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技術設計方案(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2890
2024-06-25
23頁
1.12MB
1、 密級: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 技術設計書 XXXXXXX 有限公司 二一九年六月十日 IV 目 錄 1 概述.1 2 測區概況.1 2.1 自然地理情況.1 2.1.1 地理狀況.1 2.1.2 地形地貌.1 2.2 人文環境.2 2.3 交通狀況.2 2.4 氣候情況.2 3 已有資料情況.2 3.1 圖件資料.2 3.2 平面高程控制資料.2 4 引用文件.3 5 主要技術指標和規格.3 5.1 坐標系統、投影方式、高程系統.3 5.2 控制點的精度.4 6 設計方案.4 6.1 軟件和硬件配置要求.4 6.1.1 硬件.4 6.1.1.1 測繪儀器.4 6.1.1.2 其它設備.5 62、.1.1.3 儀器檢定要求.5 6.1.2 軟件.6 6.2 技術路線及工藝流程.6 6.2.1 技術路線.6 6.2.2 作業流程.7 6.3 平面控制測量.9 6.3.1 布網選點要求.9 6.3.2 標石埋設.9 6.3.3 GPS 接收機選擇要求.10 6.3.4 GPS 測量布網精度要求.10 6.3.5 測量異步環或附合線路邊數的規定.11 6.3.6 GPS 測量各等級的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11 6.3.7 GPS 觀測要求.11 6.3.8 外業觀測記錄.12 6.3.8.1 記錄項目要求.12 6.3.8.2 記錄格式要求.13 6.3.9 數據預處理.13 6.3.10 數3、據檢驗.13 6.4 高程控制測量.15 6.4.1 水準測量.15 6.4.1.1 水準測量精度.15 6.4.1.2 水準測量的觀測要求.16 V 6.4.1.3 水準測量觀測限差要求.17 6.4.1.4 水準測量的限差指標.17 6.4.2 GPS 擬合高程測量.17 6.5 質量控制環節.18 6.5.1 質量實施方法.18 6.5.1.1 小組自檢、互查.18 6.5.1.2 過程檢查.18 6.5.1.3 最終檢查.18 6.5.1.4 提交驗收.19 6.6 數據安全措施.19 6.7 上交和歸檔成果(或產品)內容及其資料內容和要求.19 6.7.1 成果數據.20 6.7.24、 文檔資料.20 6.7.2.1 文字資料.20 6.7.2.2 控制資料.20 6.7.2.3 其它資料.20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 1 概述 為了滿足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需要,同時也滿足萬隆鎮規劃設計及城鎮發展需要,建立萬隆鎮基礎規劃控制網,服務城市建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公司受河源市綠凱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委托,將對該項目進行實地布網并實施控制測量。項目位于紫金縣萬隆鎮,整個測區涉及面積約40 平方公里,測量范圍由河源市綠凱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 1:10000 地形圖上標示的紅線為界。根據合同要求,項目期限為 1 個月,我公司務必于 2013 年 7 月10 日前5、向河源市綠凱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提交全部內外業測量資料。2 測區概況 2.1 自然地理情況 2.1.1 地理狀況 紫金縣萬隆鎮隸屬廣東省惠州市,項目測區地處東經 12139112446,北緯 233623 45之間,萬隆鎮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游,處于粵東北山區與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的結合部,屬山地丘陵地區。山嶺與盆地相間,東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在山間和東江河邊,分布著沖積小平原和寬廣的谷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種植糧食作物、蔬菜、甘蔗、亞熱帶水果。萬隆鎮東距博羅縣 50 公里,西距河源市高新區 5 公里。整個測區范圍跨越約 40 平方公里,測區呈帶狀,范圍內以居民地、耕地及丘陵為主。測區內樹6、木較多,通視條件一般,測區內道路較狹小,通行、通視較為困難。2.1.2 地形地貌 項目測區屬谷地平原,東江自北向南經測區西部流過。萬隆鎮目前正在進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40%屬未建成區。