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張村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4209
2024-07-01
15頁
2.74MB
1、(征求意見稿)江山市張村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目 錄01020304050607規劃總則目標定位總體格局公服設施基礎設施歷史文化土地整治1.1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規劃定位1.2保護優先、底線管控區域統籌,設施共享以人為本、功能完善布局優化,節約集約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嚴守國土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底線,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規劃原則因地制宜、彰顯特色數字賦能,高效治理落實國家戰略和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加強鳳林-石門-長臺-張村-塘源2、口片區聯動,實現設施共建共享。強化核心集聚,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為推進“兩個先行”提供有力支撐。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共富單元,提升鄉鎮功能和品質。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傳承自然和歷史文化脈絡,以重塑城鄉風貌擘畫新時代富春山居圖。接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立規劃動態監測評估和預警制度。01 規劃總則1.3 規劃范圍和期限01 規劃總則規劃范圍:張村鄉行政管轄范圍,總面積275.03平方千米。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2035年。2.1 目標愿景ACTION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3、 OF MODERN AND BEAUTIFUL TOWNS IN HECUN TOWN,JIANGSHAN02 目標定位大花園生態示范鄉高山農業培育基地發揮張村鄉生態景觀優勢與太陽谷神話樂園建設優勢,建設衢麗大花園江山部分的生態示范鄉鎮。依托高山梯田、高山中藥材等種植基地建設,進一步拓展高山農業培育,體系化布局高山農業產業,擴大種植、培育基地集群效應大花園生態示范鄉高山農業培育基地2.2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至2035年 常住人口規模0.25萬人引導人口向集鎮、中心村等有序集中底線思維限定容量科學預測預判增量全域整治管控流量摸清家底框定總量有機更新挖掘存量六量協同保障02 目標定位3.1統籌落4、實三條控制線03 總體格局落實江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產業和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保護優先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分解任務。張村鄉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3164.71公頃,分布在鄉域南部山區。堅持節約集約、緊湊發展、因地制宜的原則,引導促進城鎮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優化。規劃期末城鎮開發邊界控制在37.67公頃,合理引導城鎮布局,避免城鎮無序擴張。綠色集約落實城鎮開發邊界保質保量落實永久基本農田落實縣級國土空間規劃永久基本農田分解任務。張村鄉永久基本農田面積579.15、公頃,主要分布在鄉域北部的山谷地區。3.2構建“一心一軸二區”的空間格局03 總體格局鄉鎮服務中心一心區域快速聯系軸一軸北部歷史文化保護區+南部生態保育區二區南部生態保育區區域快速聯系軸北部歷史文化保護區鄉鎮服務中心建立鄉域集鎮村三級公共服務體系構建“30分鐘-15分鐘-5分鐘”三級生活圈。4.1構建“30-15-5”分鐘三級生活圈04 公服設施 分 鎮域生活 分 鎮區生活 分 區 村級生活 學有優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給以文惠民完善文化服務設施體系病有良醫推動各級醫療資源增量提升全民康體完善體育健身設施體系老有所依推進養老服務區域全覆蓋弱有所扶完善殘疾人服務設施體系保留張村鄉衛生院保留張村6、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改造張村綜合健身場地保留張村小學改造張村南孔書屋教 育體 育文 化養 老醫 療4.2提供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04 公服設施高速:縉云至江山高速國道:637國道省道:221省道加強鳳林-石門-長臺-張村-塘源口片區聯動,規劃打造“一高速一國道一省道”的主要公路體系和“一縱一橫”的集鎮內部道路體系。5.105 基礎設施打造內通外暢交通網絡高速國道省道對外交通一橫:秀峰路一縱:太陽山路一縱一橫集鎮內部交通針對性構建水資源保護開發體系,實施張村水庫擴容工程,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水利完善城鄉供水體系,建設單村供水設施,新建張村水廠、小箬供水站,全面提升供水水源、水廠、輸水、配水環節的安7、全保障水平。給水全域雨污分流式排水體制,分村優化排水設施布局,優化排水管網,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提升再生水利用。排水推動源網荷儲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新能源建設布局,新建張村水庫電站,促進電網互聯互通建設,打造多元融合創新型電網。電力可持續水資源保護開發體系保障城鎮供水安全科學化架構雨污排水體系持續提升創新電網體系以安全、穩定、可靠供氣為前提,建設完整的城鄉天然氣輸配系統、完善的應急用氣儲備體系,促進經濟、能源、環保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燃氣綠色安全的燃氣基礎設施建設垃圾全分類、全域零填埋,回收利用高的系統化環衛體系。環衛建成節能的智能環衛體系5.205 基礎設施打造現代化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非物質8、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村、歷史文化村落及傳統村落保護1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張村村);保護3個歷史文化村落一般村(先鋒村、秀峰村、琚源村);2處國家級傳統村落(秀峰村、先鋒村),2處省級傳統村落(琚源村、太陽山村)尊重傳統選址格局及與周邊景觀環境的依存關系,注重整體保護,禁止各類破壞活動和行為。畬族民俗特色文化資源6.106 歷史文化建立全域全要素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保護1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調查建檔、保護實物和文化活動空間并加強靜態和活態展示、確定傳承人和開展傳承活動等方式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歷史文化村落文物保護單位保護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村鄉土建筑);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江浦縣委舊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對文保單位進行全面保護。開展土地綜合整治1實施城鎮有機更新23推進精準高效供地農地農用,護好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規范引導,控好農村宅基地及農房建設集約高效,用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規范程序,管好土地經營權流轉4加強鄉村土地資源管控7.107 土地整治加強國土綜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