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預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6532
2024-07-05
21頁
177.72KB
1、xx表面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安 全 生 產 應 急 預 案頒布日期:xx年3月1日 xx表面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編制:xx設備 審核:xx設備 批準:xx設備目 錄1.總則41.1編制目的41.2編制依據41.3適用范圍41.4應急預案體系51.5應急工作原則52.事故風險描述62.1企業基本情況介紹6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63.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83.1應急組織體系83.2指揮機構及職責84.預防、預警及信息報告104.1危險源監控104.2預警行動124.3信息報告135.應急響應145.1響應分級145.2響應程序145.3處置措施145.4應急結束166.信息公開176.1信息發布原則1762、.2信息發布形式177.后期處理177.1現場后期處置177.2情況報告177.3應急總結178.保障措施188.1通信與信息保障188.2應急隊伍保障188.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188.4其它保障199.應急預案管理199.1應急預案培訓199.2應急預案演練209.3應急預案修訂209.4應急預案備案209.5應急預案實施2010.獎懲201.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規范生產單位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和防范風險與事故的能力,保證員工安全健康和公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措施。及時、有效地組織對本單位突發的重3、大生產安全事故的采取應急救援行動,確保單位具備快速反應和處理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與社會危害,特制定本預案。1.2 編制依據1.1.1.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主席令2014令30號)1.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主席令200765號)1.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主席令2008第6號)1.2.4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1.2.5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管理條例(國務院令373號)1.2.6 浙江省省安全生產條例1.2.7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17號令)1.2.8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4、(GB/T 29639-2013)。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xx表面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機械傷害、火災、觸電、自然災害等危險,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1.4 應急預案體系根據公司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和風險的評估結果,建立針對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預案體系,應急預案體系由xx表面處理設備有限公司綜合應急預案1個、制造中心班組現場處置方案4個。(見下圖)火災事故觸電事故機械傷害自然災害綜合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1.5 應急工作原則1.5.1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應急救援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點,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安全生5、產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1.5.2 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公司負責統一協調、指導應急救援工作,各所屬班組、綜合辦公室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有關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處置工作。1.5.3 屬地為主,分級響應在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班組必須做出迅速反應,果斷采取應對措施,組織應急救援,全力控制事態發展,同時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公司及上級部門根據事故情況做出判斷,決定響應行動。1.5.4 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堅持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與日常演練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隊伍建設、完善裝備、6、預案演練工作。1.5.5 采集信息,科學決策依靠科技進步,采用先進技術,多元化獲取事故的各種信息、數據,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提高應急救援的處置能力。2. 事故風險描述1.2.22.1 企業基本情況介紹xx表面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坐落于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永強大道2199號,公司廠房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員工總人數約13人,主要表面處理設備產品。2.2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1.2.2.1.2.2.2.2.1. 危險源:主要危險源為火災、觸電、機械傷害、自然災害等。2.2.2. 主要危險因素分析2.2.2.1. 火災爆炸事故危害分析下班電源未斷、電器短路等均可引發火災。紙箱、泡沫等原材料是易燃品與火能燃燒7、并能發出有害氣體,因此存放時必須注意防火。2.2.2.2. 觸電事故危害分析電氣設備因維護、保養不當,安全管理不嚴,非電工作業人員裝修電器設備和線路,違反操作規程,檢修前不驗電及懸掛標志牌制度等極易發生觸電事故。2.2.2.3. 機械傷害事故危害分析機械、輸送傳送帶等設備的外露傳動部分防護裝置不健全或有缺陷,不按操作規程操作,不按規定正確穿戴勞動防護用品發生絞傷事故。