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規劃方案(2024-2035年)(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2689
2024-06-04
28頁
20.95MB
1、 工咨甲:232021011042 工程設計:A144001909 珠海市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規劃珠海市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規劃(簡本)(簡本)珠海市水務局 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4 年 5 月 I目錄 一、現狀與基礎.1(一)基本情況.1(二)涉水空間與水利基礎設施現狀.1 二、總體規劃與水安全保障策略.3(一)指導思想.3(二)基本原則.3(三)規劃水平年.4(四)規劃范圍.4(五)主要目標與控制指標.5 三、涉水空間.7(一)河道水域岸線空間.7(二)主要湖泊水域岸線空間.7(三)飲用水源保護生態空間.7 四、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及用地.8(一)已建在建水利基礎2、設施狀況.8(二)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空間范圍.9 五、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空間用地預留.10(一)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10(二)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用地預留.10 六、空間協調分析與建議.11(一)空間協調分析.11(二)建議.13 1一、一、現狀與基礎現狀與基礎(一)基本情況(一)基本情況 珠海市位于廣東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北緯 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區位優越,瀕臨南海,東隔伶仃洋,與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區、臺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距廣州市約 140km。珠海市3、設有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 3 個行政區,下轄 15 個鎮、10 個街道,管理區域劃分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香洲區、金灣區(金灣區和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體化區域)、斗門區(統籌富山工業園)、珠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市域總面積約 7775km2,其中陸域面積約 1725km2。全市領海基線以內海域面積 6050km2,大陸海岸線 224.5km,擁有大小島嶼 262 個,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珠海市地處珠江流域西江下游濱海地帶,境內河流眾多、水系發達,西江諸分流水道與當地河涌縱橫交織,屬典型的三角洲河網區。在珠海市斗門區北4、部,西江分為磨刀門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澇澇溪、澇澇西溪等 5 支分流入境,進而分匯為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等,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分口注入南海。除各大水系之外,還分布著很多內河涌,河長制管理覆蓋范圍內江河涌渠共計 503 條,河流水系長度約 1266km,河網密度達 0.74km/km2。珠海市位于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河口地區,為多雨地區,降雨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 2020mm;由于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在春季、冬季枯水季節及枯水年份,淡水補給劇減,河道徑流量減小,各口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咸潮入侵的影響,影響珠海與澳門的供水安全。(二)(二)涉水空間與水利基礎設施現狀涉水空間與水利基礎設施5、現狀 1、涉水空間保護與利用狀況涉水空間保護與利用狀況 珠海市共有 5 個河流型飲用水源地,22 個水庫型飲用水源地。水源地保護區面積 128.1131km,其中水域保護面積 34.0020km,陸域保護面積 94.1111km。珠海市水土保持區劃中共劃定水源涵養區 1 個,即北部人居環境維護水源涵養區,無市級重要的地表和地下水源補給區。珠海市大陸海岸線和外江岸線人工岸線比 2例高,分別為 86.63%和 99%,海島海岸線人工岸線比例 52.94%,湖泊岸線均為自然岸線。目前,珠海全市主要外江河道、前山河流域“一河三涌”及鴨涌河等河道及市內主要湖泊管理范圍劃界已基本完成,水閘、泵站、水庫等水6、利基礎設施管理與保護范圍劃界大部分已完成,僅部分內河涌及水利基礎設施劃界仍未完成。全市“清四亂”和“五清”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四亂基本得到治理,一大批違法違章建筑被清除;“五清”基本實現主要江河湖庫無非法入河排污口、無成片垃圾漂浮物、無明顯黑臭水體、無人為行洪障礙物、無違法違規建(構)筑物的行動目標。2、水利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狀況水利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狀況 珠海市堤防分為外江堤防和內河涌堤防,按照城區100年一遇標準、其他區域50年一遇標準建設,目前全市外江堤防長度約為400km(不含海島岸線海堤),主要包括四大聯圍(中珠聯圍、白蕉聯圍、小林聯圍、乾務赤坎大聯圍)、四小聯圍(竹銀聯圍、大沙聯圍、7、上橫聯圍、三沙聯圍)、情侶路海堤、橫琴海堤、淇澳海堤、鶴洲北海堤、鶴洲南海堤等,各口門以上沿江已基本實現聯圍。