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基礎設施工程投標方案(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3405
2024-06-27
26頁
2.91MB
1、科技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基礎設施工程投標文件XX公司二零XX年XX月科技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基礎設施工程投標文件投標單位:法定代表:地址:投標日期:20XX年XX月目錄設 計 方 案 說 明3一、設計背景3工程地域環境3二、設計依據4三、設計目標61、將新校區建設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的典范;6四、詳細方案6(一)道路交通系統7(二)豎向設計8(三)給水工程9(四)雨水、污水工程11(五)電力工程11(六)照明工程12(七)弱電工程13(八)熱力工程14(九)燃氣工程18(十)管線綜合設計20(十一)抗震設計21(十二)、工程造價估算22設 計 方 案 說 明一、設計背景xx科技大學是由原xx2、工學院、xx醫學高等專科學校、xx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而成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學科覆蓋工學、農學、醫學、理學、文學、法學、經濟、管理等八個學科分類,學校現有18個院系,46個本科專業,37個專科專業。xx科技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是一個完整的大學校園建設公共事業項目,是xx省政府批準的“十五”期間重點工程之一。規劃總用地244.266萬平方米,約合3664畝,規劃容納學生30000人,教職工5000人。新區總體規劃設計面向國內外公開征集設計方案,xx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方案以先進的設計理念,合理的功能分區獲得了專家及師生的認可,成為最終的中標方案并承擔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工程概況工程名稱:新3、校區基礎設施工程工程地址:xx市xx新區大學城xx科技大學新校區工程規模:新校區占地面積3664畝工程地域環境1、地理位置:xx科技大學新校區位于xx市xx新區大學城南部,其北側為關林大道,與xx大學為鄰;東側為大學路,與xx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奧林匹克公園相鄰;西側為瀛洲路,與xx經濟開發區四期工程用地相鄰;南側為規劃中的xx大道。2、地表現狀:xx科技大學新校區內地勢基本平坦,無明顯高低變化,地形標高在148.5m和154.4m之間,自然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表無水面。3、氣象及水文地質條件:xx市氣候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具有季節性變化,冬春季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和東北風,夏秋季主導4、風向為東南風和西南風。一般春冬干旱多風,夏秋雨水集中,年平均氣溫14.6度,極端最高氣溫44.2度,極端最低氣溫-18.4度。年平均日照2137-2291.4小時,多年平均降雨量600.3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10.4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3.3%。xx多年平均水蒸發量為1200毫米,多年平均風速2m/s。4、抗震烈度: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該區域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我院的設計方案是在認真研究xx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給xx科技大學新校區的基礎設施作的規劃方案的基礎上,結合xx的實際情況,對基礎設施方案進一步細化、量化,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本設計方案。