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程線公路改建工程1:2000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1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3636
2024-06-27
18頁
2.89MB
1、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近年來,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物流運輸業、旅游業迅速發展起來,與此同時,文化、衛生、教育等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而這一切的發展,都離不開公路的建設。而且S 2 3 6 花程線是干線公路,交通量大,重載車輛多,再加上原道路修建標準偏低,過村鎮路段比較多,混合交通及橫向干擾大,經常造成堵車,不僅影響車輛的通行,而且存在極大的交通安全隱患。郟縣南2、部是汝河,現有汝河橋全寬只有1 3 米,卻擔負著郟縣南部大部分交通任務,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交通量增長的需求,成為制約郟縣經濟發展的瓶頸。基于以上原因,在最近幾年的市、縣人代會上,兩級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建議,花程線升級改建工程已經到了必須盡快實施的地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郟縣人民政府提議,市政協牽頭,市長批示,將本項目列為市重點工程。1、測區概況測區位于平頂山市新城區、寶豐、郟縣,以平地和丘陵為主。起點位于郟縣安良鎮郟縣神前陶瓷產業集聚區西南部,S 2 3 6 與集聚區神前大道交叉處(起點樁號K 3 1+0 5 5),向南于安良鎮南上跨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經王平莊、黑廟、白廟鄉、楊莊村、魚池村,至3、郟縣北環接鳳翔大道、紫云路、南環、迎賓大道、過雨霖頭后跨過汝河至呂寨(與S 2 3 1 相交),折向東南經士莊村后下穿鄭堯高速公路,經肖營村、周營村、前李莊至鬧店鎮(與 S 3 2 9 線相交),繼續向南經連店村、龍門口村、西吳莊、下穿平煤鐵路至辛莊,止于S 2 3 6 與S 2 4 2 交叉處(終點樁號K 6 9+8 7 5),全長3 9 k m,以公路兩側各2 0 0 米的寬度為限,測區總面積約1 6 平方公里。2 完成該工程采用的技術路線概述利用G P S R T K 測量技術,對項目區進行全野外數字測量,利用南方C A S S 軟件進行內業處理,最終形成1:2 0 0 0 帶狀地形圖。4、以測區已有的平頂山市D 級G P S 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作為起算點,采用先進的G P S 衛星定位技術,在測圖區域內沿路線布設四等G P S 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控制點1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密度為沿路線每1 公里一個點。用四等水準聯測已有的四等G P S 點和布設的控制點,確定控制點高程;最終建立1:2 0 0 0 測圖區域內高精度測量基準。采用先進的G P S R T K 野外測量技術,采集碎部點,利用南方C A S S 成圖軟件進行內業處理,最終形5、成1:2 0 0 0 帶狀地形圖。3 作業流程圖收集、分析資料編寫技術設計書資料準備野外碎部點采集高程控制測量平面控制測量內業圖象處理圖形數據檢查修改成圖成果整理圖一 作業流程圖4、作業技術依據4.1 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C J J 7 3 9 7(以下簡稱規程);4.2 城市測量規范C J J 8 9 9(以下簡稱規范);4.3 1:5 0 0、1:1 0 0 0、1:2 0 0 0 地形圖圖式G B/T 7 9 2 9 1 9 9 5(以下簡稱圖式);4.4 G B 1 4 8 0 4-9 3 1:5 0 0、1:1 0 0 0、1:2 0 0 0 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以下2Q 6、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簡稱分類與代碼);4.5 G B/T 1 8 3 1 4-2 0 0 9 全球定位系統(G P S)測量規范;4.6 C H 1 0 0 2-9 5 測繪產品質量檢查驗收規定;4.7 C H 1 0 0 3-9 5 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4.8 經批準后的技術設計書。