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縣蓮池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0763
2024-06-17
40頁
5.40MB
1、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 R PLANNING OF LIANCHI20212021-20352035LIANCHI XIANG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公眾征求意見稿公眾征求意見稿】PREFACE序 言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是對鄉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及修復做出的具體安排,是對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專項規劃的細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含村莊規劃)的基礎,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為了更好的與永仁縣國土空間規劃有效銜接,落實蓮池鄉地域的產業發展、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等,需要有總體層面的安排,發揮城鄉融合的作用,做到對鄉村發展底線要素的剛性2、管控,因此,特編制永仁縣蓮池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規劃基期為2020年,近期為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展望至2050年。注:本次公示成果為階段性成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GENERAL蓮池鄉概況蓮池鄉位于永仁縣城東南部,鄉政府距縣城4公里,南永公路穿境而過。蓮池鄉東接元謀縣、南鄰宜就鎮、西連猛虎鄉、北連永定鎮.境內最高海拔1963米,最低海拔1200米,平均氣溫18攝氏度,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陽光充足。全鄉轄蓮池、查利么、班別、勐蓮、格紅、羊舊乍6個村委會,76個村民小組。2021年末戶籍4590戶、人口14006人,其中有其中有彝、回、傣、苗、傈僳等少數民族85303、人,占總人口的61%。年末實有耕地面積49377畝,人均耕地3.4畝。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小城鎮”、“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確定為“州級特色小鎮”。1落實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2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1.底線約束及重要控制線落實2.合理引導劃定村莊建設邊界3.規劃分區1.戰略定位2.發展目標3.發展策略3資源保護和利用1.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2.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5基礎設施支撐體系1.道路交通設施2.市政基礎設施3.綜合防災與安全韌性7推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集鎮1.總體發展藍圖2.綜合防災規劃3.開發強度與風貌管控4統籌鎮村發展,優化產業布局1.鎮村體系與村莊布局2.優化鎮村職能結構3.社區4、生活圈與公共服務配置4.特色風貌塑造5.優化產業布局6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1.生態修復2.國土綜合整治3.礦山生態修復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1.規劃傳導體系2.近期行動計劃3.規劃實施保障CONTENTS目錄1、落實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01、戰略定位02、發展目標03、發展策略梳理現狀發展特征全面辨識風險問題【01、戰略定位永仁縣近郊生態宜居小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文旅產業小鎮田園綜合體示范區永仁縣都市休閑后花園02、發展目標2025年 蓮池鄉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得到嚴格落實,鄉域內河流水系、林地、山體等生態功能得到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水平顯著提高;“顯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鄉空間格5、局基本形成。2035年 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優良的生態格局全面穩固,城鎮功能完善,人居環境品質優良,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大幅提高;現代化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全面建成山水城園和諧共生、文化農旅深度融合的宜居新城鎮。2050年 全面形成富裕美麗幸福新蓮池相適應的高質量、高品質的綠色國土,全面建成綜合實力較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鎮。