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昆鐵路客專無砟軌道冬季施工專項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4035
2024-07-01
12頁
61.54KB
1、目 錄 1、編制依據- 1 -2、工程概況- 1 -2.1 概述- 1 -2.2 冬季施工時段- 1 -3、冬季施工措施- 1 -3.1 混凝土結構物技術保證措施- 1 -3.1.1 施工準備- 2 -3.1.2 拌合站冬季施工保暖措施- 2 -3.1.3 原材料控制- 2 -3.1.4 配合比設計- 3 -3.1.5 混凝土攪拌和運輸- 4 -3.1.6鋼筋工程- 4 -3.2底座板、支承層的施工保護措施- 5 -3.2.1 總體要求- 5 -3.2.2 底座板(支承層)混凝土原材料選用及配合比確定- 5 -3.2.3 底座板、支承層混凝土灌注- 5 -3.2.4 混凝土養護- 6 -4、施2、工監控- 7 -4.1 溫度監控- 7 -4.2 混凝土試件的留置- 8 -5、冬季施工應急預案- 8 -5.1 成立冬季施工管理及應急小組- 8 -5.2 冬季施工應急措施- 8 -5.3 冬季施工應急物資- 8 -5.4 冬季施工日常應急工作的準備- 9 -6、質量保證措施- 9 -7、安全保證措施- 10 -無砟軌道冬季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24-2010)(2)本施工區段的地質情況和工程設計施工圖2、工程概況2.1 概述本標段無砟軌道起訖里程為DK380+075 DK393+797,正線里程為13.7km,主要有隧道12649.36延米、3、橋梁1320.61延米、路基81.97延米。2.2 冬季施工時段 當工地環境晝夜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平均值,或當地時間6時、14時、21時室外氣溫的平均值)連續3天低于5,或最低溫度低于-3時,采取冬季施工措施。根據施工計劃安排,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必須采取冬季施工措施。3、冬季施工措施根據氣溫變化,冬季施工劃分為低溫和嚴冬兩個施工階段。低溫施工階段大氣平均溫度在0左右,冬季施工措施選擇保溫蓄熱法;嚴冬施工階段大氣平均溫度在-5以下,冬季施工措施選擇綜合蓄熱和加熱法。對混凝土攪拌設備、輸水管、送料帶、混凝土罐車、泵車和管道采取遮蔽、包裹等保溫措施。粗、細骨料料倉采取暖棚保溫,膠凝材料和4、外加劑儲存罐采取棉被包裹保溫措施。混凝土原材料使用時的溫度根據熱工計算和實際試拌情況確定,采用加熱拌合水為主,輔以骨料保溫和加熱措施,以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同時減少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熱量損失,保證混凝土施工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3.1 混凝土結構物技術保證措施混凝土結構物冬季施工,除嚴格按常溫下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方法和技術要求操作外,還應遵守下述的技術措施,以保證混凝土結構質量達到設計和驗標的要求。3.1.1 施工準備(1)成立冬季施工組織機構,明確各部門各崗位職責和權限,制定考核獎懲辦法,確保冬季施工順利實施。(2)制定詳細的管段內的冬季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對相關人員進行冬季施工有關的技5、術培訓和交底。(3)準備好相關防寒保溫物資、供熱能源和機具設備。對冬季施工的計量系統、機械、設備、管線等進行全面檢修,更換老化元器件,備用一定量的易損零配件。(4)選擇好適應冬季施工的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劑等,選定合適的配合比,采用較低的坍落度和較小的水膠比。(5)收集當地歷年氣象資料,做好工地氣溫監測。3.1.2 拌合站冬季施工保暖措施(1)料場保暖采用全封閉形式,倉高10m,便于自卸車卸料。每倉寬20、長30米。頂部為圓拱頂,采用鋼構陽光瓦,瓦厚0.8cm,鋼構材料選用25鋼管、40鋼管及16鋼筋,中間立柱采用80鋼管,每倉正面設4.55m鋼卷簾門供機械設備出入。