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家溝服務區主線收費大棚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4821
2024-07-02
15頁
58.04KB
1、收費大棚混凝土施工方案 目錄 1工程概況22.編制依據23.施工準備23.1材料備23.2機具準備23.3人員準備23.4現場準備23.5技術準備34.施工方法34.1混凝土的拌制34.2混凝土的運輸44.3混凝土的澆筑44.4混凝土的養護65.混凝土的測溫65.1測點布置原則65.2測溫方法65.3測溫要求65.4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測溫記錄65.5 混凝土拆模要求。76.冬季施工的質量通病以及預防措施 86.1 鋼筋的銹蝕與混凝土裂縫86.2 結構疏散與水分轉移86.3 表面起灰86.4 結晶腐蝕-混凝土表面返霜87.安全技術措施88.質量保證措施91 工程概況:本工程為邢汾高速清家溝服務區主2、線收費站收費大棚.2 編制依據 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97 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 3.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 4.建筑施工技術3 施工準備 3.1 材料準備 3.1.1 水泥:水泥標號為永寧P.O.4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此種水泥水化熱比較低,適合本工程使用。水泥進場時必須有質量證明書及復試試驗報告,并對其品種、標號、包裝、出廠日期等檢查驗收。 3.1.2 砂:選用質地堅硬、級配良好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現場中砂儲存量為400M3. 3.1.3 石子:粒徑0.52.5cm的級配碎石,混凝土為C30,含泥量不3、大于2%。0.5-1CM儲存量約400M3,1-2CM的石子為900M3.3.1.4 混凝土外加劑:選用早強劑型復合防凍劑。綜合考慮滿足收費大棚材料用量。 3.2 機具準備主要冬施材料機械設備情況表序號冬施主要材料使用部位使用量1土工布梁、柱、板模板包裹封閉保溫及板面覆蓋根據工程需要進場2塑料防水彩條布各層迎風面擋風封閉根據工程需要進場3保溫草袋(草簾)各層板、柱、墻保溫層根據工程需要進場430鏟車攪拌站5泵車澆筑混凝土62臺罐車攪拌站振動棒6條澆筑混凝土電機4臺澆筑混凝土 3.3 人員準備 3.3.1 進入冬季施工,項目部設專人負責測量溫度,繪制測溫點平面圖,及時接收天氣預報,防止突然的霜降4、寒流對混凝土造成危害。現場設天氣預報公布欄,并做好室內測溫記錄,測溫工作、試驗工作分別由專人負責,在冬期施工開始之前對測溫人員進行培訓后方可上崗工作。測溫人員對每日大氣溫度、混凝土溫度進行觀測記錄。測溫時間和所測溫度值詳細記錄,整理歸檔。 3.4 現場準備 3.4.1 根據本工程冬期施工內容,平衡各工種冬期勞動力的配置,安排大、中型機械的使用計劃。 3.4.2 掌握冬期施工所需各項物資的供應情況,做好物資的及時供應。 3.4.3 做好現場用于施工、維護、保溫等設施的維護和保管工作,防止發生凍害。 3.4.4 施工班組要備好冬期防寒服、防寒帽、防寒手套,保證工人必須的勞保用品,以安全度過冬期。5、 3.4.5 現場周邊上水管、閥門、等用巖棉做好保溫工作。 3.4.6 清理場區道路,排除積水,做好場地積雪的清掃準備,截斷流入現場的水源,嚴格控制臨水的用水量,避免遍地結冰。 3.4.7 保證消防道路暢通,要及時清除建筑垃圾及廢舊材料,模板及鋼筋的堆放嚴禁占用道路。 3.4.8 大型機械要做好冬期施工所需油料的儲備和工程機械潤滑油的更換補充以及其它檢修保養工作,以便在冬施期間運轉正常。3.4.9 冬期辦公室、職工宿舍及值班室取暖采用電取暖。 3.5 技術準備 3.5.1 冬施前組織全體員工學習冬施基本知識和JGJ104-97相關內容,對負責技術、測溫、養護及消防工作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6、,經考核及格后,安排上崗。組織人員培訓掌握工作要點。 3.5.2 了解當天天氣預報和測溫人員做測溫報告,做出預防天氣突變的防范措施。 3.5.3 根據混凝土養護測溫記錄,推算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決定同條件試塊試壓時間,混凝土拆模時間以及拆模后混凝土外表面的保溫措施。 3.5.4 檢查保溫措施實施情況。 3.5.5 檢查冬施安全措施執行情況,重點是:電氣設備使用、消防安全。 3.5.6 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和完成后的覆蓋保溫做詳細技術交底,包括覆蓋順序、方向、覆蓋物橫豎的使用,以及重點部位,散熱較快部位的保溫方法。 3.5.7 檢查與落實:在進入冬期施工前,對冬施的準備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物7、資的準備情況,人員的培訓交底情況,現場準備情況及作業條件等,要嚴格落實冬施方案,建立檢查落實方案的制度。 