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巴爾虎旗呼和諾爾鎮國土空間規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6702
2024-07-09
24頁
5.38MB
1、陳巴爾虎旗呼和諾爾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草案公示1公示內容一、總則1.1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主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創新賦能、數字賦能,實現空間治理體系現代化,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高質量發展格局。1.21.2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城鄉融合城鄉融合,優化布局優化布局。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布局生2、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統籌優化城鄉空間和資源配置,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全要素全方位一體化的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秩序。生態優先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綠色低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低碳減碳的基本方針,落實三區三線,嚴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提升品質提升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2鎮化道路,科學布局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盤活鄉鎮空間與產業資源,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服務能力與水平,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深入挖掘地理區位、資源稟賦3、歷史文化和特色產業等特征,突出地域特色,傳承地域文化。上下結合,強化實施。上下結合,強化實施。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核心指標,并將指標分解至嘎查。強化規劃實施時序,提出分階段調控要求。公眾參與,共享開放。公眾參與,共享開放。1.31.3 規劃范圍和層次規劃范圍和層次本次規劃分為鎮域和中心鎮區兩個層次,其中鎮域:呼和諾爾鎮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3091.34 平方公里。3中心鎮區:呼和諾爾鎮政府所在地,東至鐵路跨線橋、西到變電站、北至金利乳業、南到濱洲鐵路南 115 米,規劃范圍為 253.15 公頃。二、目標與定位2.12.1 主體功能區落實主體功能區落實嚴格落實呼倫貝爾市主體功能區優化4、成果。依據呼倫貝爾市鄉鎮級主體功能區規劃,呼和諾爾鎮屬于重點生態功能區。根據主體功能類型,重點生態功能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維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持并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嚴格生態空間管控,禁止開展大規模、高強度城鎮建設;優化用地結構,促進重點生態功能區內零星、分散的建設用地減量,引導人口向鎮區集中。42.22.2 總體定位總體定位呼和諾爾鎮應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依托城鎮特色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快推動旅游業快速發展。全力打造成陳巴爾虎旗的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名鎮和以中東鐵路文化為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5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以良5、好的區位交通優勢為支撐,立足中東鐵路、崗嘎遺址公園,保護與發展并舉,最大限度挖掘歷史文化名鎮的資源稟賦,重塑歷史風貌,弘揚民間藝術,創新“文化+”模式,引領多元文化融合發展,通過創意驅動創新、創新帶動創業,探索三創驅動的發展新路徑,塑造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打造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名鎮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名鎮。凸顯呼和諾爾鎮在呼倫貝爾市旅游格局中的定位,推進呼和諾爾鎮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促進旅游產業和社區建設融合發展,強化歷史文化街區和一般地區的風貌引導,加強鎮域旅游設施和產品的升級改造,以“文化+旅游”的模式,推動宜居、宜業、宜游三位一體發展,將呼和諾爾鎮打造成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名6、鎮。陳巴爾虎旗鄉村振興示范鎮陳巴爾虎旗鄉村振興示范鎮。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在全面提升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水平、傳承鄉村傳統文化、強化公共文化建設的同時,以“生態+”、“文化+”、“產業+”的模式引導,培育鄉村的“造血”功能,努力將呼和諾爾鎮打造成為全旗鄉村振興示范鎮。2.32.3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2025 年,國土空間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耕地保護目標,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能力顯著增強。