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城城市道路工程排水設計說明.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6970
2024-06-06
5頁
34.72KB
1、排水設計說明 PS-00排水設計說明一、工程概況1.工程項目名稱本工程名稱為陽西縣教育城中山大道及博學路工程項目。2.項目建設地點及范圍陽西縣教育城中山大道及博學路工程項目位于陽西縣城北部片區, 本項目道路施工總長1456米,主要建設內容為道路、排水、照明、綠化、交通工程及配套設施。本篇為排水工程部分。本工程排水工程包含雨水、污水管道工程,中山大道沿道路兩側布置雨污水管,博學路沿道路東側布置污水管道,西側布置雨水管道,收集道路兩側地塊雨、污水。另有臨時路承接中山大道污水,接入博學路。本工程為新建市政道路,無現狀排水管道,中山大道沿道路兩側布置雨污水管,順道路縱坡自東向西設置,雨水暫時排進設計排2、水渠道,污水管接進臨時路設計污水管。博學路沿道路東側布置污水管道,西側布置雨水管道,承接上游配水管,順坡接入新325國道排水管,設計雨水主管管徑為DN600DN1500,管道全長約2160米,設計污水主管管徑為DN400DN800,管道全長約2255米。3.工程設計內容包括工程范圍內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設計。4.現狀水系:工程范圍內的設計雨水管暫時排放到附近排洪溝和道路邊溝。二、設計依據1.陽西縣城總體規劃(2012-2030年)2.陽西縣教育城中山大道及博學路工程初步設計3.1:500地形圖電子資料4.地質勘查報告;5.采用的規范、標準: 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50788-2012); 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6版; 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138-2016);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318-2017); 建筑給水排水制圖標準(GB/T50106-2010); 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17); 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 給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構筑物變形縫設計規程(CECS117:2000); 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 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屬設施(06MS201)。 混凝土模塊式排水檢查井(12S522) 球墨鑄鐵復合樹4、脂井蓋、水箅及踏步(15S501) 雨水口(16S518)城市道路設計規范 (CJJ37-2012); 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GB/T50805-2012; 井蓋設施建設技術規范(DBJ440100/T 160-2013); 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 (2013年版)。三、排水概況本工程排水工程包含雨水、污水管道工程,中山大道沿道路兩側布置雨污水管,博學路沿道路東側布置污水管道,西側布置雨水管道,收集道路兩側地塊雨、污水。另有臨時路承接中山大道污水,接入博學路。本工程設計雨水管道主要以道路設計標高為依據,結合現狀水系設計,盡量減少雨水管道長距離排放;能就近排入水系盡可能就近排入現狀水系;5、中山大道沿道路兩側布置雨水管, 設計雨水管道布置于距道路中心線14.5米位置,博學路沿道路西側布置雨水管道,設計雨水管道布置于距道路中心線9.5米位置,設計雨水主管管徑為DN600DN1500,管道全長約2160米。本工程設計污水管道主要以道路設計標高為依據,結合規劃路網設計,盡量減少污水管道長距離排放;能就近接入規劃路管網盡可能就近接入規劃路管網;中山大道沿道路兩側布置污水管, 設計污水管道布置于距道路中心線14.5米位置,博學路沿道路東側布置污水管道,設計污水管道布置于距道路中心線9.5米位置,順道路縱坡向道路兩邊接入下游規劃管線,設計污水主管管徑為DN400DN800,管道全長約22556、米。