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來縣沿海碼頭工程施工測量控制方案(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2909
2024-06-25
25頁
1.52MB
1、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 1/25 目 錄 1工程概況.1 1.1 工程地理位置與現狀.1 1.2 工程規模.1 1.3 結構形式.1 2.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網布設與施測.2 2.1 測量準備.2 2.2 測量控制點與高程點的確認與校核.3 2.3 施工基線布設原則.4 2.4 平面控制測量.5 2.5 高程控制測量.5 3.測量控制限差和質量保證措施.7 3.1 測量控制限差.7 3.1.1 平面限差.7 3.1.2 高程限差.8 3.2 質量保證措施.9 4主要施工方法與測量控制.9 4.1 PHC 樁、鋼管樁施工.9 4.1.1 施工工藝.10 4.1.2 施工過程中測量控制.10 4.2、2 鋼引橋安裝.12 4.3 碼頭施工總流程.13 4.3.1 基槽挖泥.14 4.3.2 基床拋石.15 4.3.3 基床夯實.16 4.3.4 基床整平.17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2 2/25 4.3.5 沉箱安裝.18 4.3.6 碼頭上部結構施工.19 5.竣工驗收與沉降位移觀測.20 5.1 竣工測量.20 5.2 沉降位移觀測.20 5.2.1 沉降位移觀測點的布設原則.20 5.2.2 沉降位移觀測點的觀測方法.21 6.施工測量工作的組織與管理.21 6.1 組織管理機構.21 6.2 儀器(保養與使用制度).21 7.測量管理辦法和制度.22 7.1 檢驗制度.22 7.23、 測量復測制度.22 7.3 樁、標、點的保護制度.22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 1/25 1工程概況 1.1 工程地理位置與現狀 本工程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沿海?;輥砜h地處粵東沿海突出部,陸地面積 1253 平方公里,東連汕頭市,西接陸豐市,南毗南海,北鄰普寧市?;輥砜h是揭陽市唯一的沿??h,海岸線長 109.5 公里。以縣城為中心,東至汕頭 78 公里,西至廣州 402 公里,縣城南面 7.5 公里處為神泉港,東北面 20 公里處為靖海港,從神泉港、靖海港至香港分別為 130 海里和 145 海里。1.2 工程規模 本工程采用單環抱掩護式布置,在龍江河以西海域布置東、南、西 三條護岸,長4、度分別為 668.5m、102m、595m;連接東西護岸接岸點形成北段護坡,長度為 558.2m;護岸、護坡以與碼頭岸線形成的區域可以接納水域疏浚土方并作為供遠期預留陸域。1.3 結構形式 東護岸伸出一條防波堤,呈折線形布置,分為東段、圓弧段與南段,長度分別為 923.2m、62.5 和 1263.2m,總長為 2248.9m;防波堤內形成的水域掩護條件較好,可有效改善碼頭作業條件。同時在距離西護岸約 800m 處設置一條長 300m 的西攔沙堤;距離東防波堤 900m 處布置一條長 400m 的東攔沙堤。1#8#泊位從外向內依次布置在東防波堤內,1#泊位長 311m,為五萬噸泊位(預留十萬噸5、),頂標高為 7.0m,平臺兩側共布置 6 個系纜墩,東側端部的系纜墩和 3#泊位共用;2#8#泊位也為墩臺式布置,7 個泊位總長 1297m,其中,2#5#泊位頂標高為 7.0m,6#8#泊位頂標高為 8.0m,每個泊位布置 4 個系纜墩,相鄰泊位之間的系纜墩共用;其中 2#和 3#泊位為 3 萬噸級泊位,兩泊位長 470m;4#和 5#泊位為 1 萬噸級泊位,兩泊位長 352m;6#8#泊位為 5 千噸級泊位,泊位總長 475m。1#8#泊位之間以與和陸域的連接通過寬 10.5m 的引橋實現,引橋上除布置管廊通道外還布置由人行和檢修通道。