南部均為典型的城郊農村區域,有少數丘陵分布其間,測區海拔在 37 米至 357 米之間,平均約為 40 米,相對高差約為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2 60 米。2.2 人文環境 測區居民地主要分布在東江江畔,依山傍水。農村居民大多數為客家人,使用的方言為客家話,民風淳樸。居民地自然環境相對良好,植被覆蓋達 50%以上。土壤有黃壤、紅壤、赤紅壤、水稻土等。自然生長的植被灌木、喬木等。區內丘陵、坡地種植果樹,7、主要有荔枝、桂園等;耕地種植水稻,蔬菜等。2.3 交通狀況 項目測區可乘車經建設大道到途經東環路到達,測區北部東環路至萬隆鎮有S242 省道通過,萬隆鎮,城鎮有縱橫各兩條道路,向南有鄉鎮公路從萬隆鎮自西北向向東南連接至東環路。其它農村地區有鄉村路相連。2.4 氣候情況 本地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約為 22,1 月氣溫約為 12,7、8 月氣溫在 28以上,白天最高氣溫高達 40以上。年均降水量 1600-1700 毫米之間,多集中在 4-6 月。主要對測量不利的天氣有陰雨、暴雨和酷熱。空氣質量較好,成像度清晰,較少出大霧天氣,一般不影響測量人員外出作業。3 已有資料情況 3.1 圖件資8、料 由甲方提供的 1:10000 地形圖 1幅(1954 年北京坐標系、1956年黃海高程系),圖件精度滿足控制選點設計要求,可供踏勘和圖上選點使用。3.2 平面高程控制資料 由甲方同河源市國土資源局協商提供的由廣東省國土廳測繪院施測的GPS-D級點3 個、GPSE 級點三個,成果屬 1980西安坐標系,可作為測區控制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3 測量起算點和校核點;其中提供的點中有四個 GPS級 E 點高程為四等水準,成果屬 1985 年國家高程基準,可作為本測區高程控制的起算點和校核點。4 引用文件 1.城市測量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CJJ/T 8-2011)2.全9、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8314-2009)3.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2898-2009)4.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24356-2009)5.測繪技術設計規定 國家測繪局(CH/T 1004-2005)6.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 國家測繪局(CH/T 1016-2008)5 主要技術指標和規格 根據合同精神,本著滿足城鎮規劃設計的需要,本項目最終將提交的電子文檔基于 Microsoft Office 標準的格式,成果數據格式為.DOC 或.XLS 的。同時提交紙質文檔供業主及設計10、單位使用或存檔,成果資料均 A4 紙彩打并裝訂成冊。5.1 坐標系統、投影方式、高程系統 5.1.1 平面坐標系統:1980 西安坐標系 5.1.2 投影方式:高斯克里格投影,中央子午線 L0=114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4 5.1.3 高程系統:1985 國家高程基準。5.1.4 時間系統 GPS 測量采用 GPS 時間系統 手薄記錄采用世界協調時 UTC 5.2 控制點的精度 四等平面控制網中的最弱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不得大于 0.05m。四等以下網中最弱點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 0.05m。各等級高程控制網中相對于起算點的最弱點高程中誤差不應大于 0.02m。611、 設計方案 6.1 軟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6.1.1 硬件 6.1.1.1 測繪儀器 儀器名稱 精度 型號規格 制造廠 儀器號 雙頻動態 GPS接收機 3 1ppm 靈銳 S86 南方測繪 S086894S 3 1ppm 靈銳 S86 南方測繪 T0860537S 3 1ppm 靈銳 S86 南方測繪 T08860541S 3 1ppm 靈銳 S86 南方測繪 H093750 3 1ppm 靈銳 S86 南方測繪 T07021S 3 1ppm 靈銳 S86 南方測繪 H093514S 水準儀 DSZ05 DINI 天 寶 7386 城市測量規范(CJJ/T 8-2011)第 12 頁 4.1.612、 城市測量規范(CJJ/T 8-2011)第 37 頁 5.1.5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5 6.1.1.2 其它設備 設備名稱 性 能 型號規格 制造廠 數量 臺式電腦 酷睿 2 四核 Q9500 HP PRO 4500 HP 1 臺 筆記本電腦 酷睿 2 雙核 T6 HP421 HP 1 臺 小汽車 兩驅 東風風行 柳汽 4 輛 對講機 TK388G 健伍 6 對 勞保用品 6 套 6.1.1.3 儀器檢定要求 6.1.1.3.1 基本要求 全部儀器必須經過檢定合格方可投入生產使用,且儀器必須在檢定證書規定的合格使用期限內使用。