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商業廣場地塊基坑施工安全第三方監測技術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38600
2024-06-06
14頁
477.54KB
1、湘潭XX廣場A地塊、B地塊基坑施工安全第三方基坑監測方案目 錄1 工程概況11.1 工程概況11.2 監測任務情況12 監測目的13 作業依據24 監測等級及內容24.1 監測等級及精度要求24.2 監測內容35 監測方法及技術要求35.1 沉降監測35.1.1監測點的布設35.1.2 沉降監測方法35.1.3 技術要求45.2 水平位移監測55.2.1監測點的布設55.2.1.1點位選擇55.2.1.2點位埋沒55.2.2水平位移監測方法65.2.3 技術要求65.3 測斜監測75.3.1監測點的埋設75.3.2 測斜監測方法75.4 地下水位監測85.4.1 監測點的布設85.4.2 水位2、觀測方法85.5 裂縫監測96 監測頻率及報警值96.1 監測頻率96.2監控報警107 監測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107.1 原始觀測數據的要求107.2 內業平差計算117.3 信息反饋118生產組織方案與質量保證體系118.1 人員配置118.2 設備配置119. 安全生產129.1 主要危險源129.2 安全生產措施1210.文明施工與環境保護1310.1重要環境因素1310.2 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措施13中國有色金屬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工程概況1.1 工程概況湘潭XX廣場項目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芙蓉路南、曉塘西路北、XX東路與XX西路之間。占地面積256畝,總建筑面積為883、.6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為71.9萬平方米,地下16.7萬平方米。由購物中心、酒店、寫字樓、住宅、室外商業街、商鋪組成。工程性質為住宅及公共建筑。本場地地處低緩山丘地貌。擬建項目包括A、B兩個地塊,A地塊(場地北側)地下層數為2 層,基坑深度12.0m,基坑支護長度約930米;B地塊(場地南側)地下層數為1 層,基坑深度7.0m,基坑支護長度約1380 米;A 地塊基坑的安全等級為一級,B地塊基坑的安全等級為二級,基坑支護為臨時性支護,支護結構使用年限為基坑支護竣工后一年。1.2 監測任務情況本工程受湘潭XX廣場投資有限公司委托,按設計要求,本項目的監測內容有:(1)圍護結構頂水平位移和垂直4、位移監測;(2)基坑周邊建、構筑物沉降監測;(3)土體深層水平位移觀測(測斜);(4)地下動態水位監測;(5)裂縫觀測;(6)日常巡視檢查。2 監測目的基坑施工安全監測的主要內容是在基坑施工的各個階段,對基坑支護結構、周邊地表及建構筑物的變形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測量,獲取相關變形信息,為施工設計提供參考。使基坑及其周邊環境處于安全受控狀態。當監測對象存在不安全因素時,通過監測能及時發現并掌握其變形演變過程和發展趨勢;在排險搶險工作中,通過監測信息來驗證排險搶險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為施工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具體有以下幾點:(1)通過監測隨時掌握圍護結構及臨近建筑物的變形情況,將監測數據與設計預估值5、進行分析對比,以判斷前一步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是否符合預期值,以確定優化下一步施工參數,達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2)通過對基坑及周邊建構筑物的監測,驗證基坑開挖方案和環境保護方案的正確性;當出現不安全因素時,根據監測信息及時分析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下一步的加強保護,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3)當工程出現險情時,可通過監測信息來驗證排險搶險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為搶險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及工程的轉危為安提供幫助。