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48644
2024-07-15
15頁
80.72KB
1、xx有限公司兩個體系文件 xx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編 制 人: 審 核 人: 批 準 人: 版 次: Cxx年10月05日發布 xx年11月10日實施xx有限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 發布目 錄1 目的12 適用范圍13 引用文件14 責任分工25 管理內容35.1術語和定義35.2排查頻次45.3組織實施45.3.1 排查類型45.3.2 排查要求55.3.3 組織級別65.3.4 治理建議65.4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要求66重大隱患判定標準77事故隱患治理程序和要求77.1事故隱患排查報告和隱患建檔監控87.2一般隱患治理97.3重大隱患治理97.4隱患治理及驗收108事故隱患排查治2、理資金使用專項制度119文件管理和隱患排查的效果1110教育培訓管理1211運行管理考核1212 持續改進1212.1評審1312.2更新1313.3溝通131 目的 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風險控制措施的持續有效進行排查確認、有效控制風險的重要方法。通過對生產過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或管理缺陷等進行辨識,以確定隱患、危險有害因素或缺陷的存在狀態,以及它們轉化為事故的條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或控制隱患和危險有害因素。目的是規范隱患排查治理行為,保障從業人員的職業安全與健康,降低安全生產風險,實現安全生產和安全發展。2 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3、各部門各級安全隱患(檢)排查、整改治理、建檔監控、資金保障專項使用及隱患舉報獎勵的管理。3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主席令201413號)(2) 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xx168號)(3) 山東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省政府令303號)(4) 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通則(5) 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指南(6)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4、理總局第16號)(7) 關于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通知(安委辦20121號)(8) 關于明確黨委政府及其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規定(青發201320號)(9)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等4項規范規則的通知(安監總廳規劃201497號)(10)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標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辦20163號)(11)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安委辦201611號)(12)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2016年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示范試點地區建設方案的通知(安委辦函201622號)(13)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轉發新修5、改的的通知(安委辦函201624號)(14)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完善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通知(魯政辦字201636號)(15) )加快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魯安辦發201610號)(16) 山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深化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集中行動推進企業安全風險管控工作的通知(魯安發201616號)4 責任分工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事故隱患自查、自改、自報的管理機制,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每位從業人員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責任,并加強對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保證隱患排查治理的落實。公司成立由總經理和有關職6、能人員參加的安全檢查(事故隱患排查)組織,負責統籌、安排各部門、車間按照職能分工對各自管轄范圍內的事故隱患進行排查和整改治理,以及隱患排查的建檔和監控。組 長:常務副組長:副 組 長:組 員:組長對公司隱患排查工作全面負責。副組長全面協助組長工作,根據組長要求,開展隱患排查工作。組員在組長和副組長的指揮下開展隱患排查各項工作。5 管理內容5.1術語和定義(1)事故隱患違反安全生產、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或導致事故后果擴大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2)隱患分級根據隱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難度及其7、可能導致事故后果和影響范圍,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3)隱患排查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崗位員工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和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對照風險分級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實情況,對本單位的事故隱患進行排查的工作過程。