全市現有已建、在建水閘工程271宗,已建、在建泵站共計307宗(不含部分市政泵站)。珠海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以地表水為主,地表水開發利用工程基礎設施包括蓄水工程、提水工程和引水工程。目前,珠海市現有84宗水庫(含21宗山塘),總庫容約1.5億m。珠海市引水工程主要是聯圍干堤上的引潮灌溉水閘。3、水資源配置體系建設狀況水資源配置體系建設狀況 珠海陸域現已形成“江水為主、庫水為輔、江水補庫、庫水調咸”的水源系統,陸域三大原水系統已成體系,分別為磨刀門水系原水系統、黃楊河水系原水系統和虎跳門水系8、原水系統。陸域除三大原水系統外,還存在規模較小、相對獨立的原水系統,主要為蓮溪原水系統、三灶原水系統,分別向蓮溪給水廠、三灶給水廠提供原水供給。全市現狀已建給水廠12座,總供水規模達143.4萬m3/日;其中陸域已建有給水廠9座,設計供水規模143萬m3/日;海島已建成給水廠3座,總供水規模4320 m3/日。目前,珠海市對澳供水能力達到70萬m3/日,對澳日均供水量約為28萬m3,年原水供應量約1億m3,確保了澳門地區供水水質保障。34、水生態環境狀況水生態環境狀況 珠海市位于珠江河口海岸區,珠江八大水系有四個經珠海市入海,區內河網密布、島嶼眾多、灘涂廣闊,湖庫星羅棋布,構成類型豐富的水生態9、系統,擁有豐富的山水資源與優美的海灣岸線,自然條件優越,珠海的生態環境基本較好。近出海口處、山體、近海濕地等局部地區生態敏感度較高,生態系統較為脆弱。二、二、總體規劃與水安全保障策略總體規劃與水安全保障策略(一)(一)指導思想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統籌全市涉水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一盤棋”,全面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重大戰略,著力固底板、補短板、鍛長板,以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為導向,以劃定涉水生態空間、優化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為重10、點,以強化涉水空間管控和保護為抓手,遵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強與相關規劃的相互協同,突出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協調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涉水生態空間管控保護提供依據。(二)(二)基本原則基本原則 生態安全生態安全,強化監管強化監管。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合理劃定河湖水域岸線等涉水生態空間,明確生態功能定位,強化涉水生態空間分類管控要求,防止不合理開發建設活動對水生態系統損害。空間均衡空間均衡,協同發展協同發展。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把水資源作為先導性、控制性和約束性要素,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促進人口經濟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均衡。系統治11、理系統治理,綜合施策綜合施策。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協調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鄉村,以流域為單元強化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統籌解決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確有需要確有需要,合理布局合理布局。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及生態文明建設新要求,以有效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為出發點,完善水利基礎 4設施網絡布局,增強水安全保障能力。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保障民生保障民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防洪、供水、灌溉、水生態等問題,不斷提升水利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三12、)(三)規劃水平年規劃水平年 近期水平年2025年,中期水平年2035年,展望到2050年。現狀基準年原則上為2022年,視資料整編和相關工作情況,采用最新數據和成果。(四)(四)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本次水利基礎設施規劃范圍為珠海市全境(含海島),包括香洲、斗門、金灣區,其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本次仍納入香洲區范圍統計。本次水利基礎設施空間主要劃定市域內具有重要水生態功能的涉水生態空間,明確市域內主要水利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提出市級層面的約束指標和管控要求。