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縣青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6697
2024-07-09
21頁
11.72MB
1、常山縣青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注:本版本為草案公示,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審批文件為準。目 錄/CONTENTS01規劃概況02目標定位03空間格局04品質提升05實施保障規劃概況1.1 規劃總則1.2 規劃范圍與期限1.3 現狀特征011.1 規劃總則規劃目的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要求,充分銜接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鞏固和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成果,綜合考慮青石鎮發展訴求和所面臨的問題短板,整體謀劃未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按2、照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要求,特編制本規劃。落實上位規劃管控要求。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明確各類用地功能布局。以人為本,完善功能,在上位規劃確定的國土空間格局與規劃用途分區基礎上,側重用途與地類的深化布局。細化規劃實施管制規則。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導要求,強化規劃實施引導。規劃原則規劃地位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國土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體部署與統籌安排;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3、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規劃范圍1.2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為常山縣青石鎮行政轄區內的陸域空間,總面積77.18平方千米,下轄18個行政村。規劃期限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 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自然地理格局1.3 現狀特征青石鎮地處常山縣東部,東與招賢鎮相鄰,南與江山市接壤,西北、西南分別與紫港街道和天馬街道相連,北與大橋頭鄉毗鄰。地勢南高北低,屬低山丘陵及河谷盆地,地勢最高點為南部與江山市交界處,海拔844米。全鎮總體呈現“五山半水三分半分田,一分建設”的國土空間格局,沒有地質災害高風險區。社會經濟基礎2020年,青石4、鎮常住總人口2.44萬人,其中水南村、湖頭村和江家村的常住人口最多,分別為0.26萬人、0.24萬人和0.22萬人。青石鎮產業基礎較好。一方面,胡柚產業特色鮮明,是常山胡柚的祖宗地和主要生產區之一;另一方面,石文化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吸引全國的石資源集聚青石。圖 例國土空間用地現狀圖(基期年)目標定位2.1 主體功能定位2.2 規劃定位2.3 發展目標2.4 發展規模02衢常一體重點發展區域賞石文化旅游名鎮工貿特色城鎮2.1 主體功能定位依據上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的鄉鎮級主體功能定位,青石鎮為生態經濟地區。2.2 規劃定位2.3 發展目標2.4 發展規模規劃至2025年基本融入常山主城5、區,加快融衢步伐,形成業興民富產業美的新格局,推動共同富裕。有序推進鎮區和320國道沿線村莊更新改造,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開敞空間,引導城鎮公共功能集聚。規劃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實現“柚都石鎮,水韻青石”戰略目標,建設成為衢常一體化發展重點區域。展望至2050年全面實現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形成更綠色安全、更創新高效、更開放協調、更品質宜居的國土空間發展藍圖。規劃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總規模達到2.8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2%。空間格局3.1 三條基本控制線3.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3 國土空間用途分區03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3.1 三條基本控制線青石6、鎮全鎮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486.93公頃,主要分布在鎮域中部常山江兩側。生態保護紅線青石鎮全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07.41公頃,為常山縣南部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位于鎮域東南角。城鎮開發邊界青石鎮全鎮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196.99公頃,主要分布在青石鎮區、生態園區和澄潭村。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圖 例落實上位指標三條基本控制線規劃圖3.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鎮域總體格局一園:常山縣生態園區三鎮:青石鎮區、賞石小鎮與胡柚小鎮多點:2個傳統村落,分別為國家級傳統村落江家村以及省級傳統村落橋亭村一軸:G320城鎮發展軸兩帶:“宋詩之河”詩畫風光帶和沿S324的奇石鑒賞帶7、一屏:懷玉山脈生態屏障四片:四大發展片區 打造“一軸兩帶,一屏四片,一園三鎮多點”的空間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3.3 國土空間用途分區以青石鎮目標定位和總體格局為引領,在上位規劃確定的規劃用途分區基礎上,深化、細化至二級用途分區,形成青石鎮國土空間用途分區規劃一張圖。