(2)配料倉設料斗棚,采用6、彩鋼瓦,下倉全封閉,內敷設蒸汽加熱管道。(3)購1噸蒸汽爐,新制15m3水箱,外覆保溫材料,蒸汽由管道進入水箱加熱冷水,每小時產生70-90熱水15m3左右,熱水由水泵泵入攪拌機。(4)攪拌機主樓樓底面鋪設隔熱膠板,內設多處散熱片,采用蒸汽供暖。輸送帶采用小型彩鋼瓦棚架全部遮蔽并用保暖材料包裹;所有外露的水管采用保暖材料包裹。3.1.3 原材料控制(1)選用強度增長快的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且水泥強度等級不低于42.5R。水泥的保溫采用保溫棉被包裹儲存水泥的罐體。(2)選擇質量合格的外加劑和摻合料,如減水劑、引氣劑、粉煤灰、礦渣粉等,外加劑在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的同時,不應對混凝土后期強度產7、生明顯影響,亦不應含有引起鋼筋銹蝕的氯鹽成份。存放粉煤灰的罐體用保溫巖棉布包裹,外加劑存放于室內自然保溫和升溫。(3)采用壓力鍋爐加熱拌合用水,加熱溫度根據熱工計算和實際試拌情況確定,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不宜低于10。水的加熱溫度不宜高于80,當骨料不加熱時,水可加熱至80以上,但攪拌時應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熱的水,拌勻后再投入水泥。(4)粗細骨料存放于保溫棚,保證骨料使用時的溫度高于0,骨料級配良好,質地堅硬,保持清潔,骨料中不得含有冰雪和凍塊,也不宜含有較多的水份。經過清洗的骨料提前運進保溫棚內存放,使骨料的含水率符合要求。(5)當采用加熱拌合用水不能滿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不低于108、的要求時,對骨料采取均勻加熱措施,其加熱溫度不應高于60。在存料倉下部修建加熱坑道,上覆鋼板,鋼板上存放骨料,鋼板下升火或通暖氣加熱。骨料的加熱溫度根據需要確定。3.1.4 配合比設計(1)混凝土配合比根據原材料品質、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施工工藝對工作性的要求,經過計算、試配、調整等步驟選定而成。(2)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根據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中對配合比設計的相關規定,混凝土中適量摻加了優質的粉煤灰和礦渣粉,其中粉煤灰摻量為20%,礦渣粉摻量為15%。(3)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符合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9、(TB104242010)中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劑,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采用了高減水、高流動度、高性能的聚羧酸類減水劑,摻量為膠凝材料的1.3%。同時為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在外加劑組分中適當加大引氣劑含量,使混凝土含氣量控制在24%。(4)在配合比設計過程中應滿足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中膠凝材料總量不應超過500kg,水膠比不大于0.35的規定。配合比工作性能良好,耐久性指標滿足設計要求,實測電通量值、抗凍性及抗滲性要滿足設計要求。(5)混凝土采用泵車灌筑,為避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出現施工縫,其凝結時間不宜過短,混凝土試配中選定混凝土初凝時間為8h,終凝為14h。3.10、1.5 混凝土攪拌和運輸(1)搭建保溫室對攪拌機進行保溫,搭設防風雪棚對進料斗和輸送帶進行防風保溫,采用棉被包裹拌合水輸送管道。攪拌混凝土前,用熱水或蒸汽對攪拌罐進行預熱。(2)嚴格按選定的配合比進行配料,計量準確。采用二次投料攪拌工藝,攪拌時間較常溫下增加50%。(3)混凝土運輸車的罐體采用保溫棉被包裹,在運輸過程中,用特制保溫蓋扣在罐體的進出口,減少熱量散失。