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葵路跨線橋工程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QC成果報告(4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4778
2024-07-02
47頁
16.16MB
1、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質量控制匯匯 報報 提提 綱綱1 工程概況2QC小組簡介3 選題理由4 現狀調查5設定目標6 目標可行性分析7 原因分析 要因確認89制定對策10對策實施13體會與打算效果檢查11 鞏固措施12一、工程概況 哈西路網建設和諧大道(龍葵路)跨線橋工程,XX年哈市重點工程,全橋長997.24m,其中主橋為1聯(65+110+65)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主橋長240.2m;東側引橋為1聯5-35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長176.02m;西側引橋為2聯4-35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2聯5-30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長581.02.另外在主橋與引橋連2、接處設人行梯道4座。跨哈大鐵路客站咽喉區,與哈大客專正線交角為79.5。主橋箱梁采用掛籃懸臂灌注法分幅施工,主橋0#段及邊跨現澆段采用支架現澆法施工。二、QC小組簡介小組名稱小組名稱龍葵路鐵路跨線橋項目部QC小組 注冊號注冊號23JEG/QCXX-01 課課 題題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注冊時間注冊時間XX.7.2活動時間活動時間XX.7.10-XX.10.30課題類型課題類型現場型培訓學習培訓學習小組成員均受過TQM培訓學習課時學習課時60學時姓姓 名名職職 稱稱職職 務務本小組任職本小組任職高級工程師分公司經理組長(全面負責)工程師項目總工副組長(組織實施)工程師工程部部長副組長(技術3、方案測量)助理工程師安質部長組員(質量檢查)助理工程師內業員組員(內業整理)助理工程師技術員組員(安全檢查)助理工程師質檢員組員(資料收集、編制)橋梁工現場隊長組員(現場調配)制表人:陳制表人:陳 光光 制表時間:制表時間:XX年年7月月10日日 三、選題理由理由一理由一本工程為XX年哈市重點工程,質量目標為“魯班獎”,公司為確保質量目標的實現,將其列質量管理重點工程。理由二理由二近年來多處同類工程產生裂縫等質量問題,合格率僅達到85%。同時為類似工程形成可行有效的方法。理由三理由三本工程跨哈大鐵路高速場,11條鐵路線施工范圍內障礙較多。主橋連續箱梁利用平衡重采用掛籃全封閉施工工藝,主橋承臺4、距高速場路基邊坡較近,采用防護樁支護施工工藝。基礎一旦出現問題,不但維修困難,而且為以后的掛籃連續箱梁施工造成嚴重影響,將對整個橋體造成嚴重損害,保證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質量是本工程的重點。承臺承臺大體大體積混積混凝土凝土施工施工質量質量控制控制四、現狀調查 為提高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QC小組針對近幾年我單位同類工程進行調查,共調查了350點,經過整理分析,編制了調查表如下: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調查表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調查表 序號檢查內容檢測點數合格點數合格率(%)不合格點數不合格率(%)1溫度裂縫3502988526502干縮裂縫17323蜂窩麻面484表面不平整365其他24合5、計3502988552100制表人:陳制表人:陳 光光 制表時間:制表時間:XX年年7月月20日日 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缺陷頻數統計表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缺陷頻數統計表 序號質量缺陷頻數頻率(%)累計頻率(%)1溫度裂縫2650502干縮裂縫1732823蜂窩麻面48904表面不平整36965其他24100合計52100制表人:陳制表人:陳 光光 制表時間:制表時間:XX年年7月月20日日 