫草,疏幼林撫育管護、補植補造,溝整全面治理,修建小型蓄排水工程。石漠化治理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開展疏功林退化修復、24、陡坡區封山育林育草、荒山荒坡造林種草溝重及落水河治理、坡拼地治理及配套小型蓄排水工程和生產道路等,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河湖水洗保護整治對河道清於疏浚和生態護岸治理,加固堤防:生態防護和綠化河道兩岸:建設親水活動平臺:修復河道生態濕地。河道生態濕地保護修復、退化濕地修復、濕地保護及配套設施設備。地質災害整治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地災點監測預警,綜考慮地災點規模大小治理難度。受威脅人數來確定治理搬遷措施。森林生態修復森林撫育、對退化林進行修復,主要采取更替修復。擇伐補植修復、撫育修復、漸進修復,封育修復和綜合修復等修復方式。07077.1 中心鎮區用地布局規劃7.2 優化中心鎮區空間結構7.3 中心鎮區25、公服體系規劃7.1 7.1 中心鎮區用地布局規劃中心鎮區用地布局規劃結合鄉鎮功能定位,合理確定各類建設用地比例,統籌安排各類用地規模和布局。充分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強低效用地再開發,鼓勵建設用地混合使用。鎮區:對現狀用地梳理和重大基礎設施梳理,規劃對鎮區用地進行布局規劃,保留現狀的小學.中學、衛生院、政府機關團體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變電站、給水市政基礎設施用地等,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增補缺項的污水廠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增加了排水用地、客運站、停車場、醫療康養項目等)等,以滿足鎮區發展需求。7.2 7.2 優化中心鎮區空間結構優化中心鎮區空間結構一心:鎮區綜合服務中心;一軸:以主要對外道26、路形成的鎮區主要發展軸;三區:以鄉鎮中心服務全鄉鎮區域的集鎮綜合發展區;圍繞水庫建設水體保護、生態觀光為一體的水庫生態保護區;以集中住房、配套設施、商業區等產業發展為主的產業拓展區;一帶:以水庫為基礎環繞打造生態觀光景觀帶。7.3 7.3 中心鎮區公服體系規劃中心鎮區公服體系規劃完善配套,服務均等。根據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要求,按照10分鐘和5分鐘生活圈,通過功能補足完善集鎮的公共服務配套,從而滿足未來集鎮居民的生活訴求和集鎮的發展需求。對現狀用地梳理和重大基礎設施梳理,規劃對鎮區用地進行布局規劃,保留現狀的小學、中學.衛生院、政府機關團體、客運站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變電站、給水、排水市政基27、礎設施用地等,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增補缺項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增加了教育用地、排水用地和醫療衛生用地)等,以滿足鎮區發展需求。08088.1 強化規劃傳導8.2 近期重點項目8.3 保障規劃實施8.1 8.1 強化規劃傳導強化規劃傳導落實市縣規劃落實市縣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指引明確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定位目標、發展規模、約束性指標、重要控制線、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要求。詳細規劃指引明確上位規劃、專項規劃的約束性指標,不得違背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城鎮開發邊界內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明確單元指引內容,城鎮開發邊界外開展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8.2 8.2 近期重點項目近期重點項目針對蚌谷鄉現狀情況及未來發展建設需求,制定近期建設項目。近期建設項目主要分為交通道路、水利、基礎設施,鄉容鄉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設施。銜接西疇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省直各部門重點項目1個,州各部門重點項目1個,縣、鄉重點項目46個,農用地整治項目3個,河湖水系保護整治(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項目1個、地質災害易發區治理項目1個、森林生態修復項目1個、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項目1個、礦山生態修復項目1個、石漠化治理項目1個。8.3 8.3 保障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