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技工學校景觀工程道路設計說明.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7803
2024-06-06
7頁
155.50KB
1、道路設計總說明一、設計規范及相關文件 1、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 (GB 50180-2018)2、無障礙設計規范 (GB 50763-2012)4、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 (CJJ 37-2012)(2016年版)5、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 (CJJ 193-2012)6、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 (CJJ 169-2012) 7、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 (CJJ 194-2013)8、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 (CJJ 152-2010)9、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 (CJJ 1-2008)10、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JTG D50-2017);11、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JTG/TF22、0-2015);12、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JTG F40-2004);13、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 (JTG E20-2011);14、廣東省標準居住小區技術規范 (DBJ15-11-94)15、建筑專業提供的建筑總平面圖16、廣州職業技術院校遷建(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工程項目建議書17、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提供的設計任務書18、廣州教育城院校建筑設計導則19、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遷建工程一期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勘2015-059二、工程概況本項目東至樂業路,北至尚仁大道,西至信達路,南至敬學八路,規劃總用地面積為308526平方米,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308526平方米(約43、26.6畝)。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位于廣州市教育城(一期)范圍內。用地性質原為農林用地、村莊建設用地、水系以及其它非建設用地(閑置地)等,已完成征地手續,用地條件完備。本項目用地屬廣州教育城“工業制造與信息化組團”,位于教育城一期用地東側。用地南北皆為貫穿各組團的規劃主干道,東鄰其他院校用地,西臨工信組團共享帶。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遷建工程的規劃設計力求做到生態、人文、地域特征明確的可持續發展園林式校園。緊密結合基地自然條件,合理利用地形和地貌;規劃及設計注重整體、有序、彈性的統一,強調地域文化及校園文化特色。高標準建設、力爭打造具有嶺南風格、低碳智慧、山水田園型示范性校園,建成廣州中心城市相匹配4、國內一流且達到世界水平的工科職業院校。三、自然條件本項目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源豐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地處熱帶北回歸線以南,緯度較低,太陽輻射角度較大,太陽年輻射熱量106.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時數1906小時,日照率43%,熱量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適宜農作物和熱帶、亞熱帶水果生長。氣溫:具有夏長冬短,終年溫暖,偶有奇寒,無霜期長,四季宜耕的特點。