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花園住宅小區項目巖土工程初步勘察報告(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6231
2024-07-04
18頁
395.54KB
1、目錄1、工程及勘察工作概況31.1 工程概況31.2勘察工作的目的及任務要求31.3勘察依據41.4勘察工作布置41.5勘察方法51.6完成實物工作量7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72.1區域地質構造72.2地形地貌92.3水文氣象92.4地層結構102.5巖土物理力學性質112.6地下水122.7不良地質作用152.8不利埋藏物分布情況152.9特殊性土評價153、場地巖土工程評價163.1場地地震效應評價163.2場地穩定性及適宜性評價173.3巖土工程特性評價173.4各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建議值174、地基與基礎185、結論及建議18星光島空中花園(一期)項目巖土工程初步勘察報告1、工程及勘察工2、作概況1.1 工程概況受XX建設有限公司委托,XX有限公司承擔了星光島空中花園(一期)項目初步勘察工作。擬建建筑物位于青島市黃島區星光島濱海三路以南,濱海路以東,名人六路以西,交通便利。擬建星光島空中花園項目,初步勘察的區域用地為3259地塊、3260地塊、3261地塊,擬規劃建設主要建筑物為住宅樓等。1.2勘察工作的目的及任務要求本次勘察為初步勘察。目的是為建筑物設計和施工提供詳細的巖土工程資料及所需巖土工程參數,具體要求如下:(1)查明場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氣象、區域地質構造;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評價建筑工程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3、(2)評價場地的地震效應。判明土的類型、建筑場地類別、特征周期。劃分抗震設防地段,提供抗震設防有關參數。查明場區有無液化土層,并對液化的可能性作出評價。(3)查明建筑場地各巖土層的類型、分布、物理力學性質、工程特性。尤其查明基礎底面以下軟土層和堅硬地層的分布。查明埋藏的地下暗河、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分析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特征值。提供計算地基變形所需參數,并預測建筑物的變形特征。對可采用樁基或復合地基的工程,推薦合適的樁型和樁端持力層,提供所建議樁型的極限側阻力、端阻力,評價樁基成樁可能性及對環境影響。(5)查明場地地下水類型、4、埋藏條件、補給及排泄條件,以及各主要土層的滲透性。提供場地土的標準凍結深度。評價地下水及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1.3勘察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設計規范(DB37/5052-201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502182014)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房屋建筑5、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1.4勘察工作布置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條,確定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地基等級為二級,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1.4.1勘察點平面布置:依據建設單位提供的總平面圖1:1000,按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設計規范(J13146-2015)5.2相關規定,沿場地邊線及內部布置勘探點9個。勘探點間距79.48215.26m。其中控制性鉆孔4個,不少于總孔數的1/3;所有鉆孔均為取土孔和原位測試鉆孔。 1.4.2勘探點深度:勘探點深度的確定原則: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6、-2001)(2009年版)4.1條及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設計規范(J13146-2015)相關規定,控制性鉆孔深度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的要求;一般性鉆孔應適當大于主要受力層的深度;同時還應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軟弱下臥層驗算、地基加固、基坑支護、工程降水設計及對某些不良地質作用追索等的要求。根據區域地質資料,本場地基巖埋藏較淺,基礎底面下的土層厚度小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本次勘察實際鉆孔深度為13.6025.0m,詳見表01: 勘探點深度一覽表 表01建筑物控制性鉆孔一般性鉆孔擬建建筑物25.0米15.0米勘探點位置和類型詳見附圖:建筑物與勘探點平面位置圖。