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撓度變形控制QC成果報告.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7080
2024-07-09
10頁
1.73MB
1、煙囪煙囪電動電動升模施工平臺升模施工平臺撓撓度度變變形控制形控制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控制QC小組一、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華能渭南熱電聯產(2350MW)機組工程煙囪為210/7.5m套筒式鋼筋混凝土煙囪外筒,筒身0.00m外直徑21.6m,壁厚0.55m;出口外直徑12m,壁厚0.3m。外筒筒身共設四種坡度,0.0060.00m,i=0.05;60.00100.00m,i=0.03;100.00140.00m,i=0.015;140.00207.00m,i=0.000。外筒內側0.00105.0m設鋼Z字型斜爬梯,105.0m206m為直爬梯,在37.85m、77.0m、105.0m、2、135.0m、165m、195m、206m設鋼格柵平臺和鋼梁混凝土平臺;輸煤棧橋從中南北貫通。本QC小組致力于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控制控制。工程設計特點與難點:煙囪是一個薄壁圓柱形高聳構筑物,相對于一般建筑物而言,其施工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采用電動升模施工工藝時,施工過程中要架設一個與煙囪同步上升的施工平臺。由于施工平臺自重大,承載在50噸左右,受力工況復雜,并且支撐施工平臺輻射梁的支撐點隨煙囪高度增長不斷往中心移動,工作過程中施工平臺處于浮動狀態,特別是當平臺受力不均時會產生難以調整的變形和位移,且在垂直方向產生的位移嚴重影響施工平臺的安全。因此,如何通過相關措施將煙囪施工平臺撓3、度變形降到最低,對煙囪電動升模施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小組簡介二、小組簡介 小組主要成員由作業人員組成(見圖表-1)。圖表-1 QC小組成員組成表小組名稱浙江二建華能渭南熱電聯產(2350MW)機組工程項目部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控制QC小組小組成立時間2017年10月20日小組活動時間2017年10月25日至2017年11月20日TQC培訓情況均經TQC培訓序號姓名性別文化程度職務或職稱小組職務分工1男本科項目經理組長負責開展小組活動。2男本科項目副經理副組長指導小組活動并記錄3男本科項目總工副組長指導小組活動并記錄4男本科質量科科長組員負責質量情況檢查5男本科工程科科長組員負4、責施工情況檢查6男專科施工員組員負責施工情況記錄與跟蹤7男本科施工員組員負責施工情況記錄與跟蹤8男專科質量員組員負責質量情況記錄與跟蹤9男專科質量員組員負責原材檢測10男專科材設科科長組員負責材料采購11男專中材料員組員負責材料跟蹤記錄12男高中作業班組組長組員負責施工平臺組裝及現場清理三、三、PDCAPDCA循環(循環(20172017年年1010月月2525日至日至20172017年年1111月月2020日)日)目標:分析原因,解決問題,使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值達到預定目標。1、計劃階段(P)(1)選題理由 煙囪工程作為華能渭南熱電聯產(2350MW)機組工程亮點工程之一。為達到業5、主“創創中中國國電電力力優質優質工程,爭工程,爭創創國家國家優質優質工程工程”的工程建設目標,本煙囪工程列為項目部創單項精品工程。煙囪是火力發電廠的標志性建筑,具有比其它建(構)筑物高度更高、施工更難的顯著特點。在采用電動升模工藝施工煙囪外筒時,如何解決電動升模施工平臺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成為了日益凸顯的新課題。由于煙囪施工平臺自重及輻射梁跨度大,且受力工況復雜,為了防止電動升模施工平臺組裝、使用及提升過程中撓度變形過大給工程施工帶來安全隱患,本小組將基于目前煙囪施工實例對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撓度變形進行有效控制。做到對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撓度變形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使電動升模施工平臺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更加6、平穩、更加安全,具有顯著的工程應用價值。(2)現狀調查本QC小組通過對華能渭南熱電聯產(2350MW)機組工程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統計和分析,發現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值局部出現超出設計允許值。具體調查及統計情況見下表。