(3)將監測結果用于反饋優化設計,為改進設計提供依據。基坑工程設計方案的定量化預測計算是否真正反映了工程實際狀況,只有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才能獲得最終的答案,其中現6、場監測是確定上述數據的重要手段。由于各個場地地質條件不同、施工工藝不同和周邊環境不同,設計計算中未曾計入的各種復雜因素,都可以通過對現場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加以局部的修改、補充和完善。(4)通過對監測數據與理論值的比較、分析,可以檢驗設計理論的正確性。(5)積累監測數據,為今后類似工程設計與施工提供工程參考數據。3 作業依據(1)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2)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3)湘潭XX廣場基坑支護設計方案(中國有色金屬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4 監測等級及內容4.1 監測等級及精度要求根據基坑設計方案和施工工地現場情況。7、監測精度按二級要求進行。具體精度如下:變形測量等級沉降觀測水平位移觀測備注變形觀測點的測站高差中誤差(mm)監測點的坐標中誤差(mm)二級0.53.04.2 監測內容根據設計圖紙及現場情況,本工程各監測項目的暫定數量統計如下:監測項目測點數量圍護結構頂水平位移52個圍護結構頂垂直位移52個基坑周邊建構筑物沉降5個土體深層水平位移4個地下水位4個建構筑物及地表裂縫待定以上點數統計為初步設計數量,布點時可能會因實際情況而予以增減。5 監測方法及技術要求5.1 沉降監測5.1.1監測點的布設在本工程的監測工作中,為保證監測工作簡單易行且有利于提高觀測精度和作業效率,沉降監測擬按照基準點、沉降監測點二8、級布點。基準點在遠離基坑施工區域(一般為3倍基坑深度以外的區域)穩定的地區布設,保證基準點本身穩定。基準點分2組埋設,分別在芙蓉路和曉塘西路各一組,每組3點,編號為G1-G3和G4-G6。沉降監測點分為支護結構樁頂沉降點、周邊臨近建構筑物沉降點。沉降監測點應按照設計圖紙及規范要求進行布設。其中,支護結構樁頂沉降點與支護結構樁頂水平位移監測點共用點位。建構筑物沉降監測點應布設在建筑物的拐角處,離地面約20cm左右,且避開雨水管、窗臺線、電器開關等有礙設標與觀測的障礙物,并應視立尺需要離開墻(柱)面一定距離。(如圖所示)5.1.2 沉降監測方法(1)布設水準控制路線基準點檢測網(應起始、閉合于同一9、個基準點上),觀測基準點高程。根據基坑監測點和周邊建構筑物監測點分布情況,布設沉降監測水準網(應起始、閉合于同一個基準點上),觀測各沉降點高程。沉降監測網應根據觀測點分布情況和建筑物密集程度布設成閉合環路線。在布設沉降監測路線時,要確保觀測條件滿足下表要求,應量測出儀器的安置位置,并在地面做出標記。監測等級儀器級別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二級0.3mm/km50m1.0m3.0m0.3m(2)基準點檢測進行基準點檢測時,采用閉合水準路線觀測一次(相同點將進行兩次觀測)。各站觀測的測站觀測順序:后、前、前、后(3)沉降監測以基準點為起算,觀測各沉降點的高程。沉降監測采用單程閉合線10、路。本工程沉降監測分為2個閉合壞。從基準點H3出發聯測A基坑所有監測點(A1-A23)和布設在上和酒店周邊的監測點(A53-A57) 。從基準點H4出發聯測B基坑所有監測點(A24-A52)。(4)使用的儀器使用儀器必須是經過國家批準的計量檢定部門進行檢定并取得合格證書的儀器,在本工程中將采用天寶DINI 03 精密電子水準儀(標稱精度:0.3mm/km)和配套的銦瓦條碼水準尺。5.1.3 技術要求(1)在監測前期,應按照監測精度要求對基準點、變形點獨立測量2次數據,取其中數作為初始值。(2)在每次監測前,須首先對基準點進行檢測,比較相鄰兩期或第一次的觀測結果(當較差0.8mm時,要分析原因采11、取措施),驗證基準點的穩定性,以保證觀測成果的可靠。(3)作業開始后一周內應每天檢較i角一次,若i角穩定時,以后每周檢校一次,i15。(4)在沉降監測中,應固定作業人員、儀器、水準尺、測站及觀測路線。