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人:十二
編號:943055
2024-06-26
10頁
2.79MB
1、目錄1)第二層內支撐拆除22)第一層內支撐拆除23)施工地下室側壁至地面標高以上500mm,待防水工程完成后回填砂壓實。34)后澆帶應力的換撐65)如遇基坑變形過大須采取的措施有:96)計算書9 1)第二層內支撐拆除1、在底板和支護樁之間滿灌500厚C15素混凝土,實現底板結構對基坑應力的換撐。2、施工地下室側壁至負二層地下室樓板以上500mm,第二層內支撐拆除前,地下三層墻柱、地下二層梁板結構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80%。3、在負二層地下室樓板處加標號為C30的鋼筋混凝土換撐墩,截面400400,配筋:C10150(2),3C16,3C16。換撐墩按每個樁設置一個,即間距1400mm設置一個,2、換撐墩中心線齊樓板中心線,且必須和地下室側壁一次性澆筑完成。4、拆除第二道內支撐。詳圖如下:2)第一層內支撐拆除1、在負一層地下室樓板處加標號為C30的鋼筋混凝土換撐墩,截面400400,配筋:C10150(2),3C20,3C20。換撐墩按每個樁設置一個,即間距1400mm設置一個,換撐墩中心線齊樓板中心線,且必須和地下室側壁一次性澆筑完成。2、施工地下室側壁至負二層樓板以上500mm,第一層內支撐拆除前,地下二層墻柱、地下一層梁板結構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80%。3、做好基坑變形監測,如遇基坑變形過大等緊急情況須立即停止對內支撐梁的拆除并馬上向項目匯報。詳圖如下: 3)施工地下室側壁至地面標3、高以上500mm,待防水工程完成后回填砂壓實。換撐大樣圖混凝土換撐平面圖鋼筋混凝土換撐墩按每個支護樁設置一個,即間距1.4m設置一個4)后澆帶應力的換撐在負二層、負一層除西區兩條橫向后澆帶內布置傳力型鋼實現應力的換撐,傳力型鋼均布置于樓板梁內,人防純樓板內間距2800mm布置傳力型鋼換撐。詳見下圖:負一層、負二層后澆帶平面布置圖5)如遇基坑變形過大須采取的措施有:1、對于拆除部分,如基坑變形太大,引發結構安全隱患,可用螺栓打孔將鋼板固定在主梁垂直方向的護臂腰梁上,另一端固定在主梁上,然后用工字鋼分別焊在兩端的螺栓鋼板上,逐節由跨度大的支撐梁向跨度小的支撐梁換撐,以此來保證內支撐的擠壓力穩定,保4、證基坑的安全。2、如遇基坑變形過大的現象,則需對基坑周邊迅速進行卸載,將基坑周邊的材料(特別是鋼筋)迅速進行轉移,以減小基坑的荷載。3、在未全部拆除完成前,如發現基坑位移變形過大,可將地下室外墻超前施工,提前施工至內支撐梁下部,減輕基坑對支撐梁的擠壓,保證內支撐拆除的安全。4、對已拆除完成的內支撐梁基坑側壁部位,內支撐梁拆除一部分便施工一部位外墻,由遠至近以此施工。6)計算書根據檢測報告,本工程內支撐梁的反力第二道最大為9576KN(梁間距12米),第一道內支撐梁的反力為2678.7KN,按12米每跨計算(則混凝土墩數為12000/1400=8.6根),取8根,混凝土支撐按較大力考慮,每根受力5、為1197KN。根據混凝土設計規范和設計院提供梁的斷面C30承受設計抗壓壓力值為14.3MPa,則a.外圍混凝土支撐按400400考慮,間距1400mm,則每根混凝土墩容許受力為F1=0.40.414.3103=2288KN1197KN,安全。故外圍混凝土墩支撐滿足要求。b.后澆帶加強傳力型鋼布置在梁內,根據基坑監測報告,第二道支撐內力最大為9576.25KN,按12米每跨計算(則型鋼根數12000/2800=4.29根,型鋼取4根,每根受力按9576.25/4=2394.06KN,型鋼按3000KN考慮)。由型鋼表查得I25a工字鋼的慣性矩為Ix=5020cm4, Iy=280cm4,取 Imin=280cm4長度系數的取值:長度系數與壓桿兩端的約束條件有關,即:兩端固定:=0.5一端固定一端鉸接:=0.7兩端鉸接,=1一端固定一端自由,=2由于本工程兩端固定,則其長度系數取值為=0.5由歐拉公式可得Pct=2EI/(l)2=220010928010-8/(0.52)2 =5521.376KNPct3000故后澆帶內型鋼支撐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