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公司總部大樓總承包工程混凝土質量通病防治措施(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6815
2024-06-06
12頁
1.47MB
1、xx有限公司xxxx總部大樓總承包工程混凝土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日 期: 目 錄第一節 工程概況 2第二節 常見的混凝土質量通病 2第三節 主要質量通病預防及治理 21、墻、柱爛根 22、夾渣 43、裂縫 54、門窗洞口移位 65、蜂窩 66、麻面 77、孔洞 88、露筋 99、缺棱掉角 10第一節 工程概況工程名稱:xxxx總部大樓總承包工程建設單位:xx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設計單位:設計院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xx有限公司xxxx總部大樓項目位于xx市S122快速路南側、xx大道東側。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53553平方米,由一棟主樓(22F)、2、兩棟裙樓(11F)和地下車庫(1F)組成,其中主樓為框剪結構、裙樓為框架結構。第二節 常見的混凝土質量通病常見的混凝土質量通病有:墻、柱爛根、混凝土夾渣、局部裂紋、門窗洞口移位,以及蜂窩、麻面、孔洞等漏振現象。為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質量通病,必須了解混凝土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預防和整治,施工負責人員要認真對待混凝土的質量問題,混凝土施工時要安排專人全權負責混凝土澆筑的全過程施工,采取過程控制。第三節 主要質量通病預防及治理針對容易發生的質量通病(缺陷)和需要整改、修補的部分項目,本文從造成和產生其質量通病(缺陷)的原因、預防措施及治理方法三個方面分別闡述。下面對常見的幾種混凝土質量通3、病進行原因分析。1、墻、柱爛根墻柱爛根(1)、原因: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m,致使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砼一次下料過多,沒有分段分層澆筑,根部因振搗器振動作用有效半徑不夠。下料與振搗配合不好,未及振搗又下料或振搗不夠,產生漏振。振搗混凝土時引發個別模板根部移位或模板距地面的縫隙沒有堵嚴,導致跑漿。另外,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子顆粒過細或含砂率較低,導致混凝土拌和后含不住漿,砂石與水進行沉淀分離,也是墻、柱爛根及其它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2)預防措施: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m時,混凝土澆筑要分層下料,分層振搗,第一步下料高度不得超過40cm ,以后每步下料高度不得超過45cm。振搗混凝土時,4、插入式振搗棒移動間距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棒至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有效作用半徑的1/2。對混凝土根部要進行二次振搗,提高接縫處的強度、密實度。再進行下一步混凝土澆筑。采用正確的振搗方法,振搗棒插點要按4050 cm等距離行列式順序移動,不應亂插、以免漏振。振搗時要采取垂直振搗方法,即振搗棒與混凝土表面呈垂直狀。如斜向振搗,不能小于45。澆筑混凝土時,要經常觀察模板、支架、縫、眼等情況,如有異常,立即停止澆筑,并在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完好。嚴防漏漿。混凝土配合比應合理,水灰比不能過大,石子粒徑要求30以下,不要使用河流砂。合適的振搗時間可由下列現象判斷: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5、混凝土表面出漿呈水平狀態,模板的邊角也以填滿充實并見到縫隙處已出灰漿。 (3)治理方法:爛根現象較小時,可用清水沖洗干凈,經質監人員認可后用其它部位使用的混凝土原漿抹平。對爛根較大的部位要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的顆粒進行剔鑿,盡量剔成喇叭口,外邊大一些,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高一個強度等級的豆石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搗實并加強養護。修補工作,包括其它如蜂窩、麻面、孔洞、氣泡、裂縫等所有問題的修補工作,必須待結構驗收后,經監理允許處理時再按上述方法進行,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對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進行任何修補處理。2、夾渣混凝土夾渣(1)原因在墻、梁、柱與板接縫處經常出現有夾渣現象。原因是混凝土澆筑前沒有認6、真處理和清理施工縫上表面存留的木渣、鋸末、聚苯顆粒及其它等雜物;澆筑時振搗不夠。