年平均氣溫22攝氏度,最冷1月份平均為13.3攝氏度,最熱月7月份,平均為28.4攝氏度,氣溫年際變化很少。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這6個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2%。降雨充沛,雨熱同期,對喜溫需水量大的作物生長十分有利。 規劃區5、南北向最長處約960 米,東西向最寬處為520 米。地塊邊界不規則,現狀地形有一定高差,最低高程17 米,最大高程為58 米,相差約41 米。南部靠近教育城大道的用地及北側靠近環山路的用地相對較為平緩,中部有2 個山體。四、地質條件根據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遷建工程一期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中鉆孔揭露資料,場地巖土層按成因類型自上而下劃分為:人工填土層、第四系沖積-洪積層、坡積層、殘積層、元古界(Pt)的花崗片麻巖層及孤石等六大層?,F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層(Q4ml) 人工填土:本場地揭露到的人工填土層為近期堆填, 主要為人工堆填為主,局部稍壓實。主要有素填土、耕土,局部為雜填土,主6、要呈灰黃色、灰褐色、黃褐色等,松散為主,稍濕-濕,素填土主要為人工堆填的黏性土組成,含少量石英砂粒;耕土主要為黏性土組成,含植物根莖;雜填土主要為黏性土、碎石、砼塊組成。層厚0.406.80m,平均厚度1.16m。層頂高程17.7162.22m,層底埋深0.406.80m(高程16.9161.42m)。(2)第四系沖洪積層(Q4al+pl) 淤泥:主要為深灰色、灰黑色,流塑,局部軟塑,主要由黏粒、粉粒組成,土質黏滑較均勻,略有腥味,含少量植物根系,局部夾朽木。層厚0.606.80m,平均厚度2.60m。層頂埋深0.407.90m(高程15.3630.59m),層底埋深1.0012.00m(高程7、11.1828.70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50kPa。軟塑狀粉質黏土:主要為灰色、淡黃色,軟塑,土質均勻、黏滑、韌性干強度高,局部夾少量砂粒及少量朽木。層厚0.906.60m,平均厚度2.97m,層頂埋深0.409.30m(高程14.9731.99m),層底埋深1.3011.30m(高程11.4730.59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90kPa??伤軤罘圪|黏土:主要為灰黃色、灰白色、紅褐色,可塑,土質均勻、黏滑、韌性干強度高,局部夾少量砂粒。層厚0.706.60m,平均厚度2.90m,層頂埋深0.0012.00m(高程11.4334.05m),層底埋深1.7013.40m(高8、程9.4632.15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140kPa。中粗砂:主要呈淺灰色、灰白色,飽和,稍密,局部松散,級配良好,成分為石英顆粒,含少量黏粒。層厚0.704.40m,平均厚度2.09m,層頂埋深0.5010.80m(高程10.0345.36m),層底埋深1.2014.65m(高程7.7341.56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160kPa。(3)坡積土層(Qdl) 粉質黏土:主要呈紅褐色、黃褐色,可塑,土質不均,黏性一般,韌性干強度中等,含少量石英砂粒。層厚0.5011.80m,平均厚度3.75m,層頂埋深0.003.00m(高程18.2067.21m),層底埋深0.5019、1.80m(高程14.3466.41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4)殘積土層(Qel) 可塑狀砂質黏性土:主要呈黃褐色、紅褐色,可塑,土質粗糙,以粉黏粒為主,含有較多棱角狀石英顆粒,土芯浸水易軟化崩解,為花崗片麻巖風化殘積而成。層厚0.9015.40m,平均厚度4.72m,層頂埋深0.0011.80m(高程7.7366.41m),層底埋深1.4022.80m(高程-3.9664.01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硬塑狀砂質黏性土:主要呈黃褐色、灰褐色、紅褐色,硬塑,土質粗糙,以粉黏粒為主,含有較多棱角狀石英顆粒,土芯浸水易軟化崩解,為花崗巖片麻巖風化殘積10、而成。層厚0.8013.70m,平均厚度4.33m,層頂埋深0.6022.80m(高程-3.9664.01m),層底埋深1.4026.00m(高程-3.8060.41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200kPa。