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BIM技術提高深化設計的準確率QC成果報告(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7094
2024-07-09
21頁
1.13MB
1、1運用運用BIM技技術術提高深化提高深化設計設計的準確率的準確率QC小組名稱:機電安裝及智能化QC小組 課題類型:攻關型 1、工程概況工程概況 東吳國際-龍璽公館精品酒店是東吳國際廣場I標段(龍璽大廈)低區(9至22層)部分。東吳國際廣場I標段位于湖州市龍溪港東岸A塊,本標段主要有一棟主塔樓和輔樓組成,主塔樓分為低區(精品酒店)、中區及高區(高級公寓樓),地上51層,地下2層,輔樓(商業)為地上6層,地下2層,工程建筑面積為17萬平方米,最大建筑高度為288米。二、二、QC小小組簡組簡介介 本QC小組成立于2016年03月01日。小組成員8人,本QC小組成員均參加過其他QC的活動,具有豐富的經2、驗。QC小組成員名單如下:小組名稱機電安裝及智能化QC小組 活動時間2016年6月2016年12月注冊時間2016年03月01日小組人數8活動頻率100%注冊登記號課題類型攻關型平均年齡37.5序號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職稱組內分工TQM教育1男42大專工程師組長482男59大本高級工程師BIM綜合963男30大本助理工程師QC診斷師9624男30大本助理工程師副組長965男30大本助理工程師BIM創建486男30大本助理工程師BIM創建967男42高中管道工班長組員488男38高中通風工班長組員48 3、選題選題理由理由 目前設計院的機電安裝圖紙按水電風各專業進行設計,同一建筑平面有水電風各自的平3、面布置圖,而且管道的坐標往往缺少,各種專業管線安裝標高存在嚴重重疊,位置沖突的問題很突出,按原圖直接施工幾乎不可能。我司承擔東吳國際-龍璽公館精品酒店項目機電安裝總包管理責任,全面負責管線綜合布置。本項目部2014年曾經在東吳國際廣場項目管理中利用“SolidWorks”軟件對制冷機房的管道、設備、橋架繪制綜合布置圖進行預安裝。由于“SolidWorks”軟件是機械行業軟件,難以滿足在建筑環境下管線綜合布置及建筑施工環節協同的要求。因此決定運用建筑施工行業“autodesk-revit”BIM軟件,按照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應用標準(GB/T意見稿)、建筑機電工程BIM構件庫技術標準CIAS114、001:2015,在實際的建筑、裝飾模型環境空間內創建機電三維模型,對原有設計的管線進行綜合布置,消除各種專業管線安裝標高重疊、位置沖突的問題;綜合考慮用戶的功能要求(變更),再對原CAD施工圖管道進行深化:補缺、取消、移位、延伸、規格調整等等,從而使施工圖達到符合實際施工深度的要求。四、四、設設定目定目標標 3本QC小組成員經過有針對的研究將目標設定為利用BIM技術使三維建模中管線平面間距和立體標高實現精確定位。由于綜合管線優化設計處于施工實施階段之前不考慮施工中存在的安裝誤差,故本次QC活動的目標確定為運用BIM技術提高深化設計準確率達到90。5、目目標標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 1、首先制定5、BIM(Revit平臺)技術深化機電管線綜合布置工藝流程:不合格 合同、圖紙、技術規范、工作細則專業圖紙會審各相關專業根據會審意見調整圖紙創建一次深化的各專業機電BIM施工模型圖創建二次深化的機電管線綜合BIM施工模型圖圖紙送原設計審核按要求修改圖紙4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圖5.1工藝流程2、制定機電建模操作要點:1)首先進行機電各專業建模:按建筑樓層劃分建立MEP模型,從9層開始直至22層完成全部樓層的建模。