(2)預防措施澆筑前認真清理施工縫表面存留的木渣、鋸末等一切雜物,用水沖洗干凈,然后進行混凝土澆筑。對主要部位要進行二次振搗,提高接縫處的強度、密實度。再進行下一步混凝土澆筑。(3)治理方法當表面夾渣縫隙較小時,可用清水沖洗干凈,經質監認可后用混凝土原漿抹平。對夾渣較大且明顯的部位要進行剔鑿,將雜物等清除干凈。以后允許處理時采用提高一級強度等級的水泥砂漿或豆石混凝土進行修補,并認真養護。3、裂縫樓板裂縫(1)原因混凝土施工后表面出現裂縫的原因很多,以常見的混凝土施工后表面出現的裂縫較淺,形狀較規則,且長短不一現象為7、例,初步分析為塑性收縮裂縫。此種裂紋的出現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沒有及時覆蓋和澆水養護,受風吹日曬氣溫高的外界條件影響,混凝土表面游離水分蒸發過快,體積也即急劇收縮,而此時的混凝土早期強度低,抵抗不了這種變形應力而導致開裂。另外,泵送混凝土摻加粉煤灰。散裝水泥收縮率大且穩定性差的客觀因素,也都是導致混凝土開裂的主要原因。(2)預防措施要求商砼站配制混凝土時,應嚴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選擇級配良好的砂、石,減小空隙率和砂率。施工時振搗要密實,以減少收縮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強度。混凝土澆筑后,對尤其是裸露的樓板表面,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安排專人及時灑水養護。(3)治理方法表面出現裂縫的混凝土如8、已硬化,可向較大的裂縫內掃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濕潤。寬度小于0.2mm的細小裂縫可以不進行處理,但要延長澆水養護的時間。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撮、抹、壓的辦法來消除裂縫。4、門窗洞口移位(1)原因門窗洞口模板及預埋件固定不牢靠,混凝土澆筑,振搗方法不當,另有放線誤差的可能性存在,因此造成移位。(2)預防措施模板要穩定牢固,拼接嚴密,無松動。門窗洞口模板安放位置和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做到位置準確,定位可靠,經檢查合格后方能進行混凝土澆筑。澆筑混凝土時要防止單側沖擊模板或預埋件,采取門窗洞口兩側對稱均勻下灰,對稱均勻振搗。振搗混凝土時,不得直接振動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以免模板及預埋件等位移和脫9、落。(3)治理方法凡偏差值不影響結構施工質量和安裝門窗的尺寸位置時,可不進行處理。偏差值稍大但只需少量或局部剔鑿的,要適時處理。凡偏差值影響到結構施工質量和安裝門窗的尺寸位置時,應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處理方案并經設計同意后,再進行處理。5、蜂窩蜂窩(1)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沒有分段分層澆筑、振搗不夠或下料與振搗配合不好,未及振搗又下料,因局部漏振而成蜂窩。未按操作規程澆注混凝土,下料不當,以致石子集中而振不出水泥漿,導致混凝土離析。模板有孔隙未堵好現象,造成漏漿而形成蜂窩。(2)預防措施墻體混凝土澆筑要分層下料,分層振搗,為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結合良好,振搗棒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 cm。樓板施工如采10、用平板振搗器,在相鄰兩段之間要搭接振搗 35 cm。澆筑混凝土時,要安排專人看模,經常觀察模板縫、隙、眼等情況,發現異常,立即修整。(3)治理方法當混凝土表面有小蜂窩時,可先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用1:2.5水泥砂漿修補。如蜂窩較大,則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的顆粒剔除,盡量剔成喇叭口,外邊大一些,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高一個強度等級的豆石混凝土搗實并加強養護。大蜂窩修補待結構驗收后再做。小蜂窩待裝修時一并處理。 6、麻面麻面(1)原因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一部分氣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脫模劑涂刷不均勻或局部漏刷,拆模時混凝土表面強度較低,粘結模板引起麻面。(2)預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凈,11、不得粘有干硬混凝土漿等雜物。脫模劑涂刷要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振搗必須按操作規程分層均勻振搗密實。不得漏振,振搗程度以混凝土表面出漿呈水平狀態為準。(3)治理方法麻面主要影響混凝土的外觀,對混凝土表面不再裝飾的部位要用水泥素漿或1:2水泥砂漿抹平。如需裝飾,直接抹灰即可。但要堅決控制其它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時繼續產生麻面。 7、孔洞孔洞(1)原因分析:在鋼筋密集處或預埋件處,砼澆注不暢通,不能充滿模板間隙。