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高鐵新區概念城市設計方案(含站前綜合體及車站)(92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2984
2024-10-23
92頁
86.45MB
1、長白山高鐵新區概念城市設計 CHANGBAI MOUNTAIN HIGH SPEED RAILWAY URBAN DESIGN,目錄,Table of Contents,1,規劃背景,1,PROJECT UNDERSTANDING,2,3,1230km,500km,伴隨佳木斯途經牡丹江、敦化、長白山、通化至沈陽高鐵線路的開工建設,將形成東北地區兩縱一環的高鐵路網格局,進一步促進長白山旅游產業發展,有效地推動區域經濟結構轉型和東北經濟的振興。,現狀高鐵線路,規劃高鐵線路,規劃背景,1,哈爾濱,長春,沈陽,北京,齊齊哈爾,佳木斯,白城,通遼,赤峰,盤錦,秦皇島,大連,丹東,通化,營口,四平,牡丹江2、,吉林,敦化,琿春,綏芬河,新民,喀左,長白山,現狀快速鐵路線路,規劃快速鐵路線路,4,區位條件,1,對外交通主要有航空交通,鐵路交通,公路交通。航空交通是長白山機場,機場位于池西區,距研究范圍直線距離約50公里。長白山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等地的10條航線,夏季進出港航班每天可達30余架次。鐵路交通主要通過現有渾白線和白和線上的白河站,車站位于高鐵新區內部,連接通化和敦化方向。公路交通主要有環山線,撫長高速,以及省道S302、S203與長春以及延吉方向聯系。,周邊交通,5,總體研究范圍包括高鐵新區、二道白河鎮全域、寶馬經濟開發區(寶馬城),共計29.3平方公里。高鐵新區城市設計范圍南至長白山大3、街,北至(規劃)高鐵線,西至二道白河,東至松花江大街,共計約3.8平方公里。,現狀概貌,6,規劃交通,現狀交通,交通組織,松花江大街,7,研究范圍內的水資源豐富,遍布整個研究區域,在高鐵新區周邊也存在豐富水系。居住區主要集中在二道白河鎮中心城區,寶馬城西北側和高鐵新區西北側也有部分居住區域。林地主要分布在高鐵新區和二道白河鎮南部以及寶馬城北部,耕地主要集中在寶馬城。主要公共設施集中在二道白河鎮中心城區。,用地現狀,8,高鐵新區海拔在670米至702米之間,地勢特點為東北低,西南高,呈階梯狀分布,坡度較和緩,地表大部分區域為原生白樺林。,地形地貌,9,相關規劃梳理,空間發展策略,數據來源:二道白4、河鎮城市設計,上位規劃梳理池北區二道白河鎮城市設計2014年(26km2),寶馬城總體規劃2015年(3.6km2),空間結構規劃池北區二道白河鎮城市設計的鎮全域空間構架為:一心三核,兩軸雙園,五岸九區,10,高鐵新區占地面積 380ha限定條件考慮范圍 68.5ha回遷區 5.5ha高鐵沿線建設控制范圍約62ha美人松苑 13.0ha(三處)保留白樺林 50ha以上(保留現狀30%以上),設計條件,11,愿景與戰略,2,PROJECT UNDERSTANDING,12,高鐵契機 拉動效應,途經區域的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增加,輻射沈陽、長春、延吉。旅游市場及商務人群。可以開展之前受時空地理限制5、的業態:如會展,信息咨詢、研發、專業教育,會展、配套酒店、休憩設施及高質量住宅。結合城市生活配套及旅游綜合服務需求,成為城市北部綜合型功能新區,白河的下游,緊鄰國道。向北發展新引擎,新動力 延續二道白河的生態景觀連續性,保留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銜接周邊功能區,如十八坊,寶馬,西部生活組團等。