“樂果湖蓮”美富鄉中國油橄欖之鄉、中國彝繡之鄉、云南林果之鄉、云南田園陽光康養之鄉03、發展策略 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底線約束,嚴格落實“三區三線”,保護優質耕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優先綠色發6、展 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從人的實際需求出發,統籌優化空間和資源配置,構建覆蓋城鄉、公平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深化基礎設施布局,打造魅力景觀展示體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增強城鄉居民幸福感。尊重規律堅守底線 深入挖掘自然與人文資源稟賦,統籌考慮區位、產業、經濟等特征,塑造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風貌特色的鄉鎮,打造山清水秀、有文化有底蘊的特色鄉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深化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和約束性指標,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標分解和指導要求,堅持全域規劃統籌,合理安排生態、農業、建設發展空間,協調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強化自然資源統籌利用,實現全域全要素的統一管控。上下結合全域管控1、落實戰略定位,明7、確發展目標01、戰略定位02、發展目標03、發展策略01、底線約束及重要控制線落實 嚴格保護耕地,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嚴守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凡屬于基本農田的土地,其用途只能用于種植糧、油等農作物,以滿足農產品需求。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占用、破壞永久基本農田。蓮池鄉:基本農田3760.3912公頃序號項目名稱工程類型建設面積(公頃)1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國土綜合整治3364.8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一覽表02、合理引導劃定村莊建設邊界 合理優化村莊建設邊界,優化土地配置至2035年,村莊邊界面積363.13公頃。03、規劃分區一級分區二級分區分區說明生態保護區陸域保護紅線區具有特殊重要8、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生態控制區陸域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陸域部分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自然區域。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一般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法確定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耕地集中區域。城鎮建設區居住生活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城鎮彈性發展區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村莊建設區城鎮開發邊界外,規劃重點發展的村莊用地區域礦產能源發展區為適應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儲量區等區域9、。01、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 耕地資源 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監測和制止非農建設亂占耕地。全面實施耕地進出平衡,保障耕地數量長期穩定。加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林地、濕地、草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保護森林資源,因地制宜、封造并舉。加強林地管控,強化公益林管理。加強林地資源保護管理,實行分級管控。完善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網絡,加強濕地資源利用管控。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強化水資源本體保護,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優化用水結構。強化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建立水質保護與排污總量控制實時監控管理系統。加強河湖水面保護和資源管控。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 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堅持以綠色發10、展為總取向,優化鄉域礦產資源管理。加強礦產資源管控,嚴格規范砂石粘土和非金屬礦資源開發管理。02、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序號文物名稱類別位置文物級別1格紅哺乳類化石點其他蓮池鄉格紅村委會周邊麻栗樹村至上格紅一帶。未定級2班三界石膏山哺乳類化石點其他蓮池鄉勐蓮村委會班三界村民小組西面的石膏山東坡。