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2 2/25 9#和 10#泊6、位布置在南護岸延長線上,泊位為連片式布置,長 343m,頂標高為 7.0m,碼頭面寬為 30m;10#泊位同時考慮用于靠泊需桅桿吊吊裝上岸的重件的運輸船舶。為滿足需滾裝上岸重件船舶靠泊的需要,在 10#泊位東側順岸式布置重件滾裝上岸段,長度為 94m(含 50m 的過渡段),其中直接用于滾裝上岸段長為 28m,頂標高為3.5m,余下頂標高為 7.0m;重件滾裝上岸設置坡度為 2.5%、長度為 140m 的坡道,該坡道垂直于滾裝泊位布置。在 9#和 10#泊位西側延長線上布置 3 個工作船泊位,泊位總長 140m,頂標高為7.0m?;匦虿贾?1#泊位前方,回旋水域直徑 500m(2.0 倍設7、計船長),底標高-13.5m。為了減少疏浚量,在各泊位停泊水域與回旋水域之間布置連接水域;2#5#泊位停泊水域與回旋水域間連接水域底標高為-12.7m,6#8#泊位停泊水域與回旋水域間連接水域底標高為-10.5m。進港航道分為兩段,外段的方位角為 010190,底寬為 190m,底標高為-13.5m,長度為 2270m;內段的方位角為034214,長度為 730m,航道內段靠近防波堤堤頭部分適當進行了擴大,以改善船舶進出港的通航環境。2.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網布設與施測 2.1 測量準備 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與人員進行初步調配,并對所有進場的儀器設備重新進行檢定。收集進行測量工作所必須的原始測量8、資料、施工設計圖紙與相關部門的原始文件和資料。由于本工程工程量大且工期緊,工程項目較多,采用以 GPS 測量定位技術為主,常規測量方法為輔的測量定位方法,并根據工程的特點作進一步完善,確保工程質量與工期。儀器設備主要采用儀器為美國 Trimble-5700 GPS 雙頻接收機,標稱精度為5mm+1ppm,進行靜態測量。應用Trimble Geomatics Office 后處理軟件系統進行平差處理,求得各點坐標值。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3 3/25 2.2 測量控制點與高程點的確認與校核 對業主提供的工程測量控制點的 A1、GPS02、GPS03、GPS22、IH10 坐標值、高程資料進行現場9、指認、交接,并對點位是否牢固、是否通視、利于保存等提出要求。哪些點能用哪些不能用,挑選出適合施工需要的測量控制點作為布設施控制網的依據。一級 GPS 控制網布設示意圖 對業主提供的工程測量點進行校核。本工程業主提供 5 個已知點,即 A1、GPS02、GPS03、GPS22、IH10。由于控制點相距較遠、且不通視,采用 GPS RTK 動態測量方式對業主提供施工控制點進行校核,并把校核成果與時反饋給監理,批復后進行施工控制網的布設。采用 GPS RTK 進行點校正后,求得 WGS-84 三維坐標系與實際應用的三維坐標系之間的轉換參數,對業主提供的控制點進行復測。其結果滿足水運工程測量規范(JT10、S131-2012)的精度要求。(校核結果見下表)另在廠區內布設兩個加密點 A2、A3,進行靜態觀測并平差,其結果需滿足 水運工程測量規范(JTS131-2012)的精度要求?;鶞收?1954 年北京坐標系 H(m)理論最低潮面 備注 X 坐標(m)Y 坐標(m)J1 2537354.797 421225.906 8.176 Trimble 5700 GPS 坐標對比 GPS02 設計 2538712.027 418585.668 1T=/2968.658=0.014/2968.658=1/2120471/20000 實測 2538712.039 418585.661 2=X2+Y2 X=+011、.012 Y=-0.007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4 4/25 GPS03 設計 2537811.892 421937.500 1T=/845.755=0.013/845.755=1/650581/20000 實測 2537811.904 421937.505 2=X2+Y2 X=+0.012 Y=+0.005 GPS22 設計 