每次監測中,當到達監測點的測站數和水準尺站數相同時可不進行測段高差觀測值改正,否則應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測段高差觀測值水準尺零點差等改正。5.2 水平位移監測5.2.1監測點的布設5.2.1.1點位選擇在本工程的監測工作中,為保證監測工作的簡單易行且提高觀測精度的要求,水平位移監測擬按照基準點、工作基點、變形點三級布點: 基準點在基坑(一般為2-3倍基坑深度以外)且本身穩定的區域布設。在基坑東、西、北12、各布設一個,呈三角形。 工作基點在B地塊基坑南、北各布設一個。 變形點在基坑冠梁上,結合招標方案及規范要求進行布設,共52個。5.2.1.2點位埋沒(1)基準點的埋設在基坑西邊的上和酒店樓頂布設一個基準點的觀測墩,在基坑北邊東方紅廣場和基坑東邊檢查院的干警活動中心樓上各布設一個基準點。(2)工作基點的埋怨設在B基坑的南北邊各布設一個工作基點的觀測墩(2)監測點布設首先在基坑邊的支護樁冠頂梁上鉆孔,孔深100mm,在孔內埋設25鋼筋,再澆筑混凝土觀測墩。墩尺寸:截面直徑150mm,高300mm。墩頂部埋設強制對中螺栓,螺栓尺寸暫定為10mm,具體尺寸根據儀器基座絲口尺寸決定,同時將強制對中螺栓頂13、部加工成半球形,并刻十字絲,在墩的中間增加加強鋼筋。具體形式如下: 5.2.2水平位移監測方法本次水平位移監測采用極坐標法,觀測條件和精度滿足下表要求,監測等級平位邊長(m)角度中誤差(” )邊長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二級2002.02.01:450005.2.3 技術要求(1)在監測前期,應按照監測精度要求對基準點、工作基點、變形點獨立測量2次數據,取其中數作為初始值。(2)在每次監測前,應利用基準點對工作基點進行復測,重新確定基準點的基準值。(3)位移監測作業要求水平角方向觀測法作業要求儀器級別兩次照準目標讀數差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2C互差同一方向各測回互差DJ052353電磁波測距14、作業要求儀器級別每邊測回數一測回讀數間較差單程測回間較差氣象數據測定最小讀數往返或時間段間較差往返溫度氣壓1+1ppm441mm1.4mm0.10.1mmHg2(a+bD10-6)注:監測邊長按二測回測定5.3 測斜監測5.3.1監測點的埋設首先在設計位置上鉆孔,孔徑略大于測斜管外徑,一般測斜管是外徑76,鉆孔內徑110的孔比較合適,孔深一般要求低于基坑深度1m比較合適。然后將在地面連接好的測斜管放入鉆孔內,測斜管與鉆孔之間的空隙回填細砂或水泥與膨潤土拌合的灰漿,埋設就位的測斜管必須保證有一對凹槽與基坑邊緣垂直。測斜管埋設時注意的問題: 測斜管的上下管間應對接良好,無縫隙,接頭處牢固固定、密封15、。 測斜管安放就位后,調正方向,使管內的一對測斜槽垂直于測量面。 調正后蓋上頂蓋,保持測斜管內干凈,通暢、平直,管頂高出地面約10-50cm。 進行鉆孔和測斜管之間的回填,宜選用中粗砂緩慢進行,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塞孔使填料無法下降形成空洞,回填過程中通常灌水,間隔一段時間后檢查,發現回填料有下沉時,繼續回填。 為確保測斜管與樁體、墻體、土體同步變形。埋設時間應在基坑開挖或降水之前,并至少提前兩周完成。做好清晰的標示和可能的保護措施,保護措施一般是用磚砌一個保護墩。5.3.2 測斜監測方法(1)量測方法測斜觀測分正測和反測,觀測時先進行正測(每個測斜儀的導輪架上都標有一個正方向),再進行反測,每016、.5m讀數一次。測斜儀探頭放入測斜管底應等候5分鐘,以便探頭適應管內水溫,觀測時應注意儀器探頭和電纜線的密封性,以防探頭數據傳輸部分進水。測斜觀測時每0.5m標記一定要卡在拉線上的相同位置,每次讀數一定要等候電壓值穩定才能讀數,確保讀數準確性。5.4 地下水位監測5.4.1 監測點的布設地下水位監測目的在于檢驗基坑止水帷幕的實際效果,以避免基坑施工對相鄰環境的不利影響。所以測孔要設置在止水帷幕以外,具體位置按照設計要求布設。水位管一般采用PVC工程塑料制成,包括主管和連接管。連接管套于兩節主管接頭處,起連接固定作用。主管一般有2 m和4 m兩種長度,且分有孔和無孔兩種。有孔主管上面打有四排7m17、m的孔,使水順利進入管內;管外包有土工布,起過濾作用。根據地下水位情況調節打孔主管的長度。水位管埋設時,先使用直徑130 mm的鉆頭沿鉛直方向鉆進,鉆孔達到設計深度后停鉆,及時將鉆孔清洗干凈,再按照沉砂管、過濾器、井管的位置順序依次下入,管口高出地面0.5m左右。然后用礫石回填,并及時采用清水進行洗井。