(5)元古界花崗片麻巖風化帶(Pt) 全風化花崗片麻巖:主要呈黃褐色、灰褐色,原巖風化程度劇烈,巖芯保留原巖結構,長石已全部風化成高嶺土,石英顆?;颈3衷瓗r中的形態,芯呈堅硬土柱狀,用手可捏散,浸水易軟化崩解。層厚0.5015.60m,平均厚度4.80m,層頂埋深0.0026.00m(高程-3.8064.21m),層底埋深0.5029.30m(高程-10.3759.31m)。建議該11、層承載力特征值fak=350kPa。強風化花崗片麻巖:主要呈黃褐色、灰褐色等,原巖風化程度強烈,原巖結構大部分破壞,風化裂隙很發育,巖芯多呈半巖半土狀,局部土夾碎塊狀,遇水易崩解。局部夾有中風化巖塊。層厚0.309.40m,平均厚度2.89m,層頂埋深0.0029.30m(高程-10.3759.31m),層底埋深1.5027.60m(高程-6.8353.97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500kPa。中風化花崗片麻巖:灰色、青灰色、灰白色,原巖組織結構部分破壞,礦物普遍變色,中粗粒結構,片麻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角閃石等,節理裂隙較發育,巖芯呈塊狀扁柱狀,局部短柱狀,錘擊聲不清12、脆,巖質較軟,RQD值為0%30%。 層厚0.403.20m,平均厚度1.14m,層頂埋深1.5027.60m(高程-6.7053.52m),層底埋深3.8027.60m(高程-1.5751.79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2000kPa。微風化花崗片麻巖:麻灰色、肉紅色夾灰白色、青灰色,原巖組織結構基本未變,中粗粒結構,片麻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長石、石英、角閃石,有少量風化裂隙,巖芯呈短柱狀長柱狀,錘擊聲清脆,RQD值約為60%90%。層頂埋深3.2027.60m(高程-6.8353.97m)。建議該層承載力特征值fak=5000kPa。五、工程主要設計標準 本項目道路參照城市支路標13、準,設計速度20km/h,路基寬度4-7m,詳見主要技術指標表:主要技術指標表項 目單位規范要求值設計取值備 注道路類別城市支路城市支路參照標準軸載KNBZZ-100BZZ-100行車凈高m=4.5=4.5機動車道設計速度km/h40、30、2020車道寬度m3.25m3.25m平曲線不設超高圓曲線最小半徑m7070不設緩和曲線最小半徑m-緩和曲線最小長度m20-不設緩和曲線圓曲線最小長度m204.183交叉口豎曲線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一般值)m150400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一般值)m150250最大縱坡%88最小坡長m6060豎曲線最小長度(極限值)m2020.241橫坡%1.02.02.14、0最大超高橫坡度%22停車視距m2020路面設計基準期a1010坐標系統m廣州城建坐標系高程系統m廣州城建高程系六、場地平整設計本設計場地平整設計主要技術指標及設計原則:1、設計標高:除地下室外的建筑首層0.000的絕對標高,及場地(道路、廣場、景觀等)完成面標高;2、自然標高:場地的地形標高;3、本工程表層土多為人工填土,含少量石英砂粒及植物根莖,本設計暫按30cm清表,清表土方不能作為回填土使用;4、道路范圍內遇到淺層淤泥(3米以內)時做換填處理,實際清淤量根據施工現場實際確定,其余范圍根據路基壓實要求進行壓實即可;5、道路范圍內淤泥大于3米時,采用水泥攪拌樁進行處理,水泥攪拌樁采用漿噴樁15、,直徑為50cm,采用正三角形布樁,橫向處理范圍為坡腳范圍內。樁頂設一層50cm厚碎石墊層,墊層頂鋪一層雙向土工格柵。樁體穿透淤泥層伸入持力層不小于0.5m。6、場地平整設計標高為建筑首層0.000的絕對標高及場地完成面標高。七、道路平面設計 本次道路平面設計均根據建筑總平面圖中道路線型進行調整,即符合學校建筑使用要求,又滿足規范中道路線型要求。設計道路線總長4400米,圓曲線最小半徑9米,圓曲線最大半徑500米,線型標準均滿足規范要求。 八、道路縱斷面設計 道路縱斷面設計綜合考慮地坪標高,地下管線布置、排水要求等因素,適當進行調整確定。道路最小縱坡0.3%,最大縱坡8%。道路縱坡小于0.3%16、路段須設置鋸齒形邊溝。九、道路橫斷面設計 機動車道路拱7米寬為雙向路拱, 4米寬道路為單向路拱,橫坡2;停車位橫坡為2%,坡向路中線。十、路基設計1)、路基基底處理a、路基設計時對填方路段考慮平均清除30cm厚的地表腐殖土,并清除路基范圍內的樹根和草皮,挖除田埂,清表后應在填筑前進行夯實;若基底松散土層厚度大于30cm時,應翻挖再回填分層壓實。