2537978.301 418473.542 1T=/2822.103=0.015/2822.103=1/1881401/20000 實測 2537978.292 418473.554 2=X2+Y2 X=-0.009 Y=+0.012 A1 設計 2537428.312、31 421628.707 1T=/409.458=0.016/409.458=1/255911/20000 實測 2537428.316 421628.701 2=X2+Y2 X=-0.015 Y=-0.006 IH10 設計 2537990.686 421748.140 1T=/822.851=0.004/822.851=1/2057131/20000 實測 2537990.687 421748.136 2=X2+Y2 X=+0.001 Y=-0.004 測量控制點驗收須經公司和監理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跨年度的施工基線,在第二年度施工前,由主辦工程師負責組織測量班進行基線復驗,復驗結果符13、合規范要求后,方可使用。施工基線,施工水準點、水尺與潮位站由施工單位負責保管,一般每半年校核一次,如遇到特殊情況或發現異常與時進行校核。2.3 施工基線布設原則 根據工程的平面布置和施工工藝的安排,水運工程測量規范(JTS131-2012)的相關要求進行施工控制網、施工基線的布設。本工程業主已提供施工控制網,GPS RTK動態測量方式校核后,在廠區內采用靜態方法布設兩個施工控制點,施工控制網布設按照一級導線布設,進行靜態導線觀測平差?;€點位布置在地基穩定且不受交通影響的地方,施工中加強對控制點的保護,以保證控制點不被破壞,并定期校核。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5 5/25 2.4 平面控制測量 14、2.4.1 平面控制 平面坐標系統:采用 1954 北京坐標系統。平面控制點與高程控制點:A1:X:2537428.331 Y:421528.707 H:6.363 GPS02:X:2538712.027 Y:418585.668 H:11.282 GPS03:X:2537811.892 Y:421937.500 GPS22:X:2537978.301 Y:418473.542 IH10:X:2537990.686 Y:421748.140 H:15.628 控制點布設采用業主提供控制點為起算點,布設 2 個控制點 A2、A3,靜態平差求得兩點坐標。用全站儀測邊長、測角校核,結果需滿足精度要求15、。工程施工配備的測量儀器 名稱 型號 產地 精度 數量 全站儀 TS-06 瑞士 2mm+2ppmm 1 水準儀 DSZ3 中國 2mm 2 GPS基準站 Trimble-5700 美國 1 GPS流動站 Trimble-5700 美國 5mm+1ppm 3 2.5 高程控制測量 高程系統:采用當地理論最低潮面。A1:6.363 米 IH10:15.628 米 GPS02:11.282 米 對控制點進行校核,以水準點 A1,IH10 為基點,按照四等精度進行閉合水準測量。四等水準測量主要技術要求:線路長度 50km 之內,閉合差(山區)4n,(平原)20R。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最大視線長度16、 75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 0.3m,前后視距差 3m,前后視距累計差 6m。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6 6/25 2.6 測量控制工藝流程 業主提供起算點 起算點復驗 控制網、基線布設 選點、埋石 外業觀測 內業計算 編制測量報告 施工控制網報驗 自 驗 公司驗收 監理驗收 施工基線布設 施工過程測量 沉降位移觀測 自 驗 公 司 驗 收(重 大 基 線)監理驗收 儀器檢驗 外業觀測記錄 資料整理 其它放樣記錄 觀測方案 外業觀測記錄 資料整理 資料分析 定期復驗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7 7/25 3.