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北縣肇興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2560
2024-06-24
15頁
967.95KB
1、 蘿北縣肇興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肇興鎮人民政府 2024 年 5 月 注:本公示讀本為公示草案,所有內容及數據以最終批復為準。1 一、編制背景 為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 號),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 201987 號)等文件精神,積極順應國家及黑龍江省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新要求,落實黑龍江省推進“六個龍江”“八個振興”戰略部署和鶴崗市委市政府、蘿北縣委縣政府的工作要求,對肇興鎮范圍內國土2、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指導鎮域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特編制蘿北縣肇興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本規劃)。二、規劃原則(1)戰略引領,全域統籌原則(2)底線思維,綠色發展原則(3)生態優先,突出特色原則(4)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原則(5)民生優先,協調發展原則(6)承上啟下,體現特色原則(7)遠近結合,整體協調原則 2(8)公眾參與,開放共享原則 三、規劃范圍與期限 本規劃分兩個層次,包括鎮域行政轄區規劃和鎮政府駐地規劃,其空間范圍如下:鎮域規劃范圍為肇興鎮行政區域,包括 10 個行政村。3、鎮政府駐地規劃范圍為肇興鎮政府駐地城鎮開發邊界內全部國土空間。本次規劃的期限為 20212035 年,基期年為 2020 年,其中:近期規劃期限為 20212025 年;遠期規劃期限為 20262035 年。四、發展定位 總體定位:蘿北縣北部生態宜居重要節點、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黑龍江界江文旅體驗區。五、規劃目標 至 2025 年,國土空間全域建設取得系統性成果,打造蘿北縣宜居宜業小城鎮,人均生產總值超過蘿北縣平均水平。至 2035 年,基本實現高水平現代化建設,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 3 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25 年翻一番,3 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基4、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質量、資源能源集約利用,經濟發展躋身全市前列。六、產業發展導向 第一產業的發展主要方向為:打造非轉基因水稻原產地品牌,發展有機蔬菜種植業,鞏固傳統種植業,發展成現代農業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第二產業的發展主要方向為:依托本地農副產品市場及原產地的資源優勢,發展配套加工業,發展水稻、玉米等的精深加工業,發展食品工業,壯大企業規模。第三產業的發展主要方向為:充分利用肇興鎮獨特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帶動服務業、運輸業和商貿物流業的發展,實現第三產業跨越式發展。七、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依托鎮域內主要公路,形成發展軸線,輻射全鎮,達到以點帶面的發展態勢。構建“一核兩軸5、三區”總體空間格局。“一核”是指以肇興鎮政府駐地為核心的鎮域發展主中心,積極發展鎮政府駐地,強化中心職能以此帶動鎮域的社會經濟協調有序發展。“兩軸”是指橫向 G332 國道形成的鎮域產城融合發展軸,及鎮政府駐地與中心村裕豐村之間的形成的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軸。4“三區”,即水域生態涵養區、產城融合服務區、鄉村振興實踐區。八、落實三條控制線 1.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 落實上級的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一經確定,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調整。嚴格實施耕地用途管制。各村莊規劃應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確保劃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穩定。2.生態保6、護紅線 落實上級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一經劃定,未經批準,嚴禁擅自調整。以生態保護紅線圍合的空間為核心,嚴格控制人為活動尤其是開發建設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和擾動,整體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濕地、河流、荒地等自然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各村莊規劃應嚴格落實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穩定。