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公司總部大樓總承包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6813
2024-06-06
10頁
600.24KB
1、xx有限公司xxxx總部大樓總承包工程測量方案編制: 審核: 審批: 目 錄1、工程概況22、編制依據及已有資料收集23、平面控制網的測設24、高程控制網35、基礎平面軸線投測46、0.000以下部分標高控制57、0.000以上部分軸線投測68、0.000以上部分標高傳遞79、質量保證措施810、測量管理及資料編制811、測量儀器配置及人員配置9附圖:01主控點及轉點平面布置圖 02測量放線施工圖 1工程概況工程名稱:xxxx總部大樓總承包工程建設單位:xx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xx有限公司 xxxx總部大樓項目位于xx市S122快速2、路南側、xx大道東側。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53553平方米,由一棟主樓(22F)、兩棟裙樓(11F)和地下車庫(1F)組成,其中主樓為框剪結構、裙樓為框架結構。2編制依據及已有資料收集2.1 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國家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和規程: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6) 建筑施工測量手冊2.2 xxxx總部大樓規劃總平面圖,甲方實地提供的水準點、坐標控制點兩個。3.平面控制網的測設3.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3.1.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3.1.2布設平面控制網根據規劃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3.1.3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3、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3.1.4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白相間油漆作好標記。3.2主控制網的測設3.2.1使用拓普康GTS-102N全站儀進行導線測量。按照工程測量規范要求,控制網的精度要符合表1規定:表1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丈量相對中誤差二級121/150003.3清表施工控制網測設3.3.1 在場地清表前利用甲方給的控制點在紅線外進行平面、高程控制網布設。然后進行施工場內臨時道路及各棟樓房四個角點放樣,便于臨時道路范圍、建筑物范圍內清表。待清表完成后立即對征地紅線內的場地進行方格網測量,測量方法采用拓普康GTS-102N 全站儀進行數據采集,再利用南方CASS4、7.1成圖系統把整個場地建立10m10m的方格網并列出各點的高程。在陡坡及地形變化較大處加密成5m5m方格網,方格網測量成果報送監理、甲方確認,并形成資料存檔。3.3.2考慮場地面積大工程期緊,所有標高用拓普康GTS-102N全站儀測量。3.4土方開挖施工控制網測設3.4.1在場平后及各單體基坑土方開挖前把紅線外的控制引入場內并用鋼管架作好保護,再進行每一棟樓房的軸線控制點定位,控制點做在土方開挖面以外,土方開挖時,用白石灰撒出開挖上口及下口線。3.4.2引測點測量精度要求見表2 : 表2序號測量內容精度要求1每邊測距中誤差(mm)62測距相對中誤差1/600003測角中誤差(”)2.54測回5、數(II級全站儀)65方位角閉合差5n6全長相對閉合差1/350007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mm)84.高程控制網4.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4.1.1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4.1.2根據甲方提供的水準點布設場區高程控制網。4.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布設為三等水準網,水準測量技術要求見表3。表3等級每千米高差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 型號水準標尺觀測次數附合閉合差(mm)三等650DS2雙面往返各一次12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4.3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4.3.16、水準點的埋設:水準點選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墻水準點應選設在穩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位于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場區內及周圍至少3個水準點,水準點間的距離控制在50m100m。4.3.2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見表4:表4水準儀 型號視線長度 (m)前后視距 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 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DS275250.32.03.05.基礎平面軸線投測5.1軸線投測方法5.1.1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經緯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7、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5.1.2在施工過程中,每當施工平面測量工作完成后,進入豎向施工,在施工中,每當墻、柱拆模后,應在墻體立面抄測測出建筑50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5.1.3當每一層平面或每段軸線測沒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向監理報驗。