用最新版的用最新版的MEMEP-CADP-CAD文件文件用用revit2016revit2016創創建建專業專業管道模管道模型(由型(由項項目機目機電專業電專業BIMBIM工程工程師師完6、成),完成),LDO300LDO300MEPMEP模型集成模型集成 (由(由項項目機目機電綜電綜合合BIMBIM工程工程師師完成),完成),LDO30LDO300 02)同時創建、整理、收集機電安裝施工用的BIM構件模型業主及總包專業圖紙審批按審批修改圖紙繪制綜合預留洞口圖出機電深化圖紙 相關方圖紙會簽下發現場施工 圖紙存檔 5最新版的最新版的標標準準圖圖集集用用revit2016revit2016創創建構件模型(建構件模型(由由項項目機目機電電構件構件BIMBIM工程工程師師完成),完成),LDO500LDO500在在MEPMEP模型中插入構件模型中插入構件模型模型暖通施工圖集支吊架、部件、7、套管等參數化RFA文件給排水施工圖集支吊架、部件、套管等參數化RFA文件電氣施工圖集支吊架、部件、套管等參數化RFA文件設備、部件、材料樣本設備、部件等參數化RFA文件(最好直接采用生產廠家提供的RFA文件)獨立的管道專業構件族模型在創建專業管道模型時插入(由項目機電BIM專業工程師完成)。在管道平衡調整綜合布置時插入綜合支架構件族模型(由項目機電BIM綜合工程師完成)。注:制作參數化RFA文件構件模型有條件的采用外部參數驅動3)然后按樓層進行管線綜合平衡布置(由由項項目機目機電綜電綜合合BIMBIM工程工程師師完成)完成)管道管道綜綜合平衡布置工合平衡布置工藝藝按按revitrevit協協同8、同步驟步驟模型深化作模型深化作業業LDO350LDO350按管道的密集程度區域排序作業模型深化作業要求:(1)、按最新版的施工工藝文件、施工規范條文(管道支架間距、安全距離等)、創優方案(樣板照片、節點做法等)、維保要求(檢修空間)等施工方法。使各專業管線綜合布置力求在相對有限的空間里更科學、合理、美觀。(2)、設置綜合支架部位的管線布置規則:平行管道同標高布置;管道密度較大時雙層支架布置;并確保施工與檢修空間。貼梁布置的管道與梁平行時與梁的水平凈距離不應小于300;與綜合支架上管道交叉的管道上翻至梁內空間通行;遇重力排水管交叉時,視梁的高度布置排水管穿梁(預埋套管)通行。(3)非綜合支架部位9、的管線交叉避讓布置規則:6小管讓大管;有壓管讓無壓管;無保溫管讓保溫管;電氣管線位上方,風管位下方;電氣、水管分井布置;強電、弱電分槽、井布置。3 根據上述流程小組進行了建模如下復制土建Revit平臺建筑軸網 精確定位標高7復制Revit建筑平面8在Revit建筑平面插入設計施工平面圖(例如:暖通專業CAD平面圖)9創建Revit機電模型圖,與建筑合并模型2、本QC小組按上述計劃實施后分析,設定的深化設計準確率達到90的目標是可行的。六、六、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我們QC小組根據碰撞檢測與模型調整就現狀問題發生的原因進行認真討論。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進行分析:七、要因確七、要因確認認本QC10、小組成員根據因果分析圖,對影響深化設計與施工環節協同準確率的因素進行要因確認。1、要因統計:要 因 確 認 表序號末端原因確認方法確認標準負責人1圖紙理解有差異內業檢查按技術交底章程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技術交底。潘小華2技術交流有分歧現場協調根據現場與操作人員進行溝通達成 共識。曹順發3Revit操作較難現場檢查人員培訓,考核合格率100%。楊曉軍4電腦使用不熟練現場檢查人員培訓,考核合格率100%。王程5資料歸類混亂現場檢查現場查看,強化制度、責任心楊超6設計變更處理不及時現場檢查現場查看,強化制度、責任心。史偉東7與甲方、監理溝通不及時內業檢查即時溝通,強化制度、責任心。曹國鋒108圖紙、資11、料查閱不全檢查協調強化制度、責任心。曹國鋒9軟件設置不精確?,F場檢查現場查看,強化制度、責任心王程10綜合布線不合理現場檢查現場查看,強化制度、責任心。曹順發11圖紙標注不夠清晰現場檢查分析原因、解決問題楊超2、末端原因分析及要因確認:序號 末端原因確認結果1圖紙理解有差異 經調查項目部專業技術人員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了100%的規范要求及綜合管線設計交底 非要因2技術交流有分歧 QC小組成員第一次綜合管線布置交底,對BIM與施 工協同的經驗欠缺。要因3Revit操作較難施工操作人員大多數對Revit平臺在操作使用電子 版文件中掌握不夠熟練。要因4電腦使用不熟練施工操作人員大多數在操作電腦處理文12、檔中掌握不 夠熟練。非要因5資料歸類混亂資料歸類混亂,查找消耗時間,容易發生差錯。非要因6設計變更處理不及時設計變更,聯系文件處理不及時容易影響工期。非要因7與甲方、監理溝通不及時與甲方監理溝通不及時,影響下一道工序施工 非要因8圖紙、資料查閱不全 圖紙、資料查閱不全,影響綜合管線深化深度 非要因9軟件設置不精確。