具體劃定范圍如下表 2-1:表 2-1 珠海市水利基礎設施空間規劃任務表 序號序號 規劃規劃任務任務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劃定規模劃定規模 1 13、涉水生態空間劃定 河流 流域面積501000km2河流(不含流域面積大于 500km2跨省河流)和市、區管主要河道 包括 36 條河道,其中外江河道20 條,內河涌 16 條 2 湖泊 重要湖泊 8 個 3 蓄滯洪區 無 無 4 飲用水水源地 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飲用水源保護區 27 個,其中河流型 5 個,水庫型 22 個 5 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 市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參照水土保持規劃成果)4 個重點預防區、3 個重點治理區 6 水源涵養區 市級重要的地表和地下水源補給區(參照水土保持規劃成果)無 7 已建、在建及規劃水利基礎設施范圍劃定 水庫 已建、在建水庫山塘 共 14、66 宗,其中中型水庫 4 宗 規劃水庫、高位水池 27 宗 8 水電站 已建、在建、規劃小型水電站 無 9 泵站 已建、在建泵站 共 307 宗,其中大型泵站 6 宗、中型泵站 23 宗 規劃泵站 86 宗(含供水泵站)10 閘壩 已建、在建水閘 共 271 宗,其中大型水閘 1 宗,即白藤大閘,中型水閘 41 宗 規劃水閘 86 宗 11 堤防 堤防工程 流域面積 501000km2和市區管主要河流已建、在建堤防工 5序號序號 規劃規劃任務任務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劃定規模劃定規模 程,共 55 段 流域面積 501000km2河流規劃堤防工程 規劃加固提升堤防 42 宗 海堤工程 12 引15、調水工程 設計引水流量 310m3/s 引調水工程 42 宗已建、在建工程 28 宗規劃原水管線、水廠 13 飲水工程“千噸萬人”農村飲水工程 無 14 灌區工程 530 萬畝灌區 無 15 萬畝灌區 4 宗一般中型灌區(僅五山蓄引提灌區包含人工渠道系統)15 水文站點 市級重點水文站點 無 16 城市滯澇區 地級以上城市規劃城市滯澇區 無 17 水生態保護與修復 市級重要已建、在建及規劃河湖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包括河湖岸線整治等)594.9km 碧道工程,22 宗生態堤防 18 市級重要已建、在建及規劃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保護工程 無 19 市級重要已建、在建及規劃河湖水系連通16、工程、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工程、水環境綜合整治等 12 宗 (五)主要(五)主要目標與控制指標目標與控制指標 1、主要目標主要目標 規劃到2025年,珠海市涉水空間管控秩序逐步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布局逐步合理,水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初步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和水利現代化監管體系。規劃到2035年,珠海市水利基礎設施和涉水生態空間管控有序,布局合理,基本建成安全牢固、生態和諧、空間均衡、適度超前的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和系統完備、運行高效、管控有力、智慧融合的現代化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體系。展望到2050年,珠海市全面實現水利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和17、涉水生態空間管控有序,建成安全牢固、生態和諧、空間均衡、適度超前的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和系統完備、運行高效、管控有力、智慧融合的現代化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體系。62、控制指標控制指標 據規劃目標,以科學表征涉水空間管控、有效引導和約束國土空間利用保護為出發點,從水資源、水生態、水利基礎設施等方面提出規劃的控制性指標,具體見表 2-2。表 2-2 規劃控制性指標表 序號 管控 要素 主要指標 現狀 2025 年 2035 年 2050 年 指標屬性 指標說明 1 水資源 用水總量(億 m3)5.8 6.25 按省下達要求 按省下達要求 約束性 包括農業、工業、生活等各行業用水量的總和,根18、據粵辦函2022221 號 2 人均年用水量(m3)234 208.33 按省下達總量核算 按省下達總量核算 預期性 指總用水量與常住人口的比率 3 地下水開采系數(%)0.2 0.2 0.2 0.2 預期性 一定區域地下水的實際開采量與地下水可開采量(允許開采量)的比值 4 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100 100 100 約束性 區域內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個數占總個數的比率 5 水生態 河湖水域空間保有率(%)11.6 12 12 12 預期性 河道、湖庫等的水域空間面積與行政區域(流域)面積的比率 6 自然岸線保有率(%)33.5 38 42 45 預期性 沒有經過人為19、干擾的自然岸線和經治理修復后具有自然岸線形態和生態功能的生態堤岸長度之和占岸線總長度的比率 7 河湖重要斷面生態流量滿足程度(%)90 90 95 98 預期性 河湖重要控制斷面滿足生態流量目標的個數比例 8 水土流失率(%)14.8 14 12 10 預期性 水土流失面積與國土面積的比率 9 水利基礎設施 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用地面積(km2)60.825 72.341 85.911 86.040 預期性 已建、在建防洪排澇、水資源配置、生態保護與修復等水利基礎設施空間范圍占地面積 10 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用地預留 11.516 25.086 25.215 預期性 規劃防洪排澇、水資源配置、20、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等水利基礎設施用地預留空間面積 7面積(km2)注:1.現狀水平年為 2022 年,部分指標采用最新數據,規劃水平年近期為 2025 年,遠期為2035 年,展望至 2050 年;2.