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地下室外墻澆筑后裂縫出現的頻數QC成果報告(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8149
2024-07-11
23頁
1.40MB
1、減少地下室外減少地下室外墻澆墻澆筑后裂筑后裂縫縫出出現現的的頻頻數數世界中華寧波總商會廣場項目部QC小組1、工程概況世界中華寧波總商會廣場項目工程位于寧波市江東區寧東路南側、海晏北路西側,東部新城中央商務區A3-20地塊。本項目共有4個單體,包括一幢30層辦公樓,一幢27層公寓式辦公樓,一幢4層會所及一幢2層裙房,大面積三層地下室。地上建筑面積約89080m2,地下室建筑面積約41370m2,總建筑面積約130450m2。最大建筑高度140m,框架核心筒結構。建筑等級一級,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設防烈度6度。2、QC小組簡介表表1 1 小小組組概況表概況表小組名稱世界中華寧波總商會廣場項目部2、QC小組課題名稱減少地下室外墻澆筑后裂縫出現的頻數小組類型現場型活動次數12(次)小組組長陳鄰杰小組成員8(人)成立時間2016.1.5注冊時間2016.1.9小組注冊號活動時間2016.1.5-2016.4.20課題注冊號制表人:陳鄰杰 制表時間:2016.1.10表表2 2 小小組組成成員員信息表信息表序號姓名性別年齡職務文化程度培訓時間小組分工1男28項目總工本科24小時組長,方案決策2男50質量總監大專24小時組員,方案策劃3男26質量副經理本科24小時組員,方案策劃4男31生產經理本科24小時組員,方案可行性考察5男24質量工程師本科24小時組員,質量控制6男26技術經理本科24小時3、組員,輔助策劃7男25技術工程師本科24小時組員,技術輔助8男26區域經理本科24小時組員,質量控制制表人:陳鄰杰 制表時間:2016.1.10表表3 3 小小組組活活動計動計劃表劃表序號階段時間安排負責人1P2016.1.5-2016.1.12成立小組、選擇課題、現狀調差設定目標、原因分析、要因確認制定對策2D2016.1.132016.2.11對策實施3C2016.2.212016.2.25效果檢查4A2016.2.282016.4.20鞏固措施小組總結、及下步計劃制表人:陳鄰杰 制表時間:2016.1.103、選擇課題本項目為大面積三層地下室,劃分為6個A、B、C、D、E、F六個區塊,地4、下室外墻總周長約為406m,其中AB段外墻為67.526m,BD段外墻為111.023m,DF段外墻為27.85m,FE段外墻為62.85m,EC段外墻為87.393m,CA段外墻為51.402m,其中BD、EC段外墻長度相對較長。地下室3層結構根據區塊劃分,前后陸續澆筑。后經拆模一段時間后發現外墻裂縫較多,超出以往施工過程中裂縫出現的水平。從工程質量方面來看,地下室外墻裂縫的較多存在已經對項目創優目標產生了一定影響,我項目對工程下一步的施工以及質量保證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追求質量卓越”的企業文化熏陶下,我項目部QC小組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工程質量創優為目標,最終選擇本次課題為:減少地5、下室外墻澆筑后裂縫出現的頻數。4、現狀調查為控制地下室外墻裂縫產生的頻數,2016年1月5日,本項目QC小組通過例行的月度質量檢查活動,對地下室3層外墻裂縫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數據統計。表表4 4 各區外各區外墻墻裂裂縫頻縫頻數表數表區域A區B區C區D區E區F區總計外墻裂縫(條)1612185131370制表人:楊剛才 制表日期:2016.1.616121151313A區B區C區D區E區F區024681012141618外墻裂縫(條)圖圖2 2 各區外各區外墻墻裂裂縫頻縫頻數數圖圖由上述圖表可知,除D區外,其他5個區域裂縫頻數都在10條以上,各區平均每隔5.81米就有一條裂縫,其中A、C、E三區不6、到5米就有一條裂縫。地下室外墻質量情況形式嚴峻,亟待解決。