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牡丹區沙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6745
2024-07-09
34頁
3.27MB
1、菏澤市牡丹區沙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集稿)沙土鎮人民政府2023年9月前言FOREWORD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推動沙土鎮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戰略有效實施、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順應新時代新環境新要求,我鎮組織編制了菏澤市牡丹區沙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沙土鎮行政轄區全部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具體安排,是指導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2、。目 錄01規劃總則 指導思想 規劃原則 規劃范圍與期限02發展目標與定位 發展目標 總體定位 發展策略0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總體格局 底線約束 分區管控04鎮村統籌發展 鎮村體系規劃 產業發展規劃 特色風貌塑造05綜合支撐體系 綜合交通 市政公服設施 安全韌性與防災減災06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國土整治 生態修復07規劃傳到與實施 規劃傳導與落實 近期建設01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與期限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3、若干意見有關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為主線,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建立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統一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切實發揮好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全面提升沙土鎮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實現沙土鎮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空間保障。規劃原則城鄉融合,優化布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統籌優化城鄉空間和資源配置,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農業農村現4、代化,建立全要素全方位一體化的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秩序。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注重洙趙新河流域生態保護,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底線約束,落實三區三線,嚴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規劃原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人為本,品質提升。結合鄉鎮發展實際,深入挖掘自然稟賦、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突出沙土特色,創新開發和保護方式,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發展旅游產業,推動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特色城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在保證沙5、土特色建筑肌理基礎上,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實現城鄉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公眾參與、開放共享。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征求公眾意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部門協調溝通,建立上下聯動機制,提升規劃操作性,確保規劃能用、管用、好用。規劃范圍與期限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牡丹區沙土鎮鎮域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為12971.46公頃。規劃期限本次規劃基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02發展目標與定位發展目標總體定位發展策略發展目標2025年兩條空間管制線(沙土鎮無生態保護紅線)全面落地6、;各級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復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鎮融合度顯著提升,充滿活力的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奠定;國土空間的保護、利用、整治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2035年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環境優美,安全和諧、高效開放、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建成沙土特色食品小鎮。總體定位食品加工產業的龍頭城鎮、牡丹區一區三園的重要節點以現代農業、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為主導的宜居、宜業、宜商的現代化沙土宜居鎮區布局合理生活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宜業足夠的就業崗位工作環境舒適交通便利產城融合宜商配套設施完善產業用地充足扶持政策發7、展策略優化格局,構建和諧國土空間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協調共融的總體格局。提高效率,建設高效國土空間增值提效:提升產業附加值,提高土地價值綜合整治:增減掛鉤,提高國土利用效率提升品質,打造品質國土空間設施提升:補足短板,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品質提升:打造特色工業旅游,塑造沙土特色風貌0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總體格局底線約束分區管制總體格局規劃構建“一軸、兩廊道、七片區、多節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軸:城鎮發展軸兩廊:生態保護廊道,城鎮主要交通廊道七片區:板材加工生產區、傳統農業種植區、果蔬種植示范基地、食品小鎮集中發展區、精品農業種植區、陸港產業發展區、生產農業綜合體驗區底線約束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8、保護任務,保證適度合理的規模和穩定性,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沙土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落實上位規劃已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的理念科學規劃城鎮總體空間格局。