表中統計水利基礎設施包括水庫、水閘、泵站、堤防和引調水工程,規劃預留用地還包括水系連通工程;3.不同水平年規劃預留用地為累計值。三、三、涉水空間涉水空間(一)河道(一)河道水域岸線空間水域岸線空間 本次珠海市共劃定河道涉水生態空間36條,管理范圍面積114.008km2,岸線生態空間保護范圍面積44.889km2。管理范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0.245km2,均位于5年一遇設計洪水位以上或堤防背水側河21、道管理范圍,基本不影響行洪;涉及生態紅線27.978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6.847km2。(二)(二)主要湖泊水域岸線空間主要湖泊水域岸線空間 本次劃定湖泊主要有金湖等8個湖泊,其中金湖為水利部門管理,其他7個湖泊為非水利部門管理。8個湖泊管理范圍共6.308km2,岸線生態空間保護范圍面積5.616km2。管理范圍涉及生態紅線4.864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0.309km2,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三)(三)飲用水源保護生態空間飲用水源保護生態空間 本次結合珠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區劃(2020年)及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珠海市部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批復(粵府函2020227號),劃定珠海22、市飲用水源地有:河流型飲用水源地5個,水庫型飲用水源地22個,水源地保護區面積128.1131km,其中一級水源保護區面積44.6118km(水域保護面積10.0827km,陸域保護面積34.5291km),二級水源保護區面積83.5013km(水域保護面積23.9193km,陸域保護面積59.582km)。8四、四、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及用地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及用地(一)一)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狀況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狀況 1、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現狀 本次統計,珠海市現狀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共有 745 宗,管理范圍占地面積共計 61.558km23、2。珠海市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現狀見表 4-1。點狀類型水利基礎設施有水庫、水閘、泵站。已建水庫工程有 66 宗(其中 3宗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已降等為山塘),管理范圍占地面積為 20.250km2,工程任務為防洪,兼顧供水、灌溉等;已建、在建水閘工程 271 宗,管理范圍占地面積為4.277km2,主要任務為防洪、排澇;已建、在建泵站工程 307 宗,管理范圍占地面積為 2.047km2,主要任務為排澇、灌溉。線狀類型水利基礎設施包括堤防 55 段,管理范圍占地面積為 30.9km2,主要任務為防洪防潮;引提水工程原水管道(渠道)42 宗,管理范圍占地面積為3.351km2,主要任務為供水。面狀24、類型水利基礎設施有灌區 4 宗,其中灌渠 1 宗,占地面積為 0.733km2,主要任務為灌溉。表 4-1 珠海市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現狀表 序號序號 類類型型 水利基水利基礎設施礎設施 宗數宗數 建設情況建設情況 管理范圍占地管理范圍占地面積面積(km2)工程任務工程任務 1 點狀 水庫 66 已建、在建 20.25 防洪、供水灌溉 2 點狀 水閘 271 已建、在建 4.277 防洪、排澇 3 點狀 泵站 307 已建、在建 2.047 排澇、引水 4 線狀 堤防 55 已建、在建 30.900 防洪防潮 5 線狀 引提水工程 42 已建、在建 3.351 供水 6 面狀 灌區 4 已建25、在建 0.733 灌溉,僅統計灌渠管理范圍 合計合計 745 61.558 92、點狀基礎設施點狀基礎設施 本次考慮珠海市已建水庫 66 宗(其中 3 宗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已降等為山塘),總庫容 15410.68 萬 m3,其中中型水庫 4 宗,中型水庫庫容為 8290 萬 m3;小型水庫 62 宗,小型水庫庫容為 7120.65 萬 m3。本次考慮珠海市已建、在建水閘 271 宗,不完全統計總流量 23317.1m3/s;其中在建大型水閘 1 宗,重建后的白藤大閘最大過閘流量為 1414.5m3/s;已建、在建中型水閘 41 宗,過閘總流量為 13164.8 萬 m3;已建、在建小型水閘 226、29 宗,過閘總流量為 8737.7 萬 m3。本次考慮珠海市已建、在建泵站工程 307 宗,不完全統計總裝機 96473kW,裝機流量 1169.56m3/s;其中已建、在建大型泵站 6 宗,裝機總流量為 262.02m3/s,裝機功率為 22640kW;已建、在建中型泵站有 23 宗,中型泵站裝總流量為500.95m3/s,裝機功率為 48445kW;已建、在建小型泵站 278 宗,小型泵站裝總流量為 406.59m3/s,裝機功率為 25338kW。3、線狀基礎設施線狀基礎設施 珠海市已建、在建堤防總長度為 424.82km。珠海市已建、在建引調水工程主要為 42 宗原水管線(渠道)。427、面狀水利基礎設施面狀水利基礎設施 珠海市無蓄滯洪區,面線狀水利基礎設施主要是灌區,目前有 4 宗,均位于斗門區,灌區面積為 7.88 萬畝。其中,五山蓄引提灌區是唯一包含人工渠道系統(五山引淡渠工程)的灌區,引淡總干渠長 22.5km,設計提水流量 8.43m3/s。