5、目標設定 我項目QC小組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并結合地下室結構特點,通過組內及項目相關部門之間的專題討論,確定了切合實際的目標,即在地下室3層外墻裂縫頻數的基礎上,保證地下室2層外墻裂縫頻數減少80%。6、要因分析7、要因確認表表5 5 要因確認計劃表要因確認計劃表序號末端因素確認內容確認方法確認標準負責人完成時間1泥工人員配備不足是否配備足夠人數的混凝土工查看施工日記統計人數與施工方案要求人數出入日志中記錄人數應達到方案要求的100%以上毛成義2016.1.62施工前未交底工人在施工前是否接受過專項的施工交底查看項目部資料檔案是否有詳細7、的技術交底資料、施工前交底以及簽字記錄技術交底、施工交底、簽字記錄資料100%齊全張震2016.1.63未按照方案進行拆模現場施工人員是否提前進行拆模作業查看拆模申請日期,向管理人員、施工作業人員調查了解拆模時間為混凝土澆筑后12小時陳彬2016.1.74為根據方案進行養護是否對外墻進行灑水、保溫養護查看施工記錄照片、施工日志、調查分析灑水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陳彬2016.1.75暗梁、暗柱主筋間距較小主筋間距大小,是否礙于振動棒插入振搗現場調查、圖紙分析核對主筋間距大于80mm張震2016.1.76振動棒配備不足是否按計劃配備振動棒現場調查、確認每臺泵車配3臺振搗棒劉文吉2016.1.77水8、灰比過大確定水灰比大小調查分析,核對混凝土配比單水灰比應在小于0.55陳鄰杰2016.1.88水化熱過大確定混凝土內外溫差查看測溫記錄混凝土內任何兩點的溫度差值不能超過攝氏 25任泓帆2016.1.89未設置外墻抗裂網片外墻鋼筋綁扎過程中是否安裝了抗裂網片調查確認外墻保護層大于50mm時,應加設抗裂鋼筋網毛迪龍2016.1.810環境溫度低澆筑期間環境溫度調查分析,查看氣象資料平均溫度不低于5任泓帆2016.1.911晝夜溫差大澆筑期間晝夜溫差調查分析,查看氣象資料晝夜溫差不大于10任泓帆2016.1.912基層防水處理不到位分析基層防水處理過程調查分析基層是否進行防水堵漏楊光才2016.1.9、613防水卷材施工不合理了解防水施工的質量情況調查分析、查看影像資料節點位置封堵密實楊光才2016.1.6制表人:陳鄰杰 制表時間:2016.1.10要因確認一末端因素:泥工人員配備不足 確認標準:日志中記錄人數應達到方案要求的100%以上經看看:地下三層共A-F六個區,前后分三次澆筑混凝土。施工日志記錄工人人數以及方案要求配備人數如下表表6 6 實際實際工人人數占工人人數占計計劃人數人數比例劃人數人數比例澆筑批次時間澆筑區域實際施工人數方案要求人數實際人數占計劃人數比例B3025120%2015.12.26-2015.12.27E2725108%A2525100%22015.12.29-2010、15.12.30F2625104%C2220110%32016.1.1-2016.1.2D2320115%制表人:毛成義 制表時間:2016.1.6由上表可知,地下三層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實際混凝土工人數都達到方案要求的100%以上,施工作業人員配備滿足要求,不會因人員配備不足而影響現場混凝土澆筑施工。結論:非主要原因。要因確認二末端因素:未進行施工前交底確認標準:技術交底、施工交底、簽字記錄資料100%齊全經調查:查資料得知,主要管理人員于2015年12月23日參加了技術交底,且會議簽到表齊全;施工作業前,管理人員于2015年12月25日對施工班組進行了交底,且作業人員履行了簽字確認手續。結論11、:非主要原因。要因確認三末端因素:未按照方案進行拆模 確認標準:拆模時間為混凝土澆筑后12小時經調查:通過查看地下3層拆模申請表時間,外墻拆模時間都是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12小時之后,符合方案要求,對外強裂縫的產生影響不大。結論:非主要原因。要因確認四末端因素:養護不到位確定標準:外墻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經調查:與相關管理人員以及泥工班長溝通了解發現,現場實際未配備專職混凝土養護人員,養護人員還有其他工作內容安排,抽空對混凝土進行灑水養護,且養護時間未達到14天。養護工作不全面,對地下室外墻裂縫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結論:是主要原因。