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項目提高索塔錨固區低回縮量錨具二次張拉合格率QC成果報告(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1912
2024-06-20
28頁
2.04MB
1、 提高提高索塔索塔錨固區錨固區 低回縮量錨具低回縮量錨具二次二次張拉合格率張拉合格率 QC 小組名稱:新井岡山大橋 QC 小組 形成成果日期:2015 年 9 月 30 日 目錄 1 工程概況.1 1.1 工程概述.1 1.2 索塔錨固區低回縮量錨具設計概況.1 1.3 低回縮錨具二次張拉工藝簡介.2 2 QC 小組概況.3 2.1 小組簡介.3 2.2 小組活動及計劃.4 3 選題理由.6 4 確定目標值及可行性分析.6 4.1 現狀調查.6 4.2 確定目標值.7 4.3 目標可行性分析.8 5 選題實施.8 5.1 原因分析.8 5.2 要因確定.10 5.3 制定對策.14 5.4 對2、策實施.17 6 實施效果檢查.19 7 鞏固措施及標準化.21 8 體會及打算.22 1 1 工程概況工程概況 1.1 1.1 工程工程概述概述 吉安市新井岡山大橋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城區,橫跨贛江,是銜接吉州工業園區和青原區的主要通道。工程全長 3547.093m,其中特大橋1 座,橋長約 1.216km,東岸引道長度約 0.904km,西岸引道長度約 1.436km,在東西兩岸各設全互通立交 1 座,共 2 座。圖圖 1.1.1 1-1 1 新井岡山大橋總體鳥瞰圖新井岡山大橋總體鳥瞰圖 1.1.2 2 索塔錨固區索塔錨固區低回縮量錨具低回縮量錨具設計概況設計概況 索塔上塔柱錨固區預應力鋼束采3、用 M15DHS 型可復拉低回縮群錨體系,規格為 M15-3、M15-5、M15-7 三種,預應力鋼絞線采用二次張拉工藝,初次張拉錨下張拉控制應力為 1395Mpa,二次張拉理論引伸量為 6mm。預應力鋼束高度方向層間距為 45cm50cm、交錯布置,長度為 439.5cm1214.9cm。具體錨固區預應力鋼束數量及布置圖如下:表表 1.1.2 2-1 1 上塔柱錨固區預應力鋼束上塔柱錨固區預應力鋼束數量表數量表 鋼束編號 鋼束規格 鋼束長度(每根)(cm)鋼束根數 初次張拉引伸(mm)理論理論回縮量回縮量6 6mmmm 占總占總引伸引伸量百分比量百分比 N1 M15-7*1214.9 44*4、80 7.57.5 N2 M15-7 793.4 76 50 1212 M15-5 793.4 50 50 1212 2 M15-3 793.4 50 50 1212 N3 M15-7 791.9 76 50 1212 M15-5 791.9 50 50 1212 M15-3 791.9 52 50 1212 N4 M15-7*439.5 32*25 2424 M15-5*440.3 80*25 2424 M15-3*441.7 100*25 2424 N5 M15-3 790.0 32 50 1212 N6 M15-3*509.5 36*30 2020 圖圖 1.21.2-1 1 錨固區預應5、力鋼束布置圖錨固區預應力鋼束布置圖 1.1.3 3 低回縮低回縮錨具錨具二次二次張拉工藝張拉工藝簡介簡介 (1)二次張拉工藝流程 由于 M15DHS 型可復拉低回縮群錨體系,在張拉端錨板上增加設置了一個錨固螺母,因此在二次張拉工藝上與普通鋼絞線錨固體系稍有區別,具體二次張拉步驟如下圖。3 圖圖 1.1.3 3-1 1M M15DH15DHS S 低低回縮回縮錨具錨具二次張拉機具安裝示意圖二次張拉機具安裝示意圖 (2)二次張拉伸長量、回縮量量測 二次張拉伸長量、回縮量作為第二次張拉的關鍵控制性指標,其具體量測方法如下:(a)測量錨杯與支承螺母相對位置差LH;(b)測量錨杯高度 H1,支承螺母高度6、 H2;(c)按下式計算第二次張拉放張后實測伸長量L:L=LH+H2-H11(d)測量千斤頂的油缸頂伸量L頂,按下式計算第二次張拉放張后實測回縮量s:s=L頂-L(e)將s 與第二次張拉理論伸長值 5mm 進行比較,誤差應在20%之內,即二次張拉實測回縮量應小于 1mm。2 QC 小組概況小組概況 2.1 2.1 小組簡介小組簡介 經項目領導班子及各部門負責人討論,項目部成立了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總工為副組長,由技術部長、質檢部長、現場質檢員、技術員和施工員組成的三級科技攻關型小組。