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體系與邏輯編制技術培訓課件(3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3885
2024-07-01
35頁
6.53MB
1、空間規劃體系與邏輯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體系 編制技術規劃職能統一至自然資源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自然資源部,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監管,實現“多規合一”,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統籌國土空間管理落實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確定城市戰略定位,突出戰略引領空間規劃強調戰略引領、特色發展科學劃定“三區三線”空間格局,厘清山水林田湖草與城市的關系強調全域規劃、剛性控制公眾參與監督機制、指標體系落實規劃實施和行動計劃感謝您下載包圖網平臺上提供的PPT作品,為了您和包圖網以及原創作者的利益,請勿復制、傳播、銷售,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包圖網將對作品進2、行維權,按照傳播下載次數進行十倍的索取賠償!規劃定位時間要求內容要求編制要求實施與監管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2020目標基本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完成市縣以上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2025目標形成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2035目標基本形成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分級分類建立國土空間規劃明確各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重點強化對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在市縣及以下編制詳細規劃體現戰略性提高科學性加強協調性注重操作性強化規劃權威改進規劃審批健全用途管制制度監督規劃實施推進“放管服”改革到2020年,基本3、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初步形成全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感謝您下載包圖網平臺上提供的PPT作品,為了您和包圖網以及原創作者的利益,請勿復制、傳播、銷售,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包圖網將對作品進行維權,按照傳播下載次數進行十倍的索取賠償!優勢問題土規事權偏向中央、省,自上而下傳導機制明晰;對土地資源采用”指標+邊界”的傳導管控方式,并保留一定機動彈性。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空間布局管控弱,重視近期操作,長遠戰略不足城規中央、省和地方事權并重,目標長遠充分體現地方訴求,戰略引導較強,空間布局為主;協調城鄉空間布局,4、改善人居環境發展自上而下管控較弱,上下博弈空間較大;重市區輕市域主體功能區規劃體現戰略性和政策性以行政區為單元,配套政策實施宏觀調控功能從規劃圖示來看,過于抽象和簡化;無明確的管理實施手段從多規到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邏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戰略引領剛性管控橫向到邊:全域規劃城市規劃法確定城鎮體系規劃的地位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確定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程序。形成獨立類型城鄉規劃法城市到鄉村,建設用地到非建設用地,市到市域縣市域總體規劃 落實城鄉規劃法,推進全域規劃管理,多規合一的沖突從城市規劃到城鄉規劃橫向到邊:全域規劃城鎮體系規劃1990年城市規劃法設市城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總5、體現劃,應當包括市或縣的行政區域的城鎮體系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是充滿中國特色的規劃編制模式城鎮體系規劃填補了區域規劃的空缺城鎮體系規劃缺乏落實的保障全域規劃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認識:“城”與“市”“市”作為一級行政機構,其所轄區域與城市的實體地域差別較大。周一星教授早在1995年就提出建立中國城市的實體地域概念。2006年在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學問題是基本概念的正確性一文中又提到:中國城市的基本概念極為混亂,已經難以為繼。中國現在的“市”不等于“城市”,現在的“鎮”不等于“城鎮”;中國“市”和“鎮”的概念全是以城鎮為核心,以鄉村空間為主體的城鄉混合地域。現在的城市總體規劃是不是既包括原6、來教科書上講的“城市”“總體規劃”,即相當于現在中心城市“實體地域”的規劃,又包括都市區規劃,即城市“功能地域”的規劃,還包括市域規劃或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即城市“行政地域”的規劃或實質土的“區域規劃”?全域規劃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工具:用地分區與分類建立城鄉統一的用地分類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版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三調”工作方案市(地)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TD/T1023-2010(附錄A:土地規劃用途分類)海域使用分類HY/T123-2009分類原則一級分類(25類)農林用地01耕地02園地03林地04牧草地05其他農用地建設用地7、城鄉建設用地06居住用地07公共設施用地08工業用地09倉儲用地10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11公用設施用地12綠地與廣場用地13留白用地其他建設用地14區域基礎設施用地15特殊用地16采礦鹽田用地自然保護與保留17濕地18其他自然保留地19陸地水域20保護保留海域海島海洋利用21漁業用海22工礦用海23交通運輸用海24游憩用海25特殊用海全域規劃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工具:用地分區與分類面向“域”的政策工具政策導向中觀尺度混合功能生態紅線區城鎮發展區自然保留區農業農村發展區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海洋發展區全域規劃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工具:用地分區與分類城鄉差別化管理尺度不同縱向到底:事權對應“五級三類”規劃8、體系國家、省、市縣國家、省、市縣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各地結合實際編制劃,各地結合實際編制鄉鎮鄉鎮國土空間國土空間規劃。