技術設計書未涉及的內容以上述標準、規定及其他有關規定執行。5、基本規定5.1 坐標及高程系統(1)平面坐標系:1 9 8 0 西安坐標系,高斯正形投影,統一3 帶的平面直角7、坐標系統,中央子午線1 1 4;(2)高程系統:1 9 8 5 國家高程基準;(3)基本等高距為1 米,從零米算起,每隔 4 條首曲線加粗一條計曲線。密集的居民地內可不繪等高線。5.2 成圖規格及編號要求本成果是為公路設計提供工作底圖,因此,本成果圖不分幅。5.3 平面精度圖上地物點相對于鄰近平面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及圖上鄰近地物點間距中誤差如表1 規定。表1 圖上地物點點位中誤差與間距中誤差(圖上m m)地區分類內業加密點地物點點位地物點間距中誤差平地、丘陵地0.3 50.50.4設站困難街坊內部0.5 00.7 50.6注:陰影、攝影死角、森林隱蔽、溝壑和山地等特殊施測困難地區可按此表規8、定值放寬5 0?3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5.4 高程精度高程注記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0.1 0 m。6、技術實施方案6.1、基礎控制測量技術實施方案6.1.1 四等G P S 網的技術實施方案6.1.1.1 四等G P S 網的布網方案a 基本精度G P S 網相鄰點間基線長度精度o=a 2+(b d)2式中:為標準差,m m;a 為固定誤差,m m;b 為比例誤差系數,1 x 1 0-6;d 為相鄰點間距離,k m。b 四等G P S 網可布9、設為多邊形或附合路線。最簡獨立閉合環或附合路線的邊長1 0,相鄰點間平均距離2 公里,相鄰點最小距離可為平均距離的1/3 1/2,相鄰點最大距離可為平均距離的2 3 倍。c 點位選擇及要求(1)點位必須選在地基堅實,適合G P S 觀測并有利于長期保存的穩定區域。應避開地基松軟的區域,注意避開預期的工程建設區;(2)點位須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視臺、微波站等),其距離不得小于2 0 0 米;遠離高壓輸電線,其距離不得小于5 0 米,控制點要盡量布設在四周開闊的區域,在地面高度角1 5 內不應有成片的障礙物;(3)點位應選擇在交通方便、又有利于安全作業、長期保存的地方。點位附近不應有大面積10、的水域或其它強烈干擾衛星信號接收的物體(如金屬廣告牌等);(4)點的布設應考慮到圖形結構,盡可能地均勻分布,且利于安置G P S 接收機4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和其它手段進行擴展與聯測;(5)為了便于常規測量儀器的使用,每點必須至少有1 個通視方向;(6)已有的舊控制點,符合 四等G P S 規定要求的,應充分利用,以減少埋石工作量;(7)對G P S 觀測有特殊要求(如需升高開線,帶大板手卸覘標的標頭,帶強制對中裝置的連接螺絲等)的應在點之記中加以說明11、;(8)控制網的布設應充分考慮與已有二、三等G P S 點及國家三等以上等級控制點的聯測;(9)四等控制網點的布設應完全覆蓋測區,選點結束后應提交G P S 網選點圖。d 標石的埋設(1)埋設基本要求本測區G P S 網點均應設置固定標志,標石頂面中心設置中心標志;在平坦地區,G P S 點點位選擇與墩標埋設須同時滿足水準測量的有關要求;本測區四等G P S 網點應事先預制混凝土標石,標石頂面中心設置中心標志,標石預制要求及中心標志要求參照平頂山市D 級G P S 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技術設計書的相關要求。(2)埋設標石類型四等G P S 點埋設普通永久性標石,其上盤石埋設要求見城市測量規范C 12、J J 89 9 附錄C 之C.2.1 的要求,不埋設下盤石。