二、設計依據1、xx科技5、大學基礎設施招標的補充要求;2、依據xx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所做的詳規;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 50289-98;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1997年版);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規劃(GBJ1386);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 CJJ45-9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 50052-95;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GB 50217-94;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6、范 GB 50176-93;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J 19-87;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煤氣設計規范(GB5002893);13. xx科技大學新校區基礎設施設計招標外部條件;14. xx科技大學新校區周邊道路管線施工圖及補充;15、現行的其它相關專業國家設計規范。三、設計目標1、將新校區建設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的典范;2、塑造與新型大學相適應的整體文化氛圍,提高校園整體環境質量;3、崇尚生態,尊重自然,把自然環境和校園環境有機結合,相互融為一體;4、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學校將來的發展,為校園的生長留出空間;5、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并存,建設7、數字化、生態化和園林化校園;6、充分體現科技大學的現代性、開放性和自然性。四、詳細方案依據xx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所做的詳規,景觀大道未來將作為城市規劃主要交通道路,必須考慮數十年后城市發展開通的可能性,因此在市政管網布置中,我們的設計方案以景觀大道為界,分為南北兩個子系統,彼此有獨立的接入口,自成體系。同時,在中央核心區連為整體,既滿足校園的統一需求,又為城市交通發展留有余地。(一)道路交通系統1、道路平面及線型設計依據xx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所做的詳規,道路平面采用“清晰明朗,回轉通達”聯系便捷,并與景觀緊密結合的路網體系。機動車主干道基本呈一方形環路,圍繞中心綠化和水系展開,也作為區分校園動8、靜,人行與車行及內外功能的界線,實現“動”和“車”在外,“靜”與“人”在內的人車有限分流。支路以環狀、枝狀分別進入各組團和片區內部,使車行流線可以便捷地服務于周邊各功能組團。在建筑群體之間形成富有特色的、帶有禮儀性入口都市特質并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步行網絡,以廣場、平臺、街道、綠化漫步道,步行橋等創造豐富宜人的步行空間,道路斷面和一系列廣場設計,盡可能使得人車各行其道,減少或緩解人車沖突,強調交通組織以人為本、以步行和自行車行為主。2、機動車主干道道路結構設計設計主要指標:(1)道路等級:機動車主干道按城市次干道級路;(2)道路設計車速:40km/h;(3)道路設計臨界年限:30年;(4)路面9、結構:水泥砼結構;(5)道路抗震設防等級:7度;道路結構形式:(1)機動車主干道路面結構:采用25cm厚的石灰土(含灰12%)+15cm厚的水泥穩定碎石(含水泥5%)+20cm水泥混凝土(抗折4.5Mpa)。