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綜合市民服務中心BIM智慧建造管理實踐方案.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3068
2024-06-26
59頁
545.36MB
1、智慧建造管理實踐,practice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1.1 地理區位,1.2 工程簡介,2017年11 月 22 日,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中建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發包方與中標方共同投資,成立基金,由基金設立項目公司(SPV),完成項目的投資、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管理。打破了“投資人不管建設、建設者不去使用”的傳統。,聯合投資人(United Investment Partner,簡稱UIP),1.3 工程建設的新模式,1.4 參建單位,1.5 工程重難點,2、2017.12.7,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正式動工,標志著新區建設拉開序幕。,2018.3.28,項目主體完工。,2018.4.17,園區移交物業,雄安集團入駐辦公。,2018.4.29,五一假期,園區對外開放,迎來第一波游客潮。,1.6 關鍵節點,2.1 智慧城市的整體策劃,推動“數字孿生”理念,要求在實體工程建設的同時完成對應的數字化城市建設。計劃打造城市級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該平臺融合規劃、設計、建造、運營及政務服務類的全部信息數據。所有信息數據上傳至雄安云,形成塊數據并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持。,3.1 BIM應用總則,編制項目BIM技術統一實施方案及各專業模型創建標準等保證整個園區BIM模型的統一3、性。,Part,Part,3.1 BIM應用總則,采用CBIM協同平臺作為項目的設計BIM協同平臺。,通過建設協同管理平臺實現所有參建方的數據的協同與共享。通過數據整合,最終的交付模型成為未來的城市數字化管理的數據基礎。,3.2 設計階段BIM應用,生活水箱,集成房屋花池,立式變頻水泵,疊層墻,制定單體所需各種樣板族庫,保證各單體使用族庫的統一。同時族庫將作為雄安新區BIM知識庫的一部分,在后續項目中得到進一步補充和重復利用,逐漸提升BIM技術設計和應用的效率。,3.2 設計階段BIM應用,設計模型移交施工總包后,施工總包開展深化設計并進行模型的綜合協調。在45天內,共計審核25次,累計解決問4、題534項。,3.3 施工階段BIM應用,本工程十分緊張,從設計單位獲得模型后,施工團隊隨即開展深化設計并進行施工協調,利用加工和施工準備的周期,盡可能的解決模型及圖紙中所存在的問題,降低現場返工及拆改的數量。累計解決問題534項。,園區建筑面積10.54萬平米,最終版模型包括土建11個,鋼結構13個,裝飾裝修 34,機電48個,場地及管廊16個,集成房屋37個,總計159個模型,容量達10.2GB。,3.3 施工階段BIM應用,鋼結構深化開始,軸距搭建,建立編號規則,進行桿件搭建,模型節點創建,生成深化圖紙,構件預制加工,通過對鋼結構進行BIM模型深化形成深化圖,結合預制構件加工設備進行鋼結5、構構件的加工。,3.3 施工階段BIM應用,BIM機電管線綜合,變電站南側走廊剖面,影廳南側走廊,3400,3000,3100,3300,2950,BIM模型室內機電凈高分析,快速鎖定重點標高控制區域,保證裝飾吊頂凈高需求,及現場三維交底。,機電模型進行施工深化,解決管線碰撞、室內凈空、機房深化、剖面出圖等重難點問題,提前進行機電三維交底。,3.3 施工階段BIM應用,結合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工程的工期目標及質量目標要求,項目專門設立了基于BIM的移動式數字化預制加工廠。機電管線在數字化預制加工流程:預制管道模型-管道安裝圖、管段圖、預制管道材料表,生產加工。