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蘭屯市大河灣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6605
2024-07-08
43頁
7.20MB
1、扎蘭屯市大河灣鎮人民政府2024年6月草案公示扎蘭屯市大河灣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空間結構規劃分區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及期限總體定位發展目標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分區管控三線劃定總 則1規劃目標與定位2國土空間格局3中心鎮區規劃5耕地資源林地資源水資源草地資源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8綜合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安全韌性與防災減災綜合支撐體系6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農用地綜合整治建設用地綜合整治國土綜合政治和生態修復7Contents目 錄鎮村等級村莊分類布局產業發展與布局鎮村統籌發展4明確規劃體系明確規劃落實規劃傳導與實施10近期建設近期建設規劃9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及期2、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征求公眾意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部門協調溝通,建立上下聯動機制,提升規劃操作性,確保規劃能用、管用、好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與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低碳3、減碳的基本方針,落實三區三線,嚴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持鎮村統籌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統籌優化鎮村空間和資源配置,推進鎮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全要素全方位一體化的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秩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科學布局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盤活鄉鎮空間與產業資源,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服務能力與水平,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從嚴管控、耕地保護。對耕地的使用和管理應當實行嚴格的管控措施,嚴格管控非農建設和非糧化用途,防止耕地資源流失和浪費,4、應當始終堅持保護原則,切實保護耕地資源,防止耕地資源的流失和浪費。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核心指標,并將指標分解至村莊。強化規劃實施時序,提出分階段調控要求,確保近期項目可實施可管控,同時為后續發展預留條件,確保鄉鎮規劃可實施、城鄉發展可持續鎮村統籌,優化布局生態優先、綠色低碳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因地制宜、營造特色上下結合,強化實施公眾參與,共享開放鎮域:為大河灣鎮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含大河灣村、東升村、明星村、暖泉村、前進村、大水泉子村、紅光村、金星村、永豐村、永興村、火車頭村、幸福之路村、尖山子村、沙里溝村以及大河灣農場一隊到七隊,總面積為516.39平方公里;。中心鎮區:為大河灣鎮政府所在5、地,位于大河灣村內,規劃范圍為0.98平方公里。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目標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2050年規劃期限規劃范圍總體定位發展目標沙果小鎮沙果小鎮依托區域協調、結合大河灣鎮特征,總體定位為:依托區域協調、結合大河灣鎮特征,總體定位為:扎蘭屯市現代智慧農業發展特色鎮扎蘭屯市現代智慧農業發展特色鎮商貿物流小鎮商貿物流小鎮大河灣鎮國土格局科學清晰,形成可迭代的現代化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技術體系,為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工業園區將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大河灣鎮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優6、化、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實現,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備,經濟快速發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風尚文明,生活習慣衛生,鎮村環境整潔。總體構建節約集約、科學合理的國土空間新格局,鎮村融合發展,宜居宜業宜游大河灣鎮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落實扎蘭屯市戰略目標,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轉變國土開發利用方式、全面提高國土開發質量和效率出發,做優增量,盤活存量,注重內涵提升、開發提質,制定各階段城鎮發展目標。2025年中科院“黑土糧倉”示范區將有力支持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為糧食生產提7、供穩定的土地資源保障;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將得到進一步完善,為企業的入駐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注重生態保護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模式,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2035年2050年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分區管控三線劃定構建“三點兩片”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現代農業示范區:依托豐富的黑土地資源,重點發展玉米、大豆等糧食為主的綠色種植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村企融合發展區:依托呼倫貝爾扎蘭屯工業園區,大力發展農畜產品加工、綠色食品制造業以及商貿物流等產業。