圖表-2施工平臺三級加載試壓記錄見下表:平臺123456789101112第一次1.81.51.61.51.71.71.91.71.51.61.51.5第二次3.62.72.82.62.93.03.83.02.82.82.92.8第三次5.34.03.93.53.84.05.24.13.93.94.14.0允許值5.1cm5.1cm5.1cm5.17、cm5.1cm5.1cm 5.1cm5.1cm5.1cm5.1cm 5.1cm 5.1cm 制表:盧盛榮 審核:溫國鵬 施工平臺試壓分別取12個測點進行觀測,經現場試壓后測定:施工平臺第三次撓度變形最大值為5.4cm,大于撓度允許變形值5.1cm;試壓結果顯示,施工平臺撓度變形值局部大于撓度變形允許值,且其余變形值較大,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通過以上調查統計情況可以看出:前期施工過程中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值均較大,且有局部點位超出設計允許值,沒有完全達到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設計標準。(3)確定目標通過QC小組活動,從人、機、材、法、環等方面全面分析影響電動升模擾度變形的各種因素并進行全面、8、認真分析,控制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降低施工平臺變形量,從而達到消除因電動升模施工平臺組裝過程中撓度變形過大給平臺提升帶來的安全隱患的目的。(4)原因分析圖表-3 因果分析魚刺圖 缺乏質量意識 扳手陳舊 高空作業空間受限疏忽大意 懸索拉桿收緊不足 測量存在誤差 鼓圈木墊板厚度不夠 平臺起拱高度不夠 制圖人:盧盛榮 日期:2017年11月10日(5)根據小組成員討論及現場分析統計,確定影響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的要因。圖表-4 要因確認表序號末端原因調查驗證結論1缺乏質量意識部分人員對本工程質量意識不夠,技術素質不過硬,紀律性不強,發生質量問題要因2疏忽大意組裝人員存在粗心大意,影響組裝質9、量要因3扳手陳舊加強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并做好記錄 非要因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人機環料測法4高空作業空間受限施工平臺組裝時,均在高空作業,施工人員作業空間受限 非要因5鼓圈木墊板厚度不夠鼓圈木墊板厚度不一,部分木墊板厚度不夠非要因6懸索拉桿收緊不足組裝人員未進行懸索拉桿緊固的二次檢查,導致局部出現收緊不足,影響施工平臺擾度變形值偏大要因7平臺起拱高度不夠平臺起拱高度不滿足起拱要求 要因8測量存在誤差測量過程中存在偏差非要因制表人:盧盛榮 日期:2017年11月10日(6)從因果分析圖中看,因素有8條,經分析討論主要因素有3條,制定相應對策措施。(見圖表-5)圖表-5 對策措施表序號主要因10、素目標對策措施執行人 完成時間1缺乏質量意識提高全體施工人員質量意識經常對施工過程進行檢查,落實嚴格的獎罰制度,加強質量教育培訓,提高施工人員質量意識余洪平施工全過程2懸索拉桿收緊不足確保懸索拉桿收緊、可靠落實交底內容,加強對懸索拉桿收緊后的二次檢查,經檢查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余洪平施工全過程3平臺起拱高度不夠確保起拱高度30cm認真落實施工方法,根據技術方案施工,加強對平臺起拱的指導及檢查余洪平施工全過程制表人:盧盛榮 日期:2017年11月12日2、實施階段(D)(1)加強質量教育培訓,提高質量意識由項目部總工,QC小組副組長溫國鵬組織小組成員及本工程相關施工人員學習項目部質量管理手11、冊、項目創優實施細則、鋼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755-2012)、煙囪電動升模施工方案以及各分項工程施工技術交底等技術規程及其他相關施工規范文件。利用每周六項目部質量安全生產協調會組織學習相關質量技術知識,總結分析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制定下步工作重點關注的技術要點及改進措施。(2)認真落實施工方法,合理布置技術措施1)確保懸索拉桿收緊、可靠本工程煙囪施工平臺每根輻射梁下有一道懸索拉桿,采用32圓鋼及M36花蘭螺絲組成。為使懸索拉桿拉緊并使其與輻射梁和鼓圈之間均勻受力。在懸索拉桿安裝完成后,小組成員對所有懸索拉桿的受力狀態進行了全數檢查,并安排施工人員進行二次收緊懸索拉桿。最終確保了其12、與鼓圈、輻射梁處于拉緊受力狀態。懸索拉桿收緊 懸索拉桿收緊檢查 項目部技術交底 施工現場交底2)確保起拱高度煙囪電動升模整個施工平臺支撐在操作架上,操作架采用錨固螺栓附著在煙囪筒壁上。考慮到本工程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組裝高度處筒壁半徑較大,相應的施工平臺輻射梁跨度也較大,為把施工平臺撓度變形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通常采取在組裝施工平臺中央鼓圈時起拱30cm,以降低施工平臺在安裝和使用中的撓度變形量。由于施工平臺中央骨圈底部木墊板厚度不一致,致使施工平臺起拱高度不夠。為此需調整懸索拉桿受力狀態,使施工平臺鼓圈慢慢懸空至起拱高度為30cm,并保持施工平臺鼓圈懸空高度一致,然后采用厚度一致的木墊板將施工13、平臺鼓圈底部鋪設平穩,確保施工平臺鼓圈起拱高度。3)施工平臺限載及防偏載在平臺荷載技術措施上,我們采取在施工平臺上專門設置材料區域的辦法進行荷載堆放管理。材料堆放區域共設四個,分別位于十字線上以保證施工平臺受力均衡,材料堆放時應分散堆放,避免荷載集中。各個材料堆放區域掛限載牌,堆放荷載不得大于150kg/m2設計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平臺的限載最重要的還要做好現場的監督和管理,嚴格遵守限載制度,并加強每天管理人員帶班檢查,以保證在管理上將施工平臺限載和防偏載工作落實到位,保證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的使用安全。