車行道的結構總厚度為60cm。(2) 人行道結構:人行道采用10cm厚的石灰土基層(含灰10%),3cm厚1:3石灰砂漿臥底,鋪彩色水泥砼預制道板;或者人行道結構采用:10 cmC15砼、3cm水泥砂漿、3 cm防滑通體彩磨磚,規格為30x30x3cm,抗折強度不小于8.0 Mpa,抗壓強度不小于45 Mpa;或是采用xx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議的規則的花崗巖鋪裝道路。(3)停車場路面結構:10、采用15cm厚的石灰土(含灰10%)+16cm水泥混凝土(抗折4.5Mpa)。停車場路面的結構總厚度為31cm。(4)各支路路面結構:采用25cm厚的石灰土(含灰12%)+20cm厚的水泥混凝土(抗折4.5Mpa)。結構總厚度為45cm.。3、道路縱斷面設計在規劃的基礎上,建議抬高規劃道路高程,以有效控制土方平衡和其它管線埋設。(二)豎向設計校區地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現狀地面標高相差06m。校區中央的水面應進行較大規模的挖深修整。建議各建筑物的室內地坪取本建筑物占地周圍的平均高程,或抬高規劃道路高程,以有效控制土方平衡。(三)給水工程1、設計技術標準整個校區的給水系統的管道,按以下標準計算11、:教學行政建筑用水:5升/平方米日學生生活用水:40升/人日教師生活用水:200升/人日消防及未預見用水:按總用水量的10%計,道路與綠地澆灑用水考慮使用中心水系的存水。按上述標準計算出來的校區用水量約為4500立方米/日。考慮學校學生擴招容量,計算出來的校區用水量約為5200立方米/日。2、校區給水情況校區給水管網由瀛洲路、關林大道、大學路分四個入口供給。校區供水由周邊道路以DN250300給水管引入。主干道下設DN250環狀給水干管。支路下以DN150200給水管供水。消防用水獨立系統通過泵站和消防水池給水管DN200將穿越校區的水體作為公共消防水池引至各建筑組團中心,供每幢單體建筑接入。12、沿校區主干道和支路每100米設消防栓一處。3、用水規模校區給水管網供水面積約3664畝,主要供給生活區、教學區、娛樂區等各個功能分區。4、水壓水質由xx市自來水公司各給水加壓站供給。5、配套設施校區內共建設4座消防泵房。6、管材選擇生活給水管DN200、DN150、DN100采用給水承插鑄鐵管(青鉛接口)消防給水管DN200采用無縫鋼管(焊接)7、消防設計根據規劃,消防栓沿校園主要道路(12m、30m、40m寬)設置,在道路西側或北側,間距按100米計。林蔭道、廣場等主要步行道路系統設計,滿足作為緊急消防通道的要求。建筑間距滿足規范最小防火間距要求。教學樓和宿舍連廊底層開放留出消防通道,所有建13、筑都有足夠消防登高面。各組團建筑內的消防水池利用穿越校區的水體作為公共消防水池,通過泵站和消防水池給水管將水引至各建筑組團中心,供每幢單體建筑的消防管線接入,各建筑不再單設地下消防水池。在校區內水體邊設置一處消防車取水平臺,以備消防車直接從水體取水。(四)雨水、污水工程1、設計技術標準校區污水量按給水量的85%計,則校區污水量為4420立方米/日。xx市年平均降雨量600.3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10.4毫米,校區雨水量計算采用xx市暴雨公式參數選用:重現期P=1年集水時間t=15min 徑流系數=0.52、排水方案在校區內采用分流排水體制,建議雨、污水出口放在關林大道上,以有效解決排水問題,同14、時有利于節約工程費用。校區規劃地形西、南高,東、北低,排水方向按地勢組織。污水分西南、西北和東三個區排入周邊城市道路下污水管道,管徑為D600。雨水就近排入校區中央水系或向城市道路下雨水管排除,管徑為D600D800。(五)電力工程1、設計技術標準建筑用電:學生宿舍60瓦/平方米,教工宿舍80瓦/平方米,教學樓和實驗中心80瓦/平方米路燈及其他用電負荷:按總用電負荷的10%計按上述標準,取用電同時系數0.7,校區用電負荷為35000千瓦。考慮學校進一步發展和擴容的需求,設計用電負荷為42500千瓦。2、供電方案本設計外部供電電源共四路,供電電壓10KV,均引自xx市供電局變電站。校區內共設4個15、10 KV開閉所,分別向四周區域供電,20個10 KV公用配電所,共計24個10 KV配電所。