QC 小組由 10 人組成,小組成員概況詳見下表:表表 2.12.1-1 1 Q QC C 小組情況一覽表小組7、情況一覽表 4 制表人:裴劍鈴 審核人:辜力武 日期:2015.4.1 2.2 2.2 小組活動及計劃小組活動及計劃 (1)準備階段 QC 小組成立后,結合主塔錨固區施工實際需要,針對低回縮錨具專利技術,積極組織小組開展如下活動:課題名稱 提高索塔錨固區低回縮量錨具二次張拉合格率 課題類型 現場型 小組名稱 新井岡山大橋 QC 小組 注冊時間 2015.4.1 注冊號 20152015-013013-HDHD 小組成立時間 2015.04 活動時間 2015.4.12015.9.30 活動次數 8 次 小組成員 序號 姓 名 項目職務 組內職務 學 歷 組內工作 接受 TQC 教育時間 TQC8、 考 試成績 1 項目經理 組 長 本科 QC 總體策劃 96 98 2 項目總工 副組長 本科 QC 具體實施 94 95 3 副經理 組 員 本科 現場管理 94 92 4 副經理 組 員 本科 現場管理 90 92 5 技術部長 組 員 本科 過程技術指導 94 96 6 質檢部長 組 員 本科 過程質量控制 94 95 7 技術主管 組 員 本科 過程安全監控 88 90 8 物資部長 組 員 本科 過程物資管控 82 85 9 技術主管 組 員 本科 施工現場控制 80 85 10 技術員 組 員 本科 現場操作 80 86 平均教育時間:89.2 小時 平均考試成績:91.4 分 9、5 (2)實施階段 根據 QC 小組前期對低回縮量錨具結構及施工技術要點的學習,結合主塔錨固區施工特點,以 PDCA 循環為理論基礎,制定如下 QC 小組活動計劃。表表 2.12.1-2 2Q QC C 小組小組活動活動計劃表計劃表 工作內容 時間計劃 4 月 5 月 6 月 7月 8月 9月 準備階段 4.14.10 P 選擇課題 4.114.20 現狀調查 4.214.30 確定目標 5.15.5 分析原因 5.65.10 要因確認 5.115.15 制定對策 5.165.20 D 對策實施 5.216.30 C 效果檢查 6.106.30 A 成果鞏固 7.19.20 總結體會 9.2110、9.25 成果報告 9.269.30 制表人:沈翔 審核人:裴劍鈴 日期:2015.4.1 技術部組織交底,講解錨具結構、錨具安裝及張拉施工技術要點;查找資料收集低回縮錨具張拉施工相關資料,編制主橋錨固區預應力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文件明確組內人員分工,制定QC小組實施計劃。明確分工 6 3 選題理由選題理由 4 確定目標值及可行性分析確定目標值及可行性分析 4 4.1.1 現狀現狀調查調查 根據索塔錨固區根部 168 束(其中 N4 共計 100 束,N5 共計 32 束,N6 共計36 束)鋼絞線二次張拉現場量測數據顯示,滿足設計要求(二次張拉回縮量1mm)的僅為 148 束,二次張拉合格率11、為 85.7%。具體鋼束位置及二次張拉合格率情況如下表:1、工藝應用背景及質量、工藝應用背景及質量管理現狀管理現狀 M15DHS型可復拉低回縮群錨體系應用日益廣泛,尤其在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連續鋼構等橋梁豎向預應力結構;斜拉橋塔身周向、橫向預應力結構等各種較短預應力筋結構中。可借鑒的成熟質量控制措施和經驗較少。2、設計要求和工藝質量、設計要求和工藝質量控制需要控制需要 設計要求:二次張拉引伸量5mm;回縮量1mm。張拉程序:第一次:0初應力1.05con(持荷5min)錨固;第二次:01.0con(持荷5min)錨固。低回縮群錨體系對索塔錨固區成橋階段裂紋控制十分重要。3、公司發展與管理12、需要、公司發展與管理需要 目前公司承建的大部分斜拉橋和連續梁橋、剛構橋都有短束預應力筋設計;通過開展質量管理活動,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作業標準化文件,明確施工工藝流程中各質量控制要點;為類似工程施工培養管理人才、積累經驗。4、選擇課題、選擇課題 提高索塔錨固區低回縮量錨具二次張拉合格率。