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廠切邊重卷設備基礎深基坑開挖施工監測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38578
2024-06-06
14頁
130.04KB
1、目 錄1.工程概況12.施工監測的重要性和目的13.監測方案編制的依據34. 監測內容及各監測點設置要求35.測量技術方法及要求46. 監測工作實施步驟及監測頻次67. 監測與測試的報警值確定原則及報警值98. 儀器設備109. 監測成果資料及提交1010. 監測質量控制1111.安全措施121.工程概況擬建的切邊重卷設備基礎位于寧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場區內CD軸/23線區域內。基坑平面形狀復雜,開挖面積小,基坑尺寸19.00x9.0,基坑最大開挖深度深度4.6m。坑內工程樁為PHC預應力管樁。本工程設計0.000標高相當于黃海高程+3.300m。2.施工監測的重要性和目的2.1施工監測的重要性2、在基坑開挖的施工過程中,基坑內外的土體將由原來的靜止土壓力狀態向被動和主動土壓力狀態轉變,應力狀態的改變引起維護結構承受荷載并導致圍護結構和土體的變形,圍護結構的內力和變形中的任一量值超過容許的范圍,將造成基坑的失穩破壞或對周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基坑開挖所引起的土體變形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的正常狀態,當土體變形過大時,會造成鄰近結構和設施的失效或破壞。同時基坑相鄰的建筑物又相當于較重的集中荷載,基坑周圍的管線常引起地表水滲漏,這些因素又是導致土體變形加劇的原因。基坑工程設置于力學性質相當復雜的地層中,在基坑圍護結構設計和變形預估時,一方面,基坑圍護體系所承受的土壓力等荷載存在3、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對地層和圍護結構一般都作了較多的簡化和假定,與實際有一定的差異;加之,基坑開挖與圍護結構施工過程中,存在著時間和空間上的延遲過程,以及地面堆載和挖機撞擊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現階段在基坑工程設計時對結構內力計算以及土體變形的預估與工程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差異,并在相當程度上仍依靠經驗。因此,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只有對基坑支護結構、基坑周圍的土體和相鄰的構筑物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測,才能對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在出現異常情況時時反饋,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應急措施,甚至調整施工工藝或修改設計參數。2.2施工監測的目的基坑采取適當的4、支護措施是為了防止深基坑開挖影響周圍建筑物、設施及地下管線的安全。但在基坑工程中,由于地質條件、荷載條件、材料性質、施工條件等復雜因素的影響,很難單純從理論上預測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加之周圍環境對基坑變形的嚴格要求,深基坑臨時支護結構及周圍環境的監測顯得尤為重要。基坑開挖和設備基礎施工期間開展嚴密的現場監測可以為施工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做到信息化施工,監測數據和成果是現場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判別工程是否安全的依據;另一方面,設計人員通過實測結果可以不斷地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設計方案,確保地下施工的安全順利進行。因此基坑監測的目的主要有:1)根據監測結果,發現可能發生危險的先兆,判斷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工5、程破壞事故的發生,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2)以基坑監測的結果指導現場施工,進行信息化反饋優化設計,使設計達到優質、安全、經濟合理、施工快捷;3)為設計人員提供準確的現場監測結果使之與理論預測值相比較,用反分析法求得更準確的設計參數,修正理論公式,不斷地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設計方案,以指導下階段的施工,確保地下施工的安全順利進行,同時也能為其它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參考。3.