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鋁整流所電氣調試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2672
2024-06-24
24頁
80.41KB
1、目 錄1. 概況 22. 電氣調試流程圖 23. 電氣調試準備 24. 電氣設備單體試驗 35. 繼電保護整定 116. 系統操作試驗 117. PLC系統調試 118. 整流所送電 179. 整流機組調試 1810.質量保證措施 1911.組織機構 2012.安全技術措施 2013.試驗儀表、儀器計劃 22某電解鋁整流所電氣調試方案1. 概述某橋鋁整流所有五臺87000KA整流變壓器,經整流裝置整流為電解車間提供直流1080V,240KA電解電源。兩臺25000KA動力變壓器,為全廠提供10KV電源。整流變壓器,采用79級調壓,保證了電解槽電流調節的需求;整流裝置采用12相整流,其直流輸出電2、壓電流波動小,為電解提供優質的直流電源,從而保證了電解鋁的質量。五臺整流變壓器和兩臺動力變壓器的一次測,都是由110KV供電,110KV斷路器全部采用SF6斷路器;10KV斷路器采用真空斷路。110KV變電站整流所控制采用先進的PLC控制系統,其控制系統由總調PLC、1#整流機組PLC、5#整流機組PLC、整流循環PLC 組成,各PLC 之間通過通訊網連接,110KV變電站及整流變壓器,動力變壓器的保護、測量、計量等,全都采用智能裝置,通過智能通信管理器與各PLC系統、監控主機和工程師站連接,從而實現了保護、測量、計量、自動控制和監控。2. 電氣調試流程圖(見調試流程圖21頁)3. 電氣調試準3、備調試準備是先行工作,對保證調試質量、加快工程進度尤為重要。調試準備包括:人員準備、技術準備、工作環境準備、調試用儀器儀表準備、工序條件準備。3.1人員準備調試人員必須是具備專業知識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須經過專門技術培訓和操作安全考核,持證上崗。3.2 技術準備組織調試人員學習圖紙、熟悉工藝要求;進行圖紙自審、會審;聽取設計院答疑和技術交流;編寫調試方案;做技術交底。3.3 工作現場準備 為保證調試質量及安全,對調試工作的環境提出如下要求:作業現場清潔;溫度及濕度符合電氣控制設備的要求;試驗電源容量充余,電壓穩定;對電磁干擾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3.4 調試儀器儀表和材料的準備測量儀器儀表精度直接4、影響調試質量和進度,根據調試項目及內容編寫計量檢測網絡圖,調試用的儀器儀表必須經過檢定并在檢定有效周期內方可使用。4. 電氣設備單體試驗4.1 電力變壓器的單體試驗項目,應包括下列內容:4.1.1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電阻;測量應在各個分接頭所有位置上進行,各相測得值的相互差值應小于平均值的2%;線間測得值的相互差值應小于平均值的1%。4.1.2檢查所有分接頭的變壓比;檢查結果應與制造廠銘牌數據相比應無明顯差別,且應符合變壓比的規律。4.1.3檢查變壓器的三相結線組別;必須與設計要求及銘牌上的標記和外殼上的符號相符。4.1.4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絕緣電阻、吸收比或極化指數;所測得的絕緣值不應低于5、產品出廠試驗值的70%(與出廠同溫度);吸收比與產品出廠值相比無明顯差別,在常溫下不應小于1.3。4.1.5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介質損耗角正切值tg;被測繞組tg值不應大于產品出廠試驗值的130%(與出廠同溫度)。4.1.6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泄漏電流;泄漏電流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規范要求。4.1.7繞組連同套管的交流耐壓試驗;試驗電壓可按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附錄一試驗電壓標準進行交流耐壓試驗。4.1.8測量與鐵芯絕緣的各緊固件及鐵芯接地線引出套管對外殼的絕緣電阻;用2500V兆歐表測量,持續時間為1min,應無閃絡及擊穿現象。4.1.9非純瓷套管的試驗;應按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進行。4.16、.10絕緣油試驗。