4 施工方法 4.1 混凝土的拌制 4.1.1 冬施用于攪拌混凝土的砂、石、水泥。采用P.O.4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 4.1.2 拌制混凝土采用加熱水的方法,水溫不大于60,若達不到熱工計算的要求,則采用骨料加熱法,骨料的加熱溫度不得超過40,具體溫度值由熱工計算確定。 4.1.3 骨料必須清潔,不得含有冰、雪等凍結物及易凍裂的礦物質,含泥量不得超過規定值,摻含鉀、鈉離子早強型防凍劑時,混凝土中不得混有活性骨料。 4.1.4 嚴格控制水灰比,不得大于0.6,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8、于300kg,由骨料帶入的水分及外加劑溶液中的水分均應從拌和水中扣除。 4.1.5 外加劑采用無鹽類防凍劑,攪拌混凝土嚴格按配比施工,嚴格控制防凍劑等外加劑的摻量。外加劑必須使用符合設計規范規定,并經公司中心試驗室的同意,并符合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的規定,方準使用。 4.1.6 混凝土拌制前,應用熱水沖洗攪拌機,混凝土攪拌時間取常溫攪拌時間的1.5倍,在攪拌過程中為防止水泥出現“假凝”現象,應在水、砂子、石子攪拌一定時間后再加入水泥。混凝土的運距要盡量縮短,同時要做好混凝土罐車及泵管的保溫工作。 4.1.7 要求混凝土出攪拌機的溫度不低于10,入模溫度不低于5。混凝土拌合水溫度應控制在509、,骨料溫度控制在30。4.1.8 拌制摻用防凍劑的混凝土,當防凍劑為粉劑時,按要求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時投入;但防凍劑為液體時,應先配制成規定濃度溶液,然后再根據使用要求,用規定濃度溶液再配制成施工溶液。 4.2 混凝土的運輸 4.2.1 混凝土為現場攪拌混凝土,場內運輸是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至現場。在運輸過程中,要通過計算來確定每次澆筑所需配備的運輸車臺數,來確保現場混凝土澆筑要連續進行,避免出現在施工過程出現的自然施工縫。場內混凝土運輸采用混凝土輸送泵來完成垂直和水平運輸,使混凝土運輸到混凝土的澆筑面。澆筑由收費大棚1軸依次澆筑至13軸。 4.2.2 混凝土運輸罐車到達率必須保證每臺10、地泵至少有一臺罐車等待澆筑,現場與攪拌站必須保持密切的聯系,隨時根據澆筑進度及道路情況調整車輛密度,并設專人管理指揮,以免車輛相互擁擠阻塞。 4.3 混凝土的澆筑 4.3.1 作業條件: 1.對于已澆的柱,柱根部,在支設柱模板前,要清除水泥浮漿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 2.澆筑混凝土層段的模板、鋼筋、預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檢查和控制模板、鋼筋、保護層和預埋件等的尺寸、規格、數量和位置,其偏差值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檢查模板支撐的穩定性以及接縫的密合情況,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檢查鋼筋的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是否墊好,柱子模板應在11、清除雜物及積水后再封閉。并辦完隱、預檢手續。 3.依據道路中心線引致二層進行梁校正。 4.澆筑混凝土泵車準備工作已做好,泵管已搭設完畢并經檢查合格。 5.水泥、砂子、石子及外加劑等經檢查符合標準要求,已按試驗室已下達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通知現場混凝土攪拌站運送混凝土,根據澆筑部位、時間的不同合理安排罐車時間,保證混凝土的連續供應,混凝土的連續澆筑。 6.振搗器等機具經檢驗試運轉正常。 7.檢查安全設施、勞力配備是否妥當,能否滿足澆筑速度要求。 4.3.2 工藝流程:作業準備 混凝土運送到現場 混凝土泵送到澆筑部位 澆筑與振搗 養護 4.3.3 澆筑過程:在澆筑底板、柱、梁、樓板時,現場采用輸送12、泵輸送混凝土到各個部位;泵送時必須保證混凝土泵的連續工作,如果發生故障,停歇的時間超過45分鐘或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應立即用壓力水或其他方法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 4.3.4 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的要求: 1.混凝土自管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澆筑高度如超過2m時必須用溜管伸到柱的下部,澆筑混凝土。 2.澆筑混凝土時要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筑層高度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控制在一次澆筑高度不大于500mm。 