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疇縣雞街鄉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4262
2024-07-01
45頁
30.01MB
1、西疇縣雞街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注:本次成果為公眾征求意見稿,最終以審批文件為準。01 規劃總則02 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03 資源保護與利用04 鎮村統籌發展05 完善支撐體系06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7 中心鎮區規劃08 規劃實施保障目 錄CONTENTS規劃總則01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1.3 規劃層次1.4 發展定位1.5 規劃目標1.1 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包括雞街鄉行政轄區內全域國土空間,規劃總面積24997.9662公頃。下轄9個行政村(雞街村、太平村、大寨村、海子村、那馬村、牛場壩村、王家塘村、龍老村、中寨村)。規劃總則01規劃2、基期年為2020年,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本規劃包括雞街鄉鄉域和中心鎮區兩個空間層次。鄉域層次的規劃范圍為雞街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24997.9662公頃中心鎮區層次的規劃范圍為未來鎮區發展區域,面積為46.5469公頃。1.3 規劃層次1.2 規劃期限特色農文旅小鎮規劃總則01西疇縣重點鄉鎮農副產品生產加工為主的農特產品示范區集綠色農業、鄉村文化旅游、重點生態保護融合發展的特色農文旅小鎮農特產品示范區1.4 發展定位 以建設特色農文旅小鎮為目標,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和全產業鏈開發,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面創建“特優”農業品牌,聚焦農特產品精深加3、工,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生態、產業、農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示范園。近 期 目 標u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得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更加穩固,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功能得以提升;u現代農特產業體系、商貿冷鏈物流產業體系、農特產品產業園區基本形成,打造特色文旅名片,文旅產業初具成效;u鎮村公共服務、交通、市政基礎等支撐體系顯著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高。遠 期 目 標u國土空間格局到全面優化,生產空間更加集約高效,生態功能更加穩定,生活空間更加舒適宜居;u以農特產業生產加工為主,休閑農業觀光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為輔的產業體系不斷優化;u鎮村體系全面建立,城鎮功能更加完善,交通網絡便捷4、高效,現代化基礎設施完善。規劃總則011.5 規劃目標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2.1 底線約束2.2 總體格局2.3 規劃分區02耕地保護紅線 雞街鄉劃定耕地保護紅線4033.1300公頃,主要位于鄉域北部和南部。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實行耕地年度“進出平衡”制度。永久基本農田 雞街鄉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269.1469公頃,主要位于鄉域東部。嚴格規范永久基本農田農業生產活動;嚴格管控永久基本農田用途;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與補劃。生態保護紅線 雞街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903.1058公頃,為南部邊境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主要位于鄉域西北部和南部。加強人為活動管控;規范占用生態保5、護紅線用地審批;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022.1 底線約束村莊建設邊界 雞街鄉劃定村莊建設邊界597.6176公頃,村莊建設邊界的倍數為1.0645。除上位規劃明確的產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以及零星機動指標落地之外,不得在村莊建設邊界外新增建設用地。行政村名稱面積(公頃)倍數雞街村73.0030 0.8172中寨村67.5143 0.895龍老村79.0591 0.8321王家塘村58.4638 0.8155牛場壩村98.5593 1.0259海子村59.5501 1.0492那馬村70.2507 0.9149大寨村53.0889 0.9522太平村38.1284 0.996、7合計597.6176 1.0645 2.1 底線約束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02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核兩軸三區”集鎮發展核心,以雞街鄉中心鎮區為核心,推動要素向中心鎮區集中,優化城鄉發展格局,以中心鎮區發展帶動周邊村莊協同發展。G246東西方向鎮村發展主軸,以快速高效的交通通道為紐帶,積極推進能源、產業、旅游等領域對外合作;XH34和XH31南北方向為鎮村發展次軸,推進產業對接、物流協同、經貿合作等,加快沿線產業協同發展,促進重要節點城鎮產城融合發展。