6.1.1.3.2 儀器的檢驗 a、水準儀的檢驗與13、校正:1、圓水準器軸應與儀器旋轉軸平行的檢驗與校正。2、十字絲橫絲應與儀器旋轉軸垂直的檢驗與校正。3、i 角的檢驗與校正。b、全站儀的檢驗與校正:1、水準管軸應垂直于儀器旋轉軸的檢驗與校正。2、十字絲豎絲應垂直與橫軸豎絲。3、視準軸應垂直于橫軸豎絲。4、橫軸應垂直于豎軸的檢驗。5、豎盤指標差的測定。6、光學對點器的檢驗與校正。c、GPS 接收機的檢查內容 1、GPS 接收機外觀情況。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6 2、GPS 接收機配件完好情況。3、GPS 接收機配件齊全情況。4、傳輸線及設備通信情況。5、圓水準氣泡檢校情況。6、通電檢測情況。7、RTK 手薄運行情況。6.1.2 軟件 14、軟件名稱 用途 型號規格 制造廠 數量 GPS PRO V4.0 基線解算 網平差 南方測繪 1 套 平差易 水準網平差 南方測繪 1 套 控制精靈 電子記錄軟件 南方測繪 1 套 CASS9.0 成圖 南方測繪 1 套 Ofice2003 報告編寫 微 軟 1 套 6.2 技術路線及工藝流程 6.2.1 技術路線 本項目控制測量基于廣東省國土廳測繪院布設的 GPS-D 級點的基礎上布網。布設的 GPS-E 網采用靜態觀測方法以保障測區最終成果的數學精度。本項目運用高效的作業方法、數據采集及資料整理,形成集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分析和應用服務為一體的測繪成果,形成其后城鎮規劃所需的數據和15、成果資料。6.2.1.1 準備工作 進場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技術準備、人員準備、資料準備和儀器設備準備。(1)技術準備:主要包括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文件,地方性法規、條例、規定;國家相關規程、行業標準,地方性法規、標準、細則;其他有權單位制定的法定性相關文件。(2)人員準備:主要包括對參加項目測繪工作的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7 使其熟悉相關技術規程、規定,明確工作要求,掌握調查方法。(3)資料準備:控制點成果、點之記等基礎控制測量資料;小比例尺地形圖、谷歌影像圖及其他相關資料。(4)作業設備準備: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調查設備、計算機、GPS 及入庫軟件等。6.2.16、1.2 控制網的建立 (1)依據規范要求合理地在測區布設控制網。要求在實地踏勘、調查,應將點位選設在堅實穩固與安全僻靜之處,點位應便于尋找、長期保存和引測。(2)控制點觀測應遵守作業方式方法并嚴格按規范執行。(3)觀測成果應當嚴格檢驗,當符合誤差標準時,才能開始上機計算。(4)必須針對性地在各作業小組進場前進行技術交底與必要的技術培訓。(5)開始觀測前應充分做好檢查、校正儀器等相應的準備工作。6.2.1.3 檢查驗收 (1)檢查驗收是質量控制的關鍵,應當嚴格實行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2)檢查員應在外業小組作業時到工地進行過程檢查,了解小組對技術設計的執行情況,了解工程進度。(3)檢查內容及檢17、定標準應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規范及技術規程。6.2.1.4 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文明施工展現企業良好公眾形象!狠抓安全文明生產和施工一直是每一個工程企業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和責任,“安全第一”,“安全是工作的基礎”。本次測量工作我公司將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編制此方案的目的,旨在進一步加強施工安全管理,保障工程及人身安全,提升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保障項目按質按量按期完成。6.2.2 作業流程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8 作業流程表 組織準備 資料準備 人員培訓 宣傳發動 控制分析 相關規范、文件分析 已有成果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準備工作 技術設計 技術交底 選點18、埋石 修補測量 內 業 數 據 處 理 成果提交驗收 外業觀測 報 表 輸 出 最終檢查 過程檢查 自檢自查 資料匯總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9 6.3 平面控制測量 6.3.1 布網選點要求 1.