3、檢查階段(C)目標值檢查根據電動升模施工平臺設計要求,平臺施工荷載按1.5KN/14、M2計算,施工平臺撓度5.1cm。施工平臺組裝完成后,我們將對整個施工平臺進行試壓,以測定施工平臺撓度是否符合要求。施工平臺試壓試驗步驟:1)測量施工平臺試壓前的標高。2)在施工平臺上均勻布置1.25倍額定荷載重物,額定荷載為150kg/m2,配重為沙袋,分三級加載50、100、125。3)每次加載持荷時間20分鐘后測量施工平臺的標高。4)檢查整個施工平臺撓度是否符合要求。5)卸去施工平臺上的試驗荷載。圖表-6施工平臺三級加載試壓記錄見下表:平臺123456789101112第一次0.60.80.70.90.80.70.70.80.60.90.80.7第二次1.11.41.51.41.31.415、1.21.31.31.51.51.3第三次1.71.92.11.81.92.01.61.91.82.12.21.8允許值5.1cm5.1cm5.1cm5.1cm5.1cm5.1cm 5.1cm5.1cm5.1cm5.1cm 5.1cm 5.1cm 制表:盧盛榮 審核:溫國鵬施工平臺試壓分別取12個測點進行觀測,經現場試壓后測定:施工平臺第三次撓度變形最大值為2.2cm,小于撓度允許變形值5.1cm;試壓結果顯示,施工平臺撓度變形值均遠小于撓度變形允許值,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平臺堆載前測量 施工平臺堆載施壓通過全體參戰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2017年11月20日順利完成了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組裝工作16、。施工平臺組裝期間,通過以上對策的認真實施及小組成員共同的不懈努力,解決了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的各項難題,并于2017年11月21日順利通過驗收。業主單位及監理單位在對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組裝過程中,對其組裝質量給予充分肯定及好評,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做好煙囪工程質量的決心。以下是本小組對實施后針對討論分析的主要因素,對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值合格率的檢查,數據詳見如下:圖表-7 電動升模擾度變形合格率對比柱狀圖95%100%4、成果鞏固、總結和展望階段(A)(1)成果鞏固通過本次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控制QC小組活動施工實踐,積累了施工經驗,我們將在今后施工中切實做到以下幾點:17、要求參加施工的管理人員寫好工作總結,整理好日常施工中收集的相關技術數據,為以后的煙囪電動升模施工提供指導和參考技術文件。本單位工程完工后,組織本QC小組成員編寫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控制技術總結,形成參考文獻,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質量管理方面的寶貴借鑒。及時跟蹤本項目各種反饋信息,同時多方收集同類項目的相關信息,制定有效對策及預案,不斷提高施工技術水平和工藝質量,確保工程質量。按行業質量標準,加強監督檢查,對不按工藝標準質量要求和技術措施施工的現象堅決抵制,避免發生類似質量缺陷。(2)活動總結0.00%20.00%40.00%60.00%80.00%100.00%活動前目標值活動后83.318、%通過本次QC小組活動,煙囪電動升模擾度變形值大大減少,良好的做到了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平臺擾度變形控制,合格率達到了100%,有效的解決了由于電動升模施工平臺組裝中撓度變形過大給工程施工帶來的安全隱患。本項目煙囪電動升模擾度變形控制所取得的效果,得到了業主單位、監理單位的一致認可,在合理投入的前提下,為公司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也為華能渭南熱電聯產(2350MW)機組工程煙囪工程創精品工程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今后類似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提供了寶貴經驗。(3)今后展望在目前繼續進行的煙囪電動升模施工質量管理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攻關探討,完善煙囪電動升模施工工藝,進一步降低施工平臺擾度變形,以滿足經濟新形勢下工匠精神精品意識,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努力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技術難題,同時為公司創建精品工程,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多出一份力,也為華能渭南熱電聯產(2350MW)機組工程建設創優及創精品、亮點工程多作貢獻。下一階段,本QC活動小組成員將繼續深入開展小組活動,直到工程施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