一核兩軸 南部生態種植區:發展生態種植,種植三七、苦參等中藥材;東部農業主產區:進行農業生產,種植水稻、蔬菜、水果等農產品;西部特色作物種植區:7、以茶葉、香料、油茶等經濟作物種植為主。三區2.2 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02農業發展空間格局 “一帶三區”沿河農業發展經濟帶:以南利河、雞街河為中心,最大限度激發沿河經濟帶發展,不斷發展壯大水稻、冬早蔬菜、熱區水果、茶葉等產業。北部林下經濟發展區:發展杉木林、油茶、香料、木姜子和茶葉產業,著力打造特色明顯、綠色生態的區域性木本油料和茶葉品牌;中部傳統農業種植區:重點發展冬早高效蔬菜、綠色高品質水果、優質稻谷生產,打造高效蔬菜基地和高品質水果基地;南部生態農業種植區:重點發展三七、苦參等特色道地藥材和烏骨雞等產業,培育較強競爭力、高成長性和地方示范帶頭作用的種養殖企業。一帶三區2.2 總8、體格局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02生態安全格局 “兩帶兩區多點”南利河谷生態保護帶,以南利河流域生態保護為重點,保護水生生態環境;達馬河生態保護帶,加強流域環境保護治理,增強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兩帶 北部山林生態區和喀斯特山地生態區,以雞街鄉喀斯特地貌生態保護和強化水土保持能力為重點,加強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植被恢復。兩區 喀斯特地貌省級石漠公園、麻栗山龍潭飲用水、石場水庫、大灣水庫;以水源涵養和自然保護地建設為重點,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修復。多點2.2 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02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包括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生態保護區外,9、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農田保護區外,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為適應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儲量區等區域。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區鄉村發展區農田保護區礦產能源發展區城鎮發展區2.3 規劃分區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023.1 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5 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3.2 林草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3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3.4 能礦資源保護與利用03 資源保護與利用 加強耕地資源保護,保障糧食生產安全。雞街鄉10、耕地4093.7307公頃,耕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151.3924公頃。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033.1300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不少于2269.1469公頃。嚴格控制耕地數量減少,加強耕地占補平衡力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提高耕地質量,實施耕地綜合整治提升,開展退化耕地綜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復、石漠化耕地整治、坡耕地改造等。推進耕地布局優化,耕地分類管理,糧食生產功能區要嚴格用于糧食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保障稻谷、玉米和薯類等糧食作物種植。資源保護與利用033.1 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l 雞街鄉林地17324.7697公頃,公益林4474.11、5825公頃,造林綠化1798.9918公頃,林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109.4813公頃。l 嚴格限制林地轉為建設用地和其他農用地,加強低效防護林改造;加強林業經濟發展,發展林下種養業和旅游等綠色產業;強化天然林和公益林管護。林地資源l 雞街鄉草地357.2258公頃,草地資源較少,占鄉域國土面積的1.43%。l 嚴控草地轉為建設用地,加強建設等征占用草地審核審批管理;加強草地生態修復,大力發展人工草地,恢復提升草地生產能力。草地資源l 雞街鄉濕地4.4100公頃,主要為內陸灘涂,面積少且分布零散。l 嚴控濕地用途管制,建立健全濕地占補平衡管理制度;濕地分區管控,明確濕地生態功能區保護范圍,濕地12、生態系統修復,建立濕地保護、監測和監管體系。濕地資源資源保護與利用033.2 林草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雞街鄉水資源豐富,過境河流有南利、達馬、那舍、雞街河,灌溉溝渠2條,水庫3個、小壩塘5個,總庫容219萬立方米,建有小水窖6000余口。陸地水域用地面積118.0786公頃。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和雙控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優化用水結構,加強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節水改造,構建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污水分類處理和就地回用等。