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注漿工藝提高巖層地質灌注樁承載力QC成果報告(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8141
2024-07-11
13頁
1.56MB
1、后注后注漿漿工工藝藝提高巖提高巖層層地地質質灌注灌注樁樁承承載載力力湖州市茅柴園小區保障房工程標段QC小組一、工程概況湖州市茅柴園小區保障房工程標段,位于湖州市104國道與下莊路東南側,總建筑面積約為14.8萬m,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積約為3.8萬m,包括1#地下室、9#17#樓、1#門衛、配電房;其中大地下室為1層,9#樓、13#17#樓地上為26層、地下2層,10#樓、11#樓地上18層、地下2層,12#樓地上25層、地下2層,均為框剪結構;1#門衛、配電房均為1層,為框架結構。1#地下室及9#17#樓各單體樁均采用泥漿護壁鉆孔灌注樁,其中1#地下室樁徑為700、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242、00KN、3250KN,設計樁長為616米;9#樓樁徑為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3450KN,設計樁長為914.5米;10#樓樁徑為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3000KN,設計樁長為1216米;11#樓樁徑為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3000KN,設計樁長為1417米;12#樓樁徑為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3700KN,設計樁長為11.514米;13#樓樁徑為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3700KN,設計樁長為1013米;14#樓樁徑為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4100KN,設計樁長為11.113.8米;15#樓樁徑為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4000KN,設計樁長為12.817.3米;163、#樓樁徑為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3600KN,設計樁長為7.315.3米;17#樓樁徑為800,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3600KN,設計樁長為8.313.8米;均以7-3中風化凝灰巖為持力層。二、QC小組概況表1 QC小組成員概況表小組名稱湖州市茅柴園小區保障房工程標段QC小組課題名稱后注漿工藝提高巖層地質灌注樁承載力課題類型攻關型小組注冊號成立時間2016年6月課題注冊號1小組人數10人活動時間2016年6月20日2016年8月10日成員出勤率100%培訓情況各成員平均知識培訓不少于72學時小組制度1)小組每周活動兩次,每次時間不得少于1h;2)小組定期組織成員學習,增強成員對提高工程質量的4、意識;3)注重科學活動,堅持按PDCA循環程序處理問題;4)做好QC活動記錄,積累原始資料;5)小組全體成員出勤率達到100%。成 員 簡 介序號姓名性別年齡學歷項目職務組內職務組內分工1男47本科項目經理組長全面負責2男54大專項目副經理副組長負責3男35大專項目技術負責人副組長活動組織、技術負責4男29大專施工管理組員方案實施5男48高中安全管理組員現場統計管理6男30大專安全管理組員安全管理7男25大專質檢管理組員質量檢查8男27大專資料管理組員資料收集9男36大專材料管理組員材料管理10男27本科造價管理組員成本計算制表人:潘其超 制表時間:2016年6月20日三、選題理由1、本工程是5、公司的重點工程,并且設定目標為爭創“浙江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工地”、省級“錢江杯”優質工程。2、由于本工程地質復雜,主要以7-3層中風化凝灰巖為持力層,巖層呈青灰色,局部灰黃色,巖芯呈碎塊狀,巖體較破碎,錘擊聲較清脆,不易擊碎,揭露厚度5.5015.30m,持力層分布及深度極不均勻,造成部分位置的工程樁持力層標高處于7-2層強風化凝灰巖。23、為滿足設計及勘察要求,并根據工程樁的實際樁長情況,進行工程樁樁底后注漿方案來提高工程樁樁端承載力。4、所以我們QC小組選定“后注漿工藝提高巖層地質灌注樁承載力”作為課題。