(二)(二)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空間范圍已建在建水利基礎設施空間范圍 1、點狀水利基礎設施管理范圍與保護范圍點狀水利基礎設施管理范圍與保護范圍 本次珠海市共劃定已建水庫 66 宗(其中 3 宗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已降等為山塘),管理范圍面積 20.25km2,涉及永久基本農田 0.1km2,涉及生態紅線 10.168km2(主要為供28、水水庫),涉及城鎮開發邊界 0.591km2。本次珠海市共劃定已建、在建水閘工程 271 宗,管理范圍占地面積 4.277km2,其中涉及永久基本農田面積 0.026km2,涉及生態紅線 0.338km2,涉及城鎮開發邊 10界 0.584km2。本次珠海市共劃定已建、在建泵站工程 307 宗,管理范圍占地面積 2.047km2,其中涉及永久基本農田面積 0.05km2,涉及生態紅線 0.081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0.342km2。2、線狀水利基礎設施管理范圍與保護范圍線狀水利基礎設施管理范圍與保護范圍 本次珠海市共劃定已建、在建堤防工程 55 段,管理范圍占地面積 30.9km2,其中涉29、及永久基本農田面積 0.016km2,涉及生態紅線 2.503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 5.912km2。本次珠海市共劃定已建、在建引調水工程原水管線(渠道)42 宗,保護范圍面積 3.351km2,涉及生態紅線 0.094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 0.002km2。3、面狀水利基礎設施管理范圍與保護范圍面狀水利基礎設施管理范圍與保護范圍 本次珠海市劃定面狀水利基礎設施主要是已建灌區,僅五山蓄引提灌區包含人工渠道系統,即五山引淡干渠,干渠管理范圍面積 0.733 km2。五、五、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空間用地預留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空間用地預留(一)(一)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30、 結合珠海市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珠海市水系連通專項規劃、珠海市排水(雨水)及防澇綜合規劃、珠海市給水系統規劃、澳門珠海水資源保障工程、珠海市農村水利治理規劃等相關規劃,梳理提出珠海市規劃水利基礎設施共 275 宗,其中規劃水庫、高位水池 27 宗,規劃水閘 86 宗,規劃泵站 86 宗,規劃堤防 42 宗,規劃引調水工程原水管線(渠道)、水廠 28 宗,規劃河湖整治工程 6 宗。(二)(二)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用地預留規劃水利基礎設施用地預留 1、點狀水利基礎設施預留空間范圍點狀水利基礎設施預留空間范圍 本次規劃點狀水利基礎設施主要有水庫、水閘、泵站等涉及預留空間面積41.647km2。各項規劃工31、程預留空間及涉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情況如下:珠海市共規劃新建擴建水庫、水池 27 宗,預留空間面積 26.03km2(含規劃赤 11 粉水道-螺洲溪-黃楊河平原水庫 7.584km2,現狀河道上建攔蓄水閘,用地主要位于河道管理范圍內;沙面仔平原水庫 2.699km2,位于磨刀門水道江心島上,用地位于河道管理范圍內),較現狀相應水庫管理范圍占地面積增加約 8.971km2,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涉及生態紅線面積 6.976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0.086km2。規劃水庫淹沒范圍涉及優化整合后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 4.752km,涉及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 0.8032、3km,水庫大壩工程均不涉及自然保護地。本次珠海市共規劃水閘 86 宗,預留空間面積 0.819km2,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涉及生態紅線面積 0.2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0.075km2。本次珠海市共規劃泵站 86 宗,預留空間面積 0.509km2,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涉及生態紅線面積 0.007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0.091km2。2、線狀水利基礎設施預留空間范圍線狀水利基礎設施預留空間范圍 本次規劃線狀水利基礎設施主要有堤防工程、引調水工程、河湖整治水系連通工程等。各項線狀水利基礎設施預留空間及涉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情況如下:本次珠海規劃堤防33、共 42 宗,預留空間面積 10.661km2,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涉及生態紅線面積 0.002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0.575km2。規劃堤防工程主要是在原堤防管理范圍內提升加固,基本不再新增用地。本次珠海規劃引調水工程原水管渠、水廠共 28 宗,預留空間面積 3.628km2(不含新建、擴建供水水庫及泵站),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涉及生態紅線面積0.003km2,涉及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0.513km2。本次珠海市共規劃河湖整治工程 6 段,預留空間面積 0.627km2,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紅線,涉及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0.045km2。