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水平QC成果報告(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48958
2024-07-17
16頁
1.44MB
1、提高大體提高大體積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水平混凝土溫度控制水平杭政儲出【2013】35號地塊項目QC小組一、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杭政儲出【2013】35號地塊商業商務用房項目位于錢江新城核心區域,地下四層,地上A樓37層、B樓27層,建筑面積167150,采用鋼管混凝土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本工程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裙房基礎底板厚度1.0m;B樓基礎底板厚度1.5m、2.1m;A樓基礎底板厚度2.7m、3.3m;坑中坑部位基礎底板厚度6.35m,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是確?;炷临|量的重要條件。二、小組概況二、小組概況項目部QC小組于2015年3月27日成立,小組成員12人,由項目經2、理朱浙漢擔任組長,攻關課題為“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改進”,具體見下表:小組名稱杭政儲出【2013】35號地塊商業商務用房項目QC小組課題名稱提高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水平課題類型現場型成立時間2015.3.27注冊號人均接受QC教育時間60小時以上小組人員12人活動時間2016.5-2016.12序號姓名性別文化程度職稱職務小組中職務1男本科高級工程師項目經理組長2男本科高級工程師技術負責人副組長3男本科中級工程師項目副經理副組長4男本科中級工程師技術員組員5男??浦屑壒こ處煱踩珕T組員6男本科中級工程師質量員組員7男高中助工材料員組員8男本科助工施工員組員9男本科助工施工員組員10男??浦な┕?、員組員11男本科助工預算員組員12男高中架子班組負責人組員制表人:吳朋剛 2016年5月8日活動計劃表活動步驟2016.62016.72016.82016.102016.11地點負責人現場調查現場全員目標設定現場全員原因分析會議室全員要因確認會議室全員制定對策會議室全員對策實施現場吳朋剛效果檢查現場金澤鞏固措施現場全員總結展望會議室全員三、選擇課題選題理由1.規范要求:符合(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合格標準;2.創優要求:確保“錢江杯”,爭創“魯班獎”;3.大體積混凝土由于其體積大,水泥水化熱釋放比較集中,內部升溫比較快,當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時所產生的開裂、假凝等質量問題,因此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4、制是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的重要原因。選擇課題提高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水平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5.20四、現狀調查本工程于2016年6月18日澆筑裙房第一區塊基礎底板,裙房基礎底板厚度1.0m,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熱水泥,覆蓋毛毯保溫保濕。我們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升值、里表溫差、降溫速率、表面與大氣溫差分別做了調查匯總分析表如下:(注:根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 50496-2009)規范3.0.4 溫控指標宜符合下列規定:“混凝土澆筑體在入模溫度基礎上的溫升值不宜大于50;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表溫差(不含混凝土收縮的當量溫度)不宜大于25”;混凝土澆筑體的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0/d;5、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20)。