,高鐵、區域輕軌、旅游集散中心及旅游大巴、觀光及急救直升機、大型停車場、出租車、特色旅游觀光軌道,房車露營等,功能分析,13,二道白河鎮,長白山高鐵新區總體發展定位旅游綜合服務集散中心智慧型文化休閑度假基地,鎮區融合路網綠帶水系銜接延續小鎮生態理念控制旺季游客對小鎮負面影響貫徹保護性開發理念,接待頤養景區門6、戶景區地標購物中心東北美食體驗通過提供混合功能實現承載游客多元化需求,智慧新區因地制宜有效采用當地材料生態指標體系建立環境共生社區,文化傳承傳承地域文脈體驗地域文化依托旅游資源建立文化藝術培訓基地,總體發展定位,四大功能要素,高鐵契機拉動效應,14,15,16,森林中的城市白樺林高鐵站,延續白河廊道注入城市活力,高效換乘體系暢通城市門戶,規劃策略,17,打通視覺通廊塑造標志景觀,18,I.森林中的城市白樺林高鐵站,為來訪的人士展示獨一無二的到達體驗PROVIDE VISITORS A UNIQUE SENSE OF ARRIVAL,19,I.森林中的城市白樺林高鐵站,為來訪的人士展示獨一無二的7、到達體驗PROVIDE VISITORS A UNIQUE SENSE OF ARRIVAL,20,I.森林中的城市白樺林高鐵站,為來訪的人士展示獨一無二的到達體驗PROVIDE VISITORS A UNIQUE SENSE OF ARRIVAL,21,II.延續白河廊道注入城市活力,22,通過白河生態景觀帶南北向將每個片區串聯白河東西兩側通過兩條生活聯系軸環狀連接(東側:高鐵新區,十八坊,城南生活區)(西側:河西生活區,寶馬旅游區),空間發展戰略1.延續白河生態景觀帶2.向南對接生活聯系軸3.打造北部形象門戶4.構筑長白山北坡綜合配套服務中心,通過二道白河構建空間結構,II.延續白河廊道注8、入城市活力,23,1.確保主要河流景觀系統的連續性;2.保證每個組團有大型原始森林公園;3.形成街頭點狀、沿(河)街帶狀、大型面狀等點線面融合的綠地景觀網絡系統。,原方案,規劃方案,通過二道白河構建空間結構,II.延續白河廊道注入城市活力,總體空間結構“一河兩岸、雙心八區”。充分利用河、湖、田、林等生態要素作為片區之間的隔離帶,建立生態宜居多組團城市。【一河】:二道白河生態河道及區域景觀走廊【兩岸】:東岸旅游服務及創意產業功能 西岸歷史文化及休閑旅游功能【雙心】:長白山北部門戶旅游綜合服務中心 二道白河生活服務中心【八區】:,旅游商貿服務區高鐵樞紐、區域門戶、旅游集散、野外拓展、旅游教育、信息9、咨詢、度假社區、門戶景觀文化創意產業區特色產業生產及展示體驗、旅游文化創意、民俗文化體驗、延伸品創意研發等生態宜居生活區(東西兩片)生態社區、生活配套、公共服務、行政辦公、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休閑文化樂活區度假酒店、旅游服務、健康養生、旅游咨詢、濱水休閑樂活區濱水社區、生活配套、公共服務、特色餐飲歷史文化旅游區歷史遺跡、影視文化、特色文化體驗、特色莊園旅游文化教育區溫泉養生、森林運動、濱水運動及休閑、特色商業、度假社區,24,通過二道白河構建空間結構,II.延續白河廊道注入城市活力,25,III.打通視覺通廊塑造標志景觀,26,長白山視覺景觀廊道(城市廣場+沿河岸濕地及大地景觀),III.打10、通視覺通廊塑造標志景觀,27,III.打通視覺通廊塑造標志景觀,28,III.打通視覺通廊塑造標志景觀,29,IV.高效換乘體系暢通城市門戶,30,IV.高效換乘體系暢通城市門戶,總體城市設計方案,3,PROJECT UNDERSTANDING,31,城中之林,高鐵新區鳥瞰圖,32,空間結構:三廊三核六區,空間結構,三條廊道:視覺廊道、功能聯系廊道、記憶長廊三個核心:高鐵站前綜合體、綜合服務中心、濱河休閑中心,記憶長廊,六大片區:1 白樺林康體養生區 2 旅游商貿綜合服務區 3 專業研發教育區 4 文化展示區 5 生態度假生活區 6 濱河休閑體育文化區,33,功能布局,六大功能區1 白樺林康體11、養生區2 旅游商貿綜合服務區3 專業研發教育區4 文化展示區5 生態度假生活區6 