未定級3勐蓮大坪子哺乳類化石點其他蓮池鄉勐蓮村委會勐蓮大村大坪子未定級4格紅古生物化石點其他蓮池鄉格紅村委會未定級5班三界古生物化石點地下埋藏蓮池鄉勐蓮村委會班三界小組未定級6勐蓮大坪子古生物化石點其他蓮池鄉勐蓮村委會未定級蓮池鄉域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完成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工作,一是要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建11、設控制地帶,二是要做出標注說明碑,三是要建立科學的記錄檔案,四是要設置專門的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建立歷史文化傳承保護體系02、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健全鄉域旅游空間格局,豐富特色資源展示方式高原陽光四季康養城(蓮池鄉東北部):緊扣蓮池鄉優勢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優勢,依托城市近郊優勢,整合鄉域內自然風光和文化遺存,集成休閑、運動、療養、研學等多種功能,積極發展大健康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山水田園鄉村旅游帶:交通優勢,聚合區域內富集的鄉村田園風光、民族文化,以鄉村公園和田園綜合體為主要孵化模式,重點依托蓮池羊舊乍民族體育歡樂谷建設項目培育鄉村旅游產業鏈,積極引導發展以“康養”為核心主題的重點產品,大力挖12、掘鄉村旅游發展潛力,輻射帶動旅游帶輻射區域要素提質升級。四季百果田園綜合養生區:對接“陽光生態花果園”建設,結合區城內鄉村產業特色,大力提升鄉村果蔬采摘游、農業農耕體驗游、田園康養休閑游等服務品質,加快推進民俗文化品鑒游、智慧農業研學游、民族體育健康游等產品融合,積極融入親山娛水運動游,河谷避寒探秘游、光伏科技博覽游等特色主題,積極探索鄉村公園+田園綜合體的鄉村康養旅游提升路徑,優化服務配套,精致打造四季百果田園綜合養生區。05、優化產業布局【01、鎮村體系與村莊布局確定“中心集鎮、中心村、基層村”的鎮村規模等級體系,實現村莊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保障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項目建設13、,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合理確定鎮村等級和規模體系等級名稱集鎮中心集鎮中心村(6個)蓮池、查利么、班別、勐蓮、格紅、羊舊乍基層村(68個)小蓮池、甸新、農場、白拉口、大灣村、蓮興村、蓮花池、大蓮池、海哨、羊西道、何家村、葉家村、灣舊、巷道沖、洗馬塘、凹弄、壩高、壩高新村、廠火、元寶山一組、查利么村、查利苴村、羊子文村、向陽、把拉務、羅弄、大枹樹、大河邊、玉米沖、秧漁河新村、凹泥奔、凹泥奔新村、朵白么村、朵白么新村、大凹子、姜家村、小村、大村、熱水塘、下格紅、劉家村、中格紅村、大路邊、麻栗樹、舊房子、雙溝、元寶山二組、小村、大勐蓮、路保、河尾、路體拉、小勐蓮、麥沖、灣塘、班三界、席草壩、上格14、紅、黑贊、新村、大村、小村、莊房、謝臘、小水井、夜居、吉居、融榮新村村體系等級結構劃分三級:中心集鎮中心村基層村。1、集鎮以蓮池村為依托,向周邊發展,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活動中心。鄉政府駐地公共設施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全鄉域的居民。2、中心村規劃中心村6個,位置適中,與鄉政府駐地及各基層村交通方便,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有一定集貿基礎的村莊,主要服務周邊村莊。3、基層村68個自然村(76個村民小組),是轄區生活聚集區。01、鎮村體系與村莊布局 村莊布局與空間優化統籌優化村莊布局合理優化村莊布局,科學引導農村人口適度集聚,分區、分類推進村莊建設。按照山區、壩區、半山半壩三類分區管控。優化15、村莊類型分類1個城郊融合性型(蓮池村)、2個整治提升型(勐蓮村、班別村)、3個集聚提升型(羊舊乍、格紅、查利么)02、優化鎮村職能結構規劃村鎮職能分為特色農業型、鄉村旅游型、綜合服務型三種村莊類型,打造差異化的特色鄉村功能及項目產品。名稱職能發展產業中心集鎮綜合服務型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發展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為主的生態旅游小鎮。蓮池村委員會鄉村旅游型鄉村旅游、種養殖業查利么村委員會特色農業型種植業、畜牧業班別村委員會特色農業型種植業、養殖業勐蓮村委員會特色農業型種植業、養殖業格紅村委員會鄉村旅游型鄉村旅游、種養殖業羊舊乍村委員會鄉村旅游型鄉村旅游、種養殖業03、社區生活圈16、與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推進生活圈建設,保障文化體育、教育培訓、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公共服務、商業服務6類設施建設空間,倡導復合利用和生態低償,強化功能延伸和應急轉換。建設服務均等優質的鄉村社區生活圈建設便民利民的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鄉村社區生活圈,提升農村地區宜居水平,參照村莊規模集中布局公共服務、基礎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商業服務、交通市政、充電樁設施、綠化空間8項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結合鄉村振興和旅游發展,可配套智能體驗、文化展示、生態治理等特色服務設施。03、社區生活圈與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名稱內容公共服務中心在各行政村中心,形成社區級公共服務社會,滿足鄉村生活需求。文化17、設施各行政村配置至少1 處文化活動室(站)。至 2035 年,蓮池鄉公共文化設施人均建設用地指標不低于 0.2 平方米。教育服務設施至 2035 年,鄉鎮配置至少1所初中、小學、中心幼兒園。體育服務設施至 2035 年,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面積不低于 0.3 平方米。公共醫療衛生設施至 2035 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覆蓋率及標準化建設達標率達 100%。養老服務設施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不低于 90%。社會福利設施至 2035 年,人均社會福利設施用地不低于 0.4 平方米(含養老服務設施)。