(4)用保溫棉被對混凝土輸送泵的料斗、輸送管及閥門進行包裹,減少混凝土泵送過程中的熱量散失。(5)做好混凝土灌注各環節的施工準備工作,盡量縮短混凝土從攪拌站出料至現場灌注完成的時間,保證混凝土入模溫度不低于5。3.1.6鋼筋工程(1)11、鋼筋存放于室內或進行嚴密覆蓋,選擇低溫韌性良好的焊條,焊條存放于保溫箱內。(2)鋼筋加工在棚內進行,加工棚三面用墻板封閉擋風(迎風面必須封閉)。(3)鋼筋正式焊接前,先進行試焊,經檢驗合格后,再按照試焊時采用的焊接參數進行成批焊接。焊接后的鋼筋墊高放置,使焊縫和熱影響區緩慢冷卻,未冷卻的接頭避免接觸冰雪和凍土。(4)鋼筋冷彎溫度不宜低于-20,當溫度低于-20時,不得對HRB335、HRB400鋼筋進行冷彎操作。鋼筋閃光對焊的環境溫度不低于0,對以承受靜力荷載為主的鋼筋,對焊的環境溫度不低于-10。當環境溫度不滿足要求時,避免進行對焊作業,必須進行對焊時,對待焊的鋼筋接頭預熱至0以上。3.2底12、座板、支承層的施工保護措施3.2.1 總體要求(1)當工地晝夜平均氣溫連續3天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底座板、支承層施工應采取冬期施工措施,保證砼的入模溫度不低于5。(2)當環境溫度低于5時,禁止灑水養護,并采取適當的保溫措施養護期不低于7天;新澆筑砼與鄰接的已硬化砼之間的溫差不得大于15(3)底座板、支承層施工時的環境溫度不應低于5,雨雪天氣也不宜進行施工;底座板、支承層完成后的7天內如有霜凍或氣溫低于0時,應采取防護措施,但溫差不得超過15。(4)冬期施工期間,須防止新澆的混凝土在達到抗凍強度前受凍。(5)對于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其抗壓強度達到設計標號的30%和513、MPa前不可受凍。(6)浸水凍融條件下的混凝土在其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前,不得受凍。3.2.2 底座板(支承層)混凝土原材料選用及配合比確定 (1)骨料要求在冬期前備料,確保骨料清潔、不含有冰雪凍結物。(2)在冬期施工期間,外加劑選用具有防凍性能聚羚酸復合減水劑,不使用含氯鹽類防凍劑。(3)其他混凝土用原材料應符合客運專線高性能混凝土暫行技術條件的有關規定。(4)調整混凝土配合比,改變外加劑用量及水膠比,確保初凝時間縮短為5-6小時。試驗室應在冬期施工前選定底座板的冬期混凝土配合比、路基支承層所用混合料、底座板的冬期混凝土配合比,經現場試驗合格并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使用。3.2.3 底座板14、支承層混凝土灌注(1) 混凝土灌注時間盡量安排在中午及午后,夜晚和早晨原則上不得進行混凝土施工。如需晝夜澆注,溫差變化大,在混凝土施工區域周圍用鋼管或圓木搭設大棚,用彩條布包裹密封,大棚應搭設堅固、不透風,并采取煤爐、蒸汽管道、熱風機等措施進行保溫,混凝土泵送管道包裹保溫卷材,同時適當加快澆注進度防止堵管。(2) 混凝土澆筑前,清除模板及鋼筋上的冰雪和圬垢。當環境氣溫低于10時,應將直徑大于或等于25mm的鋼筋和金屬預埋件用熱水加熱至正溫;當舊混凝土面和外露鋼筋(預埋件)暴露在冷空氣中時,應對距離新、舊混凝土施工縫1.5m范圍內的舊混凝土和長度在1.0m范圍內的外露鋼筋(預埋件)用熱水進行加15、熱(積水應及時清除)。(3) 混凝土入模前,應測定混凝土的溫度、坍落度、含氣量及泌水率等性能,符合設計或配合比要求時方可澆筑,并做好相關的檢查記錄,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每工作班至少測溫3次,并如實填寫測溫記錄,當發現入模前混凝土溫度已經不滿足要求時,應重新攪拌加熱,嚴禁使用直接加熱水的方法。3.2.4 混凝土養護底座板、支承層施工完成終凝后,應由專人及時覆蓋,保溫養生。 由于冬期氣溫較低,混凝土養護采用塑料薄膜+土工布覆蓋,重物壓邊,確保混凝土養護溫度不低于5。待混凝土同條件養護試件 強度達到5Mpa后,拆除模板。拆模時嚴防強拉硬拽模板和撬棍強行硬撬、防止防水層、混凝土表面受損和模16、板變形。當覆蓋保溫不能滿足養護溫度大于 5時,采用暖棚養護,棚內可利用碘鎢燈加熱水的方式提高密封空間內溫度,加熱設備的設置點要均勻,確保密封空間內沒有溫度較低的死角,加熱時在碘鎢燈直射的地方放置一盆水在底座板上,避免局部溫度過高和增加棚內濕度。在離加熱偏遠的地方設置水銀溫度計,溫度計懸掛于暖棚上,每1小時測量一次箱內各測溫點的溫度,記錄在溫度記錄簿上,計算平均溫度,如果發現溫度低于 5,立即報告冬期施工領導小組,立即采取措施確保混凝土的養護溫度。