每個配電所設2臺1000KVA變壓器,共計48臺1000KVA變壓器。外部供電電源先引入10 KV開閉所,再引入10 KV公用配電所,降壓至220/400V后向各受電點供電。共開挖電纜溝8692米。電力工程總費用3354.5萬元(不含配電所至建筑物低壓部分),其中包括不可預見費306萬元。(六)照明工程本設計40米道路采用道路中心布燈,30米環路采用雙側對稱布燈,12米道路采用單側布燈,學生公寓區內采用庭院燈,中心廣場設置高桿燈。照明工程總費用403萬元,其中包括不可預見費36.6萬元。照明工程在滿足16、照度的要求下,建議選擇外型優美、活潑、富有現代氣息的燈具。(七)弱電工程本工程總費用130萬元詳細如下1、弱電共溝:本次沿30米寬環路修建弱電共同溝4431米。弱電共同溝埋管采用六根6孔梅花管加兩根100PVC管, 供多媒體網絡、有線電視、通訊共同使用,造價107.2萬元,其中不可預見費9.7萬元。2、信息網絡:本次網絡控制中心位于多媒體公共信息中心,從中出兩根8芯光纜,穿音樂廣場,進入弱電溝,分別向左右敷設。其中一根光纜分別接入規劃學生公寓、規劃文理學院教學樓群、規劃藝術文化中心二級交換間,另一根光纜分別接入規劃醫學院教學樓群、規劃農學院教學樓群、規劃工學院群、規劃教工住宅區二級交換間,然后17、從二級交換間通過光纜接至每個建筑物信息中心。工程總費用6.7萬元(僅為多媒體公共信息中心至二級交換間之間線路),其中不可預見費0.6萬元。3、有線電視:本次設計僅考慮教學樓部分設置閉路電視,學生公寓和教職工住宅部分有線電視因xx有線電視臺免費設計安裝,本次不再考慮。本次閉路電視控制中心位于多媒體公共信息中心,從中出兩根8芯光纜,穿音樂廣場,進入弱電共同溝,分別向左右敷設至各個教學樓群信息中心。工程總費用5萬元(僅含光纜線路),其中不可預見費0.5萬元。4、通訊:學生公寓采用201電話,教學樓和教職工住宅采用電話虛擬網,全部由電信門設計施工,基礎設施由電信部門投資,201電話安裝全部免費安裝,虛18、擬網電話同普通家庭住宅電話。校區電話門數按以下標準計算:教工住宅電話:每戶2門學生宿舍電話:每宿舍1門教學科研辦公建筑電話:1門/60平方米另考慮適量公用電話。在每套學生宿舍和教工住宅內,應留有兩個網絡接口,各教室、實驗室和辦公室也應留有網絡接口。按上述標準計算的校區電話總量為15000門。要求電信部門在校區中部圖書館設信息中心,內設校區網絡中心、衛星地面站和廣播電視中心。選取多媒體公共教學樓、對外交流中心、醫學院綜合樓、工學院綜合樓、農學院綜合樓等樓群為核心層節點,分別配置核心層交換機,形成一個中心,多點輻射,樹狀、環狀結構并存、鏈路和線路同時冗余的新型網絡結構。5、無線廣播:本次考慮校園廣19、播采用無線電臺,設發射臺一個,位于多媒體公共信息中心,接收機位于校園內路燈桿或建筑物外側,合計約10萬元。此部分設備費用均可由設備供應商免費提供。(八)熱力工程1、設計內容包括熱力熱源、熱媒、供熱管網、鍋爐房及熱交換站。按規劃圖所確定的范圍,熱源為城市集中供熱系統,校區供熱由校區東、西、南側城市熱力管道引入,分別向教學和生活區供熱。供熱管沿主干道和方城環道敷設,沿片區支路深入組團內部。由于目前城市發展及冬夏交替等原因,另在學生生活園區等設鍋爐房供應熱水。2、設計要求以國家政策、法規為基礎,以總體規劃為依據,從實際出發,統籌安排。按總投標要求,安全、適用、經濟。3、設計規模集中采暖面積:113920、200平方米,設計總熱負荷100兆瓦。4、設計指標(1)熱負荷A、xx市區氣象資料的有關數據冬季室外采暖計算溫度:-5;年平均溫度:14.6;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溫度:35.9;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3.0最大凍土深度:35-40cm;極端最高溫度:44.2;極端最低溫度:-19.2。B、計算過程基礎數據的選取采暖熱負荷同時使用系數Kn=1.0;空調制冷熱負荷同時使用系數:Kn=0.7;生產熱負荷同時使用系數Ks=0.8;生活熱負荷同時使用系數:Kh=0.5;采暖期計算天數:n1=120;采暖期每天計算采暖時間:24h;空調制冷期每天計算空調時間:24h;管網散熱損失系數:K1=0.05;管網樓損系21、數:K2=0.03;校區采暖熱指標:q=70W/m2; 夏季空調至冷熱指標:q=70W/m2;生活熱水熱指標: q=12W/m2;校區總熱負荷:Q80兆瓦-100兆瓦。