1.5勘察方法1.5.1地質調查調查場地及其7、周圍有無影響工程穩定性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區、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質作用,調查地下暗河、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及地下管線的分布,搜集場地內及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質、氣象等資料等。1.5.2測放鉆孔鉆孔測放高程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坐標系采用西安80坐標系。設備為一套全球定位系統(GPS)。勘探點測放精度為:平面位置偏差小于0.25m;高程偏差小于0.05m。1.5.3鉆探及取樣鉆探:采用2臺潛孔錘及2臺XY-100型鉆機采用泥漿護壁回轉鉆進。粘性土層及砂卵石采用合金鉆頭鉆進,孔徑分別為127mm、108mm,回次進尺均不超過1m。巖石則采用直徑為75mm的金剛石鉆頭和雙重巖芯管,回次進尺不超8、過2.0m,以準確測定巖石質量指標RQD。鉆孔采用原土分層夯實回填,回填土密實度不小于原土密實度。取樣:巖樣采用鉆探巖芯。1.5.4地下水位測量:初見水位在各鉆孔內直接量測,穩定水位量在勘察結束后統一量測,量測精度不低于20mm。因采用泥漿護壁影響地下水位觀測時,宜在洗井、抽水后量測,必要時在場地內另外布置專用地下水位觀測孔。測量時間的間隔,對于砂土及碎石土不小于30min,對于粉土及粘性土不小于8h。1.5.5原位測試標準貫入測試(SPT):對分布于場地的填土、風化巖進行標準貫入測試,評價其承載力、密實度及巖石風化程度。技術要求:標準貫入試驗孔采用回轉鉆進,觸探桿直徑42,相對彎曲小于0.19、%。錘重63.5kg,落距76cm,自動脫勾的自由落錘法進行錘擊,錘擊速率小于30擊/分鐘。1.5.6室內試驗室內試驗具體操作和實驗儀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的有關規定。(1)巖塊的物性指標及單軸抗壓強度試驗:測定巖塊的單軸抗壓強度指標,用于評價巖體的天然地基承載力、嵌巖樁地基承載力、巖石的軟化性。(2)水、土腐蝕性分析:測定酸堿度、易溶鹽(如碳酸鹽、氯離子、硫酸根、鈣離子、鎂離子等)含量,判別地下水及土對砼的腐蝕性。1.6完成實物工作量我公司于2017年11月25日至2017年12月13日完成野外工作。實物工程量見下表02: 實物工作量統計表 表0210、項目單位數量備注勘探孔個9總進尺米173.6取巖樣件6標準貫入試驗次6圓錐動力觸探試驗孔/米5/11.7水樣組2簡分析取腐蝕性土樣組2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2.1區域地質構造青島地區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華北地臺,自元古代以來本區地殼處于緩慢的上升期。燕山晚期,區域性構造活動強烈,發生大規模酸性巖漿侵入,形成穩固的以深成相似斑狀中粗粒黑云母花崗巖為主的巖基。擬建場地位置受新華夏系構造影響,形成NE向為主的壓扭性斷裂構造(如郭城即墨、朱吳店集斷裂帶),酸性中基性巖漿沿巖基內薄弱面入侵,形成煌斑巖、細晶巖和輝綠巖等淺成相巖脈,與花崗巖巖基組成復合巖體。它們之間雖然巖性不同,但屬于同源異相的巖漿巖類硬質巖11、石,是堅硬穩固的地質體,無后期沉積夾層、溶洞等不良地質作用。滄口夏莊斷裂是朱吳-店集大斷裂向西南方向延伸的部分,也是導致膠州灣形成的一組主要斷裂構造,它控制了膠南凸起青島花崗巖巖基的展布及其西北邊界,同時也是即墨凹陷級構造單元的分界線。從歷史地震資料分析,該區從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僅發生過有感地震。1975年海城(7.3級)及1976年唐山(7.8級)時,郭城即墨、朱吳店集、滄口夏莊裂均有響應,震級小于4.9級。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中對全新活動斷裂的分級,郭城即墨、朱吳店集、滄口夏莊斷裂屬級微弱全新活動斷裂。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山東地震地質考察組,將本區劃12、為桃村即墨弱震帶,基本烈度為 7度,為構造上相對穩定帶。勘察場地位于青島市黃島區星光島濱海三路以南,濱海路以東,名人六路以西濱海大道以南,場地無活動性斷裂通過,場地是穩定性。2.2地形地貌擬建場區地貌類型為濱海沉積地貌,地形較平坦,鉆孔孔口標高4.208.00m,地面最大高差3.80m,現為城市建筑空地。2.3水文氣象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瀕臨黃海,兼備季風氣候與海洋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2.7,最熱月出現在8月,月平均氣溫為25.3,極端最高氣溫為38.9,出現在2002年7月15日;最冷月出現在1月,月平均氣溫為-0.5,極端最低氣溫為-16.9,出現1931年1月10日。青島市年平均降水13、量為662.1mm。年降水量最多為1272.7毫米(1911年),日降水量最多為367.9毫米(1997年8月19日),年降水量最少為308.3毫米(1981年)。