利用測區附近GPS-C、D級點作為起算,在測區內均勻布設10-12個GPS-E級控制點,點位平均距離約為3km。2.GPS-E 級網采用一次性全面布設,聯測高一級控制點不少于2個,聯測3個以上2011年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測繪院布設的河源市東環高速控制網中的GPS-E級點。3.控制網做到布點均勻,保證點位易于保存和使用,基礎穩定,既要滿足GPS 觀測的條件,又方便于常規控制測量的使用。4.周19、圍應便于安置接收機、便于操作、視野開闊。5.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臺、電臺、微波站等),其距離不得小于 200m;遠離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信號傳送通道,其距離不得小于 50m。6.附近不應有強烈反射衛星信號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水面等)。7.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測量手段擴展和聯測。6.3.2 標石埋設 1.GPS-E 級點的規格為上底 12cm12cm,下底 20cm20cm,高 60cm 的正四棱臺,如圖 1 所示;一、二級導線埋石點標石面標記如圖 2 所示:圖 1 圖 2 2.控制點在水泥地面埋石有困難的,可切割出 20cm20cm 的方框,切割的寬度為 5 毫米,深度為 2 厘20、米,中間埋入長 8 厘米、直徑為 12 毫米的螺釘,埋入深度 8 厘米用于代替埋石點,表面切割的標志與相應等級 GPS-E EL01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0 埋石點一致。3.樓頂上的埋石點的規格為:上底 20cm20cm,下底 30cm3Ocm,高 15cm的正四棱臺;樓頂上的埋石應現場澆灌。4.各 GPS 點埋設完成后應現場繪制點之記。5.對聯測舊點時,采用原點名。GPS-E 級點編號為 EL01、EL02等。6.3.3 GPS 接收機選擇要求 所用于觀測的 GPS 接收機必須符合下表中所羅列的條件 接收機的選擇 等 級 GPS 接收機類型 觀測量 同步觀測接收機數 D 雙頻21、或單頻 L1 載波相位 2 E 雙頻或單頻 L1 載波相位 2 6.3.4 GPS 測量布網精度要求 各等級 GPS 網主要技術要求應滿足下表規定。最小邊長不應小于平均邊長的1/2;最大邊長不宜超過平均邊長的 2 倍。當邊長小于 200 米時,邊長中誤差應小于2cm。GPS 網的主要技術要求 級別 平均距離(km)相鄰點基線分量中誤差(mm/a)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D 5 20 40 E 3 20 40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9 第 9.1 表 4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9 5.2 表 2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22、 11 6.3.5 測量異步環或附合線路邊數的規定 異步環或附合線路邊數的規定 GPS 等級 D E 閉合環或附合環邊數/條 8 10 6.3.6 GPS 測量各等級的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 GPS測量各等級的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GPS測量各等級的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 項目 衛星高度角()有效觀測衛星數 平均重復設站數 時段長度(min)數據采樣間隔(s)PDOP 值 觀測方法 等級 靜態 靜態 靜態 靜態 靜態 靜態 D 級 15 4 1.6 60 5-15 6 E 級 15 4 1.6 40 5-15 6 6.3.7 GPS 觀測要求 1)GPS 作業時應采用靜態模式觀測。2)城23、市 GPS 測量可不觀測氣象要素,但應記錄雨、晴、陰、云等天氣狀況。3)作業組在進入測區觀測前,應事先編制 GPS 衛星可見性預報表。預報表應包括可見衛星號、衛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觀測衛星組、最佳觀測時間、點位圖形幾何圖形強度因子等內容。4)觀測組應嚴格按調度表規定的時間進行作業。保證同步觀測同一衛星組。當情況有變化需修改調度計劃時,應經作業隊負責人同意,觀測組不得擅自更改計劃。5)接收機電源電纜和天線電纜應聯接無誤,接收機預置狀態應正確,然后方可啟動接收機進行觀測。