3.城鎮開發邊界 落實城鎮開發邊界。按照蘿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下達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指標,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以外的村莊集中建設區邊界。確保布局穩定、邊界清晰。5 城鎮開發邊界一經劃定,原則上不得調整。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國家重大7、項目建設、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調整的,依法依規按程序進行。積極推進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促進城鎮空間與農業空間、生態空間有機融合,充分發揮農業、生態等資源的景觀價值和文化價值,引導城鎮空間合理布局。九、居民點統籌發展 1.人口規模預測 規劃近期到 2025 年全鎮常住人口為 0.75 萬人,遠期到 2035 年全鎮常住人口為 0.5 萬人。規劃近期到 2025 年鎮政府駐地總人口為 0.2 萬人;至 2035 年鎮政府駐地總人口為 0.3 萬人。2.等級規模結構規劃 名山鎮居民點等級規模結構分為:鎮政府駐地中心村基層村三個層次。人口規模大于 2000 人的為鎮政府駐地(群力村、龍江村8、建興村、永興村、東興村);人口規模在 5001000 人的為裕豐村;人口規模在 500 人以下的為先鋒村、三馬架村、勝利村、前鋒村。3.職能結構規劃 規劃至 2035 年,鎮域的職能結構類型有 4 種:綜合服務型-群力村、龍江村、建興村、永興村、東興村、裕豐村;一般農牧型-三馬架村、勝利村;特色農貿型-先鋒村;特色旅游型-前鋒村。6 4.村莊分類 參考黑龍江省村莊規劃編制技術指引中規定,黑龍江省村莊規劃分類分為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邊境鞏固類和拆遷撤并類 5 大類型。本次規劃村莊分類有 3 大類。裕豐村為特色保護類,勝利村為集聚提升類,群力村、龍江村、建興村、永興村、東興村、先9、鋒村、三馬架村、前鋒村為邊境鞏固類。5.產業發展與布局 規劃期內確定空間發展結構為“兩軸、三心、四點”的鎮域空間布局。“兩軸”是指沿哈蘿公路形成的鎮域空間發展主軸和鎮政府駐地向裕豐村方向發展的次軸。“三心”是指以肇興鎮鎮政府駐地為核心的鎮域發展主中心,積極發展鎮政府駐地,強化中心職能以此帶動鎮域的社會經濟協調有序發展;群力村位于鎮域空間發展主軸沿線,是鎮域中部次中心;裕豐村位于鎮域空間發展次軸的南端,是鎮域西南部次中心。“四點”是鎮域內規劃保留的四個基層村,分別是三馬架村、先鋒村、勝利村、前鋒村,發揮各村莊優質種植和養殖產業優勢,綜合考慮交通聯系、現狀基礎及農村居民點的集聚等因素,部分基層村人10、口向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聚集。十、支撐體系 1.道路交通體系 7 肇興鎮域對外交通主要依托哈蘿公路 G332 國道,規劃近期以公路提檔升級為重點。規劃期內肇興鎮境內建設 1 條鐵路,為沿邊鐵路。逐步完善鎮域公路網布局,形成以鎮政府駐地為中心,以鄉道、村道為骨架的鎮域公路網結構。由于肇興鎮鎮域內公路呈魚骨狀,且公路等級比較低,境內村屯之間聯系不強,所以本次規劃建設將著重提高公路質量和服務水平并推進建設鎮域內部的通村公路,完善農村通村公路建設,提高公路技術等級。規劃近期以公路提檔升級為重點,遠期將開展鄉村公路網建設,使得路網結構和通行能力能進一步增強,提高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形成以肇興鎮政府駐地為核11、心、以中心村為結點、各基層村屯相互連通的與肇興鎮社會經濟發展和對外交通聯系相適應的公路網絡,為肇興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2.公共服務設施 規劃保留肇興鎮政府駐地現狀學校,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優化提升,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并按照小學素質教育綜合督導評估標準來加強教育階段學校的建設和管理。規劃在肇興鎮域內共設置 1 所小學,完善鎮政府駐地小學寄宿制度和通勤車制度,進行集中辦學,滿足農村學生的就學需求,努力做到城鄉教育均等化。至 2035 年,規劃以肇興鎮為依托,以中心村和基層村為重點建設完善文化服務設施,形成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絡,在鎮政府駐地新建文化站、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設施,設施可12、部分合建,完 8 善城鎮功能,豐富居民生活,提升城鎮品質。各村莊文化服務中心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看電影、文藝演出以及集會等需要。規劃以肇興鎮衛生院為中心,以各村衛生所為支撐,構建鎮域醫療衛生體系。建立適應肇興鎮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健康需求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預防保健體系,實現人人享有與全面小康生活相適應的衛生保健體系。規劃加大投入、健全機制,完善老年人設施,以適應肇興鎮人口結構老齡化,為老年人提高安全、方便、舒適、衛生的生活環境,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文明需求。