測管高出地面約100mm,上面加蓋,不讓雨水進入。在管的四周用磚砌起,以防損壞。5.4.2 水位觀測方法地下水位觀測采用電測水位儀,觀測精度為1mm,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水為導體,當測頭接觸到地下水時,報警器發出報警信號,此時讀取與測頭連接的標尺刻度,讀數為水位與固定測點的垂直距離,在通過固定測18、點的標高與地面的相對位置換算成從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標高。以此測試圍護結構施工及土方開挖過程中地下水位的變化。電測水位儀工作原理水位管應在基坑開始降水前至少一周埋設,并連續觀測水位作為地下水位的初始值。從水準基點出發,采用水準測量水位觀測孔管頂端標高。5.5 裂縫監測通過對建(構)筑物的裂縫調查,對主要的或變化大的裂縫應進行觀測,并進行現狀攝影及形狀描述,建立建筑物的裂縫狀況檔案。裂縫觀測應定期測定建筑物上的裂縫分布位置,裂縫的走向、長度、寬度及其變化程度。對需要觀測的裂縫進行統一編號,每條裂縫兩側布設23組觀測標志,至少裂縫最寬處和裂縫末端各布設一組。每組標志由裂縫兩側各一個標志組成。采19、用游標卡尺量出標志間距離求得裂縫變位值,裂縫寬度數據量取至0.05mm。6 監測頻率及報警值6.1 監測頻率本次基坑監測頻率采取定時與跟蹤相結合的方法。具體監測頻率見下表:基坑監測頻率表基坑邊坡類別施工進程基坑設計深度5m510m1015m15m一級開挖深度(m)51次/1d1次/2d1次/2d1次/2d5101次/1d1次/1d1次/1d102次/1d2次/1d底板澆筑后時間(d)71次/1d1次/1d2次/1d2次/1d7141次/3d1次/2d1次/1d1次/1d14281次/5d1次/3d1次/2d1次/1d281次/7d1次/5d1次/3d1次/3d二級開挖深度(m)51次/2d1次20、/2d5101次/1d底板澆筑后時間(d)71次/2d1次/2d7141次/3d1次/3d14281次/7d1次/5d281次/10d1次/10d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提高監測頻率:(1) 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2) 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3) 存在勘察未發現的不良地質;(4) 超深、超長開挖或未及時加撐等違反設計工況施工;(5) 基坑及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6) 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7) 支護結構出現開裂;(8) 周邊地面突發較大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9) 鄰近建筑突發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10) 基坑底部、側壁出21、現管涌、滲漏或流沙等現象。6.2監控報警根據設計資料、相關規范及類似工程的監測經驗,暫定本工程各監測項目的監測警戒值如下:監測警戒值表監測項目累計變化值(mm)變化速率(mm/d)圍護結構頂水平位移252圍護結構頂垂直位移254土體深層側向位移453基坑周邊建構筑物沉降303地下水位1000500裂縫觀測地表30持續發展建筑2持續發展7 監測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7.1 原始觀測數據的要求(1)外業觀測手薄必須在現場形成,并應對現場測量結果予判斷,超限項目要及時重測,剔除測量粗差。(2)必須保證外業手薄干凈整潔,嚴禁涂改、轉抄。(3)對于儀器設備自動記憶的項目,要按觀測的技術要求,將各項限差內置于22、儀器中,保證測量結果滿足規范要求。7.2 內業平差計算(1)使用我公司研制并經鑒定的測量助手軟件對應各項數據進行平差計算,獲得每項觀測結果的最終值。(2)采用回歸分析等方法,建立回歸方程,生成回歸曲線并對變形因素、特征、趨勢做出分析及預測。7.3 信息反饋將平差計算的各項結構,通過紙質文擋或電子文擋及時反饋給委托方或監理方,保證監測結果的時效性,有效為施工和設計服務。8生產組織方案與質量保證體系8.1 人員配置本項目擬投入主要技術人員見下表。在保證滿足監測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可對監測小組進行實時增減。