b、若路提底范圍內地表水或地下水影響路基穩定時,應采取攔截、引排等措施,或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風化的片石、塊石、碎石或砂礫等透水性材料。c、當原地面坡度陡于1:5時,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均應把原地面挖向內傾斜2%的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2.0m。d、具體邊坡17、設計詳“園林邊坡施工圖BP-00BP-24”。e、本項目場地已做場地平整,因此本設計僅考慮場地平整后的路基土石方數量。2)、路基填料路床和上路堤應優先采用礫(角礫)類土、砂類土等粗礫土作為填料,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150mm。當其路床土的塑性指數大于12、液限大于32%的粘土或最小強度達不到要求時,應采取換填或土質改良措施;當土的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時不得直接作為路堤填料;嚴禁采用強膨脹土、淤泥、粉質土和有機土填筑路堤。采用細粒土填筑路基時,填料最小強度應符合下表要求:填方路基填料最小強度路床頂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強度(CBR)(%)0.81.531.523)、路床壓實路床頂面橫18、坡應與路拱橫坡保持一致。路床調了最大粒徑應小于100mm,最小強度應符合下表要求;路床填料最小強度路床頂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強度(CBR)(%)00.350.30.834)、路基壓實路基填土應分層攤鋪、分層壓實。路基壓實度(重型)、填料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要符合下表要求。路基壓實度采用重型壓實標準,路槽底面土基設計回彈模量20Mpa。按分層壓實原則實施,路基壓實度、填料最小強度應符合表的要求。 土質路基壓實度 填挖類型路床頂面以下深度(cm)路基最小壓實度(%)填 方08092801509115090挖 方030923080注:表中數均為重型擊實標準。5)特殊路基處理本建筑場地內道路范圍埋深19、3米以內淤泥應在場地平整中清除,回填后須達到工后25年殘余沉降量不大于30cm。大于3米的淤泥,采用水泥攪拌樁進行處理。十一、道路結構設計本項目車行道采用瀝青路面,停車位采用植草磚,具體結構如下:車行道路面結構: 上面層: 4cmAC-13瀝青混凝土下面層:6cmAC-20C瀝青混凝土下封層:1cm瀝青粘層油1.1kg/,礦用料8m/1000上基層:20cm5%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15cm級配碎石停車位結構:面層:8cm植草磚調平層:2cmM10水泥砂漿上基層:20cm5%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15cm級配碎石人行道面層:8cm花崗巖磚調平層:3cm M10水泥砂漿基層:15cm 4%水泥穩定碎20、石各結構層頂面回彈彎沉值結構層 項目回彈彎沉值(1/100mm)AC-13瀝青混凝土39AC-20C瀝青混凝土465%水泥穩定碎石57級配碎石185十二 瀝青混凝土路面技術要求1、瀝青面層基質瀝青瀝青面層用基質瀝青采用道路重交通瀝青AH-70,瀝青應滿足下表1要求。表1 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指標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針入度(25, 5s,100g)0.1mm6080T0604針入度指數PI-1.51.0T0604軟化點(R&B),不小于46T060660動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延度,不小于cm15T060515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蠟含量(蒸餾法),不大于221、.2T0615閃點,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實測記錄T0603TFOT(或RTFOT)后質量變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殘留針入度比(25),不小于61T0604殘留延度(10)不小于cm6T06052瀝青面層用粗集料粗集料必須使用堅韌、粗糙、有棱角的優質石料,必須嚴格限制集料的扁平顆粒含量;粗集料采用優質微風化玄武巖材料軋制的碎石,面層瀝青結構層用礦料級配組成要求如表2,粗集技術指標應滿足下表3、表4要求。