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站水泥土攪拌樁地基處理施工方案(1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32932
2024-06-05
15頁
75.90KB
1、目錄一、工程概況及主要工程量31、工程地質條件32、 地下水條件43、凍土深度44、工程施工范圍及工程量4二、設計要求4三、編制依據5四、工期計劃:5五、施工組織機構、勞動力安排和主要施工機具的配置51、施工組織機構:52、施工人員安排:53、主要施工機具配置6六、施工現場的準備61、材料的選用72、施工機械設備的安裝及調試73、現場施工人員的調配74、編制樁機施工路線圖7七、水泥土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案71、定位放線:72、攪拌樁施工83、 施工控制措施94、常見問題和處理方法95、施工檢驗標準10八、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檢測方案111、執行標準112、檢測內容113、檢測方法114、2、檢測點的布置原則115、檢測工作量及技術要求116、檢測成果12九、級配砂石褥墊層施工方案121、定位放線:132、人工配合機械清理樁間土133、人工破樁頭134、級配砂石褥墊層135、驗收標準14十、主要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分析與防范措施:141、危險點:觸電傷害142、危險點:高空墜物143、危險點:吊車傾倒144、基坑挖好后深坑墜落傷人。15十一、環境保護措施:15水泥土攪拌樁地基處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及主要工程量1、工程地質條件1.1 地形地貌站址區地形較為平坦,場地地貌成因類型為沖積平原,地貌類型為平地,地面高程為17.8118.75m。1.2 地層結構和巖性特征地層主要為第四系3、全新統沖積層(Q4al),巖性主要為粉土、粉質粘土及粘土。根據野外描述,現將勘探深度內揭露地層的主要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粉土:灰黃、灰等色,稍密,稍濕很濕,夾粘土薄層。該層層厚4.207.15m,層底埋深5.007.15m,相應層底高程10.7812.63m。-1素填土:灰黃色,稍濕,主要成分為粉土。該亞層僅在10孔揭露,層厚1.0m。-2粘土:黃褐、褐灰等色,可塑狀態為主,局部為硬塑狀態,很濕。層厚一般為0.402.10m,層底埋深3.855.90m,相應層底高程12.0113.96m。 粘土與粉質粘土互層:棕灰、灰色,可塑狀態,很濕,上部多為粘土,中下部為粘土與粉質粘土互層分布,層理明顯4、。該層層厚0.501.60m,層底埋深6.808.15m,相應層底高程9.6611.05m。 粉土:灰黃色,稍密中密,很濕,局部近于粉砂。夾粉砂及粘性土透鏡體及薄層。該層層厚2.305.00m,層底埋深9.7013.30m,相應層底高程4.548.13m。 -1 粉質粘土:棕黃、灰黃、灰等色,可塑狀態,很濕。該亞層僅在5和14揭露,層厚0.400.55m,層底埋深10.1010.35m,相應層底高程7.697.73m。-2 粉砂:淺黃色,稍密中密,飽和。該亞層分布于粉土層中,該層層厚0.401.70m,層底埋深10.8012.00m,相應層底高程5.947.10m。粘土:褐灰、黃灰色,可塑狀態5、,很濕,不均勻,底部為粉質粘土。該層層厚0.451.30m,層底埋深12.3014.00m,相應層底高程3.845.60m。粉土:灰黃、黃灰色,稍密中密,很濕,土質不甚均勻,層理發育,夾粘性土薄層。該層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為5.45m。-1粘土:黃灰色,可塑狀態,很濕。該亞層僅在24揭露,層厚0.90m。2、 地下水條件擬建站址區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粉土及砂土地層中。