大河灣鎮鎮區:具有加強產業與人口集聚,推動用地集中集約布局,強化高質量發展,強化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8、引領作用。大河灣農場一隊:是帶動大河灣鎮農業發展的中心,與中科院合作建設的“黑土糧倉”大河灣示范區,共同推動黑土地的保護和利用,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呼倫貝爾扎蘭屯工業園區:帶動大河灣鎮交通設施改善,進而提升當地的物流效率和信息交流速度,提托農業園區產業優勢,發展相關配套產業,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三點兩區圍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結合大河灣鎮國土空間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劃定,按照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的原則,協調生態、農業、城鎮三大空間結構,優化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規劃確定大河灣鎮共劃分四個一級區,16個二級區城鎮等級村莊分類布局產業發展與布局鎮政府所在地:大河灣村中心村:前進村9、暖泉村、沙里溝村、明星村、東升村、永興村。基層村:金星村、尖山子村、永豐村、火車頭村、大水泉村、紅光村、幸福之路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綜合考慮人口與用地集聚規模、經濟地位和服務職能等,將鎮域鎮村體系分為鎮政府所在地中心村(社區)基層村三個等級結構。結合扎蘭屯市村莊空間布局規劃大河灣鎮域內村莊劃分為城郊融合類2個、集聚提升類12個。城郊融合類:尖山子村、沙里溝村。集聚提升類:大河灣村、東升村、暖全村、前進村、大水泉子村、紅光村、金星村、永豐村、永興村、火車頭村、幸福之路村、明星村。產業發展目標構筑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大河灣鎮為產業帶動型農村,堅持從大河灣鎮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形成自身產業特10、色,面向市場選擇產業項目,優化產業布局,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依托扎蘭屯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特色產業鏈。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努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就業轉移,提高務工農民工資收入,壯大勞務經濟;加快改善生產條件,推廣優良品種和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培育扶持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農村經紀人、種養大戶和專業市場,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水平。產業發展定位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主導產業為基礎,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特色產業、設施農業為引領,以村企融合、果園經濟11、商貿物流等為輔助,建設農業大鎮,推進綠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慮大河灣鎮未來發展的影響因素,結合現狀發展情況,規劃形成“一心、二軸、四區、多節點”的產業格局。一心二軸四區多點大河灣鎮政府所在地綜合服務中心鎮村經濟發展軸、農業經濟發展軸農業綜合示范區、工業園區帶動區、農旅結合先導區、萬畝果園旅游體驗區以行政村和各社區為核心的鄉村振興示范節點和農業經濟發展節點中心鎮區規劃用地布局規劃分區中心鎮區用地布局序號用地類型規劃基期年規劃目標年面積(公頃)比例(%)面積(公頃)比例(%)1居住用地42.8643.7645.6746.63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7.637.798.88.983商業服務業用12、地17.3717.7317.1517.514倉儲用地9.769.969.529.725交通運輸用地10.6510.8711.9912.246公用設施用地0.210.210.540.557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001.331.368留白用地002.953.019建制鎮范圍其他用地(202)5.035.130010耕地3.563.640011林地0.870.890012草地0.010.0100合計97.9610097.96100中心鎮區建設用地結構調整表中心鎮區規劃分區根據鎮區各組團功能定位、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等因素,鎮區開發邊界內的城鎮集中建設區細分為7類二級規劃分區,包括行政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13、商業服務區、物流倉儲區、綠地休閑區、交通樞紐區和戰略預留區,并依據不同的二級規劃分區進行分類管理。綜合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安全韌性與防災減災鎮域綜合交通設施規劃汽車客運站:規劃期內,結合當地群眾習慣與需要,在大河灣鎮區結合商業區規劃汽車客運站一處,滿足對外聯系和中轉要求,完善車站設施。停靠站:規劃于各村的主要居民點的臨交通干路設立招呼站,滿足村民出行要求。加油站:規劃期保留現有鎮區3處加油站、前進村1處加油站、大水泉村1處加油站。在沙里溝村和東升村各建設加油站1處,并布置防護綠地與其他建設用地隔離。中心鎮區交通設施規劃規劃道路等級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級配置。道路結構為“三橫兩縱”14、,三橫為一道街、二道街和三道街,兩縱為縣道329和經一路,主干路按16米控制,次干路為12米和10米,巷道為8米和6米。道路橫斷面形式均采用一塊形式。規劃期內提高鎮區與對外交通聯系的道路等級,建立便捷暢通的對外交通系統,規劃結合鎮區商業集中區設立客運站一處。在鎮區內完善生活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涵蓋幼兒園、衛生院、文化站、活動中心、老年照料中心等設施,并結合村莊發展設設置“鄉村生活圈”。給水設施:規劃保留原有大河灣鎮區集中供水廠,在有需求的中心村建設自來水廠,提高日供水能力。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使全鎮自來水飲用率達到95%以上。排水設施:中心鎮區實行雨污分流制,并在鎮區東部規劃新建一座污水處理15、廠;中心村實行合流制,逐步實現生活污水的濕地生態處理;各基層村由于居住較分散,生活污水可以采取沼氣池厭氧處理或人工氧化塘處理。對于鎮域范圍內的工業污水必須經過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才能排放。電力設施:加強城鎮電網改造,大河灣鎮變電站進線電壓等級為110kv,出線電壓等級為10kv。各村集中居民點應建設開閉所,減少電損,滿足生產和生活需求,逐步實現電氣化。通信設施:推進“三網”融合,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各行政村實現移動網絡全覆蓋。