5.1.4自檢時,要重點檢查軸線間距、縱橫軸線交角,保證幾何關系正確。5.1.5驗線時,允許偏差如下:L30m允許偏差5mm30mL 60m允許偏差10mm60mL 90m允許偏差15mm90mL允許偏差28、0mm注: 軸線的對角線尺寸,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誤差為1。6.0.000以下部分標高控制6.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 6.2 0.000以下標高的施測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每層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基準點應標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據基坑情況,在基坑內埋置因定的標樁,將高程引測到標樁上,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9、于施工中使用。6.3標高校測與精度要求每次引測標高需要作自身閉合外,對于同一層分幾次引測的標高,應該聯測校核,精度要求如下:層高標高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30m H 60 m10mm60m H 90 m15mm90mH20mm 注:H表示建筑物高度。7.0.000以上部分軸線投測 為了保證軸線投測的精度,滿足結構安裝的精度要求,平面控制采用內控法。7.1內控網的布設7.1.1在0.000平面施測前,采用拓普康GTS-102N 全站儀對原有地面控制樁位進行一次校測,以此確保軸線控制點的正確性。7.1.2校測合格后,將控制主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并對邊、角值進行校測,邊角的各項精度必須符合表5中的10、規定: 表5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二級121150007.1.3內控點布置:根據每棟樓房的結構特點選擇最佳的軸線偏離關系,布置原則為軸線通視、各軸線包含內框盡可能大。基準點采用150mm150mm鋼板制作,用鋼針刻劃出十字線,十字絲中心用小射釘槍打孔,鋼板通過錨爪與頂板鋼筋焊牢,鋼板片下用砼灌實抹平,但不能覆蓋鋼板面,嚴禁在控制樁1m2范圍內堆放鋼筋、模板、鋼管等雜物,嚴禁任何人員用任何物體砸、撬鋼板片。預埋控制點,做法如下示意圖。圖7-1 預埋鋼板剖面圖、正面圖7.1.4 0.000以上各層底板面在各控制點的正上方相應位置預留一個150150 mm孔洞(激光束通孔)預留洞口嚴禁覆蓋11、,并嚴防雜物從預留洞口墜落。7.2軸線投測方法7.2.1投測方法:7.2.1.1儀器采用激光垂準儀及激光接收靶。7.2.1.2將激光垂準儀架設在首層平面鋼板控制樁上,接收靶放在投測樓層面的相應預留洞口,架設好激光垂準儀后,打開發光電源,將光線投測到所需樓層面上,調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適當挪動接收靶,接收靶的“十”字交點移至激光斑點上,輕輕轉動激光垂準儀,激光斑在接收靶上形成一個激光圓,激光圓中心即為控制的接收點。依次投測下一點,直到所需控制點投測完畢。對接收點組成的控制網進行角度、距離閉和測量,滿足精度要求后即作為該樓層的平面控制網,并以此作為本樓層放線和校正的依據。7.2.1.3將檢定合格12、的經緯儀架設在接收靶上,后視較長邊,依次投測出主軸線;然后,在校核主軸線軸跨及夾角,各邊角需符合施工精度規范要求后,測定其它各軸線。7.2.2激光光斑圓的直徑允許偏差(指接收靶上的允許偏差)見表6: 表6樓高允許偏差50m5mm50100m10mm100m15mm7.3投測面內軸線允許偏差見表7 表7軸線間距(m)允許偏差(mm)L30 m5mm30L 60 m10mm60L 90 m15mm8.0.000以上部分標高傳遞8.1對水準點的檢測及要求8.1.1對場內測設的水準點,每間隔一定的時間聯測一次,以作相互檢校。8.1.2檢測后的數據成果必須作相應分析,以保證水準點使用準確。8.2結構施工13、中樓層高傳遞方法8.2.1在首層平面易于向上傳遞標高的位置作為布設高程的基準點,用DSZ2水準儀進行往返測,測設合格后,用紅色油漆標記“”,并在旁邊標注建筑標高,以紅“”上頂線為標高基準,同一平面層的紅“”不得少于三個,間距分布均勻并要滿足結構施工的需要,且紅“”需設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誤差控制在3mm以內則認為合格,在施工各層標高時,應后視其中的一個紅“”上頂線以作校核。8.2.20.000以上各層的標高傳遞均利用首層紅“”上頂為標高基準,用檢定合格的鋼尺向上傳遞,并用紅“”作好標記,檢測合格后,方可在該層引測。9.質量保證措施9.1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工程測量規范進行。9.2測量人員全部持證14、上崗。9.3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9.4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9.5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10.測量管理及資料編制10.1本工程現場測量生產工作任務由測量組長組織安排,技術工作由責任工程師負責。前期建筑物定位,軸線測量方案主要由項目總工程師牽頭,責任工程師配合共同完成。現場前期生產任務由生產經理牽頭測量組長組織人員實施測量方案。10.2現場所有測量技術資料,檢查資料由責任工程師按時間、按項、按內容及時編制完成。10.3所有原始測量資料必須整理歸檔。10.4項目測量組將按施工進度及時向項目提供以下資料:工程定位測量記錄樓層測量記錄標高成果通知單11.測量儀器配置及人員配置11.1測量設備配置一覽表表8儀器名稱數量用途備注拓普康GTS-102N全站儀1測設平面控制JC100激光垂直儀1軸線投測電子經緯儀1細部軸線測量A8819紅外線水平儀1垂直度測量 DSZ2 水準儀1標高傳遞50m 鋼尺2軸線量測11.2測量專業人員配備一覽表 表9崗位姓 名學歷證號職責測量組長姚磊專科0954003013400094質量管理、資料編制、方案實施測量放線員陽志丹本科儀器操作測量放線員孫旭東本科儀器操作測量放線員王濤本科儀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