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縣都昌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0884
2024-06-17
27頁
29.66MB
1、都 昌 縣都 昌 縣都 昌 鎮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 0 2 1-2 0 3 52 0 2 1-2 0 3 5 年)年)都昌鎮人民政府2024年06月Preliminary results of land spatial planning in GuChang Town,Duchang County【公眾征求意見稿】【公眾征求意見稿】CONTENTS目 錄一、規劃總則一、規劃總則二、目標定位與戰略二、目標定位與戰略三、國土空間開發總體格局三、國土空間開發總體格局四、產業發展規劃四、產業發展規劃五、綜合支撐體系五、綜合支撐體系六、鎮村體系布局六、鎮村體2、系布局七、鎮區空間布局七、鎮區空間布局八、規劃實施保障八、規劃實施保障1.1 規劃背景為深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5月28日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對國土空間規劃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全面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管理工作。在空間規劃改革背景下,鄉鎮作為我國行政區劃的重要基礎單元,該層次的空間規劃上承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下引詳細規劃(含村莊規劃),十分關鍵,是構建分級分類分層分區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空間規劃制度的重要環節。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省級、市3、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總 則01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及期限總 則011)規劃范圍鎮域:都昌鎮行政區域范圍,轄7個行政村和10個社區及水產場,分別為松古山村、中壩村、磯山村、西河村、南山村、星火村、城郊村、西街社區、東街社區、東湖社區、城東社區、西湖社區、幸福社區、白洋垅社區、長嶺社區、芙蓉社區和惠民社區,全鎮域面積3639.47公頃。鎮區(中心城區):即都昌縣人民政府和都昌鎮人民政府駐地,鎮區規劃范圍面積為 2259.70 公頃。中心城區范圍北至北山鄉、南抵鄱陽湖、東界大樹鄉、西達磯山村東巢組。2)規4、劃期限 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其中近期規劃為2021年2025年,遠期規劃至2035年。都昌鎮行政區域范圍2.1 總體發展戰略發展定位與戰略02 邁向生態文明,由“快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新時代新要求: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二十大精神提出的新要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提出的新要求:統籌全域國土空間,實現全要素資源保護優化配置,堅持生態優先,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水平治理。實現空間價值,由“都昌城關鎮”向“鄱陽湖經濟生態區節點”轉變逐步實現三統一,都昌鄉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讓綠色生態發展成為都昌發展的持續現象把握區位價值提升順應產業發5、展趨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都九高速提高了都昌的空間區位,未來都昌東站的建成將極大的提高了都昌的空間區位,都昌鄉依托自身良好區位,融入鄱陽湖經濟生態區。現階段都昌縣各鄉鎮以及都昌鄉各行政村面臨產業動力不足、同化問題,通過順應區域發展趨勢,發揮都昌優勢與積極性,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新格局。把握“兩個轉變”和“三個方向”2.2 發展定位發展定位與戰略02定位思路:立足都昌縣城關鎮區位優勢,及南山、磯山、鄱陽湖生態環境特色,都昌鎮依托都昌鎮自身獨特的生態資源本底發展綠色經濟及靈峰寺旅游度假產業,結合中心城區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度假產業,形成以綠色農產品種植采摘、旅游度假等一體的綜合型生態城鎮。3.1 國土空6、間總體格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03落實都昌鎮“一心、兩區、一軸”的總體格局,以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格局為目標,以區域自然資源稟賦和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為基礎,提出都昌鎮國土空間總體結構:“一心、兩區、一軸”。一心:中心城區政治文化核心兩區:西部農業發展區、東部城鄉融合區。