大氣降水和人工灌溉入滲為其主要補給來源,蒸發和人工取水為其主要排泄方式。勘測期間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一般在2.002.90m,相應高程為15.7116.04m。據調查,站址區歷年平均最高地下水水位可達地表。根6、據220kV*變電站工程 初步設計 巖土工程勘測報告結果,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3、凍土深度根據山東地面氣候資料,該區最大凍土深度為0.58m。4、工程施工范圍及工程量生產綜合樓攪拌樁樁長8.3米,共836根,合計6938.8米;220kV配電室攪拌樁樁長8.1米,共420根,合計3402米;220kV GIS基礎攪拌樁樁長8.8米,共258根,合計2270.4米;主變基礎攪拌樁樁長8.8米,共360根,合計3168米;本站共計施工水泥土攪拌樁1874根,合計15779.2米。二、設計要求1、本工程采用1980年西安坐標系,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7、。2、處理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spk150kPa。3、攪拌樁固化劑選用強度等級為32.5級及以上的復合硅酸鹽水泥,水泥摻加量初步定為5565kg/m,具體數值由試驗確定。4、樁間距為1.25米,樁徑為500mm。5、各部位攪拌樁設計標高:名稱基礎墊層底設計標高樁底設計標高生產綜合樓17.319.21220kV配電室17.109.20220kV GIS基礎17.809.20主變基礎17.458.856、攪拌樁樁端應進入第層粉土層。7、級配砂石褥墊層厚度300mm,每邊寬出基礎墊層邊300mm,石子粒徑不大于20mm。三、編制依據(1)220kV*變電站工程地基處理施工施工圖(373- B28、231S -T0106A);(2)施工合同;(3)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xxx);(4)電力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程(DL/T5024-2005);(5)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xxx);(6)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范(JGJ33-xxx);(7)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技術規范(JGJ46-2005);(8)220kV*變電站工程巖土工程勘測報告(373-B2231S-G01-01)。(9)110kV1000kV變電(換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Q/GDW 1832008)(10)QGDW248-2008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實施管理規程 第 3 9、部分 變電站建筑工程施工 (11)*220kV變電站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四、工期計劃:水泥土攪拌樁施工:2010年10月10日2010年10月29日人工清理樁間土、人工鑿樁頭、樁頭外運、級配砂石:2010年11月15日2010年12月20日五、施工組織機構、勞動力安排和主要施工機具的配置1、施工組織機構: 2、施工人員安排:2.1水泥土攪拌樁機組人員配置表序號崗位名稱人員配置(人)工作內容備注1機 長2操作樁機,組織機組生產2技術工人2掌握施工技術要素3拌送漿工4拌漿、送漿4電 工1施工用電設備安裝、運行、維護5材料員1材料采購、供應2.2 土建施工人員24人,測量工1人3、主要施工機具配置根據廠10、址地層分布和水泥攪拌復合地基試驗樁施工經驗,本工程水泥攪拌樁施工采用45KW級主動力電機,特制樁管配攪拌頭,走管式打樁機架。