本項目主要技術人員組成序號姓名本項目任職職稱電話1陳 翔項目負責人高級工程師138748074123、22胡支洪現場負責人工程師135496655003范欣監測組長助理工程師186700181664趙新軍作業員技術員15173173475注:外加工人3-4人8.2 設備配置根據工程的需要,本項目擬投入的主要監測設備見下表:投入儀器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數量規格型號主要工作性能指標1全站儀11,2mm+2ppmD2精密數字水準儀1DINI 030.3mm/km3測斜儀1CX-3C0.1mm/500mm4水位計1JTM-9000型測量精度1mm5銦瓦條碼水準尺2Zeiss LD122米注:上表為本監測項目擬投入儀器設備的總體安排,在保證滿足監測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對監測設備進行實時增減。9.24、 安全生產9.1 主要危險源根據對本項目危險源的風險識別以及本院的有關制度和慣例,確定本項目主要危險源及其控制措施如下表。不可接受風險清單序 號活動名稱危險因素可導致的事故控制方法1現場作業高處墜落機械傷害人身傷害儀器損壞安全生產操作規程,設防護欄或系安全帶2交通行車道上作業車輛傷害人身傷害儀器損壞安全生產操作規程3交通運輸違章駕駛車輛傷害其他傷害院駕駛員管理制度4野外露天作業高溫、嚴寒、雨季無防護設施中暑、凍傷院管理制度9.2 安全生產措施(1)項目負責人每周至少一次組織項目組成員學習安全知識,增強安全生產意識。(2)堅持安全交底制度。技術人員在編制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時,必須編制詳細的、有25、針對性的安全措施,并向操作人員進行書面交底。嚴格執行安全獎懲制度。(3)嚴格遵守有關消防、保衛方面的法令、法規,制定有關消防保衛管理制度,完善消防設施、消除事故隱患,保證生命財產安全。(4)進入場地的生產人員著裝應符合安全要求,進入施工場地應帶安全帽、穿工作服、勞保鞋。禁止酒后作業。(5)在城區內主要交通干道從事測繪的作業人員,必需穿戴有紅、黃色標背心和號帽,嚴格遵守城市交通規則,服從交警指揮。(6)安排專門人員搞好駐地清潔衛生,嚴格食品采購制度,防止食物中毒和疾病發生。(7)進場生產人員在合同項目的整個工作期間進行人身意外保險。(8)汽車司機必須堅持安全行車;生產人員公路邊作業時要有安全警視26、在坎邊作業要防止儀器和人員跌落事故,在輸電線下作業時防止電擊隱患。(9)進入施工場地時,必須戴好安全帽不準赤腳、不準穿拖鞋、高跟鞋、硬底鞋和易滑鞋上班作業。(10)所有人員已購買意外傷害險。10.文明施工與環境保護10.1重要環境因素根據對本項目環境因素的識別以及本院的有關制度和慣例,確定本項目重要環境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如下表。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序號活動名稱環境因素控 制 方 法1作業區機具等搬運、施工產生的噪音排放1設備輕拿輕放,加強搬運、施工噪音排放管理;2環境因素運行控制程序;3長勘安全生產規程及長勘管理制度匯編。1作業區對花草景觀樹木的破壞1搬運機具時選好路線以及鉆探孔位避開景觀樹木;227、環境因素運行控制程序。2辦公區廢棄鉛蓄、充電、鎳鋅、鈕扣電池交由物業管理公司回收。3辦公區廢棄墨盒、硒鼓交由專業回收人員回收。4生活區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分類放入垃圾桶。10.2 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措施(1)遵守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法律,尊重當地的鄉規民約和風土人情。在現場作業中,堅持文明作業,禮貌待人,不與他人發生爭吵。(2)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愛護花草樹木和市政設施,不準損壞、危害城市環境和市政公用設施。(3)要保護好路邊樹木特別是風景林,不得隨意砍伐林木,如果不可避免,須經有關部門許可后方可作業。(4)醫療衛生: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疾病,遇到疑似傳染病的,盡快送交醫院診斷,避免交叉感染。中國有色金屬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