濱河休閑體育文化區,34,總平面,土特產/文化體驗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大型停車場)溫泉旅館/餐飲復合設施房車俱樂部輕軌站大型停車場(長途客運站)星級酒店游客集散中心特色產業(企業)展示中心特色餐飲、土特產中心特色餐飲、旅行社、快捷酒店商務辦公商務辦公花園總部(區域旅行社)記憶廣場展示中心商業中小學總部花園旅游文化教育企業研發總部雨水花園旅游學院,國際社區創意酒店雕塑公園老年活動中心郵政博物館白樺公園特色住宅回遷社區住宅小區度假社區生態社區生態度假區沿街商業生態社區青少年宮文化娛樂中心度假社區濱河體育中心大型文化會展12、中心景觀山莊森林社區文化風情街雨水花園度假酒店,35,1 白樺林康體養生區(占地面積 95ha),設施布局,白樺林康體養生區,房車俱樂部,戶外音樂會,白樺林中的文化體驗中心,白樺林中的野外宿營,Key Plan,36,37,WANG,2 旅游綜合服務區(占地面積 90ha),設施布局,旅游商貿綜合服務區,商業綜合體,游客集散中心,單軌電車,地方特產及企業展示廳,Key Plan,38,39,3 專業研發教育區(占地面積 40ha),設施布局,專業研發教育區,國際社區,企業研發創意工作坊,度假酒店,旅游學院及培訓研發,Key Plan,40,41,WANG,4 文化展示區(約35公頃),設施布局13、,文化展示區,林蔭步道,運動公園,老年活動中心,高品質社區,Key Plan,42,43,設施布局,生態度假生活區,生態社區,度假會所,5 生態度假生活區(占地面積 55ha),商業服務,文化娛樂中心,度假別墅,青少年活動體驗場,Key Plan,44,45,WANG,6 濱河景觀體育休閑區(占地面積 65ha),設施布局,濱河休閑體育文化區,文化風情街,文化展示中心,休閑庭院,生態社區,景觀花田,Key Plan,46,47,土地利用圖,土地利用,48,土地利用數據對比,用地面積380.4ha居住用地 47.8ha(12.6%)商業用地 55.6ha(14.6%)道路用地 89.4ha(2314、.5%)綠地用地 158.9ha(41.8%),建設用地平衡表,49,道路交通,三橫二縱 路網體系三橫:站前路及建封路、松樺路、長白山大街二縱:天豁街、松花江大街道路寬度:主干道38米;次干道20米;支路12米,50,軌道交通,積極采用“無縫銜接”、“一站式換乘”、“P+R”、TOD等先進理念,通過2條軌道交通線,向南聯系北坡景區,向西聯系西坡及長白山機場,最終實現區域快速鐵路、環狀觀光軌道等快慢結合的“1+”的長白山旅游交通體系。高鐵新城按照600-800米距離設置站點(共設5個站),其中白河高鐵站與森林公園站屬于換乘站,預留白樺社區站。,51,慢行交通,慢行交通規劃圖,自行車道意向圖,濱河15、生態布道意向圖,城市休閑步道意向圖,52,公共交通,觀光大巴線路,公交站點,53,靜態交通,集中大型停車場共3處,(高鐵站2處東,東門戶1處),總面積5萬平,容納2000輛。零散社會露天停車場共6處,共容納720輛,建設標準120輛/處,占地各3000平方米,需結合地塊建設進一步落實。配以少量地下停車,總共3000個社會公共停車位。不含沿街等臨時,不含各地塊附屬停車位。,54,容積率限制,堅持集約土地、低密度開發的原則,基地范圍內整體容積率控制在0.6以內。建設地塊最低容積率控制在1.0以上(公園、停車場等公共設施除外);最高容積率不宜高于3.0。,中密度商業開發意向圖,高密度商業開發意向圖,16、低密度住宅開發意向圖,55,綠地景觀系統,廣場、綠地,白樺林森林綠地意向圖,濱河生態綠地意向圖,雨水花園意向圖,56,景觀規劃,城鎮核心景觀區意向圖,濱河景觀意向圖,生態核心景觀區意向圖,57,人口預測,【常住人口】高鐵新區常住人口規模為2.5萬人。其中,【居住人口】居住總面積69.2萬平方米。其中居住57.4萬平方米,公寓11.8萬平方米。按照人均居住30平方米計算,高鐵新區居住人口約2.3萬人。