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縣鳳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6765
2024-07-09
23頁
9.72MB
1、鄄城縣鳳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 0 2 1-2 0 3 5 年)(公眾征求意見稿)為明確鳳凰鎮國土空間保護和開發格局,指導鳳凰鎮城鎮建設為明確鳳凰鎮國土空間保護和開發格局,指導鳳凰鎮城鎮建設和發展,協調鎮域空間布局,統籌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改善和發展,協調鎮域空間布局,統籌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改善人居環境,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人居環境,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201918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院辦公廳 (廳字(廳字201920194848號)(號)2、(20192019年)、山東省鄉鎮國土空間總年)、山東省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導則(試行)(體規劃編制導則(試行)(20192019年)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年)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編制鄄城縣鳳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鄄城縣鳳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21-2035年)。年)。本規劃是指導鳳凰鎮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和城鄉本規劃是指導鳳凰鎮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和城鄉建設的法律性文件,是編制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的依據,涉及規劃建設的法律性文件,是編制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的依據,涉及規劃區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的各項活動,不得違背本規劃的要求。區范圍內國土3、空間開發的各項活動,不得違背本規劃的要求。01 規劃總則規劃總則02 目標愿景目標愿景03 總體格局總體格局04 產業布局產業布局與與設施配套設施配套05 打造集約高效城鎮空間造集約高效城鎮空間06 構建安全韌性設施網絡建安全韌性設施網絡07 保障機制保障機制01規劃總則p 1.1 指導思想p 1.2 規劃原則p 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總則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標定位,堅持新發展理4、念,統籌全域要素配置,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規劃原則城鄉融合,優化布局城鄉融合,優化布局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統籌優化城鄉空間和資源配置,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建立全要素全方位一體化的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秩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底線約束,落實三區三線,嚴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因地制5、宜,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鄉鎮發展實際,深入挖掘自然稟賦、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突出地域特色,創新開發和保護方式,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推動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特色城鎮。以人為本、品質提升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實現城鄉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公眾參與、開放共享公眾參與、開放共享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征求公眾意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部門協調溝通,建立上下聯動機制,提升規劃操作性,確保規劃能用、管用、好用。規劃6、總則規劃范圍與期限02目標愿景p 2.1 總體定位p 2.2 發展目標p 2.3 發展戰略目標愿景總體定位發展目標根據鳳凰鎮總體定位,綜合考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整治的現狀和任務,提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規劃目標:菏澤市工業示范鎮、鄄城縣城郊宜居宜業特色鎮。菏澤市工業示范鎮、鄄城縣城郊宜居宜業特色鎮。兩個階段發展目標:2025年:完善農村社區配套設施建設,有序進行鎮區新型社區建設;2035年:融入中心城區,城鄉發展高于菏澤市平均水平;經濟更加繁榮,人民更加富裕,社會更加和諧,群眾更加幸福。以建設工業強鎮為總體目標,以兩新融合為契機,以城鄉融合為目標,以建設工業強鎮為總體目標,以兩新融合為契機,以7、城鄉融合為目標,并通過產業發展、城鄉融合、環境提升等多種維度進行落實。并通過產業發展、城鄉融合、環境提升等多種維度進行落實。目標愿景發展戰略戰略體系戰略應對主要措施區域發展戰略生態發展戰略品質發展戰略城鄉發展戰略區域協同底線管控融合升級城鄉統籌明確區域職能連通區域脈絡內外協調統籌聯動以短板定容量以容量定規模三線約束底線管控三產融合提規提質生態修復環境提升全域統籌服務均等鄉村振興03總體格局p 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p 3.2 統籌劃定國土空間控制線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形成規劃形成“”的總體的總體空間格局,依靠菏澤市和鄄城縣輻射效應,帶動鳳凰鎮快速空間格局,依靠菏澤市和鄄城縣輻射效應,帶動鳳凰8、鎮快速發展。