全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68月份的降水量為377.2mm,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57%;其中8月份降水量最多為151.1mm;日最大降水量223.0mm,出現在1970年9月4日。1月份降水量最少為11.3mm。有的月份無降水。本區標準凍土深度為0.50m。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錄G.0.1 環境類型分類表判定:本場地環境類型為類。2.4地層結構根據地表調查和鉆探揭露,場地地層主要有第四系14、全新統填土層、燕山晚期侵入巖層。巖土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素填土(Q4ml):黃褐色,松散稍密,稍濕飽和,主要以塊石、風化砂為主,塊石原巖為花崗巖,呈棱角狀,直徑0.53m,占4060%。 該層下部存在厚度約0.21.8m為碎石與淤泥質土混合層;南部層底處見厚度約10-30cm黑色淤泥質土。該層未經壓實處理。該層在勘探場區全部勘探點揭露,層厚11.5018.20m,層底標高-12.03-5.50m,層底埋深11.5018.20m。強風化泥巖(K12q):灰綠色暗紅色,泥質結構,層狀構造。巖芯呈沙土狀碎塊狀,主要由粘土礦物(如水云母、高嶺石、蒙脫石等)組成,其次為(石英、長石、云母等)等礦物組15、成。結構大部分破壞。巖石堅硬程度等級為極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該層在勘探場區全部勘探點揭露,最大揭露厚度為3.30m。中風化泥巖(K12q):暗紅色,含粉砂泥質結構,層狀構造。結構部分破壞,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風化裂隙發育,主要主要由粘土礦物(如水云母、高嶺石、蒙脫石等)組成,其次為碎屑礦物(石英、長石、云母等)等組成。巖體切割成巖塊,巖芯呈塊狀、短柱狀,巖芯采取率90%,RQD較差的。巖石堅硬程度等級為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較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開挖后有進一步風化的特征。該層在勘探場區內部分勘探點(4個)揭露,最大揭露厚度8.60m。2.5巖土物理力學性質2.16、5.1統計方法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4.2條,按巖土層進行統計,在進行統計時,數據的粗差剔除原則上采用三倍標準差法,但個別數據由于巖土層的不均勻性或為夾層而造成數據明顯離散的,也予以剔除。按巖土層分別進行統計,各種參數的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標準值的計算公式如下:(1)計算平均值: (2)計算標準差: (3)計算變異系數: (4)計算標準值: (5)計算統計修正系數值: 式中 i 巖土參數測試值;n 參加統計的子樣數; 巖土參數的標準差; 巖土參數的變異系數;s 統計修正系數,式中正負號按不利組合考慮。2.5.2室內土工試驗本次勘察依據土工試驗方17、法標準(GB/T50123-1999),對巖石試樣進行了巖塊的單軸飽和抗壓試驗。(1)巖石室內試驗成果統計見表03: 巖石室內試驗(點荷載)成果統計表 表03地層名稱指 標點荷載飽和單軸抗壓強度(MPa)(MPa)中風泥巖 統計數32.032.0最小值0.9221.48最大值1.4429.95平均值1.2326.63標準差0.152.45變異系數0.120.09標準值1.1825.88注:巖石單軸飽和抗壓試驗與點荷載換算關系2.5.3現場原位測試(1)圓錐動力觸探測試成果見表04: N63.5動力觸探測試成果統計表(擊) 表 04土層名稱統計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標準值 填土實測518、13.02.06.82.30.346.4修正511.11.96.11.90.315.8(2)標準貫入試驗成果見表05: 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計表(擊) 表05土層名稱統計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標準值強風化泥巖實測666.052.058.55.00.0954.5修正650.838.544.24.30.1040.82.6地下水2.6.1地下水埋藏條件地下水按賦存方式分為第四系松散堆積層的孔隙水和基巖風化裂隙水。孔隙水與基巖風化裂隙水水力聯通,具自由水面,為潛水。砂及強風化基巖為主要含水層,粉質粘土為相對隔水層。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源,以側向徑流排泄和蒸發方式排泄。勘察期間為本地區平水期,野19、外實測穩定水位埋深4.008.50m;穩定水位標高-1.330.51m,歷年最高水位標高3.50m。擬建場地南側方向緊鄰海岸線,地下水與海水之間有一定的水力聯系,據現場實際觀測,擬建場地地下水位隨著海潮的漲落而起輕微變化。2.6.2地下水、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1)地下水的腐蝕性評價在3#、9#鉆孔內取2組水樣進行水質簡分析試驗。