大體積混凝土升溫調查匯總分析表實際測溫的點數控制值大于50”(點數)臨界點4550(點數)小于45(點數)小于45的點數在實測點數中的比例20031785%統計人:金澤統計日期:2016.6.20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6月25日大體積混凝土里表溫差調查匯總分析表實際測溫的點數控制值大于25”(點數)臨界點2325(點數)小于23(點數)小于23的點數在實測點數中的比例20261260%統計人:夏俊峰統計日期:2016.6.20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6月25日大體積混凝土降溫速率調查匯總分析6、表實際測溫的點數控制值大于2/d”(點數)小于2/d(點數)小于2/d的點數在實測點數中的比例2021890%統計人:夏俊峰統計日期:2016.6.20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6月25日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差調查匯總分析表實際測溫的點數控制值大于20”(點數)臨界點1820(點數)小于18(點數)小于18的點數在實測點數中的比例20021890%統計人:夏俊峰統計日期:2016.6.20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6月25日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升溫調查匯總分析表、里表溫差調查匯總分析表、降溫速率調查匯總分析表、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差7、調查匯總分析表匯總分析如下: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不合格與臨界點次數統計表監控次數不合格與臨界點次數百分比801581%統計人:夏俊峰統計日期:2016.6.20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6月26日 根據大體積混凝土升溫調查匯總分析表、里表溫差調查匯總分析表、降溫速率調查匯總分析表、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差調查匯總分析表的不合格與臨界點次數進行分別統計如下: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匯總分析表序號監控項目數量(臨界點與不合格點合計)百分比1混凝土最大溫升值320%2混凝土里表溫差854%3混凝土降溫速率213%4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213%統計人:金澤統計日期:2016.6.28、5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6月26日影響大體影響大體積積混凝土溫度控制因素混凝土溫度控制因素現現狀狀餅餅分分圖圖制圖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6月26日通過圖表分析得出,我們問題的主要癥結是:混凝土里表溫差的控制,只要解決這個因素,那么我們就能夠將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得到提高。根據統計表,如果將混凝土里表溫差控制好,那么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不合格與臨界點次數頻率可以提高到:65+15-8/80=90%。五、設定目標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設定的目標是將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小于臨界點次數頻率由81%提高到90%以上。9 90 0%8 81 1%75%80%85%90%95%活活動動9、前前目目標標值值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低于臨界點頻率制圖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6月26日六、原因分析根據影響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現狀餅分圖,針對“我們問題的主要癥結混凝土里表溫差控制”,全體組員展開頭腦風暴活動,分析原因,采用魚刺圖進行分析,找出十五個末端因素:混凝土里表溫差控制不當人操作不認真操作人員未進行崗前培訓交底不到位操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未交底料材料標準不明確混凝土入模溫度過高材料不達標混凝土材料水化熱過大環應急措施考慮不周全混凝土入模溫度過高材料不達標混凝土材料水化熱過大施工機械配備不足混凝土水平運輸跟不上需要機械管理不到位混凝土輸送泵出現故障施工措施不當混凝土澆筑時分層厚度10、不當技術交底不詳細機法混凝土養護不及時,養護時間不足混凝土保溫措施不足冷卻水管控制不當冷卻水管布置不合理冷卻水管進出水溫控制不當測量記錄錯誤測量數據讀取錯誤測測溫儀器數據錯誤影響大體影響大體積積混凝土里表溫差控制混凝土里表溫差控制魚魚刺刺圖圖制圖人:繪制日期:2016年7月2日七、確定要因 根據影響大體積混凝土里表溫差控制的魚刺圖找出15個末端原因,我們編制了要因確認計劃,對其進行了逐項調查及論證分析。