用途分區規劃圖 例國土空間用途分區規劃圖品質提升4.1 完善綜合交通體系4.2 提供均衡公共服務4.3 提升基礎設施網絡4.4 保護歷史文化資源044.1 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構筑“外聯內暢”的交通體系主干路:石博園大道、柚鄉路、石府路次干路:石景路、清溪路等軌道交通:現狀衢九鐵路,規劃衢黃高鐵、衢州上饒城際、常山江山鐵路高速公路:現8、狀滬昆高速(G60)國省道:現狀G320,規劃S324,遠期推動G320改線工程綜合交通規劃圖圖 例4.2 提供均衡公共服務構筑“鎮村”兩級生活圈體系城鄉生活圈規劃圖規劃構建鎮、村兩極公共服務生活圈,形成1個15分鐘城鎮生活圈、13個15分鐘鄉村生活圈。完善鎮域公共服務設施,營造健康、舒適、便利的人居環境。圖 例4.3 提升基礎設施網絡構建綠色健全的基礎設施網絡鎮區雨污分流,鎮區污水接入青石鎮污水處理站,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生態園區內新建生態園區工業污水廠,工業污水排入天馬污水廠。青石鎮納入城鄉一體化供水模式,規劃供水水質達標率100%。給水設施系統 排水設施系統規劃實施常山硯瓦110k9、V輸變電工程,新建110千伏硯瓦變,保障電力供應。電力設施系統新建閣底轉運站,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四分法”整建制覆蓋,垃圾分類收運體系不斷健全。環衛設施系統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促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至2035年,所有人口集中區實現5G覆蓋率100%。通信設施系統統籌現狀和專項規劃等對燃氣和熱力管網布局,提升居民天然氣氣化率。燃氣設施系統4.4 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梳理保護名錄,明確重要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范圍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圖 例類別數量名稱國家級傳統村落1處江家村省級傳統村落1處橋亭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大陳山瓷窯址、缸窯山窯址、虹橋、江氏大宗祠、山溪邊節孝坊、徐恢夫婦(10、合葬墓)、鄭氏民居實施保障5.1 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5.2 規劃實施保障055.1 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全域劃定詳細規劃單元14個 包括2個城鎮單元和12個鄉村單元單元管控傳導對每類單元的四至邊界、主導功能、規劃人口、單元面積、建設用地面積、重要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重要基礎設施配建標準、城市重要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村莊建設邊界、歷史文化保護要求等進行明確,并向下位規劃傳導。單元類型單元名稱單元編號單元面積(公頃)功能定位城鎮單元生態園區單元33082200808124.22 城鎮產業青石鎮區單元33082200809211.29 綜合服務鄉村單元青石鄉村單元111、330822008011017.76 農業功能青石鄉村單元233082200802540.41 農業功能青石鄉村單元333082200803153.17 農業功能青石鄉村單元433082200804382.45 歷史文化青石鄉村單元533082200805286.92 農業功能青石鄉村復合單元133082200806528.56 復合功能青石鄉村單元633082200807417.57 農業功能青石鄉村單元733082200810755.35 農業功能青石鄉村單元833082200811568.88 農業功能青石鄉村單元933082200812899.18 歷史文化青石鄉村單元1033082212、00813574.11 生態功能青石鄉村單元11330822008141258.06 農業功能5.2 規劃實施保障強化規劃傳導管控體系建立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的規劃傳導機制。詳細規劃應遵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要求,在單元邊界、類型、主導功能、約束性指標、空間控制線、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上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持銜接一致,不得違背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實施分區分類用途管制制度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加強地上地下、城鎮鄉村空間統籌,建立健全全域、全要素、全過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和支持政策,對全域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城鎮開發邊界內,應編制詳細規劃,實施“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加強城鎮內部主要控制線的協同管控。城鎮開發邊界外,明確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的分區管控細則,實施“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注入”管制。落實規劃動態評估調整機制依托常山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及時跟蹤監測青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各項指標,了解和評估規劃目標實現程度。建立年度體檢、五年評估和重點領域專項評估組成的監測評估機制,形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年度和五年實施評估報告,規劃核心指標應納入考核評價體系。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相關實施策略,并指導近期建設規劃、年度實施計劃的編制,實現規劃動態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