規劃。全國國土空間規劃是對全國國土空間全國國土空間規劃是對全國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國國土空間保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國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側重戰略性側重戰略性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是對全國國土空間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是對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指導市縣國土空間規劃規劃的落實,指導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編制,側重協調性側重協調性市縣和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是本級政府市縣和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是本級政府對上級國土空間規9、劃要求的細化落實,對上級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細化落實,是對本行政區域開發保護作出的具體是對本行政區域開發保護作出的具體安排,安排,側重實施性側重實施性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全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省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總規是“管”詳規的規劃總規是“管”詳規的規劃總規要“管”下級的總規縱向到底:事權對應從不同類型的傳導到同類型傳導所有的劃線、多規合一、甚至省域空間規劃的試點,都指向一個結果:形成一張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如何形成分層級的成果?如果做法是拼一張總圖,那它還有必要存在嗎?縱向到底:事權對應縱向到底:事權對應中共中央辦10、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自上而下、上下結合實現三條控制線落地。國家明確三條控制線劃定和管控原則及相關技術方法;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本行政區域內三條控制線總體格局和重點區域,提出下一級劃定任務;市、縣組織統一劃定三條控制線和鄉村建設等各類空間實體邊界。跨區域劃定沖突由上一級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縱向到底:事權對應哪些是直接指導建設(詳細規劃編制)哪些是指導下級總體規劃編制?上海“1+3”總體規劃成果體系 對應市級政府事權:大都市地區空間規劃對應區縣政府和部門事權:分區指引、專項規劃大綱對應共同事權:行動規劃大綱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上海市土地利用總11、體規劃中心城分區規劃郊區縣總體規劃中心城單元特定區域單元新城、新市鎮總規中心城控詳特定區域控詳新城、新市鎮控詳村莊規劃建設項目審批新城、新市鎮總規事權對應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上海規劃體系“郡縣治,天下安”-史記原句為: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大部分的土地規劃管理權均在縣級政府強鎮擴權與鎮級市設立以縣級規劃為“底板”事權對應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以縣級規劃為“底板”市 域市轄區縣(縣級市)域 縣(縣級市)域+市轄區鎮域鎮國土空間規劃同步編制要素納入維護參照目標深化結構控制跨縣協調納入縣級數據平臺事后編制,要素優化納入總體規劃“一張圖”事權對應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地級市規劃編制行政事權:12、兼具城市政府特征(管轄市轄區、直接為居民提供服務)和區域政府特征(對“域”的管理);重點則是轄區內城市地區(市轄區),不含市管縣(市)地域)規劃層級:總體規劃協調層,同時具有區域性(市域)和地方性(市轄區)特點地級市規劃的作用貫穿規劃編審督全過程規劃編制過程中,結構性控制,為縣規劃框定結構性要素并向下傳導規劃審批過程中,是下位規劃審批的依據規劃實施過程中,規劃制定的政策(規則),是下位規劃維護的依據事權對應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地級市規劃編制編號 分類程序一市級主導一步到位由市級政府主導,各區縣設計深度與市轄區一致。二市縣同編一步到位市縣同步編制,相互協調對照,形成市縣各自的成果,市級規劃為各縣級13、規劃的拼合。三市縣同編分層表達市縣同步編制,相互協調對照,形成市縣各自的成果,將市轄區外各各縣級規劃的結構性要素納入市級規劃。四先市后縣分級編制市級規劃主導,市轄區外各縣市級規劃作結構性控制,市轄區外各縣級規劃依據市級規劃編制。市規劃只做市轄區-解決了疊合的問題省管縣是趨勢地級市從空間上“盤剝”縣 -弱化地級市層級縣城管理力量薄弱,需要地級市的指導強化地級市有利于中心城市的打造-重視地級市的層級事權對應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制定地級市全域的空間發展戰略框定重大的、結構性的要素(如發展軸帶、中心體系、交通廊道、生態廊道、基礎設施廊道等);明確管控、發展的政策空間 特定地區功能協調(跨縣區)跨縣區資源14、協調:各類資源要素,如自然生態資源等地級市規劃編制事權對應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事權對應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空間規劃體系是畫素描,不是做拼圖規劃師需要精準之外的表達技能數字化時代的庫與圖一致性的規則與判定制圖綜合/多尺度規劃圖的協同戰略引領:綜合規劃國務院審批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審查要點,除對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審查要點的深化細化外,還包括:市域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和用途管制規則;重大交通樞紐、重要線性工程網絡、城市安全與綜合防災體系、地下空間、鄰避設施等設施布局,城鎮政策性住房和教育、衛生、養老、文化體育等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原則和標準;城鎮開發邊界內,城市結構性綠地、水體等開敞空間的控制范圍和均衡分布15、要求,各類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范圍和要求,通風廊道的格局和控制要求;城鎮開發強度分區及容積率、密度等控制指標,高度、風貌等空間形態控制要求;中心城區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結構等。總體規劃應是綜合規劃目標定位策略戰略引領:綜合規劃空間發展為對象,同時具有很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內涵,已經走向了綜合規劃(comprehensive planning),不應局限于土地使用規劃(landuse planning)。