生活計算熱負荷:Qn=Kn(1+K1+K2) Q5、設計方案熱源遠期采用xx市煤氣熱力公司供給蒸汽、高溫水集中供熱,近期自建滿足環保要求的鍋爐房,食堂和浴池熱能都由自建鍋爐房供給。(1)熱交換站建議采用新型板式熱交換器,換熱后達到供暖用低溫水(95/70)。由于xx科技大學新校區面積較大,總占地面積3664余畝地,為防止末端采暖水溫度過低,本設計采用分區域換熱供暖。采暖共分5個區,區域1、2為汽-水換熱,區域3、4、5為水-水換22、熱。區域位置可參看xx科技大學供暖初步設計圖。A、汽-水換熱站學生公寓和中心廣場周圍分別為區域1、2,這兩個區域用蒸汽作熱源。管道從最近點瀛洲路以西接入,該點距學校西大門約500米處,管徑 377,蒸汽設計為過熱蒸汽,設計出口壓力1.0Mpa,溫度352,換熱后供水溫度95,回水溫度70。B、水-水換熱站xx電廠出口供水壓力1.6Mpa,到科大進口暫按1.2 Mpa。熱水干管分別在xx大道( 900)和大學路( 400),供水溫度130,回水溫度70。生活服務區為區域3,由xx大道接口。工學院教學區,教工住宅區分別為區域4、5,從大學路接口。(2)燃氣蒸汽鍋爐房自建的燃氣蒸汽鍋爐房必須滿足環保23、要求,食堂和浴池雙路供氣。鍋爐房內設有軟化水系統,循環水泵和機械負壓通風系統。(3)供熱管網管線布置:按綜合管線布置,管線長16000m。采用直埋式敷設,管材選用2198無縫鋼管,外包巖棉保溫層,保溫層厚度為100mm。外纏玻璃絲布及玻璃鋼保護層。在節點處設閥門檢查井,閥門選用優質鑄鋼閘板閥。按規范要求,直管段每隔24m 以上設不銹鋼波紋脹力一個。工程投資概算:2500萬元。6、應該注意的問題A、鍋爐房環保問題B、壓力容器管理問題(九)燃氣工程1、設計內容包括用氣負荷、供氣方案,管道敷設。中壓燃氣由義馬市引入,主干管在大學路和瀛洲路上,通過校區內兩處調壓站調壓后向校區供氣。2、設計要求按總投標24、要求,安全、適用和經濟,由于煤氣為易燃、易爆,且有毒氣體,設計施工時必須將安全放在第一位。3、設計方案(1)氣源燃氣采用xx市煤氣煤氣公司中壓管網系統供給0.2兆帕;熱值:3500大卡。由于干管分別在大學路( 400 )和瀛洲路( 300),為節省材料和便于管理,教工住宅區由大學路煤氣管道供應,學生公寓和生活服務區由瀛洲路煤氣管道供應,設兩個中壓調壓柜。教學和其他區域初步設計不設煤氣管道。用氣負荷:按學生用氣0.1立方米/人日,教工用的氣0.6立方米/人日的標準,其它用氣按占總用氣量的10%計,小區總用氣量為7000立方米/日。考慮學校進一步發展和擴容的需要,設計總用氣量9500立方米/人日。25、(2)材料管網管材選用優質無縫鋼管或螺旋縫埋弧焊鋼管,規格DN150,入戶采用優質水煤氣鍍鋅管。(3)調壓柜柜內包括計量儀表、壓力計、控制閥門等,調壓柜位置以放置在安全且不妨礙人員,車輛通行為宜。(4)燃氣鍋爐由于北方采暖期較長,4個月/年,采暖用熱量較大,從技術和經濟角度考慮,建議浴池、食堂用燃氣鍋爐作熱源,采暖用高溫水和蒸汽作熱源。燃氣鍋爐共兩臺,分別設在學生公寓和生活服務區。為便于節能和高效,初步設計為兩臺3t立式燃氣蒸汽鍋爐,型號待定。(5)管線布置主干管在大學路按管徑DN400設計,瀛洲路按管徑DN300設計,按綜合管線布置,管線長10000m。(6)造價以xx市煤氣公司概算為準,參26、考價:1200萬元。(十)管線綜合設計本工程地下管線包括多孔電信管、供熱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燃氣管和電力管線。1、各種地下管線的走向根據xx科技大學新校區四周城市道路預留雨水井和污水井底高程,可知基本上西邊、南邊預留雨水井和污水井底高程較高,東邊、北邊預留雨水井和污水井底高程較低,因此確定的各種地下管線走向的原則為:壓力管線(供熱管、給水管、燃氣管)從西邊、南邊城市道路接入;雨水管、污水管排入東邊、北邊城市道路,允許部分雨水管、污水管就近排入西邊、南邊的城市道路,因此在關林大道上新增兩個雨污水管的排出口,詳見后面綜合管線設計圖。2、各種地下管線離建筑物的水平埋設順序由近及遠為:電力管線27、電信管線、燃氣管、供熱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一般的,電信管線、供熱管、給水管、雨水管布置在東西向道路的北側,南北向道路的西側;電力管線、燃氣管、污水管,布置在東西向道路的南側,南北向道路的東側。詳見后面道路橫斷面13圖。3、地下管線遇到交叉矛盾時的處理原則a、臨時管線避讓大管線;b、小管線避讓大管線;c、壓力管線避讓重力自流管線;d、可彎曲管線避讓不可彎曲管線。