四、主要設計參數和排水施工圖設計1.排水體制道路采用雨、污分流制。2.雨水量計算(1)暴雨強度計算采用陽江市暴雨強度計算公式:q=2098.401x(1+0.412LgP)/(t+13.591) 0.539 其中:q-設計暴雨強度(l/s.ha) P-設計重現期(a),取P=3 t-降雨歷時(min),t=t1+t2,t1為地面集水時間,取10min,t2為管內雨水流行時間(min)。(2)雨水設計流量計算 Q=qF其中:Q-雨水設計流量(L/s)-綜合徑流系數,取值0.7 F-匯水面積(ha)3.污水設計流量計算設計管段的污水設計流量包括以下幾種流量:本段流量q1-從管段沿線街坊流來的污7、水量; 轉輸流量q2-從上游管段和旁側管段流來的污水量; 集中流量q3-從工業企業或其他大型公共建筑物流來的污水量。 本段流量采用下式計算: q1=F*q0*KZ Kz-生活污水量總變化系數;Kz=2.7/Q0.11 ,當Q5L/s時,Kz=2.3,Q1000L/s時,Kz=1.3,其中Q為平均日平均時污水量(L/s) q0-單位面積的本段平均流量,即比流量; q0=np/86400 n-污水量標準(320L/人d) p-人口密度(人/104m2)4.排水設計充滿度雨水管道設計充滿度按滿流設計。污水管道設計充滿度安排水設計規范的規定設計,按不同管徑分別采用0.550.75。5.排水管材及接口方8、式設計雨水管采用鋼筋混凝土成品管,180混凝土基礎,砂漿抹帶接口;設計污水管采用HDPE中空壁纏繞管,中粗砂墊層,電熱熔接口。6.排水管道敷設位置根據管線綜合要求,管位布置詳見管線標準橫斷面圖。雨污水管道布置時要盡量避免交叉。五、工程設計總體說明1.本工程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2.排水管道施工放線原則上以坐標為依據,詳見道路工程設計圖及橫剖面管道布置圖。3.本圖尺寸單位:管徑以毫米,里程、管長、標高、坐標以米計。4.施工及質量驗收必須遵循現行國家和地方的規范、標準或規程。5.管溝開挖與回填(1)管道溝槽底部的開挖寬度,宜按下式計算: B=D1+2(b1+b2+b3)9、式中B-管道溝槽底部的開挖寬度(mm);D1-管道結構的外緣寬度(mm);b1-管道一側的工作面寬度(mm),可按表1采用;b2-管道一側的支撐厚度,可取150200mm;b3-現場澆筑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管渠一側模板的厚度(mm)。 管道一側的工作面寬度(mm) 表1管道結構的外緣寬度D1管道一側的工作面寬度b1非金屬管道金屬管道D1500400300500D110005004001000D115006006001500D13000800800注:1.槽底需設排水溝時,工作面寬度b1應適當增加; 2.管道有現場施工的外防水層時,每側工作面寬度宜取800mm。(2)當地質條件良好、土質均勻,地下10、水位低于溝槽底面高程,且開挖深度在5m以內邊坡不加支撐時,溝槽邊坡最陡坡度應符合表2的規定。 深度在5m以內的溝槽邊坡的最陡坡度 表2土的類別邊坡坡度(高:寬)坡頂無荷載坡頂有動載坡頂有靜載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中密的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砂土)1:0.751:1.001:1.25硬塑的輕亞粘土1:0.671:0.751:1.00中密的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粘性土)1:0.501:0.671:0.75硬塑的亞粘土、粘土1:0.331:0.501:0.67老黃土1:0.101:0.251:0.33軟土(經井點降水后)1:1.00-注:1.當有成熟的施工經驗時,可不受本表限制; 211、.在軟土溝槽坡頂不宜設置靜載或動載;需要設置時,應對土的承載力和邊坡的穩定性進行驗算。(3)當溝槽挖深較大時,應合理確定分層開挖的深度,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人工開挖溝槽的槽深超過3m時應分層開挖,每層的深度不宜超過3m;2)人工開挖多層溝槽的層間留臺寬度:放坡開槽時不應小于0.8m,直槽時不應小于0.5m,安裝井點設備時不應小于1.5m。3)采用機械挖槽時,溝槽分層的深度應按機械性能確定。(4)溝槽的開挖不應擾動天然地基或地基處理符合設計要求。(5)當自然地面低于管底標高時,應在路基土回填至管頂以上50cm,方可開挖管槽;當自然地面高于設計路面時,應在路基面開始計算開挖管槽.開挖時不能擾動12、槽底天然地基,槽底高程的允許偏差為:開挖土方時+20mm,開挖石方時+20mm,-20mm。