6.1.1.2 外業觀測方法及技術要求(1)使用儀器G P S 接收機應滿足:固定誤差 a 1 0 m m;比例誤差系數b 5 p p m;(2)觀測前準備a、在控制點標石埋設完畢后,應有一定的沉降時間,使之穩固后再進行觀測;b、G P S 接收機應按G P S 鑒定規程進行鑒定。光學對中器應在作業前及作業中經常進行檢驗和校正。5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c、觀測前應編制G P S 衛星可見性預報13、表,研究所要觀測點的最佳時間段,并制定觀測計劃;d、出發前應檢查電池電量、接收機內存是否充分;(3)技術要求四等 G P S 網的觀測時間應嚴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C J J 7 3-9 7 所規定的時段長度執行。必要時,根據同步觀測點的距離、觀測條件等因素,適當延長觀測時間。應滿足的基本條件:衛星高度角1 5;P D O P 值6;有效觀測衛星總數4 顆;數據采樣間隔為1 5 秒;平均重復設站數1.6;每個時段為4 5 分鐘;兩次量高誤差3 m m。(4)外業觀測的基本原則a、采用雙頻G P S 接收機進行施測;b、觀測手簿中的內容在現場用鉛筆認真填寫,不得偽造、涂改。填錯的內容14、可劃改,正確的內容填寫在劃改內容的上方,劃改的內容必須清楚地保留;c、正確量取天線高,并記入觀測手簿中,天線采取每時段前和測后各量取一次,每次應從天線三個不同方向(間隔 1 2 0)量取,兩次量高誤差3 m m,取其平均值;還應畫出天線量測的示意圖。d、正確輸入各項參數,存貯數據的文件名命名合理;e、為了獲取 1 9 8 0 西安坐標系坐標,觀測時還應聯測3 個以上具有1 9 8 0 西安6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坐標系成果的三等以上控制點,同時應與平頂山15、市 D 級G P S 三維大地控制網充分聯測,以確保統一平差時,連接數據充分;f 數據采集采用經過檢驗合格標稱精度優于1 0 m m+5 p p m d 的3 臺套以上接收機進行同步觀測,采用靜態定位模式。g 接收機觀測期間應防止震動、移動,嚴禁人和物體靠近天線;h 應當站填寫觀測記錄,記錄要清晰、整潔,不允許事后補記或追記;i 接收機在觀測期間,不應在旁邊使用對講機;雷雨時,不能進行觀測;j 觀測時應保證接收機工作正常、數據記錄正確,數據及時導出,確保數據不丟失。原始觀測數據嚴禁修改。6.1.1.3 基線處理(1)軟件基線處理軟件采用T G O(T r i m b l e G e o m a16、 t i c s O f f c e)(1.6)商用軟件,采用精密星歷;(2)基線解算,按同步觀測時段為單位進行;(3)起算坐標基線解算中,先從有控制點成果的同步觀測網開始解算,然后用推算得到的末知測站的坐標作為基準來解算相鄰的同步觀測網,乃至整個G P S 控制網;(4)觀測值應加入對流層延遲修正,對流層延尺修正模型中的氣象元素采用標準氣象元素;(5)基線解算中,利用雙差相位觀測值進行基線解算,采用雙差固定解作為最終結果;(6)計算中所用的輸入值應打印以備檢查,計算過程中的問題應隨時記錄;(7)同一時段觀測值的數據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 0%;(8)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d s,兩兩比較應滿足:717、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d s 2 2 oo 為規定的精度(按實際平均邊長計算)。(9)同步環閉合中任一三邊同步環坐標分量相對閉合差和全長相對閉合差不宜超過下表的規定:單位:l x 1 0-等級限差類型四等一級二級坐標分量相對閉合差6.09.09.0環線全長相對閉合差1 0.01 5.01 5.0(1 0)獨立閉合環或全長坐標閉合差應滿足:W x 2 n oW y 2 n oW z 2 2 oW s 2 3 n on 為閉合環邊數;為規定的精度(按實際平均18、邊長計算)。W s=W x 2+W y 2+W z 26.1.1.4 重測和補測(1)未按施測要求,外業缺測、漏測、或數據處理后不滿足要求時,有關成果應及時重測;(2)允許舍棄在復測基線邊長較差、同步環閉合差、獨立閉合環或附合路線坐標閉合差檢驗中超限的基線,而不必進行該基線或與該基線有關的同步圖形的重測,但必須保證舍棄基線后的獨立環所含基線數符合要求,否則,應重測該基線有關的同步圖形;8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3)由于點位不滿足G P S 測量要求而造成19、一個測站多次重測仍不能滿足各種限差檢核要求時,經批準允許時,可以布設新點重測;(4)補測或重測的分析應寫入數據處理報告。