加強鎮村郵政業務覆蓋率和服務水平,完善鎮區和村莊郵政服務體系。燃氣設施:規劃氣源采用液化石油氣,通過壓縮氣罐車運至規劃燃氣儲配站。采用瓶裝供應方式,以方便居民換氣,并應控制16、儲氣數量,妥善作好安全防護工作。供熱設施:保留現狀大河灣鎮熱力站,供應中心鎮區;各村莊采用電采暖或燃氣壁掛爐等方式分散供熱。扎蘭屯工業園區取暖采用工業余熱及分散式電供暖方式。大力推廣余熱、太陽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技術。環衛設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原則,加強宣傳工作、引導和鼓勵農民進行生活垃圾分類。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就近處理”垃圾收運處理模式。規劃鎮區按服務半徑設置公共廁所,各行政村設置公共廁所。中心鎮區市政公用設施規劃鎮域市政公用設施規劃“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平急兩用基礎設施是應對突發事件和保障民生安全而提出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建設內容涵蓋了旅游居住設施、醫療應急服17、務點、城郊大倉基地和市政配套設施等多個方面。規劃新建大河灣鎮衛生院為“平急兩用”設施。防震減災規劃依據國家標準大河灣鎮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抗震設防烈度為VI度。生命線工程提高一度設防。防洪工程規劃劃定洪澇風險控制線,面積為152.24公頃。本次規劃確定鎮區按20年一遇進行設防。滯洪區和村堤防標準按10年一遇洪水設計、2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防規劃規劃鎮區新建小型普通消防站一處。各村成立義務志愿消防隊,義務消防隊負責撲救和協助安全消防部隊撲救本村發生的各類火災,并幫助受災村民進行疏散救援。抗旱規劃加強與上級抗旱指揮機構和有關部門溝通協作,形成合力抗旱;加強水源保護,防止水源污染和破壞,確18、保水質安全;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減少灌溉過程中的水資源浪費;加強田間管理,如松土、除草、施肥等,促進農作物根系發育,增強抗旱能力;制定抗旱應急與預案,明確應急響應程序和措施;儲備必要的抗旱物資和設備,確保在干旱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供應。病蟲害防治重視病蟲害防治以保障農作物生長與品質。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限制化學農藥使用,并推廣農業、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政府提供資金與技術推廣,加強監測預案,通過宣傳培訓提高農民病蟲害防治能力。從而提升農作物產量與品質。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規劃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和綜合應急救援體系。成立大河灣鎮綜合安全防災指揮中心,設在鎮人民政19、府。建立應急救援管理體制,逐步健全城鎮安全應急聯動系統。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加強突發性災害預警應急響應體系建設,增強防災避災能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農用地綜合整治建設用地綜合整治農田生態修復農田生態修復可以通過廣泛的土地管理方法實現,包括普及科學的農田規劃、土地改良、水土保持、植被恢復等一系列措施。例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可以控制使用化肥和農藥的量,推廣有機農業,采用輪作和混種技術,有效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壓力和損害。此外,在農田生態修復過程中,需要逐步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提高農民環境保護意識,形成生態友好型的農業生產體系。水域濕地修復森林修復濕地和水體修復指標:規劃到2035年,河湖水面率不20、低于0.70%,濕地面積保持在239.02公頃,形成穩定的流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以控制污染、水生態修復為主,兼顧防洪能力、水景觀提升,科學制定流域綜合治理近遠期工程與非工程措施,推動流域水生態功能修復和水環境質量改善。重點實施海拉爾河流域修復工程。在規劃期內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努力擴大林地面積,營造以防風固沙為主要功能的喬灌混交的防護林,在不同立地類型的宜林地上栽種不同樹種,加快建成多樹種、多層次、多結構、多效益的生態安全體系,近期規劃年,規劃造林綠化空間面積140.78公頃。主要分布于沙里溝村和尖山子村。草原修復草原生態修復。堅持保護為主,保護與建設并重的方針,以“自然修復為21、主、人工修復為輔”繼續推進禁牧、休牧、劃區輪牧、草原平衡制度,著力發展人工草地、改良草地,遏制草原生態惡化趨勢,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實現草原資源的永續利用、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提高耕地利用率農田面源污染綜合防控:全面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綜合考慮重點流域農村生活、農業生產及面源污水產排污特征,規劃布局區域面源污水導流工程和生態凈化工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嚴格執行禁養區劃定成果,推行種養結合和生態養殖模式,加強糞便處理設施建設,推行畜禽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利用。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緊密依托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建設以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的基質和食用菌產22、業,以增加利用促進農業廢棄物有序收集;農村生活垃圾統一處理:加強環境意識,建立垃圾統一中轉處理制度,擴大鄉鎮污水處理規模。農業污染治理圍繞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為重點,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和重大工程,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耕地數量和質量有提升;夯實農業現代化和糧食安全基礎。