級配砂石采用攪拌機攪拌,使用蛙式打夯機進行夯實。 擬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深層攪拌機PH-5B臺22主動力電機45KW臺23攪 拌 頭550mm只44灰 漿 泵HB80/10-c臺35電 焊 機BX1-315臺26全 站 儀萊卡臺17經緯儀臺18水準儀臺19配電箱柜式個310裝載機臺111自卸汽車輛812蛙式打夯機臺213汽車式起重機8T臺114風鎬臺215挖掘機鏟寬500mm臺116切割機臺2六、施工現場的準備1、材料的選用攪拌樁固11、化劑選用強度等級為32.5的山水牌復合硅酸鹽水泥,水泥必須出具出廠合格證書及3d臨時試驗報告且報告合格后方可進行使用。施工用水應符合飲用水的標準。砂采用干凈的河砂,顆粒級配為中砂,石子顏色一致,大小均勻。2、施工機械設備的安裝及調試1.1機具組裝。包括深層攪拌樁機等機械的組裝和就位;水泥漿液制備系統安裝;管線連接,用壓力膠管連接灰漿泵出口與深層攪拌樁機的輸漿管進口。1.2樁機試運轉。機械在試運轉時應注意下列事項:電壓應保持在額定工作電壓范圍內,電機工作電流不得超過額定值;調整攪拌軸旋轉速度;輸送漿液管路和供水水路應通暢;各種儀表應能正確顯示,檢測數據準確。3、現場施工人員的調配以“作業班”為單12、位配齊各崗位人員,并進行安全和技術交底,做好交底記錄。4、編制樁機施工路線圖以施工圖為依據,施工前對現場所有樁基進行統一編號,并協同各機長共同商定樁基施工的路線。七、水泥土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及施工方案1、定位放線:1.1放線儀器: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鋼卷尺(50m、5m)1.2 放線工藝:1.2.1 測量定位前對該建筑范圍進行場地平整。1.2.2 高程引測:采用水準儀依據B2(19.112m)點引測水準點抄平標高。1.2.3工程定位放線:采用全站儀、經緯儀及鋼尺依據測量控制樁1 (A=1.50, B=2.50)、點引測坐標值,將工程特征點精確定位,然后根據軸線確定各攪拌樁的樁位線,用木橛定13、好樁位并使用白灰做標識,以便于施打。1.2.4 控制點引測完畢后進行固定并妥善保護,確保在施工過程中控制樁不被磕碰,在施工過程中要經常對控制樁進行校核,當發現移動現象要經過技術人員復核確定樁位。1.3 質量要求:控制樁測設:根據建(構)筑物的主軸線設控制樁,各建(構)筑物不應少于4個。平面控制樁精度:應符合二級導線的精度要求(1/15000)。高程控制樁精度:應符合三等水準的精度要求(3mm)。2、攪拌樁施工2.1施工工藝流程根據設計要求及現場地質情況,擬采用四噴四攪施工。深層攪拌工藝流程如圖所示。用動力頭式深層攪拌樁機施工攪拌樁流程圖a-樁機就位;b-鉆進噴漿攪拌;c-提升噴漿攪拌;d-重復14、鉆進噴漿攪拌;e-重復提升噴漿攪拌;f-成樁完畢。(a)樁機就位。攪拌樁機及配套設備安裝就位,移動調平主機,保證攪拌樁機的水平度和導向架的垂直度,鉆頭對準孔位;(b) 鉆進噴漿攪拌。啟動攪拌樁機,鉆頭正向旋轉,實施鉆進作業;為了防止堵塞鉆頭上的噴射口,鉆進過程中適當噴漿,同時可減小負載扭矩,確保順利鉆進。鉆進速度、旋轉速度、噴漿壓力、噴漿量根據工藝試驗時確定的參數操作。鉆進噴漿成樁到設計樁長后,原地噴漿半分鐘,再反轉勻速提升;(c) 提升噴漿攪拌。攪拌頭自樁底反轉勻速攪拌提升直到樁頂高程,并噴漿;(d)重復鉆進噴漿攪拌;(e)重復提升噴漿攪拌;(f)成樁完畢。當鉆頭提升至高出設計樁頂30cm時15、,停止噴漿,至此制樁完成。移機至另一樁位施工。2.2 施工控制參數樁長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水泥摻加量為5565kg/m。施工參數見下表。具體采用參數根據現場試驗確定。 復合地基施工參數參考表項 目參 數備 注水灰比0.50.8土層天然含水量多取小值,否則取大值。供漿壓力(MPa)0.31.0根據供漿量及施工深度確定。