,管道加工制作,管道半成品區,管件及閥6、組組裝,3.3 施工階段BIM應用,利用BIM展示外幕墻安裝工藝模擬,政務中心外幕墻,規劃展示中心外幕墻,會議中心外幕墻,周轉用房外幕墻,園區各單體外幕墻BIM模型深化,并進行安裝工藝模擬,提前模型結構與幕墻安裝節點,確保現場準確定位。,3.3 施工階段BIM應用,規劃展示中心盥洗室內裝,規劃展示中心男女衛生間內裝,H樓辦公區精裝深化,天花精裝深化,周轉用房客房精裝深化,利用BIM模型模擬精裝深化,排除精裝修專業與鋼結構、機電等專業間的矛盾。,利用BIM對室內精裝模型進行深化,確定各精裝點位的位置和安裝工藝,并與相關專業進行綜合,判斷設計合理性。,3.3 施工階段BIM應用,集成房屋模塊,集成7、房屋給排水、暖通,集成房屋電氣,集成房屋精裝,建立建筑、結構、水、暖、電、精裝各個專業的BIM模型,利用BIM建立構件標準化拆分模型:1、標準化戶型。2、預制構件拆分標準化設計。3、預制集成房屋節點標準化設計。4、各專業整體模型融合的單個集裝箱BIM模型。,利用BIM模型建立集成房屋標準箱型模塊,模擬組裝各單體的集成,利用BIM模型在加工廠預制加工。,3.3 施工階段BIM應用,利用BIM模型展示重點位置的精裝效果,使用VR體驗設備獲得真實的體驗感,幫助業主在精裝方案及家具選型過程中做出準確的決策,加快認樣速度。,VR設備及相關硬件的普及,已將“樣板引入”理念,從實物樣板轉為三維虛擬樣板。項目8、VR設備,不僅節省了實物樣板的成本,而且虛擬樣板的效果更達到全面細節展示的程度,獲得的綜合效益,在本項目得到了新區管委會領導的認可。,3.3 施工階段BIM應用,4,Part,運用三維掃描技術校核現場施工完成的鋼結構、機電等專業內容與圖紙模型的偏差和沖突,并為下一道深化設計工序提供真實的模型依據,提高深化設計的可實施性。另外,特殊區域的高精度掃描可作為后期運維的數據基礎。,點云模型,BIM模型,BIM模型與點云模型對比,4,4,3,Part,3.3 施工階段BIM應用,在施工中,如何將BIM虛擬的內容轉化為指導生產的生產力,是我們一直探索的方向。,三維掃描校核施工精度,3D打印驗證復雜節點,綜9、合協調例會輔助施工技術交底,3.3 施工階段BIM應用,3.4 運維階段BIM應用-智慧園區架構,3.4 運維階段BIM應用-BIM與樓宇智控,3.4 運維階段BIM應用-BIM到CIM,CIM則是此次提出并探索的一個新概念,把building information提升到city information的高度,實現對城市的數字化治理。,收集城市運行過程中的所有數據,數據平臺進行綜合處理,CIM平臺實現對城市的管理,以新區“數字孿生”的目標為最高要求。結合智慧園區的建設方案,在施工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對工地的高效管理,打造國內最為先進的智慧建造管理平臺,提升安全、質量、綠色的綜合管理水平。10、,建造過程中的智慧化,安 全,質 量,綠 色,設立獨立的安全教育培訓基地,施工過程中接納近2萬人的全方位安全教育。施工過程中采用智能監控、移動巡檢記錄儀等多種設備,全面監督安全文明施工。,采用信息化手段完成施工過程的質量檢查。工程多種構件及材料采用質量溯源系統進行管理,確保品質優良可控。最終竣工工程資料電子化交付雄安集團。,施工中對現場空氣質量、溫濕度、風力、排污值、施工用水用電等進行全過程監控,并根據超限情況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確保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最低。,4.1 智慧建造管理平臺,智慧建造系統,集成全景監控、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物料管理、勞務管理、環境管控、工程資料8大版塊的11、數據,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撐整個建造過程。,系統簡介,4.1 智慧建造管理平臺,項目對建筑工人采用實名制管理,采集工人實名身份信息,開工以來累計有15652名工人進行了登記。該系統除了記錄工人所屬單位和工種之外,也記錄工人安全培訓、進退場時間、考勤數據、不良履歷等內容。系統還可實現工人薪資點對點發放。為工人和企業提供雙向保障。,系統內總用工情況統計詳情,實名認證記錄個人信息,項目工種分布記錄,4.2 智慧勞務管理,在實名制管理的基礎上,采用人臉識別系統對人員的進出入進行管理。杜絕無關人員的潛入,保障項目的安全平穩運行。讓高科技也能飛入“平常百姓家”。