要因確認五末端因素:暗梁、暗柱主筋間距較小確認標準:主筋間距812、0mm經調查:地下室三層外墻一圈暗柱分布較多,暗梁全長設置。通過向主要管理人員以及現場鋼筋工人了解到,外墻暗柱、暗梁交接處主筋較密,間距較小,這種情況可能影響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澆搗效果,致使振搗不充分。負責鋼筋的管理人員參照圖紙得出如下數據:表表7 7 外外墻墻暗梁、暗柱交叉暗梁、暗柱交叉處處主筋主筋間間距距墻厚(mm)暗柱配筋暗梁配筋箍筋保護層主筋最小間距(mm)5001820上下51612200(4)2562.56001825上下51612200(4)2580.5制表人:張震 制表時間:2016.1.7 由上表數據可知,墻厚為500mm的外墻,除去內外保護層厚度,得出的主筋間距為62.5mm13、,不滿足間距80mm的要求,導致振動棒不能插到底,達不到充分振搗的要求,柱子下端混凝土不密實。對地下室外墻裂縫產生有一定的影響。結論:是主要原因。要因確認六末端因素:振動棒配備不足確認標準:根據方案,每臺泵車配備不低于3臺振搗棒經調查:通過與總包管理人員以及泥工班長的溝通了解,并對施工班組倉庫進行查看,確認振動器具共13組,滿足兩臺泵車情況下不低于6臺振動棒,符合方案內容要求。結論:非主要原因要因確認七末端因素:水灰比過大確人標準:水灰比小于0.55經調查:根據攪拌站提供的混凝土配比單(表一),可知混凝土每方的配比情況為水泥340kg、砂子690kg、碎石1027kg、水125kg、摻合料1214、0kg、外加劑54.3kg,其中水灰比為0.3580.55,符合規范設計要求。結論:非主要原因要因確認八末端因素:水化熱太大 評價標準:混凝土內任何兩點的溫度差值不能超過攝氏 25經調查:混凝土澆筑后,項目技術員對混凝土內部溫度進行多次測試,最后得出的測溫記錄為下圖:由此可知,混凝土最大溫差小于25,對地下室外墻裂縫的產生影響較小。結論:非主要原因。要因確認九末端因素:未設置外墻抗裂網片評價標準:外墻保護層大于50mm時,應加設抗裂鋼筋網。經調查:實際測量中,外墻厚度存在超厚現象,迎水面保護層厚度變大。與現場管理人員以及鋼筋班組長溝通了解后,地下3層外墻鋼筋在綁扎過程中,未鋪設抗裂鋼筋網片。由15、于未設置鋼筋抗裂網片,對混凝土溫度應力產生的變形起不到一定的抗拉作用,會導致外墻裂縫的產生。結論:是主要原因。要因確認十末端因素:環境溫度低評價標準:溫度不低于5經調查:混凝土澆筑前后時間段為2015年12月27日-2016年1月2日,查詢氣象資料得到氣溫表如下:1311111311131873433591077.587913.52015.12.272015.12.282015.12.292015.12.302015.12.312016.1.12016.1.205101520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平均溫度()外墻澆筑期間氣溫情況圖圖5 外外墻澆墻澆筑期筑期間間氣溫情況氣溫情況由表中數據可知,16、這期間內平均溫度均高于5,氣溫偏低但也屬于正常范圍內,不需要進行冬季施工處理,對裂縫產生影響較小。結論:非主要原因。要因確認十一末端因素:晝夜溫差大評價標準:溫差不超過10經調查:混凝土澆筑前后時間段為2015年12月27日-2016年1月2日,查詢氣象資料得到氣溫表如下131111131113187343359687108892015.12.272015.12.282015.12.292015.12.302015.12.312016.1.12016.1.202468101214161820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溫差()外墻澆筑期間晝夜溫差情況圖圖6 外外墻澆墻澆筑期筑期間間晝夜溫差情況晝夜17、溫差情況由表中數據可知,晝夜溫差在10以內,氣候溫差對外墻裂縫產生影響不大。結論:非主要原因。要因確認十二末端因素:基層防水處理不到位 評價標準:基層是否進行防水堵漏經調查:項目東北兩側毗鄰河道,項目原址有暗河,前期地下連續墻澆筑時存在振搗不嚴實情況,地連墻以及螺桿設置處多出滲水。在基層抹灰處理時,工人采用普通砂漿進行抹面,且前期未對外墻進行打針堵漏,基層面存在滲水現象,對外墻裂縫產生有較大影響。結論:是主要原因。