7 表表 4 4.1.1-1 1 首批鋼束首批鋼束二次張拉合格率情況一覽表二次張拉合格率情況一覽表 位置 序號 二次張拉回縮量(mm)俯爬面 直爬面 仰爬面 1 0.7 0.5 0.7 0.3 3.0 0.5 0.6 0.5 0.6 0.7 0.8 2.0 2 0.5 1.8 0.5 0.5 0.8 0.613、 0.7 0.7 0.7 0.4 0.7 0.4 3 0.4 0.8 1.9 0.6 0.5 0.7 0.9 3.0 0.7 0.4 0.5 0.7 4 2.5 0.7 0.5 0.4 0.7 0.7 0.9 0.5 0.5 0.9 0.8 0.9 5 0.4 0.7 2.4 0.7 0.7 0.7 0.8 0.5 0.7 2.2 0.9 0.9 6 0.6 0.4 0.4 0.3 0.5 0.4 0.7 0.7 0.3 0.6 0.4 0.8 7 0.7 1.5 0.8 0.5 0.7 0.4 0.9 0.5 1.9 0.5 2.1 0.4 8 2.1 0.7 1.8 0.8 0.3 0.914、 0.8 0.9 0.7 3.2 0.6 0.5 9 0.6 0.9 0.4 2.6 0.4 1.6 0.9 0.5 0.6 0.5 2.0 0.7 10 0.6 0.5 0.7 0.9 0.7 0.7 0.5 0.4 0.6 0.5 0.8 0.8 11 0.6 0.7 0.5 2.2 0.8 0.5 3.2 0.9 1.8 0.8 2.0 0.5 12 0.4 2.1 0.7 0.5 0.7 0.4 0.4 0.8 0.3 0.3 0.5 0.4 13 0.6 0.4 0.9 0.8 0.5 0.8 0.6 0.7 1.9 0.8 0.6 2.0 14 0.8 0.7 0.4 0.7 0.15、5 0.7 0.6 0.9 0.7 0.6 0.7 0.4 合格率 85.7 78.6 78.6 85.7 92.9 92.9 92.9 92.9 78.6 85.7 78.6 85.7(85.7+78.6*2+85.7+92.9*4+78.6+85.7+78.6+85.7)*14/168=85.7 制表人:張晨 審核人:高佳峰 日期:2015.4.28 由上表可知,不合格部分多集中在俯爬面和仰爬面,整體合格率為 85.7%。4.2 4.2 確定確定目標值目標值 依據現場調查結果,并經小組成員現場討論,最終確定將低回縮錨具二次張拉合格率目標值設定為 95.0%。8 制表人:裴劍鈴 審核人:辜力16、武 日期:2015.5.5 4.3 4.3 目標可行性分析目標可行性分析 結論結論:由此小組成員一致認為,將低回縮錨具二次張拉合格率由:由此小組成員一致認為,將低回縮錨具二次張拉合格率由 8 85.7%5.7%提高提高至至 95.095.0%是完全可行的是完全可行的,目標值是可以實現的。目標值是可以實現的。5 選題實施選題實施 5.1 5.1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根據現場調查時的記錄和現場觀察,小組成員開會進行了集中討論,運用頭腦風暴法廣泛收集意見,共計找出了 8 個導致低回縮錨具二次張拉合格率的末端因素,并繪制魚骨圖如下:808284868890929496現狀目標值85.795目標值柱狀圖合17、格率外部條件公司“持續改進”的質量理念要求井岡山QC小組多次獲得“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客觀依據由現場調查數據顯示,直爬面合格率達到92.9%,與目標值較為接近隨著工人操作熟練程度加大,合格率將有所提高理論依據若能找出仰爬面和俯爬面張拉不合格要因,則整體合格率可達92.9%如果采取措施,解決各個面50%的問題,則合格率可提高至1-(1-92.9%)x50%=96.45%9 10 5.2 5.2 要因確定要因確定 (1)要因確認計劃表 通過分析魚骨圖中的末端因素及對策方案的評估,制定了要因確認計劃表如下:表表 5.25.2-1 1 要因確認要因確認計劃表計劃表 序號 末端原因 確認內容 確認方法18、 標準或要求 負責人 完成時間 1 操作工人技能差 1、施工前是否組織安全技術交底;2、技術交底材料是否詳細,操作人員是否熟悉。1、查閱資料檔案;2、現場實際核對。1、施工前完成三級交底;2、操作人員熟悉交底內容。沈翔 2015.5.15 之前 2 工人責任心差,未認真進行二次張拉操作 1、現場實際操作人員是否和被交底人員一致。2、施擰操作是否與交底要求一致。現場觀察 1、使用規定的施擰工具;2、現場操作人員與被交底人員一致。朱金盈 2015.5.15 之前 3 支承螺母施擰角度受限制,無法施擰到位 支承螺母的外形構造以及配套施擰的扳手工具是否適合穴槽張拉;現場觀察 施擰扳手是否順利安裝、施擰19、到位。張晨 2015.5.15 之前 4 錨 具 夾 片 不 合格,存儲不當 1、錨具、夾片是否有合格證明書;2、物資保管制度是否齊全,保管是否按要求進行。1、查閱質量證明材料;2、現場觀察 1、有質保書、質量合格證明材料;2、現場保存密封、干燥,下墊、上蓋。楊志剛 2015.5.15 之前 5 利用工具錨進行二次張拉,施擰支承螺母時鋼束易旋轉、夾片易松動 施擰支承螺母時鋼束是否旋轉、夾片是否易松動 現場觀察 1、鋼束不旋轉;2、夾片不松動。