,4.2 智慧勞務管理,安全生產情緒識別系統,識12、別人員面部肌肉產生的微小振幅和頻率,計算分析,施工人員的潛在情緒,篩選了解,針對性的安全培訓、心理輔導,VR體驗館,虛擬的沉浸式體驗,讓人感受真實的違章作業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而提高安全意識,規避風險。,4.3 智慧安全管理,項目安全部門采購智能化安全帽,該安全帽攜帶攝像設備,拍攝清晰,360度全方位無死角記錄施工現場的真實情況,留存安全監管記錄,保證項目安全執法的可追溯性和真實性。,項目為施工人員配發了GPS定位器,可以實時觀察人員位置,了解當天主要施工部位和工人密集區域,并針對性的加強該區域安全巡查力度,保證施工安全。,智能化安全帽,人員定位系統,4.3 智慧安全管理,項目布設21個視頻監控13、設備,結合三維傾斜攝影技術,將視頻鏈接植入到在線的現場點云模型之中,點擊鏈接即可觀察對應位置的監控影像。,真實,高效,全面,視頻點位標記在真實還原現場的三維點云模型之中。,即便是完全不了解現場的人員,也可準確定位視頻監控點位。,監控覆蓋圍墻、出入口、主要作業面,實現全面覆蓋。,4.3 智慧安全管理,現場檢查,手機錄入信息,數據記錄,大屏統計展示,日常巡檢,實測實量,4.4 智慧質量管理,通過二維碼及RFID芯片,采集裝配式建筑全生命期質量數據,覆蓋工程審批、設計、建材及部品生產過程、運輸過程、施工及裝配過程、監理驗收及運營過程,持久可追溯。,手機查看信息,掃碼輕松追溯,4.4 智慧質量管理,生14、成二維碼,BIM模型關聯,記錄施工信息,質量溯源,構件粘貼,4.4 智慧質量管理,4.4 智慧質量管理,使用BIM模型進行加工生產,項目機電設備安裝數字化預制加工基地,運用精度500級BIM技術建模,通過數字切割、自動焊接等先進設備,實現機電構件預制加工。基地占地面積3000m2,分為五大區域:辦公及展示區、VR展示區、原材料堆放區、半成品堆放區、生產加工區。,4.4 智慧質量管理,通過物聯網技術,采集項目環境、能耗、監測的實時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實現對現場的綜合管控。,太陽能路燈,排污監測,智能水表,智能電表,環境監測,智能煙感,環境監測數據:對工地現場的溫度、濕度、PM2.5、PM1015、風力、風向、噪音等環境信息進行實時監測,能耗監測數據:對工地總用水量、用電量進行實時監測,統計每月用水、用電量。污水監測:排污監測系統對污水排放口ph值進行在線實時測量,污水排放不達標時及時報警。智能煙感防火:現場設置智能煙感設備,當出現火情時感應生成的煙霧,及時進行聲光報警,并將報警信息自動推送至管理人員。太陽能路燈:使用太陽能智能路燈,在滿足照明需求的同時,達到節能降耗目的。,4.5 智慧環境管理,使用BIM技術將施工進度與模型構件進行關聯,形成虛擬的施工模擬。該進度在系統平臺中與實際工程施工進度進行對比,及時提示進度滯后工作與對應的任務施工單位,提高工效。,4.6 智慧進度管理,日報體16、系,每日無人機航拍輔助生產協調例會任務分工,夜間巡視,本工程每日對生產進度情況進行通報,并每晚召開生產協調會,每周對生產進度情況進行總結,解決現場施工存在的問題。夜間施工每天由一名項目班子帶隊巡視,并填寫夜間值班記錄。,4.6 智慧進度管理,4.7 移動應用,視頻監控,環境監測,智能停車,勞務管理,無人機航拍,智能煙感,全景影像,智能水電,物料管理,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臺,通過人、車、建筑、設備傳感器接入,實時采集園區“活數據”,構建市民中心數字在線園區,實現“萬物互聯”的數字城市縮影。,園區從智能辦公、公共服務、透明政務、信用體系、樓宇自控、數字展陳等多個方面設計了新穎的科技化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實現小園區、大智慧,讓所有人在園區中感受科技帶來的便捷。,5.1 智慧園區/智慧城市構建思路,運維階段,項目采用中國建筑自主研發的SOP-BIM運維管理平臺,配合智能傳感設備,對園區的人車流量、溫濕度、設備運行及保養維修情況,房屋空置率、物業工單、水電能耗、停車場使用情況等實現智慧園區的運營管理。,5.2 智慧園區運維平臺,5.2 智慧園區運維平臺,鳥瞰,夕陽,黨工委會議中心生活用房,政務中心,辦公區,公寓,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