加強河湖水面資源管控,加強水域岸線生態空間管控,建立河湖岸線利用保護和監管機制,落實河湖水域岸線用途管制13、制度,明確河湖利用和保護要求。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優先保護飲用水源地水質,科學劃定和適度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資源保護與利用033.3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雞街鄉具有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有金、飾面用石料(大理石)、磚瓦頁用巖和建筑石料用灰巖等礦藏。推進礦產資源規劃引領曼龍溝金礦規模開采、高效利用和綠色開發,提高區域資源開發利效率;加強建筑用砂石土類礦產開發與利用,抓好綠色石材的研發與低能耗產業、優勢產業承接,為發展資源節約型工業與建筑業提供資源保障。,資源保護與利用033.4 能礦資源保護與利用雞街鄉礦產資源規劃情況表編號區塊名稱主要礦種面積(Km2)設置類型備14、注CQ001西疇縣中寨黃龍坡飾面石材用石灰巖大理石礦飾面用石料(大理石)0.1506空白區新設州級規劃CQ002西疇縣中壩石巖頭飾面石材用石灰巖大理石礦飾面用石料(大理石)0.5128空白區新設州級規劃CQ020西疇縣雞街鄉龍老村委會新寨岔路普通建筑材料用石灰巖礦建筑石料用灰巖0.1734空白區新設縣級規劃CS004西疇雞街鄉老龍建筑石料用灰巖1.1縣級規劃CZ001西疇曼龍溝金10.2州級規劃,文物保護單位:3處不可移動文物 古樹名木:千年古榕樹(雞街鄉么所村)l 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明確保護要求和管理責任;l 建立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登錄、發布機制,及時編寫資料檔案,設立保護標志;15、l 建立古樹名木保護名錄,禁止擅自砍伐、擅自移植、刻劃等。資源保護與利用033.5 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序號名稱類別級別 行政轄區備注1儂養仁墓地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其他雞街鄉岔河村位于西疇雞街鄉岔河村,目前僅殘存墓碑及部分雕屋面。2仙人洞觀音廟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其他雞街鄉龍老仙人洞村位于西疇雞街西8公里仙人洞村南200米處。洞高數十米,洞內道路坎坷崎嶇,鐘乳石千姿百態,十分壯觀。在洞口前有重檐卷棚式神臺,上筑觀音、羅漢塑像,神臺兩側有陰刻楷書題記,記載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在仙人洞口建廟一事。3嚴禁擾累濫派告示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16、文物其他雞街鄉者木村清代碑刻,位于云南省西疇縣雞街鄉者木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立,為開化府官署嚴禁不法差官兵丁敲榨勒索百姓的告示。目前碑體斷裂,碑文受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2項,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1人,省級2人,州級10人。l 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和數據庫;l 積極發掘培養傳統技藝傳承人;l 利用媒體、旅游項目等多種傳播形式開展多層次的非遺交流活動。資源保護與利用033.5 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序號名稱類別級別行政轄區備注1彝族葫蘆笙舞傳統舞蹈國家級雞街鄉曼竜村彝族2壯族漁鼓曲藝省級雞街鄉下壩村壯族3彝族葫蘆笙舞傳統舞蹈省級雞街鄉曼竜村彝族4么所壯族傳統文化保護區民族傳統文17、化生態保護區省級雞街鄉么所村壯族5西疇茶葉沖水煙筒工藝傳統技藝州級雞街鄉茶葉沖村漢族6西疇彝族弦子傳統舞蹈州級雞街鄉曼竜村彝族7西疇彝族蕎菜節傳統習俗州級雞街鄉曼竜村彝族8西疇縣曼竜彝族歌舞之鄉傳統文化之鄉州級雞街鄉曼竜村彝族9西疇縣下壩村壯族牛頭舞之鄉傳統文化之鄉州級雞街鄉下壩村壯族10么所壯族傳統文化保護區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州級雞街鄉么所村壯族11彝族花倮服飾制作傳統技藝州級雞街鄉曼竜村彝族12壯族童謠傳統音樂縣級西疇縣雞街鄉中寨村壯族4.1 鎮村體系規劃4.5 特色風貌塑造4.2 村莊布局規劃4.3 產業空間布局4.4 城鄉生活圈構建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04 鎮村統籌發展,三級鎮村等級18、結構“重點鎮中心村一般村”是鎮村體系的核心,是帶動地區城鎮化發展主要載體,應注重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城鎮化有序發展。重點鎮:雞街鄉中心鎮區(集鎮所在地)是具有一定帶動作用的鎮域發展節點,承接中心鎮區輻射功能,帶動周邊農村地區發展。中心村(2個):中寨村、那馬村一般村(6個)以居住和農業生產為主要職能,重點是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改善村莊環境,探索新型農村社區發展模式。鎮村體系構建鎮村統籌發展044.1 鎮村體系規劃,集聚發展類村莊(1個):雞街村;整治提升類村莊(8個):海子村、大寨村、太平村、中寨村、王家塘村、牛場壩村、龍老村、那馬村。鎮村統籌發展044.2 村莊布局優化集聚發展類有序推進19、改造提升、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留鄉村風貌。