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方案(2023-2035年)(公示稿)(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2676
2024-06-04
9頁
802.01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2024歷史文化名城名鎮街區保護規劃方案文本說明書圖集資料
1、1長春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長春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3202320352035 年)年)(公示稿)(公示稿)一、一、總則總則1.1 規劃目的規劃目的為加強長春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處理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系,科學保護與合理有效利用歷史文化遺存,有序開展長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特制定本規劃,作為長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管理的重要依據。1.2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長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適用范圍為長春市域范圍,包括 4 縣(市)7 區,公主嶺市、榆樹市、農安縣、德惠市和朝陽區、南關區、寬城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九臺區,重點規劃范圍為歷史城區。1.3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規2、劃期限為 20232035 年,近期至 2025 年,遠期至 2035 年。二、二、歷史文化名城價值和特色歷史文化名城價值和特色2.1 長春歷史文化價值長春歷史文化價值1.長春是我國近現代城市規劃科學理念與全面實踐的重要完整實證。2.長春是新中國重要標志性工業文明的時代見證。3.長春是近現代建筑藝術的集中展現地,是中國近現代不同歷史階段社會風貌的體現。4.長春是中國人民抗擊外敵、保衛家國精神的體現。5.長春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多民族融合的重要見證。6.長春是東北亞地區重要城市,從古至今長期為區域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2.2 長春空間格局特色長春空間格局特色1.長春具有氣勢恢宏的“三軸五片”近現3、代城市格局。2.長春具有“圓廣場、四排樹”兼具紀念尺度與宜人氛圍的街巷廣場景觀。3.長春具有規模宏大、布局嚴整的新中國特色工業片區。4.長春是歷史水系、近代公園交相掩映的“北國春城”,延續至今不斷發揚2成為城市名片之一。三、三、規劃目標和保護層次規劃目標和保護層次3.1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全面保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春豐富而珍貴的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積極構建“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的城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傳承體系。通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質,彰顯“魅力長春”“美麗長春”“多彩長春”的發展戰略,展現歷史悠久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延續“北國春城”的城市空間特色,塑造國際一流的東北亞區域4、性中心城市。3.2 保護層次保護層次長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包括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不可移動文物與歷史建筑三個法定層次,此外,增加市域歷史文化遺產、其他類型文化遺產兩個拓展方面的保護。四、四、歷史城區層次的保護歷史城區層次的保護4.1 歷史城區范圍歷史城區范圍長春歷史城區范圍北至長新街、北路快速路,南至南湖大路、南湖賓館南側圍墻,西至遼寧路、創業大街,東至輕軌 4 號線、亞泰大街。4.2 保護結構及內容保護結構及內容整體性保護“兩區、三軸、五片、多帶”的歷史城區空間結構及其重要的承載要素。兩區:兩區:長春老城歷史城區、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區和生活區歷史城區。三軸:三軸:新民大街5、軸線、人民大街軸線、大馬路軸線。五片五片:寬城子老城歷史片區,中東鐵路與滿鐵附屬地歷史片區,商埠地歷史片區,偽滿“新京”歷史片區,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區和生活區歷史片區。多帶:多帶:以歷史水系為骨架的“田園城市”藍綠體系。3歷史城區保護結構圖4.3 三條城市傳統軸線的保護三條城市傳統軸線的保護人民大街:人民大街:長春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高度集中、最長的巴洛克放射軸線。新民大街新民大街:具有紀念性氛圍特征的軸線,是長春舒朗大氣街道景觀的典型代表。大馬路:大馬路:長春早期發展的傳統商業軸線。4.4 五片歷史片區的保護五片歷史片區的保護寬城子老城歷史片區寬城子老城歷史片區:是長春城市由各自獨立發展到整6、合統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長春城市發展初期階段特征的物質空間載體。中東鐵路與滿鐵附屬地歷史片區中東鐵路與滿鐵附屬地歷史片區:是研究長春城市發展鐵路附屬地時期特征的物質空間載體,是集中反映長春近代特色建筑風貌的重要片區之一。商埠地歷史片區商埠地歷史片區:是研究長春城市發展自開商埠區時期特征的物質空間載體,使中東鐵路與滿鐵附屬地、寬城子老城、商埠地在空間上連成一個整體,為之后長春整體發展奠定基礎。4第一汽車制造廠歷史片區第一汽車制造廠歷史片區: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各個重要階段,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活態歷史唯一見證,是新中國重工業發展的代表。偽滿偽滿“新京新京”歷史片區歷史片區:運用巴洛克7、規劃手法,奠定了今天長春“放射道路+圓形廣場+方格路網”的城市路網結構。五、五、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層次的保護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層次的保護9 片已公布歷史文化街區片已公布歷史文化街區:人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第一汽車制造廠歷史文化街區、南廣場歷史文化街區、中東鐵路寬城子車站歷史文化街區、偽滿皇宮歷史文化街區、長春電影制片廠歷史文化街區、商埠地歷史文化街區、寬城子歷史文化街區。2 片推薦歷史文化街區:片推薦歷史文化街區:吉林柴油機廠生活區歷史文化街區(推薦)、公主嶺科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推薦)。