一軸:東西向發展軸 3.2 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03鄉鎮國土空間用地布局一欄表單位:公頃、%用地分類2020年(基數轉換后)2035年變化量備注名稱面積(ha)比例(%)面積(ha)比例(%)耕地477.33 13.12396.70 10.90-80.63 園地16.60 0.4616.36 0.45-0.24 林7、地1044.86 28.71973.74 26.75-71.12 草地73.70 2.0362.15 1.71-11.55 濕地55.63 1.5354.38 1.49-1.25 農業設施建設用地42.01 1.1539.60 1.09-2.41 村域建設用地城鎮用地868.11 23.851195.67 32.85327.56 村莊用地213.56 5.87137.11 3.77-76.45 區域基礎設施用地83.68 2.3047.69 1.31-35.99 其他建設用地23.27 0.6411.53 0.32-11.74 陸地水域721.28 19.82688.61 18.92-32.68、7 其他土地19.44 0.5315.93 0.44-3.52 總計3639.47 100.003639.47 100.000.00 3.3 國土空間重要控制線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03 永久基本農田:按照“應保盡保、應劃盡劃”的原則,合理將現狀穩定耕地納入耕地保護目標,在此基礎上,按照“堅守底線、質量優先”的原則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本次規劃耕地保護目標面積為0.6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0.41萬畝。生態保護紅線:全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77.21公頃,占國土面積比例為10.36%。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內應引導城鎮建設集中布局,實行城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制度,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和綜合利用9、效益。不得在城鎮集中建設區外進行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在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全鎮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1177.89公頃(內含鄱陽湖內城鎮開發邊界0.51公頃)。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都昌鎮內涉及的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主要為文物保護單位。災害風險控制線:都昌鎮內涉及的災害風險控制線為鄱陽湖管理控制線,總長為17.90公里,面積289.99公頃。1)落實“五線管控”3.4 生態系統保護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03百里水路、千畝湖泊、萬里廊道以山水田園景觀生態為基底,以水網為脈絡,以基礎設施廊道為補充,重點突出生態保護空間格局。構建“一廊一帶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塑造水清林密的生態空間。10、一廊:瀘水河生態廊道一帶:都蔡公路633鄉道生態帶多點:南山公園、西湖公園、東湖公園、磯山等沿鄱陽湖沿鄱陽湖生態廊道生態廊道都蔡公路都蔡公路633633鄉道鄉道生態帶生態帶3.5 農業空間布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03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發展目標,堅持“產業為根、基礎在村、核心在人”的發展理念,打造具有都昌特色的綠色生態農業產業發展示范高地。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沿“鎮村聯動示范帶”的軸線兩側著力打造多維一體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按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標準,建設、提升都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逐步形成“種、養、加、貿”等多功能、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11、業發展模式。水產養殖區特色種植區特色種植區3.6 建設空間布局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031)建設空間布局都昌鎮鎮域現狀建設用地共1122.87公頃,規劃建設用地1378.83公頃,核增255.97公頃。村莊建設邊界:都昌鎮下發村莊現狀建設用地“203”面積為137.99公頃(已除去城鎮開發邊界內“203”規模),根據村莊發展的需求,結合村莊用地條件,和現狀自然地物界線和人工構筑物,劃定村莊建設邊界面積為137.11公頃。城鎮用地新增327.56公頃;區域基礎設施用地建設減少35.99公頃(減少為公路用地等設施用地轉進城鎮用地);其他建設用地減少了11.74公頃(減少為礦山生態修復和中壩管理所的用12、地的轉換)。3.7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03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科學劃定分區 全鎮國土空間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等六大類,并配套施行分區管制制度進行差異化管理。規劃分區統計表規劃分區統計表單位:公頃、%一級規劃分一級規劃分區區二級規劃分區二級規劃分區面積面積比例比例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其他保護紅線區377.21 10.36合計377.21 10.36生態控制區生態控制區生態控制區552.76 15.19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270.14 7.42城鎮發展區城鎮發展區城鎮集中建設區1177.38 32.3513、合計1177.38 32.35鄉村發展區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147.59 4.06農田儲備區11.24 0.31一般農業區683.71 18.79林業發展區342.52 9.41果茶業發展區16.36 0.45區域基礎設施區47.46 1.30特殊用地區6.51 0.18合計1255.39 34.49礦產能源發礦產能源發展區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6.58 0.18總計總計3639.47 100.004.1 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發展規劃04休閑農業生態旅游區水產養殖區工商貿綜合發展區南山風景區規劃形成“一核一軸三區多點”的產業布局一核: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一軸:沿東風大道633鄉道形成的產業發展軸;三區:14、工商貿綜合發展區、休閑農業生態旅游區,水產養殖區。