發展。統籌劃定國土空間控制線按照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優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是在鎮域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實行分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內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必須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和山東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嚴控建設占用永9、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是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城鎮開發邊界一經劃定,規劃期內原則上不得調整,因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等原因確需調整的,報國土空間規劃原審批機關審批。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04產業布局與設施配套p 4.1 優化產業布局p 4.2 提升設施服務水平優化產業布局構建“兩軸六區”的產業發展格局兩軸:兩軸:鎮域景觀軸、鎮域發展軸;六區:六區:城鎮綜合服務區、城鎮產業發展區、生態觀光旅游區、現代農業種植區、近郊果蔬種植區、濱河休閑農業發展區。提升設施服務水平打造高品質“區域-鄉鎮-鄉村”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以15分鐘服務圈10、理念,打造高品質“區域-鄉鎮-鄉村”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聚焦一老一小服務場景,增強鳳凰鎮作為城區東部的公共服務輻射帶動效應。05打造集約高效城鎮空間p 5.1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p 5.2 完善多級公共服務體系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一一核核雙雙心心兩兩軸軸兩兩帶帶兩兩區區一核雙心:一核雙心:鎮區綜合服務核心、北部產業發展節點和南部生態景觀節點;兩軸:兩軸:鎮區東側南北向的城鎮服務發展軸和西側貫穿產業片區的城鎮產業發展軸;兩帶:兩帶:沿省道338的城鎮交通聯系帶和沿城市景觀廊道的城鎮生態景觀帶;兩區:兩區:鎮駐地的城鎮人居環境宜居區和鎮區北部的產業綜合發展示范區。完善多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15分鐘幸福生11、活圈”按照步行15分鐘可達的要求,合理布局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應對人口增長、就業結構多元化趨勢,按照全齡友好、功能復合、職住平衡的原則,以社區生活圈為單元配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開敞空間。針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重視老年社區建設,對現有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重視兒童發展,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06構建安全韌性設施網絡p 6.1 構建高效便捷交通系統p 6.2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打造“外暢、內聯、質優“的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在鎮域內形成“兩橫兩縱”的干線路網結構,鎮區道路達到三級路以上標準。村莊道路布局應保證道路車行入戶。結合鎮域內交通網絡建設公共交通系統,并12、在各主要社區設置相應的公交站點,為居民出行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按照全域覆蓋、分類布局、方便實用的原則,實施區域聯合供按照全域覆蓋、分類布局、方便實用的原則,實施區域聯合供水,采用水,采用“分散為主、適度集中分散為主、適度集中”的污水處理模式,補齊鎮村其他的污水處理模式,補齊鎮村其他各類市政設施短板,合理預留重要市政廊道各類市政設施短板,合理預留重要市政廊道鎮域內供水采用集中供水的方式,以第三水廠為供水水源,向鎮區和周邊社區實行供水。規劃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鎮區污水管道以枝狀分布,規劃污水主干管沿主要道路敷設,生活片區各個地塊的污水沿污水支管排入主干管,并最終流入縣城第13、二污水處理廠。規劃保留110kV鳳凰變電站,220kV孫臏變電站,不再新建變電站。結合市政道路建設跟進管線建設,對整個城區進行通信資源建設實現電信線纜全部入地,沿道路設置電信排管或電纜溝。同時積極擴展移動通信以及寬帶業務,實現多種通信方式并存。由鎮區中部天燃氣門站供氣,氣源接自西氣東輸平泰支線。中心村:近期以液化氣作為主要的氣源,同時大力發展沼氣、秸稈制氣以及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綜合利用,遠期實現管網供氣。07保障機制p 7.1 完善實施保障機制p 7.2 強化規劃傳導與管控體系保障機制完善實施保障機制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黨的領導,以實現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完善法規制度體系與實施保障機制,深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建設國土空間“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有效保障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強化規劃傳導與管控體系p 落實規劃管理主體責任p 健全國土空間委員會制度p 健全法律法規和規劃標準體系p 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體系p 強化重點領域與地區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