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黃山區新華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2536
2024-06-24
36頁
6.68MB
1、黃山市黃山區新華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黃山市黃山區新華鄉人民政府2024年6月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依據國家、省、市、縣工作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結合新華鄉實際,組織編制了黃山區新華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在全面落實國家、省、市級國土空間規劃重大格局和空間布局要求、細化政策措施的基礎上,以新華鄉山水人文空間特色為基礎,對全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體現安全、韌性、宜居、智慧2、等空間要素支撐。本規劃是新華鄉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行動綱領,是編制下位村莊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新華鄉的相關規劃和建設行為,不得違背規劃的要求。為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公眾智慧,現面向社會公開征詢意見和建議。前言目 錄01.總則02.現狀基礎03.發展定位與目標04.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5.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6.村莊布局優化07.國土空間支撐體系08.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09.歷史文化保護與特色風貌塑造10.鄉政府駐地規劃11.規劃傳導、實施與保障011.指導思想2.技術路線3.規劃范圍4.規劃期限總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3、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指導思想 技術路線 規劃范圍規劃期限為20212035 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 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期限鄉域范圍:本次規劃新華鄉鄉域范圍下轄4個行政村(曹村村、大保村、賜田村、董家灣村)、黃山區游山公益林場和陳村水庫,全鄉國土總面積60.73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地范圍:在大保村和董家灣村,鄉政府駐地面積38.4、11公頃。全鄉國土總面積:60.73平方千米021.自然地理格局2.產業發展現狀現狀分析 山河相間,嶺谷相鄰,山與谷成放射狀分布,形成優美的山水景觀地形地貌:新華鄉丘陵盆谷相間,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陡懸式中山,南部為低山丘及山間盆谷。北部以游山為中心,向其東緣兩翼延伸,均為陡懸式中山,構成鄉境邊緣的自然屏障。中部和南部低山盆谷,濱臨太平湖。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6,年均降水量1553.3毫米。水文條件:新華鄉境內有滄溪河、李家莊河、大保河、曹村河,均源于游山和大山,向南流入太平湖。強降雨易山洪暴發、破壞力大。自然地理和格局 產業經濟:特色農業勢頭良好,旅游產業穩步發展第一產業5、:新華鄉糧食作物主要為水稻和油菜,經濟作物主要是茶葉、竹筍,其他特色農作物有羊肚菌等,還有皖南小黃牛、山羊特色養殖第二產業:新華鄉現有十幾家家竹筍加工廠、多家家建材加工廠和竹制品加工廠、五金配件加工廠第三產業:新華鄉現有圍繞太平湖風景區開展的旅游服務項目,若干民宿群,以及農家樂垂釣等休閑旅游項目 產業發展現狀031.規劃定位發展定位于目標 規劃定位依托豐富的山水林地資源、以農林產業生產和加工為主導產業,兼顧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及近郊旅游業,積極推動相關商貿服務業發展,打造成四季有筍、特色鮮明的“鮮筍之鄉”和皖南竹文化特色小鎮、農村電商示范小鎮環太平湖生態旅游服務區環太平湖生態旅游服務區黃山區精致農6、業創新區黃山區精致農業創新區全國筍竹特色產業發展示范鄉全國筍竹特色產業發展示范鄉041.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國土空間規劃分區3.重要控制線落實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屏兩區、一軸兩組團”“一屏”:東南部生態安全屏障“兩區”:特色筍竹發展區、臨湖生態農業發展區“一軸”:沿S605連接永豐鄉和龍門鄉的鄉村發展軸“兩組團”:集鎮綜合服務組團、太平湖旅游發展組團 國土空間分區一級規劃分區包括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二級規劃分區是在一級規劃分區的基礎上根據主導功能、分布區域及管制要求細分,城鎮發展區包括城鎮集中建設區,鄉村發展區包括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7、。重要控制線落實 城鎮開發邊界:新華鄉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0.16公頃,占全鄉國土總面積0.001%。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新華鄉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440.37公頃,占現狀耕地總面積的90.53%。生態保護紅線:新華鄉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3166.26公頃,占全鄉國土總面積的52.14%。以自然資源部最終下發數據為準051.耕地資源保護2.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水源保護與利用4.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 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布局優化統籌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不斷促進區外零散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不斷向區內集聚。根據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依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提取8、的其他草地、鹽堿地、沙地、裸土地,與生態保護紅線、年降水量、年積溫和地形坡度等數據疊加,扣除不符合耕作條件的地類,將其余劃入耕地。后續合理開發宜耕的草地、沙地作為耕地后備資源。實施農用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工程等項目,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增加耕地后備資源,確保糧食安全。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濕地資源新華鄉2020年變更調查中林地面積為4047.02公頃,占全域國土面積的66.64%;其中公益林面積為2713.92公頃。嚴禁轉換,嚴格用途管制,嚴格保護各級生態公益林;嚴格 限制林地轉為建設用地,嚴格控制林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嚴格保 護森林資源,加強經營管理,實現森林面積占補平衡、進出平衡;分級保護,科9、學劃分林地保護等級,實施林地分級保護管理。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強化水源涵養與保護,對全域水源涵養區進行保護,統籌考慮水土流失防治、面源污染控制和人居環境改善,開展曹村河、大保河、和陳村水庫自然修復工程,系統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強化地方各級政府責任,嚴格考核評估和監督。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落實規劃岸線分區管理要求,優化岸線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濕地保護利用目標: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及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確保全鎮濕地面積不減少、濕地性質不改變、濕地功能10、不破壞、濕地質量不降低。