04、特色風貌塑造尊重地理本底,營造城鄉秀美風貌鄉村特色風貌系統構成加強農村住宅建筑風貌的管控風貌系統18、控制規劃“樂果湖蓮”美富鄉04、構筑鄉域特色風貌營造層次營造要素營造內容要求建筑環境整體意向分析地方建筑地域特色,提取現狀建筑色彩,提出風貌意象建議,并附圖示輪廓分析現狀天際線問題,提出規劃天際線整改建議,并附圖示單元劃分鄰里單元,分析現狀建筑組合形式,提出建筑組合形式整改建議和公共空間界面處理建議,并附圖示尺度分析現狀鄰里單元尺度及其問題,提出單體組合長度以及圍墻高度建議單體墻體分析蓮池地方建筑特色墻體材質和色彩,提取現狀墻體材質和色彩,對比得出現狀墻體問題,提出墻體基本色調和參考色彩,以及主要材質建議,并附圖示對墻體、屋頂、院墻、細部的色彩和材質的組合提出搭配建議,并附圖示屋頂分析地方建筑19、特色屋頂風格、形式、材質和色彩,提取現狀屋頂風格、形式、材質和色彩,對比得出現狀屋頂問題,提出屋頂風格、形式、材質、色彩的建造和整改建議,并附圖示墻院對現狀院落形式、院墻尺度、風格、材質和色彩進行分析,并提出現狀問題,提出院墻院落形式、院墻尺度、風格、材質和色彩的建造和整改建議,并附圖示細部與材質分析現狀門窗、欄桿、立柱等建筑細部存在問題,依托現狀就經濟性、文化性、協調性、風格、尺度、材質等方面提出推薦做法和不宜做法建議,并附圖示技術系統分析地方氣候環境和現狀能源利用問題,分析已有節能技術,提出規劃布局、建筑設計、圍護結構方面的節能要求。提出能源選擇以及節能技術利用建議道路橋梁提出道路橋梁對周20、邊環境的利用建議,分析道路橋梁的路面材料,路緣石、邊溝、道路車擋和欄柱等的現狀和問題,提出相應建設和整改建議設施環境廣場節點確定廣場布點和性質,對不同性質的廣場提出不同的停車設施、休憩活動設施、鋪裝、無障礙設施的要求建筑景觀設施提取地方設計要素,提出建筑小品、標識、雕塑等重點設施的設計理念及具體設計方案維護設施分析欄桿扶手、圍墻柵欄、擋土墻、水體護岸等維護設施的現狀和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并附圖示衛生設施分析現狀衛生環境及垃圾箱、公共廁所等衛生設施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或設計方案,并附圖示綠化植被給綠化分層次(道路綠化、字前屋后綠化、廣場與公共綠地、屋頂綠化、濱水岸線綠化等),并分析現狀綠化特色及21、存在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并附圖示,分析地方特色植被,提出植被選擇建議,并附圖示05、優化產業布局“樂果湖蓮”美富鄉特色農業、山水休閑、農旅融合一心兩帶三區01、道路交通設施 圍繞“對外快捷,對內暢達”目標,實現與周邊區域互聯互通,構建綜合交通網 完善綜合交通體系,連通區域功能。拓寬改造升級鄉域內老舊公路,提升對外道路等級。加快客運場站的建設,將客運場站設施納入城鎮建設范圍。加快構建綜合交通樞紐 規劃設置多條鄉級道路,為鄉域的中樞交通,上承高速、國道、省道級縣道路,分解交通壓力、下接村莊道路,聯系各村莊。優化鄉域內部道路交通體系,提高道路等級。補齊縣鄉村高效配送短板 完善城鄉公交,提升通達服務能22、力 集鎮建設二級城際客運站,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100%。形成連接城鄉、布局合理、經營規范、安全便捷、服務優質、方便群眾出行的公共客運網絡,并與其他公交方式形成高效的換乘樞紐。強化路網體系控制02、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適應蓮池鄉全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中心集鎮及轄區各行政村建設需求相協調的安全穩定的供電網絡。形成給水規劃城鄉一體化,完善聯網供水體系。03、綜合防災與安全韌性規劃集鎮的公園、綠地、廣場,學校的操場等空曠場地在災害發生時,為疏散場地。避災場地面積指標不應小于1.5m/人,規劃建設1座中心級應急避難場所。提高防洪標準,進一步完善鄉域防洪工程體系建設。按照防洪標準要求進行堤防的加固整修,定23、期進行河道治理;結合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加強水土保持、生態涵養林或人工濕地的建設。在蓮池集鎮建設一級政府專職消防隊。推行智慧消防建設。結合規劃,提高集鎮綜合防護能力。結合區域信息網絡建設,建設靈敏可靠的區域通信報警系統。建立鄉鎮一村2個層級的防控體系,完善鄉鎮、村托底的網絡模式。建立公共衛生一地理信息數據系統。01、生態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生態修復 規劃期重點對自然保護地、國家公益林、省級公益林以及天然林進行生態修復和保護。規劃期內保護原生植被,重點加強水庫水源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功能的修復,實施退耕還林、開墾造林等修復措施,優化森林生態系統結構。水環境綜合治理 蓮池鄉落實水功能區劃、24、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要求。規劃期重點對全鄉水土保持功能重要區進行修復和保護。森林生態保護修復 森林生態重點維護其生態系統結構穩定,保護其生態屬性不改變,禁止破壞生態的建設活動加強損壞林、殘次林、跡地恢復等工程。土壤污染整治與修復 規劃期內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明確生產建設活動的限制和禁止條件,采取封育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移民,提高林草覆蓋度和水源涵養能力。02、國土綜合整治 農用地綜合整治通過土地整理復墾將原農村建設用地整治為農用耕地,減少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數,等量增加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此同時可確保項目區內耕地面積有增加、質量不降低。