(5)觀測手簿記錄格式見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附錄H;(6)其它未述及的內容,按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的要求執行。6.1.1.5 平差處理(1)平差軟件網平差的軟件:基線處理軟件采用T G O(T r i m b l e G e o m a t i c s O f f c e)(1.6)商用軟件。(2)無約束平差在基線向量檢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維基線向量及其相應方差協方差作為觀測信息,以一個點的W G S-8 4 系三維坐標作為起算依據,進行網的無約束平差。無約束平20、差須提供各點在W G S-8 4 系下的三維坐標、各基線向量及其改正數和其精度信息。(3)無約束平差中,基線分量的改正數絕對值(V x、V y、V z)應滿足:V x 3 V y 3 V z 3 為基線的精度。否則,認為該基線或附近的基線存在粗差,應在平差中采用軟件提供的自動方法或人工方法剔除,直至滿足上式要求;(4)約束平差利用無約束平差后的可靠觀測量,在 1 9 8 0 西安坐標系下進行二維約束平差。平差結果應輸出二維坐標、基線向量改正數、基線邊長、方位和相應的精度信息;(5)約束平差中,基線向量改正數與經過粗差剔除后的無約束平差結果的同一9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21、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基線相應改正數較差的絕對值(d V x、d V y、d V z)應滿足:d V x 2 d V y 2 d V z 2 為基線的規定精度。否則,認為作為約束的已知坐標、已知距離、已知方位中存在一些誤差較大的值應采用自動或人工的方法剔除這些誤差較大的約束值,直到滿足為止;6.1.2 高程控制測量6.1.2.1 水準測量a 水準路線四等G P S 點均施測四等水準。綜合考慮高等級水準點的位置、測區交通狀況、水系情況和技術要求在工作用圖上設計四等水準附合路線。本次四等水準施測應與沿線現22、有的平頂山市 D 級G P S 三維大地控制網充分聯測,以確保高程統一平差時,連接數據充分;b 技術要求四等水準附合路線或環線長度應1 5 k m,水準網中結點間或結點與高級點間路線長度應1 0.5 k m。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應2 0 L m m(L 為附合路線或環線長度,以k m 計)。每千米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應5 m m,每千米高差中數全中誤差應1 0 m m。最弱點的高程中誤差2 c m。c 儀器要求四等水準施測,水準測量儀器應采用標稱精度不低于 D S 3 型號的光學水準儀或電子水準儀,標尺采用雙面區格式木質標尺或條型碼尺。施測前必須按要求對水準儀及水準標尺進行檢驗。d i 角檢測123、 0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水準儀的i 角在作業開始第一周內應每天測定一次,i 角穩定后可以每隔1 5 天測定一次,其值應2 0”。區格式木質標尺的米間隔平均真長與名義長之差應0.5 m m。e 觀測要求四等水準測量采用中絲讀數法,直讀距離,觀測順序為后-后-前-前。轉站點采用尺臺,尺臺應選放在土質堅硬處。視線長度應1 0 0 m,前后視距差應5.0 m,視距累計差應1 0.0 m,視線高度應保證三絲能讀數。黑紅面讀數較差應3.0 m m,黑紅面高差之差應24、5.0 m m。f 手簿要求外業觀測手簿的記錄應清晰、整潔,原始觀測數據的更改應符合城市測量規范C J J 8-9 9 第3.6.2 條的規定。觀測高差應加入標尺每米真長的改正。記錄中高差取位至 1 m m,高差中數取位至 0.1 m m,計算時各測段距離總和取位至0.0 1 m,高差總和取位至1 m m。6.1.2.2 平差計算平差計算使用清華山維工程測量控制網平差系統軟件或等級水準網平差系統軟件進行嚴密平差并評定精度。