管渠溝槽開挖后,如槽底有地下水,為了保證管溝槽的回填壓實度,回填砂至管頂以上50cm,再分層填土壓實。(6)溝槽回填土時,槽底至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不得含有機物、凍土以及大于50mm的磚、石等硬塊;在抹帶接口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采用細粒土回填。(7)回填土的含水量,宜按土類和采用的壓實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8)回填土的每層虛鋪厚度可按表3中數值選用。回填土每層虛鋪厚度 表3壓實工具虛鋪厚度(cm)木夯、鐵夯20蛙式夯、火力夯2025壓路機2030振動壓路機40(9)回填土每層的壓實遍數13、,應按要求的壓實度、壓實工具、虛鋪厚度和含水量,經現場試驗確定。(10)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運入槽內時不得損傷管節及其接口,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根據一層虛鋪厚度的用量將回填材料運至槽內,且不得在影響壓實的范圍內堆料。 2)管道兩側和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的回填材料,應由溝槽兩側對稱運入槽內,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回填其他部位時,應均勻運入槽內,不得集中推入。 3)需要拌和的回填材料,應在運入槽內前拌和均勻,不得在槽內拌和。(11)溝槽回填土或其他材料的壓實,應符合下列規定: 1)回填壓實應逐層進行,且不得損傷管道。 2)管道回填從基底基礎部位到管頂以上70cm,范圍必須人工回填,輕夯壓實,嚴14、禁用機械推土回填。管道兩側壓實面的高差不應超過30cm。 3)管道基礎為土弧基礎時,管道與基礎之間的三角區應填實。壓實時,管道兩側應對稱進行,且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損傷。 4)同一溝槽中有雙排或多排管道的基礎底面位于同一高程時,管道之間的回填壓實應與管道與槽壁之間的回填壓實對稱進行。 5)同一溝槽中有雙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礎底面的高程不同時,應先回填基礎較低的溝槽;當回填至較高基礎底面高程后,再按上款規定回填。 6)分段回填壓實時,相鄰段的接茬應呈接梯形,且不得漏夯。 7)采用木夯、蛙式夯等壓實工具時,應夯夯相連;采用壓路機時,碾壓的重疊寬度不得小于20cm。 8)采用壓路機、振動壓路機等壓實機械壓實15、時,其行駛速度不得超過2km/h。(12)管道溝槽位于路基范圍內時,回填土的壓實度應不小于路基及管道的較高壓實標準。(13)沒有修路計劃的溝槽回填土,有管道頂部以上高為50cm,寬為管道結構外緣范圍內應松填,其壓實度不應大于93%;其余部位,不應小于95%(輕型擊實標準)。處于綠地或農田范圍內的溝槽回填土,表層50cm范圍內不宜壓實,但可將表面整平,并宜預留沉降量。(14)井室周圍的回填,應與管道溝槽的回填同時進行;當不便同時進行時,應留臺階形接茬。井室周圍回填壓實時應沿井室中心對稱進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壓實后應與井壁緊貼。6.管道敷設(1)起重機下管時,起重機架設的位置不得影響溝槽邊坡的16、穩定; 起重機在高壓輸電線路附近作業與線路間的安全距離應符合當地電業管理部門的規定。(2)管節下入溝槽時,不得與槽壁支撐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溝內運管不得擾動天然地基。(3)合槽施工時,應先安裝埋設較深的管道,當回填土高程與鄰近管道基礎高程相同時,再安裝相鄰的管道。(4)管道安裝時,應隨時清掃管道中的雜物。(5)管道暫時不接支線的預留孔應封堵。管口封堵采用M10水泥砂漿砌MU10磚12cm厚。(6)管座分層澆筑時,應先將管座平基鑿毛沖凈,并將管座平基與管材相接觸的三角部位,用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砂漿填滿、搗實后,再澆混凝土。采用墊塊法一次澆筑管座時,必須先從一側灌注混凝土,當對側的混凝土與灌注一17、側混凝土高度相同時,兩側再同時澆筑,并保持兩側混凝土高度一致。(7)澆筑混凝土管座時,應按有關規定留混凝土抗壓強度試塊。在澆筑完畢后12h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保濕養護。