鎮政府駐地規劃 2 處養老設施用地,加大資金投入、健全機制,完善老年人設施,以適應肇興鎮人口結構老齡化,為老年人提供安13、全、方便、舒適、衛生的生活環境,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文明需求。村莊養老設施結合幸福大院共同建設。3.基礎設施 給水:規劃保留鎮政府駐地現有自來水廠,完善檢驗、消毒等設施,村莊完善供水設施,布置自來水管網,對地下水進行必要處理,達到飲用水標準,保證村民飲水安全。規劃充分利用現狀村鎮供水設施,逐步創造條件實行區域供水網絡,實現區域供水。排水:肇興鎮的排水體制采用分流制,雨水可就近排入附近水體。污水集中到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污水處理后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 A 標準后排放。規劃鎮政府駐地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方式,雨水通過雨水管網排入黑龍江;9 在14、鎮政府駐地東南側新建 1 座污水處理站,通過污水管網排入污水處理廠進行收集處理,達標后排入黑龍江。中心村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是否納入排水系統;基層村結合道路建設排水邊溝,進行自然排水。供電:至規劃期末,規劃保留鎮政府駐地現狀 35kV 變電站,完善 10kV 配電線路。基層村由鎮政府駐地變電所統一供電。鎮政府駐地所有市政道路路燈全覆蓋;村莊規劃沿主要道路以及巷道拐彎處設置路燈照明。照明燈具建議采用太陽能路燈及體現當地特色的路燈,路燈間距在 35-50 米左右。通信:保留現有的郵政支局,適當擴大規模,在鎮政府駐地、裕豐村建設通訊基站,設置郵政局所、代辦點。鞏固、提高全縣域廣播電視“村村通”、“屯屯15、通”工作,規劃擴建完善現有的有線電視設施,規劃近期內完成全縣有線電視的數字化改造,規劃遠期加快建設廣電 NGB 綜合接入網絡。到 2035 年,全面建成超大帶寬、高度智能、信息安全、敏捷開放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提供無處不在的信息通信服務,在有業務需求的鎮政府駐地規劃部署 5G 網絡。供熱:規劃鎮政府駐地采用集中供熱,規劃建設供熱站 1 處,能源形式以燃煤為主,村莊采取分戶供暖,供暖能源大多以煤、秸稈為主,以火炕、火墻等方式取暖,也可采用家用小型采暖系統、復合式太陽能采暖房、電取暖等方式。熱負荷高的村屯遠期采用集中供熱,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作為供熱方式。燃氣: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加速,規劃遠16、期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輔。鎮政府駐地結合加油站規劃設置燃氣儲配站 1 座。村莊仍 10 以瓶裝液化石油氣為主要民用燃氣氣源。燃氣管道沿主要道路鋪設,鋪設標準滿足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 的有關規定。環衛: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方式,規劃鎮政府駐地東南部、三馬架村南部新建 2 處小型的垃圾轉運站,各村莊建設垃圾收集點,并配備村收集車進行收集,最終均送至縣處理廠進行處理生活垃圾日產量可按每人 1.O1.2 千克計算。十一、規劃傳導與實施 1.規劃傳導 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包括城鎮單元和村莊單元。城鎮單元應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單元應編制村莊規劃。本次規劃肇興鎮劃分為17、 6 個規劃編制單元,其中城鎮單元為 1 個,村莊單元 5 個。2.實施保障 落實黨委和政府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主體責任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堅持“多規合一”,強化規劃嚴肅性,規劃一經批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加強部門上下聯動。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框架,建立編制實施本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共同責任機制。鎮域相關部門共同落實好本級國土空間規劃的主要目標指標和管控要求。健全配套政策機制 11 深化研究并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全流程中自然資源管理等相關政策措施、實施細則及實施保障機制,提高保障力度。保障重點項目實施 落實鶴崗市及蘿北縣重大戰略,為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按照市級重大項目管理要求,對納入項目庫的建設項目予以國土空間資源保障和政策支持。堅持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機制 在規劃編制階段,廣泛調研社會各界意見和需求,深入了解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共同推進規劃編制工作。在方案論證階段,要形成通俗易懂可視化的中間成果,充分征求有關部門、社會各界意見。規劃獲批后,應在符合國家保密管理和地圖管理等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及時公開,并接受社會公眾監督。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