從上表可以看出,合格率為85%,依據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調查表繪制出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缺陷頻數統計表,見表: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缺陷排列圖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缺陷排列圖 2頻數 N=52(點)干縮6、裂縫溫度裂縫蜂窩麻面表面不平整其他0203040525010261743頻率 100%010703040506020809010050%82%90%96%制圖人:陳光制圖時間:XX年7月22日100%結 論82%溫度裂縫 干縮裂縫 影響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影響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工質量的主要因素五、設定目標經小組論證,將目標設為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質量合格率由85%提高到95%。制圖人:陳光制圖時間:XX年7月23日85%95%85%95%85%95%85%95%85%活動前目標小組活動目標對比柱狀圖六、目標可行性分析由于本工程是哈市重點工程,質量目標為爭創魯班獎,所以控制好承臺混凝土7、外觀質量非常重要。由于溫度干縮裂縫和溫度裂縫的質量缺陷數占到總缺陷數的85%,只要解決這兩項問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合格率就可以達到:(350-52+43)350100%=97%95%公司領導對工程非常重視,加強對該項目的支持、指導和管理。項目技術人員具有豐富的施工橋梁施工經驗。結論: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提高到95%的目標可以實現。七、原因分析通過對上述資料的收集、整理、總結,QC小組分析討論,繪出因果關聯圖:溫度裂縫溫度裂縫干縮裂縫干縮裂縫混凝土內外溫差大冷卻管間距過大水化熱過大水泥含量過高施工技能差水流失快砼坍落度控制不到位檢查不到位降溫管內水流量流流速不夠砼配合比不滿足要求內部降溫8、措施未進行有效計算和布置砼養護不及時操作不熟練技術交底不詳細振搗棒振搗時間過長責任不明確質量責任制度不健全混凝土澆 注方法不當質量意識差思想不重視教育培訓不到位混凝土澆注后發生泌水現象砼運輸時間過長出現離析現象八、要因確認由關聯圖我們共找9個末端因素,并制定了要因確認計劃表,進行了逐一確認。要因確認計劃表序號末端因素確認內容確認方法確認標準負責人計劃完成時間1教育培訓不到位是否對工人進行了專業培訓,培訓后是否進行了考核。調查分析操作工人培訓率必須達到100%,合格率達95%以上。陳光XX-82質量責任制度不健全項目部是否制定了的質量責任制度調查分析項目部嚴格按照公司要求制定質量責任制張清山XX9、-83技術交底不詳細是否進行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交底調查分析技術交底率100%,內容包含施工工藝、質量標準,并有簽字王躍龍XX-84混凝土養護不及時是否針對大體混凝土的特點及時覆蓋進行摭擋或定期適當灑水等養護措施調查分析砼澆筑完畢,應在12h內開始進行養護,至第21天為止,期間要持續保溫保濕,確保砼強度正常增長么左忠XX-95內部降溫措施未進行有效計算和布置是否對混凝土內部降溫措施進行計算和布置調查分析混凝土內部降溫措施中有控制內部溫度的計算劉長洪XX-86降溫管內水流量流速不夠是否對降溫管內水流量進行計算調查分析查看措施中對降溫管內水流量的計算王躍龍XX-97混凝土配合比不滿足要求混凝土配10、合比是否滿足現場驗證混凝土配合比必須滿足現場施工特殊要求曲行輝XX-98砼運輸時間過長出現離析現象砼自攪拌站至澆筑前是否超過砼的初凝時間調查分析砼自攪拌站至澆筑前的時間不能超過砼的初凝時間王維振XX-99振搗棒振搗時間過長砼澆筑過程中,振搗棒振搗時間和振搗方法是否符合要求現場驗證振搗棒每次振搗時間按照施工要求控制在20s30s內李守太XX-9確認一:教育培訓不到位 XX年8月5日我們查閱了現場工人的考試卷子,考試合格率100%,進場工人對混凝土的澆筑的施工流程都比較熟悉,能滿足施工需要。非要因結論:確認二:質量責任制度不健全 經過現場檢查,本工程各級人員均層層簽訂了質量責任書,并上報監理總部審11、批,確保“人人頭上有指標”,質量制度落實情況較好。非要因結論:確認三:技術交底不詳細 經過調查,本工程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編制的砼澆筑技術交底記錄,其記錄結合工程實際,內容詳細,記錄齊全,有簽字,符合要求。砼澆筑時,有技術員在現場指導的。非要因結論:確認四:砼養護不及時 通過對以往工程的調查總結,編制出調查表,經分析后認為大部分工程存在混凝土成型后,出現混凝土裂縫等情況,大多數項目在澆筑完畢后未及時地對混凝土用塑料等進行覆蓋且灑水養護隨意性較大,易造成砼內部水份流失過快、過大。