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產業、強化主導產業支撐。整治提升類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配套完善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實現村莊更新,優化用地布局,改善提升村莊生活、生產、生態品質。,產業發展目標產業發展思路產業發展指引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與經濟聯動發展,打造農特產品示范區。全面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創建,鞏固傳統優勢產業,加大農特產業扶持力度,謀劃增設配套物流、倉儲等服務,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文旅精品路線,特色文旅名片加強生態產業發20、展,增強鄉村綠色發展動力木姜子鎮村統籌發展044.3 產業空間布局木本油料香料加工冷鏈物流中藥材綠色能源糧食果蔬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產業空間總體格局“一核一帶三區多點”鎮區產業集聚發展核,為雞街鄉全產業提供完善的服務系統。民俗文化發展節點;礦產資源發展節點;生態康養發展節點。沿國道246形成東西向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帶,推進農特產品全產業鏈發展。集旅游觀光、休閑農業、生態保護為一體的生態農旅融合發展區;重點發展冬早蔬菜、糧食、水果的種植示范區;重點以茶葉、油本木料種植,以及風能、水能、光伏發電的林下經濟、綠色能源發展區。一核一帶三區多點鎮村統籌發展044.3 產業空間布局,鎮村統籌發展044.4 城21、鄉生活圈構建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以人為本,統籌中心鎮區與行政村公共服務設施資源配置,補齊各級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構建“鄉鎮級行政村(社區)”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強化中心鎮區與其他行政村層面的公服設施統籌。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城鄉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布局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的各類服務要素,并形成鄉村社區生活圈的服務核心。同時強化綜合服務能力,實現對周邊村莊的輻射。鄉鎮級社區生活圈 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或者自然村組,綜合考慮鄉村居民的常用交通方式,按照15分鐘可達的空間尺度,配置滿足就近使用要求的服務要素,并注重相鄰村莊之間服務要素的錯位設置和共享使用。行政村社區生活圈共享便捷品質,22、鎮村統籌發展04基于雞街鄉自然山水格局、歷史文化資源、鎮村體系建設,構建“兩帶四區”的風貌格局。依托南利河河谷地帶的自然景觀,打造南利河山區田園風貌景觀帶。兩帶依托達馬河生態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資源,打造達馬河水上風情帶。四區山林生態景觀風貌區、山地田園景觀風貌區、城鎮風貌區、喀斯特山地景觀風貌區,保護生態林地、周邊山水生態格局。4.5 特色風貌塑造5.1 道路交通規劃5.2 水利設施規劃5.3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5.4 綜合防災與安全韌性 完善支撐體系05,完善支撐體系055.1道路交通規劃l 推進鄉域對外交通建設,國道246東西向橫穿雞街鄉,東至廣南篆角鄉,西至西灑鎮,縣道XH33和XH34分23、別連接麻栗坡馬街鄉和董馬鄉。推進鄉域XH30、XH31和XH32對外交通連接線建設,加快推進國道246西疇縣城至廣南珠街二級公路(雞街段)、雞街至董馬改擴建。落實上位規劃等重要交通規劃,加強完善城鄉道路系統、靜態交通設施、夯實農村交通基礎,改善村民出行條件。l 優化鄉域內部道路交通體系,完善路網結構,提升改善道路設施,結合鄉道和村道進行布局規劃,加強雞街至太坪、海子道路提檔升級、道路硬化。加強各個行政村之間道路建設,提升鄉域內部交通聯系,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級道路體系。l 優化鎮區內部交通,完善中心鎮路網結構,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道路系統,優化道路線形,并規劃客運站1處。,完善24、支撐體系055.2水利設施規劃l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推進南利河、雞街河、達馬河等水資源綜合利用,新建大堡、太坪、那舍水庫工程,與已建的水庫聯合運用,建設水系連通工程,增強水資源的調節和配置能力。l 加強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 規劃建設供水管網延伸工程、水源工程、引水和提水工程,提高農村地區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建設西疇縣土鍋洞水庫管網配套工程和雞街鄉大灣水庫管網連通工程等。完善支撐體系055.3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根據預測,雞街鄉遠期每日用水量約為3636.8立方米。加快鄉域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構建,供水設施及配套管網改造工程建設。完善供水管網,主干管之間相互連通,形成統一環網系統。25、給水 根據預測,計算出規劃區污水量為2909.44m/d。完善污水管網系統,實現污水連片聯村共治。實施雨污分流排水體制,污水處理率穩步提升。排水 規劃抽水蓄能電站、光伏發電、充電樁建設,優化電網架構,完善電力供應布局,提高電力供給保障能力。