(8)當采用水泥砂漿填縫及抹帶接口時,落入管道內的接口材料應清除。管徑大于或等于700mm時,應采用水泥砂漿將管道內接口縱向間隙部位抹平、壓光;當管徑小于700mm時,填縫后應立即拖平。(9)鋼絲網水泥砂漿及水泥砂漿抹帶接口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抹帶前應將管口的外壁鑿毛、洗凈,當管徑小于或等于400mm時,水泥砂漿抹帶可一次抹成,當管徑大于400mm時,應分兩層抹成。 2)鋼絲網端頭應在澆筑混凝土管座時插入混凝土內,在混凝18、土初凝前,分層抹壓鋼絲網水泥砂漿抹帶。 3)抹帶完成后,應立即用平軟材料覆蓋,34h后灑水養護。(10)橡膠圈柔性接口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預應力、自應力混凝土管及乙型接口的鋼筋混凝土管安裝時,承口內工作面、插口外工作面應清洗干凈;套在插口上的圓形橡膠圈應平直、無扭曲。安裝時,橡膠圈應均勻滾動到位,放松外力后回彈不得大于10mm,就位后應在承、插口工作面上。 2)露天或埋設在對柔性接口橡膠圈有腐蝕作用的土質及地下水中時,應采用對橡膠圈無影響的柔性材料,封堵住外露橡膠圈的接口縫隙。7.管渠施工(1)管渠施工宜按變形縫分段進行。墻體、拱圈、頂板的變形縫與底板的變形縫應對正。(2)現澆鋼筋混凝土19、管渠,其變形縫內止水帶的設置位置應準確牢固,與變形縫垂直,與墻體中心對正。架立止水帶的鋼筋應預先制作成型。(3)管渠混凝土的澆筑應連續進行;分層澆筑的壓茬間隙時間,當環境溫度低于25攝氏度時,不應超過3h,環境溫度在25攝氏度及以上時,不應超過2.5h。(4)澆筑管渠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撐、鋼筋骨架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當有變形或位移時,應立即修整。(5)現澆混凝土管渠每段宜采用同一方法養護,使覆蓋厚度、養護溫度及灑水等條件保持一致。(6)井底基礎應與管道基礎同時澆筑。8.污水管在覆土前必須按(GB 50268-2008)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進行閉水試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覆土。920、.各交叉路口上的雨水口應設在最低點。道路縱坡小于0.003的路段,雨水口應與道路配合施工,按鋸齒形邊溝砌筑。10.雨水口采用偏溝式雙箅雨水口及多箅雨水口。雨水口連接管均采用dn300,i=1%接入雨水檢查井。11.檢查井設計井面標高平設計路面標高12.檢查井井蓋及雨水口箅子均采用防盜球墨鑄鐵成品(試驗荷載:360KN,允許殘留變形1/500D)。檢查井應設置防墜落措施。六、注意事項(1)雨污水管道溝槽開挖均采用放坡開挖方式,開挖寬度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2008)執行。(2)管道基礎:塑料管道應采用土弧基礎。對一般土質,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80kpa時,基底可21、鋪設一層厚為100mm的中粗砂墊層,當地基土質較差其地基承載力特征55fak80或槽底處在地下水位之下時,宜鋪墊200mm厚砂礫墊層。管道基礎處理根據開挖實際情況確定,工程計量暫按不處理計算。開挖埋設排水管不同土質的基礎處理要求,并應遵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4.1.1的相關規定。(3)為方便各塊區域污水、雨水支管接入,避免日后破路施工,在各地塊紅線外預留污水雨水支管接入井。(4)檢查井接入管跌差大于1.0米時,檢查井井底澆筑C30混凝土墊層厚200mm。(5)本次工程為新建道路工程,本排水設計管道溝槽的開挖原則是: 1)計算雨污水管的土方開挖方式是:當原地面標高低于管頂50cm時,從管頂50cm處開始開挖;當原地面標高高于或等于管頂50cm且小于路床面標高時,從路床下標高80cm開始開挖;當原地面標高高于路床面標高時,從路床下標高80cm開始開挖。 2)設計雨水管采用180混凝土基礎,設計污水管采用中粗砂墊層,管中至管頂以上500mm范圍內采用中粗砂回填。3)排水管挖方部分原土回填,部分外棄。(6)本工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5廣州市弘基市政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