要因結論:確認五:內部降溫措施未進行有效計算和布置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調查研討,出現溫度裂縫的絕大多數原因是由于混凝土12、內外溫差較大,產生裂縫。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分析與溫度應力控制采用未進行有效計算,單憑經驗進行布置的錯誤觀念。尤其在冷卻管的不合理布置中,無法精確計算出冷卻水在大體積混凝土中的熱傳遞效應。要因結論:確認六:降溫管內水流量流速不夠 降溫管降溫本質是通過冷卻水帶著混凝土自身熱量,達到減小內外溫差的目的,從而減小裂縫,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如果水流速和流量不夠,則導致混凝土內部降溫過慢,大量熱量不能被帶走,內外溫差依然很大造成溫度裂縫。根據調查研究,許多類似工程在冷卻管布置合理,計算準確的情況下,依然不能得到良好的降溫效果,經分析研究,確定為降溫管水流速流量不夠,不穩定。水流量流速不夠,導致不能充分13、帶走混凝土內部熱量,導致溫度裂縫等質量問題。要因結論:確認七:砼配合比不滿足要求 以往工程施工只是按規范的要求添加減水劑,沒有系統地對減水劑進行選擇和規范的進行相關的試驗,往往達不到很好的效果,使混凝土產生裂縫。本工程的承臺施工自XX年8月至XX年10月,此間經歷雨季施工、氣溫降低等環境條件差異很大的施工時段,使用商品混凝土。應根據澆筑時環境溫度和施工部位來隨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不產生裂縫。要因結論:確認八:砼運輸時間過長出現離析現象 經調查,本工程地點與商砼站距離23KM,在白天行車高峰期間,自本工程施工地點至商砼站行車需1小時,非高峰期期間行車需40分鐘。商砼站罐車數量為28臺,商砼14、站每出一罐混凝土時間為10-15分鐘,承臺澆筑每罐車需要10-15分鐘。由此推算,28臺混凝土罐車在非高峰期運輸混凝土完全可以保證我工程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質量與澆筑需求,不會出現因砼運輸時間過長而導致離析的問題。砼運輸罐車非要因結論:確認九:振搗棒振搗時間過長 經現場調查混凝土澆筑工人,所有工人均能熟練敘述出振搗棒的使用方法、要點,即在振搗棒插入混凝土內部振搗時間均控制在20s30s內。非要因砼澆筑工人進行振搗結論:九、制定對策 小組成員通過對小組成員通過對4 4個主要因素分析研究討論,采取個主要因素分析研究討論,采取5W1H5W1H的原則,制的原則,制定了有效性、有針對性、可實施性的對策15、措施,見表。定了有效性、有針對性、可實施性的對策措施,見表。序號序號要要 因因對對 策策目目 標標措措 施施地地 點點時時 間間負責人負責人1砼養護不及時確定砼養護專項施工方案,組織專門的養護隊伍員進行養護養護措施滿足規范要求1、確定養護方法(采用塑料布覆蓋的方法進行養護);2、派專人澆筑砼后進行養護。現場XX年09月李守太么佐忠2內部降溫措施未進行有效計算和布置計算、方案冷卻管的布置最大優化進行系統詳細計算,并形成書面方案,向監理、業主報審工程部XX年08月劉長洪王躍龍3降溫管內水流量流速不夠增大水流流速,增加水流量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優化降溫管,改進并增加設備使用率測溫記錄現場XX年09月王16、維振陳 光4砼配合比不滿足要求選定最優配合比保證砼的坍落度、強度符合設計要求;收縮率降到最低1、確認影響砼溫度、應力和質量等主要因素;2、砼試配,根據工程需要優化配合比;3、選用優質材料,準確計量,保證砼質量。現場XX年09月劉長洪曲行輝制表人:陳光 制表日期:XX年8月18日實施一:制定砼養護專項方案,組織專門的養護隊伍進行養護實施一:制定砼養護專項方案,組織專門的養護隊伍進行養護 QC小組成員李守太負責建立專門的養護隊伍,在砼澆筑后及時進行表面的保溫保濕養護。為確保砼均勻密實,提高砼的極限抗拉值和抗裂性能,混凝土澆筑完畢,按標高找平,用木杠刮平;初凝前,用鐵磙子壓光二遍,再用木抹子搓平。表17、面干硬后,澆水濕潤并緊貼一層塑料布,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并根據溫度變化趨勢及溫控數據確定覆蓋材料增減,將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范圍內。當晝夜溫差較大或氣象報告有暴雨時,現場備足保溫材料。十、對策實施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容易產生裂縫缺陷,小組通過的要因確認和制定對策,我們進入實施階段。