4.1.11有載調壓切換裝置的檢查和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4.1.11.1在切換開關取出檢查時,測量限流電阻的電阻值,測得值與產品出廠數值相比,應無明顯差別。4.1.11.2在切換開關取出檢查時,檢查切換開關切換觸頭的全部動作順序,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4.1.11.3檢查切換裝置在全部切換過程中,應無開路現象;電氣和機械限位動作正確且符合產品要求;在操作電源電壓為額定電壓的85%及以上時,其全過程的切換中應可靠動作。4.1.11.4在變壓器封鎖電壓下操作10個循環。在空載下按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檢查切換裝置的調壓情況,其三相切換同步性及電壓變化范圍和規律,與產品出廠數據相7、比,應無明顯差別。4.1.11.5絕緣油注入切換開關油箱前,其電氣強度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4.1.12額定電壓下的沖擊合閘試驗;在額定電壓下對變壓器的沖擊合閘試驗,應進行5次,每次間隔時間宜為5min,無異常現象;沖擊合閘宜在變壓器高壓側進行;對中性點接地的電力系統,試驗時變壓器中性點必須接地。4.1.13檢查相位;檢查變壓器的相位必須與電網相位一致。4.1.14測量噪音。4.2 六氟化硫(SF6)斷路器單體試驗項目,應包括下列內容:4.2.1測量絕緣拉桿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值應不低于6000M4.2.2測量每相導電回路的電阻;測量每相導電回路的電阻值及測試方法,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8、定。4.2.3耐壓試驗;應在斷路器合閘狀態下,且SF6氣壓為額定值時進行。試驗電壓按出廠試驗電壓的80%。4.2.4斷路器電容器的試驗。4.2.5測量斷路器的分、合閘時間;應在斷路器額定操作電壓、氣壓或液壓下進行,實測數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4.2.6測量斷路器的分、合閘速度;應在斷路器額定操作電壓、氣壓或液壓下進行,實測數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4.2.7測量斷路器主、輔觸頭分、合閘的同期性及配合時間;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4.2.8測量斷路器合閘電阻的投入時間及電阻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4.2.9測量斷路器分、合閘線圈絕緣電阻及直流電阻;絕緣電阻值不應低于10M,直流9、電阻值與產品出廠試驗值相比應無明顯差別。4.2.10斷路器操動機構的試驗;應按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有關規定進行。4.2.11套管式電流互感器的試驗;應按“互感器”的有關規定進行。4.2.12測量斷路器在SF6氣體的微量水含量;應符合下列規定:4.2.12.1與滅弧室相通的氣室,應小于150ppm。4.2.12.2不與滅弧室相通的氣室,應小于500ppm。4.2.12.3微量水的測定應在斷路器充氣24h后進行。4.2.13密封性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4.2.13.1采用靈敏度不低于110-6(體積比)的檢漏儀對斷路器各密封部位、管道接頭等處進行檢測時,檢漏儀不應報警。4.2.13.2采用收集法進10、行氣體泄漏測量時,以24h的漏氣量換算,年漏氣率不應大于1%。4.2.13.3泄漏值的測量應在斷路器充氣24h后進行。4.2.14氣體密度繼電器、壓力表和壓力動作閥的校驗;氣體密度繼電器及壓力動作閥的動作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壓力表指示值的誤差及其變差,均應在產品相應等級的允許誤差范圍內。4.3 真空斷路器單體的試驗項目,應包括下列內容:4.3.1測量絕緣拉桿的絕緣電阻;測得絕緣電阻值不應低于1200 M。4.3.2測量每相導電回路的電阻; 測量每相導電回路的電阻值及測試方法,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4.3.3交流耐壓試驗; 交流耐壓試驗,應在斷路器合閘及分閘狀態下進行。當在合閘狀態11、下進行時,試驗電壓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附錄一的規定。