沈翔 2015.5.15 之前 6 錨墊板端面不鉛垂 錨墊板端面是否鉛垂 現場實測 錨墊板端面鉛垂度是否大于 1%(中心與邊緣縫隙是否大于 1mm)高佳峰20、 2015.5.15 之前 7 回縮量量測工具準確度低、誤差大 量測工具實際讀數是否明確 現場實測 讀數精度滿足要求 黃少兵 2015.5.15 之前 8 作業條件差 1、現場有無穩固操作平臺;2、工人作業防護用品是否齊全 現場檢查 1、操作平臺穩固;2、防護用品齊全。高佳峰 2015.5.15 之前 制表人:沈翔、黃少兵 審核人:裴劍鈴日期:2015.5.15(2)要因確認 11 按照要因確認計劃表的要求,小組成員分頭對負責的任務進行要因確認,具體確認結果如下:確認確認一:一:末端原因 操作工人技能差 完成時間 5 月 11 日 確認方法 1、查閱資料檔案;2、現場實際詢問。確認標準 1、施21、工前完成三級交底;2、操作人員熟悉交底內容。確認情況 1、在查閱了交底資料后,交底材料有索塔錨固區安全技術交底、OVM鋼絞線低回縮量錨固體系,交底內容詳實、操作要點及質量要求明確,能有效指導現場施工;2、在施工之前,項目技術部組織了三級安全技術交底,能有效的按梯度覆蓋相關人員,現場對操作人員進行詢問質量控制要點,均能熟練掌握。確認結果 交底明確、培訓效果良好 結論結論 非要因非要因 確認確認二二:末端原因 操作工人責任心差,未認真進行二次張拉錨固操作 完成時間 5 月 13 日 確認方法 1、現場實際觀察;2、現場實際核對。確認標準 1、使用規定的施擰扳手。2、操作人員與交底簽字人員一致。確認22、情況 1、在索塔錨固區第二次張拉施工過程中,小組成員全程觀察了左右塔肢兩 12 個作業班組的張拉錨固施工全過程,發現工人在二次張拉支承螺母施擰時,均采用提前準備的施擰扳手進行錨固操作;2、將交底簽字人員與現場操作人員進行比對,實際被交底班長 2 人,被交底工人 12 人,被交底人與實際操作人一致。確認結果 工人責任心強,按作業指導書要求施擰支承螺母 結論結論 非要因非要因 確認確認三三:末端原因 支承螺母施擰角度受限制,無法施擰到位 完成時間 5 月 14 日 確認方法 現場實際操作觀察 確認標準 施擰扳手是否順利安裝、施擰 確認情況 根據現場張拉過程觀察,六邊形支承螺母外形設計不適用于穴槽張23、拉,受槽口尺寸限制,施擰扳手難以安裝到位。即使順利安裝,受張拉撐腳開口影響,施擰角度也受到極大限制,無法將螺母擰緊,支承螺母與錨墊板之間有縫隙。確認結果 六邊形支承螺母外形設計不適合穴槽張拉 結論結論 要因要因 確認確認四四:末端原因 錨具夾片不合格,存儲不當 完成時間 5 月 12 日 確認方法 1、查閱質量證明材料;2、現場觀察。確認標準 1、有質保書、質量合格證明材料;2、現場保存密封、干燥,下墊、上蓋。確認情況 1、項目物裝部在查閱了低回縮錨具采購合同及產品進出報檢材料后,發現產品質量證明材料齊全。2、在物資庫房現場查驗,所有錨具堆放整齊,下墊、上蓋完好,有防雨、防污措施。確認結果 錨24、具夾片合格,存儲得當 結論結論 非要因非要因 確認確認五五:末端原因 利用工具錨進行二次張拉,施擰支承螺母時鋼束易旋轉、夾片易松動 完成時間 5 月 14 日 確認方法 現場實際觀察 13 確認標準 1、鋼束不旋轉;2、夾片不松動。確認情況 在索塔錨固區第二次張拉施工過程中,小組成員全程觀察了左右塔肢兩個作業班組的張拉錨固施工全過程,發現施擰扳手在緊固支承螺母時,隨著施擰力度增加,鋼束發生小角度旋轉,夾片隨即松動、甚至脫落,導致支承螺母擰緊后,夾片回縮量較大,錨下張拉控制應力大幅減小。確認結果 鋼束易旋轉、夾片松動 結論結論 要因要因 確認確認六六:末端原因 錨墊板端面與鋼束不垂直 完成時間 25、5 月 12 日 確認方法 現場實際測量 確認標準 錨墊板端面鉛垂度是否大于 1%(中心與邊緣縫隙是否大于 1mm)確認情況 在現場第二次張拉之前,利用垂直度檢測尺,對錨墊板垂直度進行檢測,發現大部分錨墊板端部與鋼束不垂直,偏差大于 3mm,使預應力鋼束在張拉錨固時,當支承螺母擰緊后,放張導致螺母傾斜錨固,錨下張拉控制應力減小。確認結果 錨墊板端面與鋼束不垂直 結論結論 要因要因 確認確認七七:末端原因 回縮量量測工具準確度低、誤差大 完成時間 5 月 13 日 確認方法 現場實際測量操作 確認標準 讀數精度滿足要求 確認情況 根據第二次張拉,現場進行回縮量測量,量測用游標卡尺精確度為 0.226、mm,讀數準確,易于操作。確認結果 量測工具準確度高、誤差小 結論結論 非要因非要因 確認確認八八:末端原因 作業條件差 完成時間 5 月 11 日 確認方法 現場實際測量 確認標準 操作平臺穩定、防護用品配搭齊全、機具配置與設計一致 確認情況 在第二次張拉過程中,現場操作工人在爬模平臺上進行操作,平臺牢固穩 14 定。進行張拉作業人員均配備安全帽、安全帶、防滑絕緣手套等防護用品。現場張拉配置的千斤頂、油泵、手拉葫蘆等機具滿足施工要求。