測量控制限差和質量保證措施 3.1 測量控制限差 3.1.1 平面限差 布設等級為 D 17、級的 GPS 網其精度如下:級別 固定誤差 a(mm)比例誤差系數(微米/km)D 10 10 最簡獨立閉合環或附和路線邊數的規定 級別 D 閉合環或附和路線的邊數 8 GPS 網中相鄰點之間的平均距離 項目 級別 D 平均距離 510 接收機選用 級別 D、E 單頻/雙頻 雙頻或單頻 觀測量至少有 L1 載波相位 同步觀測接收機數 2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8 8/25 GPS 測量基本技術要求規定 級 別 項目 D 衛星截止高度角(。)15 同時觀測有效衛星數 4 有效觀測衛星總數 4 觀測時段數 1.6 時 段 長度(min)靜態 45 快速靜態 雙頻+(Y)碼 5 雙頻全波 10 單頻18、或雙頻半波 20 采 樣 間隔 靜態 1030 快速動態 515 時 段 中任 一 衛星 有 效觀 測 時間(min)靜態 15 快速靜態 雙頻+(Y)碼 1 雙頻全波 3 單頻或雙頻半波 5 每時段觀測開始與結束前各記錄一次觀測衛星號、天氣狀況、實時定位經緯和大地高、PDOP 值等。3.1.2 高程限差 本次水準網為四等閉合水準路線其路線為A1IH10。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9 9/25 四等水準網的技術指標 四等水準網閉合差限差:路線種類 等級 路線往返測閉合差(mm)附合路線或閉合路線閉合差(mm)四等水準測量 20S 20L 注:S 為相鄰兩水準點間的距離,以公里為單位。L 為附合路線19、或閉合路線的長度,以公里為單位。3.2 質量保證措施 施工時嚴格執行 JTS131-2012水運工程測量規范與 JTS257-2008水運工程質量檢驗標準。執行各項測量管理制度。測量前,認真熟悉設計圖紙,并校核各種尺寸。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測量工作要步步校核。嚴格按照測量規范做好每一步工作。測量時,每個讀數、每個計算數據,都要經兩人復核,測量人員要做好原始數據記錄和計算記錄,將測量工作的內容、成果詳細填入測量資料里,并簽字、存檔。4主要施工方法與測量控制 4.1 PHC 樁、鋼管樁施工 工程概況 本工程 PHC 樁施打共計 899 根,合計約 44440m,PHC 樁直徑為 1000mm。其20、中直樁347 根,斜樁 552 根。本工程鋼管樁施打共計 132 根,鋼管樁直徑為 1000mm,樁長在35m42m 之間,直樁 39 根,斜樁 93 根。等級 儀器類型 標準視線長度(m)后前視距差(m)后前視距差累計(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mm)四等 DSZ2 100 30 6.0 50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0 10/25 4.1.1 施工工藝 PHC 樁沉樁施工工藝流程見下表。施工準備控制點交接接樁電焊樁位復測樁位測放樁沉入樁插入樁機就位送樁樁機移位不合格合格樁位控制、垂直度控制監理驗收焊接質量控制垂直度控制核實圖紙、控制標高 4.1.2 施工過程中測量控制 a.施工前準備 打樁船21、沉樁定位采用“海上遠距離 GPS 打樁定位系統”來實現,打樁前在船上布設校核點,用項目部 GPS 測取該點的三維坐標,保證船載 GPS 系統與施工坐標系統保持一致,再根據校核點與樁身的幾何關系推算出樁身偏位。待數據校核準確后再進行施工。b.PHC 樁施工驗收 根據施工技術要求,使用 GPS RTK 定期對打樁船打樁施工進行驗收、校核,確保樁位準確。樁基施工驗收后,測量人員根據設計樁頂標高放線,在樁上搭設腳手夾樁。根據標高標記采用水平管方法在樁身上劃彈切割線,鋼管樁切割使用普通電氣焊切割工藝,截樁時,操作人員根據測量所放標高,先將樁身表面的防腐涂層用氣焊燒掉,再沿樁周緩慢切割,切割中吊機必須吊住22、樁頭,切割斜樁時先切割樁身腹側,再切割背側,并且在樁身背側預留一段不切割,防止樁頭傾倒傷人。對于樁頂標高超出設計 50cm 以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1 11/25 上者首先進行一次超出部分的截除,成批吊起后再進行樁頂的細部切割,細部切割時確保樁頂平整。