電力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移動通信網絡、互聯網、高速寬帶等建設,促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電信 規劃新建1座雞街垃圾轉運站,位于雞街鄉雞街村委會大田村與古魚村中間,距中心鎮區3公里左右,設計轉運能力為15噸/日,占地面積980。環衛 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以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為防控點,提升面對重大災害風險的抵御能力、適應能力和快26、速恢復能力,構建可控可救,保障有利的安全韌性系統。地質災害防治以地質災害、氣象災害和生物災害為重點,提高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消防規劃構建鎮村二級消防網絡體系,完善消防站、微型消防站、消防室建設,并配置相應的消防救援裝備設施。防洪規劃中心鎮區應按2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防,行政村按10年一遇設防。完善市政排水管網建設,控制雨水徑流,提升防洪排澇能力。抗震規劃 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設防,利用廣場、學校等開敞空間建立避震疏散場所,以道路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完善支撐體系055.4綜合防災與安全韌性6.1 山水林田湖草修復6.2 國土綜合整治6.3 礦山生態修復06國土綜合27、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66.1山水林田湖草修復 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拓展生態系統支撐能力,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服務功能顯著提高、生態穩定性明顯增強。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 雞街河、那舍河、達馬河、南利河生態修復保護為重點,推進河道生態景觀提升改造工程,開展雞街河河道清淤疏竣工程。重要水庫及水源涵養區開展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與建設。加強飲用水源管控,保障農村飲水環境安全。推進石漠化治理 加強龍老村和王家塘村等地石漠化治理,推進西疇喀斯特地貌省級石漠公園建設,保護石山植被,大力實施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和石漠化綜合整治。抓好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陡坡地治理、產業結構調整等工程28、。森林生態保護與修復 加強天然林保護、公益林管護。嚴格管控建設項目,依法依規經營、規劃和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對森林實施限額采伐,勉勵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擴充森林覆蓋面積。加強地質災害治理,推進生態修復 推進和強化雞街鄉中寨、那馬、牛場壩、大寨村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水平、強化小流域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整治,實施治理工程,恢復植被和改善坡體,改善地質環境。,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66.2國土綜合整治 推進農用地、建設用地、礦山等資源的合理利用,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盤活低效建設用地,整合優化農用地,提高糧食產量,復墾再利用礦山廢棄地,還綠還林。農用地綜合治理 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縣級29、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472.3278公頃,將鄉域內集中連片的永久基本農田建設成高標準農田。有序開發利用耕地后備資源,耕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151.3924公頃,將低效園地、林地,草地進行開發利用,有效增加耕地面積。穩步推進耕地提質改造,落實縣級規劃耕地提質改造163.5公頃,實施土地平整、田間道路、灌溉排水等工程,優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質量。農村建設用地整治 分階段落實鄉村居民點整治工程,引導農村閑置宅基地合理流轉。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空心村、縮并的自然村、搬遷宅基地,進行整理復墾,騰退閑置村莊建設用地。鄉村人居環境整治 整治集鎮亂象,提升小集鎮30、管理水平,推進國家衛生鄉鎮和美麗集鎮亮點示范創建。謀劃落地農村“兩污”工程,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按照“三凈兩無一明”標準制定管護制度。,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66.3礦山生態修復 持續開展礦山復綠行動,推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綠色礦山建設,建成制度完善、責任明確、措施得當、管理到位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工作體系。規劃期間落實歷史遺留礦山修復西疇縣雞街鄉雞街村民委員會采石場、西疇縣雞街鄉龍老村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西疇縣雞街鄉牛場壩村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西疇縣雞街鄉新店子石灰石礦山、西疇縣雞街鄉振興磚廠,逐步實施土地平整,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使生態系統31、逐步恢復。