工人正在對混凝土進行標高找平采用隔熱的辦法,把從冷卻水管出水口流出的具有一定熱度的水,蓄集起來,在砼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層覆蓋層,并不間斷采用冷卻水管出水口溫水直接用于混凝土表面養生,以減少混凝土內外的溫差。混凝土進行保溫保濕養護實施效果:養護期后,混凝土的質量外觀質量滿足規范要求。散熱管布置形式散熱管布置18、形式散熱管布置形式采用矩形,散熱管每層間距1.2m,水平間距為1.2m。主墩6#、7#承臺豎向布置3層,水平布置9排。承臺內部預留三個測溫孔,深度為1.5m,直徑為25mm。散熱管、測溫孔布置如圖所示。進水口并預埋直口接頭出水口并預埋直口接頭測溫孔 直徑40mm散熱管彎口接頭6#、7#墩承臺散熱管、測溫孔平面布置圖備注:本圖尺寸以米為單位。直 徑 40mm散 熱 管測 溫 孔 8散 熱 管 定 位 筋 22散 熱 管 豎 向 定 位 筋 22散 熱 管 定 位 加 強 筋6#、7#墩 承 臺 散 熱 管 立 面 布 置 圖備 注:本 圖 尺 寸 以 米 為 單 位。降溫管現場布置:降溫管現場布19、置:按照我QC小組制定的向上級報審的方案,正確布置冷卻管,在冷卻管的轉角處,通過彎頭連接,在連接處利用防水膠帶密封,并用架立筋固定,確保冷卻管不漏氣,位置固定,以保證水能順利通過的前提下,冷卻管牢固不變形。冷卻管布置圖 在每一層降溫管之間設一立管連接,三層降溫管形成整體,入水口設置在承臺頂部,出水口設置在承臺底部,此布置既能減少降溫管數量又可以保證水流的正常通過。冷卻管布置圖 出水口位置出水口位置 入水口位置入水口位置 實施效果:通過計算所形成的實施效果:通過計算所形成的主橋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降溫方主橋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降溫方案案報監理、業主審核,審核結果一次性通過,施工工作中嚴格按照報監20、理、業主審核,審核結果一次性通過,施工工作中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方案進行。實施三:實施三:針對降溫管內水流量流速不夠針對降溫管內水流量流速不夠 為使承臺內部溫度快速有效的下降,在降溫管孔徑保證的前提下,還需增加水的流速,從而帶走更多的熱量,減小混凝土內外的溫差,減小溫度裂縫的產生。(1)設置儲水箱 施工現場隨時存在異常情況,一旦停水、停電,不能保證降溫管內有水流出,設置儲水箱的目的是為了發生突發狀況時,能夠采取應急措施。儲水箱放置在高于承臺的地面處,利用連通器原理,在沒有水泵的情況下也可以自流。儲水箱的布置保證了承臺內部降溫的正常進行。儲水箱設置在高于承臺的地面處儲水箱內注水(2)選用大21、功率水泵 在水量保證的前提下,必須保證水的流速,經過QC小組討論決定,使用大功率水泵。根據降溫方案、現場承臺體積、降溫管體積的限制要求,最終選定口徑50mm,流量12m/h,揚程25m的管道泵。入水口布置檢查水箱儲水情況出水口安置水泵(3)測溫及測溫記錄 嚴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并保證每4小時測溫一次,記錄混凝土內外溫度變化,掌握規律。有效控制裂縫出現。總監到達現場檢查混凝土內部溫度實施四:優化砼配合比實施四:優化砼配合比 (1)水泥。混凝土水化熱主要來自水泥膠凝材料。選擇C3A、C3S含量少、水化熱低的礦渣水泥及中熱水泥。使用溫度不超過50。(2)砂石料。采用中砂,細度模數為2.33.0,屬級22、配范圍,含泥量2%,入場后應分批檢驗。石子顆粒級配為520mm連續級配。石子必須分批檢驗嚴格控制其含泥量不超過1.5%。(3)粉煤灰與外加劑。粉煤灰入場后應分批檢驗,質量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的規定。摻加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SK202(B)。外加劑在使用前稱量分包,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采用后摻。混凝土初始坍落度控制在14-16cm。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溫度應力及收縮應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水泥種類、粗細骨料級配以及含泥量、澆筑時砼出料溫度、現場溫度等。項目技術負責人劉長洪負責和商混公司一起對混凝土進行試配,以確保優化配合比。C30混凝土優化配合比名稱名稱水泥粉煤灰砂碎石水23、外加劑單位用量單位用量(Kg/m)2801007411048.8174.89.5型號型號P.O42.5級級中砂中砂5-20mm純凈水純凈水聚羧酸高性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能減水劑SK202(BSK202(B)配合比配合比(質量比)(質量比)10.362.653.750.620.034實施效查:在砼澆筑前對坍落度進行抽測30組,其中14組控制在140-150mm,16組控制在160-170mm;澆筑完成后,對砼強度、收縮率進行檢測,均滿足設計要求。