并進行不平行改正,其公式為:=-A H 緯差,以分為單位;H 平均高程,以米為單位;A 常系數當水準網的環數或附合路線條數超過2 0 個時,應計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四等水準25、單程觀測,不計算每千米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6.2 成圖方法及技術要求采用G P S R T K 測量技術,對項目區進行全野外數字測量,利用南方C A S S 軟件1 1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進行內業處理,最終形成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最后進行成果整理。6.2.1 內業數字測圖A 居民地和垣柵:房屋和建筑物輪廓凸凹在圖上小于0.4 m m,簡單房屋小于0.6 m m 可用直線連接;模型上的建筑中房屋以墻基角為準采集,內注“建”字。B 工礦建(構)26、筑物及其它設施模型清楚的假山、噴水池、煙囪、水塔及液體和氣體存儲設備應依根部采集外輪廓或范圍線;學校和其它單位的有固定基座的高大旗桿應采集。主要橋梁、廣場、街道和道路交叉及拐彎處突出的新型裝飾性的路燈要采集,若分辨不清,應將桿位采集上。加油站的雨罩要采集。C 交通及附屬設施圖上必須準確反映道路的類別和等級,附屬設施的結構的關系,正確處理道路的相交關系及與其它要素的關系。道路和分岔、轉彎及通向大門和建筑物下通道的喇叭口狀邊線要采集。內部道路要采集。D 管線及附屬設施電桿(塔)依根部采集。單根的管道和支架依模型位置采集,多根管線單列無法逐根采集時,只采集兩側的。E 水系及附屬設施河流、水庫的水涯線27、按攝影時的影像采集,兩側的陡坎要采集。1 2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5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池塘的水涯線沿池塘上邊沿采集,并加“塘”字。雙線溝渠的水涯線(圖上寬度大于1 m m)按渠內側上邊線采集。單線溝渠(圖上寬度小于1 m m)依渠中心線采集。溝渠外側堤高大于0.5 m m 以上的按有堤岸的溝渠符號表示。機井和一般用水井均應采集。F 地貌比高大于1 m 長度大于5 m 的斜坡、陡坎均應采集,斜坡符號的長線繪至坡腳。土堆、坑穴、亂掘地要采集。河灘內的沙地范圍要采集。G 植被能判28、別性質的耕地、園林、林地、草地和其它植被均應采集,并配置地類符號,不能判別性質的要采集出地類界;居民地內零星分布的樹木不采集。H 注記對地物進行說明注記。6.2.2 編輯內容(1)測量控制點控制點的點狀符號不得移位。其點名(點號)高程注記一般在點位右側,為不壓蓋其它地物可適當位移。各等級永久性水準點,根據外業量取數據,準確輸入定位。(2)居民地和垣柵由不同樓層組成的整體建構筑物稱為階梯式建構筑物。如結構相同,為減輕圖面負載,各樓層結構注記可部分省略,只注層次。施工區范圍線使用 點線地類界;1 3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29、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不封閉陽臺采用線型(線狀地物)表示,直接繪制。圍墻、柵欄等線狀符號在小范圍內表示不完整時處理方法:圖上距離小于 1 c m圍墻、柵欄均用圍墻表示。(3)工礦及設施多種設備露天混合在一起,難以細分時可用點線畫出其范圍,內加露天設備符號表示。(4)交通及附屬設施道路區分為街道和公路,道路性質按照下列的原則表示;在建城區、開發區時一般按街道表示,在鄉鎮村莊時一般按公路表示。街道一般有道路的路名(以路名牌為準)。對進出測區主要道路,在路經建城區時,已有街道名的,依街道表示。街道等級分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一般道路)、街巷和內部道30、路。公路等級分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等外公路。同名道路的等級不隨道路寬度改變而改變。為避免路橋線的壓蓋,等級以上的道路、街道的路涯線在橋面上道路可退讓圖上0.2 m m。道路一律不構成閉合多邊形。道路交叉處的分界點一般選在高一級道路的邊界處。內部道路(虛線)與花圃線(實線)重合時(或與其它線如圍墻、陡坎、房邊線等),可不考慮避讓原則。(5)管線及附屬設施入地口短線符號緊靠桿位垂直于電力線描繪,地下部分用虛線表示,入地符號按照圖式符號繪制。電力線或電信線入戶線應雙向繪制,一般不能省略,如桿位靠近房屋,只繪桿上入戶的電力線或電信線符號。