四、現狀調查1、現場工程樁施工采用沖擊成孔工藝,以14#樓工程樁60#樁沖擊成施6、工孔為例,該樁自2016年5月9日08:30開始沖擊,至2016年5月13日09:00終止,沖孔時間較長,期間偕同監理單位多次撈取巖樣,并由勘察單位判定巖樣,實際有效樁長為11.05米,但設計有效樁長為12.613.8米;另外勘察報告參NZ99#點顯示,黃標-14.90米進入中風化凝灰巖,實際樁底標高為黃標-13.20米,正處于強風化凝灰巖層;而7-2層強風化凝灰巖作為持力層,樁端土承載力特征值為3000KPa,設計要求以7-3層中風化凝灰巖作為持力層,樁端土承載力特征值為5000KPa,所以此類樁必須增加樁端承載力,才能滿足設計要求。2、根據巖土工程地質勘查報告中14#樓所屬區域的地質剖面17、5-15顯示,巖層分布極不均勻,如下圖所示:3圖1:巖土工程勘查報告中15-15剖面3、工程樁終孔后的巖樣為青灰色,局部灰黃色,雖符合7-3層中風化凝灰巖的特征,但不乏強風化凝灰巖層中局部夾雜中風化巖塊。4、通過各方單位協商,對工程樁進行靜荷載試驗,其中分樁底注漿與樁底未注漿兩種,以14#樓3根工程樁靜載荷試驗為例,試驗結果顯示,樁底注漿后的樁端土承載力明顯比未注漿的樁端土承載力大,對應的沉降量相對較小,如下表所示:表2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成果一覽表試 樁 編 號33#60#3#試驗最大荷載(KN)820082008200最大沉降量(mm)13.4814.7719.05殘余沉降量(mm)8.8、1910.1912.39試驗數據最大回彈量(mm)5.294.586.664回彈率(%)39.2431.0134.96極限承載力(KN)820082008200取值對應沉降量13.4814.7719.05備 注樁底注漿樁底注漿樁底未注漿制表人:潘其超 制表時間:2016年6月30日5、注漿管的選用及注漿操作須符合下列事項:注漿管采用2根直徑32mm,壁厚3.5的無縫鋼管,底部至樁底,上部高出地面20cm,各段之間用外接連接,注漿管底部用止回閥封死,底端20cm范圍內梅花型布置注漿孔,注漿孔之間間距為50mm,安放之前清除管內雜物,以防堵塞注漿孔;每根樁注漿量為2T,采用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9、,水灰比為0.450.65;注漿管的開塞時間為樁成孔后35天,即樁混凝土完成終凝前,用高壓泵壓送清水沖洗注漿管道,開塞壓力應不大于16Mpa,注漿終止壓力在710Mpa;當注漿壓力長時間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出現冒漿、周圍樁孔串漿,應改為間歇注漿,間歇時間為3060min;當注漿總量和注漿壓力均達到要求時,可終止注漿;當注漿總量已達到75%,且注漿壓力超過設計值時,可終止注漿。以上事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任何不符合要求的,都有可能影響樁底注漿的質量,甚至承載力要求。五、目標設定1、通過現狀調查分析,工程樁樁底后注漿將大大提高樁端承載力,通過對樁底有效注漿,保證由原7-2層強風化凝灰巖鉆孔灌注樁樁端土10、承載力特征值3000KPa提升為4000KPa,最終通過靜載荷試驗,確定工程樁樁端土承載力特征值為5000KPa,滿足設計要求。5010002000300040005000勘察設定值注漿目標值樁端承載力(Kpa)圖2:活動目標值對比圖制圖人:潘其超 制圖時間:2016年7月5日2、確保樁底注漿所用的注漿管、水泥等材料符合要求;施工工藝流程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實施,并派專人現場指導,做到環環緊扣,不出紕漏,使樁端土承載力達到更高。六、原因分析QC小組針對現場實際可能造成樁底注漿效果不佳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廣泛收集意見,并結合實際現場觀察,對影響樁端承載力的主要問題從人、機、料、法、環、測六方面進行了分11、析,并制成因果圖,得出了10個末端原因:圖3 樁端承載力不足因果圖6制圖人:潘其超 制圖時間:2016年7月8日七、要因確認QC小組通過現場調查、測試、資料審查等方法,對以上10個末端原因進行了要因確認。表3 要因確認表序號末端原因確認方法確認情況是否要因1回填土中存在石塊、混凝土塊、磚塊等現場調查施工場地多為民宅拆遷地,挖掘機、推土機在平整場地時以標高為主,但在樁機施工前,一般進行清障處理。