為了防止出現錯誤,測量人員必須對鋼護筒切割線全部進行二次復核。c.現澆墩臺與橫梁混凝土施工放線、驗收 現澆墩臺與橫梁混凝土施工流程 PHC樁、鋼管樁處理支立側模施工平臺搭設鋼筋陸上綁扎,現場整體吊裝鋼筋陸上綁扎,現場整體吊裝鋪底底層模板支立樁芯砼澆筑墩臺第一層澆筑第二層模板支立拆除模板第二層砼澆筑砼養護現澆橫梁施工 施工前,測量人員應根據技術交23、底放出帽梁底標高,施工人員按帽梁底標高進行鋪底,修鑿樁頭完成后,再次對底板進行調平,并緊固夾樁螺栓。帽梁底模板鋪裝完成后測量復核標高,誤差大于 5mm 的調整鋪底夾樁,確保底板標高無誤后方可放設帽梁底板線并測量樁基偏位;施工人員支立帽梁模板前,測量人員使用 GPS RTK 準確放出模板邊線,并彈墨線標記。為保證位置與標高準確,測量人員必須進行二次校核。待帽梁模板支立完成后,測量人員應與時對模板邊線、標高進行驗收。待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與時布設臨時沉降位移觀測點,開始沉降位移觀測。d.梁板、預制構件安裝放線驗收 施工方法 臨時支座安裝前,測量人員用 GPS RTK 準確放出支座中心、安裝邊線,并彈24、墨線標記,確定梁端線和梁邊線。確保臨時支座安裝在合適的位置,不影響永久支座的安裝和現澆段的鋼板和模板的安裝。梁板、預制構件安裝前,測量人員在現澆帽梁上準確放出安裝位置,包括安裝軸線、邊線與支座位置。安裝過程中逐層控制標高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2 12/25 梁板、預制構件安裝完成后,與時檢查安裝位置并復核標高,并將結果書面報告監理工程師。e.現澆面層施工放線驗收 根據施工需要,選用水準儀、全站儀、GPS RTK 對面層的標高與軸線進行精準控制,并與時驗收。面層施工完成后,布設工程永久沉降位移觀測點,進行沉降位移觀測。4.2 鋼引橋安裝 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產品碼頭鋼引橋,其結構為空間桁架結構25、。引橋共計3 榀。為方便引橋整體組裝,引橋鋼結構按照 10-15 米不等分段在陸上的加工車間進行加工制作,制作完成后用 50t 平板車倒運到臨時碼頭進行整體組拼、焊接。整體成型后采用一臺 136t 起重船裝至 1000t 方駁上。運輸至安裝地點安裝。測量控制 安裝前由測量人員在墩臺上施放安裝邊線。鋼(引)橋起吊后由方駁運至安裝現場,起重船由拖輪拖帶至安裝區域,垂直于安裝軸線方向駐位。安裝平穩就位后,將鋼(引)橋底下鋼板與支座上鋼板連接牢固,安裝后對鋼引橋位置進行復測。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3 13/25 4.3 碼頭施工總流程 施工準備 基槽挖泥驗收 基床拋石定位、驗收 基床夯實定位、驗收 26、基床整平定位、驗收 沉箱安裝測量控制 沉箱內填料測量 沉箱預制、儲存 沉箱背后回填測量 沉箱蓋板現澆控制 沉降位移觀測 現澆胸墻、軌道梁基礎混凝土測量控制 胸墻于軌道梁基礎間回填塊石測量控制 現澆胸墻面層混凝土與路面施工測量控制 竣工驗收 碼頭附屬設施施工控制 軌道梁混凝土 碼頭附屬設施施工控制 路面施工測量控制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4 14/25 4.3.1 基槽挖泥 基槽開挖:本工程碼頭基槽底標高分別為-17.6、-16.6m、-16.6m、-16.6m、-16.6m、-16.6m,底寬為 24.15m、24.55m、24.55、24.55、27.40m、26.20m,邊坡為 1:2、27、1:3?;坶L度為 574.55m,工程挖泥量為 297799m3。施工前,對船配 GPS 在本工程的施工控制點上進行校核,校核時間在 20 分鐘以上,求得船載 GPS 的平面轉換參數。施工過程中要定期對挖泥船船帶 GPS 定位系統進行點校正,并與陸上項目部 GPS 進行比對,轉換參數應與本工程整體測量控制網相一致。建立報潮站和安設水尺,設專人報潮看尺,水尺要由測量定期檢驗。挖泥時,施工船舶上配有專門的技術人員與測量人員,隨時控制挖泥的深度與寬度。嚴格控制挖泥的超深、超寬,以減少超挖拋石量。施工中需經常根據 GPS 核對挖泥位置,防止漏挖超挖。