2.2.2.4. 自然災害事故危害分析暴雨、大風、暴雪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安全生產,給公司的公共財物、機械設備等造成損壞,甚至停電、停產。1) 地震強烈地震能對建(構)筑物、設備和管道造成破壞。2) 雷擊建筑及機械設備缺少防雷電設施8、避雷設施接地不良或放靜電接地電阻過大,就有可能遭受雷電侵襲破壞,電器設備火災爆炸、人身傷害等。3) 氣溫在高溫環境下,生產人員在高溫環境中易出現操作失誤。嚴寒有可能導致設備、管道、閥門凍壞破裂,并造成凍傷。4) 風室外空調外機、電線桿、路燈、卸貨平臺雨棚、生活區小路天棚等高大設備如基礎固定不牢靠等因素,遇強風可能造成高大設備倒塌,人員作業時受到危害。5) 暴雨梅雨時節,往往伴有暴雨,房屋漏水或造成卸貨平臺卸貨區內大量積水,排水不暢直接威脅公司財產安全。3. 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3.33.1 應急組織體系在應急搶險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開展。由9、現場救援組、人員疏散組、醫療救護組、善后處理組及事故調查組,組成應急救援辦公室。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結構圖:總指揮副總指揮應急救援辦公室現場救援組人員疏散組事故調查組善后工作組醫療救護組3.2 指揮機構及職責3.2.1 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及職責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由主管領導和公司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公司主管副總為總指揮,主管生產的制造副總為副總指揮。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全面工作,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或授權時,副總指揮行使總指揮的權力。 總指揮:主管總經理 副總指揮:主管生產的制造副總 成 員:各部門安全責任人。1) 總指揮(副總指揮)職責如下: 接受股份公10、司的領導,請示并落實指令; 審定并簽發公司綜合預案和專項預案; 下達預警和預警解除令; 下達公司應急預案啟動和終止指令; 負責重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統一協調應急資源; 審定對外新聞發布材料; 審批公司重大事故應急救援費用。2) 應急搶險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負責日常工 作。主要職責如下: 負責檢查監督公司所屬各生產班組安全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準備工作情況,并負責向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報告; 組織公司應急預案的演練、操練和講解活動; 向上級主管部門及時報告事故的有關情況; 完善應急救援規定的各項工作。3.2.2 公司制造現場線體/獨立作業區域應分別成立應急救援機構,由11、所屬主管任組長,各班組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協調本班組的應急救援工作。3.2.3 應急搶險領導小組下設現場救援組、人員疏散組、醫療救護組、善后工作組、事故調查組,由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各小組的主要職責如下:1) 現場救援組以事故班組為主,有關部門配合,組成現場救援組。負責維持事故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作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排除險情,搶救遇難、遇險人員和公司財產。2) 人員疏散組以事故班組為主,安全責任人組織安全人員及時有序沿安全路線撤離事故現場,保證人員及時全面有序撤離事故現12、場。3) 醫療救護組生產班組負責人牽頭,組織人員配合醫護人員對受害人進行快速有效的治療,并負責現場的救護和傷員的護送工作。4) 善后工作組以事故班組為主,相關部門配合,組成善后工作組。負責做好事故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按國家政策負責遇難者及家屬的善后處理和受傷人員的善后工作。5) 事故調查組由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牽頭,公司相關職能部門、安全負責人及有關專家組成,負責并配合上級有關部門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并做好責任界定,事故處理和責任追究上報等工作。3.2.4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小組及職責各班組應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班組負責人為組長,若班組發生事故,負責指揮所有參與應急救援的隊伍和人員,及13、時向公司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報告事故災難事態發展及救援情況。4. 預防、預警及信息報告公司、各所屬班組應從制度建立、技術實現、業務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預防和預警機制。加強對安全防護工作和應急處置準備工作的監督檢查,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123444.1 危險源監控4.1.1 危險源的監控方式、方法: 1) 技術控制建立重大事故隱患及重大危險源管理系統,為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管理與決策提供準確、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據的手段。2) 人員管理人員的控制首先是加強教育培訓,做到人員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3) 管理控制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對危險源實行控制: 建立健全危險源管14、理的規章制度 明確責任、定期檢查 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管理 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4.1.2 各種事故的預防措施4.1.2.1 火災事故預防監控措施: 對車間、倉庫、生活區、食堂等進行經常性的安全防火檢查。 配置安裝短路器和漏電保護裝置。必要的場所安裝帶報警裝置的漏電保護器。 對車間、倉庫易燃區域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及裝置滅火器材。 嚴格控制明火作業和杜絕吸煙現象。 定期對高大設備的防雷接地進行檢查、檢測。 存放易燃氣體、易燃物倉庫內的電氣裝置采用防爆型裝置。4.1.2.2 觸電預防措施 用電設備及用電裝置按照國家有關規范進行設計、安裝及使用。 非電工人員嚴禁安裝、接拆電器設備及用電裝置。 嚴格對15、不同的環境下的安全電壓進行檢查。 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其它設施之間、工作人員與帶電體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進行隔離防護。 