加強城鎮空間整治規劃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政策要求,以“空心村”為核心推進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整治,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合理開發并充分利用騰退的宅基地、村內廢棄地等閑置建設用地拆舊復墾、騰挪建設用地指標,鼓勵利用閑置農房23、和在基地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加強文化和旅游建設用地保障,充分發揮復墾土地農業利用價值和生態功能,為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依托生態環境、建筑、景觀、設施等要素的全方位立體展現,使大河灣鎮文化與城鎮建設有機融合。優化城鎮綠化美化格局,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拆違建綠、拆墻透綠,提升城鎮景觀效果。繼續加強居民區改造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城鎮教育、醫療、健身等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水平。推進農村閑置抵消建設用地整治耕地資源林地資源水資源草地資源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利用各種渠道補充耕地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保護好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期內24、,將實施嚴格的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政策,各重大項目選址盡量少占耕地甚至不占耕地,保證規劃期末大河灣鎮的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9241.83公頃。改善耕地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規劃期內從根本上改善耕地的生產條件,確保全鎮耕地增產增收,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農業。綜合治理,改造中低產田,解決秋冬農田用水;種地養地,科學施肥,培肥地力;營造良好生態環境。至 2035 年全鎮林地保有量達3876.2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5%。重點林地資源分布于沙里溝村、尖山子村。加強公益林、天然林管理,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對大河灣鎮生態林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管控要求強化公益林管理。實25、行“總量控制、區域穩定、動態管理、增減平衡”的管理機制,在不影響整體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和破壞森林植被的前提下,科學發展林下經濟,適度開展林下種養殖和森林游憩等非木質資源開發與利用。嚴格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等水生態保護區,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面積10000平方米。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落實規劃岸線分區管理要求,強化岸線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岸線利用必須保障河勢穩定、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環境。在滿足蓄洪安全的前提下,要實現岸線的合理開發、科學保護、有效管理,必須對岸線范圍加以界定。岸線邊界線是確定岸線范圍的重要依據,包括臨水邊26、界線和外緣邊界線。將扎蘭屯工業園區區劃定為水環境工業污染重點管控區,重點監測水質,綜合考慮水環境承載能力,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氨氮、磷等)行業進入,加大園區污染減排力度,促進產、城、水協調管控。落實上位規劃關于基本草原的劃定要求,推進草原保護與修復,加強草原生態建設,遏制草原沙化,進行基本草原劃定與保護。基本草原包括重要放牧場,割草地,用于農業生產的人工草地、退耕還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種基地,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作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的草原以及草原科研、教學試驗基地。至2035年,全鎮基本草原面積達1005.74公頃。近期建設生態修復與土27、地綜合整治工程河道整治修復工程、農田整治工程、耕地提質增量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示范工程低效用地整治項目、城市更新項目防災減災與安全工程“平急兩用”基礎設施、防災減災設施鄉村振興工程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工程宜居建設工程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近期建設規劃是指2021年至2025年五年的城鎮發展建設規劃,對空間規劃的有序實施和提高空間規劃的可操作性具有重要作用,此次規劃明確在近期需要優先建設的重點內容。規劃傳導與實施規劃傳導實施保障落實上位規劃落實扎蘭屯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確定的職能定位、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生態保護紅線面積、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28、護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等約束性指標及內容,以及規劃分區、重要控制線、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規劃傳導 按照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律法規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實現規劃信息化管理。建立動態實施監測機制。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監測評估體系。建立“一張圖”管理系統。科學制定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律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科學制定嚴格管理嚴格執行統籌制定國土空間規劃規劃評估國土空間規劃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導則及時實施起草制定統籌制定合理配置嚴格管理配套制定嚴格執行嚴格執行強化監督嚴格執行嚴格管理專項規劃規劃預警國土空間規劃法實施辦法國土空間規劃報批審查辦法詳細規劃規劃修改國土空間規劃報批暫行規定技術標準應用落實規劃規劃實施落實相關辦法規定技術標準評估全生命周期管理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智能編制及時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