城鎮空間高品質發展,生產空間集約高效,農牧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生態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貫徹生態文明理念,嚴6格保護生態空間,以節水、集約、高效為重點推進農牧空間和城鄉發展空間生態化建設。在保護生態環境的7、前提下,努力推進畜牧業的產業化進程,積極發展現代畜牧業。2035 年,生態空間嚴格保護、加強底線管控,保護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態,加強濕地生態、水生態、自然保護地保護。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尊重歷史原真性確保風貌完整性。嚴格遵守劃定的歷史文化保護核心地段與控制范圍。貫徹生態綠色理念,推進牧區現代化建設。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基地,推動呼和諾爾鎮畜牧產業全面振興。城鎮發展空間著重推進生態城鎮建設,推動綠色產業化,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及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環境衛生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產業配套設施全面完善,提升城鎮的承載能力。展望 2050 年,呼和諾爾鎮國土空間格局更加協調8、,全面建成全旗重要的生態功能城鎮、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歷史文化資源,建設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自治區特色旅游城鎮。7三、國土空間格局3.13.1“三線三線”劃定落實劃定落實 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 123.87 公頃,鎮域內沒有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根據上位規劃要求,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在呼和諾爾鎮鎮域內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 235267.58 公頃,占全域國土面積的76.11%。包括自然保護地核心區、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和自然保護地以外的生態保護區。83.23.2 其他控制線傳導其他控制線傳導傳導上位規劃確定的洪澇風險控制線洪澇風險控制線、歷9、史文化保護線歷史文化保護線以及以及工業用地控制線和濕地保護范圍工業用地控制線和濕地保護范圍等。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呼和諾爾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 43.03 公頃,全部為城鎮集中建設區。93.33.3 區域協同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生態生態保護保護協協同同。與旗域范圍周邊蘇木鎮統籌推進海拉爾河流域的水系濕地治理;進一步提升草原生態功能,帶動全旗草原生態保護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提高草原植被綜合覆蓋度。產業產業發展發展協同協同。與巴彥庫仁鎮、巴彥哈達蘇木、鄂溫克蘇木等共同構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片區,積極對接呼和諾爾鎮周邊濱洲鐵路沿線、海拉爾河沿線各旗市區旅游景區景點發展10、,在保護原生態自然與歷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實現旅游與鄉村振興有效嫁接。與周邊蘇木鎮在肉牛、肉羊、奶牛和呼倫貝爾羊良種繁育上加強合作,互惠共贏。文化保護協同文化保護協同。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協同、合作,10加強與扎蘭屯市、牙克石博克圖鎮在中東鐵路文化遺產方面的保護性開發和建設,構建呼倫貝爾中東鐵路歷史文化保護區。道路交通協同道路交通協同。鎮域內預留齊滿高速鐵路線位。加強與周邊蘇木鎮交通聯系,打通縣道 317 與 G332 相聯通。3.43.4 國土空間整體格局國土空間整體格局構建“一水三區、一心多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水”指海拉爾河。海拉爾河,夏雨冬雪兼補的河流。源于大興安嶺西11、側吉勒老奇山西坡,全長 1430 多公里。流域面積 5.45 萬平方公里。海拉爾河兩岸森林、草原、煤炭等資源豐富,土質肥沃,具有發展林牧農業及木材、能源工業的巨大潛力。11“三區”北部農牧業發展區、中部沙地生態治理恢復區和南部草原畜牧業發展區。“一心”呼和諾爾鎮中心鎮區。應加強產業與人口集聚,推動用地集中集約布局,強化高質量發展,強化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多點”指鎮域內分布的各嘎查。是呼和諾爾鎮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節點,推動各嘎查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完善基礎設施,實現魅力呼和諾爾的目標。3.53.5 國土空間優化國土空間優化落實上位規劃分區及調控目標,以保障12、牧業生產及生態安全為目標,統籌考慮生態用地、農牧用地、建設用地的需求規模,嚴格控制各類建設占用生態和農牧用地,實現全域12用地供需平衡。規劃期內呼和諾爾鎮重點是加強草原區土地生態保護與建設;加強沙地治理,強化封沙育林育草、網格固沙障等建設,積極推進改良草場和人工草場建設。合理增加建設用地,保障城鎮發展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基礎設施用地面積。四、城鄉融合發展4.14.1 人口規模預測人口規模預測規劃到 2025 年,鎮域常住人口達到 0.27 萬人,城鎮人口規模達到 0.12 萬人,城鎮化率達到 46%;鎮區常住人口達到 0.13 萬人遠期到 2035 年,鎮域常住人口規模 0.25 萬人,城13、鎮化率達到 52%,城鎮人口規模達到 0.13 萬人;鎮區常住人口規模 0.15 萬人。4.24.2 鎮村等級、職能規劃鎮村等級、職能規劃域鎮村體系分為中心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個等級結構。中心鎮區:完工嘎查中心村:哈日干圖嘎查、哈騰呼碩嘎查基層村:巴彥布日德嘎查、哈日諾爾嘎查、烏布日諾爾嘎查、安格爾圖嘎查、寶日汗圖嘎查。134.34.3 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定位產業發展定位:以呼和諾爾鎮悠久的畜牧業生產歷史為產業基礎,重點發展現代牧業和乳肉加工業;發展沙地特色產業和休閑旅游業等特色產業。