【教育人口】高鐵新區擬建設旅游專業教育機構,在校師生人數約0.2萬人。,【就業崗位】高鐵新區就業崗位數量約3.0萬人。其中,【商業零售業就業人口】商業零售業總面積為45.3萬平方米;基于國內外相關經17、驗,每38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有1個全職崗位,每89平方米有1個兼職崗位,考慮到規劃區域區位及業態情況,適當降低崗位面積,即每50平方米一個全職,每100平方米兼職崗位需求,計算得出商業零售業就業人口規模為1.35萬人(含全職、兼職)。【酒店度假村就業人口】酒店度假區建筑面積為30.7萬平方米,擬入住3-4家高星級度假酒店,每個酒店客房數量約150間,共計500間(不含連鎖酒店),按照酒店客房及就業崗位比例(1:1.2)計算,酒店就業人口約600人。【寫字間辦公就業人口】包括金融保險及商務咨詢等辦公設施,總面積為19萬平方米,按照人均辦公面積20平方米計算(適當取高值),辦公就業人口為9500人18、。【公共服務設施就業】包括行政辦公、中小學、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就業崗位,預計1000人。,58,開發時序,高鐵新區分三期開發,分為形象樹立、注入活力、品質發展等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開發,應結合重點項目、本著近遠結合、剛性與彈性結合的原則、尋求投入收益平衡、均衡發展。,【一期】:基礎設施建設、形象樹立階段【面積】:100公頃【重點項目】:高鐵站、高鐵綜合廣場、旅游咨詢及停車等配套設施、東部公路門戶廣場、白河景觀整治、體育場館、國道沿線住宅等,【二期】:功能完善、注入活力階段【面積】:170公頃【重點項目】:森林公園、野外拓展、房車露營地、森林度假酒店、專業教育機構、中央視線通廊、商務酒店、19、大型社區及配套設施等。,【三期】:功能提升、品質發展階段【面積】:110公頃【重點項目】:旅游咨詢、信息服務機構、旅游公司地區總部、二道白河文化中心、沿河度假酒店、高端度假社區、中小學等,59,站前綜合體及車站概念設計,4,PROJECT UNDERSTANDING,60,車站綜合體設計,61,設計方針,STRATEGY01 通過站城一體化開強化城市功能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STRATEGY02 構建可應對諸多客流的立體化交通設施網絡 EFFICIENT MOBILITY,STRATEGY03 打造具有標志性的城市門戶空間 SYMBOLIC GATEWAY,20、站前綜合體設計方針,62,63,以現有高鐵站為中心,優化其交通樞紐功能。為實現各交通模式之間高效且便捷的換乘,構筑與強化步行網絡,打造與長白山城市門戶相呼應的樞紐站前空間。各交通模式的換乘確保其流線與視線的暢通,并實現無障礙的步行網絡。,STRATEGY01 通過站城一體化開強化城市功能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設計方針,64,立體化的步行流線網絡將實現旅客、從業者、鄰里居民等諸多樞紐站使用人群的高效換乘與便捷的移動。將車站大廳層、地下停車場、地上層、地上2層等不同高程的步行流線構建為一體化的網絡系統,實現人車分離。打造長白山門戶樞紐站具有象征性的步行空間。,S21、TRATEGY02 構建可應對諸多客流的立體化交通設施網絡 EFFICIENT MOBILITY,設計方針,地下商業/停車場,長途公交/市內公交,旅游巴士,公交蓄車池,出租車/私家車,LRT,長白山站,65,充分利用山水交織的地理優勢,將周邊的綠地與自然景觀融入至車站核心區并構建與車站街區為一體的綠地網絡。與此同時積極導入高效能源供給系統與可再生能源技術,實現先進而環保的綠色樞紐。