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2806
2024-07-29
23頁
3.73MB
1、興化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興化興化草案公示版興化市地處里下河腹部,江淮湖群生態綠心,生態功能尤為重要。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提出的“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推動“強富美高”新興化建設,根據江蘇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加快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蘇自然資發2020187號),啟動了興化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編制工作。興化市立足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堅持走綠色創新發展之路,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構建綠色新屏障,打造生態大走廊,全面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低碳化,推進天藍、地綠2、水清,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前言規劃范圍為興化市全部行政區域,包括3個街道、22個鎮、1個鄉、1個市果園場和1個市良種場,總面積239500.29公頃。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準年2020年,規劃近期2021-2025年,規劃遠期2026-2035年。規劃期限規劃范圍目錄 contents01 本底研判 生態本底 以往成效 主要問題02 目標任務 規劃目標 主要任務03 保護修復格局 總體布局 修復分區04 重點區域及工程 重點區域 重點工程05 實施效益 生態效益 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06 保障機制 組織保障 制度保障 資金保障 技術保障 公眾參與1.1 生態本底1.2 以往3、成效1.3 主要問題1.1 01 本底研判1.1.1 自然資源本底水資源:32條骨干河道,包括區域性骨干河道13條,重要跨縣河道12條,重要縣域河道7條;20個省管湖泊。耕地資源:耕地面積124768.80公頃,占國土面積52.10%;永久基本農田111333.33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6.49%。森林資源:森林覆蓋面積59.25萬畝,森林覆蓋率12.00%。濕地資源:濕地面積71461.71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9.84%。生態本底1.1生態本底1.11.1.2 生態本底評價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高重要性區域主要集中于東北部、西北部及中南部;較高及高重要性區域面積為33218.69公頃4、,占興化市總面積的13.87%。生態系統恢復力生態系統高恢復力區域主要包括西北部湖蕩濕地保護區和主干河流、湖泊;較高及高恢復力區域面積為78292.64公頃,占興化市總面積的32.69%。生態系統敏感性水環境高敏感性區域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北部;較高及高敏感性區域面積為51940.4309公頃,占興化市總面積的21.69%。以往成效1.2垛田保護有序推進 出臺興化垛田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加強垛田保護;劃定國家級和省級保護邊界和矢量范圍,精準定位垛田保護范圍。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顯著 編制10多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江蘇首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5、,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濕地保護扎實有力 建設江蘇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新建25個濕地保護小區;完成陳堡草蕩退圩還湖,得勝湖、洋汊蕩等的退圩還湖也在穩步推進中。增減掛鉤、占補平衡推進力度持續加強 2018-2019年,完成耕地占補平衡15588.24畝,增減掛鉤8369.98畝;2020-2022年,完成耕地占補平衡13308.96畝,增減掛鉤4792.35畝。主要問題1.3生態資源利用問題 湖泊湖蕩水域面積縮減,生態功能退化;垛田種植面積縮減,保護傳承任務艱巨。生態系統質量問題 湖泊湖蕩存在圈圩養殖,水域生態安全受到影響;生態源地生態功能及生態廊道連通性有待加強。生態空間沖突問題 重要6、生態空間區域內湖泊湖蕩存在養殖坑塘,退圩還湖力度尚需加強;重要生態空間區域內存在建設用地,生態空間管控具有一定壓力。中長期生態安全趨勢 經濟增長轉型關鍵期,發展與保護的矛盾持續存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保護修復壓力持續增大。2.1 規劃目標2.2 主要任務2.1 02 目標任務規劃目標2.1目標愿景保護并彰顯里下河地區典型濕地水鄉的生態本底,打造興化“江蘇大公園”和“人文夢水鄉”。近期目標到2025年,美麗興化展現新面貌。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基本解決,全市濕地、林地等得到全面保護和修復,穩定性提升,結構更趨合理,功能更加完備,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態服務功能得到明顯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階段性7、成果。遠期目標到2035年,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自然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體恢復,區域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成,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主要任務2.2城鎮空間保護修復完善城鎮綠地系統,優化城市生態網絡結構,提高城市生態承載能力;連通水系,提升城鎮防洪排澇能力。