監測方案編制的依據1)本工程監測技術要求、施工工況和具體的環境情況2)相關單位提供的設計圖紙、勘察報告等相關資料3)基坑支護設計圖紙的監測要求4)相關規范、規程和標準序號名稱備注1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26、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3城市測量規范CJJ/T 8-20114精密水準測量規范GB/T1534-9405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8-2007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7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024. 監測內容及各監測點設置要求4.1監測內容 支護結構水平位移監測; 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基坑周圍柱基礎沉降及水平位移監測;4.2監測點設置要求附圖一:基坑監測總平面布置圖5.測量技術方法及要求5.1監測技術方法5.1.1沉降測量采用相對高程系,利用建立的水準測量監測網,參照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用水準儀引測。歷次沉降變形監測是通過高程基準點間聯測一條閉合7、或附合水準線路,由線路的工作點來測量各監測點的高程。各監測點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測定(至少測量2次取平均)。某監測點本次高程減前次高程的差值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減初始高程的差值為累計沉降量。5.1.2水平位移測量本工程水平位移采用坐標法觀測。用全站儀架設于某穩定基準點,觀測測點坐標,取三次平均值作為初始值。本次觀測值與前次觀測值之差為該點累計位移量。5.1.3深層水平位移測量深層水平位移監測是觀測支護結構各深度的水平位移量,用以監測支護樁或土體的變形。當測出支護結構在沒有外界荷載作用下位移急劇增大則表示土體臨近破壞。其量測方法是:首先在預定位置埋設足夠深(以達到不動點為止)鉛直的測斜管,管內有8、互成90的四個導槽,使其中一對互成180的導槽與土體變形方向一致(與基坑邊垂直);放入帶有導輪的測斜儀沿導槽滑動,由于測斜儀能反應出測管與重力線之間的傾角,因而能測出測斜儀所在位置測管在土體作用下的傾斜度i,換算成該位置測斜儀上下導輪間(或分段長度)的位置偏差d: d=Lsini式中,L為量測點的分段長度。自下而上累加可知各點處的水平位置: d=Lsini與初次位置測值相減既為各點本次量測的水平位移。深層水平位移采用CX-03D型伺服加速度測斜儀施測。CX-03D型伺服加速度測斜儀的性能指標見下表:CX-03D型伺服加速度測斜儀的主要性能指標:型號測頭型式及尺寸(mm)量程()位移方向靈敏度(9、分辨力)精度溫度(C)CX-03D型伺服加速度計式32660053水平方向0.02mm/500mm4mm/15m-1050圖 測斜儀原理5.2監測要求5.2.1沉降基準點的選擇基坑開挖期間對周邊環境影響范圍一般在2倍的基坑開挖深度,本工程主要是采取相對測量的方法,在遠離施工區的穩定區域設立3個水準基點分別設置在4/C、4/D、1/C三個原有柱基礎上,三個基準間距為30米,水準測量在此基礎上建立水準測量控制網,必要時可與業主單位提供的水準高程點進行聯測,確定其水準高程。每次測量前3個基準點進行聯測,是否有變化,如果某一點有沉降進行及時修正,如果聯測正常則進行正常測量。為了保證沉降觀測的精度,在布10、設水準路線時,視距不超過30米,進行閉合或符合線路測量;水準觀測時間盡量選擇早上溫差變化小。由于工地現場情況復雜,線路測量時盡可能固定測站位置。本工程采用相對高程系,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與業主提供的絕對高程水準點進行聯測采用絕對高程系。5.2.2水平位移站點及后視點的選擇水平位移采用全站儀進行觀測,4線/C列為站點,4線/D列點為后視點。6. 監測工作實施步驟及監測頻次 6.1監測工作實施步驟6.1.1前期準備工作:根據測試項目訂購PVC高精密度測斜管、埋設沉降(水平位移)標志點;6.1.2測試儀器設備埋設、安裝階段:1)鉆孔及傾斜管的安裝支護樁施工結束后,土方開挖前12天,SJB-F45鉆機進場11、鉆孔,鉆孔位置見總平面布置圖,鉆孔深度為16 m,孔徑為100mm,成孔垂直度不大于2,鉆孔采用泥漿護壁。埋管傾斜管底部應封死,連接節點位置,兩邊各管插入接頭處1/2且導槽對直(十字導槽一個方向垂直基坑)并應PVC連接膠膠連,采用4mm的自攻螺絲四周固定。縫隙的填埋將專用PVC測斜管連接好插入孔中后,采用綠豆砂(或黃砂)填實空隙,并做好測斜管的保護標志為防止傾斜管上浮,應在管內注入清水。傾斜管安裝2)水平位移及沉降觀測點的安裝在埋設深層土體觀測點的同時由另一組作業人員在原有柱基礎上鉆孔埋設水平位移及沉降觀測點,并做好保護標記。3)在土方開挖過程中每挖出一處重力式擋墻頂,作業隊及時將水平位移觀測12、點埋設置相應位置,并做好保護標記。 水平及沉降觀測點的設置6.1.3初始數據采集階段在圍護樁施工階段,對各測試項目進行2次初始數據的采集,保證初始數據準確、連續、可靠。根據基坑施工進程,重新測試對項目進行2次初始數據的采集,保證初始數據準確、連續、可靠。6.2監測頻率監測工作自始至終要與施工的進度相結合,監測頻率應滿足施工工況及環境保護的要求,監測頻率安排見下表,具體可根據需要及時調整加密。