(4)隱患治理消除或控制隱患的活動或過程。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應當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8、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5)隱患信息包括隱患名稱、位置、狀態描述、可能導致后果及其嚴重程度、治理目標、治理措施、職責劃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總稱。5.2排查頻次實施隱患排查前,應根據排查類型、人員數量、時間安排和季節特點,在排查項目清單中選擇確定具有針對性的具體排查項目,作為隱患排查的內容。隱患排查可分為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或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兩類隱患排查同時進行。本公司公司級、車間級隱患排查頻次為每月一次。班組級每周一次,崗位級根據設備操作規程每天進行檢查。5.3組織實施實施隱患排查前,應根據排查類型、人員數量、時間安排和季節特點,在排查項目清單中選擇確定具有針對性的具體排查項目,作為隱9、患排查的內容。隱患排查可分為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或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兩類隱患排查可同時進行。5.3.1 排查類型排查類型主要包括日常隱患排查、綜合性隱患排查、專業性隱患排查、專項或季節性隱患排查、專家診斷性檢查和各級負責人履職檢查等。隱患排查與一般的日常安全檢查或安全巡視二者互為補充,隱患排查必須做到有組織體系、有排查標準、有排查記錄、有排查整改方案、有整改效果驗證等“五有”要求。(1)綜合性檢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產為目的,以安全責任制、各項專業管理制度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為重點,各有關專業和部門共同參與的全面檢查。(2)專業檢查主要包括:工藝安全檢查、設備安全檢查、電氣安全檢查、防火防爆10、安全檢查、防雷防靜電安全檢查、消防安全檢查、安全連鎖與功能、作業行為、職業健康防護安全檢查。(3)季節性檢查是指根據各季節特點開展的專項隱患檢查,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靜電、防解凍泄漏、防解凍坍塌為重點;夏季以防雷暴、防設備容器高溫超壓、防臺風、防暑降溫為重點;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靜電、防凝保溫為重點;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凍防凝、防滑、防靜電為重點。(4)日常檢查是指班組、崗位員工的交接班檢查和班中巡回檢查,以及基層單位領導和工藝、設備、電氣、儀表、安全等專業技術人員的日常性檢查。日常隱患排查要加強對關 鍵裝置、要害部位、關鍵環節、重大危險源的檢查和巡查。(5)節假日檢查主要是指在重11、大活動和節假日前,對裝置生產是否存在異常狀況和隱患、備用設備狀態、備品備件、生產及應急物資儲備、保運力量安排、保衛、應急工作等進行的檢查,特別是要對節日期間干部帶班值班、機電儀保運及緊急搶修力量安排、備件及各類物資儲備和應急工作進行重點檢查。5.3.2 排查要求隱患排查應做到全面覆蓋、責任到人,定期排查與日常管理相結合,專業排查與綜合排查相結合,一般排查與重點排查相結合。5.3.3 組織級別本公司排查組織級別包括公司級、車間(部門)級、班組級、崗位級。5.3.4 治理建議按照隱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關層級的部門和單位對照隱患排查清單進行隱患排查,填寫隱患排查記錄。根據排查出的隱患類別,提出治理建12、議,一般應包含: (1)針對排查出的每項隱患,明確治理責任單位和主要責任人; (2)經排查評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處置建議; (3)依據隱患治理難易程度或嚴重程度,確定隱患治理期限。5.4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要求隱患治理實行分級治理、分類實施的原則。主要包括崗位糾正、班組治理、車間治理、部門治理、公司治理等。隱患治理應做到方法科學、資金到位、治理及時有效、責任到人、按時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隱患必須立即整改,無法立即整改的隱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實監控責任,防止隱患發展為事故。公司根據生產運行特點,以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為基礎,制定安全檢查計劃,明確檢查的目的、內容、要求,并編制安全檢查表。安全檢13、查表應包括檢查項目、檢查內容、檢查標準或依據、檢查結果等內容。安全檢查時應按照安全檢查表內容逐項進行檢查,建立安全檢查臺賬、事故隱患整改臺賬,并與安全目標責任考核掛鉤。定期組織對安全檢查表進行評審、修訂和完善,并做好檢查人員的培訓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及時對安全檢查表進行修訂:(1)頒布實施有關新的安全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或原有適用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重新修訂的; (2)裝置工藝、設備、電氣、儀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參數發生重大改變的; (3)發生事故或對事故、事件有新的認識;(5)周邊安全生產環境發生重大變化;(4)危害因素辨識結果有較大變動或識別出新的危害因素。