供漿量(L/min)2050與提升攪拌速度協調。鉆進速度(M/min)0.30.8根據地層情況確定。提升速度(M/min)0.60.8與攪拌速度及供漿量協調。攪拌軸轉速(R/min)3060與提升速度協調。3、 施工控制措施在復合地基深層攪拌施工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3.1拌制好16、的水泥漿液不得發生離析,泵送必須連續。當氣溫在10以下時,不宜超過5h;當氣溫在10以上時,不宜超過3h;漿液存放時間超過有效時間時,應按廢漿處理;存放時應控制漿體溫度在540范圍內;攪拌漿的罐數、固化劑的用量以及泵送輸送的時間等有專人記錄;攪拌機噴漿提升的速度和次數必須符合施工工藝的要求,并有專人記錄;當漿液到達出漿口后,噴漿攪拌30s,使水泥漿與樁端土充分攪拌后開始提升;3.2施工前確定灰漿泵的輸入漿量、灰漿經輸漿管到達攪拌機噴漿口的時間和起吊設備提升速度等施工參數,并根據設計要求通過工藝性成樁試驗,確定施工工藝;3.3攪拌樁機噴漿時應連續供漿,上提噴漿時因故停漿,須立即通知操作者。此時為17、防止斷樁,應將攪拌樁機下沉至停漿位置以下0.5m(如采用下沉攪拌送漿工藝時則應提升0.5m),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施工。因故停機超過3h,應拆卸輸漿管,徹底清洗管路;3.4當噴漿口被提升到樁頂設計標高時,停止提升,攪拌30秒,以保證樁頭均勻密實;3.5施工時,停漿面應高出樁頂設計標高0.3m,開挖時再將超出樁頂標高部分鑿除;3.6應做好每一根樁的施工記錄。3.7施工過程中留置與攪拌樁樁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內加固土試塊(邊長70.7mm),在標準條件下養護90天齡期。4、常見問題和處理方法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和處理方法見下表。施工中常見問題和處理方法常見問題發生原因處理方法預攪下沉困難,電流值大,開關18、跳閘電壓偏低調高電壓土質硬太大適量沖水或加稀漿下沉遇大石塊、樹根等障礙物挖除障礙物,或移樁位攪拌樁機下不到預定深度,但電流不大土質粘性大、或遇密實砂礫石等地層,攪拌機自重不夠增加攪拌機自重或開動加壓裝置噴漿未到設計樁頂面(或底部樁端)標高,儲漿罐漿液已排空投料不準確新標定輸漿量灰漿泵磨損漏漿檢修灰漿泵使其不漏漿灰漿泵輸漿量偏大調整灰漿泵輸漿量噴漿到設計位置儲漿罐剩漿液過多拌漿加水過量調整拌漿用水量輸漿管路部分阻塞清洗輸漿管路輸漿管堵塞爆裂輸漿管內有水泥結塊拆洗輸漿管噴漿口球閥間隙太小調整噴漿口球閥間隙攪拌鉆頭和混合土同步旋轉灰漿濃度過大調整漿液水灰比攪拌葉片角度不適宜調整葉片角度或更換鉆頭5、19、施工檢驗標準類別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標準單位檢驗方法及器具主控項目1地基承載力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檢查檢測報告2水泥及外加劑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查產品合格證書及進場復驗報告3水泥用量應符合參數指標查看流量計4樁體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對承重水泥土攪拌樁應取90天的試件一般項目1機頭提升速度偏差0.5m/min量機頭上升距離及時間2樁底標高偏差200mm測機頭深度3樁頂標高偏差+100-50mm水準儀(最上部500mm不計入)4樁位偏差50mm用鋼尺檢查5樁徑偏差0.04Dmm用鋼尺檢查6垂直度1.5%經緯儀7搭接200mm用鋼尺檢查八、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檢測方案1、執行標準(120、)110kV1000kV變電(換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Q/GDW 1832008)(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3)電力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程(DL/T5024-2005);2、檢測內容對深層水泥土攪拌樁施工過程中固化劑用量、樁長、樁徑、制樁過程中有無斷樁現象、攪拌提升時間、復攪次數和復攪長度進行抽查;樁身質量;復合地基的承載力。