4 片歷史地段:片歷史地段:東北師范大學和吉林大學南嶺校區歷史地段、長春拖拉8、機廠歷史地段、德惠中東鐵路車站舊址歷史地段、公主嶺中東鐵路員工生活歷史地段。歷史文化街區及歷史地段分布圖5六、六、不可移動文物與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層次的保護不可移動文物與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層次的保護6.1 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不可移動文物 1775 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53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82 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1345 處。6.2 歷史建筑的保護歷史建筑的保護長春市區現存 81 處純歷史建筑,107 處雙重身份歷史建筑;外圍市縣有 9處歷史建筑,其中公主嶺市 6 處、德9、惠市 1 處、榆樹市 1 處、農安縣 1 處。本規劃推薦 9 處歷史建筑。6.3 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持續開展傳統風貌建筑研究普查工作,擇機分批次、分類型適當公布新保護對象,逐步確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等重點片區的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名錄。七、七、市域歷史文化遺產層次的保護市域歷史文化遺產層次的保護保護“一核、一軸、三線、多片、多點”的市域結構。“一核一核”:歷史城區歷史文化功能傳承區;“一軸一軸”:伊通河文化遺產帶;“三線三線”:中東鐵路文化線路(長春段)、老邊崗長城遺址文化線路、柳條邊遺跡文化線路;“多片多片”:農安歷史文化功能傳承區、德惠歷史文化功能傳承區、西流松花江歷史文10、化功能傳承區、九臺歷史文化功能傳承區、公主嶺歷史文化功能傳承區;“多點多點”:市域范圍內數量眾多的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6市域總體保護結構圖八、八、其他類型文化遺產層次的保護其他類型文化遺產層次的保護8.1 工業遺產的保護工業遺產的保護保護管理 23 處工業遺產,包括 3 處國家工業遺產、4 處省級工業遺產、16處推薦工業遺產。8.2 革命主題文化遺產的保護革命主題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 37 處吉林省長春市革命舊址和 1 處吉林省長春市東北抗日聯軍舊址。其中包括 3 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 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11、位的不可移動文物。8.3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長春市 108 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 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9 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5 項,涉及民俗、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體育、游藝與雜7技等多種類別。8.4 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 1 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九臺五官屯貢米栽培系統。8.5 地名文化遺產的保護地名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 601 處地名文化遺產,包括風景區類 1 處、河湖類 15 處、紀念地類 568處、廟宇類 8 處、山川類 2 處、亭臺碑塔類 3 處、滿語類12、 4 處。8.6 歷史環境要素的保護歷史環境要素的保護保護長春市已公布的 1472 株古樹名木,并持續對反映歷史風貌的石碑、牌坊、古井、古橋、圍墻、石階、鋪地、駁岸、工業設施等歷史環境要素進行普查、認定、建檔工作,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修繕保護。8.7 當代既有建筑的保護當代既有建筑的保護主要是 1978 年以后建設,且能夠反映長春改革開放以來的建筑性格與建筑師的創作風格的建筑物、構筑物。盡快開展當代建筑研究普查工作,擇機分批次、分類型公布保護對象,逐步明確當代建筑保護名錄。九、九、展示與利用規劃展示與利用規劃9.1 歷史城區歷史文化遺產的展示與利用歷史城區歷史文化遺產的展示與利用規劃形13、成以汽車、電影工業文化、北國春城文化、博物館與日偽軍政機構舊址建筑文化、長春城市百年發展綜合風貌文化、長春傳統文化、長春革命文化六條主題線路,充分展示長春歷史城區深厚文化底蘊特征。8歷史城區展示利用線路圖9.2 市域歷史文化遺產的展示與利用市域歷史文化遺產的展示與利用規劃形成以萬年古代文明文化、千年松遼重鎮文化、百年水陸交通文化三條主題線路,充分展示長春市域內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9.3 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展示利用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的展示利用規劃形成工業文化展示利用、綜合功能服務展示利用、歷史自然文化展示利用、特色商業復興、社區生活延續、教育科研文化展示利用等六大類型。9.4 不可移動14、文物和歷史建筑的展示利用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的展示利用鼓勵實施多元化的展示利用,優先發展公共文化、社會服務功能,促進文旅融合和文化產業發展。十、十、分期實施與規劃實施管理措施分期實施與規劃實施管理措施10.1 規劃分期規劃分期規劃近期工作期限為 2023 年至 2025 年,遠期工作期限為 2026 至 2035 年。910.2 規劃實施管理措施規劃實施管理措施(1)不斷完善名城保護管理機構。(2)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執行。(3)建立健全保護工作機制,包括屬地負責管理、健全動態維護保護名錄、建立遺產調查預評估、嚴格拆除管理、建立保護工作體檢評估、設立保護工作監督問責等機制。(4)加強組織領導,鼓勵探索形成街區居民共同締造的更新實施新模式。(5)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可持續的名城保護專項資金來源。(6)加強技術人才支撐,充分發揮多學科專家的作用,通過人才引進和與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培養符合當地發展需要的保護專業技術人才。(7)確立切實有效的保護規劃公示、實施監督、意見反饋等公眾參與機制。(8)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廣泛開展與歷史文化相關的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弘揚優秀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