6重大隱患判定標準以下情形為重大事14、故隱患:(1)違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整改時間長或可能造成較嚴重危害的;(2)涉及重大危險源的;(3)具有中毒、爆炸、火災等危險的場所,作業人員在10人以上的;(4)危害程度和整改難度較大,一定時間得不到整改的;(5)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6)設區的市級以上負有安全監管職責部門認定的; (7)水泥工廠煤磨袋式收塵器(或煤粉倉)未設置溫度和一氧化碳監測,或未設置氣體滅火裝置;(8)水泥工廠筒型儲存庫人工清庫作業外包給不具備高空作業工程專業承包資質的承包方且作業前未進行風險分析;(9)進入筒型儲庫、磨機、破碎機、篦冷機、各種焙燒窯等有限空間作業時,未采取有效的防止電氣設備15、意外啟動、熱氣涌入等隔離防護措施;(10)未對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進行辨識,并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志。未落實作業審批制度,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11)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20區未使用防爆電氣設備設施。7事故隱患治理程序和要求事故隱患治理流程包括:通報隱患信息、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實施隱患治理、治理情況反饋、驗收等環節。隱患排查結束后,將隱患名稱、存在位置、不符合狀況、隱患等級、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從業人員進行通報。隱患排查組織部門應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應對隱患整改責任單位、措施建議、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隱患存在單位在實施隱患治理前應當對隱患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隱患整改通16、知制發部門應當對隱患整改效果組織驗收。7.1事故隱患排查報告和隱患建檔監控公司每月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按照規定的時間和形式報送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1)隱患排查應認真填寫檢查記錄,發現事故隱患的,立即報告上級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2)各級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接到事故隱患報告后,應立即組織處理。(3)公司級綜合檢查、專業檢查、季節性檢查、管理人員檢查發現的隱患和問題,應以情況簡報或安全檢查隱患問題整改通知單形式通知被檢部門,嚴重威脅安全生產的隱患項目,應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被檢單位應簽字確認。(4)公司級(包括各專業部門)、車間均應建立隱患整改臺帳,對事故隱患進行有效監控17、,落實責任人。臺帳內容包括隱患名稱、檢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計劃完成日期、實際完成日期、整改負責人、整改確認人、確認日期、備注等項目內容,并在備注項目中注明發現隱患的個人或組織。(5)各級單位應當定期對安全檢查和隱患治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向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報告。班組每周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報告車間領導。各部門、車間每月、每年對本專業部門、本車間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分別于下月初或次年初向廠領導、安環部和有關職能部門報送書面統計分析表。統計分析表由部門、車間主要負責人簽字。對于重大事故隱患,除依照上述規定報送外,應當及時向公司領導、安全領導小組和相關18、部門報告,安全領導小組匯總并存檔。重大事故隱患報告內容應當包括:A.隱患的現狀及其產生原因;B.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C.隱患的治理方案。安全領導小組每季、每年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分析表報公司總經理簽字確認。對于重大事故隱患,除依照上述規定報送外,應當及時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6)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應當包括事故隱患的發現日期、基本情況、類型等級、治理情況等內容,并妥善保存。一般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至少保存1年,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至少保存3年。7.2一般隱患治理對于一般事故隱患,根據隱患治理的分級,由各級(公司、車間、部門、班組等)負責人或者有關人19、員負責組織整改,整改情況要安排專人進行確認。7.3重大隱患治理經判定或評估屬于重大事故隱患的,及時組織評估,并編制事故隱患評估報告書。評估報告書包括事故隱患的類別、影響范圍和風險程度以及對事故隱患的監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議等內容。根據評估報告書制定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1)治理的目標和任務;(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經費和物資的落實;(4)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5)治理的時限和要求;(6)防止整改期間發生事故的安全措施。7.4隱患治理及驗收隱患治理完成后,應根據隱患級別組織相關人員對治理情況進行驗收,實現閉環管理。重大隱患治理工作結束后,組織對治理20、情況進行復查評估。(1)對于檢查中發現的所有問題,責任單位對查出的隱患和問題都要逐項分析研究,及時拿出落實措施,落實整改措施。(2)對于一般事故隱患,部門、車間、班組負責人或者有關人員立即組織整改。(3)對嚴重威脅安全生產,有整改條件的隱患項目,應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做到“四定”。即定項目措施、定時間、定人員、定資金來源。隱患整改通知單要存檔備查。