檢驗與驗收:一段基槽挖泥結束后應盡快進行驗收,需由28、施工監理、主辦工程師和質量員、測量人員共同參加,驗收時用水砣進行測量,竣工測量驗收后,辦理隱蔽工程驗收手續,馬上組織下道工序的施工。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5 15/25 按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挖泥質量檢驗標準和方法如下:非巖石地基開挖 序號 項目 允許偏差(m)檢驗單元和數量 單元測點 檢驗方法 1 平均 超深、類土 1.0 每個斷面(每5-10 米 1 個斷面,且不少于 3個斷面)1 用測深水砣檢查,1-2m 一個點,每斷面取平均值、類土 0.8 2 每邊平均超寬、類土 2.5 2 在全部斷面圖上量測,取各邊平均值、類土 2.2 4.3.2 基床拋石 基床分為兩種形式,(一)回填中粗砂+二29、片石+10100kg 拋石基床;(二)二片石+10100kg 拋石基床。下層為為 10100kg 拋石基床,全長為 592m,工程量合計中粗砂 29841m3,二片石 22063 m3,塊石 56384 m3。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基槽驗收定位船定位鐵駁運載反鏟拋石拋石驗收 拋石測量控制:基槽開挖完成后,必需經檢查驗收,符合設計與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基床拋石。拋石施工中采用 RTK GPS 進行船舶定位,驗收時用花籃水砣進行測量。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6 16/25 與時整理測量資料,繪制驗收斷面圖 拋石基床預留夯沉量:拋石基床預留夯沉量取拋石基床厚度的 1020。工程質量驗收標準 水下基床拋30、石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和方法 序號 項目 允許偏差(mm)檢驗單元和數量 單元測點 檢驗方法 1 頂面標高+0-500 每 10m 一個斷面,且不少于 3個斷面 2m 一個點,且不少于3個點 用回聲測深儀或測深水砣檢查 2 邊線+400-0 2 4.3.3 基床夯實 本工程拋石基床厚度分為 3m、4.9m、5.9m3 種形式。基床夯實根據基床厚度分層夯實,分層厚度分別為 3m(3m 厚段),2.5m、2.4m(4.9m 厚段),3m、2.9m(5.9m 厚段),參見夯實分層圖。施工流程 施工準備基床粗平夯實船定位基床夯實復夯驗收 施工工藝與方法 基床夯實工藝示意圖夯實邊線夯實邊線系纜浮鼓后錨纜后31、錨纜400t方駁50t履帶吊 夯實測量控制 基床拋石完成并經驗收合格后,夯船即可進入施工現場,采用 GPS 進行船舶定位,驗收時用花籃水砣進行測量。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7 17/25 驗夯:夯實施工前先進行試夯以確定基床夯實的夯次和沉降量,測量方法采用GPS 定位、GPS RTK測點的方法,取5 米基床為試夯范圍,1 米一個斷面、1 米一個點,求取夯前、夯后水底高度平均數之差不大于30mm即可。使用 GPS RTK驗夯中 4.3.4 基床整平 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整平方駁就位測量定位下鋼軌粗平復核鋼軌細平細平驗收 導軌布設:整平導軌沿基床軸線方向布設,根據基槽寬度和導軌長度確定鋪設幾根。32、首先利用GPS 確定整平用墊墩位置,再利用 GPS 和測深導尺測定需布設墊墩處基礎標高,根據此標高布設好墊墩,再搭設導軌。再用 GPS 指揮方駁,使方駁邊緣處于下導軌位置,并測出要下導軌的端點,用垂球引至基床上,即為導軌端點位置,要求誤差不大于 100mm。重新測定其標高,當導軌標高差在 10mm 之內時,即認為滿足要求,否則重新布設。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8 18/25 基床整平驗收:水下基床整平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和方法 序號 項 目 允許偏差(mm)檢驗單元 和數量 單元 測點 檢驗方法 1 頂面標高 50 每 2m 一個斷面 23 經緯儀或 GPS 定位,用水準儀和水深測桿測量鋼軌內側33、 1m 和中線處?;岔攲捫∮?m 時,可只測鋼軌內側1m 處。