3、檢測方法本次檢測主要采用檢查施工記錄和計量記錄、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現場開挖觀察等方法。4、檢測點的布置原則按照隨機選點,面上布置,并對重要擬建建筑物重點檢測的原則布置。5、檢測工作量及技術要求5.1檢查施工記錄按照規程規21、范要求抽查樁體施工記錄和計量記錄,抽查結果作為布置檢測勘探點的依據。在檢查施工記錄和計量記錄時,主要對固化劑用量、樁長、樁徑、制樁過程中有無斷樁現象、攪拌提升時間、復攪次數和復攪長度等進行檢查,檢查嚴格執行設計及相關規范規程的要求。52單樁及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5.2.1本次地基檢測共布置靜載荷試驗四個區域14個點,其中生產綜合樓6個點,220kV配電室3個點,主變基礎3個點,220kV GIS布置2個點。5.2.2單樁及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用于測定承壓板下應力主要影響范圍內復合土層的承載力和變形參數,采用圓形剛性承壓板。5.2.3水泥土攪拌樁處理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spk150kPa,根據22、設計及相關規范規程的要求,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的最大加載量不小于300 kPa。5.2.4試驗基坑坑底深度為樁頂設計標高,基坑底面尺寸不少于4.5m4.5m。5.2.5加載設備、沉降觀測裝置的安裝及加載與分級應嚴格執行相關規范規程的要求進行。5.2.6沉降觀測時間:每級荷載施加后,每1小時內按5,10,20,30,45,60min測記一次,直至沉降量達到相對穩定標準。5.2.7相對穩定標準:每小時沉降量小于下列規定值時(并連續出現兩次),即可加下一級荷載。相對穩定標準區0.1mm/h。5.2.8終止加載條件:出線下列條件之一時,可終止加載。5.2.8.1沉降量急劇增大,土被側向擠出或承壓板周23、圍出線明顯的裂縫或隆起。5.2.8.2累計沉降量已大于靜荷板寬度的6%。5.2.8.3在某級荷載作用下,荷載板的沉降量已大于前一級沉降增量的2倍,且24小時尚未穩定。5.2.8.4總加載量已達到設計要求的最大加載量。5.3現場開挖觀察為直接地檢測水泥土攪拌樁的施工情況,根據現場情況對部分地段進行樁體現場開挖觀察,若采用上述檢測方法檢測結果不滿足設計要求時,亦可考慮開挖樁體以查明原因。5.4低應變試驗檢驗為檢測樁體的完整性,對攪拌樁進行19個點次的低應變檢測,檢測點位現場隨機抽取。6、檢測成果檢測成果對固化劑用量、樁長、樁徑、制樁過程中有無斷樁現象、攪拌提升時間、復攪次數和復攪長度等進行評價,并24、對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力進行綜合評價。九、級配砂石褥墊層施工方案1、定位放線:1.1放線儀器: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鋼卷尺(50m、5m)1.2 放線工藝:1.2.1 高程引測:采用水準儀依據B2(19.112m)點引測水準點抄平標高。1.2.2工程定位放線:采用全站儀、經緯儀及鋼尺依據B2 (X=4115159.114, Y=482873.417)、點引測坐標值,將工程特征點精確定位。1.2.3 控制點引測完畢后進行固定并妥善保護,確保在施工過程中控制樁不被磕碰,在施工過程中要經常對控制樁進行校核,當發現移動現象要經過技術人員復核確定樁位。