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蘊縣庫爾特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6722
2024-07-09
33頁
11.82MB
1、富蘊縣庫爾特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 富蘊縣庫爾特鄉人民政府民政府2024年7月1 規劃范圍和期限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2 發展戰略目標2.1 發展定位2.2 發展戰略2.3 發展目標3 國土空間格局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科學劃定“三條控制線”3.3 規劃分區3.4 村莊規劃發展指引和傳導4 國土空間保護4.1 強化耕地資源保護4.2 推進自然資源統籌保護利用5 國土空間開發5.1 產業發展規劃5.2 綜合交通規劃5.3 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規劃5.4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5.5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6 國土空間整治與修復6.1 國土空間整治6.2 生態修復7 2、鎮區規劃7.1 鎮區職能定位7.2 鎮區功能結構7.3 鎮區綜合交通規劃8 規劃實施保障8.1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8.2 深化規劃實施的保障制度8.3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規劃范圍和期限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本次規劃范圍為鄉域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為5843.07平方公里。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發展戰略目標2.1 發展定位2.2 發展戰略2.3 發展目標2.1 發展定位發展戰略2.2富蘊縣庫爾特鄉的發展定位為:富蘊縣中部一般鄉鎮烏河流域以種植業為主、沿山片區以養殖業為主、近郊片區(以阿舍勒村為主的緊3、鄰縣城村莊)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北部以旅游為主的鄉鎮以發展、增收為目標,按照“以設施農業為主體,牽動一產、托舉三產”的思路,積極引導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延伸產業鏈條,增加農畜產品附加值。富蘊縣人文旅游資源類型較為豐富,發揮旅游發展軸線集聚擴散作用,打造全域空間旅游廊道。旅游發展農業+戰略2.3 發展目標結合區位和產業優勢,初步構建鄉域發展格局,鄉域內現狀城鄉建設用地減量提質取得階段性進展,整體生態環境極大提升,近期建設項目有序推進。建成產業強勁、環境優美、特色突出、和諧宜居、城鄉共進的發展型城鎮。文旅休閑的功能擴大,村莊環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形成城鄉協同、聯動發展的特色城鄉體系。2025年2034、5年國土空間格局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科學劃定“三條控制線”3.3 規劃分區3.4 村莊規劃發展指引和傳導3.5 優化鎮區空間格局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p 構建“一心、兩帶、三片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兩帶三片一心以自然地理格局為基礎,結合適宜性分析,合理構建生態屏障和廊道,明確開發保護區域、軸帶及重要節點,確定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北部阿爾泰山生態保護功能區,中部準噶爾盆地北緣綠洲防護經濟林區、南部準噶爾盆地荒漠植被恢復區。額爾齊斯河谷生態保護恢復帶;烏倫古河河谷生態保護恢復帶。鎮區作為鄉鎮管理服務中心。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在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落實上位國土空間5、規劃要求,避讓自然災害高風險區域,有序引導鄉鎮建設,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鞏固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一經劃定未經批準,嚴禁擅自調整。落實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庫爾特鄉鄉域內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160806.67公頃。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庫爾特鄉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636.02公頃。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3.2 科學劃定“三條控制線”3.3 規劃分區庫爾特鄉規劃分區劃定為生態保護區(面積為160806.67公頃)、生態控制區(面積為250931.56公頃)、農田保護區(面積為4863.34公頃)、鄉村發展區(面積為167403.3公頃)和礦產能源發展區6、(面積為302.55公頃)。113.4 村莊規劃發展指引和傳導p 鎮村體系規劃庫爾特鄉村鎮規模等級結構分為三級:鎮區中心村基層村。鎮區庫爾特鎮區,規劃人口2000人;中心村阿舍勒村,人口為1400人;溫都爾哈拉村,人口1700人。基層村喀拉巴蓋村、蘇普特村、達拉吾孜村、薩爾巴斯村、布拉特村、吉拉特村、曲庫爾特村。3.4 村莊規劃發展指引和傳導p 村莊分類庫爾特鄉村莊劃分為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和穩步改善類,其中城郊融合類1個,集聚提升類2個,穩步改善類7個。序號行政村類型名稱數量人口規模(人)備注1集聚提升類阿舍勒村11400 2溫都爾哈拉村11700 3城郊融合類庫爾特村11640 4穩步改7、善類布拉特村11830 5薩爾巴斯村1380 6曲庫爾特村11525 7達拉吾孜村1900 8喀拉巴蓋村1630 9蘇普特村1560 10吉拉特村11280合計-10 國土空間保護4.1 強化耕地資源保護4.2 推進自然資源統籌保護利用4.1 強化耕地資源保護p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嚴格落實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全面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穩妥有序恢復耕地落實耕地保護目標。