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總體設計與網信補短板行動方案.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50711
2024-07-23
32頁
55.23MB
1、智慧水利總體設計與水利網信補短板行動方案,“補齊四大短板,補短板,“開展六方面監管,強監管,2019年1月全國水利工作會議確定了“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并強調水利信息化是四大短板之一,沒有強大的信息系統無法實現強監管。,開啟水利改革發展新篇章確定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背景-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筑牢安全底線,安全,“推進智慧水利,實用,2018年6月水利網信工作會議明確了“安全、實用”水利網信發展總要求,并要求筑牢網絡安全底線,推進智慧水利建設。,開啟網信發展新篇章明確安全實用總要求,背景-水利網信發展總要求,主要內容,一智慧水利總體設計,二水利網信補短板行動方案,2、一、需求分析(一)背景存在問題,6方面差距,1.監測感知不全面約50%中小河流沒有水文監測,90%以上,小型水庫和幾乎所有堤防沒有安全監測,流量、泥沙以及河長巡河、水政執法、工程巡護仍以傳統人工監測為主。,2.信息基礎設施不先進13%的縣級水利部門、95%以上水利工程,沒有接入水利網,甚至低于貧困村97%的寬帶網絡覆蓋率,6M的水利業務骨干網帶寬遠低于全國固網寬帶用戶的114M。,3.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夠約65%水文監測數據尚未數字化,90%以,上水利工程檔案沒有竣工圖紙或沒有數字化。,4.應用覆蓋面和智能化應用水平不高除水情預報應用了水利模型,其余大量信息系統功,能以填報傳輸、匯總統計、查詢3、展示為主,教育已經實現了全國一個號、遠程授課、網上閱卷。,5.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不足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建設仍有欠缺,全國省級以上水利,部門的1000余個應用系統中僅280個通過等級保護測評;信息系統尤其是工控系統安全防護體系不健全。,6.保障體系建設不夠健全思想認識不到位,守舊思想較為普遍,不能充分認識,水利信息化存在的差距;體制機制不夠健全。,近年來的水利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水利行業總體上還處于智慧水利建設的起步階段,在透徹感知、基礎設施、智能應用等6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在水利“三定”方案調整的背景下,亟需進行水利業務需求分析與智慧水利頂層設計規劃。,水利業務需求分析將洪水、干旱、水4、利工程安全運行、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城鄉供水、節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和水利監督等10類業務分解為37項具體的水利業務工作、45項業務功能,169項功能模塊,19類基礎應用支撐、81類專業應用支撐等,12類基礎數據、30類監測數據、10類業務管理數據,理清現有業務和信息系統存在主要問題34個,優化了干旱、江河湖泊、水利監督等業務流程,針對性提出45項具體業務需求,38項性能安全需求。,水土流失業務,水土流失監測管理生產建設活動監督管理,監,測,點,水,土,流,失,監,測,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區,域,水,土,流,失,監,測,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監,測,水,土,流,失,預,測,5、預,報,與,生,態,預,警,淤,地,壩,視,頻,監,控,和,防,汛,預,警,重,點,治,理,工,程,信,息,化,監,管,重,點,治,理,工,程,全,流,程,管,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全,流,程,管,理,生,產,建,設,項,目,信,息,化,監,管,節水型社會建設,用水總量(區域用水總量、重點用水單位用水量),重點用水單位監控灌區節水監控,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水資源司農水水電司,全國節水辦,水文司,計劃用水管理,用水效率(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工信部,發改委,住建部,稅務總局教育部,財政部,水量分配取用水管理,停水停產產業布局階6、梯水價水資源稅費管理節水宣教水效標識,商務部,協同目標協同指標協同事項協同主體,水利業務需求,一、需求分析(二)十大業務,一、需求分析(三)需求統籌,在十個業務縱向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按照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原則,從采集感知、數據資源、應用支撐、業務應用等方面進行橫向整合,形成水利業務總體需求。,統籌框架,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動,采集感知,水利云平臺,基礎數據,監測數據業務管理數據,數據資源,應用支撐,身份認證業務模型,業務應用,城鄉供水,洪水,節約用水,干旱,江河湖泊,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設,數,據,監,控,數,據,目,錄,數,據,標,準,水利監督,水資源開發利7、用,接口服務工作流程引擎基礎應用支撐專業應用支撐,數,據,共,享,圖例,洪水業務干旱業務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業務水利工程建設業務水資源開發利用業務城鄉供水業務節水業務江河湖泊業務水土流失業務水利監督業務,一、需求分析(三)需求統籌,對十大業務提出的采集感知需求,分為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動等三類感知對象,并明確各類對象的感知要素和感知技術,形成統籌的采集感知需求,為空天地一體化水利感知網建設奠定基礎。