2 整平邊線+500 0 2 經緯儀或 GPS 定位,用水準儀和水深測桿測量。4.3.5 沉箱安裝 工程概況:沉箱分 3 種型號,分別是 9#泊位沉箱平面尺寸為 12.356.0m,數量為 38 個;10#、11#泊位沉箱平面尺寸為10.356.3m,數量為37個,工作船泊位平面尺寸為13.95.55數量為 25 個,沉箱總量合計為 100 個。沉箱安裝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基床檢查沉箱抽水起浮沉箱拖運沉箱內壓水沉箱安裝吊蓋板收纜 施工方法:沉箱安裝前應進行基床檢查,檢查基床上有無殘留物或大塊石,基床范圍是否滿足設計與規范要求。檢查合34、格后,把刮道和鋼軌收起方可進行沉箱安裝。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19 19/25 沉箱就位后,由施工人員在沉箱操作平臺上,同步打開沉箱內的進水閥,使沉箱平穩下沉,當沉箱離基床 3040cm 時,關上進水閥,此時要求沉箱前后略微傾斜,與基床坡度一致,以免沉箱將基床搓壞。然后起重人員收緊各向滑輪,調整沉箱位置,再打開進水閥,此時要求測量人員時刻觀察沉箱變化情況,發現位移與時報告,并迅速關上進水閥,重新調整各向滑輪收緊纜繩,繼續下沉。沉箱灌滿水后,測量復核位置,潛水員檢查水下沉箱沉放位置和縫寬,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規定。如不滿足,需重新起浮調整,安裝過程中要按主辦工程師交待的安裝順序和安裝編號進行安裝。沉35、箱安裝完成后,測量人員在每個沉箱的四個角點上布設沉降位移觀測點,開始進行沉降、位移觀測,并做好觀測記錄,沉箱內填料完成之后要繼續有計劃的進行沉降、位移觀測,第一月每 2 天觀測一次,第二月開始每周觀測一次,待基本穩定后可以每半月一次或一月一次,做好詳細的記錄,為以后的上部結構施工提供充分的資料。沉箱安裝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和方法 序號 項目 允許偏差(mm)檢驗單元和數量 單元測點 檢驗方法 1 臨水面與施工準線的偏移 50 每個沉箱(逐件檢查)2 用 GPS 動態測量方法 2 臨水面錯牙 50 1 用鋼尺量 3 接縫寬度 30 2 用鋼尺量頂部前后兩端 4.3.6 碼頭上部結構施工 沉箱安裝合36、格后進行沉箱內填料,現澆沉箱蓋板,測量都要對其標高,位置進行控制。特別是碼頭上部現澆胸墻模板支立時的找正、軌道梁施工、護輪坎施工、面層施工、系船柱、附屬設施與上部予埋件等都需要進行測量控制,上部結構包括沉降位移觀測都要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和精度要求,選擇不同的儀器來完成如 GPS、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等。胸墻模板安裝允許偏差 序號 項 目 允許偏差(mm)檢驗單元和數量 單元測點 檢驗方法 1 前沿線 10 逐件檢查 3 用經緯儀或拉線和鋼尺量兩端和中部 2 標高 10 3 用水準儀檢查兩端和中部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20 20/25 3 內截面尺寸+10 5 3 用鋼尺量端部上、中、下口 37、4 頂面對角線差 15 1 用鋼尺量 5 長度 10 2 用鋼尺量頂部和底部 6 全高豎向傾斜 3H/1000 1 用經緯儀或吊線測量 7 側向彎曲矢高 L/1000 且25 1 拉線測量,取大值 8 相鄰模板錯臺 2 1 用鋼直尺和塞尺測量 5.竣工驗收與沉降位移觀測 5.1 竣工測量 施工測量必須保證建筑物位置正確,其精度符合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工程竣工后按照規定要向業主提供必要的竣工資料,如工程整體尺度、設備基礎偏位情況、碼頭前沿水深、工程上部點位坐標與高程、沉降位移觀測等資料。