中心鎮區規劃077.1 中心鎮區功能結構7.2 中心鎮區用地布局7.3 中心鎮區交通體系7.4 中心鎮區公共服務設施中心鎮區規劃077.1中心鎮區功能結構 依托鄉鎮府辦公區形成中心鎮區綜合服務中心,推動要素向鄉鎮府集中。一心中心鎮區構建”一心兩軸五片“的功能結構 依托鄉鎮內部南北向主要干道形成集鎮發展主軸;同時結合規劃新建的 東西向道路形成集鎮發展次軸。兩軸五區綜合服務區:以文化教育、便民服務、醫療衛生為主;宜居生活區:以居住為主,公服設施、開敞綠地空間配套較完善的區域;集貿商業區:主要為零售商業、農貿市場為主;文教配套區:以教育及教育配套為主;產業發展區:預留未來產業發展用地。中心32、鎮區規劃077.2中心鎮區用地布局至2035年,規劃中心鎮區總面積為46.5469公頃。居住用地:面積為14.6511公頃,占比31.48%;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面積為5.9932公頃,占比12.88%;商業服務業用地:面積為3.8511公頃,占比8.27%;工礦用地:面積為3.4724公頃,占比7.46%;倉儲用地:面積為0.8006公頃,占比1.72%;交通運輸用地:面積為7.9643公頃,占比17.11%;公用設施用地:面積為0.5623公頃,占比1.14%;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面積為0.8795公頃,占比1.89%;留白用地:面積為3.2055公頃,占比6.89%;農林用地:面積為33、5.1965公頃,占比11.16%。中心鎮區規劃077.3中心鎮區交通體系 規劃結合現狀道路、地形地貌構建中心集鎮道路網結構,道路網結構為混合式,道路網規劃便利,可達性強。中心鎮區構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級道路結構動態交通靜態交通 規劃新建客運站1處 規劃新建停車場2處 主干道:10-16米 次干道:6-10米 支 路:4-6米中心鎮區規劃077.4中心鎮區公共服務設施 依托中心鎮區所在地,統籌布局安排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要的各類服務要素,形成鄉村社區生活圈的服務核心。提升醫療、教育、文化、體育、交通等方面的服務品質,同時強化中心鎮區的綜合服務能力,實現對周邊行政村的輻射。08規劃實34、施與保障8.1 規劃傳導8.2 實施計劃8.3 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088.1規劃傳導上位規劃落實詳細規劃編制指引強化村莊規劃 嚴格貫徹落實國家、云南省、文山州、西疇縣明確的主體功能定位及約束性指標、資源底線和空間管控要求、重要名錄、重大政策和制度等強制性內容。規劃在銜接現有“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的基礎上,統籌謀劃各行政村發展方向和指標分配,為下一步村莊規劃的修改提供明確的方向。落實縣級總規詳細規劃單元劃定結果,在雞街鄉鎮域范圍內劃分1個城鎮單元(鄉政府所在地)。按照單元地塊兩個層次編制詳細規劃。單元層次應確定主導功能、總建筑面積、公共服務設施、道路交通等市政基礎設施和空間環境等控制要求,35、地塊層次對具體地塊用途和強度作出實施性安排,為中心鎮區范圍內的規劃管理提供依據。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文山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西疇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相關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編制指引 對鄉鎮級相關專項規劃進行統籌,指導相關部門和行業深化細化專項規劃。將專項規劃的主要內容納入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確保其空間需求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中精準落實。規劃實施保障088.2 實施計劃 梳理“十四五”重點項目清單,形成重點項目清單表。摸底規劃期間各部門重點建設訴求,合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梳理項目清單8.3 實施保障 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實施主體責任制度,發揮人大、政協的監督作36、用完善規劃實施統籌決策機制。01 強化組織領導 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對所有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因地制宜制定用途管制制度,為地方管理和創新活動留有空間。02 加強用途管制 集成規劃“一張圖”應用、規劃分析評價、規劃審查與管理,規劃監測評估預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動態管控國土空間規劃全過程。03 建設信息平臺 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規劃評估制度,跟蹤監測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各項指標,根據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完善。04 實施檢測評估 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項目分級分類 根據項目選址范圍或擬選址范圍,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訴求。制定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