未按順序振搗砼,產生漏振。砼離析,或嚴重跑漿。砼工程的施工組織不好,未按施工順序和施工工藝認真操作。 砼中有硬塊和雜物摻入,或木塊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不按規定下料,一次下料過多,下部因振搗器振動12、作用半徑達不到,形成松散狀態。(2)預防措施:在鋼筋密集處,可采用細石砼澆注,使砼充滿模板間隙,并認真振搗密實。機械振搗有困難時,可采用人工搗固配合。預留孔洞處在兩側同時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滿,振搗不實,采取在側面開口灌注的措施,振搗密實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采用正確的振搗方法,嚴防漏振。a. 插入式振搗器采用垂直振搗方法,即振搗棒與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搗,即振搗棒與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約4045。b. 振搗器插點均勻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錯式順序移動,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動距離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操作時快插慢拔。控制好下料。要保證砼灌注時不產生離析,砼自由傾落高度不超13、過2m,大于2m時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或冰塊等雜物,發現砼中有雜物,及時清除干凈。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和質量檢查工作。(3)對砼孔洞的處理,要經有關單位共同研究,制定補強方案,經批準后方可處理8、露筋 露筋(1)原因分析:砼澆注振搗時,鋼筋墊塊移位或墊塊太少甚至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鋼筋砼結構斷面較小,鋼筋過密,如遇粒徑大碎石卡在鋼筋上,砼水泥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因配合比不當砼產生離析,或模板嚴重漏漿。砼振搗時,振搗棒撞擊鋼筋,使鋼筋移位。砼保護層振搗不密實,或木模板濕潤不夠,砼表面失水過多,或拆模過早等,拆模時砼缺棱掉角。 (2)預防措施:灌注砼前,檢查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14、是否準確。為保證砼保護層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墊塊。一般每隔1m左右在鋼筋上綁一個水泥砂漿墊塊。鋼筋較密集時,選配適當粒徑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徑不得超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時不得大于鋼筋凈距的3/4。結構截面較小,鋼筋較密時,可用細石砼澆注。為防止鋼筋移位,嚴禁振搗棒撞擊鋼筋。砼自由順落高度超過2m時,要用串筒或溜槽等進行下料。拆模時間要根據試塊試驗結果確定,防止過早拆模。操作時不得踩踏鋼筋,如鋼筋有踩彎或脫扣者,及時調直,補扣綁好。(3)治理方法:將外露鋼筋上的砼殘渣和鐵銹清理干凈,用水沖洗濕潤,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漿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將薄弱砼剔除,沖刷干凈濕潤,用高一級的細石15、砼搗實,認真養護。 9、缺棱掉角缺棱掉角(1)原因分析:木模板在澆注砼前未濕潤或濕潤不夠,灌注后砼養護不好,棱角處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強度降低。施工時,過早拆除承重模板。 拆模時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 冬季施工時,砼局部受凍。 (2)預防措施: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濕潤,砼澆注后認真澆水養護。拆除鋼筋砼結構承重模板時,砼具有足夠的強度,表面及棱角才不會受到損壞。拆模時不能用力過猛過急,注意保護棱角,吊運時,嚴禁模板撞擊棱角。加強成品保護,對于處在人多、運料等通道處的砼陽角,拆模后可用槽鋼等將陽角保護好,以免碰損。冬季砼澆注完畢,做好覆蓋保溫工作,加強測溫,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受凍。(3)治理方法:缺棱掉角較小時,清水沖洗可將該處用鋼絲刷刷凈充分濕潤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漿抹補齊正。可將不實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顆粒鑿除,用水沖刷干凈濕潤,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級的細石砼補好,認真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