表2 礦料級配組成要求級配類型通過下列篩孔(方孔篩,mm)的質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2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 100688538 6824 4015 38102872051548AC- 20C10090100749262 82507226 4516 4412 338 245 1741337表3 瀝青面層采用粗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指 標單位技術指標試驗方法石料壓碎值,不大于%30T 0316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35T 0317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45T 0304吸水率,不大于%3.0T 0304堅固性,不大于%T 0314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徑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徑小于9.5mm,不大于%20T 0312水洗法23、0.3mm部分) 不小于%T0340含泥量 0.075mm顆粒含量 不大于%5T0333砂當量 不小于%50T0334棱角形(流動時間) 不小于sT03454瀝青面層用礦粉瀝青混合料的礦粉采用石灰巖或巖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原石料中的泥土雜質應除凈。礦粉應干燥、潔凈,能自由地從礦粉倉流出,其質量應符合下表6的要求。表6 瀝青面層用礦粉技術指標項目單位取值試驗方法表觀密度,不小于t/m2.450352含水量,不大于%10103烘干法粒度范圍 0.6 0.151000540.555 下封層本瀝青路面的基層上設下封層。采用瀝青單層表面處治,集料規格為S12,厚度1cm,瀝青24、用量1.1kg/,礦用料8m/1000。6 粘層、透層透層油采用乳化瀝青(PC-2),粘層油用乳化瀝青(PC-3),噴灑前必須干燥、凈化;為平整地噴灑瀝青粘層油,確保粘結效果,要保持瀝青溫度在15 0170之間,噴灑一定要均勻,油量要適中,對噴灑過量的,要立即予以刮除,人工補刷,防止路面污染,瀝青用量需通過試撒確定,用量參考表8。表8 瀝青路面透層及粘層材料的規格和用量用途乳化瀝青規格用量(L/)透層PC-20.71.5粘層PC-30.30.6粘層瀝青和透層瀝青的技術要求見下表9。表9 道路用乳化瀝青技術要求項目種類透層瀝青PC-2粘層瀝青PC-3篩上殘留物(1.18mm篩)不大于(%)0.125、0.1粒子電荷陽離子(+)破乳速度慢裂快裂或中裂粘度瀝青標準粘度計C25.3820820恩格拉杜E251616蒸發殘留物殘留物分含量 不小于(%)5050針入度(100g,25,5s)(0.1mm)5030045150延度(15) 不小于(%)4040溶解度不小于(%)97.597.5常溫儲存穩定性5d不大于(%)551d不大于(%)11與粗級斜的粘附性,裹附面積2/32/37 道路基層車行道上下基層分別采用5%水泥穩定碎石。石料應由堅硬、耐磨、干凈的無風化礫石或巖石軋制而成,顆粒形狀具有棱角。接近立方體。碎石中不應含有粘土塊、植物等有害物質,不得含有軟質集料和其他雜質。針片狀顆粒的總含量不應26、超過20%,其壓碎值不大于30%,級配碎石混合料宜在最佳含水量時碾壓而成。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應通過實驗確定,級配碎石級配范圍應滿足表10要求:表10 基層集料級配組成寸(mm)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液限(%)塑限(%)通過篩孔質量百分率(%)100859566804456374831412838182812208145113906258級配碎石墊層級配范圍應滿足表11要求:表11 級配碎石級配組成寸(mm)37.531.526.5169.54.751.180.60.075液限(%)塑限(%)通過篩孔質量百分率27、(%)100851006585426720401027820518010258路面基層底基層及墊層的施工應按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 F20-2015)相關技術規定執行。技術要求如下:1)5%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要求98%,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要求3.5MPa;2) 級配碎石壓實度要求96%,CBR值80%。