當在分閘狀態下進行時,真空滅弧室斷口間的試驗電壓應按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試驗中不應發生貫穿性放電。4.3.4測量斷路器的分、合閘時間; 測量斷路器的分、合閘時間,應在斷路器額定操作電壓及液壓下進行,實測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4.3.5測量斷路器主觸頭分、合閘的同期性; 測量斷路器主觸頭分、合閘的同期性,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4.3.6測量斷路器合閘時觸頭的彈跳時間;斷路器合閘過程中觸頭接觸后的彈跳時間,不應大于2。4.3.7斷路器電容器的試驗; 應按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的有關規定進行。4.3.8測量分、合閘線圈及合閘接觸器線圈12、的絕緣電阻和直流電阻; 測量分、合閘線圈及合閘接觸器線圈的絕緣電阻,不應低于10 M。直流電阻值與產品出廠試驗值相比應無明顯差別。4.3.9斷路器操動機構的試驗。4.3.9.1 當操作電壓在85%110%額定操作電壓范圍時,操作機構應可靠動作。4.3.9.2 分閘電磁鐵,在其線圈端鈕處測得的電壓大于額定值的65%時,應可靠地分閘,當此電壓小于額定至值的30%時,不應分閘。4.4 互感器的單體試驗項目,應包括下列內容:4.4.1測量繞組的絕緣電阻; 測量一次繞組對二次繞組及外殼、各二次繞組間及其對外殼的絕緣電阻值與產品出廠試驗值比較,應無明顯差別。4.4.2繞組連同套管對外殼的交流耐壓試驗; 交13、流耐壓試驗應按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附錄一規定進行一次繞組連同套管對外殼的交流耐壓試驗。4.4.3測量35KV及以上互感器一次繞組連同套管的介質損耗角正切值tg 按制造廠試驗方法測得的tg值不應大于出廠試驗值的130%。4.4.4油浸式互感器的絕緣油試驗;4.4.5測量電壓互感器的一次繞組的直流電阻; 測得的一次繞組的直流電阻值,與產品出廠試驗值或同批相同型號產品的測得值相比,應無明顯差別。4.4.6測量電流互感器的勵磁特性曲線; 當繼電保護對電流互感器 的勵磁特性有要求時,應進行勵磁特性曲線試驗。4.4.7測量1000V以上電壓互感器的空載電流和勵磁特性; 應在互感器的銘牌額定電壓下測量空載電14、流,空載電流與同批產品的測得值或出廠數值比較,應無明顯差別。4.4.8檢查互感器的三相結線組別和單相互感器引出線的極性; 極性檢查結果,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與銘牌上的標記和外殼上的符號相符。4.4.9檢查互感器變比; 檢查互感器變比,應與制造廠銘牌值相符,對多抽頭的互感器,可只檢查使用分接頭的變比。4.4.10測量鐵芯夾緊螺栓的絕緣電阻;4.4.11局部放電試驗;4.4.12電容分壓器單元件的試驗。4.5 電抗器的單體試驗項目,應包括下列內容:4.5.1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電阻;4.5.1.1 測量應在各個分接頭的所有位置上進行。4.5.1.2 實測值與出廠值應一致。4.5.1.3 三相電15、抗器繞組直流電阻值相間不應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4.5.1.4電抗器線圈的直流電阻值,與同溫度下產品出廠值比較相應變化不應大于2%。4.5.2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絕緣電阻、吸收比或極化指數; 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的規定。4.5.3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介質損耗角正切值tg 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的規定。4.5.4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泄漏電流; 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的規定。4.5.5繞組連同套管的交流耐壓試驗; 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附錄一的規定。4.5.6測量與鐵芯絕緣的各緊固件的絕緣電阻; 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的規定。