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整治合理利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耕25、地占補平衡指標、增減掛鉤指標均實行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糞污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03、礦山修復整治 在規劃范圍內,對閉坑、廢棄的采礦用地和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舊的城鎮建設用地進行整治。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能,盤活存量閑置和低效用地,增加建設用地有效供給。修復交通沿線敏感礦山山體,加大對植被破壞嚴重、巖坑裸露礦山的復綠力度。提出礦山企業改造升級、綠色礦山建設目標與規模,規劃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從源頭上減輕礦產開發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集鎮集鎮總體26、發展藍圖總體發展藍圖0202、綜合防災規劃、綜合防災規劃0303、開發強度與風貌管控、開發強度與風貌管控01、總體發展藍圖02、綜合防災規劃消防工程規劃 改善集鎮消防條件,設置二級政府專職消防隊。沿集鎮主要道路設置室外消火栓。建立完善的集鎮供水系統和消防設施。消防車難以到達的地方應設消防水池。對建筑密度較高的集鎮居民區,應開設消防通道,其通道凈寬不應小于6米,并保證消防間距。人防工程規劃 集鎮內一般建筑按基本抗震烈度七級設防。生命線工程(如給排水、供電、通信、道路、橋梁、消防、醫院等)、鄉政府機關及人流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等,應作重點設防。集鎮內各開敞空間、中心公園、中心廣場及街頭綠地等是應急避27、險場所應保證與外部主要交通干道暢通。防震工程規劃 鄉政府人防指揮中心,衛生院醫療救護中心,集鎮內凡新建的高層建筑必須修建防空地下室。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對滑坡嚴重的建設用地建議適度避讓。對場地前緣斜坡采取必要的支擋措施,建議設置擋土墻。集鎮排水布置合理,有效集中排放,不得就近順坡或順溝隨意排放。03、開發強度與風貌管控 建設魅力彝鄉;構筑宜居宜業家園塑造集鎮特色空間 加強重要界面、視線廊道、特色文化景觀管控 加強視域范圍內建筑高度管控。打造景觀視線通廊。對視廊范圍內建筑高度及風貌進行控制。加強街道公共空間管控 建設生態公園。打造廣場和步行街區。創建舒適宜人、特色突出的街道空間環境。加強色彩整體管28、控 集鎮色彩應充分體現對傳統色彩的延續和傳承,與山水本底、歷史文化遺存形成有機融合的整體。加強建筑風貌和開發強度管控項目內容建筑形態考慮空間肌理格局的延續。商業建筑可以群體組合為主,結合軸線進行組織;注重各體塊間的協調,建筑形體變化豐富,體量不宜過大。建筑風格建筑風貌要進行嚴格控制,建筑風格以傳統建筑為主,同時融入彝族特色,形成簡約、實用,但又富有文化底蘊的建筑風格。建筑高度建筑高度控制在 24 米以下。建筑材料建議以磚、石材、混凝土、紅瓦等材料為主要建筑材料,注意傳統材料砌筑工藝的運用和材料質感、肌理的處理。部分商業建筑可適當采用質感涂料以及可塑性強、有現代感和光澤的金屬為建筑材料。建筑延續29、現狀城鎮色彩,輔以冷色系列,形成冷暖變化,局部點綴較亮的色彩,烘托鎮中心氣氛。商業街區可選用較豐富的色彩。0101、規劃、規劃傳導體系傳導體系0202、近期行動計劃、近期行動計劃0303、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01、規劃傳導體系上級規劃傳導內容的落實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本次規劃向下傳導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單元詳細規劃一個鄉鎮單元蓮池、查利么、班別、勐蓮、格紅、羊舊乍一個鄉鎮單元178平方公里單元面積永仁縣近郊生態宜居小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文旅產業小鎮、田園綜合體、永仁縣都市休閑后花園功能定位02、近期行動計劃生態修復與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耕地集30、中連片整治工程森林雙量精準提升工程基礎設施與市政設施提標升級工程綠色出行與城鄉暢通工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提質工程基礎設施及綜合管廊建設工程“生活圈”全覆蓋工程綠道網絡建設工程品質宜居建設工程 農村居民點建設工程 安置房建設工程 公寓樓建設工程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示范工程 產業用地整治盤活工程 集鎮空間有機更新整治工程防災減災與安全工程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安全避災應急工程城鎮能級提升工程 集鎮整體風貌提升工程 山河流域風貌整治工程02、規劃實施保障 建立健全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制度,發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實施管理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和議事決策作用。建立健全空間規劃管理制度 堅持國土空間唯一性,建立健全逐級匯交機制,形成坐標一致、邊界吻合、圖數一致的國土空間“一張圖”。納入國土空間一張圖管理.建立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制度。健全規劃實施考核督查制度。加強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全程公眾參與。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詳細規劃的依據、相關 專項規劃的基礎。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法規體系 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推進國土空間統一管控。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