軟件設置不精確,造成標高,平面定位不準確 要因10綜合布線不合理 綜合布線不合理,影響施工無法實現空間最大化 非要因11圖紙標注不夠清晰 圖紙標注不夠清晰,容易引起施工錯誤要因八、制定八、制定對對策策 本小組針對要因確認表找岀主要的要因并制定相應對策措施,并明確專人負責和限期完成。113、1序號要 因措 施責任人完成目標完成地點完成時間1技術交流有分歧克服交底過程中的不足,總結交底經驗曹順發實現深化設計與施工協同作業現場16/08/202Revit操作較難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合格率 100史偉東培訓合格率達到100作業現場16/09/203軟件設置不精確嚴格執行繪圖前的檢查工作王程Revit平臺設置精準作業現場16/09/204圖紙標注不夠清晰進行自檢、互檢楊超標注清晰作業現場16/10/2九、九、對對策策實實施施 本QC小組成員根據綜合管線施工交底的要點進行總結、討論。并增加局部剖面圖、局部平面詳圖。綜合支架局部剖面圖(東吳國際低區酒店走道部位)12綜合支架局部平面詳圖(東吳國際14、低區酒店走道部位)十、效果十、效果檢查檢查 效果效果檢查圖檢查圖片:片:13東吳國際東塔低區酒店三維圖東吳國際東塔低區酒店21層機電設備布置14東吳國際低區酒店新風、排風系統三維圖(以示系統全貌,增強對系統的理解)效果檢查圖片:15綜合支架局部三維圖(東吳國際低區酒店走道部位,以示全貌增強對支架安裝的理解)管線綜合支架走道局部平面圖16樓層新風機房剖面圖十一、活動效果 通過活動前后對比,運用BIM技術使深化設計與施工環節協同的準確率有了明顯提高。1、運用BIM技術進行管線綜合解決具體問題的統計表:問題問題原原CAD圖圖中水中水電風電風各各專業問專業問題題的數量的數量水水電風電風各各專業專業建模15、后建模后問題問題的的數量數量建筑、水、建筑、水、電電、風風各各專業專業合模合模后后問題問題的數量的數量BIM綜綜合工程合工程師師管管線綜線綜合平合平衡布置后的成衡布置后的成果(果(問題遺問題遺留數留數)功能延功能延伸伸5個方面:型號規格未定5項;由供應商再確定的事項3項;未給相關專業配套設計的2項;局部設計遺漏1項;制圖標準不符2項。(共13處)1個方面:由供應商再確定的事項1項;1項0管道排管道排布布只是預設。不確定因素3項。本專業內模型創建調整后不沖突。專業間模型沖突嚴重:風管較大走道布置不下與水管擠在一起4處基本解決(按綜合平衡布置調整)碰撞消碰撞消除除無法具體統計。按經驗每100平方發16、生1處碰撞的概率為100%。本專業內模型調整后發生碰撞的數量為0。一層20處(見沖突報告)0(見沖突報告)預留洞口圖紙未表示模型上有表示預留洞口不合適0(見預留洞口圖)17附:碰撞檢測沖突報告(1)按報告情況找到沖突部位1819(2)對沖突部位進行調整,消除沖突202、活動后質量統計情況評定得分(分)項目標準分(分)一級100%二級90%三級80%四級70%五級0%合計得分率管道坡度、接口、支架、管件32.7衛生器具、支架、閥門、配件33室內 給排 水檢查口、掃除口、地漏21.8線路敷設21.8配電箱(盤、板)22照明器具22開關、插座21.8室內電 氣安 裝防雷、動力21.6風管、支架22風17、口、罩22通 風風機11風管22支架、風口22空 調風閥、空氣處理室、機組11合計28178.11.695.3%通過上述列表看出對策實施前的質量合格率為82.5%,而對策實施后的質量合格率為95%,超過了90%的活動目標值。十二、鞏固措施 1堅持QC小組活動,繼續努力學習掌握運用BIM技術提高深化設計與施工環節協同的準確率。212嚴格按照施工質量法規及相關技術規范、標準鞏固QC小組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嚴格執行繪圖前的平臺設置檢查,繪圖后的自檢、互檢提高準確率。十三、總結回顧及今后打算 通過這次QC活動,我們小組成員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運用BIM技術提高深化設計準確率的重要性。通過BIM模型與實際項目的虛實對比、統計準確可信的工程基礎數據。本QC活動創建的BIM為今后發展5D-BIM打下了基礎,今后通過5D建筑信息模型,才能實現以“進度控制”、“投資控制”、“質量控制”、“合同管理”、“資源管理”為目標的數字化三控兩管項目總控系統,使施工更安全、質量更好、建設投資更省、工期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