確認結果 操作平臺穩定、防護用品配搭齊全機具滿足要求 結論結論 非要因非要因 小組成員按各自分工進行現場調查、分析原因,我們找到了主要原因:5.3 5.3 制定27、對策制定對策 (1)應對方案選擇與方案可行性評估 根據要因確認結果,QC 小組成員針對“利用工具錨進行二次張拉,施擰支承螺母時鋼束易旋轉、夾片易松動”、“錨墊板端面不鉛垂”和“支承螺母施擰角度受限制,無法施擰到位”三個主要原因召開對策方案分析會,分別對以上 3個問題的幾個方案進行了分析和評估,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主要原因利用工具錨進行二次張拉,施擰支承螺母時鋼束易旋轉、夾片易松動錨墊板端面與鋼束不垂直支承螺母施擰角度受限制,無法施擰到位 15 序號 要因 對策方案 對策評估 選定方案 有效性 可實施性 經濟性 可靠性 1 利用工具錨進行二次張拉,施擰支承螺母時鋼束易旋轉、夾片易松動 減小施擰速28、度和施擰力度 緩慢施擰,對防止鋼絞線轉動、夾片松動有一定效果 緩慢施擰比較容易實施 不增加費用 由于最終錨固時仍需用力施擰,且個人操作存在差異,可靠度低 改用張拉桿方式進行二次張拉 張拉桿方式進行張拉,可有效解決鋼絞線轉動、夾片松動 改進施工工藝,采用先進的技術措施,業主、設計及監理容易支持,實時性強 需購買張拉桿,增加一定的費用 優化施工工藝,可靠度高 2 支承螺母施擰角度受限制,無法施擰到位 減小施擰扳手規格尺寸 減小施擰扳手尺寸后,能更好的適應槽口尺寸,但是受張拉螺母位置影響,有效性較低 減小施擰扳手尺寸,容易實施 只需現場進行少許改動,不產生費用 螺母位置隨機性較大,減小扳手規格仍難以29、 100%順利安裝到位,可靠度低 改換刻槽形構造的支承螺母 刻槽形構造的支承螺母,方便用小錘和鐵釬進行敲擊緊固,且任意角度都可緊固,有效性較高 改換支承螺母的形式,只需和供應商溝通更換,對錨具結構本身無影響,實時性較強 只需更換錨具形式,不影響供貨,不產生費用,經濟性好 選擇適合張拉穴槽構造的結構,能有效解決施擰問題,可靠性高 改換施擰扳手為鐵釬 改換施擰扳手為鐵釬,方便敲擊錨固,但是六邊形構造無刻槽,敲擊點難以穩固施力,有效性較低 僅需更換施擰工具,可實施性高 更換施擰工具,僅需購買小錘和鐵釬,經濟性好 由于六邊形構造無刻槽,敲擊錨固時容易打滑,錨固效果低,不可靠 3 錨墊板端面與鋼束不垂直30、 加密錨墊板與鋼筋之間的加固點 僅能保證錨墊板在固定后不會偏位,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偏差,有效性低 需加大錨墊板與周圍鋼筋的焊接量,監理、設計人員一般不會同意,可實施性低 需增加一定數量的加固鋼筋,費用增加不大,但是需增加施工時間 僅能解決錨固后偏位,難以解決安裝偏位,可靠度低 利用角鋼對錨墊板進行加固 僅能保證錨墊板在固定后不產生偏位,有效性低 減少了錨墊板與周圍鋼筋的焊接點,可實施性高 需增加一定數量的加固角鋼,費用較高 加固后不會產生偏位,但難以解決安裝偏位,可靠度低 16 改換木錨盒為鐵錨盒,并將錨盒與錨墊板固定 可有效解決安裝偏位和加固問題,有效性高 利用更好的技術措施,減少了錨墊板的焊31、接損傷,監理、設計等容易接受,可實施性強 只需一次性投入鋼板加工錨盒、重復利用,相比木錨盒一次性投入,節約材料和安裝加工成本 鋼錨盒剛度大、不易變形,由于鋼錨盒固定在模板上,錨墊板端面垂直度由模板精度控制(0.1%),可靠性強 制表人:沈翔、黃少兵審核人:裴劍鈴日期:2015.5.20 2、應對方案措施制定 序號 主要因素 對策 目標 措施 地點 負責人 計劃完成時間 1 利用工具錨進行二次張拉,施擰支承螺母時鋼束易旋轉、夾片易松動 改用張拉桿方式進行二次張拉 支承螺母施擰時鋼束不發生旋轉、夾片不松動 1、通過與 OVM 廠家聯系,購買張拉用連接桿;2、更換二次張拉方式 現場 裴劍鈴、沈翔、高32、佳峰 2015 年 5 月 30 日 2 支承螺母施擰角度受限制,無法施擰到位 改換刻槽形構造的支承螺母 螺母施擰時,在隨機狀態下能順利找到刻槽,小錘順利敲擊鐵釬,使螺母緊固 1、將六邊形構造的支承螺母更換為刻槽形支承螺母;2、購買小錘和鐵釬,更換施擰工具。現場 李志忠、楊志剛、張晨 2015 年 5 月 30 日 3 錨墊板端面與鋼束不垂直 改換木錨盒為鐵錨盒,并固定在模板上 鋼錨盒能順利固定在模板上,端面垂直度偏差小于 1mm 1、制作鋼錨盒;2、將鋼錨盒安裝固定在模板上。現場 肖冰、黃少兵、朱金盈 2015 年 5 月 30 日 制表人:沈翔、黃少兵審核人:裴劍鈴日期:2015.5.2033、 17 5.4 5.4 對策實施對策實施 實施一實施一:針對針對“利用工具錨進行二次利用工具錨進行二次張拉張拉,施擰施擰支承螺母支承螺母時時鋼束鋼束易旋轉、易旋轉、夾片易松動夾片易松動”主因主因 措施:針對二次張拉后,施擰支承螺母時鋼束已發生旋轉、夾片易松動的問題,首先從張拉工藝上解決,通過與 OVM 預應力研究所人員研討,小組成員一致認為采用 OVM 推薦的“采用張拉桿方式進行二次張拉”的施工工藝。