4.5.7絕緣油的試驗; 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16、的規定。4.5.8非純瓷套管的試驗; 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的非純瓷試驗規定。4.5.9額定電壓下沖擊合閘試驗; 在額定電壓下,對變電所及線路的并聯電抗器連同線路的沖擊合閘試驗,應進行5次,每次間隔5,應無異常現象。4.5.10測量噪音; 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的規定。4.5.11測量箱殼的振動; 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的規定。4.6 避雷器試驗項目4.6.1 測量絕緣電阻;與出廠值比較應無明顯差別。4.6.2 測量氧化鋅避雷器的持續電流;應符合產品技術要求。4.6.3測量氧化鋅避雷器的工頻參考電壓或直流參考電壓;應符合產品技術要求。5. 繼電保護整定 根據設計院或甲方所給定的繼電17、器保護值對繼電器進行整定,為了保證整定的準確性,必須在電流互感器二次側加整定電流,保護繼電器應能可靠動作。6. 系統操作試驗6.1 斷路器空操作 斷路器控制回路送電,根據原理圖對斷路器進行空操作,斷路器的動作程序應與原理圖一致。6.2 電流回路實驗從電流互感器一次加大電流,測量繼電保護電流回路、測量回路的電流值,與一次電流的關系應正確。7. PLC系統調試7.1一般檢查7.1.1外觀及設備檢驗:7.1.1.1各設備、元器件及附件的數量規格、顏色標志應與說明書相符。7.1.1.2各設備元件應無操作、變形、潮濕生銹臟污異物等。7.1.1.3元器優質產品固定牢靠,密封無異常。7.1.1.4元器件上的18、標號、線號應齊全。7.1.1.5插座、插件應無松脫,對照設備說明書,模件或操作臺上的指示燈、開關、儀表等應無缺損。7.1.1.6各插件板、面板上的燈、儀表和測試孔均應符合圖紙。7.1.1.7各特件盒(箱)的裝配應平整牢靠,傾斜角小于15,抽位應無卡陰,到位感覺明顯。固定在金屬底板上的插件盒底座應絕良好;地線插件應接觸良好以保證可靠接地;高電位屏蔽應可靠。7.1.1.8電源進線回路,盤內外控制回路,變壓器開關和熔斷器等到的連接應符合圖紙,接線應正確無誤。7.1.1.9保護接地線連接應符合圖紙。7.1.1.10信號線及屏線的連接應正確。7.1.2電源檢查:7.1.2.1測量電源回路絕緣電阻不低于519、M,測量時應將線路濾波器和浪涌吸收裝置拆下,如不能取下,則應用濾波器最大允許電壓測定漏泄電流。7.1.2.2檢查交流電源電壓、頻率和風扇運行情況均應正常。7.1.2.3整定各直流輸出電壓,帶上全負載后測量直流輸出電壓應符合規定。7.1.2.4額定負載時,交流輸入電源停電。在規定時間內一般(1-3s)復電,電源裝置的輸出電壓大小和頻率的高低均應保持在整定值范圍。7.1.2.5檢查設備用電的連接和切換動作,顯示均應正常UPS間歇時間符合規定。7.1.2.6檢查電源電壓和頻率應和產品說明書一致當發生溫度電源故障,應發生警報。7.1.2.7設備內機械部分運轉應正常無異常聲音和超溫等現象。7.1.3接地20、檢查:7.1.3.1測量接地電阻,應符合設計規定。7.1.3.2檢查各種接地線安裝的正確性,斷開接地線,測量保護地對工作地、對邏輯之間絕緣,確認各種地線之間無混線。7.1.3.3測量保護地以220V(AC)電源中性點(零線)之間的電壓,一般應不大于1V。7.1.4絕緣試驗:測量電源回路、信號線各輸入輸出回路絕緣電阻,應符合設備要求。7.2本機調試(PLC)機柜 一般性的PLC柜都包括電源模件,中央處理單元(CPU),智能化(或非智能化)I/O模件,通訊模件等,不同型號的PLC有不同的組合。7.2.1一般操作:7.2.1.1根據特定的編址規則,按照設備說明書設置模件地址和特殊開關,還有必要的跨接21、線。7.2.1.2完成設置后、檢查機柜內各模件之間通訊電纜是否正確連接,通訊總線是否暢通。7.2.1.3沿著導向槽插入模件,把模件特入槽中,用力將模件推入槽底確保可靠連接。7.2.2電源模件:7.2.2.1電源模件前面板通常包括通/斷開關,通/斷指示燈,以及各個等級工作電壓的輸出指示器。7.2.2.2按上述做完電源檢查后,合上進線開關,有萬用表檢查各電壓等級,確定面板上LED指示器是否正確指示。7.2.3中央處理單元(CPU)需做的檢查和調試項目很多,包括電源檢查,時鐘檢查,運算控制程序的檢查,主存貯器的檢查,自動中斷的檢查,浮點運算器及雙機自動切換的檢查等,以上項目請參照冶金部標準YBJ2122、7-89中所示。7.2.3.1CPU前面板上通常有指示燈指示CPU所處的狀態:運行,停止或故障狀態,如處于故障狀態,這些LED燈還可以組成代碼為檢查和診斷提供方便,除了指示燈,還有停止/復位按鈕,可以中斷或復位CPU的工作。