農業空間保護修復強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促進耕地質量提升;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構建良好的農田生態系統;探索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建設宜美宜居鄉村。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實施退圩還湖,恢復湖泊湖蕩自由水面;保護自然濕地,建立完善的濕地保護體系;發揮濕地的文化景觀功能,8、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弘揚水鄉文化。生態保護網絡構建構建“源地廊道節點”的生態保護網絡,保護和恢復動植物棲息地及其遷徙廊道,防控外來物種入侵。3.1 總體布局3.2 修復分區3.1 03 保護修復格局總體布局3.1以水為魂,打造“人水相依”的生態空間格局,構建“四區兩帶、五橫九縱、多點”的生態網絡安全格局。四區兩帶九縱多點西北部湖泊湖蕩濕地保護修復區中部城市生態品質提升區東南部生態與人居環境提升區東北部農田保護整治區鹵汀河-南官河-下官河水綠廊道生態示范帶車路河水綠廊道生態示范帶李中河-沙黃河生態廊道東平河-上官河生態廊道興姜河生態廊道渭水河生態廊道西塘港生態廊道鹽靖高速生態廊道鹽靖河生態廊道雌港9、-雄港生態廊道幸福河生態廊道蜈蚣湖、郭正湖、得勝湖、江蘇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大縱湖、王莊蕩、平旺湖、陳堡草蕩、林湖、徐馬荒、東潭、鹵汀河區域、興盛蕩、癩子蕩、烏巾蕩、廣洋湖和西蕩五橫海河-海溝河生態廊道白涂河生態廊道梓辛河生態廊道蚌蜒河生態廊道352省道生態廊道修復分區3.2西北部湖泊湖蕩濕地保護修復區分區范圍:沙溝鎮、千垛鎮、中堡鎮和興東鎮;修復方向:退圩還湖、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中部城市生態品質提升區分區范圍:昭陽街道、臨城街道和垛田街道;修復方向: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污水及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東南部生態與人居環境提升區分區范圍:陳堡鎮、周莊鎮、竹泓鎮、大垛鎮、荻垛鎮、陶莊鎮、沈倫鎮10、和戴南鎮;修復方向:土地整理、綠色基礎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分區范圍:大鄒鎮、釣魚鎮、安豐鎮、海南鎮、市良種場、林湖鄉、昌榮鎮、新垛鎮、永豐鎮、戴窯鎮、市果園場、大營鎮和合陳鎮;修復方向:土地整治、生態保護修復、高標準農田及農田林網建設。東北部農田保護整治區4.1 重點區域4.2 重點工程4.1 04 重點區域及工程重點區域4.1西北部湖泊湖蕩濕地保護和修復重點區分區范圍:沙溝鎮、千垛鎮、中堡鎮、興東鎮和垛田街道;修復方向:加強湖泊湖蕩的退圩還湖、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陳堡草蕩濕地保護重點區分區范圍:陳堡鎮西部陳堡草蕩;修復方向:開展生態保護,加強日常管護,定期跟蹤監測。垛田保護重點區區域范圍11、:千垛鎮西南部垛田;修復方向:開展垛田保護,禁止破壞垛田水系行為,禁止排放污染物及有毒有害物質。城市生態修復重點區區域范圍:昭陽街道;修復方向:完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污水及固體廢棄物的收集處理能力。重點工程4.2生 態 空 間 保 護 修 復 工 程 水生境保護修復工程 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 水源涵養保護工程農 業 空 間 保 護 修 復 工 程 土地綜合整治工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城 鎮 空 間 保 護 修 復 工 程 美麗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跨 空 間 保 護 修 復 工 程 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項目 過境河道整治工程05 實施效益5.1 生態效益5.2 社會效益5.3 經濟效益實施效益512、生態效益 提升生態系統功能。增加生態產品供給。社會效益 樹立生態生產和生活意識。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經濟效益 經濟增長帶動效應。改善投資環境和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綠色發展。12306 保障機制6.1 組織保障6.2 制度保障6.3 資金保障6.4 技術保障6.5 公眾參與保障機制6 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支持;增加地方各級財政資金投入;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資金保障 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探索形成生態修復評估制度。探索多元化生態補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制度保障 建立政府領導,多部門13、協同的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機制;由職能部門牽頭制定實施計劃,組織實施評估,強化監督考核。施計劃,組織實施評估,施計劃,組織實施評估,施計劃,組織實施評估,組織保障 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構建全民監督機制,促進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有序開展。序開展。序開展。公眾參與公眾參與 構建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數據庫和信息系統;開展生態修復關鍵技術攻關;組建生態修復專家庫。組建生態修復專家庫。組建生態修復專家庫。組建生態修復專家庫。技術保障興化2035,邀您共同描繪!歡迎社會各界人士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請于公示期內將意見和建議以電子郵件、郵寄信件等方式反饋至興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公示時間2023年10月25日-2023年11月25日,為期30日。二、公示渠道1、興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http:/