否2施工交底未落實現場辦公室樁機施工班組及樁底注漿班組施工前進行了施工技術交底,但為了施工進度,班組不定期增加樁機數量及施工人員,對新進場人員未進行及時交底,致使新進場施工人員對本工程場地、土層分布、樁基12、概況未能及時了解,對埋設注漿管及樁底注漿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是3責任未落實于個人現場調查樁機施工人員實際操作中,對于未達到設計樁長或未進入中風化巖層的,未按要求設置注漿管或注漿管未設置至樁底,將影響樁基質量。是4樁機移機破壞注漿管現場調查因注漿管標高比場地高出200mm,所以樁機移機時碰撞后容易造成注漿管彎曲,現場配備施工管理人員進行加強管理得以避免。否5檢測工具簡陋或未及時校驗現場調查對于注漿操作時所采用的小型工具除了常規工具外,并無其他影響注漿的重要工具。否6機具保管和保養差現場調查注漿所用機具必須保證其壓力,否則注漿管開塞及注漿將無法正常進行。否7注漿孔未按規范布置現場調查注漿管底部用止13、回閥封死,底端20cm范圍內梅花型布置注漿孔,注漿孔之間間距為50mm,在制作注漿孔時,往往忽視間距及梅花型布置這一要求。是8水泥標號及強度不符現場調查樁底注漿所用水泥為42.5強度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0.450.65,現場水泥強度經過復試均達到設計要求,水泥漿制作時均為電子計量,誤差不大。否9注漿管未開塞現場調查樁底注漿開塞時間為樁成孔后35天,即樁混凝土完成終凝前,用高壓泵壓送清水沖洗注漿管道,開塞壓力不大于16Mpa,現場實際操作時,往往容易疏忽這一關鍵步驟,直接進行注漿,一定程度上影響注漿效果。是710樁砼齡期過長現場調查注漿前混凝土樁養護期不少于7d(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14、施工現場均有打樁記錄,并形成臺賬匯總表,所以注漿時間均由專人負責管理。否制表人:潘其超 制表時間:2016年7月13日八、制定對策QC小組成員根據確定的4條要因,運用頭腦風暴法,發動小組成員和現場施工人員,從多角度提出各種對策,并由費康做了認真詳細的記錄,在小組座談會上進行討論及分析。序號項目對策目標措 施責任人完成時間地點1施工交底未落實重新開展三級技術交底,層層落實確保交底到人,充分發揮作用1、展開多次施工交底,做到先交底,再施工,無遺漏2、施工操作人員必須與班組長一同參加交底,提出他們的疑問,管理人員予以解答樂立軍潘其超2016年7月現場辦公室2責任未落實于個人制定責任書,分區域管理協同15、施工交底,確保人人到責。1、分別派專人負責各個區域的工程樁施工,終孔前進行反復測量樁長,并仔細核對工程勘察報告,合理設置注漿管。2、對于未達到設計樁長或持力層以7-2強風化為主的樁進行時段性撈取巖樣,并保存。樂立軍潘其超2016年7月施工現場3注漿孔未按規范布置派專人監管保證每根注漿管能夠按設計要求設置注漿孔1、派專業施工員對注漿管底端的20cm范圍內,先按梅花型標注置注漿孔,再進行鉆孔,保證注漿孔之間的間距為50mm。2、制作時全程監管,并按實際長度設置。楊云飛盧 燦2016年7月施工現場4注漿管未開塞派專人監管根據打樁時間,保證每根樁進行開塞1、建立打樁施工臺賬,根據施工時間對需要注漿管開16、塞的樁形成時間表。2、對于開塞完成的注漿管進行效果評價,保證每根樁開塞成功。費 康王志成2016年7月施工現場制表人:潘其超 制表時間:2016年7月20日九、對策實施實施對策一:重新開展三級技術交底,層層落實81、技術交底會議應由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參加,明確其本工程的特點、內容、操作方法、質量要求等,技術交底層層落實,人人到位。2、進行技術交底時,應組織參加人員認真討論,充分發表意見,然后加以歸納匯總,對內容作必要的補充修改。保證施工人員弄清,做到心中明確自己的職責、崗位、應該做什么、怎樣做。實施效果:通過更符合實際要求的技術交底,操作人員更加明確了施工中的各個重點、要點,充分發揮技術交底的17、作用,解決了實際施工中的問題。項目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上崗前都能100%掌握施工工藝流程、質量控制方法和施工方法,質量意識大大的提高,能主動控制落實質量管理任務。實施對策二:制定責任書,分區域管理1、設立專門的檢查監督人員,嚴格執行獎懲措施,提高質量管理的自覺性。2、由項目技術負責人樂立軍主要負責,組織編制質量責任管理制度、獎懲措施和計劃,參照本公司已成熟的質量管理模式和相關文件,結合本項目現狀,制定詳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計劃,報項目領導和公司批準并實施,明確質量管理的規范和系統性。3、對整個工程進行系統規劃,鉆孔樁施工區域劃分若干區域,每個區域劃定責任人。