,STRATEGY03 打造具有標志性的城市門戶空間 SYMBOLIC GATEWAY,設計方針,“白山”視覺廊道,“黑水”視覺廊道,白樺林景觀廊道,站前綜合體,站前綜合體鳥瞰圖,66,站前綜合體功能區,67,大型停22、車場(長途客運站),游客集散中心,特色產業(企業)展示中心,特色餐飲、旅行社、快捷酒店,特色餐飲、土特產中心,購物餐飲娛樂區,購物餐飲娛樂區,站前綜合體功能布局,68,站前綜合體平面,開發規模,69,北一區,南一區,南二區,單位:平方米,視覺廊道-”白山”,視覺廊道空間本身同樣作為促進城市活力與社會交流的重要空間,通過布局注重功能性且緊湊的設施布局以強化其公共性與開放性。,站前廣場景觀設計,70,裝飾性建筑起源于放置在庭院中起到添景作用的的小型建筑。在車站步行平臺以及視覺廊道廣場軸上放置咖啡亭,小商店,休息廳等裝飾性建筑,為中軸增添人氣的同時為來訪的旅游人士提供可以輕松交流的場所。裝飾性建筑的23、尺寸基本設定在4.54.5,可根據用途不同改變墻體和窗戶的位置。,設計元素:花窗,特點:外框多姿多態、紋理構成幻化無方,具有通風透光、觀景借景之功能景觀應用:護欄、崗亭、外窗等,裝飾性建筑 Folly,裝飾性建筑 Folly,站前廣場景觀設計,71,匯合點主要在車站大平臺與綠地中設置。,高鐵站前平臺的出入口以及視覺廊道各道路節點。,高鐵站前平臺的出入口以及視覺廊道各道路節點。,主要布置于視覺廊道廣場綠地當中。,裝飾性建筑 Folly,站前廣場景觀設計,72,73,視覺通廊-”黑水”,站前廣場景觀設計,74,視覺通廊-”黑水”,站前廣場景觀設計,視覺通廊-”黑水”,景觀設計方針:功能與景觀相結合24、;通過有效利用加以保護。,學習體驗的基地,寓教于樂一體,打造能在林中漫步,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空間,LEARN,ENJOY,STAY,在林中宿營,接觸大自然的美好體驗,站前廣場景觀設計,75,原生林的有效利用基地內生態林地應注重資源保護和自然生態平衡,以保護為基礎,以適度開發促保護,可實現森林景觀資源的持續利用。與此同時,通過各種項目的協調發展,對生態林地進行一年四季持續均衡地利用,實現生態保護與景觀利用的良性循環。,站前廣場景觀設計,76,77,視覺通廊-”黑水”,戶外休閑與教育,在林中行走,森林里宿營,培養人們保護自然的意識。同時,打造與白樺林融為一體的“林中之屋”,為游人及市民提供可放松與25、購物的時尚生活體驗。,野外學習區,野營區,水生態展示區,CAF&SHOP,站前廣場景觀設計,78,視覺通廊-”黑水”,門戶驛站,未來省內各主要城市到二道白河的陸路門戶區域,布局以土特產、商業休閑、溫泉養生為主題的復合實施,打造長白山北區第二門戶。,輕軌站,溫泉旅館/餐飲復合設施,高速聯絡線,二道白河,土特產/文化體驗中心,站前廣場景觀設計,車站概念設計,79,車站建筑立面,80,高鐵長白山站,長白山站人視圖,81,高鐵長白山站,82,車站及站前廣場平面布局,單位:平方米,83,*地上停車場停車臺數約為850臺*地下停車場停車臺數約為470臺,車站剖面,長白山站剖面圖,84,車站及站前廣場平面布26、局-1層/1層夾層平面,公交停靠區,私家車/出租車停靠區,站前廣場,設備室,辦公區,單位:平方米,1層平面圖,85,車站及站前廣場動線分析-1層平面,商業設施人流,商業設施人流,車輛入口,車輛出口,86,車站及站前廣場平面布局-2層平面,單位:平方米,售票廳,2層平臺,辦公區,候車大廳,候車通道,相關服務區,辦公區,安檢區,商業,商業,商業,87,車站以及站前廣場動線分析-2層平面,88,車站以及站前廣場平面布局-3層平面,辦公區,商業,商業,設備,單位:平方米,89,地下空間平面圖及動線分析,單位:平方米,地下廊道,地下商業,地下停車場,地下商業,地下商業,車輛入口,停車場出口,90,91,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