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節,在類環境中,評價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見表06: 地下水腐蝕性判定表 表06評 價類 型腐 蝕介 質規范標準測 試數 值腐蝕性評價等級等級按環境類型水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評價(環境類型II20、)SO42-(mg/L)(干濕交替)微3004442.78、3662.29強弱3001500中15003000強3000SO42-(mg/L)(無干濕交替)微3904442.78、3662.29弱3901950中19503900強3900Mg2+(mg/L)微2000850.85、774.88弱20003000中30004000強4000NH4+(mg/L)微5005.27、4.25弱500800中8001000強1000OH-(mg/L)微430000.00、0.00弱4300057000中5700070000強70000總礦化度(mg/L)微2000033104.68、30619.13弱221、000050000中5000060000強60000按地層滲透性水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評價PH值(A)微6.56.7、6.7微弱6.55.0中5.04.0強4.0侵蝕性CO2(mg/L)(A)微151.32、2.64弱1530中3060強60水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腐蝕性評價水中Cl-含量(mg/L)長期浸水微1000016671.82、15816.86弱弱1000020000干濕交替微10016671.82、15816.86強弱100500中5005000強5000通過以上兩組水樣分析綜合判定: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強腐蝕性;在長期浸水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弱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的22、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強腐蝕性。建議設計和施工時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2)場地土的腐蝕性評價取2#、7#鉆孔兩組土樣進行腐蝕性試驗。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節,評價場地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見表07: 土腐蝕性判定表 表07評 價類 型腐 蝕介 質規范標準測 試數 值腐蝕性評價等級等級按環境類型評價土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環境類型II)SO42-(mg/kg)微4502312.40,2451.62中弱4502250中22504500強4500Mg2+(mg/kg)微3000215.88,224.65微弱300045023、0中45006000強6000按地層滲透性評價土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PH值(A)微6.56.82,6.91微弱6.55.0中5.04.0強4.0評價土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腐蝕性Cl-含量(mg/kg)(A)微400892.24,1023.13中弱400750中7507500強7500通過以上兩組土樣分析綜合判定:場地土對混凝土結構具中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中腐蝕性。建議設計和施工時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場地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2.7不良地質作用根據地表調查和鉆探揭露,本場地及其附近,未發現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沉陷等對建筑物有影響的不良地質作用。2.8不利埋藏物分布情況擬建建筑物24、范圍內未發現暗塘、溝浜、墓穴、防空洞、溶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9特殊性土評價1、素填土場地內上部填土層填料成分,粒徑變化較大,填土層對混凝土結構具中腐蝕性,水平向均勻性較差,豎向均勻性較差,密實度差,設計及施工中應注意。2、風化巖風化巖:受區域構造影響和地形地貌影響,場地內風化巖主要為花崗巖,風化程度差異較大,對擬建工程地基均勻性有一定影響。基巖遇水具有可軟化性、崩解性,開挖后有進一步風化的特征。設計及施工中應注意。3、場地巖土工程評價3.1場地地震效應評價3.1.1地震烈度及抗震地段劃分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錄A和表4.1.1:青島市黃25、島區抗震設防烈度7度,第三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根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3.0.3,擬建場地建筑抗震設防等級為標準設防類。