6)每時段開機前,作業員應量取天線高,并及時輸入測站名、年月日、時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24、9 6.1.3 表 3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09 6.1.3 表 5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2 段號、天線高等信息。關機后再量取一次天線高作校核,兩次量天線高互差不得大于 3mm,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記錄在手簿。若互差超限,應查明原因,提出處理意見記入測量手薄備注欄中。7)接收機開始記錄數據后,作業員可使用專用功能鍵選擇菜單,查看測站信息、接收衛星數、衛星號、各通道信噪比、實時定位結果及存貯介質記錄情況等。8)儀器工作正常后,作業員應及時逐項填寫測量手簿中各項內容。當時段觀測時間超過 60min 以上,應每隔 30min 記錄一次。9)一個時段25、觀測過程中不得進行以下操作:關閉接收機又重新啟動、進行測試(發現故障除外)、改變衛星高度角、改變數據采樣間隔、改變天線位置、按動關閉文件和刪除文件等功能鍵。10)觀測員在作業期間不得擅自離開測站,應防止儀器受到震動和被移動,防止人和其他物體靠近天線遮擋衛星信號。11)接收機在觀測過程中不應在接收機近旁使用對講機,雷雨過境時應關機停測,并卸下天線以防雷擊。12)觀測中應保證接收機工作正常,數據記錄正確;每日觀測結束后,應及時將數據轉存至計算機硬盤、軟盤上確保觀測數據不被丟失。6.3.8 外業觀測記錄 6.3.8.1 記錄項目要求 1)測站名、測站號。2)觀測年月日及天氣狀況時段號。3)觀測時間應26、包括開始與結束記錄時間宜采用協調世界時間填寫至時分。4)接收設備應包括接收機類型號碼及天線號碼。5)近似位置應包括測站的近似緯度、近似經度與近似高程,緯度與經度應取至1,高程應取至0.1m。6)天線高應包括測前、測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取至0.001m。7)觀測狀況應包括電池電壓、接收衛星信噪比(SNR)、故障情況等。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3 6.3.8.2 記錄格式要求 1)原始觀測值和記事項目,應按規格現場記錄,字跡要清楚、整齊、美觀,不得涂改、轉抄。2)外業觀測記錄各時段觀測結束后,應及時將每天外業觀測記錄結果錄入計算機硬盤或軟盤。3)接收機內存數據文件在卸到外存介質上時27、,不得進行任何剔除或刪改,不得調用任何對數據實施重新加工組合的操作指令。4)觀測時應量取儀器高兩次,兩次讀數差不大于3,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并輸入GPS接受機中。6.3.9 數據預處理 1)基線解算采用廠家提供的軟件在微機上進行。2)以已知的 WGS-84 坐標作為基線解算依據,根據軟件包說明按缺省參數進行解算。3)基線解算可采用多基線解或單基線解,每個同步觀測圖形應選定一個起算點。起算點應按連續運行跟蹤站、已知點坐標和單點定位結果的先后順序選擇。4)觀測值應加入對流層延遲修正,對流層延遲修正模型中的氣象元素可采用標準氣象元素。5)基線應采用雙差固定解 6)處理結果中應包括相對定位坐標及其方差28、陣、基線及其方差陣協方差陣等平差所需的元素。6.3.10 數據檢驗 數據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1)同一時段觀測值的數據剔除率宜不大于 20%。2)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應滿足下式要求:dS 22 式中: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4 dS 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相應級別規定的精度(按該級別固定誤差、比例誤差及實際平均邊長計算的標準差,以下各式同),單位為毫米(mm)。3)各等級 GPS 網相鄰點間弦長精度應按下式計算:=22)(bda 式中 為標準差(基線向量的弦長中誤差 mm);為固定誤差(mm);為比例誤差系數(11O-6);為相鄰點間距離(km)。4)各獨立環的坐標閉合差WS各坐標分量閉29、合差應符合下式的規定:WX 3n WY 3n WZ 3n WS 3n3 式中:WX、WY、WZ為坐標差分量閉合差 WS環閉合差,WS=222zyx。n閉合環邊數;5)GPS 網中任何一個三邊構成的同步環閉合差應滿足下列公式的要求:WX53 WY53 WZ53 WS=222ZYXWWW 式中:WX、WY、WZ 環坐標分量閉合差;WS 環閉合差。相應級別規定的精度(按該級別固定誤差、比例誤差及實際平均邊長計算的標準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5 差,以下各式同),單位為毫米(mm)。