3.使用插入式振搗棒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13、,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 4.澆筑混凝土要連續進行。如就餐時間或其它原因,應由兩班人員換班,現場不得中斷。如果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 5.澆筑混凝土時應派木工、鋼筋工隨時觀察模板、鋼筋、預埋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生的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初凝結前整改完成。 4.3.7 梁、板混凝土的澆筑: 1.梁、板混凝土應同時澆筑,澆筑方法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即先澆筑梁,根據梁高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達到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的不斷延伸,梁板混凝土澆筑連續向前進行。澆筑與振搗必須緊密配合,第一層14、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實后再下第二層料,保持水泥漿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每層均應振實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幫部位要注意振實,振搗時不得觸動鋼筋及預埋件。 2.梁柱節點鋼筋較密時,澆筑此處混凝土時用小粒徑石子澆筑,并用30振搗棒振搗。 3.澆筑板混凝土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筑方向來回拖動振搗,并用鐵插尺檢查混凝土厚度,振搗完畢后用木刮杠刮平,澆水后再用木抹子壓平、壓實。施工縫處或有預埋件及插筋處用木抹子抹平。澆筑板混凝土時不允許用振搗棒鋪攤混凝土。 4.4 混凝土的養護 4.4.1 柱拆模后立即用塑料布覆蓋,外掛土工布保溫,頂板混凝土澆筑初凝后鋪一層塑料薄膜,上加土工布覆蓋保溫。15、5 混凝土的測溫 5.1 測點布置原則5.1.1 梁:測溫孔每100建筑面積設置一個。 5.1.2 柱:在每根柱的1/2高度設溫度計一個。 5.1.3 現澆板:每100建筑面積設溫度計一個。 5.2 測溫方法 5.2.1 將玻璃液體測溫計放入需測部位,并用保溫材料(如:棉花等)進行覆蓋,停留至少5分鐘,然后迅速取出,觀測其溫度,即為混凝土的養護溫度。 5.2.2 混凝土入模溫度測溫法:將混凝土測溫計直接插入混凝土內部約20cm,停留3分鐘所測溫度即為混凝土入模溫度。 5.2.3 大氣測溫:在空曠的室外,距建筑物約10m左右處,選擇兩個大氣測溫點(要求通風、向陽,測溫箱距地約1.5m,其規格不小16、于300300400mm),設在公寓樓附近,每24小時讀取溫度四次,分別記錄。測溫時間:每天的02:00,08:00,14:00,20:00共四次。 5.2.4 所有測溫點應配置相應的平(立)面布置圖,各孔按順序編好號,經批準后實施。測溫前,專職測溫人員與施工負責人聯系,按測溫點的平(立)面布置圖事先在模板上預留洞口。 5.2.5 測溫、保溫工作的持續時間:根據混凝土養護期間所測溫度,結合混凝土的齡期,對照混凝土“強度時間曲線”,估算出混凝土的大致強度。當混凝土強度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以上時,即可停止冬施混凝土測溫工作,但仍需進行相應的保溫養護,直至混凝土內、外溫差不超過15時為止。 5.5 混凝17、土拆模要求 5.5.1 冬施期間柱應適當延長拆模時間,待混凝土強度達到4Mpa以上后拆除。 5.5.2 模板和保溫層在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且冷卻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時混凝土溫度與環境溫度差大于20時,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應及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以防混凝土表面因溫差太大產生裂紋。 5.5.3 梁、板底模板跨度8m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后方可拆除,跨度8m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懸挑結構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方可拆除。 5.5.4 拆模時應以同條件養護試塊抗壓強度為準。梁拆模以拆除時混凝土無粘模及缺棱掉角現象為準,拆模后應立即覆蓋。 