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溪兩岸森林提升項目生態保護及修復兩岸綠化工程初步設計方案(1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8315
2024-06-06
17頁
26.90MB
1、一溪兩岸森林提升項目初步設計文件 第二節 研究范圍及主要設計標準 一、研究范圍我公司受福建省武夷山市建工有限公司的委托,依據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編制規范,對南平市崇陽溪一溪兩岸森林提升項目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其主要研究范圍包括:項目背景及必要性、項目相關規劃、項目選址及建設條件分析、項目建設內容、項目建設方案、環境影響分析、勞動安全與文明施工、項目組織管理、項目招投標及進度計劃、投資匡算與資金籌措、效益分析、社會穩定性分析、結論及建議等。二、主要設計標準 1、綠化內容:利用花化、彩化樹種打造不同植物主題的林相改造景觀。2、苗木規格:中喬胸徑 9-10 厘米,高度 5-6 米,冠幅 3-32、.5 米;小喬地徑 6-8 厘米,高度 2.5-3 米,冠幅 2-3 米。第一節 項目概況一、項目名稱:一溪兩岸森林提升項目二、項目建設地點:崇陽溪沿岸一重山(景區南入口至興田城村段)范圍。三、項目性質:新建四、項目類型:生態保護及修復五、項目建設單位:六、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在崇陽溪沿岸一重山(景區南入口至興田城村段),對商品林、生態林和茶山分類施策,按照“樹種多樣化、品種鄉土化、色彩季相化”要求,選擇福建山櫻花、桂花、桃花、銀杏、黃山欒樹、野鴉椿、楓香、千年桐和烏桕等花化、彩化樹種打造三段各 1 公里左右以不同樹種為主題的林相改造帶,各段突出精品、突出主題,點線結合打造高品質彩色森林,林相改3、造面積 1393030 平方米。七、項目實施進度工程建設期為 1 年(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3、支撐類型:三角樁支撐(適用于胸徑15厘米以下喬木);四角樁支撐(適用于胸徑 15 厘米以上或高度 6 米以上的喬木)。4、養護標準:養護期內定期清除雜草和雜物、澆水、追肥、修剪整形、抹不定芽、防風、防病蟲害、排漬澇等。第三節 建設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一、建設項目總投資本項目總投資 6004.22 萬元,其中工程費用為 5043.18 萬元,建設工程其他費為 786.16 萬元,基本預備費為 174.88 萬元,具體詳見概算表。二、資金籌措本項目總投資 6004.22 萬元,其4、中 3400 萬元來自中央補助資金,剩余2604.22 萬元來自武夷山市財政統籌。設計說明林相分析場地選址在崇陽溪沿岸一重山(景區南入口至興田城村段),對商品林、生態林和茶山分類施策,按照“樹種多樣化、品種鄉土化、色彩季相化”要求,選擇福建山櫻花、桂花、桃花、銀杏、黃山欒樹、野鴉椿、楓香、千年桐和烏桕等花化、彩化樹種打造三段各 1 公里左右以不同樹種為主題的林相改造帶,各段突出精品、突出主題,點線結合打造高品質彩色森林。本次改造范圍分起點段、中間段、終點段三段實施,不包含已劃定的國家、省、市、縣級生態林。崇陽溪生態林分布圖起點段(53.26ha)起點段(53.26ha)中間段(54.65ha)5、中間段(54.65ha)終點段(42.42ha)終點段(42.42ha)崇陽溪慢道終點崇陽溪慢道起點武夷山地勢起伏大,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其植被垂直帶譜自下而上為農作物和荒坡灌叢(海拔200400m)、常綠闊葉林(2001100m)、針闊混交林(11001500m)、針葉林(15001800m)、中山矮曲林(17001900m)、山地草甸(18002158m)。本次改造范圍以低海拔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為主要植物群落。常綠闊葉林是中國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地帶性植被類型,是武夷山最主要的森林生態系統。常綠闊葉林在本區布面積最廣,占全區森林面積的 1/4,垂直分布在海拔 350M 1400M 之間,6、主要由甜櫧、木荷、青岡、多脈青岡、絲栗栲、羅浮栲、苦櫧、米櫧等常闊葉樹種為建群種。海拔 11001500m 自下而上分布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其主要成分有針葉樹種的黃山松、南方鐵杉、杉木、馬尾松、柳杉等以及闊葉樹種的木荷、青岡、大葉野櫻等。