在有觸電危險的處所設置醒目的文字或圖形標志。 設備的金屬外殼采用保護接地措施。 供電系統正確采用接地系統,工作零線和保護零線區分開。 漏電保護裝置必須定期進行檢查。4.1.2.3 機械傷害事故預防監控措施 按技術性能要求正確使用機械設備,隨時檢查安全裝置是否失效。 按操作規程進行機械操作。 處于運行和運轉中的機械嚴禁進行維修、保養、調整等作業。 按時進行保養、發現有漏保、失修或超載帶病運轉等情況時要立即停止使用。4.1.2.4 自然災害防范措施 防雷16、,采用避雷針、避雷帶措施,引下線不少于兩根。 抗震。根據地震烈度和設備的擺動,有關設備底座加固處理。 防暑防寒。為防止夏季暑熱,在生產廠房內采取自然通風換氣措施,包裝班組應安裝空調。冬季低溫,廠房內設供暖設施。 其它。為防止不良地質對建筑物破壞,對重要生產建筑物基礎采取加固措施。為防止內澇,廠內設置相應的排水系統。4.2 預警行動對管理人員,輔助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預警培訓。發現險情后,立即通知現場負責人。現場負責人應迅速采取措施,撤離人員,確定可能波及范圍并設置警戒,同時報告班組負責人,班組負責人進行現場指揮和協調,并根據現場情況向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領導、上級安全監管部門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匯報17、和求得援助,如有非工作狀態發現險情,發現者應迅速直接向班組負責人報告。從外部獲取的有關自然災害,周邊險情后,獲取人應立即向公司負責人報告。公司負責人確認信息屬實,及時的通過各種途徑向全體工作人員,并組織相應的預警行為。4.3 信息報告4.3.1 信息接收與通報1) 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保證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2) 突發安全事故發生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迅速報告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值班人員。3) 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值班人員接警后,立即將警情報告應急搶險領導小組領導;特別重大事故,可直接向應急搶險領導小組總指揮、副總指揮及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報告。4.3.2 信息上報1) 事故發生后,應急搶險領導18、小組應立即上報主管部門和開發區管理委員會。2) 信息上報內容包括:單位發生事故概況;事故發生時間、部門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統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等。3) 根據事故性質,應急搶險領導小組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和時限,1小時內向區安監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4.3.3 信息傳遞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員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兼職應急救援人員公司主管部門有關班組、部門。5. 應急響應1234515.1 響應分級 按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本預案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一級”(擴大救援響應)和“二級”(公司級救援響應)兩級。5.2 響應19、程序應急指揮部應急響應的過程為接警、警情判斷、應急啟動、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事態控制、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和后期處置等。5.3 處置措施 突發事故發生后,由現場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故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與協調,通知有關班組、部門及應急搶救隊伍趕赴事故現場進行事故搶險救護工作。 召集、調動搶救力量,各車間、部門接到現場應急指揮部指令后,立即響應,派遣事故搶險人員、物資設備等迅速到達指定位置聚集,并聽從現場總指揮的安排。 現場指揮部按本預案確立的基本原則、專家建議,迅速組織應急救援力量進行應急搶救,并且要與參加應急行動的車間、部門保持通信暢通。 當現場現有應急力量和資源不能滿足20、應急行動要求時,及時向街道(區級)辦事處和上級主管單位報告請求支援。 事故發生時,必須保護現場,對危險地區周邊進行警戒封閉,按本預案營救、急救傷員和保護財產。如若發生特殊險情時,應急指揮中心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醫療衛生救助事故發生時,撥打120并及時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應急工作。5.45.55.65.3.1 火災處置:詳見附件(1)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11.21.31.3.11) 迅速切斷電源,以免事態擴大,切斷電源時應戴絕緣手套,使用有絕緣柄的工具。當火場離開關較遠時需剪斷電線時,火線和零線應分開錯位剪斷,以免在鉗口處造成短路21、,并防止電源線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員觸電。2) 當電源線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時切斷時,一方面派人通知公司配電室,一方面滅火時,人體的各部位與帶電體保持一定充分距離。3) 一般情況發生火情,在火勢可控的情況下,應立即使用就近的滅火器,進行滅火,并報告公司應急領導小組人員。5.3.2 觸電處置:詳見附件(2)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一旦發生觸電傷害事故,首先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方法是切斷電源開關,用絕緣物體將電源線從觸電者身上撥離或將觸電者撥離電源),其次將觸電者移至空氣流通好的地方,情況嚴重者,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臟按壓法搶救,同時就近送醫院。5.3.3 機械傷害處置:詳見附件(3)機械傷害事故現場22、處置方案1) 一些微小傷,急救員可以進行簡單的止血、消炎、包扎,并就近送醫院。2) 情況嚴重的傷害,應立即派人送往市級或專科醫院救治。5.3.4 自然災害處置公司綜合辦公室應及時了解天氣信息,如遇雷雨、暴雨、雨雪等天氣應及時通知到各業務部門,做好自然災害的防范工作。1) 汛期發生暴雨水災、臺風、暴雪 如遇暴雨天氣物業管理部做好重點部位的檢查工作。 所有的下水管井、管道地漏是否通暢、排水口是否有堵塞現象。 