7.2.3.2核對說明書,CPU模件裝置及在板上各種開關、按鈕、按鍵、指示燈、顯示裝置等應工作可靠。7.2.4輸入輸出模件:7.2.4.1模擬量輸入輸出模件7.2.4.1.1利用測試程序對全部模件各地址逐個進行尋址和精度測試,以模擬量輸入的檢查可在其輸入端加入滿量程的0%,5%,50%,75%,100%根據CPU側或編程器或操作臺上得到的數據,做出精度判斷,以符合要求。7.23、2.4.1.2同樣進行對模擬量輸出的檢查,可在CPU面板上或編程器或操作臺上設定輸出數據,在輸出端子上測量模擬值,以判斷精度,各精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7.2.4.1.3在模件輸出端接額定負載,檢查輸出容量其輸出應滿足精度要求。7.2.4.1.4檢查模件零飄,響應時間和抗串,共模下擾,均應符合要求。7.2.4.1.5檢查運算、控制組件睥運控功能,應符合系統要求。7.2.4.1.6測試時使用的信號源及檢測儀表的精度,應符合量值傳遞要求。7.2.4.2數字量輸入輸出模件:7.2.4.2.1數字輸入輸出量分接點、電平、脈沖三種類型,根據不同類型進行各自的輸入/輸出檢查。7.2.4.2.2使用測試程序對24、所有數字量輸入/輸出模件逐個地址作掃描檢查,確認其尋址功能,并核對模件前面板上的LED指示燈,應有一一對應的關系。7.2.4.2.3測量模件的頻率,電壓和脈沖寬度,均應符合要求。7.2.5通訊模件:通訊模件前面板的LED指示器指示各模件之間的通訊及本機與外設、遠程接口間的通訊處于正常或故障狀態。便于監視狀態及判斷故障。7.3聯機調試:7.3.1進行通道測試和尋址試驗時,數據傳送無干擾和信息丟失現象。7.3.2確認傳輸過程中,優先順序判別功能和出錯重送功能應正常。7.3.3檢查和高速傳送過程中各監視時間,應符合設計。7.3.4檢查在單位長度內,數據傳送時,有效信號衰減應不超過規定值。7.3.5信25、號輸入、輸出值、被尋址過程點(儀表、電氣裝置的相應點)或產生相應的聯銷動作,或顯示相應地址的輸入值、報警顯示等都應暢通無誤。7.3.6各工藝設備和計算機系統聯調完成后,應由計算機控制整個工藝作業線作系統調整試運轉、考核系統功能和臨近精度等指標,均應符合設計和工藝要求。7.4安全技術7.4.1禁止用手觸摸模件上的元器件,帶電時不能拔插模件,必要時應用防靜電手套。7.4.2不得用兆歐表測量模件的絕緣,應用萬用表,對不能承受萬用表電壓的器件應予短路。7.5 I/O接口與外部設備校驗根據原理圖校驗外部設備與PLC I/O接口地址對應,應與原理圖和程序要求一致。7.6 PLC程序調試根據工藝要求,對PL26、C 程序進行調試,以滿足工藝要求。7.7 PLC單體試運行通過PLC對整流變壓器,動力變壓器及110KV變電站進行空操作,動作、監視、報警均應符合設計和工藝要求。7.8 PLC帶負載運行8. 整流所送電8.1 110KV變電站受電8.1.1 接地系統檢查 送電前測量110KV系統接地網、整流變接地網、動力變接地網接地電阻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各接地網應全部可靠連接,檢查所有盤、箱、柜、電纜橋架、電線管等帶電設備的外殼均應可靠接地。8.1.2 檢查受電回路及設備的絕緣電阻 用2500V兆歐表測量各受電回路及設備的絕緣電阻,其值應符合規范要求。8.1.2 110KV系統受電 填寫送電操作票,送電操作27、至少兩人進行,一人監護,一人操作。送電操作順序:合上隔離開關 合下隔離開關 合斷路器;斷電順序:分斷路器 分下隔離開關 分上隔離開關。8.2 整流變壓器、動力變壓器空載試驗8.2.1 檢查變壓器一次、二次對地絕緣電阻: 用2500V兆歐表測量變壓器的一次、二次對地絕緣電阻,所測值應符合規范要求。8.2.2 變壓器沖擊合閘試驗 變壓器沖擊合閘試驗共進行五次,每次間隔5分鐘,沖擊前變壓器中性點必須接地,記錄每次沖擊合閘的沖擊電流和空載電流值,檢查變壓器應無異常現象。8.2.3 測量整流變壓器的空載輸出電壓 調節整流變壓器分接開關,分別測出179級變壓器的二次輸出電壓值。8.2.4 變壓器空載考核 28、整流變壓器、動力變壓器空載運行24,記錄變壓器的溫度、電流、電壓值(每個記錄一次),并繪制溫度變化曲線。9. 整流機組調試9.1整流柜水冷系統調試9.1.1 冷卻水質要求9.1.1.1冷卻水溫度 主冷卻水進口水溫不低于+5,不高于+30。9.1.1.2冷卻水進口壓力為0.5MP0.25MP。9.1.1.3 冷卻水流量不小于362,整流柜損耗功率所產生的熱量主要由冷卻水帶走,要求進出口循環水溫度差不超過5,進口冷卻水(副水)溫差不超過5。9.1.1.4 冷卻水酸緘度(ph值)為7。9.1.1.5 冷卻水電阻率不小于1500K.。9.1.1.6 冷卻水硬度(以碳酸鈣計)不超過0.03g/L。