1 4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31、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6)水系及附屬設施河流、塘的水涯線一般以攝影時的為準。水塘水涯線與岸邊線圖上投影間距小于1 m m 時,以岸邊線為水塘的輪廓線;有斜坡的水塘,應繪出斜坡線,并調繪水涯線。河流水位線遇橋斷開。(7)地貌和土質在繪制斜坡時,注意保留坡底線。田埂用實線表示。(8)植被一般的草叢草地、疏林草地采用“天然草地”繪制,草坪亦采用此符號。草坪另外加“草坪”二字。但街道、道路兩旁、道路中間、市民廣場、小區內綠化島(地)、花壇一律視為花圃,采用“花圃”繪制。高于地面的0.532、 m 以下的花壇繪實線。植被地類界線圖上面積大于1 0 0 c m 2 時可將符號稀疏配置,圖上面積小于5 c m 2可只配以相應點狀符號,實地寬度在 1 米以下的狹長綠地可不表示(但安全島中的植被須表示)。植被符號盡量避開其他要素,不要壓線、壓符號、壓注記。水泥地范圍線采用“實線”繪制,另加注“水泥”。(9)地理名稱和注記地形圖上的所有注記按照圖式要求標注,但注記必須按要求歸層。各類注記均使用要求的字體和注記規格進行。(1 0)數據不應存在冗余、重復。6.2.3 圖面的編輯要求為保持圖面的整潔、美觀,在地物、地貌要素滿足數據要求的同時,還要對圖面進行編輯。a 文字、符號之間不能有壓蓋;b、為33、使不同的地物表示清晰,有線型的地物應做線型規范化;1 5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c、當一條路貫穿全圖時,名稱注記可分段,但最多不要超過兩組注記。兩組名稱之間的間隔應明顯大于一組字的間隔。道路材料注記(如:“瀝”字)應在道路名稱注記最后一組注記后 5 m m 處加注,注記時注意避開路口,注記方向按圖式要求;d、河流、溝渠的流向多在其名稱注記后面5 m m 處繪出;e、名稱說明注記(包括單位名稱、小區名稱、村鎮名稱)應放置范圍內居中的位置,范圍較大時應將注記拉34、開,但名字應是一個字符串;f、各種性質注記都應放置在其范圍居中的位置;g、高程的注記最佳字位選擇應按以下次序:1、右;2、左;3、上;4、下。h、植被符號間隔應根據軟件的設置情況而定,一般應為 2 0 m m 4 0 m m,填充符號時要保證每個被線狀地物分割的區域至少有一個符號;i、各種注記的字體、字級、字向均以圖式為準。7 質量控制7.1 本項目實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兩級檢查即為項目生產部門專職檢查員的檢查和我院職能檢查部門的檢查。一級驗收為公路設計部門的檢查驗收。7.2 項目實施過程中,接受設計部門和監管方的全程質量監控與檢查。7.3 應實現的質量目標成果一次性驗收通過率1 0 0 35、優良級產品率1 0 0?7.4 檢查執行的技術標準本方案所列的系列標準。7.5 檢查驗收的程序作業組自查級檢查修改級檢查修改交用戶驗收1 6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S 2 3 6 花程線郟縣安良至新城區井營段改建工程1:2 0 0 0 帶狀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不合格適工不合格返工7.6 過程檢查:一級檢查應根據作業項目的進度、全過程跟蹤檢查。7.7 最終檢查:二級檢查應在分項目作業完成后組織檢查,以便檢查資料的完整性。7.8 一級檢查驗收符合要求的產品才能交二級檢查,二級檢查符合要求的產品才能交用戶驗收。7.9 質量監督:本項目的技術部是本項目的質量36、監督部門,技術部應隨時隨機抽檢作業項目,檢查技術標準的執行情況,作業質量情況,檢查人員履行職責情況,并及時下發督查情況報告,好的予以推廣,差的制定改措施,并監督改正。7.1 0 測區項目負責人為本項目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對項目質量全權負責;項目參與者為項目質量責任人,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產品質量全權負責,并責、權、利結合。9、上交成果9.1 測區技術設計書;9.2 儀器檢校資料;9.3 各種觀測、記錄資料(手薄),平差計算手簿;9.4 控制測量成果(含成果、展點圖、點之記);9.5 數據光盤數據(D W G 格式);9.6 測區技術總結。1 7Q Q 群:地信項目交流(禁廣告)6 8 5 8 8 2 9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