要因確認計劃表 序號末端因素確認內容確認方法確認標準時間負責人1操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未交底查閱現場各種規章制度及獎罰措施現場調查各班組工作責任制度必須健全,并有獎罰措施2016.7.3朱浙漢2技11、術交底不詳細查看施工現場各種技術交底記錄現場調查技術交底必須內容完整,具有可操作性,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必須簽字認可2016.7.3金澤3操作人員未進行崗前培訓檢查項目部對操作人員培訓記錄、培訓內容及培訓效果現場調查對泥工等班組必須100%經過培訓,主要內容包括混凝土澆筑方式、養護方式、養護時間等,培訓應達到85%以上。2016.7.5段慧強4混凝土輸送泵故障檢查項目部機具設備維修管理制度,操作規程,臺賬的建立,各項記錄,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等。現場調查制度必須包括驗收、維修、封存、報廢管理,專人維修保管,定期檢查、維護,發現故障及時修復。2016.7.5夏俊峰5水平運輸跟不上需要檢查水平運輸車12、輛數量及輸送泵數量現場調查根據混凝土澆筑計劃,確定需要混凝土運輸車輛不少于15輛,三臺地泵同時澆筑并提供一臺備用地泵。2016.7.10吳朋剛6混凝土材料水化熱過大檢查混凝土配合比單,確認混凝土水泥采用低水化熱水泥現場調查配合比單必須明確水泥品種、外加劑數量、纖維摻量,低水化熱水泥水化熱不宜大于240KJ/kg。2016.7.10金澤7混凝土入模溫度過高檢查測量混凝土入模溫度,及泵管、混凝土運輸車輛保溫措施?,F場調查混凝土入模溫度不大于26度,泵管采用毛毯覆蓋并灑水降溫,混凝土運輸2016.7.10夏俊峰車采用棉布包裹。8混凝土澆筑分層厚度不當檢查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澆筑分層厚度?,F場調查大體積混13、凝土澆筑時采用斜向分層,每層厚度不大于600mm。2016.7.12馬豪9混凝土養護不及時,養護時間不足檢查混凝土開始養護時間及持續時間現場調查混凝土終凝后立即開始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2016.7.12陳康10混凝土保溫措施不足檢查混凝土覆蓋保溫及蓄水措施現場調查混凝土初凝后使用薄膜覆蓋,薄膜上覆蓋毛毯,并蓄水養護2016.7.15馬豪11冷卻水管布置不合理檢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按照要求布設冷卻水管現場調查按照方案每隔1.5米設置一道502PE管。2016.7.15陳康12冷卻水管進出水溫度控制不當檢查冷卻水管進出水溫度現場調查冷卻水管出水溫度控制在與混凝土核心溫度差不大于10。214、016.7.15馬豪13施工時天氣惡劣記錄混凝土澆筑時天氣情況現場調查提前關注天氣情況,如果計劃澆筑日期遇雨天或臺風天氣則延后施工。2016.7.15夏俊峰14測量數據讀取錯誤核實測量數據是否出現異?,F場調查溫度測量記錄完成后,再次核實記錄的準確性。2016.7.15張恬15測溫儀器數據錯誤檢查測溫儀器的合格證,檢測報告、使用說明書等現場調查檢查測溫儀器檢測報告必須在有效期內,合格證、使用說明等齊全2016.7.15張恬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7月20日末端因素一:操作人末端因素一:操作人員責員責任心不任心不強強,未交底,未交底確認方法:查閱現場各種規章制度及獎罰措施。確認人:朱浙15、漢 確認時間:2016.7.3確認情況:由項目經理朱浙漢檢查現場各班組規章制度和獎罰措施,制度齊全、獎罰措施明確,查看各項作業負責人及操作人員,職責分工明確,掛牌示出。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二:技末端因素二:技術術交底不交底不詳細詳細確認方法:查看施工現場各種技術交底記錄是否齊全,是否交底到個人。確認人:金澤 確認時間:2016.7.3確認情況:現場交底記錄齊全,交底對混凝土澆筑分層厚度、養護方式、養護時間都有明確要求,簽字手續完整,現場抽查8名工人,混凝土澆筑技術要領明確。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三:工人末端因素三:工人崗崗前未培前未培訓訓確認方法:檢查項目部對操作人員培訓記錄、培16、訓內容及培訓效果。確認人:段慧強 確認時間:2016.7.5確認情況:由項目副經理檢查泥工等班組的技術培訓記錄,檢查培訓資料完整。