p 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管護堅決制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強化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建設。啟動草原生態修復工程,保護天然草原資源。加大 人工種草投入力度,提高 草原牧草供應能力。合理劃定礦產資源禁采區、8、限采區等開發利用分區。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提高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對問題突出的重點河流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分區管控,推進綠色礦山建設p 強化水資源保護力度,加強河湖系統治理4.2 推進自然資源統籌保護利用 實施草原生態修復工程,有效提升草原面積國土空間開發5.1 產業發展規劃5.2 綜合交通規劃5.3 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規劃5.4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5.5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p 產業空間布局5.1 產業發展規劃 沿山片區以養殖業為主,同時發展旅游業,完善富蘊段G331千里畫廊風景道,打造331旅游線路。烏倫古河流域片區1、種植業:構建9、烏河流域示范種植區。2、旅游業: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統籌兼顧,整體規劃,分期實施;依托烏倫古河及鄉村自然環境打造河谷生態觀光。近郊片區1、微小企業產業園在阿舍勒村北側打造微小企業產業園,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如格瓦斯加工廠、牛羊肉屠宰分割、冷鏈物流等。2、旅游業由蘇普特村至大橋的道路是通往富蘊段G331千里畫廊風景道的重要旅游線路;規劃打造富蘊縣城至庫爾特鄉一日游,可途徑蘇普特村、庫爾特鄉、大橋、喀依爾特村、鐵買克鄉、可可托海鎮。可可蘇里景區;形成旅游環線,帶動經濟發展。鎮域交通包含鐵路、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等的綜合交通體系。鐵路:已建阿勒泰富蘊準東鐵路從鄉域中北部東西向通過,在庫爾特鄉未設10、置鐵路交通站場。國道:包括G216和G331(在建),G216是連接縣市之間的交通大動脈;G331是連接縣市之間的旅游大動脈。省道:包括S324,是烏河流域連接各鄉鎮之間的交通要道;縣道:包括X857和X856線,X857是連接喀拉布勒根鄉鎮村與G216之間的主要道路,X856是連接富蘊縣城與庫爾特鄉之間的主要道路。鄉道:Y208、Y247、Y224、Y227和Y225線,是連接烏河流域村莊之間及鎮村之間的主要道路。礦區資源路從鄉域北部山區通過。p 打造一體融合的鄉域交通網絡5.2 綜合交通規劃因地制宜完善全域公共服務設施,落實上位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提出的鄉鎮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要求,依據規劃常住11、人口規模及結構,參照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相關標準,因地制宜構建完善的鄉鎮域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和鎮村社區生活圈體系。p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5.3 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規劃p 鄉域供水設施規劃5.4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給水)庫爾特鄉供水范圍涉及10個村莊,總人口3014戶11315人。沿山片區:對村鎮現有供水點進行改擴建,對老化管網進行更新改造,保證村鎮人口和牲畜的用水需求。近郊片區:阿舍勒村、達阿吾孜村等近郊村莊供水接縣城給水管網。烏倫古河流域:溫都爾哈拉村、布拉特村、曲庫爾特村等沿線村莊供水來自打井。p 鄉域排水設施規劃5.4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排水)保留現狀庫爾特鄉鎮區西南側鄉鎮污水處理廠及中12、水庫,污水處理規模為200立方米/日。沿山片區:鎮區污水通過管道排入污水收集池,再由吸污車將污水排至鄉鎮污水處理廠;烏倫古河流域村莊:溫都爾哈拉村和布拉特村污水排入村莊共建的一體化處理設備,曲庫爾特村污水排入村莊新建的一體化處理設備;近郊片區:村莊污水排至村莊污水收集池,收集的污水由吸污車輛統一運至縣城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p 鄉域環衛工程規劃5.4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環衛)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鄉處理”垃圾收運處理模式。鎮區、中心村設設置垃圾轉運站,基層村設置垃圾收集點。鎮區生活垃圾統一清運至庫爾特鄉已建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近郊片區村莊設置垃圾收集點,由垃圾轉運車統一13、運至縣城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烏河流域村莊設置垃圾收集點,由垃圾轉運車統一運至就近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鎮區根據服務半徑和人流集散布局公共廁所,村莊結合村委會建設村級公廁。5.5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p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p 消防工程規劃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重點針對建設區和林區進行消防工作。規劃在鄉政府院內配建鄉鎮消防站,在村莊配建小型消防站。鎮區按照500米半徑結合供水主干管設置消防水鶴,每個村莊在中心區域結合供水干管設置消防水鶴。提升森林火災防控水平。