5.2 沉降位移觀測 工程施工過程中要設置一定數量的沉降位移觀測點,來觀測施工時建筑物、構筑物的位移與沉降情況38、與變化規律,建筑物、構筑物有無危險,怎樣采取相應的措施。5.2.1 沉降位移觀測點的布設原則 按照沉降位移點的布設原則,本工程碼頭、護岸、引橋與其他輔助設施均需布設沉降位移觀測點,觀測點分為臨時觀測點和永久觀測點兩種,觀測過程中,根據施工進度,將臨時性觀測點準確的傳遞到碼頭與其他結構頂面的永久性觀測點上繼續觀測,直至工程竣工驗收,移交使用單位。碼頭、護岸、引橋施工過程中臨時沉降位移點的布設詳見沉降位移觀測方案。永久性沉降位移點采用銅質標志。輔助設施沉降位移點的布設視工程施工情況待定。觀測過程中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觀測,為下一步工序安排,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21 21/2539、 5.2.2 沉降位移觀測點的觀測方法(1)沉降觀測:測量儀器:科力達 DSZ3 自動安平水準儀、精度2mm。觀測方法:應用四等水準測量方法進行支水準路線往返觀測,專人專職定期復測。(2)位移觀測:測量儀器:徠卡 TS-06 全站儀,精度 2mm+2ppm。Trimble GPS5700,精度 5mm+1ppm。觀測方法:前期應用全站儀對位移點軸線進行觀測;后期與觀測比較困難地方選用RTK GPS 進行觀測,每個點在 5 分鐘以上。6.施工測量工作的組織與管理 6.1 組織管理機構 本工程測量工作由測量班負責,測量班由項目部統一管理。其管理機構如下:6.2 儀器(保養與使用制度)施工所用測量儀40、器都要定期進行檢驗、維護和保養,使之處于良好狀態。所有測量器具都要送到有資質的鑒定單位進行檢定,并有鑒定證書。常規儀器每年進行一次鑒定,GPS 接收機 2-3(規定是每年鑒定一次)年鑒定一次。在平常要隨時檢測校驗,發現問題與時解決。經理、書記、生產經理、項目總工 技術 質量 測量班長 班組成員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22 22/25 7.測量管理辦法和制度 7.1 檢驗制度 項目收到設計圖紙、具備交接樁條件后,報告甲方單位和公司技術部門,確定時間與時進行交接樁工作。交接樁工作由甲方單位主持,施工單位由技術部門組織,在現場由勘測單位直接進行交接樁工作。交接樁測量資料必須齊全,并應標樁示意圖,表明41、各種標樁平面位置和標高,必要時要附有文字說明,依照資料,現場核對進行交點。交接樁時,各主要標樁要完整、穩固。交接后,接樁單位應組織測量單位進行必要的復測工作。交接單位在復測過程中,如發現問題,應與時提交交樁單位研究解決。7.2 測量復測制度 為避免測量差錯,所有測量內業和計算資料,必須經兩人復核。施工中,應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測點由兩人進行復測,其測量工作內容、成果等要詳細填入測量資料內,并簽字以示負責?,F場內各測量控制點,必須定期進行復測,特殊情況應隨時復測。7.3 樁、標、點的保護制度 測量人員必須對標樁妥善保護。永久和半永久性標樁要設置牢固,并應設置明顯標志,設“測量標樁,注意保護”標識,以42、防損壞。測量人員應經常定期巡視標樁保護情況。所有測量標樁,未經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批準,不得隨意拆毀。在施測范圍內,需搭設臨時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時,必須事先與測量人員取得聯系,同意后方可實施,以免損壞測量標樁或影響測量視線。7.4 資料整理與積累 碼頭工程測量控制方案 23 23/25 測量成果的計算資料必須做到記錄真實、字跡清楚、計算正確,盡量做到格式統一,裝訂成冊后妥善保管。原始資料記錄必須清楚,不得涂改或后補。測量手簿應按規定填寫,并詳細記載觀測時的特殊情況。工程竣工后,必須與時整理測量資料,凡納入工程技術檔案的,應按規定要求的內容整理好后交技術部門歸檔。其它不入檔者。應保留到工程竣工交后一年方可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