注:其他未盡事宜按照相關施工及驗收規范執行。8 土工格柵碎石墊層頂采用雙向鋼塑格柵,技術指標:縱向抗拉強度120KN/m,橫向抗拉強度120KN/m, 縱橫向極限抗拉強度下的伸長率3,結點剝離力500N,建議單幅寬度46m。土工格柵拉緊后用U型釘固定,U型釘采用6mm鋼筋制作,正方28、形布置,間距2mx2m。鋼塑格柵技術指標應嚴格執行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格柵 第1部分:鋼塑格柵(JT/T 925.1-2014)的規定。十三 路面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和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 F20-2015)中有關條文及甲方單位提供的施工細則進行施工。(2)瀝青應分品種、分標號密閉存儲;集料的堆料場及運輸車道要硬化,防止灰塵和泥土污染集料;料場之間要有隔離措施,防止不同規格的集料混堆而影響集料的級配;集料(特別是細集料)料堆上要搭棚或覆蓋,防止淋雨;礦粉等填料不得受潮。(3)瀝青混合料必須選用符合要求的29、材料,充分利用同類道路與同類材料的施工實踐經驗,根據現場自然環境、材料供應、施工進度等情況,經配合比設計確定礦料級配和瀝青用量,并選定施工方法,指導現場施工,以確保質量。(4)經設計確定的生產配合比在施工過程中不得隨意變更。生產過程中,如遇進場材料發生變化,必須對材料來源、材料質量、數量、供應計劃、材料場堆放及儲存條件等進行檢查,經檢測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馬歇爾技術指標不符合要求時,應及時調整配合比,使瀝青混合料的質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對穩定,必要時重新進行配合比設計。(5)水泥穩定結構層宜在氣溫較高季節組織施工,氣溫低于5時不得施工。在雨季施工時,應特別注意天氣變化,勿使水泥穩定材料遭受雨淋30、。降雨時應停止施工,但已經攤鋪的水泥混合料應盡快碾壓密實。雨后重新開始施工時,應徹底排除下承層表面積水。(6)應在水泥穩定材料處于最佳含水量時進行碾壓,并達到重型擊實法確定的壓實度要求。對于基層,壓實度應大于98%,對于底基層,壓實度應大于96%。每一段碾壓完成并經壓實度檢查合格后,應立即開始養生,底基層和基層應使用塑料薄膜保濕養生。(7)上基層應在施工結束表面稍干后立即噴灑稀釋瀝青透層。水泥穩定土結構層上未鋪封層或面層時,除施工車輛外,禁止一切機動車輛通行。鋪筑下封層后應限制重型車輛通行,其他車輛的車速不應超過30km/h。宜在鋪筑下封層后盡快鋪筑瀝青面層的底面層。(8)透層、粘層乳化瀝青和31、下封層熱瀝青必須使用能精確控制瀝青灑布量并確保灑布均勻的進口瀝青灑布車噴灑施工。下封層石屑必須使用碎石撒布車撒布。(9)粘層瀝青宜在當天灑布,待乳化瀝青破乳、水分蒸發完后,緊接著鋪筑瀝青層,確保粘層不受污染。(10)遇到大風、降雨或氣溫低于10時,不得施工透層、封層、粘層;降雨或氣溫低于10時,不得攤鋪瀝青混合料。(11)瀝青混合料加工及施工溫度應根據瀝青標號、氣候條件、鋪裝層的厚度等條件確定,并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中相關規定的要求。瀝青拌和廠在瀝青混合料生產過程中必須按規范規定的項目和頻度檢查瀝青混合料的質量。瀝青路面鋪筑過程中必須隨時對鋪筑質量進行評定32、,質量檢查的內容、頻度、允許差應符合規范的規定。面層各結構層在大規模施工前必須鋪筑一段試驗路,通過試驗路確定瀝青混合料的松鋪厚度、碾壓遍數以及碾壓工藝等,以指導大規模施工。(12)對上面層和中面層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進行配合比設計時,應通過車轍試驗機對抗車轍能力進行檢驗。在溫度60、輪壓0.7Mpa條件下進行車轍試驗的動穩定度。(13)熱拌瀝青混合料應采用較大噸位的自卸汽車運輸,車廂應清掃干凈。從拌和機向運料車上放料時,應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動一下汽車位置,以減少粗細集料的離析現象。運料車應用篷布覆蓋以保溫、防雨、防污染。(14)攤鋪不得中途停頓。攤鋪好的瀝青混合料應緊接著碾壓,來不及碾壓并已冷卻的瀝青混合料應廢棄不用。7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2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7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1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