張拉桿與錨具之間通過螺紋連接,類似于斜拉橋冷鑄錨拉索張拉方式,二次張拉放張前,工作錨、張拉桿、工具錨之間是完全剛性連接,支承螺母施擰時夾片處于受力狀態,從工藝角度完全解決了工作錨轉動、夾片松動的問34、題。圖圖 5.45.4-1 1 張拉桿張拉桿安裝示意圖安裝示意圖 實施一實施一后效果檢查:后效果檢查:改用張拉桿進行二次張拉后,在施擰支承螺母時鋼束未發生轉動、夾片無松動回縮現場。實施實施二二:針對針對“支承螺母施擰支承螺母施擰角度受限制,無法施擰到位角度受限制,無法施擰到位”主因主因 措施 1:小組成員與 OVM 預應力研究所人員溝通,在了解了現場施工情況之后,OVM 推薦采用刻槽式支承螺母,工作錨具結構不變,只是將支承螺母形式進行更換,確保在二次張拉后,順利進行螺母緊固,且不受張拉穴槽尺寸影響,消除了施擰扳手操作空間和轉動角度受限制的影響。措施 2:將施擰扳手更換為“小錘+鐵釬”,與刻槽式35、支承螺母匹配,方便進行敲擊緊固,不受槽口角度限制。18 圖圖 5.45.4-2 2 六邊形六邊形與刻槽形與刻槽形支承支承螺母螺母更換更換前后前后對比照片對比照片 實施二實施二效果檢查:效果檢查:在更換了支承螺母并改換與之配套的施擰工具之后,每束鋼絞線二次張拉完成后,均順利進行螺母錨固,未出現無法找到刻槽、螺母無法緊固到位的情況。實施三實施三:針對針對“錨墊板端面錨墊板端面與鋼束不垂直與鋼束不垂直”主因主因 措施:通過與現場施工隊伍溝通,并參考連續梁橋豎向預應力二次張拉施工經驗,將木錨盒改為鋼錨盒。項目技術部根據索塔傾斜角度細化錨盒尺寸設計,使錨盒外口傾角與索塔一致。將錨墊板與錨盒通過螺栓進行固36、定,錨盒前端與索塔模板固定,錨盒底部精度受模板精度控制,由于索塔模板為成品液壓爬模,規范要求精度達到 0.1%,確保了錨墊板端部鉛垂。圖圖 5.45.4-3 3 改進后改進后鋼錨盒設計及安裝鋼錨盒設計及安裝現場現場照片照片 19 在鋼錨盒上按照錨墊板固定孔尺寸開設相應的孔眼,利用鐵釘將錨墊板與錨盒底板固定。實施實施三后效果檢查:三后效果檢查:將錨盒改為鋼制錨盒后,檢測固定后錨盒底板垂直度,垂直度偏差均小于1mm,達到了預期的目標。6 實施效果檢查實施效果檢查(1)活動目標完成情況 經過本次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在質量管理小組成員、項目部其他員工以及現場施工隊伍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多次與 OVM 37、錨固技術研究所商討,針對索塔錨固區穴槽設計這一情況,將將錨具錨具張拉方式由張拉方式由“利用利用工具錨進行二次張拉工具錨進行二次張拉”修改修改為為“利用剛性利用剛性張拉桿張拉桿進行進行二次張拉二次張拉”、將、將錨固螺母由錨固螺母由“六邊形六邊形”更更換為換為“刻槽刻槽圓圓型型”、將施擰工具由將施擰工具由“自制自制扳手扳手”更換更換為為“小錘小錘+鐵鐵釬釬”、將錨盒形式由將錨盒形式由“木木質質錨盒錨盒、自然、自然貼合貼合”修改修改為為“鋼制鋼制錨盒、螺栓固定錨盒、螺栓固定”,成功成功提高提高了了低回縮低回縮鋼絞鋼絞線線錨固體系二次張拉合格率錨固體系二次張拉合格率。在相應對策措施實施后,索塔錨固區后38、續預應力張拉施工滿足了設計及規范要求,實現了“提高低回縮鋼絞線錨固體系二次張拉合格率”的既定目標!業主、設計以及監理單位均對項目部“直面質量控制難題、積極采取有效技術措施、切實保證工程質量”的態度給予好評,同時對質量管理小組在活動中所取得一系列的成果表示認可。表表 6 6-1 1 對策對策實施后首批實施后首批鋼束鋼束二次張拉合格率情況一覽表二次張拉合格率情況一覽表 位置 序號 二次張拉回縮量(mm)俯爬面 直爬面 仰爬面 1 0.6 0.8 0.7 0.6 0.6 0.7 0.8 0.9 0.8 0.5 0.7 0.9 2 0.9 0.6 0.7 0.9 0.5 0.5 0.7 0.8 0.939、 0.6 0.8 0.8 3 0.9 0.6 0.7 0.8 0.8 0.7 0.8 0.6 0.7 0.9 0.7 0.5 4 0.9 0.5 0.8 0.6 0.8 0.7 0.9 0.7 0.5 0.9 0.7 0.8 5 0.5 1.5 0.9 0.8 0.8 0.8 0.5 0.9 0.6 0.9 0.7 0.7 6 0.8 0.9 0.6 0.9 0.7 0.6 0.5 0.6 0.5 0.6 0.5 0.8 7 0.6 0.9 0.9 0.7 0.9 0.6 0.7 0.8 