多點:芙蓉山工業園、南山風景區、靈峰寺等芙蓉山工業園靈峰寺5.1 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綜合支撐體系051)高速規劃在鎮域南側新增永都高速。2)航道規劃保留鄱陽湖內河五級航道。3)城區重要道路規劃保留現狀城區主要道路,但對其進行整治提升改造,并對一些斷頭路進行延伸新建。4)縣道規劃對磯山村境內及以西路段現狀633鄉道改造提升為環鄱陽湖旅游公路5)鄉村公路改造拓寬鄉村公路至4.5-6m寬,達到四級公路標準。6、加油站將現狀3處加油站進行保留,但對其進行整治提升改造。北山加油站縣城加油站萬里加油站5.2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綜合支撐體系05規劃通過現狀調查分15、析,依據鎮村體系規劃的等級結構,統籌安排不同等級的公共服務設施,分級配套設施的規模,以促進城鄉共同發展。規劃按照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配置各項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強弱項。5.3 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綜合支撐體系051)給水工程規劃 規劃保留現狀中心城區第二水廠,以鄱陽湖為主要供水水源。第二水廠5.3 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綜合支撐體系052)排水工程規劃集鎮采取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污水處理設施規劃 保留中心城區現狀污水處理廠,并擴建污水廠規模至8萬噸每天,擴大收集范圍。污水處理廠出水達標后通過管道排入城區河道下游段。工業污水須滿足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CJ343-2010)的要求,方可排入市政16、污水管網進入污水廠集中處理。5.3 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綜合支撐體系053)電力電信工程規劃(1)供電設施及電網規劃 規劃110KV萬里變和110KV西河變各新增一條110KV電力線路。(2)通信設施規劃 完善設施建設,提高服務功能,各基層村則設立郵政代辦點。規劃遠期實現有線電視、移動通信和電信光纜的三網融合建設。5.3 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綜合支撐體系054)衛生燃氣工程規劃(1)垃圾收集與處理 規劃都昌縣生活垃圾最終運往蔡嶺鎮垃圾焚燒廠處理。保留中心城區原有垃圾轉運站,規劃新建9座垃圾分類中轉站。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模式,保留集中建設區外南部垃圾轉運站,規劃中心村設置垃圾轉17、運站,各行政村設立垃圾收集點。垃圾收集后,集中運往貴溪市垃圾填埋場統一處理。(5)燃氣管網規劃 保留現狀燃氣門站,位于汪墩鄉七角村,向北遷移現狀LNG液化天然氣儲配站,并完善城區燃氣管網的建設。5.4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綜合支撐體系05 1)消防工程規劃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重點針對建設區和山林區進行消防工作。結合鎮區森林派出所設立消防指揮中心。2)防洪工程規劃中心城區防洪標準按照 50 年100 年一遇,鎮域內其他區域防洪標準按近期按10年一遇、遠期提升為20年一遇設防;3)抗震工程規劃都昌鎮區的抗震設防標準為6度。4)綜合防災減災規劃規劃城區主要道路作為一級疏散通道,縣鄉18、道路作為二級疏散通道;依托縣政府、鎮政府作為防災指揮中心;規劃公園綠地、廣場、學校等空曠地作為應急避難所。6.1 鎮村體系結構鎮村體系布局06規劃將鎮域鎮村體系分為中心鎮區、中心村、基層村的三個等級。鎮域中心:都昌縣中心城區。中心村:磯山村。基層村:其他所有行政村6.2 村莊分類指引鎮村體系布局06將鎮域內村莊分為2類,即集聚發展類、城郊融合類。集聚發展類有松古山村、中壩村、磯山村等自然村,共計3個行政村。城郊融合類有城郊村、星火村、南山村、西河村4個行政村。村莊分類指引表名稱行政轄區集聚發展類松古山村、中壩村、磯山村整治提升類/城郊融合類城郊村、星火村、南山村、西河村7.1 鎮區用地布局規劃19、鎮區空間布局077.2 鎮區用地結構規劃鎮區空間布局07規劃確定“一環五心、三軸六區”空間結構。“一環”:以東湖-南山-鄱陽湖為主體,結合城鄉綠道與城市慢性系統形成城市魅力環。“五心”:即老城生活中心、城東生活中心、文體中心、旅游服務中心、產城融合中心。“三軸”:即新妙湖大道-惠民路發展軸、萬里大道-都蔡公路發展軸、東湖大道-都中公路發展軸。“六區”:即城中片區、城東片區、南山片區、磯山片區、工業片區、七角片區。規劃實施保障088.1 加強規劃落實傳導形成鄉鎮級總規數據庫,作為鄉鎮級總規的成果組成部分同步上報,納入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并逐級匯總至全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確保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的數據標準上下一致、規范統一,實現各類空間管控邊界精準落地,上圖入庫。規劃實施保障088.2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