實施效果:對于每個區域所產生的不同施工情18、況得以細化,保證每個區域、甚至每根樁所反映的隱患得以控制,根據工程勘察報告,結合現場復雜的地質情況,使樁端土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實施對策三:派專人監管1、保證原材料符合要求:注漿管為直徑32mm、壁厚3.5mm的無縫鋼管;水泥強度為42.5的普 1 2通硅酸鹽水泥;鋼管外接、止回閥符合規范要求;委派材料員進行監管。32、注漿管制作:保證注漿管底端20cm范圍內梅花型布置注漿孔,注漿孔間距為50mm;委派施工員進行監管。93、安放注漿管:安放時將2根鋼管對稱布置在鋼筋籠內側,并用鐵絲固定,隨鋼筋籠同步安放,注漿管底必須下到樁底,注漿管上端高出地面20cm;委派施工員進行監管。4、注漿管開塞:開塞19、時間為樁成孔后35天,即樁混凝土完成終凝前,用高壓泵壓送清水沖洗注漿管道,開塞壓力不大于16Mpa;委派質量員進行監管。5、高壓注漿:用高壓注漿泵壓注水泥漿,注漿前混凝土樁養護期不少于7d(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漿液水灰比在注漿過程中可由稀逐漸變濃,以保證注漿效果,如果一管能順利注入,達到設計要求的注漿量,那么,另一管就不必注漿,如果一管注漿量不足,那么打開另一管再注,直到注入設計要求為止;當注漿壓力長時間低于正常值,或地面出現冒漿、周圍樁孔串漿,應改為間歇注漿,間歇時間為3060min;委派質量員進行監管。6、注漿記錄:注漿過程中,要記錄樁號、樁徑、成樁時間、壓漿時間、壓水壓力、開始注漿20、時間、注漿壓力、終止壓力、水灰比、注漿量、終止時間等;委派施工員進行監管。圖3:施工過程圖制圖人:潘其超 制圖時間:2016年7月25日10實施效果:通過層層監管,對每一個工序都按照相關規范及施工方案或工序實施,有效地控制了不利因素,發揮了每一工序最大的作用,最后通過樁基檢測單位對樁端土承載力進行有效檢測。十、確認效果通過本QC小組的活動,成功地提高了樁端土承載力,由原來的3000KPa,提高到了4000KPa,再通過現場靜載荷試驗,確定樁端土承載力為5000 KPa,超過了小組預測目標,滿足了設計要求,010002000300040005000勘察設定值注漿目標值活動后樁端承載力(Kpa)圖21、4:活動前后目標對比圖制圖人:潘其超 制圖時間:2016年8月5日QC小組活動后,經過浙江煤炭測繪院對樁端后注漿的工程樁進行靜載荷試驗后,滿足設計承載力要求,并經核工業湖州工程勘察院確認,出具相應聯系單。11圖5:勘察單位樁端土承載力確認聯系單制圖人:潘其超 制圖時間:2016年8月5日十一、鞏固措施本次QC活動主要運用了因果圖對樁端土承載力進行了分析,且確定了要因,并積極組織相應措施進行整改,經過現場靜載荷試驗確定了樁底注漿能夠有效解決樁端土承載力不足的問題,為本工程創優奠定了基礎,并在公司內部制定了參考依據,作為示范工程。十二、活動總結及今后打算通過QC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達到了預期的活動22、目標,甚至超出了預期目標,成功解決了樁端土承載力不足的問題,提高了工程結構的整體質量,同時也增強了QC小組成員的質量意識、技術知識、團隊合作意識及個人能力。表6 自我評價表自我評價項目活動前(分)活動后(分)質量意識34QC知識24個人能力24 解決問題的能力25團隊精神35制表人:潘其超 制表時間:2016年8月10日12 圖6 活動前后對比圖制圖人:潘其超 制圖時間:2016年8月10日本次QC活動讓我們獲益匪淺,不論在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時間創新活動中,還是在團隊合作精神,自信心和個人能力培養等各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通過本次QC活動我們認識了QC小組活動對我們工程建設實施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性和關鍵性,今后我們將繼續開展QC活動,并以此為基點,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知識應用水平,解決現場施工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把握好工程施工的每一個環節。今后我們將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努力解決好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弱點、缺點和施工難點,繼續開展QC活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