9.129、.2 水冷系統的水壓試驗 用高壓大流量水將管道內的氣體排盡,然后堵住出水,或利用循環水系統施加0.4 MPa水壓,持續30min,各接頭應無滲漏現象。若加壓條件不具備,可酌情降低壓力,但不得低于0.25Mpa。9.2 空載試驗 在接通整流變與整流柜主回路交流進線之前,先用保險絲(約20A)接通整流變壓器閥側與整流柜交流進線,對整流裝置作空載電壓試驗,直流端應接一個臨時負載,使整流柜輸出5A左右的電流(額定電壓時),緩慢將電壓調到使輸出整流電壓達到1.1UDN,并維持30min,檢查整流柜是否有異常現象,測量交直流側電壓值,兩者關系應正確。觀察整流波形是否正常。上述步驟完成后,去掉保險絲,用母排30、將整流變壓器與整流柜連接后,在調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重復一次空載試驗。9.3 整流機組升流試驗9.3.1 均流試驗 接通冷卻循環水,接入適當的負載使輸出電流不小于額定值的80%,測量各支路快熔兩端電壓降的毫伏值,計算出均流系數:K=In/npIMax。式中: In各元件毫伏數之和np 并聯元件數IMax并聯元件中最大毫伏數均流系數不能低于0.70,若均流系數低于0.70,可調整電流最大的元件。9.3.2 五臺機組聯動短路試驗 五臺整流機組短路試驗完畢后,可進行五臺聯動試驗,把五臺整流機組的正負直流隔離刀開關合上,整流變壓器分接關調至最低位。五臺整流變壓器逐臺送電,運行PLC調流系統,逐步將總31、直流電流調到額定電流并觀察每臺機組的電流值,各機組的電流值應平衡。 做完以上試驗后,可進行整流機組帶負載運行。將整流機組的總電流調至額定電流,逐臺起動電解槽。電解槽的槽電流和電壓要符合生產工藝要求。10.質量保證措施:10. 1認真貫徹執行我公司制定的質量方針和質量標準。10.2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標準及部頒施工規程、規范,通過精心組織對工程質量進行控制。按照公司的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在現場認真實施。10.3建立健全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及質量管理網絡,通過對各項質量活動的控制,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程達標要求。10.4工程有關負責人應正確處理工程質量與工程進度之間的關系,確保工程優質高效按期完成。10.532、所有設備的高壓試驗應依據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變電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作業指導書、廠家技術資料設計圖紙進行。10.6 試驗報告應完整準確,符合要求。11. 組織機構(見23頁)12. 安全技術措施12.1 進入施工現場,必須穿戴好一切勞動保護用品。12.2 送電前必須檢查送設備的絕緣電阻,應符合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規定。12.3 嚴禁酒后上崗、操作。12.4 嚴禁無證上崗。12.5 檢查整流柜、PLC柜絕緣時,嚴禁用兆歐表,以防損壞電子器件,用萬用表測量絕緣。12.6 帶電作業至少有兩人進行,一人操作,一人監護,以防不測。12.7 已送電設備必須掛好標識牌,以防他人觸電。12.33、8 每天上現場必須班前安全講話,每周開一次安全會。準 備電氣設備一般檢查紀保開關整定系統操作試驗設備、電纜絕緣檢查110KV系統受電整流變器受電動力變壓器受電10KV系統受電所用變壓器受電UPS電源確定局域網、PLC遠程站操作員接口檢查、受電PLC應用程序接 口 試 驗PLC和整流機組、設備連接試驗整流機組帶負荷運行出 鋁調試流程圖13. 試驗儀表、儀器計劃名 稱型號、規格數 量自耦調壓器5KVA 0250V1臺大電流發生器1000A1臺標準CT多抽頭1臺標準交流電流表05A 0.5級3塊標準交流電流表0525100 0.5級2塊標準交流電壓表0150300V 0.5級1塊標準交流豪安表0500 0.5級1塊標準直流電壓表0300V 0.5級1塊繼電器試驗儀1臺交流耐壓設備180KV1套直流耐壓設備200KV1套數字萬用表3塊對講機2對相序表1塊相位表1塊滑線變阻器0500 1A2臺滑線變阻器010 10A2臺卡流表01003006002塊雙臂電橋1臺兆歐表500V 2500V各1塊介質損橋1臺總工: 繼保試驗:解玉文 高壓試驗: 項目經理: 組織機構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