0.8 0.5 1.0 0.6 20 8 0.8 0.9 0.6 1.5 0.9 0.6 0.5 0.8 40、0.9 0.9 0.8 0.6 9 0.7 0.7 0.7 0.8 0.4 1.0 0.7 0.8 0.9 0.9 1.0 0.7 10 1.2 0.8 0.7 0.8 0.5 0.8 0.6 0.9 0.9 0.5 0.8 0.6 11 0.8 0.9 0.8 0.9 0.8 0.8 0.6 0.8 0.9 0.6 0.6 0.6 12 0.6 0.9 0.9 0.9 0.7 0.7 0.7 0.8 0.8 0.5 0.6 0.9 13 0.7 0.6 0.5 0.7 0.6 0.6 0.8 0.7 0.9 0.6 0.5 0.8 14 0.6 0.9 0.5 0.9 0.6 0.7 0.641、 0.8 0.5 0.8 0.7 1.0 合格率 92.9 92.9 100 92.9 100 92.9 100 100 100 100 85.7 92.9(92.9*5+100*6+85.7)*14/168=95.85 制表人:張晨 審核人:高佳峰 日期:2015.6.20 制表人:裴劍鈴 審核人:辜力武 日期:2015.6.20 通過通過檢查表和柱狀圖可以看出,活動后檢查表和柱狀圖可以看出,活動后,我們把低回縮鋼絞線錨固體系二我們把低回縮鋼絞線錨固體系二次張拉合格率提升到次張拉合格率提升到 95.8595.85%,超過了目標值,超過了目標值 9595.0%.0%,成功成功的的實現了既定目標42、。實現了既定目標。活動后,我們對不合格點再進行調查分析,發現主要為對策“改換木錨盒為鐵錨盒,并將錨盒與錨墊板固定”在實施過程中,操作工人未按要求將錨墊板和錨盒固定螺栓擰緊、螺栓重復使用后緊固效率低導致,在后續鞏固階段將進一步改進。(2)經濟效益分析 節約節約施工總費用施工總費用:808284868890929496活動前目標值活動后85.79595.85目標柱狀圖合格率 21 節約施工費用:人工費+機械臺班費+節約返工費用=54382 元;節約施工綜合管理費用:節約施工費用 x5%=2719.1 元;節約施工費用稅金:(節約施工費用+節約施工綜合管理費用)x3.577%=2042.5 元。節約43、施工總費用:54382+2719.1+2042.5=59143.6 元。投入工程投入工程總費用:總費用:剛性張拉桿采購費用:6533 元;小錘+鐵釬施擰工具購置費:126 元;鋼制錨盒材料費:1876 元;錨墊板連接螺栓購置費用:854 元;投入工程綜合管理費:(6533+126+1876+854)x5%=469.5 元;投入工程費用稅金:(6533+126+1876+854+469.5)x3.775%=372.2 元;投入工程總費用:6533+126+1876+854+469.5+372.2=10230.7 元。質量質量管理管理小組小組活動活動費用費用:3265 元。通過通過質量管理小組活動44、,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共共節約成本:節約成本:59143.6-10230.7-3265=45647.9元。7 鞏固措施及標準化鞏固措施及標準化(1)標準化質量文件 質量管理小組成員在開展了“現狀調查、要因分析、對策制定、實施和檢查”一系列質量管理活動后,為了鞏固質量管理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在完成既定合格率目標的同時,實現課題選擇時“為公司同類工程積累施工經驗、培養現場質量管理人才”的初衷。小組成員將質量管理活動過程中積累的現場數據編輯成冊,供同類項目查閱參考,同時制定了低回縮量鋼絞線錨固體系施工作業指導書、低回縮量鋼絞線錨固體系張拉機具選擇注意事項、低回縮量鋼絞線錨固體系二次張拉施工質量控制要點45、三篇質量管理文件,作為公司今后同類項目的施工參考資料和指導性技術文件。22 在質量活動開展和標準化文件編制過程中,一批年輕的技術干部掌握了低回縮量鋼絞線錨固體系的理論知識,在今后的實踐中會更加順利的運用到質量管理活動中去。(2)對策落實及指導書執行情況 表表 7 7-1 1 對策對策落實及指導書執行情況檢查表落實及指導書執行情況檢查表 檢查項目 檢查情況簡述 檢查人 檢查時間 施工作業指導書 有效指導施工 沈翔 2015 年 7 月 5 日 二次張拉質量控制要點 質量控制要點可控 黃少兵 2015 年 7 月 5 日 錨墊板與錨盒螺栓固定情況 螺栓有效、錨固緊 張晨 2015 年 7 月 5 46、日 剛性張拉桿張拉情況 均采用 楊志剛 2015 年 7 月 5 日 刻槽型支承螺母施擰錨固情況 施擰方便、錨固有效 高佳峰 2015 年 7 月 5 日(3)鞏固效果抽查 在活動后期,運用制定的質量管理標準化文件,指導現場施工,在抽查了現場張拉 100 個檢查點之后,計算二次張拉合格率為 96.5%。