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四:混凝土末端因素四:混凝土輸輸送送泵泵故障故障確認方法:檢查項目部機具設備維修管理制度,操作規程,臺賬的建立,各項記錄,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等。確認人:夏俊峰 確認時間:2016.7.5確認情況:檢查項目部機械設備維修制度、操作規程、臺賬的建立、各項記錄、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等。檢查結果制度健全,臺賬記錄清楚,專人維護保管,有定期的維護記錄,設備完好率在95%以上。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五:混凝土水平運末端因素五:混凝土水平運17、輸輸跟不上需要跟不上需要確認方法:檢查水平運輸車輛及輸送泵數量。確認人:吳朋剛 確認時間:2016.7.10確認情況:經檢查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商品混凝土供應單位提供18輛混凝土泵車供應材料,現場配備兩臺地泵、一臺汽車泵同時澆筑,可以滿足現場施工需要。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六:混凝土材料水化末端因素六:混凝土材料水化熱過熱過大大確認方法:檢查混凝土配合比單,確認混凝土水泥采用低水化熱水泥。確認人:金澤 確認時間:2016.7.10確認情況:根據具有資質單位出具混凝土配合比單,采用粉煤灰水泥,并做膨脹率試驗,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七:混凝土入模溫度末端因素七:混凝18、土入模溫度過過高高確認方法:檢查測量混凝土入模溫度,及泵管、混凝土運輸車輛保溫措施。確認人:夏俊峰 確認時間:2016.7.10 確認情況:經現場檢查,混凝土入模溫度超過26,混凝土運輸車輛保溫及混凝土泵管降溫措施不到位,導致混凝土入模溫度高。結論:確認為要因要因。混凝土入模溫度記錄表車次溫度車次溫度車次溫度車次溫度126.5828.31522.32226.4227.1928.31626.92327.7326.91026.41728.42427.2428.41125.71824.52526.4524.51224.21922.62625.1624.61324.12026.92729.8726.719、1425.72123.62826.6結論:現場抽查28車次,平均入模溫度為26.2,高于26不滿足要求。末端因素八:混凝土末端因素八:混凝土澆澆筑分筑分層層厚度不當厚度不當確認方法:檢查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澆筑分層厚度。確認人:馬豪 確認時間:2016.7.12確認情況:現場混凝土澆筑過程,工人嚴格按照要求斜向分層澆筑,每層厚度控制在600mm以內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九:混凝土末端因素九:混凝土養護養護不及不及時時,養護時間養護時間不足不足確認方法:檢查混凝土開始養護時間及持續時間。確認人:陳康 確認時間:2016.7.12確認情況:現場檢查,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開始時間晚,澆水持續時間不足,20、澆水次數不足。結論:確認為要因要因。末端因素十:混凝土保溫措施不足末端因素十:混凝土保溫措施不足確認方法:檢查混凝土覆蓋保溫及蓄水措施。確認人:馬豪 確認時間:2016.7.15確認情況:現場檢查,混凝土覆蓋薄膜不足,毛毯覆蓋不到位,沒有蓄水養護,混凝土表面溫度低。結論:確認為要因要因。末端因素十一:冷卻水管布置不合理末端因素十一:冷卻水管布置不合理確認方法:檢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按照要求布設冷卻水管。確認人:陳康 確認時間:2016.7.15確認情況:現場嚴格按照方案布設冷卻水管,在底板中部每隔1.5米設置一道冷卻水管。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十二:冷卻水管末端因素十二:冷卻水管進進21、出水溫控制不當出水溫控制不當確認方法:使用JDC2-建筑電子測溫儀測量進出水溫度。確認人:陳康 確認時間:2016.7.15確認情況:現場水泵功率過大,導致冷卻水管內水流速過快,冷卻水管內水溫與基礎底板核心筒內溫差過大。結論:確認為要因要因。冷卻水管進出水溫統計表測溫點進水溫度出水溫度混凝土核心溫度測溫點進水溫度出水溫度混凝土核心溫度145.353.272.3546.551.770.9245.956.370.4647.155.675.8345.554.668.7740.353.469.4444.253.670.5842.752.967.4結論:混凝土溫度升至最高時測混凝土核心溫度,共取8個點,22、混凝土核心溫度與出水溫度差為16.7度,超過10,不滿足要求。末端因素十三:施工末端因素十三:施工時時天氣天氣惡惡劣劣確認方法:記錄混凝土澆筑時天氣情況。確認人:陳康 確認時間:2016.7.15確認情況:澆筑混凝土前提前關注天氣情況,無臺風、下雨天氣。