六、空間協調分析六、空間協調分析與建議與建議34、(一)(一)空間協調分析空間協調分析 1、依法對河湖管理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進行管控。經過水利部門與自然資源部門多輪溝通對接,珠海市河湖管理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均位于 5 年一遇設計洪水位以上或堤防背水側河道管理范圍,基本不影響行洪;耕地占補平衡和耕地后備資源原則上不得在河湖管理范圍內補充。122、明確生態紅線保護范圍內水利設施建設內容。根據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試行)(自然資發2022142 號),規劃提出的新建(改擴建)水庫、水閘、泵站、堤防達標、供水及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等,屬于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的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防災減災救災、防35、洪、供水設施建設及生態修復等有限人為活動,建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明確生態紅線保護范圍內允許建設防洪排澇、生態保護、供水設施及水源保護等水利基礎設施,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正面準入清單或縣級以上國土空間規劃;規劃大鏡山水庫(擴建)、乾務水庫(擴建)、竹銀水庫二期(新建)和白泥坑水庫(新建)淹沒范圍涉及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鳳凰山水庫(擴建)、乾務水庫(擴建)和白泥坑水庫(新建)淹沒范圍涉及自然保護地核心區,水庫大壩工程均不涉及自然保護地,對于規劃的水利設施涉及珠海市自然保護地范圍,無法避讓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將建設范圍報市自然資源局核實是否滿足自然保護地調整、占用條件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36、條例 廣東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 廣東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線狀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穿越環境敏感區前期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辦理自然保護地調整、占用手續。3、城鎮建設和發展不得違法違規侵占河道、湖面、灘地,確保河湖水域岸線空間不減少;避免擠壓、占用現狀水利基礎設施管理范圍,為水利設施安全運行、維護及改擴建留出空間,確需占用的,其工程建設方案應當按照河道管理權限,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城鎮建設要充分考慮洪澇空間和出路,預留足夠的雨洪水存蓄空間、排泄通道,城市開發邊界內為相關水利設施建設預留用地。河湖管理范圍內城鎮建設用地不得建設永久建筑物、構筑物,可37、作為與城鎮關系密切的公園綠地、防護綠地等地域空間,提升人居環境品質。4、規劃中涉及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規劃供水水庫(水塘)、供水泵站、引調水工程均屬于供水設施,堤防達標加固工程按生態堤防建設,對河道水質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且加固占地范圍全部位于堤防背水側水源一級保護區陸域范圍,不需涉水施工;建議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嚴格遵循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相關保護法規、條例的要求,分析具體項目實施對水質的影響,必要時采取相應的水污染防治措施,確保飲用水水質安全。13(二)(二)建議建議 1、水庫、水閘、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不新增耕地,對現狀管理范圍內近期無法調出的耕地,不得從事影響水利工程安全穩定和正38、常運行的活動。2、涉水生態空間及已建、在建水利工程管理范圍與“三區三線”重疊的,以最終用地協調及公告的河湖和水利基礎設施劃界成果為基準進行管控。3、規劃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占用耕地的,工程實施時需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工作要求;涉及占用林業用地、自然保護地等,或者涉及用海的,應按相關程序辦理手續。4、由于部分規劃水利基礎設施布局及用地預留方案的不確定性,項目實施階段可根據需要對預留用地進行優化調整。5、建議將河湖及水利基礎設施空間范圍落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并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及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等規劃調整,與市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定期溝通銜接,并與國土空間規劃同步對本規劃進行動態修編,在國土空間“一張圖”系統上更新相關內容。?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鏡?(鳳凰山水庫)?山塘?山塘?山塘?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01020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