5.5.5 建立拆模18、申請制度:根據試驗結果填寫混凝土拆模申請,經現場技術主管批準后方可拆模,否則不得隨便拆除。6 冬季施工的質量通病以及預防措施 6.1 鋼筋的銹蝕與混凝土裂縫 6.1.1 原因:由于鋼筋的氧化銹蝕伴生體積膨脹,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產生裂縫。其次,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強度低,失水太快也會引起開裂。混凝土內部水分由邊緣向中心移動,形成壓力也將引起軸向裂縫。 6.1.2 預防措施: 1.嚴格控制氯鹽的摻量。按照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氯鹽摻量不得超過水泥重量1%,基本鋼筋就不銹蝕。 2.限定量的氯鹽摻入時應充分溶解或攪拌均勻,以防止偏折引起局部鋼筋銹蝕。 3.控制19、水泥質量和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增大其密度性,防止水分轉移,均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的裂縫產生。 6.2 結構疏散與水分轉移 6.2.1 原因:水分轉移及結構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土黃色,砂漿骨料結合脆弱,聲音空啞等為特征。同時由于混凝土內部壓力差、溫度、濕度差,使水分自邊緣向中心移動造成空隙。 6.2.2 預防措施: 適當摻用以防凍劑減水劑早強劑引氣劑組成的復合外加劑,減少水灰比,采取重復振動,加壓振動,提高結構致密性。 混凝土表面“冰封”利用其濕水性均為有效。 6.3 表面起灰 6.3.1 原因:所謂“表面起灰”是以砂漿和粗骨料相脫離,表面起灰,骨料裸露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20、太大,離析,泌水嚴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養護溫度低,水泥水化趨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離,導致表面起灰。 6.3.2 預防措施:嚴格控制水灰比,延長混凝土混合物攪拌時間,表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水。 6.4 結晶腐蝕-混凝土表面返霜 6.4.1 原因:混凝土硬化后,某種外加劑溶液通過毛細管的作用滲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則逐漸蒸干,此種情況還將影響混凝土與飾面層的結合。 6.4.2 預防措施:適當控制外加劑的用量(不要超過水泥重量57%);外加劑充分溶解后適當延長攪拌時間;混凝土澆灌后,立即在其表面覆蓋12層薄膜塑料。嚴防混凝土水分外移。 7 安全技術措施 1.冬期施工前要組織全體職工進21、行冬期施工安全、消防知識的學習。 2.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機具的應對操作人員進行機械性能、操作方法等安全技術交底。 3.施工現場應設專職電工進行安裝、維護和管理用電設備,嚴禁其他人員隨意拆改。 4.做好現場的防凍、保溫工作,注意天氣預報,注意大風天氣及寒流襲擊對安全生產帶來的影響。 5.施工現場嚴禁使用裸線,電線鋪設要防砸、防輾壓、防止電線凍結在凍雪之中,大風雪后,應對供電線路進行檢查,防止斷線造成觸電事故。6.保溫材料必須具有阻燃性能,符合環保要求。7.電、氣焊操作時必須遵守用火審批制度,并設專人看火,配備好消防器材和消防用水;作業面電、氣焊操作,特別是建筑物臨邊作業,要設擋火花裝置。 822、.各種化學外加劑及有毒物品、油料等可燃物品,要設專庫存放,專人負責管理并建立嚴格的領發制度。 9.各種架子、上人馬道、各類防護棚應牢固并定期進行檢查,雨雪后要認真清掃、檢查,及時消除隱患。 10.做好“四口”防護。 11.冬期施工期間,必須加強對各工種的安全交底,交底內容必須務實、詳盡。 12.冬期工作面需加溫用紅外線時,必須派專人管理,電線要架空,在立管上需設點時,要用絕緣膠布包裹好,為防觸電,用紅外線的樓層必須裝有可靠的、有效的漏電保護器。 13.工程施工人員放假或復工前后,要做好對各類施工機械和用電設備及各類斜拉機構的安全檢查,確認完好,方可保存或使用。8 質量保證措施 1.設專人測溫,詳細做好測溫記錄工作,整理歸檔。 2.嚴格控制混凝土拆除保溫和拆模時間,當溫度為-5-8時,拆模板時間不小于48h, 當溫度為-8-12時,拆模板時間不小于72h,拆模時砼強度不小于4Mpa,模板及混凝土的保溫覆蓋應及時有效。 3.控制混凝土入模最低溫度5,保證出機溫度大于15,以最終保證入模溫度符合要求。 4.根據現場測溫情況及時做好保溫補充方案,及時提供給生產部門,確保砼不受凍。 5.現場條件及設施達不到冬施要求,不得進行砼的澆筑,冬施澆砼必須申報技術和質量、安全部門審批。共9頁,第14頁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5
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