制表人:沈翔 審核人:裴劍鈴 日期:2015.7.8 8 體會及打算體會及打算(1)專業技術方面 通過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小組人員對低回縮量鋼絞線錨固體系施工流程以及質量控制要點均掌握較好,對預應力施工規范的理解有很大提高。在“提高80828486889092949698活動前目標值活動后鞏固47、期85.79595.8596.5目標柱狀圖合格率 23 二次張拉合格率技術措施”、“低回縮量鋼絞線錨固體系施工機具選擇”總結出了成熟的施工技術經驗。(2)管理水平 在質量管理活動過程中,小組成員學習了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熟練使用調查表、直方圖、魚骨圖、系統圖等統計工具,學會運用邏輯推理方法,找出問題癥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并得到預期效果,全面提高了小組成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小組綜合素質 總結這次質量管理活動,增強了質量管理小組成員的質量意識,提高了現場質量管理知識的運用水平。具體來說,在團隊精神、統計工具使用、熟悉預應力施工規范程度、個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48、力等方面有較大提高。表表 8 8-1 1 小組小組成員自我評價表成員自我評價表 評價項目 活動前評分(10 分制)活動后評分(10 分制)全面質量控制理念 5 8.5 統計工具使用能力 4 7.5 團隊合作精神 6 9 預應力施工規范熟悉程度 7 9 個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 8 根據上表繪制出自我評價雷達圖如下:(4)今后打算 0246810團隊精神統計工具使用能力預應力規范熟悉程度個人能力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活動前活動后 24 在總結了索塔錨固區低回縮量鋼絞線錨固系統張拉質量控制經驗之后,在項目的 T 型剛構橋中,設計有豎向精軋螺紋鋼筋,作為短束預應力,同樣要求進行二次49、張拉,但預應力筋的差別,給張拉機具選擇、質量控制要點帶來差別。下一步我們將利用本次 QC 活動中所學的統計工具、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圍繞“健全制度、提高質量、創造效益”為核心開展質量管理活動,我們下一項質量管理活動課題是:提高懸澆箱梁豎向預應力鋼筋張拉合格率提高懸澆箱梁豎向預應力鋼筋張拉合格率 25 一、總體評價 該成果課題為“現場型”課題。吉安市新井岡山大橋,其主橋索塔上塔柱錨固區預應力鋼束采用 M15DHS 型可復拉低回縮群錨體系,預應力鋼絞線采用二次張拉工藝,小組根據工程實際現狀和工程創優需要,通過調查已完工程張拉鋼束回縮量,找出影響錨固區低回縮量錨具二次張拉質量的主要原因為二次50、張拉錨固后回縮量偏大,并對常規方法進行了改進,達到了提高施工質量的目的。成果選題較好,重在解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符合 QC 小組活動小、實、活、新的要求。活動過程基本遵循 PDCA 循環程序,活動過程敘述比較詳細,尤其是實施過程,能夠做到圖文并茂,使人一目了然。通過此次 QC 小組活動,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特別是聯合支架連接板的成果做法進行了匯總整理,索塔錨固區低回縮量錨具二次張拉施工作業指導書,作為公司今后同類項目的施工參考資料和指導性技術文件。但在整個小組活動過程中,數據及統計工具使用較少,希望在今后的活動中能夠在統計工具運用方面有所加強。二、不足之處 1、小組自選目標,需作依據性說明,無需作目標可行性論證,應在現狀調查中陳述清楚制定這個目標水平和理由,也就是說,為什么要制定這樣的目標,制定目標的依據是什么,盡可能用事實、數據說話;26 2、要因分析因果圖(魚刺圖)部分原因分析不全面沒有分析到末端,人、機、料、法、環不能有效對應,如:技術交底不屬于人員范疇屬于方法,而夾片限位裝置不是方法屬于機械設備;3、現狀調查時,抽取了 468 束數據,而效果檢查時,僅調查鋼束數量 168 束,可比性不強,應該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