產業發展目標產業發展目標:突出抓好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鞏固發展第一產業,優先發展現代牧業,加快發展第二產業14、,積極促進第三產業和旅游業發展。產業體系構建產業體系構建:構建“1+3+3”產業體系“1”以旅游產業為核心;“3”以肉牛、肉羊、乳品產業為基礎;“3”以沙產業、草產業、文化產業為特色產業空間優化布局產業空間優化布局:規劃形成“一心、一軸、三區、多14基地”的產業格局。一心為:規劃將鎮區建設成為綜合服務中心。4.44.4 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利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利用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鎮。保持呼諾諾爾鎮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街區。尊重歷史文化街區原真性,以“保持生活的延續性,保持歷史風貌的完整性,依循歷史的真實性”為指導理念,整15、治建筑環境,更新基礎設施,并確保街區的傳統格局和肌理,保持建筑群、古跡周邊的環境和街巷里的小環境。歷史文化保護線歷史文化保護線。對鎮域內不可移動進行保護范圍劃定,共對文物部門提供的 33 處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包括保15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兩個等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面收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代表性傳承人的相關資料,逐步建立完善的文字、圖片、音像檔案數據庫等。16五、支撐保障體系5.15.1 便捷的綜合交通網絡便捷的綜合交通網絡 鐵路鐵路預留齊滿高速鐵路線位預留齊滿高速鐵路線位。依托濱洲鐵路,升級改造鐵路貨場,規劃期末達16、到三級三級站標準。保留現有兩個火車停靠站。站標準。保留現有兩個火車停靠站。公路公路升級縣道 317 公路,建設向南通往國道 G332 的二級公路,鎮所在地通往中心嘎查公路等在三級以上,規劃期內實現所有基層嘎查通公路。175.25.2 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全鎮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根據鄉鎮層級、村/組層級”兩級體系進行配置。規劃強化原有鄉鎮級設施的改造升級,補好城鎮圈商業、文化設施的短板,以提升呼和諾爾鎮城鎮圈的公共服務水平。村/組層級設施重點完善體育、文化、教育設施配置。5.35.3 完善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完善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保障全鎮飲水安全,提升中心鎮區供水能力,規劃期末全鎮自來水飲用率達到17、 95%以上;中心鎮區配建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各基層村由于居住較分散,生活污水可以采取沼氣池厭氧處理或人工氧化塘處理。加強城鎮電網改造,各嘎查集中居民點應建設開閉所,減少電損,滿足生產和生活需求,18發展風、光電等清潔能源;加強郵政等快速業務投放點的設置;全鎮通信網絡與旗縣接軌,發展 5G 等通信業務;中心鎮區配建垃圾填埋場,各嘎查集中居民點設垃圾收集點。六、中心鎮區規劃6.16.1用地布局用地布局中心鎮區城鎮生活區在現狀建成區的基礎上進行用地整合,城鎮產業用地向東發展,并在濱洲線以南依托鑫祥牧業公司向西發展集約化養殖區,擴大集約化養殖規模,實現鎮區人畜分離發展。196.26.2 公共服務設施公18、共服務設施結合歷史文化名鎮的建設,規劃設置地方特色文化博物館,完善體育設施建設,規劃一處體育場館;增設養老型社會福利設施。206.36.3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規劃增加中心鎮區縱向交通連接,結合現有道路發展肌理,明確道路等級,規劃形成“兩橫、兩縱”的干路結構。6.46.4 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給排水方面給排水方面。改造現有給水主干網,需保溫后淺埋。中心鎮區規劃新建一處集中污水處理設施,規劃期末污水處理率達到 90%以上;雨水排放采用管網進行重力自流排放。21電力通信方面電力通信方面:中心鎮區供電采用現有鎮區西側變電站作為供電電源;通信建設統一的管道,各類通信線路統一敷設,共建共享。燃氣燃氣、供熱方面供19、熱方面:規劃中心鎮區燃氣采用瓶裝供應方式,在鎮區東側預留燃氣儲氣站,采用液化天然氣供氣;規劃期末中心鎮區集中供熱普及率爭取達到 90%,規劃在中心鎮區22東側新建一處集中供熱熱源,滿足城鎮集中供熱發展需求。環衛設施:環衛設施:在中心鎮區合理配置四座小型垃圾收集站,一處垃圾轉運站,結合鎮區周邊用地類型,在鎮東南約 6.0公里處規劃一處垃圾填埋場。23七、規劃實施傳導落實上位規劃落實上位規劃。重點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生態保護紅線面積、耕地保有量、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等約束性指標等內容以及重要控制線、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20、引導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引導。規劃落實陳巴爾虎旗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單元劃定成果,明確單元內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道路交通設施、防災減災設施數量與等級要求。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四線”等重要控制線的位置、數量及其他管控要求。村莊規劃引導村莊規劃引導。根據鎮規劃確定的嘎查分類、規模等級和發展要求,有序推進實用性嘎查規劃編制,明確嘎查規劃編制數量和名單。對嘎查提出等級類型、發展方向等引導內容。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底線管控指標規模和空間布局傳導至嘎查。對專項規劃的傳導對專項規劃的傳導。建議在全鎮產業發展、旅游規劃、現代農牧業、基礎設施、歷史文化名鎮等方面編制專項規劃,更好的指導呼和諾爾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