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十四:末端因素十四:測測量數據量數據讀讀取取錯誤錯誤確認方法:核實測量數據是否出現異常。確認人:張恬 確認時間:2016.7.15確認情況:項目部已安排兩名質量員同時讀取數據,確認讀取無誤后記入測溫記錄表。結論:確認為非要因。末端因素十五:末端因素十五:測測溫溫儀儀器數據器數據錯誤錯誤確認方法:檢查測溫儀器的合格證,23、檢測報告、使用說明書等,測溫過程是否有個別數據異常。確認人:張恬 確認時間:2016.7.15確認情況:檢查儀器各項記錄、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等。檢查結果儀器專人維護保管,有定期的維護記錄,且在檢測報告有效期內。結論:確認為非要因。結論結論:通過對15個末端因素進行確認,確認后得出造成大體積混凝土里表溫差控制不當的要因是:.混凝土入模溫度過高;.混凝土養護不及時,養護時間不足;.混凝土保溫措施不足;.冷卻水管進出水溫控制不當。八、制定對策 QC小組針對以上確認的要因,制定了相應的對策措施,并逐一落實了責任人和完成的時限。對策表 序號主要原因對策目標措施地點完成時間負責人1混凝土入模溫度過高降24、低混凝土入模溫度混凝土入模溫度降低至26以下攪拌用水采用制冷機制冷,并加入冰塊。粗細骨料儲存在有棚的料倉內,避免太陽直射,混凝土運輸車采用棉布包裹,混凝土輸送泵管采用毛毯覆蓋,并安排專人進行灑水降溫現場及商品混凝土廠2016年7月16日夏俊峰2混凝土養護不及時,養護時間不足加強混凝土養護混凝土在養護期間一直處在濕潤狀態混凝土初凝后,澆水養護,同時沿底板后澆帶邊緣一圈砌筑100mm翻邊,覆蓋完成后蓄水養護.現場2016年7月16日陳康3混凝土保溫措施不足加強混凝土保溫措施混凝土表面全部覆蓋保溫。混凝土初凝后覆蓋薄膜,在薄膜上側滿鋪毛毯保溫?,F場2015年7月16日馬豪4冷卻水管進出水溫度控制不當25、減小水泵功率,降低冷卻水速度使冷卻水管內水溫與底板核心溫度差值不超過10減小水泵功率,三根冷卻水管使用同一個水泵,減小冷卻水管內水流速度?,F場2015年7月16日馬豪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7月20日九、對策實施 實實施一施一:針對混凝土入模溫度過高攪拌用水采用制冷機制冷,并加入冰塊。粗細骨料儲存在有棚的料倉內,避免太陽直射,混凝土運輸車采用棉布包裹,混凝土輸送泵管采用毛毯覆蓋,并安排專人進行灑水降溫。混凝土入模溫度記錄表車次溫度車次溫度車次溫度車次溫度119.2818.71522.32217.4217.4920.31622.22322.3322.31021.51721.5241926、.24241119.21818.72517.4516.71217.61917.42622.1621.51316.72022.82724.8722.41425.72123.62825.6結論:現場抽查28車次,平均入模溫度為20.7,低于26滿足要求。實實施效果施效果:通過措施有效落實,有效降低了混凝土入模溫度,避免混凝土溫度過高,出現假凝現象。實實施二施二:混凝土養護不及時,養護時間不足混凝土初凝后,澆水養護,同時沿底板后澆帶邊緣一圈砌筑100mm翻邊,砌筑完成后蓄水養護。實實施效果施效果:混凝土在養護期內均處于濕潤狀態,蓄水養護避免出現混凝土失水現象。實實施三施三:針對混凝土保溫措施不足混凝27、土初凝后覆蓋薄膜,在薄膜上側滿鋪毛毯保溫,以免混凝土散熱過快。實實施效果施效果:通過對混凝土表面覆蓋保溫,避免混凝土散熱過快,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溫差過大,減少溫度裂縫。實實施四施四:冷卻水管進出水溫度控制不當減小水泵功率,三根冷卻水管使用同一個水泵,減小冷卻水管內水流速度,減小冷卻水管內水溫與底板核心溫度差值。實實施效果施效果:三根冷卻水管共用同一臺水泵,出水溫度與混凝土核心溫度差控制在10以內,避免冷卻水管內水溫與混凝土核心溫度過大,導致混凝土內部降溫速率太快產生溫度裂縫。冷卻水管進出水溫統計表測溫點進水溫度出水溫度混凝土核心溫度測溫點進水溫度出水溫度混凝土核心溫度144.328、58.367.5545.559.768.9245.859.365.4646.158.664.3345.561.666.8747.356.465.8446.262.668.9844.759.967.6結論:混凝土溫度升至最高時測混凝土核心溫度,共取8個點,混凝土核心溫度與出水溫度差為7.4度,小于10,滿足要求。