6)GPS 網外業基線預處理結果,其獨立異步環或附合線路坐標閉合差應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WX2n WY2n 30、WZ2n WS2n3 WS=222ZYXWWW 式中:WS 環閉合差;n 閉合環邊數。經檢驗符合要求后,采用 GPS 網平差軟件在微機上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和二維約束平差,解算出各點的 1980 西安坐標成果。6.4 高程控制測量 本項目測區的高程度控制,由于現階段測區附近的最高等級的水準點,只有國土廳測繪院 2011 年布設的東環高速四等水準點。因此征得業主同意,以已知的四等水準點為起算點,測區的水準測量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與要求聯測。具體以測區范圍內2-3 個已知的水準點作為起算點和檢核點,在整個項目測區選定30%的 GPS-E 級成一個水準網,以此作為整個測區各等級 GPS 控制網高程擬合的31、起算點。高程擬合采用二次曲面擬合方法計算出各控制點高程。各等級 GPS 網的高程擬合可以合并計算。6.4.1 水準測量 6.4.1.1 水準測量精度 本項目水準測量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進行觀測,水準測量的每公里偶然中誤差和全中誤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6 水準測量的精度 等級 每公里偶然中誤差(mm)每公里全中誤差(mm)四等 5 10 6.4.1.2 水準測量的觀測要求 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 等級 水準儀型號 視距(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高度(m)數字水準儀重復測量次數 四等 DS3 10032、 3.0 10.0 三絲能 讀數 2 次 DS1 DS05 150 注:L 為附合路線 K 皮,以公里為單位 1)水準測量采用中絲讀數法進行。采用中絲讀數法時直接讀出距離,觀測順序為:后后前前。2)當水準路線為附合路線或閉合環時采用單程測量,當采用單面標尺時應變動儀器高度并觀測兩次,水準支線應進行往返觀測或單程雙轉點法觀測。3)使用補償式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的操作程序與氣泡式水準儀相同,觀測前圓水準器應精確校正,觀測時應嚴格置平。4)水準觀測應符合下列規定:觀測前應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觀測時應用白色測傘遮蔽陽光,遷站時宜罩以白色儀器罩,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的三角架時應使其中兩腳與水準路33、線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腳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同一測站上觀測時不得兩次調焦。觀測中不得為了增加標尺讀數而把尺樁臺安置在溝邊或壕坑中。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8-2009 第 2 頁 4.2 表 1 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8-2009 第 7 頁 7.22 表 6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7 每測段的往測和返測的測站數應為偶數,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根標尺應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6.4.1.3 水準測量觀測限差要求 水準觀測的限差要求 等級 觀測方法 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mm)四等 中絲讀數法34、 3.0 5.0 5.0 6.4.1.4 水準測量的限差指標 往返高差不符值與環線閉合差限差 等級 測段、路線往返高差不符值 測段、路線的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mm)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測段的高差之差(mm)平原 山區 四等 20K 14K 20L 25L 30R 注:K 為路線或測段的長度,單位為千米。L 為附合路線(環線)的長度,單位為千米。R 為檢測測段的長度,單位為千米。6.4.2 GPS 擬合高程測量 用有四等水準精度的 GPS-E 級點的高程作為起算,以三維無約束平差生成的大地高和經緯度文件為基礎,在 GPSPRO4.0 軟件中進行高程擬合,得出其它待求點的正常高。35、GPS 高程經計算分析后應符合精度要求。