保安人員要加強廠區、園區的巡視,及時檢查未關閉的窗、門做好防汛工作 重點的防汛部位為公司庫房,應派專人負責職守,防止水災造成公司損失 臺風天氣員工應不要打開窗戶,避免風大將窗戶掛掉,造成公司財23、產受損 暴雪天氣應安排保安人員應時清理員工上下班通道的積雪,避免摔傷或滑倒 必要時,組織人員清理車棚、卸貨平臺頂、卸貨區的積雪,防止積雪過厚壓塌屋頂,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2) 發生強烈地震 員工首先要做到自救,躲在跨度小的房間內,最好周圍有水源。 員工盡可能切斷工作周邊的電源,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和火災。 不震動時應及時逃生,逃生時應遠離周圍晃動的建筑物。5.4 應急結束5.4.1 經應急處置后,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確認滿足專項預案終止條件時,可下達應急終止指令。5.4.2 應急結束后,將事故情況上報;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所需有關情況及文件;寫出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6. 信息公開124、234561234566.1 信息發布原則發布的信息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內容詳實、及時準確。6.2 信息發布形式信息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采訪、舉行信息發布會、向媒體提供信息稿件等。7. 后期處理7.1 現場后期處置現場應急終結后,事發部門要實施現場保護,為事故調查、善后恢復做好準備。7.2 情況報告事發單位在現場應急終結后24小時內向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提交事故和現場應急工作書面報告;7.3 應急總結應急終止后,應急搶險領導小組編寫的應急總結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事故情況,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波及范圍、財產損失、人員傷亡情況、事故發生初步原因;應急處置過程;處置過程中動用25、的應急資源;處置過程遇到的問題、取得的經驗和吸取的教訓;對預案的修改意見。8. 保障措施8.1 通信與信息保障公司各所屬班組必須保證應急救援所需的通信設備、工具。各應急救援機構人員以及當地醫院、救援機構、有關政府部門的通信聯系方式和方法應公布如下: 公司外部人員應急聯系表單位服務范圍聯系電話急救電話應急救治120火警電話救火、危難求助119匪警電話突發情況、危難救助1108.2 應急隊伍保障公司各所屬班組必須根據本班組生產實際,建立各類事故應急救援小組。應按照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指揮、通信系統和應急工作責任制,形成簡明有效的指揮和工作協調機制;并按“平戰結合”要求,組織、訓練好專兼職應急隊26、伍。同時根據人員的實際變動情況,每年適時調整應急救援小分隊成員,確保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的落實;8.3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公司各所屬班組應配備應急報警系統、急救設備、應急照明及動力、逃生工具、消防器材、通訊及運輸設備,建立應急救援設施清單,明確貯存地點,并保持狀態完好。序號應急設備數量存放地點1消防栓96一區、二區、三區2滅火器(干粉、二氧化碳)400一區、二區、三區3消防廣播166一區、二區、三區4防火卷簾 11庫房5噴淋2359一區、二區、三區6煙感905一區、二區、三區7消防手報114一區、二區、三區8急救藥箱8制造現場6、辦公區28.4 其它保障各班組應根據自身生產場所地理位置、周邊環境和危27、險源的情況,確定交通運輸保障、治安保障、技術保障、醫療保障、后勤保障等所需的人員、物資、設備、資金等。9. 應急預案管理9.1 應急預案培訓9.1.1 公司及各所屬班組應制定應急管理培訓計劃并按計劃組織實施。9.1.2 新員工三級安全教育的推進,使用工廠教育、部門教育、班組教育得到有效落實執行9.1.3 班組工作前或半年進行一次培訓,主要培訓以下內容:1) 安全防護、作業區內安全警示設置、個人的防護措施、用電常識、在上下班交通安全、機器、設備的安全使用等安全技能。2) 危險源的辨識,事故報警。3) 緊急情況下各類人員的防范措施。4) 現場搶救的基本知識。9.2 應急預案演練9.2.1 公司及各28、所屬項目根據重大危險源情況,每年組織一次應急演練。9.2.2 各類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進行前均應制定計劃,結束后,應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做好記錄,對存在的問題的進行修訂。9.3 應急預案修訂本預案每三年修訂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急預案及時修訂:9.3.1 本單位因兼并、重組、轉制等導致隸屬關系、經營方式、法定代表人發生變化;9.3.2 本單位生產工藝和技術發生變化;9.3.3 周圍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險源;9.3.4 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者職責進行調整;9.3.5 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發生變化;9.3.6 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要求修訂;9.3.7 應急預案管理部門要求修訂。929、.4 應急預案備案本應急預案將報公司所屬街道云林街道安全環保科備案9.5 應急預案實施本預案在突發應急事件時實施,由xx表面處理設備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編制與解釋,自批準發布之日起實施。10. 獎懲10.1 公司各所屬部門要樹立全局觀念,搶險救援過程中,應急搶險領導小組可調用各所屬部門人員、設備、物資等,各部門必須無條件服從,提供一切便利條件,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拒絕,否則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10.2 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應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10.2.1 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10.2.2 使國家、集體和個人的財產免受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10.2.3 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10.2.4 有其他特殊貢獻的。10.3 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給予行政處分:10.3.1 拒絕履行應急準備義務的。10.3.2 不按照規定報告事故真實情況的。10.3.3 拒不執行生產安全重大事故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10.3.4 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行為的。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