林相分析植物群落特征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林相分析植被現狀分析現狀問題喬木灌木地被馬尾松甜楮香樟青岡柃木狗脊交讓木里白鹿角杜鵑江南星爵箬竹半蒴苣苔A.林相結構單一林分疏密不同,林木高低大小不一,不能形成復層林,結構過于簡單。大部分林分不過是成熟、近熟、中齡、幼齡樹木混生的單層林。B.林相顏色單一春夏少花,秋天缺葉。崇陽溪沿岸多為常綠闊葉林,冬7、天林相灰綠色。現存林相達不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要求。C.林相雜亂、殘破林分內樹木斷頭、折腰、枯稍、折枝、倒伏等現象很多,大部分樹木已經失去主干或主干中上部干枯,在樹木基部或半腰萌生出大量枝條,擠在一起,幾乎失去生產力。林相改造策略改造原則因地制宜原則突出當地特色,利用當地樟樹、楠樹、木蘭樹、楓樹、石楠樹等鄉土樹種為基調拓展不同花、葉主題的喬木、灌木等,堅持走鄉土化、生態化道路,重視對區域植被的恢復與保護,兼顧景觀形象的同時注重社會與環境效益。可持續原則積極整合現有生態景觀樹種資源,林帶建設基于現有生態基礎上進行優化提升,兼顧生態美觀的同時注重與周邊原有農田、濕地、村莊等做好銜接,與原有經濟林8、防護林、綠道網等建設實現有機結合科學有序原則堅持走政府主導、社會共建路線,政府統籌安排生態景觀林帶規劃,其余部門聯動配合,建立高效統籌工作系統,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形成良好共建氛圍。林相改造整體改造策略針對選址范圍內數量偏多的植被,可以根據當地森林景觀的現狀進行處理。在不破壞種類分布的前提下,可以在適當伐植面積內清除部分較差植被,清除植被后,必須及時清理因伐植產生的一些碎石和垃圾,以確保隨后的種植工作順利進行。對開發利用不當造成黃土裸露的土地進行生態修復,按計劃整治時間節點,及時恢復或調整原有種植植物。林下無植被可播種野草花、花葉長春蔓等地被植物、空禿點可種植鶯蘿、野花等植物。清綠亮美9、林相改造整體改造策略根據現有保存樹種類型和分布狀況為每個對象確定造林樹種。通過補造、重造、引針入闊、引闊入針等措施,選用鄉土彩葉樹種、多花樹種、常綠樹種植樹造林。造齊坡腳山頭、林間空地,優化林分結構,美化樹木的外觀形態,豐富生物多樣性。考慮春夏秋冬季相變化,通過種植觀葉觀花樹種,如烏桕、楓香、黃山欒樹、福建山櫻花、二喬玉蘭、桃花等,保證在每個季節都具有可觀賞性,四季有花、季季有景。林相改造植物主題營造 層林浸染 碧波流金 四時有花 四季皆景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1-楓香Cerasus campanulata(Maxim.)Yu et Li6-福建山櫻花Amyg10、dalus persica L.7-桃花Armeniaca mume Sieb.8-梅花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9-福建野鴉椿Lagerstroemia indica L.10-紫薇Sapium sebiferum(L.)Roxb.2-烏桕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3-紅楓Ginkgo biloba L.4-銀杏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5-馬褂木林相改造植物意向下木意向Bougainvillea spp.三角梅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ma.毛杜鵑Edgeworthi11、a chrysantha.結香Ligustrum vicaryi Rehder.金葉女貞Brassica campestris.油菜花中木意向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紫葉李Photinia fraseri Dress.紅葉石楠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紅楓Amygdalus persica L.桃上木意向Ginkgo biloba L.銀杏Magnolia soulangeana Soul.-Bod.二喬玉蘭 Cerasus campanulata(Maxim.)Yu et Li福建山櫻花Sapium sebiferum(L.)Roxb.烏桕Armeniaca mume Sieb.梅axodium distichum(L.)Rich.落羽杉場地航拍起點段效果圖起點段場地航拍中間段效果圖中間段場地航拍終點段效果圖終點段其他概算表詳見附件;技術圖紙詳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