嚴格控制密封空間內溫度,保證其不低于5,直到到達抗凍強度,保證5以上的養護齡期不得小于48h,當環境為零下時,5以上的養護齡期不得小于72h。4、施工17、監控4.1 溫度監控(1)建立溫度監測體系,對施工環境溫度、原材料溫度、混凝土拌和料溫度、混凝土養護溫度、預應力管道溫度、箱梁內外溫差等進行監測,針對溫度變化情況,適時調整防寒保溫措施。(2)在混凝土澆注地點對施工環境溫度進行監測,每天測量6時、14時、21時室外氣溫,求平均值計算環境晝夜平均氣溫。初次測溫時,在21時至次日6時之間,每小時測量一次氣溫,測得最低氣溫的時點和氣溫值,以后每天測量最低氣溫時點和前后一小時的氣溫,以確定當天的最低氣溫。當環境晝夜平均溫度連續3天低于5,或最低溫度低于-3時,啟動冬季施工方案。(3)測量原材料使用前的溫度,根據測溫情況采取適當措施。水泥、粉煤灰,粗細骨18、料、外加劑溫度于混凝土開盤前4小時測量,水的溫度于混凝土開盤前1小時測量,根據熱工計算和實際試拌確定的溫度參數,采取加熱措施,保證原材料使用前的初始溫度符合要求。(4)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對水泥、粉煤灰,粗細骨料、外加劑、水等原材料以及混凝土拌合料的出機溫度進行監測。原材料的溫度監測每工作班不少于3次,拌合料出機溫度監測每2小時測溫1次。(5)混凝土運至澆筑現場,對其出罐溫度進行監測。每2小時測溫1次,并與其出機溫度測量相對應,以便計算在運輸途中的溫度降低值。(6)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工地環境氣溫、工作面的氣溫和混凝土入模溫度進行監測。工地環境氣溫、工作面的氣溫監測每工作班不少于3次,混凝土入模19、溫度監測每2小時測溫1次,并與其出罐溫度測量相對應,以便計算在澆注過程中的溫度降低值。(7)在混凝土養護期間,分別對熱源、箱梁頂板、腹板、底板內外及中心溫度進行監測。混凝土灌注前在需測溫的位置預埋測溫探頭。混凝土養護升溫前和升降溫階段,每小時測溫1次,恒溫養護階段,每天測溫2次。(8)所有測溫活動均應詳細記錄,并按順序、時間、部位整理成冊。4.2 混凝土試件的留置除按常溫情況的一般規定制作混凝土試件外,混凝土冬季施工還應根據拆模及養護的需要,在施工現場留置同條件養護試件不少于2組,以便確定混凝土實際強度情況,一組檢查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一組做28天養護,判定養護條件是否合適。5、冬季施工應急預20、案為了保證冬季施工的工程質量,避免因氣候聚變影響正常的施工秩序,減少對施工的干擾,針對各種不利因素,我單位制定冬季施工應急預案。如發生氣溫聚降,即啟動應急預案。5.1 成立冬季施工管理及應急小組成立專門的冬季施工領導小組,負責對冬季施工的養護物資、養護措施、養護溫度與時間等各項工作進行檢查,并對緊急情況進行處理。組 長:宋維金副組長:劉勇、徐德軍、田磊組 員:葛其寶、苗春艷、申傳偉、詹天昊5.2 冬季施工應急措施(1)遇氣溫劇降,組織人力物力對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采取有效的處理辦法。加熱拌和水、搭建臨時帳篷提高混凝土溫度、對水泥儲倉和混凝土運輸車進行包裹等。(2)混凝土輸送泵,泵送混凝土前對輸送21、管道進行預熱,之后用水泥砂漿對管道進行潤滑處理,然后再泵送混凝土,做好澆筑混凝土的各種準備工作。同時預備必要的輸送泵管,在輸送泵發生意外堵塞時以備替換。(3)避免因天氣的突然降溫造成混凝土澆筑的中斷。做好天氣預報工作,在大風雪來臨之際禁止灌注混凝土。因預報準確性有誤,造成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突然降溫,應立即搭建防風雨雪暖棚,防風雨暖棚主要采用腳手架鋼管搭設骨架,其上覆蓋防水防風雨布。啟用儲備的防寒物資。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適宜的保溫材料進行覆蓋保溫,或人工升溫以防混凝土表面凍裂。5.3 冬季施工應急物資(1)在每個施工處、拌和站儲備冬季施工應急物資。如帳篷、篷布、麻袋、塑料保溫被、22、草簾、火爐、電熱毯、棉毯等。(2)做好應急物資的保管工作,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是一項重要工作。指定專人保管、定期檢查。做好應急物資的交接清點工作和調度使用,嚴禁隨意挪用,保證冬季施工應急預案的順利實施。