GPS 擬合高程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充分利用當地的重力大地水準面模型或資料。應對聯測的已知高程點進行可靠性檢驗,并剔除不合格點。對于地形平坦的小測區,可采用平面擬合模型;對于地形起伏較大的大面積測區,宜采用曲面擬合模型。對擬合高程模型應進行優化。GPS 點的高程計算,不宜超出擬合高程模型所覆蓋的范圍。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8-2009 第 8 頁 7.5.1 表 7 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8-2009 第 8 頁 7.5.1 表 7 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8 6.5 質量控制環節 6.5.1 質量實36、施方法 我公司嚴格實行兩級檢查一級驗收的質量控制標準,具體如下:6.5.1.1 小組自檢、互查 每個作業組每完成一項工作或一個單位成果后,對自己所做工作的質量和成果成圖進行全面檢查,檢查完畢后交由分隊安排各作業組進行互查,經分隊組織的互查確認無誤后,交項目部組織質量檢查組進行過程檢查。6.5.1.2 過程檢查 只有通過作業組自檢及測繪分隊組織的互查,確認無誤后才能進行過程檢查。質量檢查組接收到作業組提交測量成果后,對作業組的測量成果進行的逐單位成果進行詳查。對查出的錯誤修改后應逐一復查,至到檢查無誤為止。同時檢查人員深入作業現場,對作業方法和作業質量進行檢查,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指導施37、工作業。經過項目部質量檢查組全面過程檢查的測繪成果確認無誤后,再由總工辦質量巡查組進行內業全面檢查,及外業抽查。各類檢查分階段有序進行,杜絕不合格的成果資料轉入下工序,有效地保證測繪成果的正確性。6.5.1.3 最終檢查 對經過過程檢查后,并由質量巡查組檢查后可提交總工辦,由總工辦組織質量巡查組,項目部質量檢查組的各級檢查人員及外業隊長、分隊長相關組長進行最終機查,最終檢查遵循以下原則:1)只有通過過程檢查的單位成果,才能進行最終檢查。2)最終檢查必須逐單位成果詳查,對野外實地檢查項,可抽樣檢查,樣本數量不應低于規范的規定。3)檢查出的問題、錯誤、復查的結果應在檢查記錄中記錄。萬隆鎮規劃控制測38、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19 4)最終檢查是同時要審核過程檢查記錄。5)最終檢查對檢查不合格的單位成果應退回處理,處理后再進行最終檢查,直至檢查合格為止。6)最終檢查合格的單位成果,經復查無誤后方可提交驗收。7)最終檢查完成后,應書面申請驗收。8)最終檢查項目結束后項目專職檢查人員對項目所有成果成圖資料分項進行全面檢查對比,作出恰當的質量評述,評出初步的質量等級。并編寫檢查驗收報告和技術總結。6.5.1.4 提交驗收 經過以上自檢、互檢、過程檢查、最終檢查無誤后,項目成果資料由我公司提交業主組織驗收。6.6 數據安全措施 1)各測量作業工序之間的資料移交均應提供資料移交清單,核對無誤后雙方代表簽字,39、資料交接清單應留存備查。凡上道工序完成后不再承擔下道工序的作業單位,應將全部資料上交院有關部門,不得留存;測量單位在工程完成后應及時把業主提供的有關控制測量資料、圖紙、技術文件(包括文檔資料、工作圖紙等)全部歸還。2)本項目的所有原始資料、過渡成果和最終成果以及由此產生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屬于招標人所有,本項目的所有技術方案和資料,未經業主允許,不得外用。3)測量電子文檔歸檔后應采用多個光盤分別備份、分開存放。6.7 上交和歸檔成果(或產品)內容及其資料內容和要求 分別規定上交和歸檔的成果(或產品)內容、要求和數量,以及有關文檔資料的類型、數量等,主要包括:萬隆鎮規劃控制測量項目技術設計書 20 40、6.7.1 成果數據 最終成果全部采用紙質文檔提交,紙質報告資料采用 A4 紙打印并裝訂成冊,電子數據文檔資料及電子地圖采用光盤刻錄塑盒封裝。按數據形式類別不同,文件類型及數據格式如下:1)觀測記錄成果報表采用 Word 或 Excel 電子文檔。2)電子圖表采用 Excel 電子文檔。3)GPS 觀測數據采用.STH 格式。4)水準測量原始記錄采用.TXT 格式。5)Word、Excel、AutoCAD 計算機數據后綴名分別為.DOC、.XLS、.DWG。6.7.2 文檔資料 6.7.2.1 文字資料 1、項目技術設計 3 份 2、技術總結 3 份 3、項目檢查報告 3 份 4、儀器鑒定資料 1 份 6.7.2.2 控制資料 1、控制外業資料 1 份 2、控制平差資料(含聯測略圖)1 份 3、控制點成果表(含展點圖、點位說明圖)3 份 6.7.2.3 其它資料 1、包含以上各項的數據光盤 3 份 注:數據包括所有的觀測資料,中間計算資料、各種格式的計算成果及所有的文本資料。XXXXXXX 有限公司 二一九年六月十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2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