,天空地一體化水利綜合感知,采集感知統籌,監測數據管理數據.,業務數據,.,節水數據,城鄉供水數據,水資源開發利用數據,水利工程建設,水利工程安全數據運行數據,洪水、干旱數據,重點用戶數據用水8、定額數據節水監督數據,節水在建項目數據業務數據,法人數據市場信用數據監理數據,水利工程建設業務數據,水庫基礎數據大壩基礎數據水閘基礎數據農村水電站基礎數據,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業務數據,取用水戶數據用水總量數據用水效率數據,水資源開發利用業務,水源地水質數據農村供水數據供水監管數據,城鄉供水業務數據,基礎地理數據、歷史災害數據、,歷史旱情數據.,洪水業務數據干旱業務數據,監測數據基礎數據,業務數據,基礎數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社會經濟數據水利行業單位,數據資源統籌,數據資源,對十大業務提出的數據需求,規劃為基礎數據、業務數據,形成統一的水利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大數據中心。,一、需求分析(三)需求統籌,9、對十大業務提出的應用支撐需求,按照基礎應用支撐、專業應用支撐進行整合,形成共用和復用的應用支撐,為水利大腦建設奠定基礎。,應用支撐統籌,應用支撐,應用支撐,身份認證一張圖圖像識別,語言輸入文本檢索,水文模型水動力模型水質模型,地下水模型水利對象遙感識,別,洪水干旱,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業,務,。,一,張,圖,報,表,定,制,身,份,認,證,圖,像,識,別,水,文,模,型,地,下,水,模,型,水,質,模,型,應,用,支,撐,。,。,。,一、需求分析(三)需求統籌,云計算技術是實現水利信息資源整合的有效支撐,傳統業務應用模式統籌后業務應用模式,洪,水,干,旱,省,市,10、縣,省,市,縣,部,門,部,門,部,門,省,市,縣,政府企業公眾,流域、省級市級縣級,規范和統一業務模式,水災害水工程水資源,統一門戶界面,水生態水環境水監督水政務,對十大業務提出的功能需求,結合已有信息系統現狀,整合為水災害、水工程、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監督、水政務等6大重點應用。,業務應用統籌,業務應用體系,一、需求分析(三)需求統籌,結合水利十大業務,統籌提出安全、兼,容、快捷、適用、擴展、可靠、易操作等7個方面的性能需求。,性能,適用性,可靠性,先進性,兼容性,擴展性,易操作,應用性能需求,性能需求統籌,安全性,一、需求分析(三)需求統籌,二、智慧水利總體設計(一)總體目標,充分運11、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強化信息技術與水利業務深度融合,深化業務流程優化和業務模式創新,加快推動智慧水利,促進水利網信提檔升級,為國家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與強力驅動。,構建平覆蓋全國江河水系、水利工程設施體系、水利管理運行體系的采集和網絡基礎大,臺。建立水利部、流域管理機構和省三級物理分布、邏輯統一、服務于各層級、各專業的,業務應用的水利大數據。建立涵水、蓋節洪水、干旱、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城鄉供,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和水利監督等十大業務需求的應用大系統。,建立多層級、一體化、主動感知、智能防御的網絡大安全12、。,2021年,補齊短板,支撐強監管,2025年,全面提升水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2035年,全面支撐水利現代化,水資源水災害水工程水生態/水環境水監督水行政水公共服務綜合決策綜合運維,智能應用,神經網絡,水利大腦,二、智慧水利總體設計(二)總體架構,網絡媒體網絡社交相關輿情感覺系統其他行業社會發展政府服務,二、智慧水利總體設計(三)主要任務,二、智慧水利總體設計(四)重點工程,主要內容,一智慧水利總體設計,二水利網信補短板行動方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13、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堅持問題導向、需求牽引,按照“安全、實用”總要求,根據水利業務需求分析和智慧水利總體方案,以三年見實效、水平明顯提升為目標,以網絡安全、透徹感知、全面互聯、整合共享、智能應用為重點,加快補齊水利水利網信短板,提升支撐強監管能力,以水利信息化驅動水利改革發展。,水利網信補短板(一)指導思想,u聚焦短板、支撐監管。以水利“9+1”業務提出的需求為基礎,聚焦安全、感知、網絡等明顯短板,圍繞江河湖泊、水資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資金、政務等重點監管領域發力。,u需求迫切、條件具備。根據業務部門提出的迫切需求,結合智慧水利總體方案提出的近三年目標,堅持急用先建、切實可行,重點推進具有14、一定基礎的業務網信建設。,u統籌謀劃、安全實用。做好與智慧水利和近期目標的銜接,充分利用已有基礎,統籌已建系統和在建項目,謀劃近三年主要行動和任務。建設安全、實用、好用、管用的信息系統。,u上下貫通、共享協同。在設計、實施和運行全過程實現各層級的上下貫通和同層級的左右呼應,統一標準、統一基礎數據、統一底圖、統一身份認證,同層級數據無條件共享。,u創新引領、融合發展。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水利業務的深度融合,加快水利業務創新和流程優化,推進網信跨越發展展。,水利網信補短板(二)基本原則,空:高分衛星影像年度覆蓋4次;,地:水文、水資源、地下水15、等全面匯集,視頻監控聯網;,網:網絡輿情涉水信息實時監測。,網絡暢通立體感知聯通:水利,部門、水利單位、采集點全覆蓋;,帶寬:部省高于100M,省市高于50M,市縣30M。