要因確認十三末端因素:防水卷材施工不合理 評價標準:節點位置封堵密實經調查:由于外墻止水螺桿的存在,螺桿位置處的防水卷材需要開口。向現場管理人員溝通了解到,防水施工作業人員在開口過程18、中,便于卷材鋪設,所開孔洞較大,且后期未對開口節點進行針對性封堵。防水卷材施工的不合理,會導致外墻防水效果差,對外墻裂縫產生有較大影響。結論:是主要原因。通過以上的調查分析,我項目部QC小組共得出5個主要原因,分別為:1.未根劇方案進行養護;2.暗梁、暗柱交叉處主筋間距小;3.未設置外墻抗裂網片;4.基層防水處理不到位;5.防水卷材施工不合理。8、制定對策由第七節內容可主要原因有5個,根據原因涉及的工序前后順序,制定對策措施表。表表8 對對策措施表策措施表序號要因對策目標措施地點完成時間責任人1基層防水處理不到位多方位加強基層的防水處理基層干燥不滲水1.提高止水螺桿的焊接質量;2.外墻滲水處進19、行打針堵漏;3.外墻防水基層采用防水砂漿找平現場2016.1.7楊光才2防水卷材施工不合理提高防水施工的可靠性地連墻防水卷材鋪設節點封堵密實1.保證卷材粘貼面涂滿粘結劑;2.控制螺桿處開口大小;3.提高節點開口處密封填堵現場2016.1.7楊光才3暗梁、暗柱主筋間距小采用小型直徑的振搗棒振動棒能完全插入柱底進行振搗1.物資部進行采購;2.要求班組施工時均勻綁扎現場2016.1.8張震4未設置外墻抗裂網片外墻迎水面一側設置抗裂網片增強外墻抗裂能力1.外墻水平分布筋外設置抗裂網片;2.規格間距6200;現場2016.1.8毛迪龍5拆模、養護不到位控制拆模時間,進行針對性養護拆模時間,養護標準符合方20、案要求1.把關拆模申請步驟;2.安排專職養護人員;3.對混凝土進行保溫處理現場2016.1.7陳彬制表人:陳鄰杰 制表時間:2016.1.12九、對策實施 對策一多方位加強基層的防水處理實施人楊光才實施時間2016.1.8-2016.1.16實施過程1.加強止水螺桿的焊接質量,止水片焊接密實無縫隙;2.安排堵漏以及泥工對地連墻防水處理進行樣板施工;3.防水堵漏人員大面積開始基層防水處理;4.安排泥工班組就地連墻堵漏處或潮濕處采用防水砂漿進行找平。實施結果 (加強止水螺桿止水片的焊接質量)(專業堵漏人員進行堵漏處理)(防水砂漿找平基層)實施結果確認通過加強止水片的焊接質量、滲水處打針堵漏以及基層21、防水砂漿抹面3種滲水控制之后,防水施工基層基本干燥,且無明水孔洞滲漏現象。表表9 實實施一施一制表人:劉文吉 制表時間:2016年1月20日表表10 實實施二施二 對策二提高防水施工的可靠性實施人楊光才實施時間2016.1.9-2016.1.17實施過程1.卷材鋪設前,保證粘貼面涂滿粘結劑,增強防水卷材的粘接可靠度;2.嚴禁粗放隨意性開口剪裁卷材,嚴格控制螺桿處開口大小;3.卷材搭接處、螺桿位置開孔處等節點部位,用密封油膏封堵密實。實施結果 (卷材與基層接觸面滿涂粘結劑)(控制螺桿處開口大小)(節點搭接處用密封膏封堵密實)實施結果確認通過現場責任工程師的監督管理,防水施工單位在粘結劑的涂刷、節22、點處開口大小控制以及節點搭接處的封堵質量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制表人:劉文吉 制表時間:2016年1月20日表表11 實實施三施三 對策三外墻迎水面一側設置抗裂網片實施人毛迪龍實施時間2016.1.10-2016.1.21實施過程1.有技術部與設計單位進行溝通確認鋼筋規格間距;2.生產例會上由管理人員告知施工班組,并下發會議紀要;3.責任工程師現場監督班組施工質量情況。實施結果 (會議告知,下發文件)(網片規格6200)(責任工程師現場監督落實)實施結果確認通過技術確認、會議告知,現場監督實施,地下室2層外墻迎水面通長設置抗裂鋼筋網片。規格間距符合要求。制表人:劉文吉 制表時間:2016年1月223、5日表表13 實實施四施四 對策四采用小型直徑的振搗棒實施人陳彬實施時間2016.1.15-2016.1.27實施過程1.填寫物資申請計劃表,上報物資部,由物資部統一采購相應規格振搗棒;2.責任工程師現場監督鋼筋班組綁扎外墻鋼筋過程;3.澆筑過程中監督班組外墻振搗均勻規范;4.振搗間距由400mm縮小到300mm。實施結果 (物資計劃申請單)(ZN-35振搗棒,長度6m)(外墻鋼筋綁扎主筋間距控制)(外墻澆筑過程中旁站監督)實施結果確認通過以上4步措施,外墻暗柱、暗梁交叉處主筋間距均勻,滿足直徑35mm小型振搗棒插入要求。外墻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班組能把小型振搗棒能順利插入暗柱中,且振搗規范。