4、地下管線的最小覆土深度人行道下最小覆土深度:電力管線0.5m,電信管線0.7m,供熱管0.5m,燃氣管0.6m,給水管0.6m,雨水管0.6m,污水管0.6m。車行道下最小覆土深度:電力管線0.7m,電信管線0.8m,供熱管28、0.7m,燃氣管0.8m,給水管0.7m,雨水管0.7m,污水管0.7m。建議給水埋深為2m,雨水埋深為2.5 m3m,污水埋深為3.5 m4m,電力埋深為1.5m,燃氣埋深為1.5m,熱力埋深為1.8m。另外,10KV以上直埋電力電纜管線覆土深度不應小于1.0m。(十一)抗震設計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該區域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根據規劃,校園各種建筑工程都按7度抗震設防,可利用建筑間距留空、綠地、廣場和其它開敞地作為避難疏散場地,以滿足防震要求。校園在四邊道路都設主次出入口,與核心區方型環道形成雙環十字相交的防災疏散道路網絡,疏散道路兩側建筑高度和退界間距滿足防災要求,確保災時暢通無阻。(十29、二)、工程造價估算xx科技大學新校區基礎設施工程投資估算表序號項目分項數量單位估算指標估算造價說明1土方挖土方1495040m31.568822345448.6532填土方316480m32.8729909215.3923外運土方1178560m39.113610740924.424土方小計1399.6萬元5道路砼路面面積33360m21274236720紅線12m寬6砼路面面積49680m2151750168030m寬7砼路面面積8274m2179148104640m寬8人行道面積49380m2592913420人行道9綠化帶面積11646m255640530綠化帶10側石長度20708m230、5517700道路側石11其它其它砼路面35490m2127450723012其它人行道5400m25931860013其它綠化帶960m2555280014其它側石880m252200015道路小計2219.2萬元16給水D200承插鑄鐵管9302m214199062817D150承插鑄鐵管4855m14871854018D100承插鑄鐵管952米959044019給水閥門井45座9204140020D200無縫鋼管2786米17047362021消防泵房4座21000084000022給水小計415.5萬元23雨水D600砼管6680m370247160024D400砼管3672m295131、08324025D300砼管2028m154312312雨水連管26D1000檢查井271個88523983527雨水口542個52128238228雨水小計438.94萬元29污水D600砼管8060m410330460030D400砼管3801m307116690731D1000檢查井306個118136138632污水小計483.3萬元33電力電纜溝8692m100086920003410kv電纜7448.1m392.672924645.4273510kv電纜3150m237.767489443610kv電纜10226m9092034037變電所20個7000001400000038開閉32、所4個800000320000039電力小計3354.5萬元40照明路燈323盞10000323000041庭院燈22盞600013200042高稈燈1個30000030000043照明小計366.2萬元44弱電校園網絡3019m2060380光纜45閉路電視2272m2045440光纜46無線廣播110000010000047弱電共同溝4431m22097482048118.06萬元49熱力219*8無縫鋼管16000米50鍋爐房1個51熱交換站1個52波紋脹力若干座53閥門DN200若干座54保溫層若干55熱力小計2500萬元56燃氣無縫管或螺旋縫管DN15010000米57調壓柜若干個58閥門DN150若干個59計量儀表若干個60壓力計若干個61燃氣小計1200萬元62總計12495.3萬元25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28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6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