,數據共享基礎數據:省,級以上資源目錄和基礎數據體系;,監測數據:實現逐級匯集;多媒體:實現遙感數據分發,視頻監控,級聯。,應用協同系統支撐:,業務工作都有好用管用的系統支撐,遙感、大數據等新技術得到應用;,流程打通:消除省級應用煙囪。,服務便捷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品牌服務:水利一張圖公眾版、水利融媒體等,。,網絡安全等保達標:,關鍵信息基礎設施100%達標,三級以上系統90%達標;,態勢感知:516、0%省級以上態勢感知。,到2021年,按照建設“安全、實用”網信系統的總要求,針對差距大、風險高的重點薄弱環節,加快補齊信息化明顯短板,快速提升強監管支撐能力,基本建成水利系統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初步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感知網,基本實現網絡全面互聯、數據融合共享、數據深度挖掘分析和關鍵業務智能應用,力爭三年時間取得明顯成效。,水利網信補短板(三)行動目標,l補網信短板:開展水文監測、信息網絡、大數據、網絡安全等四項補短板行動,促進水利網信基礎設施能力提檔升級,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l支撐強監管:開展水旱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工程、水監督、水政務等六項支撐強監管行動,全面提升水利業務的現代化管理17、水平和行業監管能力。,1,網絡安全防護提升行動,2,水利網絡暢通行動,3,水利大數據治理服務行動,4,水文監測能力提升行動,5,水旱災害防御聯合調度行動,6,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升行動,7,節約用水與水資源監控能力提升行動,8,河湖和水土保持遙感監測行動,9,水利監督執法能力提升行動,互聯網+政務服務能力提升行動,10,水利網信補短板(四)十大行動,任務2:水利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改造,任務1:水利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預期效果,1、水利部以及50%以上省級水利部門建成網絡安全威脅感知系統2、重點區域、重要信息系統網絡安全威脅發現、處置能力明確提升3、水利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全部達標,1.網絡安全防護提18、升行動,水利網信補短板,任務3:構建全國水利一張網,任務4:構建水利視頻云,預期效果,1、水利系統網絡全覆蓋2、隨時隨地發起遠程視頻會議3、初步實現水位監測、河道采砂監管等視頻智能分析應用,2.水利網絡暢通行動,水利網信補短板,u,任務5:水利一張圖的全面應用與更新,任務7:建設水利大數據中心,1、摸清數據家底,統一基礎數據,融通監測和業務數據,形成一本數據臺賬,2、多類要素一張圖管理,一套影像多業務應用3、點、線、面結合,進行大數據分析挖掘,為水利部綜合決策以及行業強監管提供全方位信息,預期效果,任務6:水利遙感服務能力提升,3.水利大數據治理服務行動,水利網信補短板,任務8:水文測站提檔升19、級,任務9:建設國家水文數據庫,1、30%水文站監測全自動,其他基本自動化監測2、盤活寶貴的歷史水文數據,預期效果,4.水文監測能力提升行動,水利網信補短板,任務12:開展全國旱情綜合監測預警,任務11:建設水工程防災聯合調度系統,任務10:建設國家洪水預報系統,預期效果1、實現全國主要江河湖庫洪水預測預報預警,2、實現全流域或區域水工程聯合調度3、實現全國旱情監測評估常態化,任務13:洪水風險圖補充編制與應用擴展,5.水旱災害防御聯合調度行動,水利網信補短板,任務15:強化水利工程建設綜合管理,預期效果1、直屬工程和地方重點大型工程監測監,控動態掌控2、實現有防洪任務的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運20、行實時監管3、實現水利建設市場主動監管4、千噸萬人農村飲水水源和工程在線監管,灌區取用水在線監管,任務14:加強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管理,6.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升行動,任務16:強化農村飲水和灌區運行管理,水利網信補短板,任務17:建設節約用水信息化管理平臺,任務18:增強取用水監管能力,任務19:加強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落實與生態水量(流量)及地下水超采監管,預期效果,1、掌握重點單位用水真實數據2、規模以上取水口監測3、重要河湖、農村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測預警4、地下水超采區進行水位、水量監測分,析,7.節約用水與水資源監控能力提升行動,水利網信補短板,任務20:江河湖泊長效保護與動態管控,任務221、1: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統升級,預期效果,1、掌握河湖四亂存量問題,動態監管增量問題主動發現2、實現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全覆蓋按季度監管,8.河湖和水土保持遙感監測行動,水利網信補短板,任務22:建設水利監督平臺,任務23:強化水行政執法信息化能力,預期效果,1、綜合監管與專業監管協同融合2、查、認、改、罰全流程信息化支撐,9.水利監督執法能力提升行動,水利網信補短板,任務24:強化水利政務服務,任務25:打造水利公共服務品牌,預期效果,1、實現水利政務服務一網通辦2、實現一圖全搜,建立“水利一張圖公眾版”3、打造“水利易搜”“水利融媒體”服務品牌,4、推進5G在水利系統的深入應用,10.互聯網+政務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水利網信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