本場地地勢略有起伏。場區無活動性斷裂通過,無不良地質作用。場地內存在一定厚度的軟弱土層,屬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對于抗震不利地段,采用樁基礎可有效減小或消除因地震給建筑物帶來的不利影響;或采取增強上部結構剛度和整體性的措施,可有效減小或消除因地震給建筑物帶來的不利影響。3.1.2場地土類型、場地類別及特征周期根據鉆探揭露,覆蓋層最大厚度為25.6m,確定場地類別為III類,本場地抗震設防為第三組,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26、1-2010)4.1.5條設計特征周期。3.1.3場地液化判別 擬建場地存在飽和的砂土,需進行液化判別。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3.3條,進行液化初判,不能排除場地土的液化可能。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4.3.4條,采用標準貫入試驗判別法判別地下20m范圍內土的液化。 Ncr 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擊) N0 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擊),查表N0=7 。N 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實測值(擊) ds 飽和土標準貫入點深度(m) dw 地下水位按歷年最高水位(m)。c粘粒含量百分率(),砂土調整系數,設計地震第三組1.27、05經計算,勘探點標準貫入試驗實測值均大于臨界值,判定擬建場區第層中粗砂為不液化土層,不考慮液化影響,液化判別成果表見附圖。3.2場地穩定性及適宜性評價根據區域地質資料,擬建場地及附近無全新世以來無活動性斷裂通過,在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下,場地是穩定的。勘察場地及附近無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沉降等對擬建建筑物有影響的不良地質作用。綜合判斷,擬建場地穩定性好,適宜性好。3.3巖土工程特性評價 巖土工程特性評價 表08地層名稱工程特性素填土松散狀,壓縮性稍高,工程性能稍差。強風化泥巖壓縮性低,承載力較高。該層分布均勻,是良好的地基基礎持力層。層中風泥巖壓縮性低,承載力高。該層分布均勻,是良好的地基28、基礎持力層。3.4各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建議值根據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及建筑物特征,結合本地區巖土工程勘察經驗,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4.2節要求,其中,承載力為特征值、變形計算參數為平均值、抗剪強度參數為標準值,詳見表09: 各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建議值 表09層號重度(kN/m3)承載力特征值fak(kPa)變形模量E0(MPa)彈性模量E0(MPa)粘聚力c(kPa)內摩擦角(度)素填土19/218強風化泥巖22.035025/0.044(等效內摩擦角)中風化泥巖23.0800/8000.052.0(等效內摩擦角)4、地基與基礎根據本次初步勘察所取得的地層資料,結29、合場區工程地質情況,初步建議:以層強風化泥巖或層中風化泥巖作為基礎持力層,基礎形式建議采用樁基礎。最終基礎形式及基礎設計所需的巖土參數,待詳細勘察之后進一步確定和提供。5、結論及建議5.1擬建場區地形起伏較小,未發現不利于場地穩定的不良地質現象。場地穩定性良好,建筑適宜性良好。5.2青島市黃島區市地震基本烈度7度(屬第三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擬建場區場地類別為類,設計特征周期Tg=0.65s。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抗震設防類別標準設防類。5.3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強腐蝕性;在長期浸水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弱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的條件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強腐蝕性。場地土對混凝土結構具中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中腐蝕性。建議設計和施工時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地下水和場地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5.4本區標準凍土深度為0.50m。5.5建議針對具體擬建建筑物進行詳細階段勘察。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2
1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