制24、表人:劉文吉 制表時間:2016年1月30日表表13 實實施五施五 對策五控制拆模時間,進行針對性養護實施人陳彬實施時間2016.1.22-2016.2.11實施過程1.混凝土澆筑后表面全面采用土工布、薄膜保溫覆蓋;2.繼續把關拆模時間;3.安排專職人員對外墻淋水養護14天。實施結果 (全面土工布、薄膜覆蓋)(嚴格控制拆模時間)(專職人員進行灑水養護)實施結果確認通過從拆模時間、保溫防護以及淋水養護三種措施,混凝土總體養護質量,達到了預期的要求。制表人:劉文吉 制表時間:2016年2月18日十、效果檢查在本次QC小組活動的組織與安排下,我項目部于2016年2月21日再一次組織相關人員對地下室裂25、縫情況進行檢查,并統計相關數據。統計表如下:表表1414 地下地下2 2層層各區外各區外墻墻裂裂縫頻縫頻數表數表區域A區B區C區D區E區F區總計外墻裂縫(條)23102311制表人:楊光才 制表時間:2016.2.2216121151313231023A區B區C區D區E區F區05101520活動前(地下3層)活動后(地下2層)地下室外墻裂縫頻數圖圖7 地下地下2層層外外墻墻裂裂縫縫控制控制結結果果圖圖由統計圖表可知,本次QC活動實施后,地下室二層外墻裂縫很大程度的減少了,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其中裂縫總數為11條,是地下室3層外墻裂縫的15.7%,實現了設定減少80%的目標。十一、鞏固措施介于本次26、活動取得的良好成果,項目QC小組依據已有的措施方法,進一步對地下1層外墻裂縫控制進行鞏固管理。鞏固期持續時間為2016年2月28日2016年4月15日,并于2016年4月17日,組織QC成員及項目相關管理人員對地下1層外墻裂縫數量進行了全面查看,并統計相關數據,結果如下表:表表1515 地下地下1 1層層各區外各區外墻墻裂裂縫頻縫頻數表數表區域A區B區C區D區E區F區總計外墻裂縫(條)1300239制表人:楊光才 制表時間:2016.4.1816121151313231023130023A區B區C區D區E區F區05101520活動前(地下3層)活動后(地下2層)鞏固期(地下1層)地下室外墻裂縫27、頻數圖圖8 活活動動期期間間地下室外地下室外墻墻裂裂縫頻縫頻數數對對比比圖圖由圖表可知,本次QC活動在地下1層也得到了較好的結果,且維持在良好的水準上。這說明涉及本次活動的成果、措施處理,現場的安排與管理,都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落實。通過地下2層、地下1層的外墻裂縫控制活動,我QC小組對活動中所采取的裂縫控制方法、措施以及過程環節進行了歸納與總結,并編制了減少地下室外墻裂縫出現頻數指導書,并供于公司其他項目交流參考,分享該部分的成功經驗。十二、總結與下一步打算1.總結通過本次QC小組活動,結合Q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解決了本工程地下室外墻裂縫過多的難題。在地下室外墻裂縫控制取得良好成績的前提下,28、小組成員同時也交出了一份優秀的考卷,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激發了積極性,加緊了團隊合作,發散了思維想象,提升了施工管理能力。現對小組進行綜合素質進行評價:表表16 綜綜合素合素質評質評價表價表序號評價內容活動前(分)活動后(分)1團隊合作71852質量意識73933積極性69834效率意識65885解決問題能力70916QC知識應用6085制表人:陳鄰杰 制表日期:2016.4.20圖圖9 綜綜合素合素質評質評價價圖圖2.下一步打算 地下室混凝土工程已經告一段落,本項目QC小組將繼續直擊而上,迎接上部主體結構的到來。有了地下室外墻裂縫控制的先前經驗,QC活動成員在實際施工管理中繼續扎實基礎,從質量小問題衍射出方法大道理,激發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繼續開展提高梁式轉換層一次性成型質量課題,發揮QC小組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質量改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