1.3 質量要求:控制樁測設:根據建(構)筑25、物的主軸線設控制樁,各建(構)筑物不應少于4個。平面控制樁精度:應符合二級導線的精度要求(1/15000)。高程控制樁精度:應符合三等水準的精度要求(3mm)。2、人工配合機械清理樁間土2.1首先將基槽內多余的土方清運出基槽,將槽底整平,根據樁的位置在基槽內用白灰撒出每根樁的位置,并確定不同開挖高度的樁的位置。2.2機械開挖:考慮到現場的實際情況,樁間凈距750mm,樁間土的開挖采用鏟寬為500mm的小型挖掘機自北向南,自臨近墻面側向另一側按行進行開挖。開挖過程中派專人看護,注意挖掘機不要碰觸樁頭。開挖時沿兩排樁的中心線進行開挖,每邊留125mm土方進行人工清理,將槽底預留的200mm機械無法26、開挖的土方人工開挖并隨時運走。2.3開挖過程中自卸汽車均不得靠近已開挖處的攪拌樁邊緣。3、人工破樁頭土方清理完畢后使用切割機配合風鎬將高出的樁頭破除,破除樁頭時注意樁的標高,并預留出做低應變試驗的樁,后澆帶處的標高要控制好。樁頭破除完畢后,將樁頭表面的土清理干凈,準備驗槽。4、級配砂石褥墊層1.1砂石應選用天然級配料,砂子與石子的級配比例是3:7,回填前首先要進行充分的拌合,鋪筑的砂石應級配均勻。2.2鋪筑后如發現砂窩或石堆等現象,應將該處的砂子和石子挖出,分別填入級配好的砂石料。2.3鋪筑級配砂石在夯實前,應根據砂石料的含水率及天氣狀況進行適當的灑水,以保持砂石的最優含水率,一般為8%12%27、。2.4采用蛙式打夯機進行打夯時,要保持一夯壓半夯,全面夯實,夯實遍數不少于4遍。2.5最后一遍夯實后應進行抄平拉線,個別部位進行找補。5、驗收標準類別序號檢查項目質量標準單位檢驗方法及器具主控項目1砂和砂石質量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機雜質;石子最大粒徑不得大于20mm觀察檢查和檢查材質合格證明文件及檢測報告2墊層干密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觀察和檢查試驗記錄一般項目1墊層表面質量不應有砂窩石堆等質量缺陷觀察和檢查材質合格記錄2表面平整度15mm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3標高偏差20mm水準儀檢查4坡度偏差不大于房間相應尺寸的2,且不大于30 mmmm坡度尺檢查5厚度偏差在個別地方不大于設計厚度的1/10(28、厚度300)mm鋼尺檢查十、主要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分析與防范措施: 1、危險點:觸電傷害預防措施:現場所有用電器具必須通過漏電保護器及接地可靠。電源須由專職電工負責,器具應由設備機具管理員負責并保證完好無損壞,作業人員應正確佩戴絕緣手套.2、危險點:高空墜物 預防措施:吊運樁頭時,吊斗下方不得站人。樁頭在吊運過程中,要有放滾落措施。3、危險點:吊車傾倒預防措施:吊車支設時應保證其距吊點的距離在吊車吊重的工作半徑內;吊車應支設在經夯實且平整的地點,其受力的內側后支撐腿可支設在架構基礎上;吊車起吊時應注意指揮人員信號,起吊過程應緩慢、勻速,不得急起急停,謹慎起吊,整個起吊過程,應緩慢、勻速,不得急29、起急停,起吊速度不得大于每分鐘2米;整個吊立過程中,應設專人監視吊車支腿支撐情況,所有施工人員應密切配合,注意力集中。4、基坑挖好后深坑墜落傷人。基坑邊應作好護欄,用安全網進行圍護。十一、環境保護措施:1、 施工機械符合環保要求,加強日常維修保養,使其運轉正常。2、 施工現場設水泥庫,卸車時不得從車上掀落,應用人肩扛至水泥庫。3、在辦公及生活區配備足夠的垃圾容器,污物和生活垃圾定點堆放,堆放點距水源和食堂應不小于50m。對施工場地內的路面、排水溝、生活垃圾等進行定期清掃;4、在施工人員活動相對集中的施工場地設置臨時公共廁所,定期定人清掃;5、食堂環境清潔整齊,配備防蠅、防鼠、防塵、防蟑螂的設施或藥品,配置洗滌、污水排放及垃圾存放設備; 6、施工結束后,及時拆除一切合同規定必須拆除的施工臨時設施和生活設施,做到工完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