十、效果檢查十、效果檢查 2016年11月4日至11月15日我小組進行效果檢查,我們對2016年11月1日澆筑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升值、里表溫差、降溫速率、表面與大氣溫差分別做了調查匯總分析表如下:大體積混凝土升溫調查匯總分析表實際測溫的點數控制值大于50”(點數)臨界點4550(點數)小29、于45(點數)小于45的點數在實測點數中的比例20031785%統計人:馬豪統計日期:2016.11.15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11月20日大體積混凝土里表溫差調查匯總分析表實際測溫的點數控制值大于25”(點數)臨界點2325(點數)小于23(點數)小于23的點數在實測點數中的比例20011995%統計人:馬豪統計日期:2016.11.15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11月20日大體積混凝土降溫速率調查匯總分析表實際測溫的點數控制值大于2/d”(點數)小于2/d(點數)小于2/d的點數在實測點數中的比例2021890%統計人:馬豪統計日30、期:2016.11.15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11月20日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差調查匯總分析表實際測溫的點數控制值大于20”(點數)臨界點1820(點數)小于18(點數)小于18的點數在實測點數中的比例20011995%統計人:馬豪統計日期:2016.11.15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11月20日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升溫調查匯總分析表、里表溫差調查匯總分析表、降溫速率調查匯總分析表、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差調查匯總分析表匯總分析如下: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不合格與臨界點次數統計表監控次數不合格與臨界點次數百分比80791.3%統計31、人:馬豪統計日期:2016.11.15施工階段:基礎底板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11月20日9 91 1.3 3%9 90 0%8 81 1%75%80%85%90%95%活活動動前前目目標標值值活活動動后后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低于臨界點頻率制圖人:吳朋剛 制圖日期:2015年11月20日通過小組全體成員的努力,大體積混凝土溫度低于零界點溫度的頻率從81%提高到91.3%,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值。2、質量效果QC小組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本次QC活動達到了預期目標,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得到控制,砼中心最高溫度控制在65左右,內外溫差小于23,實現了活動目標。經過小組活動實踐得出以下結論和建議:32、從溫度曲線變化來看,差值小于23;表明實際施工的溫度控制措施滿足溫度控制的原則要求;、澆筑時最高溫度出現在基礎底板中部偏下位置,所以冷卻水管的布置應控制在最高溫度所在的平面上。溫度峰值出現在砼澆注后的24小時左右,在砼澆注以后的12天,砼處于水化高峰期,澆注后的35天,砼水化作用顯著減弱,砼也由升溫階段轉入降溫階段。3、社會效益通過開展本次QC小組活動,使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得到監理單位、建設單位的認可。并密切了施工現場技術人員和班組技術骨干同公司技術、質量管理人員的聯系;激發了工人的積極性,提高了技術水平;逐漸在公司范圍內形成了良好的質量意識十一、鞏固措施通過本次QC小組活動33、,使得本工程基礎底板質量得到很好的控制,裂縫明顯減少,為了使本次活動的成果有效保持和應用,本小組針對各項實施后的效果,制定一系列鞏固措施:為了鞏固所取得的成果,我們根據施工中所取得的經驗制定了相應的作業指導書和標準化措施,編制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指導手冊以便指導后續施工。本次QC活動成果向公司其他項目加以推廣及應用,進一步完善QC措施,不斷提高QC水平。十二、總結及下一步打算1.總結QC活動取了可喜的成績,圓滿完成了預定目標。全體組員通過本次QC小組活動后質量意識、創新意識、綜合能力、QC知識、團隊精神均得到提高,為今后繼續開展QC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QC小組自我評價表序號評價內容活動前活動后1質量意識2.84.32創新意識2.64.53綜合能力3.54.84QC知識3.54.55團隊精神4.04.7制表人:吳朋剛 制表日期:2016年11月25日自我評價雷達圖制圖人:吳朋剛 制圖日期:2016年11月25日2.下一步打算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任重道遠,下一步QC課題是“地下室內襯墻防水措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