北京的城市規劃要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問題,把握好戰略定位、空間格局、要素配置,堅持城鄉統籌,落實“多規合一”,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總體規劃應是綜合規劃戰略引領:綜合規劃16、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規模和空間布局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功能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讓城市更宜居加強城鄉統籌,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轉變規劃方式,保障規劃實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內容承擔單位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戰略框架和戰略重點研究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城市發展內涵和理念優化調整與城市能級階段性提升研究同濟大學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網絡節點樞紐功能、主要戰略通道和平臺經濟體系建設研究上海大學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商務生態環境研究上海17、商學院課題組上海綜合性全球城市新型產業體系與產業布局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復旦大學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形態、空間結構及大都市圈建設研究東南大學課題組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研究華東師范大學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創新系統與創業生態環境研究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人才資源開發與人才流動研究復旦大學課題組上海市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研究所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文化發展與都會城市建設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課題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社會架構、文化融合與社會和諧研究上海大學社會學院課題組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課題組18、上海全球城市社會發展趨勢與戰略目標研究華東政法大學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生活、生態環境與宜居城市建設研究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課題組華東師范大學課題組上海提升全球城市品牌形象與增強城市吸引力研究上海師范大學課題組香港城市規劃院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管理與安全防護研究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課題組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課題組上海全球城市治理模式發展研究復旦大學課題組綜合規劃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加強研究“上海2035”專項研究計劃綜合規劃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成果表達的公眾性綜合規劃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成果表達的邏輯性與引領性為依規管控定規則剛性管控:剛柔相濟城鎮開發邊界外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不得設立各類開發區。19、允許交通、基礎設施及其他線性工程,軍事及安全保密、宗教、殯葬、綜合防災減災、戰略儲備等特殊建設項目,郊野公園、風景游覽設施的配套服務設施,直接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的建設項目,以及其它必要的服務設施和城鎮民生保障項目。在不突破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前提下,城鎮建設用地布局可在城鎮有條件建設區范圍內進行調整,同時相應核減城鎮集中建設區用地規模。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指南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主要包括:零星的原住民在不擴大現有建設用地和耕地規模前20、提下,修繕生產生活設施,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種植、放牧、捕撈、養殖;因國家重大能源資源安全需要開展的戰略性能源資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資源調查和地質勘查;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監測和執法包括水文水資源監測及涉水違法事件的查處等,災害防治和應急搶險活動;經依法批準進行的非破壞性科學研究觀測、標本采集;經依法批準的考古調查發掘和文物保護活動;不破壞生態功能的適度參觀旅游和相關的必要公共設施建設;必須且無法避讓、符合縣級以上國土空間規劃的線性基礎設施建設、防洪和供水設施建設與運行維護;重要生態修復工程。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剛性管控:剛柔相濟為依規管控做規劃剛性內容剛性管控彈性內21、容規劃確定性表達彈性執行規劃彈性表達依規執行準確表達規劃的彈性剛柔相濟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不同精度、力度、事權的傳導體系建構控制精度執行力度規劃事權結構:從布局到格局控制線:從劃定到劃示用地:從分類到分區“必須”,“嚴禁”;“應”,“不應”或“不得”;“宜”,“不宜”“落實”表示必須嚴格遵守的內容;“深化”表示應遵守并進一步深化與完善的內容;“優化”表示應原則上遵守的內容,可適當作出優化與調整;“明確”表示應在本指引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與補充的內容;“研究”表示應在本指引的引導下重點研究的內容。33圖紙的結構性表達剛柔相濟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34圖紙的結構性表達剛柔相濟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35要素控制與傳導一、戰略引導1、戰略任務2、空間格局3、特定政策地區二、剛性管控1、人口規模/人口調控2、生態底線/綠地布局3、用地底線/用地管控4、歷史文化三、系統指引1、生態環境/公共空間網絡2、社區生活圈3、綜合交通4、城鄉風貌特色/城市風貌特色 5、基礎設施剛柔相濟下的體系與編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