圍護樁施工期間序號監測項目監測頻率1深層土體位移施工期間:1次/1天2水平位移施工期間:1次/1天3沉 降施工期間:1次/1天基坑開挖期間序 號監測項目監測頻率1深層土體位移土方開挖期間:1次/1天底板混凝13、土澆筑前:1次/1天底板混凝土澆筑后:1次/57天2水平位移土方開挖期間:1次/1天底板混凝土澆筑前:1次/1天底板混凝土澆筑后:1次/10天3沉降土方開挖期間:1次/1天底板混凝土澆筑前:1次/1天底板混凝土澆筑后:1次/15天監測頻率應根據實際受施工影響的情況進行調整,對相近的重要地下管線尤應特別重視,一旦累計變化和變化速率達到警戒建議值時,馬上提高監測頻率,為保證安全提供更多信息。7. 監測與測試的報警值確定原則及報警值(1)報警值的確定原則:滿足設計計算的原則,取設計值的70%作為預警值;滿足監測對象的安全要求,達到預警和保護的目的;滿足各監測對象的各主管部門提出的要求;滿足現行規范、14、規程的要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工程質量和經濟等因素,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投入。(2)監測的報警值:當監測值達到下列數據時,則提出書面報警,以備有關方面采取工程措施時參考。序 號監測項目監測報警值1深層土體位移土體水平位移最大值40mm或連續3天大于4mm/日。2水平位移水平位移累計大于25mm或連續3天大于3mm/日。3沉降沉降值累計大于20mm或連續3天大于2mm/日。8. 儀器設備(1)蘇州一光生產的DSZ2+FS1水準儀,測量精度0.7mm; (2)全站儀采用SOKKIA SET510全站儀,測量精度2/。(3)CX-03D型伺服加速度測斜儀;測量精度4mm/15m9. 監測成果資15、料及提交1、基坑施工至0.00期間,每次監測工作完成后,對各項測試數據用微機進行計算分析,及時將有關監測數據及相應圖表打印送交有關各方(業主、監理、施工單位)分析使用。提交的成果資料有:(1)深層位移(測斜)監測成果表;(2)支護結構位移監測成果表;(3)原有柱基礎沉降及水平位移監測成果表; 2、當基坑出現險情時及時預報、分析原因。3、設備基礎施工結束至0.00,基坑土體部分回填后,基坑安全監測工作即可結束。基坑監測結束后,對所測資料進行全面地綜合計算分析,提交基坑監測成果報告。10. 監測質量控制我公司十分重視本工程的監測工作,經由公司批準,擬派公司精干專業人員組成本監測項目部:序號崗 位定16、員主 要 職 責1項目總負責1全面負責本監測工程的運作。2項目技術負責1全面負責監控本工程的監測技術和數據處理工作。3測量組5負責本監測工程的測量及數據采集工作。4數據處理2負責本監測工程的測量數據處理及監測資料整理工作。監測是施工的眼睛,為信息化施工提供準確的數據。為保證真實、及時、準確地做好監測數據預報工作,監測人員首先要對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主動、積極地做好工作。1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項目配備有經驗、有專業技能的組織管理者,做到快速、準確、及時提供監測信息。2有效的工作程序:建立規范的工作程序,從現場數據的采集、工況信息收集、數據綜合分析、到形成成果報告。3暢通的17、信息交流渠道:監測信息的準確獲得只是工作的一個部分,還必須將獲得的重要監測信息及時傳遞到相關單位(管理機構),以便綜合分析,為快速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主要是與相關單位建立一一對應的信息互遞,與工程技術管理人員能及時進行溝通。指定專人負責,做到資料交接清楚。4技術保障:監測方案需經有關單位進行評審,評審通過才可執行。監測過程中,從測點埋設、原始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成果提交等所有過程嚴格執行本公司監測工作操作程序,嚴格遵守國家及上海市的各項技術規程、規范。5儀器保障:現場監測儀器設備完全滿足工程監測精度要求,并經國家法定計量部門檢定。6現場監測人員持證上崗。進場開展監測工作前,公司主管領導對項目部18、所有成員進行技術交底。7監測報表提交前,需經現場監測人員自檢,項目負責人復檢,檢核無誤方可提交。8項目部每周進行一次質量自檢,公司每月進行一次質量抽檢。同時接受現場業主、監理的一切監督。9準時參加工地各項會議,積極加強與各參建單位的聯系和溝通。監測現場所有來往文件按規范格式作好書面簽發記錄。11.安全措施1.深基坑施工時基坑開挖應嚴格按要求開挖,設置上下基坑踏步并用水泥砂漿抹平確保施工人員上下安全;2.機械挖土與人工清底修坡要輪換工作面作業,確保配合施工的安全;3.深基坑接力挖土時,各層挖機按規范布設。挖機距離基坑邊坡在安全線外,防止挖機出現下滑。每臺挖機之間保持安全施工距離,挖機回轉范圍不得重疊,以免挖臂相撞。4.基坑邊6m以內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機具。5.挖土過程中自始自終設專人觀測樁基及邊坡土體的位移情況,測量組在挖土之前即應做好標記,挖土過程中則應及時記好觀測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反映。6.基坑四周應設圍護欄桿,高度1.2米,基坑上下通道應設專用扶梯,二側設防護欄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