完善森林火災監測預警體系,實現重要山體火情監測全覆蓋,強化森林火災高風險區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和林火阻隔系統建設,形成完備的森林火災14、預防和保障體系,全面提升綜合防控能力。p 抗震工程規劃庫爾特鎮區工程建設抗震設防采取“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則,要求鎮區在遭受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要使工程設施的損壞及地震所產生的次生災害不致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p 防洪規劃加強西柏林水庫和達拉阿吾孜水庫的除險加固,保證農業用水的可靠性。加強溝渠治理,修建水利設施,開源節流,農業發展節水灌溉,工業發展中水利用,同時做好鄉域內防洪設施建設,防治水土流失及洪澇災害。完善防洪除澇體系。以鄉域北部以山洪防治為重點,兩河流域以河洪防治為重點,加強上下游系統聯合調度,構建截、蓄、疏、排相結合的防洪體系。國土空間整治修復6.1 國土整治6.2 生15、態修復6.1 國土整治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順應現代農業發展和適度規模經營需要,統籌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旱改水、現有耕地提質改造、恢復耕地、宜耕后備資源開發等,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田生態。統籌農村宅基地、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公益事業、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各項建設用地。有序開展農村宅基地、工礦廢棄地、城鎮低效用地以及其他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整理優化建設用地布局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水平整體提檔升級。開展森林草原生態修復落實阿爾泰山森林草原國家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阿爾泰山山地森林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建設,全面保護天然林資源,16、加強水源涵養林、防護林建設和退化林修復。加快草原生態修復。堅持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采取圍封禁牧、補播改良、補充灌溉、鼠蟲病害和毒害草治理、人工種草等措施,繼續實施退耕還草和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加快退化草原植被恢復。開展荒漠化草場生態修復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的管控力度,減少沙區人類活動影響。繼續推行禁止濫樵采、禁止濫放牧、禁止濫開墾的“三禁”制度。依法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的管控,規范沙區各類開發建設活動,促進荒漠植被自然修復,減少人為破壞影響。加大準噶爾盆地北緣防沙治沙力度。開展流域生態修復分類分段開展河流生態修復工程。對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進行分類分河段保護與修復。對額爾齊斯河17、縣城下游段,烏倫古河溫都哈拉段、進行分類分河段保護與修復。推動湖泊修復工程建設。針對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等河流尾閭湖泊濕地實施生態補水、植被保護與修復措施。6.2 生態修復231鎮區規劃7.1 鎮區職能定位7.2 鎮區功能結構7.3 鎮區綜合交通規劃7.1 鎮區職能定位庫爾特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交通、旅游服務業為主導的生態宜居小城鎮7.2 鎮區功能結構p“一心、一軸、三片區”的空間布局結構 一心:以鄉政府區域為中心,形成鎮區公共服務中心,該區包括鄉政府、文化活動中心和商業服務中心。一軸:沿縣道856線形成鎮區南北向城鎮發展軸。三片區:北部的居住生活片區;南部的公服配套區;西部的村莊生活片區18、。7.3 鎮區綜合交通規劃p道路交通現狀鎮區主要道路為縣城至庫爾特鄉的856縣道和多條東西向的鄉村道路,巷道主要分布于鎮區東部。p道路規劃根據庫爾特鄉鎮區的地形特點及鎮區形態,鎮區道路采用網格狀道路結構。p道路等級及斷面鎮區道路等級分為干路、支路和巷道三級。干路紅線寬度為16米,支路紅線寬度為10米,巷道紅線寬度為8米。規劃實施保障8.1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8.2 深化規劃實施的保障制度8.3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8.1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實施保障加強黨委、政府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的領導,高位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按照自治區“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框架,建立編制實施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的共同責任機制,加強部門上下聯動。8.2 深化規劃實施的制度保障完善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編制審批與實施管理的相關法規和技術導則,加強法規技術保障。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探索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生態治理補貼制度。健全用途管制制度,對所有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建立全過程、多渠道的公眾參與機制,充分保障公眾參與規劃權利。8.3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推動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實現規劃全周期管理,為國土空間的精細化治理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