(4)各專業檢查和公司級檢查的隱患整改通知單由安全領導小組下達,經公司主管領導簽署意見后發出;隱患所在部門負責人簽收,不按期整改或由于不抓緊整改而釀成事故的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5)對于重大事故隱患,公司總經理組織制定并實施事故隱患治理方案。(6)21、各單位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防止事故發生。(7)對因物質、技術所限暫時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重大隱患,必須在期限前2天將原因書面報安全領導小組,同時必須采取應急的防范措施。公司應將此納入年度技措、安措、計劃檢修和大修計劃內,限期解決或停產。確因非公司因素而不具備整改能力的,上報政府有關部門。 (8)對隱患和問題的整改情況,應進行復查(驗收),跟22、蹤督促落實,形成閉環管理。(9)各項檢查結果、隱患整改情況、驗收結果應及時報安全部門,安全領導小組登記安全檢查、事故隱患整改臺帳。8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資金使用專項制度(1)在年度財務計劃安排時,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所需資金列入財務預算,予以資金保障。(2)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的要求足額提取安全費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所需資金,從提取的費用中支付。(3)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所需資金,主要包括事故隱患治理的費用、宣傳費用和專項獎勵。(4)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所需資金,由負責隱患治理的相關部門、下屬單位編制資金使用計劃,經安全領導小組審核,單位負責人批準后使用。(5)財務部門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所需資金,單獨建帳加強23、管理。9文件管理和隱患排查的效果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策劃、實施及持續改進過程中,完整保存體現隱患排查全過程的記錄資料,并分類建檔管理。包括: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隱患排查治理臺賬、隱患排查項目清單等內容的文件成果。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評估記錄,隱患整改復查驗收記錄等,單獨建檔管理。通過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建設,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進:(1)風險控制措施全面持續有效;(2)風險管控能力得到加強和提升;(3)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進一步完善;(4)各級排查責任得到進一步落實;(5)員工隱患排查水平進一步提高;(6)對隱患頻率較高的風險重新進行評價、分級,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7)生產安全事故明顯減少;(8)職業健24、康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10教育培訓管理(1)按照公司制定的教育培訓計劃切實認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隱患排查治理程序、隱患排查清單等內容的教育培訓工作。(2)每一年的企業教育培訓計劃中,必須安排有關于隱患排查治理的專門計劃或課時和內容。(3)遇工藝、設備或人員變更等特殊情況,可臨時增加專門針對相關人員的隱患排查治理培訓教育。(4)培訓考核不合格的,要重新培訓直至合格方可上崗作業。(5)各部門做好課件、資料、考勤、考試等相關記錄并存檔備查。11運行管理考核(1)本公司每一個崗位都有排查隱患、落實治理措施的責任。隱患排查治理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未按規定進行隱患排查和整改,或排查不徹底、整改不到位,責令25、及時徹底排查和整改到位,并視情況進行50-500元罰款。(2)對在隱患排查中發現的問題,責令及時整改到位,并視情況進行0-1000元罰款。(3)發現重大隱患未及時上報,或故意隱瞞、拖延上報,視情況進行0-1000元罰款。(4)對暫時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隱患,未制定可靠的監控措施和應急方案,視情況進行50-500元罰款。(5)鼓勵本單位廣大員工對存在的未排查出或未整改到位的隱患等進行報告,查實屬重大隱患的,視情況給予50-200元獎勵。(6)獎勵方式為在對從業人員月度、年度考核中予以獎勵,由工資中體現;罰款方式為依據所下達的調度令上交財務部。12 持續改進12.1評審為確保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持續適宜性26、充分性和有效性本公司每年進行一次評審,并保存評審記錄。12.2更新根據以下情況對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影響,及時更新隱患排查治理的范圍、隱患等級和類別、隱患信息等內容,主要包括:(1)法律法規及標準規程變化或更新;(2)政府規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3)組織機構及安全管理機制發生變化;(4)生產工藝發生變化、設備設施增減、使用原輔材料變化等;(5)自身提出更高要求;(6)事故事件、緊急情況或應急預案演練結果反饋的需求;(7)其他情形出現應當進行評審。13.3溝通建立不同職能和層級間的內部溝通和用于與相關方的外部溝通機制,及時有效傳遞隱患信息,提高隱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主動識別內部各級人員隱患排查治理相關培訓需求,并納入培訓計劃,組織相關培訓。不斷增強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隱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類隱患,有效控制崗位風險,減少和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保證安全生產。第 13 頁 共 1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