十一、效果檢查 通過我項目已完成的承臺的大體積混凝土澆注的質量檢查,共檢查350個點,有質量問題的點13個,檢查一次合格率96.2%。活動后承臺大體積混凝24、土施工質量效果統計表活動后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效果統計表 序號檢查內容頻數(點)累計頻數(點)頻率(%)累積頻率(%)1溫度裂縫3323232干縮裂縫2515.538.53蜂窩麻面382361.54表面不平整3112384.55其他21315.51006合計13100制表人:陳制表人:陳 光光 制表時間:制表時間:XX年年10月月15日日 根據以上問題繪制餅分圖如下:活動實施后承臺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餅分圖制表人:陳 光 制表時間:XX年10月15日 經過QC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成功地解決了大體積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和干縮裂縫的質量通病,得到了業主和監理的一致好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實施前25、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比較柱形圖。實施前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比較柱形圖。制圖人:陳光 制圖時間:XX年10月15日95%85%96%活動前目標活動后以往工程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通病,都要23次的反復維修才能徹底改善質量外觀,本工程通過QC小組,使大體積混凝土常見的質量通病得到了控制,節約維修費、材料費和人工費2萬。效益分析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優良,達到了設計意圖,哈爾濱市有關領導曾兩次到工地視察參觀,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在兩次監理例會上得到監理的口頭贊揚。這也為我們繼續占領哈爾濱建筑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十二、鞏固措施1、為了鞏固所取得的成果,我們根據施工中所取得的經驗26、制定了相應的作業指導書和標準化措施,編制了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以便指導后續施工。2、將本次QC活動成果向公司其他項目加以推廣及應用,進一步完善QC措施,不斷提高QC水平。經過此次經過此次QC小組活動,使得本工程的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質量得到小組活動,使得本工程的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質量得到很好的控制,為了使本次活動的成果有效保持和推廣應用,本小組針很好的控制,為了使本次活動的成果有效保持和推廣應用,本小組針對各項實施后的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鞏固措施。對各項實施后的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鞏固措施。十十三、體會與打算1、通過此次活動,QC小組成員充分認識到全面質量管理的科學性、群眾性和有效性。在實際工程中,只有依靠科學的管理方法,認真分析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并實施有效的針對性對策,才能更好確保工程質量。2、通過本次QC小組活動,小組成員提高了理論水平、施工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信心,同時提高了項目部施工班組整體素質水平,為企業創建精品工程,樹立品牌企業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小組活動綜合素質自我評價表小組活動綜合素質自我評價表對比項目自我評價分數活動前活動后活動后創新能力34 4技術水平45 5QC知識34 4解決問題信心45 5團隊精神34 4活動前 活動后制表/制圖人:陳光 日期:XX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