5.4 冬季施工日常應急工作的準備(1)做好冬季施工應急物資的儲備與保管工作。(2)做冬季施工應急的宣傳和人員培訓。(3)派專人與當地氣象部門保持聯系,及時掌握天氣動態,做好防范。(4)派專人進行交通疏導與維護,及時清除運輸道路上的過多積雪,保證交通和施工材料運輸暢通。6、質量保證措施針對冬季氣溫低,野外施工保溫困難,混凝土易產生凍脹、裂紋、結構疏散、表面泛霜等質量問題的特點,制定預防控制措施。針23、對冬季施工質量控制的難點,開展科技攻關活動,尋求低溫條件下,質量控制有效技術措施。除此之外,嚴格執行常溫下混凝土施工質量保證措施。(1)落實混凝土施工養護過程各環節的防寒保溫措施。嚴格溫度監測制度,掌握混凝土施工養護過程各環節各部位的溫度情況,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混凝土不受凍。(2)準備充足的防寒保溫物資設備,所有防寒保溫物資要有一定的備用量,供暖用設備要有足夠大的功率,要有備用的能源和電源。(3)加強混凝土施工設備的維護保養,確保施工各環節順利進行,施工前對攪拌設備、運輸罐車、混凝土泵及管道用熱水或蒸汽進行預熱,施工完畢后,進行認真清洗并將余水排放干凈。(4)經常檢查暖棚的密封情況,檢查供暖設備24、的完好情況,檢查施工設備的防寒保溫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5)混凝土中不得加入易引起鋼筋銹蝕的氯鹽外加劑,混凝土拌和物攪拌均勻,防止因鋼筋銹蝕致使混凝土主筋和箍筋方向產生裂紋。(6)加強混凝土養護期間環境濕度的監測控制,采取供蒸汽或灑水的措施,保證混凝土養護環境足夠的濕度,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防止混凝土失水過快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紋。(7)嚴格控制混凝土水膠比,摻入減水劑、引氣劑等外加劑,加強振搗,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致密性,控制養護過程中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小于15),防止水分轉移造成混凝土結構疏散。(8)采取適當控制外加劑的摻量,外加劑充分溶解后與混凝土料攪拌均勻,加強混凝土養護等措施,防止外加25、劑滲透到混凝土表面形成泛霜。(9)開春后,隨著氣溫的回升,根據工地氣溫監測情況,必須達到連續七晝夜最低氣溫超過0的條件時,方可解除冬季施工措施。但為了加快混凝土強度增長,繼續對澆筑段采用加熱養護措施。7、安全保證措施冬季氣候寒冷,供暖火源多,用電量大,冬期施工除應按照常溫下安全生產的一般規定外,還應嚴格執行以下安全保證措施。(1)對參加冬期施工的全體員工進行冬期施工安全知識培訓,做好安全技術交底,施工期堅持定期安全學習。工前安全講話,工中安全巡視,工后安全總結和教育。(2)要求各崗位安全職責明確,并配齊冬期施工安全防護用品及防寒、防凍、防滑等勞保用品。(3)施工中涉及用水的工作,要做好排水系統26、的規劃和建設,防止施工廢水漫流結冰,形成安全隱患。(4)霜雪天后,及時消除施工場地和道路上的冰雪,上下人員的樓梯、工作平臺等人員活動多的部位要保持干燥,設置必要的防滑設施,防止溜滑發生安全事故。(5)下班后,容器、管道內的余水全部放干。加強機械設備冬期防凍、防寒、防火、防滑安全管理,機械設備要使用與氣溫相適應的防凍劑,防止凍脹事故發生。(6)安排專人負責熱源、火源的管理,供暖設備使用中不得離人,使用完畢后做到人走火滅,暖棚內、工棚內禁止用明火取暖。火災危險地區、人員聚集地區,配備足夠數量的消防滅火器材。(7)加強各種壓力容器的管理,壓力計等儀器、儀表干燥狀態良好,禁止對乙炔瓶、氧氣瓶壓力容器加熱,并遠離熱源,嚴防爆炸事故發生。(8)加強用電管理,供電系統由專業人員安裝和管理,禁止非專業人員隨意拆改,經常檢查維護供電線路和電力設備,根據最大用電量檢查供電線路和設備是否有足夠的容量,用電設備要采用防漏電措施,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9)作業人員必須佩戴防寒、防凍、防滑勞動保護用品,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穿戴防滑鞋和防寒服,同時拴好安全帶,帶好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