分區管控結合三線劃定成果、三類空間劃分、以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以沙土鎮空間特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著眼點,按照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原則,優化并細分沙土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確定分區主導功能與主要用途方向。根據沙土鎮實際情況,規劃分區包括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并對不同分區提出不同管控措施。04鎮村統籌發展鎮村體系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特色風貌塑造鎮村體系規9、劃 鎮村體系布局村鎮體系等級結構劃分三級:中心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中心鎮區: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活動中心。中心村:與中心鎮區及各基層村交通方便,公共服務設施相對完善。基層村:轄區生活集聚和生活服務中心。鎮村體系規劃 村莊建設用地控制引導永久基本農田耕地村莊居民點零星建設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永久基本農田耕地村莊居民點集聚可增加5%建設用地,作為留白用地用地調整集聚發展類村莊建設用地控制引導:集聚發展類的村應在原村址的基礎上,集中集約發展,調整用地結構,增加公共服務設施的比例,為周邊村莊提供更加豐富的公共服務。可在現狀建設用地規模的基礎上增加5%的留白用地。鎮村體系規劃 村莊建設用地控制引導永10、久基本農田耕地村莊居民點零星建設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永久基本農田耕地村莊居民點集聚減量減量用地調整在現有建設用地的基礎上減量10%存續提升類村莊建設用地控制引導:存續提升類的村應進行減量化發展,對空心戶和危房整治,控制村莊增長邊界,需要新增的產業項目,應引導往城鎮集中建設。農村住宅允許在已批的宅基地上進行房屋翻新。建設用地宜在現狀建設用地規模的基礎上減10%。產業發展規劃 總體框架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業外延式發展為核心以沙土鎮的地理環境及文化資源為催化劑以功能區及社區生活圈為產業承載單元規劃通過對沙土鎮村莊產業發展現狀的分析,從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對沙土鎮農村產業做出宏觀部署11、。沙土鎮農村產業應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業外延式發展為核心、以沙土的地理環境及文化資源為催化劑、以功能區及社區生活圈為產業承載單元,挖掘特色資源,補齊短板,融入沙土文化元素,再造鄉村發展之力,實現全域鄉村產業的統籌發展。產業發展規劃 發展模式 發展方向特色風貌塑造對集中建設區的布局形態、建筑風格、建筑朝向、體量色彩提出統一引導要求;針對主要出入口、廣場、公共空間、重要景觀節點等標志性地段提出風貌指引和設計意向。鎮集中建設區內集約緊湊發展,引導居民集中居住,體現鎮區的舒適宜居。鎮區設計指引 鄉村設計指引 嚴格控制建筑高度。點狀節點空間注重環境衛生的保護,宅前不堆放柴草,增設柴草堆放點12、;道路、街巷等線狀空間要符合村莊肌理,提出沿路型建筑風貌管控要求。05綜合支撐體系綜合交通市政公服設施安全韌性與防災減災綜合交通構建以國道和縣道為主干,鄉道和村道為補充的交通體系,形成“六橫三縱”的路網骨架。六橫三縱王莊-周口(龍鳳路)、緯一路、緯二路、國道327、沙土南外環、淮河路。裕城路、五沙路-機場連線、裕東路(龍鳳路)市政公服設施 市政設施給水: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排水:堅持雨污分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排水體系,完善污水處理系統,強化治理雨水積水點。電力:保留現狀供電方式及供電線路,對部分線路改造,降低線損,保13、證供電安全性和穩定性。電信:加大加強移動通信的覆蓋面,加大有線電視的覆蓋面,將光纜或同軸電纜送至各電視用戶。熱力:保留現狀供熱公司,提高供熱能力,至規劃末年鎮駐地供熱普及率達到100%,村莊供熱普及率60%。燃氣:規劃保留現狀原有供氣站,本著多種氣源互補的原則,減少瓶裝液化石油氣。環衛: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置體系,保留現在垃圾轉運站并提高處理能力。市政公服設施 公共服務設施以鎮區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為重點,借助發展契機,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布局。鎮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按照鎮村統籌的思路,在鎮集中建設區配置公共服務設施資源,合理布局。堅持以鎮區為核心,服務鄉村。農14、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類別項目名稱千人指標(/千人)一般規模()建筑面積用地面積建筑面積用地面積社區管理服務中心200500教育設施幼兒園100-150100-150小學400-600600-800文體設施文化活動站100300-1000衛生養老衛生室2080-200商業服務農貿市場50200-500安全韌性與防災減災防洪抗震消防人防按照防洪標準(GB5020194),根據沙土鎮實際情況和環境條件,確定沙土鎮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農村防洪標準達到10年一遇。根據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沙土鎮地震設防烈度為7度,重點工程和生命線工程提高一個等級設防。規劃完善鎮15、區消防站,結合給水規劃,在建設區形成環支狀管網,增大供水能力,保證消防供水的安全性。服務平時功能,保障戰時功能,人防建設考慮平戰結合,應在鄉鎮建設中利用建設防空地下室來補充。06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整治生態修復國土整治 提升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效率,促進城鄉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保障糧食安全,提高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水平。控制區域自然生態問題,恢復“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坑塘和溝渠整治重點河流修復國有林場保護修復生態修復本次規劃涉及到的生態修復主要是太平溜、洙水河、洙趙新河的修復及生16、態景觀建設。07規劃傳到與實施規劃傳導與落實近期建設規劃傳導與落實對上位規劃的落實對村莊規劃的傳導落實菏澤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下達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城鎮開發邊界集中建設區、耕地保有量等量化指標和管控要求,落實上級規劃確定的重大設施布局,以及重要控制線、重要交通廊道、生態修復、國土整治等任務。對村莊規劃提出等級類型、發展方向等引導。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底線管控指標規模和空間布局傳導至村莊。全域范圍內的村莊規劃和詳細嚴格落實本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不得突破。落實傳導指引指導近期建設耕地資源保護城鄉環境優化生態環境治理建設用地整理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將永久基本農田內非耕地有序退出,嚴格落實管控措施。以鎮區為核心,完善城鎮相對短板的公共服務設施,分類引導村莊進行各類建設活動和人居環境提升,促進城鄉統籌發展。重點對鎮域內太平溜、洙水河、洙趙新河三條河流進行河道治理,嚴禁在河道內進行采砂取土、傾倒垃圾等活動。有效盤活村莊閑置宅基地、空閑地等存量用地,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本著“宜農則農、宜林則林”的原則進行,優先進行復墾、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