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重建或者修復已退化的濕地生態系統,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加強濕地資源利用管控:堅決制止隨意侵占和破壞濕地資源的行為;不得擅自建造建筑物、構筑物,修建阻水、排水設施,向濕地超標排放污染物等破壞濕地行為。061.村莊職能分工2.村莊類型劃分村莊布局規劃 村莊職能分工 村莊類型劃分071.道路交通規劃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3.基礎設施規劃國土空間支撐體系 道路交通規劃 根據安徽省普通省道網規劃,從區域聯通,內部優化,農村道路設施完善等方面,構建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體系對外交通規劃升級S605,使新華鄉能快速對接永豐鄉和龍門11、鄉;規劃升級X201,使得新華鄉能快速對接涇縣和新豐鄉。內部交通以現狀村村通公路為基礎,適當拓寬,實施暢通工程,打通斷頭路。交通設施規劃結合S605布置客運站點;結合鄉域內行政村發展需求設置停車場,具體位置及用地指標在村莊規劃中予以明確。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基礎設施規劃供水工程新華鄉集鎮及農村飲用水均采用地表水水源,水源地水質達到II類標準,飲用水普及率達100%排水工程規劃新華鄉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規劃期末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規劃保留污水處理設施,新建多個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尾水排入下游河道,出水水質要求達到標準后排放。雨水工程根據就近排放的原則,本次規劃采用“明溝+暗溝+河流”相結合的12、布局方式。供電工程利用新華35kV變電站,推進鄉村電網升級改造,適度超前建設電力設施,提高電網受電能力、輸送能力和供電能力,形成環枝狀供電體系。安全工程依據城市防洪規劃規范(GB/510792016),鄉政府駐地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鄉域其他地區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規劃結合新華鄉政府駐地設置微型消防站1座,現狀鄉政府作為防災指揮中心,鄉衛生院及各行政村衛生室作為應急醫療設施081.國土綜合整治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國土綜合整治序號工程名稱工程類型重點任務實施區域建設規模(公頃)主要技術指標建設時序(年)1耕地規整工程農用地整理田坎整理全域根據上位規劃落實農用地整理面積2023-20352旱地改13、造工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全域/2023-20353坡耕地改造工程土地平整全域根據上位規劃落實2023-20354農田生態治理工程面源污染治理全域根據上位規劃落實2023-20355低效耕地整治工程種植結構調整、土地平整、土壤培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田間道路建設全域根據上位規劃落實2023-20356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工程種植結構調整、土地平整、土壤培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田間道路建設全域/2023-20357建設用地騰退工程建設用地整治土地復墾、土地平整、土壤培肥全域/建設用地整治面積2023-20358鄉村“四旁”綠化美化生態修復見縫插綠,因地制宜展開路旁、水旁、宅旁、村旁綠化工作全域根據上位14、規劃落實生態修復面積2023-20359小微濕地、綠地建設以行政村為單位,依托現有坑塘水面,在聚居點附近合理布局小微濕地,小型公共綠地,提供農村戶外游憩休閑空間全域根據上位規劃落實2023-203510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建設農村公廁、農村垃圾收集點,分組團設立轉運站、進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進行農村公路養護及路域環境整治全域根據上位規劃落實2023-203511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對水土流失嚴重區域耕地逐步進行退耕還林,種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鄉土喬木全域根據上位規劃落實2023-203512水源保護地綜合保護整治水源地周邊村環境綜合治理、水源涵養及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建設水源涵15、養林全域根據上位規劃落實2023-203513地質災害易發區治理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地災點監測預警,綜合考慮地災點規模大小、治理難度、受威脅人數來確定治理搬遷措施全域根據上位規劃落實2023-203509特色風貌塑造1.歷史文化保護2.特色風貌塑造 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資源類型名稱及位置管控要求古樹名木300年二級柏樹(大保村)150年三級桂樹(大保村)80年的鵝掌楸(董家灣村)360年的女貞(董家灣村)270年三級刺柏和柏木(曹村村)150三級扁柏(曹村村)150年三級苦櫧(曹村村)按不小于樹冠垂直投影外五米劃定保護范圍,禁止在古樹名木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建(構)筑物,禁止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16、遺址遺跡廣仁寺遺址(賜田村)蒼溪會堂(賜田村)中憲第(賜田村)競成橋(董家灣村)以保護和修繕為主地文景觀安徽黃山國家森林自然公園太平湖國家濕地自然公園合理的保護和利用梳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明確保護范圍,劃定重點保護區域,并提出管控要求 特色風貌塑造依托山水資源本底,以體現鄉村風貌、彰顯集鎮特色為原則,構建景觀風貌格局總體定位:“三灣薈萃,濱湖小鎮”一帶:農旅融合景觀帶 三區:田園自然風貌區、村落與產業發展風貌區、山水林生態景觀風貌區 多點:由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組成的景觀節點,如曹村田園景觀、集鎮鄉村聚落景觀、大保農園景觀、濱湖景觀等 多廊:道路景觀廊道、山水林生態廊道、濱水綠色廊道等多個景17、觀廊道101.優化用地布局鄉政府駐地規劃 鄉政府駐地規劃111.規劃傳導2.實施保障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規劃傳導1、落實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實市級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2、落實市級相關專項規劃落實市級自然保護地等專項規劃及跨行政區域或流域的國土空間規劃,交通、能源、水利、農業等其他專項規劃黃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黃山市黃山區新華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對村莊規劃提出等級 結構、發展方向的引導,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將底線管控規模傳導至村莊。傳導傳導 實施保障組織機制政策支持宣傳引導監督實施由區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18、規劃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鄉鎮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近期項目計劃制定鄉鎮年度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的部署;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向社會公布和宣傳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將規劃核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由區級人民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激勵、資金籌措、幫扶政策,保障民生工程及重點項目的推進。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測評估及實施管理機制,確保規劃的落實與保障。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實現對鄉鎮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定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